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基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1984年以前,我国还没有确立中央银行体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我国宏观调控主要依靠计划手段,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分设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才在我国开展实施。

我国中央银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也仅仅不过20余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有好的效果,一定时期内又表现不佳。

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而正确分析这一问题不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而且对将来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货币政策有效性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文献综述 (3)1.1.1我国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 (3)1.1.2 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讨论 (3)第二章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5)2.1 概念界定 (5)2.1.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定义 (5)2.1.2 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标准 (5)2.2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6)第三章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6)3.1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实践 (6)3.1.1 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2008-2011) (6)3.1.2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总结 (9) (9)第四章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10)参考文献 (11)第一章绪论1.1文献综述1.1.1我国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我国经济学界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大多是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可以看到:虽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内涵由于各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目标而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他们又是服务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视角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

社会融资规模视角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
21 0 1年 第 9期
总 第 2 4期 7

HAI NAN NANCE n
N 9. 0l 0. 2 l
S ra . e ilNo
社会 融资规模视 角下货币政策工具 的有效性研究
中 国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行 课 题 组
( 中国 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 行 , 西 南 昌 3 0 0 ) 江 3 0 8
摘 要 : 文针 对 目前 受 到 广 泛 关 注 的 “ 本 社会 融 资 ” 题 展 开 研 究 。 讨 在 社 会 融 资规 模 作 为监 测指 标 和 中 间 变量 话 探
的情 况下, 大货 币政策工具是否依 然有效。 三 本文首先介绍研 究背景和研 究意义 , 对社会融 资规模的涵义和结构进行
“ 持 合 理 的社 会 融 资规 模 ” 。 家 宝 在 国务 院 常 务 会议 机 构 ,以 及 小 额 贷 款 公 司 和 资 金 信 托 等 特 定 目的 载 体 保 ④温 研 究 部 署 下 一 阶段 经 济工 作 时指 出要 切 实 实 施 好 稳 健 的 货 币政 策 , 提 出将社 会 融 资 规模 控 制 在合 理 范 围之 内② 并 。 显 然 .社 会 融 资 规 模 已成 为 优 化 货 币 政 策 目标 的 重 大举 措 。人 民银 行调 查 统 计 司 司长 盛 松 成 表 示 ,社 会 融 资 规 (P , 来 也 包 括 担 保 公 司 、 当 行 、 业 投 资 基 金 等 S V)将 典 产
① 资料 来源 : 丹 丹 . 行 称 保 持 合 理 的 社 会 融 资 规模 和货 李 央
币 总 量 I [上 海 证 券 报 .0 1 O — 9 N. 2 1一 3 2 .
② 资 料 来 源 : 聪 . 家 宝 主持 召开 国务 院 常 务 会 议 研 究 耿 温

货币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

货币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

货币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货币政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稳定水平。

在具体实践中,货币政策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1.通胀压力通胀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成本和价格普遍上涨,货币供应量增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高通胀将导致货币贬值,并增加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进而影响到经济整体发展。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在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并遏制通胀。

2.经济增长波动经济增长波动也是货币政策需要面对的问题。

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就业、财政和社会稳定。

一国货币政策需要在维护通胀稳定的同时,掌握经济增长周期,避免经济波动过大,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3.金融政策难以平衡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密切相关,二者互相影响,难以平衡。

货币政策主要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而金融政策关注的是贷款和投资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需要根据金融政策的要求来制定,同时兼顾与各国的货币政策协调,这要求需要各主要国家之间形成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二、货币政策的解决方案1.灵活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灵活性,以应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周期性波动。

例如,当经济发展需要出现较高的通胀压力时,货币政策可以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或从供给方面出发,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

当经济增长周期出现危机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支持,提高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并促进经济利益的发展。

2.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环境是货币政策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可以使货币政策的制定更加准确和可控,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金融和外汇风险。

因此,各国应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避免出现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建设,潜力更大。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和建议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和建议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和建议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在寻求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

结构性货币政策作为一种新兴的政策工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为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其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

深入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机制和实践,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构性货币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政策工具,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目标。

