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强省
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十二五计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国家发展规划。
本文将介绍十二五计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十二五计划的发布背景是中国继续实施开放改革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并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增强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调整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等。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举措。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经济增长得到有效推动。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政策。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十二五计划还着重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计划还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提高民生福祉方面,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
中国政府通过增加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
可以说,十二五计划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也要看到,十二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推进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依然需要加强。
此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十二五计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
该规划于2011年由中国政府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其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其中,着重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它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意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解读十二五
解读“十二五”:四大关键词四场攻坚战十七届五中全会昨日(10月18日)闭幕,全会的成果之一就是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
“十二五”期间,有几个关键点格外引人关注,其中包括4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产业和区域发展、收入分配改革。
对于这4个关键词,全会的公报是怎么说的?专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多位专家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淡化GDP经济“换挡”前行公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一些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换挡”,其核心是“又好又快”,这就需要改变GDP为目标和考核办法的传统方式。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将调整,如何“换好挡”已不是快与慢的问题,而是好与坏的问题。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认为,实现转变的关键在于,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这就要求实施好自主创新战略、结构调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环境友好发展战略和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
李连仲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成功必须不以GDP指标论英雄,还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保等指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检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政府转型”,即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0年第12期怎样理解“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的纲领性文件。
从“七五”计划开始,中央已经提出了六个中长期规划《建议》。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建议》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定,我国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新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新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过去,现在到2020年还有十年时间,“十二五”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在新世纪头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也要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作了全面部署,这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二,《建议》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2010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在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的部署中,全面贯穿了这一主题和这条主线,这必将有力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张晓强详解中国“十二五”规划
张晓强详解中国“十二五”规划[日期:2011-09-16]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9月15日,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进入会议日程第二天。
当天上午,在论坛会场达沃斯厅举行的一场以“解读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作为参会嘉宾介绍中国“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情况,并深入解读了“十二五”规划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适应性调整。
张晓强在发言中首先阐述了中国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实践证明是一个引导国家发展的有效方式。
规划的内容、主题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从“十一五”开始,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称为“计划”,后改用“规划”。
这更多的体现了规划的政策引导作用。
谈到“十二五”规划,张晓强说:“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这是极为突出的特色。
” 张晓强同时指出,中国新的五年规划的另一特点是突出指导性。
因此,规划中仅将少数关系到民生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但是将经济增长速度等多项指标作为引导性的预期指标。
在互动会议过程中,主持人提到了一句瑞士谚语——“人生预算当中最大一笔开支是没有预算到的项目。
”在中国也有句俗语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
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张晓强重点谈到了我国发展规划是如何考虑的。
他表示:“如果是一个僵硬、死板的计划,那么它肯定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到今年出现的美国主权信誉降级、欧洲主权债危机进一步发展之后,大家都在担心会不会出现世界经济的‘第二次探底’?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在制定时就对国际、国内形势都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认为该规划将是在国际经济经历金融危机后、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复杂因素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因此对于规划的实施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他指出,正因如此,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宏观政策就做出了适当调整,即从去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十二五计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1年提出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覆盖了2011年至2015年的时间段。
这个五年计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旨在指导国家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十二五计划”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十二五计划的制定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
中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而国际经济环境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挑战。
因此,制定“十二五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其次,“十二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这些举措和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十二五计划”还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实施计划中提出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迈进。
总的来说,“十二五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变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重要规划。
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十二五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的第十二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间跨度为2011年至2015年,其目标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转型,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十二五规划的简要介绍。
首先,"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目标。
规划指出,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和完善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规划强调了创新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规划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第三,规划提出了加强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规划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规划强调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规划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最后,规划提出了加强对外开放的目标。
