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铛课例报告
《雨铃铛》教例 (公开课及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1
《雨铃铛》教例(公开课及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教学目的: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相识本课十一个生字,造就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实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儿歌的韵律美,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造就酷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造就学生的创新、想象实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题。
师:同学们,大自然里有很多好听的声音,你最喜爱什么声音?作家金波最喜爱听春雨的声音了,他听了春雨的声音以后,为我们写了一首儿歌《雨铃铛》。
我们也跟着作家金波去倾听、观赏大自然的声音,好不好?出示片头课件:听到铃铛的声音及一个小孩早晨推开窗户看到下雨和听到雨声的情景。
[漂亮的画面,渐渐出现的雨景,好听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激发起学生剧烈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师:雨的声音像什么?〔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说得真好!翻开课本58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金波写的儿歌,同学们情愿听教师读课文呢?还是哪位同学情愿大胆地读一读呢?〔读完生评价〕2.真好听,你们想读读课文吗?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3、你喜爱这首儿歌吗?要想学会这首儿歌,先要相识11个生字娃娃,11个生字娃娃都藏在儿歌里面了,须要小挚友翻开书,参照书本把它们找出来。
找出来了吗?想不想读一读啊?〔师播送,出示12个生字,指读〕谁情愿当小教师,领着其他的小挚友读一读?〔小教师上讲台操纵鼠标,下边的小挚友跟读〕检测学生生词、生字认读状况。
〔出示课件:生字、词语〕1〕出示生词、生字课件。
2〕学生沟通识字方法。
师:出示实物铃铛激趣,听铃铛发出的声音〔神奇,吸引全体学生〕。
师:出示铃铛这个词,问学生这两个字为什么是金字旁。
学生很快答复出。
生:串字像糖葫芦,中间那一竖是根棍子,两个口像肉串,出示课件。
生:招要用手,所以招字是提手旁。
出示课件。
生:房檐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檐字是木字旁,右边是房檐的角,底下是一个发言的言字。
课文雨铃铛的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雨铃铛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雨铃铛的美丽与神奇。
(3)学会通过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美丽与神奇。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雨铃铛》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后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引入话题:你们听说过雨铃铛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雨铃铛是一种神奇的物品,它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们带来快乐。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课后习题的答案,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雨铃铛有什么特点?它象征着什么?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雨铃铛)。
(3)课后作业:family_tree:tree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雨铃铛》。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小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感受,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雨铃铛的美妙声音。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创作自己的小诗。
(2)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分享。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分享学习收获。
3.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以及小诗的创作。
3. 家庭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朗读课文的情况,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
4. 环境保护短文评价: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展示自己?4. 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雨铃铛》教案精选八篇
《雨铃铛》教案《雨铃铛》教案「篇一」《雨铃铛》教学设计研究问题:如何处理好阅读与识字的关系?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雨”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4、引导学生体会诗意、扩展对春天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CAI)听,这是什么声音?(1)听铃铛声,引导认识“铃”“铛”两个需要认识的生字,并板书。
(2)听雨声,引导认识“雨”字:识“雨”意,记“雨”形,师生同写“雨”字。
2、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0单元“雨”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引导学生回忆识字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3、学生再读课文,并试着运用识字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4、同桌互读互教互查生字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以倾听的方法检查或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将学生认读仍有困难的生字放置于黑板一侧,告之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和所有的生字娃娃成为朋友,给学生二次学习的机会)7、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标出本课有几句话。
8、分句抽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CAI)感受春雨(二)学习第一句。
1、齐读。
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洒”的意思,并指导朗读“沙沙响”。
(2)“房檐”的位置,学写“房”字。
2、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三)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你了解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理解“串串”的意思,指导朗读并训练学生运用“串”说话。
(2)学写“串”字3、指导朗读第二句。