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对特定领域的精准调控。

结构性货币政策则通过对特定领域或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如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来实现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单一国家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减少这种负面影响,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结构性货币政策还可以更好地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需求,提高货币政策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机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2359 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12359 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调整经济运行的方式和节奏的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直接介入国内外汇市场等多种方式实现。

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控通货膨胀。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抑制通胀压力,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增长。

合理的货币政策能促进生产、创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就业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控经济的总需求上。

通过货币工具的运用,可以调节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提高就业率。

国际贸易货币政策还可以影响国际贸易。

通货膨胀、汇率的波动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贸易。

货币政策的现状货币政策的实施,还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多国贸易、跨国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等复杂的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货币政策可以更加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疫情疫情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各国政府通过采取财政、货币、贸易政策等多种手段,缓解疫情影响,促进经济逐渐恢复。

我的观点作为人工智能,我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持中立态度。

然而,我认为,货币政策的执行必须考虑到市场的反应,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政策制定者应该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把握好政策的度。

同时,解决好政策实施中的腐败、透明度等问题也十分重要。

总结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对经济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效果的分析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家经济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量 的结构 。因此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 , 政策操作分解 出预期与非预期部分 ,并分 别
货 币供给存量 的结构也在 不断变化 ,这将 对 其 有效 性 进行 考察 ;Cvr19) oe f 2、Wog 9 n
影 响货 币政策效 应 的传 导途径 ,进 而影 响 (00 2 0 )等 将货 币政策分 成正 向冲击 和负 向 货 币政 策 的有效 性 。追求 利润最 大化下 的 冲击 并分别考察其有效性 。刘斌 (0 1 的 20) 金 融创 新与规避 信贷规 模管制 的冲动所带 研究表 明 ,我国的货币政策 冲击在短期会对 来 的风险和监 管问题 ,已经超 出了传统 的 实体经济部 门产生影响 ,在长期不会对实体
融 资在 货币发行 中起着最 重要和关键 的作 影 响更大 ;S i ms(9 2 9 0 等研究 了货 币 17 ,1 8)
用 。股 票 、企业 债融资 和保险投资本 身不 政策变量对实际产 出变量的作用效果 ;B r ar o
会增加 货币发行 ,只是改 变 了货 币供 给存 和 R s 9 0、C crn (9 8 uhf 8 ) oha e 19 )等 将货 币 1
要构成部分的信贷、股票、债券和保险投 非 中性主要源于货 币供 给过 程中的替代效应
资等均 形成 了对 实体经济 的融资 ,但 是他 和 支 出 转 移 效 应 。 F ema i r d n和 M i l n es ma e 们对货 币发行 的贡献是不 一样 的。在所有 (9 3 16 )是 最早将 时 间序 列计量 经济方 法应 的融资 渠道 中 ,由于商业 银行和货 币发行 用于货币经济学研究 中 ,其 最初 目的是考察 单位 中央银行 的特殊和直 接关系 ,使 信贷 货 币政策 与财政政 策中哪一个对名义产 出的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 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需要通过有效的传导机制,将央行的政策意图传导至实体经
1
济。如果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多种多样,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货币 政策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及改进措施
-
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 货币政策的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而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
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
稳定和增长
3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1
货币政策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不断完善和调整货币政策
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 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济的影响
提高预期管理水平:央行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提高预期
4 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央行的合
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注重货币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实施货币政策时,
5
应充分考虑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对特定群体或地区造 成过度或不公平的影响。例如,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应避免过度刺激资产泡沫或加剧贫富差距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 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此外,还应探索和创新货币政策工 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对策略分析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对策略分析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对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金融危机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可能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全球性事件。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来稳定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复苏和维护金融稳定。

本文将分析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对策略。

首先,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央银行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这包括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降低利率可以鼓励借款和投资,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流动性来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避免金融机构的倒闭,保护金融稳定。

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可以通过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促进信贷扩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在处理金融危机中,中央银行需要加强监管和监控金融体系,保持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测,并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和要求,以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和稳定运营。

此外,中央银行还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冲击,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通过加强监管和监测,中央银行可以发现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强化,以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中央银行还需要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来解决。

