“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同行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初探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初探
强 强 当 今 的 社 会 是 创 造 力 无 限 发 挥 、 性 是 开 放 的 。 调 理 论 联 系实 际 , 调 活 动 、 信 息 技 术 , 信 息技 术 作 为 获 取 信 息 、 索 个 把 探 张 扬 的 时 代 , 们 每 个 人要 在 这 样 的 时 代 体 验 的 作 用 。 习 地 点 不 再 限 于学 校 , 我 学 要走 问 题 、 协作 解决 问题 的 认 知 工 具 , 且 对 这 并 里 找 到 自 己的 位 置 , 发挥 自的聪 明才 智 , 体 出校 门 进 行 实 践 : 地 勘 察 取 证 、 访 专 种 工 具 的 使 用 要 像 笔 、 那 样 顺 手 、 实 走 墨 自然 。 现 自 已的 价 值 , 要 更加 的 善 于 学 习 、 于 家 、 集 信 息 等 等 。 3 学 习方 法 、 维 方式 课 程 整 合 要 求 , 生 学 习 的 重 心 不 再 仅 仅 就 善 收 () 思 学
具 有开放性和 实践性 。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内容 不 是 特 定 的 知 识 体 系 , 是 来 源 于 学 生 的 学 习生 活 和 社 会 生 而
2研究性学 习要 求学生具备的信息素 理 学 科 整 合 , 展 综 合 实 践 课 。 开

信 息技 术 作 为 支 持 终 身 学 习和 合 作 学
主 动 的地 位 , 师扮 演 着 知 道 者 、 作 者 、 教 材 中的 内 容 , 是 课 后 延 伸 , 教 合 而 甚至 是 社 会 服 务 者 的 角色 。 倡 师 生 的 辩 论 , 励 学 生 现 实 性 课 题 , 环 境 保 护 、 染 治 理 等 问 提 鼓 如 污
敢于否定 。
本 和 参考 书 获 取 信 息 , 是 从 讲 座 、 络 、 而 网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进 一 步分 析 学 生 所 提 出 问题 的 明 确程 度 ,解 决 问 题 所 需 的 背 景 资料 ,通 过 x" 题 诸 要 素 的分 析 以 - , j 问 及 学 习 者 内 部 准备 状 态 的诊 断 ,帮 助学 生 把 问题 转 变 为 课 题 。 师 可 以给 学 生提 供 一 些 参 考 选题 , 教 以开 阔他 们 的 思 路 。在 此 阶段 ,学 生 确 立 各 自的 研 究 主题 ,并 提 出研 究假 设 。
教 ■ 帕角 琶 傧息谘洱哲
豢写开韪报告 研究瀑巨
姐 鹪行 为 售 寓投 木 帕 俺 用 学生 酋行 为 信 息 技 术 帕 依用 捷供咨调描导 参嫌俸演示工具 全面收誊资科 师生交采帕工具
第二 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
研 究 性 学 习 的学 习辅 导 活 动 以 小组 或 个 别辅 导 为 主 。教 师 要 在 了 解 各 组 研 究 主 题 的 基 础上 ,
习 的 兴趣 和动 机 , 因势 利导 , 最优 化地 促 进 学生 自
主学习, 促进 学 生 身心 发展 , 通过 创设 充分 参 与 的 情 境 ,让学 生 全 员参 与 、全程 参 与 、全方 位 参 与 。 在 指导 学 生 分 组 时 ,教 师 要 在分 组 之 前 进 行学 习 者特 征 分析 ,从学 习者 的认 知 能力 、 识 水平 、 知 学 习 方式 等 几个 方 面采 集 资料 , 根据 研 究课 题 、 源 资
环 境 的不 同, 用异 质 分组 , 各 组 的组 成 人员 进 采 对 行 必要 的调 整 ,使 小组 成 员在 性 别 、成 绩 、能力 方
面 具有 一 定 的 差异 , 有 互补 性 , 具 以均衡 各 组 的研 究实 力 ,从 而保 证 研 究性 学 习 的顺 利 进行 。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资料 的整理工作 . 将搜集 到的资料进行 分类 .
并从 中对所搜集 的资料进行判断 . 选择 出和小
组研究课 题相关的素材 . 对资料进行辨 别 . 然 后上传到小组的空间当中. 小组 内进行资料的
进~步探讨研究
】 . 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
解 决问题 . 逐步培 养学生的主动性 . 挖掘 学生 潜在 的思维能力和探 索精神 .培养 学生在 活 动 中的团队活动 意识 .提 高学生对 事物的认
三 如何 开展信 息技 术与研 究性 学 习的
整合
题一经确立 . 必须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 研究 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 . 是着手 具体研究活动的框架 . 不同类 型的课题还需采
取不 同形式的研究方法
题 的学 习 研究性学 存高中阶段学生 的课 余 时问有限 . 完成 的时间大部分在似期期 间 .
渐增强 . 信息技术水平存研 究性学 习当中也得
到 了更好地提高 四、 研究 性学 习与 信息整 合 中的几 个注
意 点