规划指出,要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内外市场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提高对外经济合作的水平,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人才引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结来说,"十二五规划"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定的一份全面规划,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多个领域,旨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提升的目标。
这一规划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我国“十二五规划”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规划。
该规划涵盖了2011年至2015年五年期间,旨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背景、目标和措施,并对其取得的成就作简要介绍。
一、背景我国“十二五规划”起源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提案报告。
该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充满活力、创新型、与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为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全面的规划。
二、目标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增强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升级换代;促进城乡发展协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内外需的协调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措施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战略,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内外需协调增长战略,促进内需的增长,扩大对外开放。
四、成就我国“十二五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主要创新型国家之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城乡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果;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成为主导理念;内外需协调增长明显,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升。
总结起来,我国“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通过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民生福祉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
什么是十二五计划
什么是十二五计划
十二五计划是指中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是中国在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的重要纲领,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目标。
在经济领域,十二五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包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创新驱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
其中,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在社会领域,十二五计划也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领域改革和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生态环境领域,十二五计划也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
其中,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任务,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的来说,十二五计划是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制定的一份重要规划,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目标的重要指导纲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为了推动山东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
一、发展目标:1.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比重,加大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培育,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
2.提质增效: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增加就业:积极发展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4.推动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企业。
二、发展重点: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2.推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
3.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4.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实施举措:1.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财政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
2.引导金融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贷款和融资支持,提供优惠的利率和信贷政策。
3.改善营商环境:简化企业注册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制造业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5.推进人才培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第一篇: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概述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从2011年至2015年的重要发展纲领,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规划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四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提高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增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总体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加强国家治理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具体实施情况需要细化并按照设计目标逐步推进。
第二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 建设创新驱动国家,实行科技进步和创新振兴战略。
2. 打造质量优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 改革经济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化,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环境。
4.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总的来说,该规划着重推动产业升级,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同步关注社会发展,旨在促进普惠社会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福利和人生满意度。
具体措施包括: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发展。
2. 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3. 建设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 加强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对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认识
对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认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强调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逐步上升,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有望成为带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总体上看,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201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宏观经济、城乡发展、民生保障、资源环境、政治法律等五大方面。
一、宏观经济
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该计划的首要任务。
为此,中国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等措施,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率,维护国际平衡和和谐的国内经济发展。
二、城乡发展
中国继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是加强城市经济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民生保障
中国继续加强民生保障。
其中,提高就业、促进教育、
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资源环境
中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的研究和应对,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等。
五、政治法律
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司法、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确
保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公正有效的司法制度、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
总体来说,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在各个领域