雨铃铛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雨铃铛教学设计(精选14篇)雨铃铛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词语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吧。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2、小结:《小雨沙沙》这首好听的歌曲展现了种子在春雨中发芽、成长的情景,你们也被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
是呀,春雨非常的美丽,(出示多媒体画面)它飘飘洒洒地洒向大地。
请看屏幕,春雨点红了桃花;春雨染绿了柳枝;春雨唤醒了青蛙;春雨召唤着农民播种插秧;春雨催促着禾苗快快地长高。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赞美春雨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雨铃铛》。
(板书课题:雨铃铛)二、看课题,质疑。
1、请小朋友把课题齐读两遍。
(读课题)问:读完了课题,你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2、孩子们真会动脑筋,提出了那么有意思的问题。
你们见过铃铛吗?(师出示铃铛)这就是铃铛,它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呢!(师摇铃铛)。
春雨怎么会被称为雨铃铛?学完了儿歌,你们就会明白的。
三、听读识字(一)熟读课文1、整体认知课文:现在请孩子们仔细看画面、认真听录音、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音乐、画面及配乐朗读)2、整体认读课文:多美的画面、多好听的音乐,多么富有感情的朗读,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8页,自由、认真地多读几遍儿歌,把儿歌读熟了,就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3、整体检查认读情况:①谁能有感情地把儿歌读一读?(请一生读儿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能再读一遍课文?请你来读一读(再请一生读课文),你想给他提点建议吗?②现在老师请最认真的三组小朋友来读课文,三组的孩子起立读课文,哪一组愿意和三组小朋友比赛读课文?(请三组和一组比赛读课文)。
《雨铃铛》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
《雨铃铛》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雨铃铛》及反思篇1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公开教学《雨铃铛》终于在上周四下午第一节顺利完成。
据听课老师的反馈还不错。
晚上静下心来把教案和反思整理了一番,希望对以后上课的老师有所帮助。
也希望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雨铃铛【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品味语言魅力、积累语言、发挥想象力。
2、运用综合识字法进行识字。
【教学准备】雨滴状生字卡片、、燕子头饰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春姑娘轻轻一抖衣袖,天空就下起了细雨。
淘气的小雨点像顽皮的小猴子从爬杆上滑下来。
你听田野、山坡、小院响起了他们欢乐的歌声。
(播放音乐《小雨沙沙》)2、师:同学们,你们这优美的歌声不仅吸引了林老师,还吸引了春姑娘,她也来凑热闹了。
还送给你们一件小礼物。
注意听,什么呀?(铃铛)3、铃铛的声音好听吗?谁来学一学?它是什么做的?(摸摸看)4、你猜猜,如果老师想写出它的名字,里面应该有什么偏旁?(与学生一起板书铃铛)小朋友要注意“铃铛”的“铛”单独读“铛”时是一声,连词时读轻声。
这两个字是今天要学的生字,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两个字?5、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铃铛,什么呢?(补充课题,齐读)二、初读感知1、春雨姐姐觉得小朋友这节课特精神,决定把这首有趣的儿歌送给大家,你们听(出示课件师配乐配图课文朗读)2、师:大家听得很认真,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雨姐姐的这首儿歌呢?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借助拼音识字。
生:圈出来问问别人。
生: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猜一猜。
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到后面的生字表里查一查。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好吗?三、自主识字1、师:小朋友都很不错,读得可棒了。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雨铃铛》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描绘出雨中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雨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通过诗歌描绘出雨中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绘画、表演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想象雨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雨铃铛》,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解释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 描绘雨中景象: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在诗歌中所想象的雨中景象。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的诗歌内容,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课时:1. 复习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诗歌《雨铃铛》,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背诵诗歌: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雨铃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
3. 表演诗歌: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4.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并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绘画和表演等活动。
《雨铃铛》教学设计与反思
《雨铃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铃”“铛”等11个生字,会写“雨”等7个生字,继续练习运用提手旁、口字旁等常用偏旁识字,培养学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和想象春雨之美,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激发热爱春雨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诗歌,感受春雨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指导读具体语境中春雨的声音。
2.激发对春雨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生字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实物激趣,揭示课题1.师:听说咱班的孩子个个都是猜谜语的高手,今天老师再给你们出一则谜语,能猜得出来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是什么?师范写,生书空“雨”字2.师:我还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看,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铃铛是金属做的,所以铃铛两个字都带有金字旁,师范写,生书空。
3.齐读课题。