背景分析
卜一 ) 研究性学习的现 状
研究 性学 习是指 学t 在教 师指 导下 . 从 学 习生 活 和} 十 会生 活 中选 择 和确 定研 究 专 题, 主动地 获取 知识 、 应 用知识 、 解 决问题 的 活动 研 究性 学 习与_ { 1 会 实践 、 社区服务 、 劳 动技术教 育 删构成 “ 综 合实践活动 ” . . 以学 啦研究 学习为 中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 . 通 过搜 集 资料 .对资料进行整 理归纳完成对研 究 课
4 . 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5 . 要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 应变能力与解 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6 . 要培养学生对研究成果 的展示及对研究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研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研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培养他们信息应用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1.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

第一,立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

第二,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幻灯片的创建和美化,尤其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搜索、信息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了解幻灯片的背景、艺术字、图形、剪贴画等设置。

2.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要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

当然,教师要对选择的内容进行监督,选择的内容必须积极向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间接地通过传授知识途径去认识社会、探索自然的最大不同,它能够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完成。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明确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观察或调查对象,进行收集整理资料、操作与制作、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

4.学习活动评价的设计。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地 进 入 了我 们 的视 野 .
1 信 息 技 术教 育 与 研 究 性 学 习在 我 国 中小 学 教 育 中的产 生
20 00年 1月, 教育部颁布《 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 全 试验修订稿) , 出: 综合 实践 活动是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 括 》指 “ 包 研究性学 习、 劳动技术教育 、 区服务 、 社 社会实践四部 分内容. 这是研究性学 习第一次作为国家必修课而存在. ” 20 0 0年 1 O月, 原来在部分 中小学开设的《 计算机》 课程 , 正式更名为《 信息技术》 课程. 20 0 1年 6月 , 国务院批 准 , 经 教育部颁布《 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出: 从小学 至高 中设 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指 “ 必修课程 , 其内容主要包括 : 信息技术教育 、 研究性学习 、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调学生通过实践 , 社 强 增强探
自此 以后 , 信息技术 教育 和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 程 中排在前 两位的重要课 程正式隆重 地登上 了历 史舞 台, 对它们的探索研究注定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2 信 息技术教 育与研究性学 习的概念界定
2 1 信 息技 术 教 育 的概 念 界 定 .
2 O世纪 8 年代 , O 课程 分析方法 领域 出现 了一个新 的视角 即 S S视 角 ,T T S S是 “ 学 ( c ne 科 Si c )一技术 ( eho g )一社会 e T cnl y o ( oi ) 的简称 , S S三者 的关系 中, Sca ” 1 在 T 科学提供知识 , 技术提 供应用这些知识 的方法 , 社会则要 求我们 以某 种价值观念 为指
第2 5卷 第 4期 20 0 8年 I 1月

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二 、 励 学生 利 用信 息技 术 独 立完 成研 究 任务 鼓
教 师要 改 变 传统 的 “ 姆式 ”的教 育方 式 , 保 减少
随着 信 息技 术 教育 在 中小 学 的普 及 ,信 息 资源 的 利 用 和 信 息 技 术 特 别 是 多 媒 体 网络 技 术 越 来 越 多 的应 用 于 学科 教 学 ,充 分 利用 这 些 资 源 和 技 术 , 可 以 为 研 究 性 学 习 整合 于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创 造 良好
价值 。
不再 局 限 于学 生 个体 ,可 以是 一 个小 组 或多 个 小组
之 间进 行 合作 ; 生之 间 可 以进行 网 上 协作 、 论 , 学 讨
也 可 以通 过 电子 邮件 等 网 上 通 讯 工 具 向教 师 或 有
关专 家 、 者请 教 。 学


圆 利 用 信 息技 术优 化 研 究性 学 习的环 境
视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的 自我 评 价和 相 互评 价 。在学
习过 程 中 , 生要 将 研究 的观点 、 程 、 会 及活 动 学 进 体
记录 及 时 上传 到 网络 的 指定 区域 ,接 受教 师 、同学 及 专 家 的多 方评 价 ,以促 进课 题 的 深入 。对课 题 成 果 的 评 价 要 充 分 考 虑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的 本 质 特 征 和
在 高 中增加 的 两 门新课 程 。其 中研 究性 学 习 既是 一
门独 立 开设 的课 程 ,又是 一 种 能够 渗透 于 其它 学科
课 程 的 学 习方式 ;信 息技 术 教 育课 程 同样包 含 两个
方 面 ,一 是 指专 门开设 的课 程 ,主要是 学 习和 掌握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宿迁市从2005年起启动“校校通”工程,我们沭阳县北丁集中学作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六有工程示范校”、“市德育先进学校”以此为契机,兴建三口电脑室、两口网络教室、一口多媒体教室并建设了校园局域网,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研究性学习氛围较浓。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发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验。