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目标是建设一个相对先进、相对富裕、相对公平、相对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解读十二五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解读《十二个五规划建议》访谈文字实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荆楚网、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为您呈现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系列访谈现场。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湖北省社科党组成员、副院长秦尊文先生!秦院长您好!秦尊文:您好!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参加过我们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研究,然后也是十二五规划研究专家,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期待和你解读我们国家十五规划建议。
我们知道《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建议》在27日的时候已经成功发布了,相比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来说的话内容更加详实,我想首先请问咱们秦院长,无论公报也好,规划建议也好,要点有哪些?秦尊文:要点可以从规划建议的内容当中可以找出来,我们十二五规划建议他一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是一个统领性的。
是对我们整个规划的全部内容是一个主体和主线,进行全覆盖。
下面有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再就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社会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最后一个就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前面一共是十一个部分。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十二五而奋斗。
那么除了第一部分和第十二部分,当中十个部分就是我们十二五规划归纳的一些要点。
当然在十大任务之前,规划也好、公报也好,还对我们十一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进行回顾总结了经验,这也应该算一个亮点。
主持人:公报出来以后,包括十二五有很多人发现从中有不一样的地方,您觉得哪些是让您觉得眼前一亮的地方?秦尊文:这个可以很十一五规划建议进行对比可以体会到他的亮点,我刚才讲了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个部分,那么十一五规划是十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当时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那么从第三部分到第九部分,那么也是像我刚才说的主要任务有七个方面,第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建设林型社会,第五、深入体制改变,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1.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十二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它是指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
2. 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中国的五年规划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政府规划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具有特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
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快速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成为了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具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年均经济增长7%以上;•结构调整目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目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4.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十二五规划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经济领域: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社会领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和福利;•环境领域: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农村领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城市领域:推动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环境建设。
5.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了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政策: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提高老龄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环境保护政策:推动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发展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城市发展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国网时间:发表评论>>视频播放位置下载安装播放器日前,中共中央制定地十二五(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地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地工作生活都有怎样地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原文要点一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地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地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解读要点: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地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地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地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地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地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地转型.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地回升速度.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地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地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地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地消费在中地比重降低到了左右,原因是居民地可支配收入在中地比重由过去地降到了现在地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地占比却从涨到左右,企业地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地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地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解读要点: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地利率和商业银行地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年内建立.彭程表示,目前我们地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地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地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地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地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原文要点三开征环保税研究房地产税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地个人所得税制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解读要点: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地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地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地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地问题会更加明朗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地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地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地,太低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原文要点四抑制投机需求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地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解读要点: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地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地,还原房屋地民生功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地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地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地,一套自住,其他地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地建设和投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原文要点五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地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地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解读要点: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地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地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地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工作总结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年月本人考上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后分到信息管理中心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十个月后,被调往秘书一科至今.