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8年级下】教案:13 旅鼠之谜 教案3

【语文8年级下】教案:13 旅鼠之谜  教案3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11课敬畏生命
严春友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说人定能胜天,就是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被吓倒,可是我们有时会聪明过头,以至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导致恶劣的后果。

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敬畏自然”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种主张是否有理。

二、板书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略)
三、检查预习
蓬蒿(注音) ( )尺狼( ) 呐喊(注音) 相形见( ) 美味佳( )
自不量力(造句) 精巧绝伦(造句)
四、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怎样理解“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课堂交流
问题1、明确: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

问题2 明确:
因为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13篇)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13篇)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13篇)《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这一特点。

3、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4、自我复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难点: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多角度理解本文给人类的启示。

[课前准备]1、给加点的字注音媲美挑衅笃信啮齿迷惘2、解释下列词语鼠目寸光:吵吵嚷嚷:前赴后继:相辅相承:[课堂导学]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除了文章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提出你的疑问。

(1)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2)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3)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3.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二、内容探究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提示:文中的这些数字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这是因为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那它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说明的方法:四、拓展迁移1、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示例:危地马拉多基萨地区有一种特产蜘蛛,当地土著居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织窗纱的能手”,又有人叫它彩蛛,是因为它拉出的丝在阳光下闪出红、黄、蓝、青等多种色彩。

彩蛛结网讲述很高,先吐出粗粗的经纬线,然后,顺着经纬线吐出细细的丝,织成一张密密的连蚊虫也钻不进的彩色网,把整个窗框封得严严实实,一般三天就能完工。

八年级语文下《旅鼠之谜》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旅鼠之谜》教案

《旅鼠之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2.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

能力目标:1.继续训练学生运用归纳法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究自然之谜。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归纳旅鼠三大奥秘。

2.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乐学的情境。

通过激趣导入,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三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进入教学情境。

2.教师点出学习旅鼠三大奥秘的要点,让学生通过默读、圈点作记号、划出有关语句、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等方式进行探究,突破重点问题。

3.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概括提要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着眼,训练他们快速把握文章要点。

教师从方法上加以指导,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达到理解与表达的统一。

4.教师精心设计拓展练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之谜,使学生对自然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

5.重视课堂反馈,师生评价有侧重、恰当和富有激励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它不仅养育着万物生灵,还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有许多动物和植物用自身的特点向我们展示着它们的奥秘。

比如,马可波罗广场上的奇特石狮不断繁衍;亚马逊河域的神秘林中箭猪长着锐利的毒刺;大西洋的旋转岛每22年自转一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巨龟不会往岛上爬行……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种名叫旅鼠的动物,为了种族的繁衍,它们每逢一定的周期就会成群结队地自杀其事。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旅鼠之谜》这篇课文吧!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媲美(pì)挑衅(xìn)迷惘(wǎng)笃信(dǔ)滑稽(jī)孪生(luán)逃窜(cuàn)繁殖(zhí)消耗(hào)相辅相成(fǔ)派遣(chāi)冤枉(yuān)滑稽(huá)孪生(lán)海藻(zǎo)一摞一摞(luò)一幢一幢(zhuàng)一件一件(jiàn)一副一副(fù)褐色(hè)徘徊(huái)枸杞(qǐ)剔透(tī)仓皇逃窜(cuàn)倾家荡产(qīng)毛骨悚然(sǒng)无足轻重(zhòng)安营扎寨(zhài)大嚼大咽(jiáo)大模大样(mú)不折不扣(zhé)无边无涯(yá)长年累月(cháng)相辅相成(chéng)一气呵成(hē)一本正经(jīng)一举一动(jǔ)一丝一毫(háo)一代一代(dài)一模一样(mú)一句一句(yī)一层一层(céng)一头两截(jié)三五成群(chéng)三三两两(liǎng)三言两语(yán)三番五次(fān)三长两短(cháng)三心二意(sān)三头六臂(tóu)三令五申(shēn)三寸不烂之舌(cùn)三更半夜(gēng)三教九流(jiào jiǔ liú)(请学生在小黑板上写出答案后坐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课题:11.《敬畏自然》第 1 课时第周( 年月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整体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①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②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②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②::一课时1.整体感知: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章的有用信息,看看文章介绍了哪些人类与自然方面的知识?2.文本探究,理解课文:①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②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③“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3.拓展延伸:沙尘暴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