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

所谓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引起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性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思维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多媒体、数字图书馆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各种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听取专家讲座,还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学习各种学术文献,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

这些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例如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

通过在线课堂,学生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互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虚拟实验室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经济、方便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指导。

四、提供跨学科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通过跨学科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交叉,进行跨学科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实际案例分析某高中开设了一个名为“探究性学习”的选修课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演进与思考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演进与思考
深 度 阐 述
近 十年 来我国 信息技术 与研 究性学 习整 合的演进 与思 考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演进与思考
胡来林
( 温州大 学 教师教 育学 院 ,浙 江温州 3 53 2 05)
【 要】 国 中小学 实施 研 究性 学 习 已经 十年 了 ,为全 面 了解近 十年 来信 息技 术与研 究性 学 习整合 的研 究现状 与发 展趋 势 , 摘 我
订 稿 )》 ,第 一 次将 “ 究 性 学 习”列 入 国 家教 学计 划 。教 育 是 与学 科 教学 相 结合 。据此 ,将 信 息技 术 与研 究性 学 习整 合 的 研 研 部2 0 年6 0 1 月颁 布 的 《 础 教育课 程 改革 纲要 ( 基 试行 )》中 ,再 类 目划 分 为 以下 四类 主 题 : “ 究 性学 习课程 实 施 的理论 基 础
二 、 研 究方 法
( )研 究方法 一
本 研 究 中 ,分 析单 元为 各 杂志 中 的单 篇 文章 。在 实 际分 析
本 文 研究 的是 过 去 十年 里 ,我 国信息 技 术与 研究 性 学 习整 过 程 中 ,当碰 到 一 篇文 章研 究 内容 涉及 多个 主题 时 ,按 照其 研 究的主要主题归到某~类中。在整个文章评判- 归类前 ,首先两 合 的演 进情 况 ,是 关 于发 展 趋 势 的分析 ,内容 分 析法 是 最为 适 主 对 用 的研 究 方法 。运 用 内容 分 析 法 ,对 “ 息技 术 与研 究 性学 习 个 人 ( 评判 员 和评 判 员 ) 同一 篇 文章 的 分类 进行 试 评 , 目 信 的 是提 高评 判 信 度 。方 法是 ,选 取 l篇 文 章 ,分别 由主评 判 员 O 整 合” 的 文献 进行 定性 与定 量分 析 ,分 析 出研 究 者们 关 注 的主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点. 它在 网 络信 息 环 境下 , 时 间和 空 间范 围 得 到 了 最大程 度 的延伸 和扩展
为他们 适应信 息 社会 的学 习 、 工 作 和生活 打 下一个
坚 实 的 基 础
通 常所讲 的研究性 学 习 . 是 指学 生在 教 师的指
导下 . 根 据 各 自的 兴 趣 、 爱 好 和条件 由 于本 身操 作 性 强 . 知 识 呈 模 块化 组 织的 特 点 为 以 学 习活 动 为 中心进 行 教 学设 计提 供 了便 利 的 实践 基 础 。 重 点介 绍 了 网 络信 息的 特 点 及研 究性 学 习在信 息课 教 学 中的 实施 过 程 . 对 以学 习活 动 为 中心 的 教 学设 计 的 理 论研 究提 供 了实 践 支持 。 关键 词 : 信 息技 术 ; 课程教学; 研 究性 学 习
理方 式 保证 了 网络 信息 资 源具 有 数 量上 的海 量 特
征. 可 以简单地 说 , 任何人 想要 找 的资料 , 绝 大多数 在 网络上 都有 . 都能很快 很简 单地 找到 , 为 我所用 。 2 . 种 类繁 多 . 覆 盖 面广 : 在 网络 信 息 中 , 除文 本 信 息外 , 还 包 括 大量 的 非文本 信息 , 如 图形 、 图像 、 声 音信 息 等 , 呈 现 出多类 型 、 多媒体 、 非规范 、 跨 地 理、 跨 语种 等特 点 。
性、 探 究性 、 合作 性学 习 为基础 , 从 学生 生活 和社会 生 活 中选 择和确 定研 究课 题 . 主要 以个 人或 小组 合
作 的方式 进行研 究 . 使学 生在 学 习活动 中主 动地 获 取 知识 、 应 用知 识 、 解决 问题 , 从 中培养 创新 精神 和
创造 能力 的一种 学 习方 式 。