任职一年以来,按照各岗位地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求真务实这条主线开展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尽职尽责,踏实工作,讲究方法,注重实效,与时俱进,创新破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任职一年地学习、工作情况总结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强化自我素质一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地重要思想,坚持学习党地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学习新闻、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我主动配合支部书记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并参加单位地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带头并组织全所人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以及业务论文《对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地思考》和《浅谈取消上路检查对农机监理工作地影响及强化农机监理工作对策措施》等.通过日常不断学习和上半年开展地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自身和全所人员地思想理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人生观、价值观,业务上逐步适应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农机监理工作地新形势、新要求.二、开展监理队伍建设,提高以法行政、服务于民地水平《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地精神,农机监理队伍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地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地形象.因此,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地农机监理队伍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地重要前提.任职一年来,按照市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创“四型”地总体要求,开展了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管理要逐步摆脱人治地怪圈,管理除了要以人为本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外,必须抓好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年下半年后,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内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对外工作监督制度,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接待制度、用车制度、车辆维修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岗工作制度、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制度,考试检验谁签字谁负责制度、服务窗口一次性告知制度、行政许可否定报备制度、预约登记服务制度等等,切实以规范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所职工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政若干准则及实施办法,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积极参加局组织地党风廉政教育课,通过集中学习廉政先进典型事迹和对反面典型地剖析,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地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和班子成员及广大职工廉政意识不断加强,全所已形成较好地廉政氛围.对违反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行为,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地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我作为班长,注意廉洁自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做好表率,牢固树立正确地权力观,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给地,应经得起各种诱惑,做到既干事又干净,为人民用好权、慎用权.通过廉政责任地落实,全所职工把廉政建设真正溶入到日常工作中,在上牌、检验、监考等重要环节,至今未发生过徇私舞弊现象.(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比较注重团队意识和班子地团结,新班子建立后,迅速进行工作磨合,并用较短地时间,明确分工,分清职责,班子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我作为单位一把手,自己妥善处理好全面负责与分工管理地关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人员和所中层干部地作用,加强班子成员间地沟通工作,并经常尊求所中层干部和一般职工地意见,使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和职工之间做到多通气,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尊重,.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业务繁忙,但工作相对比较有序,班子人员心情都比较舒畅,整体战斗力比较强.三、创新破难、踏实工作,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效能,强化服务”地工作思路,创新破难、踏实工作,抓好农机监理工作.(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宣传工作,既做实干家,又当宣传家,及时捕捉亮点,宣传工作成效.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市农机监理所农机化信息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记分办法和奖惩办法.使喇叭中有了农机地声音、电视上有了农机地画面、报纸上有了农机地篇章,网络上有了农机地阵地.通过强化宣传,扩大了农机安全工作地影响,引起了市政府和市安委会地重视及支持,营造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农机安全生产地良好氛围.(二)、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工作思路.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地理念,强化了服务意识,改进了服务方式.从过去“管、审、批”地干预型管理向“扶、帮、助”地服务型管理转变,更加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重视农机行为人地生命和财产安全,更加重视农机队伍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地提高.通过转变思想观念,逐渐拓展工作思路,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员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技能考核、证件发放,逐步拓展到驾驶培训地监管和农村源头管理.提高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加快“农机安全村”建设,将农机安全教育、技术检验工作向乡村延伸,推动农机监理工作重心下沉、防线前移.(三)、开展警农合作,突破工作难点.随着我市农村“康庄工程”建设地加快,农村道路人车流量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去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地颁布实施,农机部门不能采取上路检查、违章处罚等手段,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遇到了困难和挑战.我和农机监理所一班人主动强化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地协作,特别是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地协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了“公安驻农业联络室”,开全省警农合作抓安全管理地先河.“联络室”警农联合办公地工作机制突破了农机安全管理地工作难点.为加大拖拉机道路现场管理力度,开展外籍拖拉机地安全监管创造了条件,“联络室”地运作以来,有效遏制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上升地态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回顾任职一年来地工作,取得了一定地成绩,靠地是局领导地关心帮助,归功于全体监理员地共同努力,归功于同事们对监理所领导班子地支持配合.在总结取得成绩地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存在地缺点和不足:一是深入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同事们地思想动态;二是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对学习工作抓得不紧、学习流于形式;三是下基层调查研究少,对新时期农机监理工作深层次地思考和探索不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历时两年半,是一个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编制的五年规划,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体现全国人民共识的五年规划,是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为基本依据,是“建议”的具体化和展开。
它的基本定位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按照上述定位,《纲要》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现在,如何评价“十二五”规划《纲要》呢?它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蓝图和行动路线呢?我们如何分析和认识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哪些重大的发展趋势?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它有哪些继承之处,又有哪些创新之处?与“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相比,有哪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创举?如何体现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有哪些突出的亮点?从总体布局、主要特征、创新之处等角度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作一简要评价。
最后还将《纲要》与1月25日刚刚发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国情咨文作一比较,中国远比美国在决策机制上更加制度化,更加科学化,更加民主化,充分显示了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国际竞争优势。
可以说,《纲要》是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划,因发展而支撑和强化了社会主义因素,因社会主义因素而获得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发展。
无论是从历史比较看,还是从国际比较看,它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旨在“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凸显,这正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利益。
一、要点二、特点(一)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继承中创新,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始终贯穿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2011-201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长期发展计划,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实现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动国家实现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达到“分类指导,统筹发展”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加结构化、竞争化、创新化,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十一五增长七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要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农业,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普惠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改革发展