A6技术支持备注:借助希沃白板学科工具汉字功能优化生字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师范读:雨铃铛就藏在课文当中,请你们轻轻打开书本57页,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楚字音。
(二)生自由读文:你们想读吗?那就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用熟悉的办法认识它。
(三)借助游戏,自主识字:1.带拼音读词:课文读完了,看,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要和你们做朋友了,来,带拼音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词语3.去掉拼音,开小火车读词,相机正音4.男女生接读5.齐读生字:生字宝宝躲到小雨滴里了,睁大眼睛,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6.指读生字卡:现在生字宝宝跑到了我的字卡里,这是什么?(指名读——全班跟读)过渡:看来你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现在让我们把他们送回课文中吧,相信这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一)再读课文: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听到了两种好听的雨声,谁能找得到1.指导读“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屋檐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雨铃铛9篇一年级语文雨铃铛 1教材分析:《雨铃铛》是北师大版教材下册第10单元中的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
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雨的声、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据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铃铛”等11个生字。
继续练习运用“口字旁”、“提手旁”等常用偏旁识字。
2、能按照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书写“雨”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4、能够想象春景,根据课文句式试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课文中的“铃铛”等11个生字。
继续练习运用“口字旁”、“提手旁”等常用偏旁识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春景,根据课文句式试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贴图板书设计:一、谜语导入1. 今天老师给你带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猜猜是什么是什么?(雨)2. 板书“雨”谁能用这个字组词?生(大雨、小雨、毛毛雨、雨伞,雨衣、暴雨、雷雨。
)3. 老师也组了一个词是"雨铃铛"。
板书“铃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读课题(雨铃铛)二、新授(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质疑你看到“雨铃铛”这个题目,会有什么疑问?(什么是雨铃铛?雨铃铛什么样?为什么说雨铃铛……)2.自读课文,字音准确,读准课文3.指名读课文。
每人读两句,其他同学做小评委,听他们的字音是否准确。
4.学习词语。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铃铛》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雨铃铛》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雨铃铛》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分组讨论的道具,如小卡片、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雨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5.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6.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7. 总结全文: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雨铃铛》公开课教案总结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雨铃铛》公开课2. 课程类型:语文阅读理解3.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4. 年级:四年级5.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雨铃铛》的主要内容。
b.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c.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铺垫。
b.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雨铃铛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熟读课文(5分钟)a.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b.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遇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3. 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b. 学生分段阅读,讨论每段的主要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c.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拓展。
4. 品析课文语言(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c.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对课文语言进行解读和指导。
三、课堂练习与巩固(5分钟)1. 教师设计有关《雨铃铛》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布置1. 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雨铃铛》,加强理解记忆。
2.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完成回家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铃铛的美丽与魅力。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雨铃铛》说课
《雨铃铛》说课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课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通过以雨为线索,描写了雨中独特的景色与声响。
通过阅读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结构。
2. 能够理解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
3.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型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情景导入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声录音,让学生感受雨的声音,激发学生对雨的好奇心。
Step 2 预习导入让学生看课文标题,思考雨和铃铛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Step 3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雨铃铛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作者将雨与铃铛进行比较?雨与铃铛的共同点是什么?3. 合作检查并展示答案。