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谈研究性学习——访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

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谈研究性学习——访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
进 行相 关 问题 的拓 展和 延 伸 。
李 艺 : 觉得 可 以这 样 来理 解研 究性 学 习 :学生 在 教 我 师的指 导 下 , 针对 某 一 个特定 的 问题 或这 个问题 的某 个角 度, 以和 科学 研究相 类似 的 方式 主动 获取 知识 或解 决 问题 , 也 就是 说 , 究性 学 习要 求的 是学 生 像科 学 家一 样以 一 种 研 研 究 的态 度来 学 习 。在上 述理 解 的基 础 上 ,可供 讨论 的研
究性学 习有这 样 一些 表现 形 态:是综 合 实践 活动 中的一 门
就 教师 和学 生而 言 ,应 该注 意 的问题 有这 样两 点 :第


教师和学 生要 转变 观念 。 究性 学 习的 开展过 程 中 , 研 教
课 程 ;作 为一 种 教学 活动 方 式在 各学 科 的教 学 中应 用 ;作 为一 种理 念 和教 学方 法渗 透 到各 学 科的 教学 中去 。 研究 性学 习的特 点 非常 明 显 。 先 , 究性 学 习的 目 首 研 标 定 位 比较 明确 , 是培 养学 生 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 以 及 就 创新 的能 力 。其 次 , 究性 学 习的教 学方 法 、开 展形 式 也 研
是 灵活 多样 的 ,可 以是 自主探 究 、小 组 合作 探究 ,也 可 以
师起 到指 导 、 帮助 、 促进 的作用 , 师要做 好学生 的 “ 师” 教 导 和 “ 参谋 ” 为学 生 的探究学 习提 供方便 和必要 的支 持 。教 , 师应 当尊 重学生 的各 种 “ 思妙想 ” 充分肯 定学 生的思 维 奇 , 和劳 动成 果 , 并且 适时 加以 引导 。 第二 , 师要具 有一 定的 教 研究 素养 和信息 素养 。 针对某 一 个主题 , 何收 集资料 、 如 筛 选 和分析 资料 , 何选 取某 个适 当的角 度进 行研 究 , 如 如何 展 示 自己的研究 成果等 都需要 研究 素养 和信息素 养 的支持 。 就教学 环 境而 言 ,它包 括的 层面 比较 多。第一 , 究 研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主 选 择 意识 和能 力 , 一 步 培 养学 生筛 选 与 鉴 别信 息 的能 力 。 进
22 定 实 施 研 究 计 划 阶 段 .制
问题 的层 面 : 息技 术被 广泛 地 引入 到 教 学 中 . 么信 息技 术 信 那 在 研 究性 学 习 中到 底 有 什 么作 用呢 ?本 文从 研 究性 学 习的 概 念谈 起 . 出 了研 究性 学 习的 一 般 模 式 , 给 并根 据 该 模 式 论 述 了
L示 展
成 果
I I I 评 讨 论 价
并 謦

研 l 宄 l

方 分 寡l 析


一一 叶
一 一
- . 1
通 过上 图看 到 .研究 性学 习过 程 围绕 着 一 个 需 要 研 究解 决 的 问题 展 开 . 以解 决 问 题 和 交 流 成果 为结 束 . 整 个 学 习过 在 程 中学 生处 于 核 心 地 位 .教 师 在 整 个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只 是 起 着 指导 作 用 。 习 的 内容 是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生 根 据 自 学 学 己的兴 趣 爱 好 自主 确定 的研 究 课 题 :在 根 据 研 究 方 案进 行具 体 研究 时学 生 敏锐 地 发 现 问题 , 动地 提 出 问题 , 主 积极 地 寻求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在 研 究 性 学 习的 过 程 中 培 养 了学 生发 现 和 提 出 问题 的 能 力 , 自主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述 思 想 和 交流 成 果 表 的 能力 . 以及 沟 通 协 作能 力 和 创新 思 想 。 2信 息技 术 在 研 究 性学 习 中的 作 用 . 我 们 可 以把 研 究 性 学 习的 整 个 过 程 简 单地 分 为 确 定 研 究 课题 、 制订 实 施 研 究计 划 、 示 评 价研 究成 果 三 个 阶 段 。信 息 展 技术 的学 习 和使 用 贯 穿 这 三个 阶 段 之 中 。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摘要】针对现在江苏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校本课程的教学成为学校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性学习通过开放性的学习和自主性的研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活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培养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52-01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高中的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大体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四个主题组成。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获取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

