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离线作业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 (5)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 (5)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2、真理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生态文明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2、简要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4、如何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的阶段性特征。

5、概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论述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2、请阐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答案:一、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体,本性。

2.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真理,是最纯真,最符合实际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1.答: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

18年东师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18年东师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正确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又有软弱性、妥协性一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错误。

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最终决定作用。

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正确。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现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第二,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对资方人员实现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量才使用,适当照顾”,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2019秋离线作业考核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2019秋离线作业考核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形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世界上一切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因而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相混淆。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反反映,但不可穷尽。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西。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对物质的属性、结构、形态等的新认识不断证实和丰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真理: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也是哲学名词,它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作业考核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作业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答: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有一个,是社会主义前途。

2、“一国两制”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答:1.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

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可见,“一国两制”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题目的观点混淆了两种制度的主次区别,所以是错误的。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

答: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简要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革命的性质不同,而又紧密衔接。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发生过错误的倾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总结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已经成为过去。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第一、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奥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

奥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2. 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3.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其内容主要是:(1)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大家大胆去做,解放思想.这是我们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到1976年文革结束的思想理论错误得到改正,改革开放,走向新的路程.在大家迷茫的时候,1992年的南巡讲话,坚定地大家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令中国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东师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答案

东师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定性。

2、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国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5、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感0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在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

2、简要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答:(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

从大的方面讲,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也就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人有思维和精神,但那还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界也是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的,人类和生命有机体都是宇宙的产物和延伸,也是自然界的儿子,都代表着宇宙的进化和成长。

从小的方面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也是在自然法则的约束和指引下逐步演变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的规则、道德、理念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或者说是经过自然界进化产物人类的升华后的产物,而且从总体来说也是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否则必然遭到淘汰,也就是遭到自然法则的淘汰。

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对。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

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

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

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

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4秋在线作业2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4秋在线作业2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4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1.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 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怎样解决?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D.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怎样建设??正确答案:B2.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A.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D. 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经济形态中所出的地位、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正确答案:D3.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人民当家作主C.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D. 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B4.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A. 总资产占优势B. 企业规模C. 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 企业数量?正确答案:C5.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会议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大D. 十四大?正确答案:C6. 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赎买形式是:A. 利润分配B. 按劳分配C. 定息D.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正确答案:A7. 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正确答案:B8.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道德B.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 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年份是A. 1949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正确答案:B10.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当中,对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是A. 巩固、改造、利用B. 利用、充实、改造C. 巩固、充实、提高D. 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B.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C.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正确答案:ABDE2.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和利润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配:A. 所得税B. 企业公积金C. 工人福利费D. 资方红利E. 定息?正确答案:ABCD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C. 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D. 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E.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正确答案:AC4.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 民主集中制B. 理论联系实际C. 密切联系群众D. 批评和自我批评E.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答案:BCD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A.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B.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C. 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D. 它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E. 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东师2019秋离线作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参考答案.doc

东师2019秋离线作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参考答案.doc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答: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有重要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

2、真理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答:毛泽东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和同盟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前一个层次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生态文明答:生态文明是在‘解构’工业文明的范式中产生的一种新文明,她要求我们转变工业文明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在自然生态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人与自认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相互区别的。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

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阶段,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一、分析题(共3道小题,总分值0分)1.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分)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个科学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XX主义革命,经过从新XX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XX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XX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奥鹏东北师范20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20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有重要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

2、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毛泽东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和同盟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前一个层次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复制、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但是,它们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2020年春季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试读1页答案在最后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质:.事物的根本特性。

2、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伺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辩析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

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能够并且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方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也就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错误。

此命题混淆了认识的本质与实践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

错误.“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

错误。

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

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

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正确。

1)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因此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深刻性等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秋季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秋季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20XX年秋季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姓名:于鹏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19秋】离线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本卷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质
[[正确答案是]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定性。

2、真理
[[正确答案是]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正确答案是]是]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是]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5、生态文明
[[正确答案是]是]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006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第一次作业范文

2006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第一次作业范文

2006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第一次作业(发布时间:2006-10-30)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填写)院校: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作业要求:1、本次作业需于2006年12月4日—2006年12月10日以文本形式或通过电子邮件交到本人所在学习中心。

2、具体操作方法:下载本次作业的文档,填上或者回答出每道题目,再把你完成好的作业发回给学习中心相关辅导教师进行批改。

3、作业发送给相关教师以后,应确保作业提交成功,应该以收到邮件回复提交成功为标志或向学习中心教师进行查询,以防由于邮件服务器或者其他不可预测的原因而发生传输失败的情况。

影响教师按时批改及个人成绩的获得(本次作业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并且学生必须有作业成绩才可以参加期末考试。