Step 4 学习生词与短语1. 分发生词表,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词汇意思。
2.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生词的意思、词性和用法。
3. 全班合作交流并确认答案。
Step 5 感知与观察1. 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描述,理解文章中雨和铃铛的形象描写。
2. 让学生描绘他们自己所见过的雨天场景,并以雨铃铛为主题画一幅画。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互相欣赏。
Step 6 背诵与朗读1. 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分组朗读,给予互相评价。
Step 7 课文拓展通过介绍其他描述雨的文章或诗歌,让学生模仿创作一篇描述雨的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感受雨声来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任务型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情感培养,让学生参与绘画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_雨铃铛_随文识字课例设计
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一:你从儿歌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识字、强化积累词语)
核心问题二:看到了这么多,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了吗?赶快去文中找找表示声音的词,用横线画下来。(识字、强化积累词语)
子问题:你还听到过哪些雨声?你觉得这些雨声像什么?(渗透识字)
核心问题三:雨铃铛还可能在招呼谁,告诉它什么呢?(句式训练)
课例名称:《雨铃铛》(选自北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一年级 执教教师:杨琴琴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低段“随文识字”课型教学实践研究-以《雨铃铛》为例
研究目标
探究低段单篇课文的识字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识记13个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进行相关的句式训练,拓展阅读,渗透识字。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可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猜想导入
老师提示今天给大家带了个礼物,出示用布遮住的一串铃铛并来回晃动发出声音,请生猜想这是什么
学生听声音猜想实物名称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随文识字
1.师范读,正音;
2.师引导由文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进行随文识字教学
1.生自读儿歌,圈生字,自己尝试解决不认识的字;
2、这是什么好像什么呢?(指名说:水珠像铃铛)谁能教大家读读红色的词语宝宝。
《雨铃铛》教学案例
雨铃铛教学案例
背景
《雨铃铛》是一首著名的民歌,由著名音乐家聂耳所作,现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
这首歌曲曲调平稳,节奏感强,歌词描写着田间农家的简朴生活,也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艺术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雨铃铛》这首歌的来历和背景,理解这首歌的意义和价值。
2.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音乐节奏和唱法,提高唱歌技巧和水平。
3.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和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乐观向上的情绪中体验和感受美。
教学过程
1.介绍《雨铃铛》的背景和来历,并播放范例音频,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歌的节奏和唱法。
2.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发音细节,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曲调,并加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和掌握。
3.分组合唱,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担任指挥,带领其他组员练唱这首歌。
每次练唱后,再让不同的小组进行互动演唱,增强班级协作和凝聚力。
4.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和互动,播放不同版本的《雨铃铛》音频,比较不同版本的音乐特点和唱法。
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不同风格、文化和历史所带来的魅力。
5.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制作,用有趣的方式创作自己的《雨铃铛》短片,让学生学会听觉、视觉和创意的结合,提升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方式,学生能够全面地体验和感受《雨铃铛》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清新与美好,无论是从歌曲的发音、节奏到意义内涵的理解,都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同时,在通过《雨铃铛》的学习上,学生还能够学习到对音乐、文
化和历史的认知和感悟,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情感。
《雨铃铛》公开课教案总结
《雨铃铛》公开课教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雨铃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3. 借助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收集与雨相关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音乐:准备一首与雨相关的音乐,用于营造氛围。
3. 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诗歌原文、作者简介、教学目标等。
4. 教材:准备《雨铃铛》诗歌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鉴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自己身处雨中,感受雨的气息。
2. 出示图片:展示与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3.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雨铃铛》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关于雨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雨”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雨铃铛》教例 (公开课及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
雨铃铛教例简介本文档旨在向读者介绍一种名为《雨铃铛》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在公开课比赛中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荣誉。
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了音乐与手工艺术的结合,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目标。
以下是该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和相关介绍。
