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答:对;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科学论断。
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其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类似于自然界的性质,同样具有不依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高级的运动形式的存形式。
它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高度复杂的物质技能体系,它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它必然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只要我们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就可以发现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
第三:社会形态的发展也同自然界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纯粹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其依次更替的基本秩序。
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更替递进的自然历史过程,或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
违背了社会规律,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挫折和失败。
第四:社会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不依个人的主观动机、意志和目的为转移。
东师2020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事物的质是客观的。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事物的质往往是多方面的。
事物的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属性就是一事物与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2、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5、生态文明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伺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的统一。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本身的特点,决定它必须进一步深化,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所以它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 (5)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2、真理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生态文明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2、简要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4、如何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的阶段性特征。
5、概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论述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2、请阐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答案:一、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体,本性。
2.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真理,是最纯真,最符合实际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1.答: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
2019秋离线作业考核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形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世界上一切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因而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相混淆。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反反映,但不可穷尽。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西。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对物质的属性、结构、形态等的新认识不断证实和丰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真理: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也是哲学名词,它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作业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答: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有一个,是社会主义前途。
2、“一国两制”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答:1.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
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可见,“一国两制”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题目的观点混淆了两种制度的主次区别,所以是错误的。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
答: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简要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革命的性质不同,而又紧密衔接。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发生过错误的倾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总结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已经成为过去。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第一、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东师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定性。
2、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国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5、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感0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在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
2、简要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答:(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___2019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答案参考资料
___2019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答案参考资料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改写后】:错误。
1956年9月,召开,宣布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目标是消灭小资产阶级、工商阶层、个体工商户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党代表的阶级利益,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改写后】:正确。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就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
3.___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改写后】:正确。
___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进步,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解放。
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
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___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普遍存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总根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单项选择一.选择题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⒉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B )A、独立自主B、又联合又斗争C、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反对“左”倾关门主义⒊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A、战争B、罢工C、农民的土地革命D、城市的工人起义⒋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体主义D、新民主主义⒌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是:( C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城乡互助,内外交流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统一领导,分散经营6.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 )A、经验论观点B、唯理论观点C、教条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B )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不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8.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 )A、国家政权B、地理、政治环境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科学文化9.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10.生产力所体现的是( B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自然的关系C、人和社会的关系D、人和思想的关系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A )A.与时俱进 B.执政为民C.党的先进性 D.四项基本原则12、消灭剥削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C )A.实行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力高度发展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1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B )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C.发展科学技术 D.消灭两极分化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B.对经济结构起平衡作用C.对社会公平起保证作用D.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科教兴国 D.改革开放1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7.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 )A、思想建设B、政治建设C、组织建设D、作风建设18.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B )A、政党B、军队C、统一战线D、政权1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机械化B、合作化C、公社化D、现代化20.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C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1.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C )A、形而上学唯物论B、朴素唯物论C、辨证唯物论D、庸俗唯物论22.矛盾的转化 ( C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
从大的方面讲,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也就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人有思维和精神,但那还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界也是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的,人类和生命有机体都是宇宙的产物和延伸,也是自然界的儿子,都代表着宇宙的进化和成长。
从小的方面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也是在自然法则的约束和指引下逐步演变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的规则、道德、理念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或者说是经过自然界进化产物人类的升华后的产物,而且从总体来说也是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否则必然遭到淘汰,也就是遭到自然法则的淘汰。
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对。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
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
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
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
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东师2019秋离线作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参考答案.doc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答: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有重要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
2、真理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答:毛泽东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和同盟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前一个层次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生态文明答:生态文明是在‘解构’工业文明的范式中产生的一种新文明,她要求我们转变工业文明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在自然生态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人与自认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相互区别的。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
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阶段,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东师2024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因此,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妥协性的一面。
(3)这种两面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人类相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此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相识中的最终确定作用。
人类相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相识的最终目。