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

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行动研究

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行动研究

・ ’ ^’ _
’ _生 ・ 、 -
・ 0
’ , 0 ・ ‘
节具 体的 信息技 术 课为例 . 谈 往信息 技 术课 中实施 谈
I № u . m^■ * . ’自t ■’ mn ■ ?
研 究性 学习 的思 考。
一■ H■tH: ■n■ ■■ n. f t:嶙 螂 ■ :; Ei . ■ : 嘲 =n
巡礼
E ma : ua3 e i .e.n 栏 目编辑 :王晓波 — it g o@ntmentc lo t
在让学生 自学的时候 , 了要求学生 自己学会学习目标 除
所规定的任务 , 还让学生 自己去发现学习 目标中所没有 的问题 , 并进行解决 。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
在课 外兴趣小 组活动 中
我校对 实施 研究性 学 习的教 师予 以大 力支持 , 还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兜的兴趣 ( 情境 :出示一张精美的落叶飘落的幻灯
片 )() 给 出学 习 目标 , 引 导学 生 围绕 着 重点 去 自 。2通过 学 ( 习 目标 :让 落 叶图 片飘落 的 方法 。调 整动 画的 学
顺序 。() 过搭 建 自学 平台 .引导学 生 高嫂地 去 自学 。 )3通
举例如 下 ,这是 一个通 过 “ 自学 ”引导法 突破 教学
H_ t l
圈I, 归 t . ‘∞ I 自- _ .国 * ^
◆ 自学形式 :先 自学 ,然 后 分组 合作探 究 。
◆ 自学指导 t聘任 已经 完成 自学任 务的学生 当 小 老师 和教 师…起巡 视行 间 , . 对有疑 问的学 生进行 指导 。 用此 法取 得了 很好的 教学 效 果 。 每位 学啦 都在 这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摘要:人类社会在21世纪跨入信息化社会,其基本特征是社会信息化、设备数字化和通信网络化。

信息化社会首先需要掌握获得信息、存储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术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教育1 研究性学习概述1.1 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反思传统的“讲解-练习型教学”的弊端,力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的主体。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1)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上来理解,研究性学习首先应该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这一名词与国外教育文献资料中的Inquiry Learning相类似,也译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人们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作为独立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为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第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4部分内容。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有 关 的实 际 问题 。 研 究性 学 习是 在教 师 的指导 下 , 学生从 学 习生 活和 社会 以
识 的理 解和 掌握 . 把信 息技 术作 为一 门课 程来 开展 研究 性 学 而 习则不 强调 以 系统信 息技 术学 科知 识 的传授 为学 习追 求 , 更 它
强 调尊 重学 生个 性发 展 , 以学 生 的个 性发 展 的需 求 为其 根本 的 出发点 , 以信 息技术 学科 教 学 的欠缺 和研 究性 学 习中学 生作 为 主体 的个体 的学 习 动力 为教学 所长 为 主要追 求 。 因此 信 息技 术 研 究性 学 习 目标 的确定 与具体 设计 , 以信 息技 术学 科教 学 目标
关 键 词 : 究性 学 习 ; 息 技 术 ; 学模 式 研 信 教 中图分 类号 :4 4 G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 0 1 1 — 0 0 0 17 — 8 0 2 1 )2 0 1— 2
0 引言
海量 的 网络 信息 , 变 了人类 的学 习方 式 。接 受 式学 习渐 改
用 研究 性 学 习方 法 是恰 当 、 合适 的 。 符合 新 课 改对 信 息技 术 课 程 教学 的要 求 , 同样符 合学 生发 展 的需求 。 为 了进 一步 探 讨研 究 性 学 习在 信 息技 术 课程 中的 实践 与
研 究 尝试 .本 文对 在 信息 技 术课 程 教 学 活动 中开展 研究 性 学 习 的模 式 作 了 以下 思考 。
为 指 导 . 视 学 生 在 研 究 性 学 习 中提 出 的 问 题 。 重
生活 中获得 的各 种课 题 或 问题 为 基本 的学 习载 体 ,以在 提 出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的 全过 程 中学 习到 的学 习 方法 、获得 的 丰 富 且 多方 面 的体 验 和 获得 的 科学 文 化 知识 为 基本 内容 ,以学生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愿 望 的 焦 点 问 题 ,这 就 特 别 需 要 研 究 课 题具 有
究性 学习 中运用信 息技术 ,获得 了大量知识信 息 , 问题 的理 解 更加 深 刻 , 强 了理 论联 系 实 对 加 际 的力 度 , 交 流 中 更 容 易 产 生 新 的观 点 , 实 在 在 践 的过 程 中实 现 有 效 的 整 合 。 非 线 性 的 学 习 目标 , 问 争 论 的学 习 交 流 , 诘
三 、 合 作 共 享 与 实 践 的基 础 上 实现 整 合 在
践 , 生 通 过 社 会 实 践 拓 宽 了视 野 , 通 过 在 研 学 又
因特 网 为 人 类 创 设 了数 字 化生 存 环境 ,其 最 大作 用 就 是 信 息交 流 协 作 ,因 此 构 建 协 作 式 的研 究 性 学 习模 式 ,必 须 立 足 于 有 效 的协 作 。 其 主要 方 法 是 :一 是 提 出非 线 性 的协 作 学 习 目标 。 因 为 事 物 本 来 就 是 多 维 的 ,大 多 是 非线 性 联 系 的 。 学 生 学 习 行 为 的离 散 性 较 大 ,要形 成 有 效 的协 作 ,必 须 提 出 能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兴 趣 、产 生协 作
的新 知 识 以 及 对 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都 离 不 开 实
国的动 画片应 该成为市 场主旋律 ”的研究结 论
引 起 了该 厂 专 家 的注 意 ,专程 来 我 校 与 学 生 一 起 探 讨 问 题 。 因 特 网 沟 通 了 学 生 与 专 家 的 联 系 , 自由型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鼓 励 学 生 创 新 。将 信 息 技 术 运 用 其 中 ,更 是 突破 了 时 空 的 束 缚 ,使 学生的想象 力和综合分 析能力得到 了发展。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活动记录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组活动记录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承担者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课题组长吴士春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课题组活动记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课题名称课题组负责人吴士春习的整合研究》参加对象课题组全体成员时间 2007年5月活动内容学习有关理论地点多媒体教室一、布置本次课题组活动内容。