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土,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

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

补充与完善漳州立人学校分层导学案(初中部)设计者:高武烈授课者: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

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

课文《旅鼠之谜》的教案

课文《旅鼠之谜》的教案

课文《旅鼠之谜》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谜团,归纳出旅鼠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及其语言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谜团,归纳出旅鼠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

2. 对旅鼠行为规律和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旅鼠之谜》的打印稿。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旅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动物。

(2)简要介绍课文《旅鼠之谜》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谜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旅鼠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旅鼠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作业布置(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旅鼠行为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动物行为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动物的有趣行为,如孔雀开屏、蚂蚁搬家等,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动物的行为规律。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动物行为的研究成果和趣事。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旅鼠行为规律和原因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生词。

2、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3、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结合,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为关怀精神。

重点: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旅鼠的奥秘及给人的启示。

难点:本课独特的写法,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介绍旅鼠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一、情景预设:同学们,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有很多奇妙现象,领人费解。

比如:榕树的叶子为什么白天张开,晚上要合上?公牛为什么见到红色就要攻击?企鹅为什么只要仰天看天上飞机就会翻到在地?今天老师也考考你们的知识面,借用“蛇树和卷柏”的图片,和解释:1.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地方,有一种会吃人的树。

它的形状象一棵巨大的菠萝,高约10尺,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如蛇样,因此当地人称它为“蛇树”。

这种树极为敏感,当鸟儿落在它的枝条上,很快就会被它抓住而不见了。

美国植物学家里斯尔曾在1937年亲身感受到蛇树的威力:他无意中一只手碰到树枝时。

手很快就被缠住。

结果费了很大力气才挣脱出来,但手背的皮肤被拉掉一大快肉。

2. 南美洲生长着一种即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

每当气候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拨出来,摇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

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

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的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

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

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得不称心如意时,它又继续的拨起根来,再过旅游的生活。

卷柏就是这样旅游着,有水就住下,无水就滚走,所以难怪有人称它是植物王国中的“旅游者”。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一种叫旅鼠的动物,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二:探索发现:1.检查预习情况⑴、下列红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媲美pì苔藓xiǎn 歧途qí归宿sùB:繁殖zhí迷惘mǎng 收敛jiǎn 橘红júC:啮齿niâ迁徙xì繁衍yǎn种群zhǒngD:挑衅bàn 徘徊huái 逃窜cuàn 喃喃nán⑵、下列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媲美(匹敌,比得上)挑衅(嫌隙,争端)B:千方百计(方法)甘心(甜)C:难以置信(相信)急中生智(智谋)D:前仆后继(继续,接续)笃信(忠实)⑶、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写一篇介绍词:我是小小解说员:大家好,本期的《动物世界》栏目由我来为大家主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旅鼠有哪些奥秘?2、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这是一篇很别致的文艺性说明文,它的写法与一般说明文一样吗?试着谈一谈。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5篇)《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

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读一读,写一写:徘徊媲美笃信幼崽啮齿仓皇逃窜饶有兴趣神秘莫测焦躁不安东跑西颠鼠目寸光传宗接代道听途说若有所思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之谜》教案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基本内容,掌握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分析旅鼠行为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旅鼠行为背后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生学会尊重科学,勇于探索未知,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旅鼠之谜》的基本内容,包括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2. 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方法,如观察、实验等。

3. 课文背后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方法。

2. 教学难点:旅鼠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激发学生对旅鼠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旅鼠行为背后的原因。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验证课文中的科学结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旅鼠行为背后的原因。