中央银行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合作,可以分享经验和信息,加强危机应对能力,减少危机传染和蔓延的风险。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货币互换等合作机制来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国际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最后,中央银行还需要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经济形势变得难以预测和理解。

浅谈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

浅谈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

浅谈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对货币发行、利率水平等进行调控,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维护金融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在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包括稳定物价水平、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如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市场的情况,进而实现经济调控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金融市场有着直接影响,能够影响市场利率、资金流动、股市、债市和汇市等各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稳健与灵活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的准确制定和及时调整,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功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有效配置的重要平台。

通过金融市场,资金可以从各个领域流动到需要的领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金融市场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还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

金融市场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产品,使得投资者和企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保护资产的价值。

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上,更体现在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和影响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 正文2.1 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稳定。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与建议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与建议

年 提升 。
( ) 年 来社 会 融 资结构 变化及 现状 二 近
融 资 中 心 、 金 市 场 . 种 融 资 中介 组 织 如 融 资 租 资 各
赁 公 司 、 当行 等 也 相 继 建 立 ; 行 间 同业 拆 借 市 典 银 场 逐 步形 成 .9 6年 1月我 国建立 起全 国统 一 的银 19 行 间 同业 拆 借 市 场 这 一 时期 国 债 发行 量 逐 年 扩 大 .9 1 以前 .国债 收入 占中央 财政 支 出的 比重 19 年 ( 国债依 存 度 ) 一般 在 2 %以下 ( 0 国际公 认 警戒 线 ) , 19 9 2年 以后 . 比重逐 年升 高 . 1 9 该 到 9 6年 已上升 到 5 %左 右 。企 业 债 券 、 司债 券 发行 的 审批 较 为 容 0 公 易 ,一 些 大 中 型企 业 可 以发 行 企 业 短期 债 券 。于 19 9 0年 和 1 9 9 1年新 成立 的上海 证 券交 易 所 和深 圳 证 券 交 易所 的业 务 迅 速发 展 .一 级股 票 市 场壮 大 , 二 级股 票 市场 火爆 。四是 1 9 9 7年至今 。 直接 融资 逐
讨货 币政策调控有效性 问题 . 并提 出对策建议 。
关 键 词 : 资 结 构 ; 币政 策 ; 控 融 货 调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0 F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7 4 9 2 1 ) 0 0 3 — 3 1 0 — 3 2(0 1 1 — 0 5 0
而 民间借 贷 供 资方 则 是 自有 资 本 . 律 上 不 允许 从 法 社 会上 放贷 融 资 我 国社 会 融 资 结 构 大体 经 历 了四个 阶段 : 是 一 15 9 6年 至 1 7 9 8年融 资结 构 财政 主导 型 在 计划 经

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分析

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分析

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分析近年来,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宽松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和创新货币政策这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宽松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复苏。

具体来说,宽松货币政策有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更便宜的资金,从而降低贷款利率,刺激企业和个人的借贷需求,并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

在危机期间,经济活动减缓,需求下降,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扩大存款准备金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为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再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鼓励银行放贷。

在危机期间,银行普遍存在债务违约风险,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贷能力,鼓励银行放贷,帮助企业渡过困境。

二、紧缩货币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也有其应对策略。

紧缩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提高利率、缩减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通胀,稳定经济。

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

当通胀压力过大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吸收过剩的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胀,稳定经济。

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缩减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胀。

通过减少国债购买和缩减存款准备金等方式,中央银行可以收回过多的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

再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紧缩信贷政策来控制金融风险。

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普遍存在信贷风险,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加强监管等方式来引导银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创新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

创新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创新的手段来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及应对策略

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及应对策略

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及应对策略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调控,以达到保持经济稳定的目的。

然而,实施货币政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及应对策略。

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货币政策直接关系到经济稳定,因此难度十分大。

以下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难点:一、宏观调控的困难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持经济稳定。

但是,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是整个经济体系,要从整体性态势和趋势把握来决策,而经济体系上演是一场复杂的博弈,政策制定者难以在封闭的宏观经济环境中预测各种变数。