二、学习相关理论。

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从外部世界中感知信息。

信息是一种资源,但是未经科学方法处理的原始信息,往往并无很大的使用价值。

人们把获取原始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的这个过程统称为信息处理。

电子计算机正是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活想工具。

人们用它可以进行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数据处理等。

甚至还可将世界各工的计算机联成网络--因特网(Internet),相互沟通,彼此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将日益网络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

Internet是遍步全球的网络的集合,而信息的传输速率高、带宽,又可以实现远程、广过域通讯。

当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时,必将对教育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至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

3、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一类开放性程度很高的探究学习,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设计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 . 重视 问题 的提 出和 解 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首先要组织学 生从学 习和生 活
中选 择 和 确定 他们 感 兴 趣 的 研 究 专题 , 发 现 问题 和提 出 去
问题 , 这些 问题 可以是课 堂 内教材 内容 的拓 展延伸 , 也可
能是对校外各处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 ; 可以是纯 思辨性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不 足外 , 在不足之 中更要突出这种根 本性 , 即着眼于每个学生 的发展所必需的因素 。
2学 习 内容 的设 计 .
学生的面前 , 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 学习内容的开放 , 使得学习时间 的开放成为可能 , 学生可以依据 自己的兴趣
和 爱 好 , 自己 的学 习需 要 、 习速 度 和 计 划 , 时 地 选 择 按 学 适
只有通过 自主性学习 ,才能 内化成学生 自身的经验体系 。 在研 究性学习 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 让 学生 自主探究 、 实践 、 发展和体验 , 而培养学 生的科学 精 从 神、 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 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 , 是指构成研究性学 习的各要 素
调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行 为 与过 程 。 当前 教 学 中 学 生 学 习方 式
科教学 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 , 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
科教学的批评 意见作 为设计研究性学 习 目标 的依据 , 在信 息技术学科教学难 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 目标 。 据此可以推断 , 研究性学习 目标的设 计可以从以下两
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和技能 ,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 习却注重使
些 知 识 的 选 择 、 累 和 运 用 完 全 以 问题 为 中 心 , 现 横 向 积 呈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益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益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习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主动获取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识,同时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完成研究性课题时,必然使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大大得到加强,从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合作的手段。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

在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从合作学习的概念中可见,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的构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几个学生的随意组合。

教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仔细观察、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成绩、能力、思维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组。

分组之后,要注意收集小组成员的“磨合”信息,并酌情做出调整。

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应合理分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讨论跑题时负责把话题引回主题)、汇报、记时等各有所属,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作用。

角色分工可以由学生协商进行,也可由教师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每个人的角色可以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便学生适应角色要求;可以定期轮换,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并可避免因长期担任一种角色带来的懈怠感。

如,小组合作后谁来汇报结果?可以由小组选定的汇报人汇报,可以由教师临时指名确定,如专门给性格较为内向的、或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提高汇报机会,也可以是教师在各组中随机叫起某个同一编号的学生担任(这需要事先约定各成员的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因此,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意义甚为深远。

但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开放的,教师无法随时随地现场指导。

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化教学环境能更全面、迅速地捕捉潜在的意识增长点,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以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知多少》调查为例,结合问题意识形成的三个阶段“呈现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阐述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对促进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形成的帮助。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分解问题;解决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4-0071-04课改的趋势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都决定着“能力”培养是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要义所在。