3. 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学生对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旅鼠之谜》文本。

2. 与旅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科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观察箱等。

4. 合作探讨的工具,如讨论表格、思维导图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旅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激发学生对旅鼠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旅鼠行为背后的原因。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验证课文中的科学结论。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4篇)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4篇)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4篇)《旅鼠之谜》导学案篇一《旅鼠之谜》教学案例语文组:沈美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研究能力,调动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融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为一体,在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特点。

3、激发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独到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后代!而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由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仿佛是为了吸引天敌来吃掉自己,更不可思议的是,一旦求死不成,它们便会进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地汇集起来,浩浩荡荡地奔赴大海,旅鼠为什么会有这些奇特的行为,科学家们已经绞尽脑汁研究了好几个世纪了,至今没有解开迷团。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关旅鼠的知识,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旅鼠之谜〉〉。

二、检查预习1、重点字词注音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啮(niè)齿滑稽(jī)徘(pái)徊(huái)逃窜(cuàn)2、词语积累前仆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

道听途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该怎么办。

笃信:忠实的信仰。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旅鼠之谜有哪些?2、对于旅鼠的奥秘为什么这样安排?3、作者仅仅是向我们介绍旅鼠之谜吗?4、从旅鼠身上我们受到哪些启示?学生讨论后归纳:1、旅鼠之谜有:(1)繁殖能力惊人(2)能依据条件控制繁殖(3)周期性地进行“死亡大迁移”2、因为在旅鼠的三大奥秘中,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的两大奥秘虽然至今没有解开,但总与繁殖有关。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片神秘的土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课的主人公——旅鼠,引发学生对旅鼠生活习性的思考。
2.教学过程:
(1)教师展示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借助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培养 Nhomakorabea队合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勇于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旅鼠之谜,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旅鼠”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展现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神秘之处。
3.学生在表达和沟通能力上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5.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可能对环保意识、生命尊重等问题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角就是旅鼠。那么,旅鼠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这篇课文,探寻其中的奥秘。”

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教案

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教案

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丰富自己对旅鼠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旅鼠之谜》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旅鼠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旅鼠的生活环境。

(2)简要介绍旅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3)教师讲解课文,梳理知识点。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旅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旅鼠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教学设计

讲解与演示
教师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 料,深入讲解旅鼠的生态习性和 繁殖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
深入
01
02
03
问题探究
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 题,如“旅鼠的迁徙对生 态环境有何影响?”等,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案例分析
引入其他动物种群繁殖和 迁徙的案例,让学生对比 分析,培养他们的分析能 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旅鼠的行为特性和生态意义,培 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旅 鼠的观察和思考,促进师生、生生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式教学
以旅鼠为例,深入剖析动物行为背 后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学会举一 反三,掌握动物行为学的基本原理 。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 课堂互动,共同探讨解决 问题的方法。
结尾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 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小 论文或进行小组讨论等,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 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 识。
05
练习与作业
课堂练习
练习一:词语替换与选择
优化时间管理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时间, 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提问。
丰富互动形式
引入更多的互动形式,如在线问答、小组辩论等,增强学生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对于未能涉及的内容,可以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补充讲解,以确保学生 对整体内容的全面理解。
感谢观看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教案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教案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丰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会运用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说明方法的运用。

(2)对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旅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关于旅鼠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说明方法的作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讲评。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旅鼠之谜》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旅鼠现象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敬畏自然》《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课题:11、敬畏自然课型:新授主备:刘发勇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时间:2014年3月【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教案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教案难点】理解“为什么要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案时间】:2课时【教案准备】:多媒体及ppt 课件第一课时【教案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都是大自然富予我们的恩赐。

但曾有一段时间,人类竟宣称要征服自然,(解放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类开始向大自然宣战,大肆开采矿产资源,乱砍乱伐,追杀野生动物等,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继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那么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近《敬畏自然》。

