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合集下载

五大运算定律

五大运算定律

五大运算定律五大运算定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五条法则,它们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指数定律。

在数学中,能够掌握这五大运算定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数学初期,我们从算数开始学习这些定律,而在高中阶段,我们则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

一、加法定律加法定律是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指的是:如果a、b 和c是任意三个实数,则有a + b = b + a和(a + b) + c = a+ (b + c)。

这个定律可能看起来很明显,但在复杂的计算中也很有用。

加法定律可以用在简单的加减法中,也可以用在代数学中对算式进行化简。

在代数学中,使用加法定律可以将多个项加在一起并进行计算,如下所示:a +b +c = a + (b + c)二、减法定律减法定律是五大运算定律中的另一个基本法则。

它指的是:如果a、b和c是任意三个实数,则有a - b ≠ b - a和a - (b - c) ≠ (a - b) - c。

减法定律很容易理解,但它在实际计算中非常有用。

在代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减法定律将较复杂的算式化为简单的运算,如下所示:a -b -c = a - (b + c)三、乘法定律乘法定律是第三个基本定律。

它指的是:如果a、b和c是任意三个实数,则有a × b = b × a,(a × b) × c = a × (b × c)。

乘法定律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在各种数学问题中。

在代数式中,使用乘法定律可以将多个项的乘积简化为一个项,如下所示:a ×b ×c = a × (b × c)四、除法定律除法定律是五大运算定律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指的是:如果a、b和c是任意三个非零实数,则有a ÷ b ≠ b ÷ a和a ÷ (b ÷ c) ≠ (a ÷ b) ÷ c。

除法定律常常和乘法定律一起使用。

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公式定理要求: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

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一、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二、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 半径=直径÷2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 ÷2)h=π(C÷2÷π)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h÷3=π(C÷2÷π)h÷3三、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 ~9这十个数字。

除法运算定律(1)

除法运算定律(1)

除法运算定律引言除法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它包含一些基本的定律和性质。

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定律对于数学学习和解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除法运算的四种定律:商数的唯一性、商数的存在性、商数的比较和除数的变换。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定律,读者将能够更好地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和解题。

定律一:商数的唯一性除法运算中,对于一个被除数和一个除数,商数是唯一的。

这意味着给定一个被除数和一个除数,只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数。

反之亦然,给定一个被除数和一个商数,只能得到一个确定的除数。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被除数 ÷ 除数 = 商数如果我们已知被除数和商数,可以通过以下等式计算除数:被除数 ÷ 商数 = 除数例如,15 ÷ 3 = 5,这意味着当我们将15除以3时,唯一的商数为5。

定律二:商数的存在性除法运算中,对于一个被除数和一个除数,商数不一定总是存在的。

商数只在被除数可以被除尽的情况下存在。

如果一个被除数不能被除尽,那么除法运算将得到一个带余数的结果。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被除数 ÷ 除数 = 商数(当余数等于0)被除数 ÷ 除数 = 商数 + 余数(当余数不等于0)例如,当我们将15除以4时,由于4不能整除15,所以商数不存在。

结果为商数5加上余数3,即15 ÷ 4 = 5 + 3。

定律三:商数的比较除法运算中,如果两个除数相等,它们对应的商数也相等。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被除数 ÷ 除数1 = 商数1被除数 ÷ 除数2 = 商数2如果除数1等于除数2,那么商数1等于商数2。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展示:当我们将15除以3和6时,由于被除数相同(即15),两个除数分别为3和6,所以两个商数分别为5和2。

由于3等于6,所以商数5等于商数2。

定律四:除数的变换除法运算中,可以通过改变除数的形式来得到等效的结果。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被除数 ÷ 除数 = 商数被除数 ÷ (除数 × 数) = 商数 × 数这个定律允许我们在除法运算中改变除数的形式,从而得到不同但等效的结果。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概念总结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概念总结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概念总结四则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四种基础运算法则。

它们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四则运算是以数学符号为基础的,通过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对数字进行运算、计算的方法。

1.加法运算: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法则。

加法运算具有以下特点:-交换律:a+b=b+a,表示加法运算中,参与运算的两个数值的位置可以互换,其结果不受影响。

-结合律:(a+b)+c=a+(b+c),表示在连续进行多个加法运算时,可以调整加法运算的顺序,其结果不受影响。

-加法逆元:对于任意实数a,都存在一个相反数-b,使得a+b=b+a=0,0称为加法单位元。

2.减法运算:减法是指将两个数值相减的运算法则。

减法运算具有以下特点:-减法的运算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即a-b=a+(-b)。

-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有相似的性质,例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乘法运算:乘法是指将两个数值相乘的运算法则。

乘法运算具有以下特点:-交换律:a×b=b×a,表示乘法运算中,参与运算的两个数值的位置可以互换,其结果不受影响。

可以调整乘法运算的顺序,其结果不受影响。

-乘法逆元: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都存在一个倒数1/a,使得a×(1/a)=(1/a)×a=1,1称为乘法单位元。