教学目标•通过手工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习掌握使用简单工具制作雨铃铛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过程1. 介绍雨铃铛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雨铃铛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雨铃铛是一种装饰物,可以被挂在室外,在雨天发出清脆的声音。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雨铃铛的看法和想象。
2. 展示雨铃铛的样品(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雨铃铛样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感受其美感和声音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对样品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集体合作讨论设计方案(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讨论并设计他们自己的雨铃铛。
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和意见,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发表意见。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供学生选择并使用。
4. 制作雨铃铛(30分钟)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制作雨铃铛。
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并确保他们遵循安全规范。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经验,同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5. 装饰雨铃铛(15分钟)学生完成雨铃铛制作后,可以使用装饰材料为其增色。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并鼓励他们创造独特的装饰效果。
6. 分享和演示(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雨铃铛,并用自己的方式演示其美妙的声音效果。
每个小组可以轮流展示,并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意见。
国家级一等奖荣誉介绍该教学设计参加了国家级公开课比赛,并成功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
评委们认为该设计结合了音乐与手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重视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评委们对学生们制作的雨铃铛的创意和设计感到赞赏,并称赞他们展示出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铃铛(课例报告)成都市龙舟路小学易兴华一、理论聚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探究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雨铃铛》就给了许多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文本空白。
全文没有一个注音,文中出现的生字完全通过学生借助认字表、猜读、图画、互教等方式自主完成,这不仅创造了让孩子探究的机会,而且给了孩子“跳一跳,就能摘桃子”的学习成就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发散求异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着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雨铃铛》因其独特的体例特点、童趣性质而极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在功能。
仿写诗歌就是较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题。
《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中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就是说,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本,放眼社会,树立向生活开放的理念,实践“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好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寻找合理的切入点,就能让学生真切、生动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雨铃铛》还可以从课文的内容:春雨,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春雨的声音、样子,并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教材分析《雨铃铛》通过小作者形象、生动的想象,春雨犹如精灵,它赋予万物勃勃的生机,催发万物迅速回归、复苏生长,开始新的生活。
全诗共八行四句,诗歌以春雨的响声开始,诗人听到了雨声,看见了挂在房檐上的水珠。
“沙沙响”是细雨落在房顶上的声音,春雨绵绵,细、密、轻,打在房顶上自然细小。
“我”不由得从屋里向外看去,只见“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
“小铃铛”生动形象地比喻了水珠的样子,而且使人似乎听到了雨铃铛的声音,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这几句写得有声有色,犹如一幅春雨图。
后四行两句,由听到的抒写自己想到的。
你听,那铃铛的声音“丁零当啷??????丁零当啷??????”更好听了。
“丁零当啷”是房檐上挂的水珠落在地面上的声音,水珠比较大,圆、稀、重,响声也比较大。
也因为那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串串小铃铛发出的声音自然是“丁零当啷”的。
听着,听着,“我”感觉到它是一个小精灵,像“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小燕子为勃发的春天增添了生气。
学习这篇课文以激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于雨方面的知识。
全诗形象生动,情景交融,语言乐感强,感染力强。
三、学情分析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但毕竟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三十五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同时要通过实践、合作、体验学习等学生比较感觉兴趣的活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简)一、谜语引入:用铃铛的声音引入铃铛的字,读板书,分析偏旁,读音。
用雨的谜语引入雨这个字,师范写雨。
生写这个字。
连起来读。
进入课文学习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范读。
3、同桌读,读准字音4、认识生字词。
5、重读课文。
读流利。
三、回到课文,朗读流利1、精读课文。
2、设置情景、体悟诗情。
3、美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春雨还会招呼谁。
仿写诗歌。
五、精彩片段一、谜语引入:今天丁丁托易老师带了一个东西来,想请小朋友们闭着眼睛听听看,这是什么的声音?板书“铃铛”。
学生齐读。
铃铛是什么做的?学生回答。
所以它是金字旁的字。
丁丁还托易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他说想请听得最仔细的孩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丁丁说,他知道有的孩子已经知道答案了,可是他想请知道的小朋友别发出声音,一定要保密,老师让回答的时候再静悄悄的举起手,好吗?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再板书雨。
师范写雨边写边指导:是呀。