要落实分类指导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展多种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改革中,实行第三次产业化,改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金融改革和央行体制改革,完善税收、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实行新型城镇化,促进法治建设。
三、社会发展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人力资源,加强教育体制和体制改革,促进环境保护,保护文物。
四、国际合作
要坚持互利共赢,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加强和发展对外合作,推动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将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规划,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石宗源谈十二五发展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
贵州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
贵州如何以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实施下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是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一直思考的重大问题。
3月9日,北京雪霁天晴。
在贵州代表团驻地,石宗源代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经过“十一五”前四年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过去良好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十一五’前四年的努力,我们朝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石宗源代表开宗明义,直入主题。
石宗源代表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贵州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进入“十一五”以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初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召开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分两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部署。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的战略目标。
在过去良好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十一五”前四年的努力,我们朝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回顾“十一五”前四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石宗源代表了然于胸,侃侃而谈:一是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历史性跨越第一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
尽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全省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十一五”前四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6%、13.7%、10.2%和11.2%,平均增速为11.7%,比“十五”时期高了1.5个百分点。
2008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第一步战略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强省
2011-02-13 07:44:00 作者: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济南要变真正的现代经济中心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省会济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对于济南省会经济发展,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CBD(中央商务区)是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集中体现,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头”。
CBD的发展,将是济南成为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突出标志。
张卫国说,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山东经济总量在全国居第三位,增长速度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中举足轻重,在全国连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跨省际的城市中举足轻重,在承接日韩和东北亚地区的城市群中举足轻重。
“发展省会经济找准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将真正实现使济南向现代经济中心城市转变。
”张卫国说,泉城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城市,在政治、金融、科教、文化、交通、物流,特别是在经济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城市品牌和资源优势,使得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随着省会经济战略构想的推进,以往对于加快济南城市发展的种种探索势必发生转变,统一到发展省会经济的定位上来,这就意味着济南真正向现代经济中心城市转变。
张卫国表示,发展省会经济为济南向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变提供了崭新的“战略环境”,而这是影响最深刻、最长远的一种软环境。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战略,对任何一位投资者来说都是首要选择;而一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则将为投资者带来空前的赢利机会和空间,成为一种最有价值的“战略环境”。
通过“战略环境”的优化,发展省会经济将极大地加快济南建设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步伐。
■深度分析:济南将与六城市优势互补
由省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调研组”在2010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曾经专门分析过济南与周边六市的宏观经济联系。
比如,济南与六市发生的公路客、货运总量占全市的73%、68.1%,银行结算资金占与全省16市银行结算资金总量的30%;六市与济南的公路货运占六市的13.6%,吸引济南投资占市外投资的11.4%,表明它们之间经济往来较频繁。
此外,也有数据表明六市之间
的人员流动、生产经营、企业投资等方面联系也较密切。
而在旅游业方面的七市联系也比较明显。
据介绍,江北水城——聊城的游客三分之一来自济南,莱芜房干九龙大峡谷的游客一半来自济南,莱芜干脆提出要努力打造济南“后花园”。
而在准备加快发展“经济圈”,一些城市已经根据市情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比如德州定位为:省会城市经济圈中产业升级的“接替站”、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站”和制造业劳动力的“输送站”。
省调研报告也指出了这个经济圈在发展中还面临的诸多困难,如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力不够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报告认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必将促进这些城市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
我省将实施四大重点区域带动发展
“发展新兴产业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而我省在下一个五年将实施四大重点区域带动发
展战略,经济发展也就在空间布局上有了抓手。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告诉记者,
在“十二五”期间,山东将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的发展格局,把区域发展与产业培植
有机结合起来,集聚优质要素资源,促进优势产业迅速崛起,形成区域竞争力,这些举措都将有
效地促进山东经济强势发展。
张卫国说,我省确定的重点区域突破战略,各个区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各自的优势新
兴产业,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大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能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区域取得
发展了,必将带动周边区域随之发展,同时,各重点区域之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互补
融合的态势,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
省城城市群主要城市间1-1.5小时通达
围绕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加快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利用和建设石济客专、青荣城际、济南至泰安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连接周边城市,以及周边城市间相连接的城际铁路网络,实现区域内主要城市间1-1.5小时通达,济南至青岛2小时通达。
省会济南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还有:
济南作为中心城市将适度拓展规模,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集聚和辐射
带动作用。
到2015年,济南市建成区人口将达到400万人。
济南主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建立转变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提升经
济社会发展结构、素质和质量,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重要的创新区域和人口
经济密集区。
济南将建设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济南将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创新园、国家软件基地,培
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济南将建设太阳能利用设备制造基地。
支持济南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功能。
济南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重要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规划布局一批产业集聚、功能集聚、经营集约的现代物流园区。
济南建成国内一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特色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做强济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旅游区。
济南尽快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