而在推进“学为中心”课堂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转变研究性学习中教与学的方式,提升研究实效的同时真实体现以生为本?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实践研究开辟了新的生长土壤。

一、以“呈现问题”为抛锚点――从无到有的嬗变在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中有关能力的目标分解,首先为“发现问题”。

即从客观情境的现象中引发思考,提出疑问。

善于发现问题是产生冲动的必要条件。

情境中的现象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有利资源。

可由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学生又受自身观察力、思考力的限制,很难凭现有的认知对现象提出质疑。

如何抛出“问题之锚”,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行”协调共振?dv摄录机、mp3录音笔、ppt、实物投影等设备使问题呈现更清晰,也使活动指导变得有“据”可依。

帮助学生从对现象的“熟视无睹”嬗变为“有意关注”。

(一)录制vcr,点在采访“疏漏处”像手提dv、mp3录音笔等用于记录画面的移动电子设备操作简便,携带方便。

学生用它们将采访过程录制成一段段小视频和小音频,通过回放,补充遗漏的采访资料,也可帮助教师清晰地掌握学情,通过定格画面,进行针对性指导。

例如,在探究《丰子恺的生活》中,dv镜头和mp3录音笔记录了采访过程中成员的各种表现:采访对象在介绍时小记者仅是听而没有做笔录,这会错失许多重要信息;采访的问题没有紧扣主题,采集到的信息庞杂但真正对研究有帮助的不多;甚至在采访时成员有交头接耳说话的现象,引起受访者的不满。

又或者问题没有准备充分导致采访冷场。

对于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点,教师就边播放音视频,边对里面的细节逐一进行点评。

这使得当事人印象尤为深刻,也更明确了规范的采访步骤和要领各是什么。

(二)依托投影,点在问卷“模糊处”设计调查问卷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调查方法。

但学生对问卷的认识多数停留在记忆中的模糊映象,缺乏系统的学习。

所以他们首次的问卷设计都不规范,或缺少指导语,或问题选项不合理,或问题偏离调查主题,或问题排列缺少层次。

所以在方法指导课时,教师可借实物投影分三步走:(1)先投影一张规范问卷,引导学生对问卷有个整体的感知,发现问卷的基本结构;(2)投影呈现学生设计的问题,再经过讨论比较,总结出设计单个问题应遵循的原则、技巧。

(3)接着请学生将单个问题在投影仪上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探究出问题的排列规律。

实物投影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展示和教师指导问卷时的点评提供了方便易操作的平台。

学生在围绕投影内容的讨论中,轻松容易地掌握了问卷设计中涉及到的“紧扣主题”、“从易到难”、“合并同类”、“选项合理”等技巧,与此同时,筛选提炼、归类整合问题的意识也逐渐清晰。

(三)交流ppt,点在观点“争议处”如何直观展现各小组的调查进展?学生在调查小结阶段都会以演示文稿(ppt)展示阶段成果。

在《子恺散文阅读探究》的“总结”一环节中,现状组在报告中呈现出自己的观点。

可对其中的一个观点:“同学们对丰子恺的散文并不十分了解”,“态度组”表示质疑。

他们认为该组发放的问卷太少,所以结论不够客观。

而“现状组”却认为填“是”的也未必真正了解。

其实这涉及到样本的分布和问题的提法两个层面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结论争议还有许多。

教师可这样引导:为什么会有两种结论?能不能借助ppt分别说说各组的想法,并提供支撑你们观点的依据。

随后学生展开了“观点碰撞式”的交流讨论。

这两个小组都用ppt展示每个调查细节和调查结论,还罗列图表,调查问卷,采访纪要等各种数据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观看同伴的调查结果之余也尝试在他们的调查结论中提出质疑,这使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针对性。

而ppt的呈现直观生动,制作流程简便,适合教师用于各阶段调查的梳理、指导。

二、以“分析问题”为立足点――由粗到细的蜕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能力目标的第三类型为:“学会分析问题的要素和关系。

”而课标中又提到:“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

因此,教学定位应放长远,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

”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高效探究,初步形成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多媒体教学环境恰好弥补传统课堂模式的缺憾。

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例如:ipad、网络同传、imarkup批注等功能软件实现分析问题时学生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利于教师指导,使其思维缜密度产生由粗浅到细腻的蜕变。

(一)“ipad”合作,营造思维整体感人们对事物认知的规律通常是从整体到局部,而研究性学习要求中段学生学会“分解问题的因素和关系”,应该对问题有整体的感知。

而面对思维能力各有差异的学生,在整体感知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利用ipad实施分组教学。

ipad作为电子操作媒介,真正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对话。

例如,在《呵护我们的身体》研究报告撰写指导课中,学生利用ipad分工撰写“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分析建议”。