二、了解作者及解题:1、作者简介:严春友,生于1959年,山东莒县人,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自毁》,与王存臻合著《宇宙全息统一论》。

2、解题: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敬”——“尊敬”、“敬重”、“恭敬”。

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 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怕”“畏惧”之意。

“敬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怕”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高效课堂教案设计 贵州 黔西二中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过渡语: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怕”,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在其列,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见识一下这个跟老鼠差不多的小东西。

二、新授课(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徘徊媲美笃信仓皇逃窜紧迫不舍小心翼翼急中生智饶有兴趣自言自语神秘莫测无言以对齐心合力焦躁不安东跑西颠永无休止无所畏惧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全军覆没难以置信鼠目寸光传宗接代稀奇古怪道听途说若有所思相辅相成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旅鼠之谜》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二)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三)展示教学目的(四)检查预习1、读著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苔藓()前赴后继()2、解释下列词语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

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思考题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六)讨论与探究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方案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方案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旅鼠之谜》教学设计方案目标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旅鼠的基本特征和习性;2. 掌握旅鼠的生活习惯和繁殖方式;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旅鼠的外貌特征;2. 旅鼠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3. 旅鼠的繁殖方式;4. 旅鼠与人类的关系;5. 保护旅鼠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只旅鼠,引发学生对旅鼠的好奇心;2. 提问:你们知道旅鼠是什么动物吗?有谁见过旅鼠吗?二、探究(10分钟)1. 学生观察旅鼠的外貌特征,并描述;2. 学生小组合作,查找关于旅鼠的基本信息,包括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三、展示(10分钟)1.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查找到的关于旅鼠的信息;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旅鼠的特点。

四、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演示的信息,讲解旅鼠的繁殖方式;2. 教师讲解旅鼠与人类的关系,为学生展示一些旅鼠和人类共同生活的场景。

五、实践(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旅鼠的生活习性图表;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想出保护旅鼠的方法。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复述旅鼠的基本特征和习性;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旅鼠?七、拓展(5分钟)1. 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进一步了解旅鼠的其他有趣知识;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观察和保护旅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实践环节中的表现;2. 学生完成生活习性图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的回答是否能回答问题和理解旅鼠保护的意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旅鼠;2. 有关旅鼠的图书或网络资源;3. 画纸、彩色笔等。

教学延伸:1. 邀请动物专家或动物保护志愿者来讲解旅鼠的保护知识;2. 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活动,如义务清理动物保护区域。

旅鼠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旅鼠之谜》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旅鼠的生活习性、栖息地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文本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本中关于旅鼠的信息。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涉及旅鼠生活习性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旅鼠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2. 阅读(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旅鼠之谜》,让学生用5分钟快速浏览文章。

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a. 旅鼠的栖息地是什么样的?b. 旅鼠的生活习性有哪些?c. 旅鼠与人类的关系如何?3. 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然后,让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言,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4. 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材料,解读旅鼠的栖息地、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并在解读的过程中强调关键词和关键句。

5. 拓展(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的生物园或自然区,让学生实地观察动物的栖息地和行为习性。

学生可以用手机摄影或素描的形式记录所见,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6.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旅鼠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

并鼓励学生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关注动物保护等议题。

四、教学辅助材料:1.《旅鼠之谜》阅读材料2. 旅鼠图片3. 笔和纸五、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的观察记录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旅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参观校园内的生物园或自然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亲自观察动物和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旅鼠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旅鼠之谜》优质教案

《旅鼠之谜》优质教案

《旅鼠之谜》优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归纳、概括北极旅鼠的奥秘。

2、学习本文用记叙的结构,对话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生研读课文,探索旅鼠之谜。

2、解文章主旨,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播放北极风光,将学生带入北极世界,引出课题。

导语: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一组美丽的图片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北极世界,那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现象,奇异的生物群落,丰富的能源储藏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动物,听,它来了,(放录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旅鼠之谜(板书课题)。