二、时效性较差货币政策制定需要一定时间。

指数的变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而货币政策的时效性并不是很好。

时间花费可能导致政策变化的延迟,从而使经济形势失衡,政策调整是收效不利,甚至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三、政策操作的难度货币政策调控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高超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以及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政策的操作需要高水平的掌控和判断力,让政策调控发挥最大的稳定作用,避免因误操作产生不良后果。

四、市场反应如何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反应。

市场力量比货币政策更具决定性。

如果政策调控与市场预期不符,市场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预测,从而形成牵制和反抗,使政策失去效果。

应对策略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很大,需要制定相关措施应对。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一、加强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制定上佳的货币政策需要政策制定者有强大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以及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政策的操作需要高水平的掌控和判断力,让政策调控发挥最大的稳定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政策制定者的培训和提高其运用技能,这样才能有助于制定出更好的货币政策。

二、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快速、有效地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制定调整政策。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和预警机制,包括全面、准确和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对市场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等等。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融资规模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货币政策如何通过不同的传导渠道对社会融资规模产生影响。

文章首先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衡量标准。

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框架,包括利率传导、信贷传导、汇率传导等主要渠道。

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社会融资规模对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如何通过不同渠道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整和引导。

文章还将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以提供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优化货币政策操作,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核心指标,直接体现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经济的融资需求。

而货币政策传导,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信贷等条件,进而实现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过程。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基础理论方面。

Keynes(1936)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认为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总需求。

此后,Hicks(1937)和Hansen (1949)等人进一步发展了ISLM模型,将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相结合,分析了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利率和收入两个渠道影响经济。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Bernanke和Blinder(1988)提出了CCLM模型,将信贷市场引入货币政策传导分析框架,认为信贷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随后,Kashyap和Stein(1994)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强调金融中介机构在信息处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世界债务危机如何化解(3篇)

世界债务危机如何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风险不断累积,世界债务危机的阴影日益笼罩。

债务危机不仅对各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化解世界债务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债务危机的成因、现状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化解世界债务危机的途径。

二、债务危机的成因1. 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收入增长乏力,进而影响债务偿还能力。

2. 金融监管放松:金融监管放松,金融机构过度扩张,信贷风险加剧,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对出口和投资依赖度高,经济增长易受外部冲击,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4. 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加剧,导致债务成本上升,进而加剧债务危机。

5.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资本流动性下降,导致债务融资难度加大。

三、债务危机的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膨胀:全球债务规模持续膨胀,各国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债务危机风险加剧。

2. 债务偿还压力加大: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各国偿还债务的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国家甚至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3. 经济增长乏力: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进而影响债务偿还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4.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四、应对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期限,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2.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债务危机再次发生。

3. 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

4. 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债务危机。

5. 强化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债务危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五、具体措施1. 降低债务成本:通过降低利率、发行低息债券等方式,降低债务成本。

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及调控策略研究

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及调控策略研究

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及调控策略研究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采取的有关货币供应量、货币速度和利率等方面的调整措施,以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运行。

本文旨在探讨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调控策略。

一、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影响企业借贷成本货币政策调整利率,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从而对企业借贷行为产生影响。

此外,货币政策还会通过影响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等变量来间接影响借贷成本。

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增加借款成本,企业可能会减少借贷行为,因此出现债务规模下降、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等现象。

2. 影响资产价格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资产价格。

在宽松货币政策下,资产价格上升,企业通常选择多元化、资本化等方式融资,导致资本结构中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比例下降;而在紧缩货币政策下,资产价格下跌,企业资本需求减少,可能出现短期债务比例上升的现象。

3.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货币政策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为利率变化和资产价格变动会影响企业投资回报率。

在宽松货币政策下,投资机会增加,企业更倾向于积极投资扩张;而在紧缩货币政策下,投资机会减少,企业偏向于保守投资,减少资本支出和融资。

二、调控策略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双向的,因此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资本结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策略。