各小组成员先评估任务的难易程度,再依据自身实际认领一个版块,仅用20分钟便合作“搭”成了研究报告的雏形。

随后教师结合他们的反馈当场批注,圈画,讲解。

教师借助ipad在极短的时间便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各部分的含义,并尝试课内合作完成研究报告的雏形,引导学生思维认知经历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过程。

使学生对研究报告有了整体认识之余,又因为分工合作降低了撰写门槛,使学生消除对报告撰写篇幅长,格式要求高的心理畏惧,很乐意尝试挑战。

(二)“同传”互评,唤醒思维发散感心理学研究显示:当学习者不能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新发现时,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认知氛围。

教师若在学生思维的“缺口处”加以引导,利用同伴间的竞争心理组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弥补“缺口”的动力。

在《我校阅读现状调查》的采访指导课中,学生需当堂设计完成采访提纲,其中要设计4个采访问题。

作业提交显示,学生的错漏五花八门:有的问题带有倾向性,不够客观;有的没有围绕主题,东拉西扯;还有的思路局限,设计不出。

面对如此复杂的学情,教师运用网络同传技术依次将其屏幕广播,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该组提交的作业,然后组织“集体号脉”帮助该小组诊断问题。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分别从问题的设计方向、语言表述以及建议增加的研究方向等不同角度给出建议。

网络同传技术使学生提交的作业可当场获得反馈,保证了问题反馈的时效性,同时学生又能看到同伴的想法,既能提升对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又拓宽思考的角度,促进思维发散。

(三)“imarkup”批注,推进思维纵深感在对研究现象“分析建议”的环节中,就问题或现象提出建议及改进方向决定着研究的成败。

随着调查的深入,各小组在经历了采访,问卷,查阅文献,实地观察后都产生了不少实际的困惑。

在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中,学生先借助电子阅读批注软件(imarkup)阅读各小组晒的调查日记,得知他们中遇到最多的困惑是采访对象不肯合作,迫使调查进展缓慢。

对此,许多同学都将建议批注在文本旁。

教师摘取最为典型的两种建议:第一:节省时间果断放弃,寻找下一个目标。

第二:站在被访者的角度猜测拒绝的原因,努力沟通,试图合作。

起先许多同学都选择第一种,认为劝说是浪费时间,不如多争取几个受访者。

后来,也有人提出:如果能说服对方接受采访,那我们的沟通能力不就提高了吗?学生经历了“亮明观点-了解同伴观点-比较差异-获得启发”的过程。

对问题的思考力开始由浅入深,懂得分析表象和内在。

借助imarkup软件经常做这样的“头脑风暴”,有益于推进思维纵深感。

三、以“解决问题”为发力点――从苦转乐的骤变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力目标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是学习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标中强调:“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网络学习环境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其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和自主性弥补了集体授课局限性和限时性的不足。

为解决问题拓宽资源获取的渠道,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面对问题由无计可施之“苦”转为沉醉其中之“乐”。

(一)自学“mooc”,夯实认知储备运用研究方法展开调查是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手段,但学生对于五种调查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并不清晰。

对调查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各有不同。

如果将方法逐一讨论,既费时又兼顾不到个体差异。

教师可借鉴“mooc学院”的模式,私人定制网络app的在线学习视频。

将每种调查方法录制成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还可链接模拟情境体验,巩固所学。

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研究内容选择要自学的视频。

在线视频因可反复观看,给理解力偏弱者更多的内化时间。

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自学,避免集体授课“陪读耗时”之尴尬。

如此,我们的方法指导课基本实现面向个体,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得以同步增长。

(二)访问“bbs”,借鉴经验策略(三)互刷“blog”,增强协作互助“blog”又称博客,是促进团队协作互助的有利平台。

结合《子恺漫画调查》我们是这样做的:(1)以六个研究小组建一个“博客链”,各组需独立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2)鼓励访邻组的博客,在对方的研究博文下发表评论,针对研究提修改意见。

(3)选出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博客管理员,开展协作式学习。

比如,“漫画渊源”探究小组在收集资料环节之初是模糊的,学生找到相关的网页就复制粘贴,“张三李四”不加甄别只往篮里塞。

而通过查看同学博客中晒出的调查心得,原来收集资料的方案不是唯一的:①当获悉一些资料以后,先进行分类,再将分类资料汇总编号。

②根据所查资料对研究的帮助将其排序,选择与主题紧密的信息首先展开研究。

通过亲身实践,他们第二次查找的目的性显然比第一次明确。

最终,该小组学会了分头查找线索,一同面对问题,团队意识和互助的概念在实践中得以较好的诠释。

德谟克利特说:“宁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