昨天我们布置预习这篇课文,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三、探索三大奥秘: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旅鼠的几大奥秘,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下面就请大家快速跳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旅鼠的几个奥秘,每个奥秘在哪几个自然段,我们比比看谁找的快!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拿起笔在文中标出。

大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奥秘吗?(学生回答)板书:旅超强繁殖鼠之三大奥秘主动招杀之谜谜位梦群迁跳海华2、研读课文,体会三大奥秘的“神奇”之处,并用旅鼠的口吻介绍这些奥秘。

这篇文章就给我们讲述了旅鼠的超强繁殖,主动招杀,死亡迁移这三个奥秘,那么这三个奥秘究竟神奇在哪里呢?我们再来仔细地研读课文,请大家看屏幕:(1)请你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奥秘,放声朗读相应的段落。

(2)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这一奥秘“神奇”的语句。

(3)假如你是一只小旅鼠请你用第一个称把这一奥秘的神奇之处讲给大家听。

下面请大家根据你选定的内容开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前两项任务,假如你是一只小旅鼠,你怎样介绍自己的神奇之处呢?大家自己练习一下,也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自由练习)谁愿意到台前来给大家讲讲旅鼠的奥秘呢?在他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敬畏自然课型:新授 主备:刘发勇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时间:2014年3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及ppt 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都是大自然富予我们的恩赐。

但曾有一段时间,人类竟宣称要征服自然,(解放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类开始向大自然宣战,大肆开采矿产资源,乱砍乱伐,追杀野生动物等,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继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那么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近《敬畏自然》。

二、了解作者及解题:1、作者简介:严春友,生于1959年,山东莒县人,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自毁》,与王存臻合著《宇宙全息统一论》。

2、解题: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敬”—— “尊敬”、“敬重”、“恭敬”。

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 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 “怕”“畏惧”之意。

“敬畏”—— 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怕”是由于“敬” —“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 “怕破坏”、“怕改变”。

过渡语: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怕”,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贵州 黔西二中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四、新课学习:1、课文论述结构:(层层推进)一(第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二(2—10段)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

1层(2—4)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2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3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三(11段)人应当敬畏自然。

2、思考问题(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与作者对话:本文主要谈论什么问题?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了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论关系:人类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论智慧: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是水滴。

(3)、.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试试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5)、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这种狂妄的表现”指什么?(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表示作者评价的词是哪个?——狂妄“窃笑”的依据是什么?(人类打开的空间只不过是咫尺之间. 今人也会变为古人. 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6)、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你能举例说明吗?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由“万有引力”到“相对论”;由“上帝造人说”到“古猿进化说”。

3、重点语段阅读: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乃至“灰尘”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其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同样灰尘虽小,内部分子结构却很复杂,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第八段:“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沉默的声音”?山之前是寂然无声的,但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

沉默的星星里隐藏着宇宙诞生、发展的信息。

冰冷的化石中有生物怎样进化的答案。

……第十段: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我们的弟兄”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弟兄”?宇宙中除了人类之外的一切。

它们也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

第二课时五、品味语言: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有危机。

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六、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作用: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白掘的陷阱呢?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3、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陈述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4、反问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陈述句: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归纳:反问句及其作用1、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2、用否定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3、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七、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事理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喻证)引证(引用名家言论)……举例论证(事实论证)1、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2、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道理论证(事理论证):1、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

2、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比喻论证(喻证)1、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篙之间罢了。

2、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课文小结】: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拓展延伸】:1、人类对自然有哪些不敬之举?请举例说说。

2、你知道人们干了哪些“征服自然”的蠢事吗?3、请你拟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语【课后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四【教学后记】:课题: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型:新授 主备:刘发勇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时间:2014年3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及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位于我国新疆东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

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而如今的罗布泊,却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

二、资料简介,检查预习。

1、资料简介: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

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2、检查预习三、新课教学:(一)、默读课文,并思考:1、罗布湖过去是什么样子?(充满生机 广阔美丽 环境怡人 生命绿洲)2、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死寂的荒漠)3、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