1. 适应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资本组合问题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资产价格上涨,融资成本下降,但资本结构中短期债务比例下降的情况较为普遍。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通过调节银行流动性、限制不必要资本支出、引导企业加大对长期债务的投资等手段,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控制基本货币条件,避免出现资产价格过度上涨的情况,加强对银行的贷款管制等措施。

2. 适应紧缩货币政策下的资本组合问题在紧缩货币政策下,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投资机会减少,但短期债务比例上升的情况较为普遍。

浅谈基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基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基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一、引言随着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重要传递渠道的金融系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些变化势必会对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产生深刻影响。

Roldos(20XX)就认为在一个能够.提供多种金融资产的复杂金融系统中,仅仅关注银.行贷款和货币供给量的传统货币政策效率必然是不.断下降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金融系统的变化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以提高其有效性。

盛松成(20XX)指.出在新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社会融资规模应该取代.货币供给量成为中央银行关注的中介目标。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可测性和货币创造特性等方面的.原因,社会融资规模并不适宜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有学者指出利率也不适合成为中介目标,.重点关注货币供给量的传统货币政策依然是有效.的。

显然,争论的焦点在于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一直是社会融资的主导渠道,中.央银行只要能够控制住商业银行的贷款即货币供给.量就能有效地影响产出和就业,从而实现相应的政.策目标,但是这种情况到20XX 年就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

.截止到20XX年年底,银行信贷在整体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20XX年的95.5%下降到52.1%,.而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和股票等为代表的.其他融资方式几乎占据了社会整体融资规模的半壁.江山。

显然,社会融资结构的这种根本变化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学者对这种影响进行过系统探讨,本文将在.弥补这一空白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进.行初步展望。

二、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众所周知,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是传统货币政策的三个基本工具。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探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探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探究摘要:很长时间以来,货币政策在经济学界中一直成为讨论的热点。

本文举出1989年~2009年的经济数据,在建立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和实际gdp和货币供应量m2的线形关系等模型的基础上,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因为没有完善的货币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就没有了足够的独立性,同时经济发展不够平衡,金融市场发育也出现了不成熟的现象,由于这些因素,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效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就能够得到一定的完善和健全,使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得以实现,而且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根据这些有效措施,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对策建议在宏观经济学争论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讨论的热点,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宏观调控来讲,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古典学派看来,总供给曲线属于产出水平的垂线,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凯恩斯主义认为总供给曲线属于一条水平线,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可以是有效的;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则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就算是公众可以对货币政策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期,价格的调整也不能全面性,货币政策还是有效的。

从中发现,货币政策能不能有效,还是不能有统一的意见。

本文结合我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建议。

一、变量选择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因此,要分析和论证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量或利率的选择上。

实际上我国从1998年主要选择货币供给量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就是选择m2代表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分析摘要:通过构建vAR模型来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并根据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来确定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三者之间最优的组合方式。

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更适合作为中间目标;另外,数量型变量的执行效果要明显的优于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型变量。

最优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应该是以信贷规模作为操作目标,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间目标。

关键词:VAR模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效性一、引言中间目标是央行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的调节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

长期以来,央行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调控和分析的中间目标。

随着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迅速,其内生性也不断增加,其作为中间目标所需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也在不断下降。

同时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化、融资渠道的拓宽、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能力逐渐增强以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如果继续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可能会对货币政策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误判,不能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在此背景下,央行提出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M2作为新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但其概念较新,对其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存在疑问。

二、文献综述三、实证分析(一)实证分析方法和数据的选取本文借鉴Stock和Watson(19891的研究,用HP滤波法分离出各变量的趋势项和波动项,将变量偏离其趋势的离差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数据的纵向动态变化特征。

HP滤波法分离出各变量波动值后,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波动项之间的动态影响。

(二)实证结果1.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经过ADF单位根检验,无论是操作目标,中间目标还是最终目标的代理变量,通过H-P滤波分离趋势项后的波动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都为时间平稳序列。