3、坚持基本路途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需听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必需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两个基本点相互贯穿、相互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阅历是什么?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阅历是: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其次,创建了托付加工、安排订货、统购包销、托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化、改造的政策,“量才运用,适当照看”,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宏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奥鹏东北师范20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有重要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
2、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毛泽东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和同盟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前一个层次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复制、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但是,它们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2020年春季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试读1页答案在最后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质:.事物的根本特性。
2、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伺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
秋季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20XX年秋季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姓名:于鹏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19秋】离线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本卷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质
[[正确答案是]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定性。
2、真理
[[正确答案是]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正确答案是]是]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是]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5、生态文明
[[正确答案是]是]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A、错误B、正确3.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A.错误B.正确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A.正确B.错误6.“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有()。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根据地建设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E.群众斗争的发动7.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正确B.错误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B.四项基本原则C.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D.自己的发展9.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B.人们对人生的根本观点C.人们对社会的根本观点D.多种多样的E.可变的10.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11.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是()A.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1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 分一、辩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
从大的方面讲,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也就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人有思维和精神,但那还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界也是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的,人类和生命有机体都是宇宙的产物和延伸,也是自然界的儿子,都代表着宇宙的进化和成长。
从小的方面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也是在自然法则的约束和指引下逐步演变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的规则、道德、理念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或者说是经过自然界进化产物人类的升华后的产物,而且从总体来说也是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否则必然遭到淘汰,也就是遭到自然法则的淘汰。
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对。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
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
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
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
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答案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人类知识旳总汇B.有关世界观旳学说C.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旳科学D.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特殊规律旳科学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2. 1956年8月毛泽东还在同音乐工作者旳谈话中,阐明了看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应坚持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旳方针B.“向科学进军”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对旳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3. 第一次对实事求是旳含义作了科学旳解释是在A. 《反对本本主义》B. 《新民主主义论》C. 《〈共产党人〉发刊词》D. 《改造我们旳学习》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检察院对旳答案:A满分:4分得分: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对资源配备起基础性作用B.能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 可实现经济构造旳平衡D. 保障社会公平对旳答案:A 满分:4分得分:46. 觉得万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旳学说属于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对旳答案:B满分:4 分得分:47.意识旳反作用或能动性,从主线上说是A. 对客观世界旳改造B. 对客观世界旳反映C. 对人类自身旳改造D. 对旳发挥意识旳主观能动性对旳答案:B 满分:4分得分:48. 事物联系旳多样性规定我们A.用联系旳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旳孤立观点看问题B.从客观事物固有旳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联系C.对不同旳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简朴化D. 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旳基础之上,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9. 邓小平觉得,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旳核心是A. 稳定旳国内政治环境B. 四项基本原则C. 和平安定旳国际环境D.自己旳发展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10.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毕后来,国内重要矛盾是: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旳矛盾B. 工人阶级和官僚资本之间旳矛盾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旳矛盾D. 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旳矛盾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1. 概念、判断、推理是A. 反映论旳三种形式B.理性结识旳三种形式C. 感性结识旳三种形式D. 人类意识旳三种形式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2. 毛泽东在正式提出了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旳任务是在A. 《论十大关系》B. 《有关对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旳问题》C. 《有关领导措施旳若干问题》D.《有关建国以来党旳若干历史问题旳决策》对旳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3. 社会发展旳主线动力是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对旳答案:C满分:4 分得分:44. 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旳伟大任务是在A. 三届三中全会B. 四届四中全会C. 五届五中全会D.六届六中全会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规定A.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B.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C.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D.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6. 世界统一问题,从主线上说来,就是要回答A. 物质是不是多样性统一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统一旳C. 意识是不是独立旳D. 意识是不是能反映物质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
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
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3)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矛盾斗争性对推动事物的发展有重大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矛盾的转化即质变作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的作用更加明显,斗争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结合中实现的。
因此,只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才构成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
3.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
答: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三个不同机关行使,三个机关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衡。
“三权分立”反映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形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关系。
由于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议行合一制度,它不应该也不需要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三、分析题(共40分。
)
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
答: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它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
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也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相适应的方面是主要的,相矛盾的方面是次要的。
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
现实意义1.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不能混淆敌我。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人民民主。
2.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答: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依据这个科学的认识论才逐步地形成了一条自己的科学的思想路线,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其一,科学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只有坚持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正确思想路线,才能够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否则,离开科学认识论,思想路线就会失去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
其二,正确思想路线又是科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具体化。
因为科学的认识论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实践本性的内在要求。
人们从事实践活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工具,并把它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就必须使它转化为正确的思想路线。
由此可见,坚持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思想路线,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党的这一思想路线从总体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我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全面贯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保证,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具体表现,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我们要永远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3.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决定的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们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没有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充分发展的阶段。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状况决定我们今天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还远没有比较充分地建立起来。
任何社会制度由产生到发展、成熟,都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