4、学习中心将学生的第一次离线作业批改完毕后,按要求认真填好成绩单。

东北师范大学06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第一次离线作业题一.单项选择1、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 A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C.建党建军原则的提出 D.土地革命路线的提出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是:【 B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3、工农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 】A.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B.参议会制度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B 】A.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B.参议会制度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构成有:【 ABCDE 】A、工人B、农民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6、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C 】A.独立自主 B.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C.又联合又斗争 D.反对“左”倾关门主义7、“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是:【 C 】A、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B、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D、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8、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C 】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思想建设 D.作风建设9、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D 】A、资产阶级专政B、产阶级专政C、农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10、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 D 】A、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B、参议会制度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B 】A、政党B、军队C、统一战线D、政权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C 】A、旧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3、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中国人民和国民党残余、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C、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D、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A、人类知识的总汇B、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15、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C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折中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16、时间、空间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本质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类认识世界的先验形式17、实践是【 B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C.人们能动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18、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B 】A、世界统一性理论B、世界物质统一性理论C、世界多元性理论D、实用主义19、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D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科学技术D.物质生产力20、“扬弃”作为辨证的否定,是指【 D 】A、对旧事物全部抛弃B、对旧事物全部发扬C、对旧事物一半抛弃一半发扬D、对旧事物中消极因素抛弃,积极因素发扬21、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人类意识的三种形式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A 】A、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B、客观事物的本性和人的特点决定的C、自然的本性和社会的特点决定的D、社会的本性和真理的特点决定的23、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B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矛盾的依存性和排斥性2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是【 B 】A、正确的理论指导B、人类的社会实践C、自觉能动性的发挥D、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25、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B 】A、该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总和B、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该社会经济资源的总和D、该社会生产资料的总和2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C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27、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C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28、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C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折中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2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B 】A、客观世界B、实践C、感觉D、思维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3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B 】A、哲学B、国家政权C、政党D、政治法律思想3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国家政权的反映C、科学文化的反映D、政治法律制度的反映33、度是【 A 】A、质和量的统一B、质和属性的统一C、量和属性的统一D、质和量的分离34、生产方式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与生产对象的统一C、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统一D、生产管理与生产过程的统一35、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B 】A、哲学B、国家政权C、政党D、政治法律思想二.不定项选择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 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2、社会的基本结构有【 BCE 】A、社会人口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意识结构D、社会地理结构E、社会政治结构3、社会意识包括【 ABCE 】A、社会心理B、社会意识形式C、道德D、政治法律制度E、宗教4、静止是【 ABD 】A、相对的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D、暂时的、有条件的E、永恒的、无条件的5、世界观是【 ADE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B、人们对人生的根本观点C、人们对社会的根本观点D、多种多样的E、可变的6、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有:【 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自己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E、主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7、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 ABC 】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统一战线的广泛性C、统一战线的长期性D、统一战线的复杂性E、统一战线的目标性8、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有【 ABC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成果E、劳动产品分配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BCE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D、满足群众一切要求的观点E、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10、下列现象哪些属于质变【 ACD 】A、苹果腐烂B、气温升高C、社会制度变革D、猿变人E、植物生长11、辩证的否定是【 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联系的环节C、事物发展的环节D、扬弃E、事物发展的中断12、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 ABD 】A、辩证否定的观点B、扬弃的观点C、肯定一切的观点D、承认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观点E、否定一切的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有【 ABCD 】A、世界观功能B、方法论功能C、认识论功能D、社会历史观功能E、法治功能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联结的关系E、相互转化的关系15、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BCD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6、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ABC】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统一战线的广泛性C、统一战线的长期性D、统一战线的复杂性E、统一战线的目标性17、“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有:【 ABD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根据地建设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E、群众斗争的发动18、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 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构成有:【 ABCDE 】A、工人B、农民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三.辩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一、辩析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 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3)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矛盾斗争性对推动事物的发展有重大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矛盾的转化即质变作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的作用更加明显,斗争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结合中实现的。

因此,只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才构成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

3.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
答: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三个不同机关行使,三个机关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衡。

“三权分立”反映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形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关系。

由于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议行合一制度,它不应该也不需要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三、分析题
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
义?
答: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它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也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相适应的方面是主要的,相矛盾的方面是次要的。

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

现实意义: i. 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ii. 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不能混淆敌我。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人民民主。

2.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答: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依据这个科学的认识论才逐步地形成了一条自己的科学的思想路线,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其一,科学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只有坚持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正确思想路线,才能够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否则,离开科学认识论,思想路线就会失去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

其二,正确思想路线又是科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具体化。

因为科学的认识论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实践本性的内在要求。

人们从事实践活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工具,并把它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就必须使它转化为正确的思想路线。

由此可见,坚持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思想路线,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党的这一思想路线从总体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我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全面贯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的必要
前提。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保证,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具体表现,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我们要永远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3.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决定的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们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没有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充分发展的阶段。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状况决定我们今天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还远没有比较充分地建立起来。

任何社会制度由产生到发展、成熟,都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