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

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

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本文在社会融资规模被引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三年之际,通过HP滤波法分离出变量的波动成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SV AR模型,探讨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会融资结构;社会融资规模;SV AR;货币政策作为货币政策调控中介目标之一,近年社会融资规模引入的目的是想通过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更好地反映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因此在社会融资规模被引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三年之际,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效应是一项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不同融资领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银行业表外融资的增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业表外融资使大量资金从银行体系渗漏,干扰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

从负债方来看,表外融资替代了相当部分的银行存款,从而使存款准备金的缴存基数下降。

这样既影响到中央银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调控金融市场的效力,同时又大大降低了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弱化了M2的调控效果。

从资产方来看,银行业表外业务规避了中央银行对贷款规模的控制。

如天津市在信贷控制相对趋紧的2010-2013年,银行业表内信贷年均增加8.7万亿,比2009年少增1.3万亿,但是通过信托、委托以及银行承兑汇票年均发放贷款3.7万亿,比2009年多增2.1万亿。

另一方面,表外理财产品的定价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业存贷款利差逐步收窄,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加剧,为了留住客户,增加收益,各银行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理财产品,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央行的利率限制。

以天津市为例,2014年4月份,商业银行新发售15511支理财产品,其中最低收益率为1.46%,最高收益率为5.89%,按照对应的期限来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平均比存款基准利率高出2.7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一、引言随着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重要传递渠道的金融系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些变化势必会对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产生深刻影响。

Roldos(2006)就认为在一个能够.提供多种金融资产的复杂金融系统中,仅仅关注银.行贷款和货币供给量的传统货币政策效率必然是不.断下降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金融系统的变化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以提高其有效性。

盛松成(2012)指.出在新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社会融资规模应该取代.货币供给量成为中央银行关注的中介目标。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可测性和货币创造特性等方面的.原因,社会融资规模并不适宜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有学者指出利率也不适合成为中介目标,.重点关注货币供给量的传统货币政策依然是有效.的。

显然,争论的焦点在于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一直是社会融资的主导渠道,中.央银行只要能够控制住商业银行的贷款即货币供给.量就能有效地影响产出和就业,从而实现相应的政.策目标,但是这种情况到2002年就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

.截止到2014年年底,银行信贷在整体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95.5%下降到52.1%,.而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和股票等为代表的.其他融资方式几乎占据了社会整体融资规模的半壁.江山。

显然,社会融资结构的这种根本变化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学者对这种影响进行过系统探讨,本文将在.弥补这一空白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进.行初步展望。

二、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众所周知,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是传统货币政策的三个基本工具。

随着一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其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也会发生.改变,下面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1.存款准备金。

间接融资和存款准备金的存在.使得银行信贷具有强大的货币创造功能,存款准备.金的较小调整会对社会整体的货币供给量产生较大.影响,当社会中银行信贷占有较大的比重时,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控制准备金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创造.能力,但是这种政策工具的效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本身吸收存款的能力,二是银行贷款的能力.和意愿。

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一方面,靠吃存.贷差获利的传统银行信贷模式很难为社会大众提供.有竞争力的收益率,因此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从银.行储蓄中分流而投入收益率更高的其他投资渠道.中;另一方面,社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导致企业融资.机制的分流,作为银行优质客户的一些大企业纷纷.选择成本更低额度更高的直接融资模式,而那些急.需银行贷款的中小客户却得不到银行的认可,从而.转而寻找成本更高但是更加便捷的民间融资渠道。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银行信贷在整体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从而使得存款.准备金对于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效果被大大削弱。

2.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对于债券的买卖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来实现的。

在银行信贷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融资结构中,为了保证银行能够有足够的激励.从事信贷业务,利率必定是受到严格管制的,而且企.业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但是随着.利率和融资管制的放松,企业一方面可以更多地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债券的吸引力,其收益率也必然会逐渐脱离中央.银行的管制,从而逐渐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水平,这.两个方面必然会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动,.使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步上升。

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动.又会大大扩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应用范围:中央银行.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买卖,从.而影响货币投放量的多少,而这些容易买卖的债券.必然是流动性较好的,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债券的利率,进而影响企业融资的成本,最终对产出.和就业发挥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增强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的结论。