瞧,这一横是高高的蓝天,竖、横折勾、竖是蓝天下的高山、绿树、河流,风儿一吹下起雨来,那小小的雨滴那么晶莹,那么清亮,那么温柔,那么可爱,它们顺着风的方向斜斜地落下来。
(提示:注意中间这一竖又直又正,写在竖中线上,四点分左右,方向一致,向右倾斜)描红。
在本子上写三个。
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
有雨做的铃铛吗?太奇怪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吧。
2.设置情境,体悟诗情1)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
师:播雨声,听,清晨,小女孩儿冬冬被一串儿奇妙的声音惊醒,什么声音?(生读:沙沙响,沙沙响)师:这声音好轻、好柔,谁再读给我听听?(抽读、齐读)这是谁发出的声音?(春雨)春雨怎么样?(生读:春雨洒在房檐上。
)师:春雨洒在了哪里?解决房檐。
多出墙面的部分。
请学生到讲台上来指。
因为古时房檐是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
春雨怎样在了房檐上?(洒)为什么不说春雨落在房檐上,打在房檐上,砸在房檐上,而说是洒在房檐上?(体悟春雨的轻、小、细、密、柔)(播放CAI:春雨图、轻柔的春雨声)师:你们看,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还密密地斜织着。
你们听,它从空中洒下来是那么轻,那么柔,生怕吵醒了熟睡中的人们。
齐读第一句。
2)房檐上,挂水珠,/好象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师:你们看,这小水珠是怎样的?(一个连着一个)。
有一个字特别像这幅图,什么字?(串)为什么?(这两个“口”就像是两颗小水珠,中间一条线将它们连在了一起)师:我们常说汉字方正像图画,祖国的汉字很多是由画衍变而来的。
师范写“串”字。
生书空。
描红。
师:作者说这小水珠像串串小铃铛,它哪里像?(样子、声音)(出示铃铛实物)你们听,好听吗?谁来学学这声音?(丁零当啷……)你们一起来学学这声音。
(丁零当啷……)师:这小水珠除了挂在房檐上,还会挂在哪儿?(树叶、小草、花朵……)多美的小铃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句吧。
春风在不停地吹着,这丁零当啷的声音还在不停地响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标点符号表示这持续不断的声音。
(省略号)3)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师:这声音好美,好清脆,它在招呼谁呢?(生:它在招呼小燕子)怎么招呼,请学生做动作。
用上了手,用上了口,所以又有提手旁又有口字旁。
招呼的声音要高,那么丁零当啷应该怎么读?招呼小燕子干什么?(生:快快回来盖新房)师:春天是那么的短暂,所以雨铃铛也着急了,他对小燕子说,快回来吧,快回来吧,晚上就来不及房子了。
孩子们说得真好,就好像你们就是那可爱的雨铃铛一样,一起来读读后两句吧!六、教学反思《雨铃铛》,是一首清新自然而又充满童趣的诗歌,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其中的想像充满着儿童的天真,非常富有意趣,能够迅速引起儿童无限的遐想,使他们富于幻想的心灵将与“丁零当啷”的铃声一起飘得很远……早在春雨绵绵的三月里,为了准备上这一节课,我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观察春雨,为孩子们理解这篇课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读为本,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我把教学设计为五个部分,包括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品读词句感情朗读、仿写诗歌几个环节,四十分钟教学下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孩子收获很多,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想谈谈自己课下反思以后的几点感受。
首先是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为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所以我从细节入手,时时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课前我提醒孩子应该准备什么、东西摆放在什么位置。
读书时的指读,倾听,写字时的姿势、“三个一”等等,随时在教学中渗透习惯的养成。
二、随文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怎么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识字的效率,降低识字的难度,随文识字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听铃铛的声音引出“铃铛”,接着让学生说说铃铛是用什么做的,进而引导孩子观察铃铛两个字的偏旁是金字旁,这样非常巧妙地让孩子认识了铃铛这个词语。
然后再通过雨的谜语引出雨这个字,让学生牢牢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
在初读课文后对学生进行识字的训练,在精读课文时随文分析字形,让孩子理解字形字义。
当孩子说到“串”这个字的读音时,顺便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让他们和冰糖葫芦联系起来,非常形象的就记住了这个字。
在这节课上,各个环节都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儿童心理色彩的形式来进行。
利用优美的声音漂亮的图画让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境地,用富有个性、富有想象力的心灵与美妙的诗句对话,经历一次真正有趣而又意义重大的阅读过程。
三、注重朗读训练的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老师在指导时要循序渐进。
开始时,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不添字、不丢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最后,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比如感情朗读“沙沙响”理解洒字,再来读读这些词,孩子们体会起来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读出了春雨轻柔,轻快的感觉了。
最后在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障碍后,让孩子们配着音乐看着美丽的春雨画面感情朗读直到背诵。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学习到春雨的声音的时候,我问学生:春雨还会是什么声音?学生们高高举起小手:“答答声、滴滴声、叮咚声……”最后一句话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还会招呼谁?会和他说什么?”并鼓励他们学着诗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说一说,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答道:“春雨在招呼小乌龟,快快出来做游戏。
”“春雨在招呼青蛙,快快出来捉害虫。
”“春雨在招呼小松鼠,快快出来吃松果。
”在自编儿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春雨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课文,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与交流中展现个性化的童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
他们独特的体验所迸发出的奇思妙想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正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最后,在仿写诗歌时,由于前面有了铺垫,孩子们写得非常好。
课后自己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不足:课堂上我将的课件出现问题,没能把声音播放出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大打折扣。
另外在体会课文时,缺少整体把握,揉得太碎。
我想我会在今后教学中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