3.再贴现率。

与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不.同,中央银行在再贴现率中扮演的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角色,只有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困难向中央银行.要求贴现票据时,中央银行才能依靠对于再贴现率.的调节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

其发挥作用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商业银行获得周转资金的渠道.单一,二是商业银行是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

在社.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当经济主体发生资.金困难时,就不得不向银行申请票据贴现,此时如果.银行也发生资金困难,则需要进一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如果此时中央银行希望紧缩经济,则会提.高再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的成本就会提高,其就会.减少再贴现的额度。

但是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一方面,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向中央银行贴现来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当经济主体发生资金困难时,其也.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而不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来获得资金支持,因此社会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大大削弱再贴现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总之,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其在削弱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有效性的同时却大大提升了公开市场操作.对于实体经济影响的效力,从而必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未来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三、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由于宏观经济的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在实行货.币政策时必须要借助于一些可观测的、可控制的中.介目标来增强其效力。

1.信贷规模。

在社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银行.信贷作为社会主导融资模式的情况下,信贷规模是.货币政策较好的中介目标,一方面,银行信贷是企业.获得生产资金的主要来源,银行放松信贷额度,企业.就能获得较多的资金来进行生产和建设,从而产出.和就业就上升,反之就下降;另一方面,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差,因此其有很大的动力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但是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信贷规模所具有的这种相关性和可控性就.大大减弱了。

由于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中央银行就无法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建设资金,而且银行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也会通过各种金融创新来规避中央银行对于信.贷规模的控制,这就意味着以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中介目标,不仅无法确切知道经济主.体所获得的资金数量,而且也无法控制银行对于资.金的配置,因此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使得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被大大削弱了。

2.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其不仅会直接影响利率,而且会影响.经济主体对于经济的预期,因此各国央行都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执行的中介目标,在我国也不.例外。

一般来讲,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来.决定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在社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银行信贷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于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来实现的,这两种工具的可控性均比较好,.因此对于基础货币的控制力较强,同时由于社会上.的融资和投资渠道都比较单一,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来调整货币乘数,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可.以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变量来影响实体经济的产.出和就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但是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一方面,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对于基础货币的影响都大大减弱,.而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由于债券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其可控性也.大大减弱;另一方面,作为货币乘数主要影响因素的.准备金率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中央银行对于货币.乘数的控制也被削弱,两者共同作用就导致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下降。

同时.由于融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货币供给量所统计的.口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主体对于金融需.求的变化,所以货币供给量的紧缩可能并不会导致.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因此传统的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也被大大削弱了。

3.利率。

在传统的单一的、银行信贷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融资结构中,利率必然是受管制的,这是实.现信贷配给的必然要求,因此,与利率相比,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更能反映货币政策的效力。

与此相.适应,经济主体对于利率的敏感性极低,银行的优质.客户可以以极低的利率获得大量资金,但是中小经.济主体即使在极高的利率水平上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

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经济主体获得资金的渠道日趋多样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也通过各种金融创新来绕开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利率的浮动范围逐渐增加,市场.化的利率逐渐开始形成;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系统的.日益发展,银行存款、债券和股票之间的替代性越来.越强,开始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关键信号,而中央银行.对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高频使用也使得官方利率成为.市场化利率形成的基准,利率的高低开始成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变量,货币政策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得以大大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利率作为价格信号其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央行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利率,对此我们将在政策建.议中予以详述。

四、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在确定了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通过中介目标.影响实体经济并实现最终目标的具体机制。

根据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主要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首先对这两种机制进行简单介绍。

1.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分析。

银行信贷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两种主要渠.道,其应用范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根据郭田勇.(2005)的研究,银行信贷传递机制的存在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对于金融机构银行来说,货币和债券是.不能替代的,因此当银行发生资金短缺时,难以找到.可替代的筹资渠道;而对于借款人而言,债券和银行.贷款也是不能替代的,这就意味着当借款人发生资.金短缺时,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都会成为货币政策有效的中介.目标。

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信贷规模的降.低和货币供给量的减少,都会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缩水,这种缩水一方面会降低经济主体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会提高经济主体筹集资金.的成本,因此会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就业,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