4.除法运算: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运算法则。

除法运算具有以下特点:-除法运算可以看作是乘法的逆运算,即a÷b=a×(1/b)。

-除法运算涉及到分母不能为零的限制,除数为0时,除法运算无意义。

运算定律是指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性质。

它们可以帮助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见的运算定律有以下几种:1.分配律:对于任意实数a、b、c,有以下分配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表示先对括号内的两个数值进行加法运算,再与外部的数值进行乘法运算,结果与先分别对括号内的数值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的结果相同。

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

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

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加减乘除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基本运算方式。

了解它们的运算定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算的规律,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得当。

本文将介绍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加法的运算定律1. 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数字的顺序不变,加法的结果是相同的。

比如,2 + 3 = 3 + 2 = 5,无论是先加2再加3,还是先加3再加2,结果都是相同的。

2.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结合律告诉我们,加法的运算顺序可以改变,结果是不变的。

比如,(2 + 3) + 4 = 2 + (3 + 4) = 9,无论是先计算(2 + 3)再加4,还是先计算3 + 4再加2,结果都是9。

3. 加法的零元素:a + 0 = a加法的零元素指的是0,任何数和0相加,都等于它本身。

比如,2 + 0 = 2,3 + 0 = 3,无论加上多少个0,结果都不会改变。

二、减法的运算定律1. 减法的减去本身:a - a = 0减法的减去本身规定,任何数减去自身,结果为0。

比如,4 - 4 = 0,20 - 20 = 0。

2. 减法的零元素:a - 0 = a减法的零元素和加法一样,是0。

任何数减去0,结果都等于它本身。

比如,2 - 0 = 2,10 - 0 = 10。

三、乘法的运算定律1. 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的交换律告诉我们,无论数字的顺序如何,乘法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比如,2 × 3 = 3 × 2 = 6,无论先乘2再乘3,还是先乘3再乘2,结果都是6。

2. 乘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结合律适用于乘法运算,告诉我们乘法的运算顺序可以改变,结果是不变的。

比如,(2 × 3) × 4 = 2 × (3 × 4) = 24,无论是先计算(2 × 3)再乘4,还是先计算3 × 4再乘2,结果都是24。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归纳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归纳

一、加法定律加法定律是指加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性质。

1.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用不同的顺序加三个数得到的和是相同的。

即:(a+b)+c=a+(b+c)。

例如:(2+3)+4=9,2+(3+4)=92.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即:a+b=b+a。

例如:3+5=5+33.加法零律加法零律是指任何数加上0,得到的结果仍是原来的数。

即:a+0=a。

例如:2+0=2二、减法定律减法定律是指减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性质。

1.减法的定义减法的定义是指a-b等于一个数c,使得b+c等于a。

即:a-b=c,b+c=a。

例如:5-2=3,2+3=52.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可以通过加法来表示。

即:a-b=a+(-b)。

例如:5-3=5+(-3)。

三、乘法定律乘法定律是指乘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性质。

1.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指用不同的顺序乘三个数得到的积是相同的。

即:(a×b)×c=a×(b×c)。

例如:(2×3)×4=24,2×(3×4)=242.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的积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即:a×b=b×a。

例如:3×5=5×33.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后的和。

即:a×(b+c)=(a×b)+(a×c)。

例如:2×(3+4)=(2×3)+(2×4)。

4.乘法零律乘法零律是指任何数乘以0,得到的结果是0。

即:a×0=0。

例如:2×0=0。

四、除法定律除法定律是指除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性质。

1.除法的定义除法的定义是指a除以b等于一个数c,使得b乘以c等于a。

即:a÷b=c,b×c=a。

例如:6÷2=3,2×3=62.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可以通过乘法来表示。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乘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在乘法中,有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和公式,这些定律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

一、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是指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顺序不改变乘积的结果。

即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都有a×b=b×a。

这个定律表明乘法运算是可交换的,无论是先乘a再乘b,还是先乘b再乘a,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例如,对于2×3和3×2这两个乘法表达式,它们的结果都是6、这说明乘法的交换律成立。

二、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是指在连续进行多个乘法运算时,可以改变加括号的位置而不改变乘积的结果。

即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都有(a×b)×c=a×(b×c)。

这个定律表明乘法运算是可结合的,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连续的乘法运算。

例如,对于(2×3)×4和2×(3×4)这两个乘法表达式,它们的结果都是24、这说明乘法的结合律成立。

三、乘法的分配律乘法的分配律是指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性质。

即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a×b+a×c。

这个定律表明在进行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时,可以先进行乘法再进行加法,也可以先进行加法再进行乘法。

例如,对于2×(3+4)和2×3+2×4这两个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它们的结果都是14、这说明乘法的分配律成立。

四、乘法的零乘法乘法的零乘法是指任何数与0相乘的结果都是0。

即对于任意数a,都有a×0=0。

这个定律表明0是乘法中的零元素,任何数与0相乘都会得到0的结果。

例如,对于2×0和3×0这两个乘法表达式,它们的结果都是0。

这说明乘法的零乘法成立。

五、乘法公式在乘法运算中,还有一些常用的乘法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计算。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分析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分析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分析运算定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数学运算的性质和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定律,并能够熟练运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混合运算的基本定律;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数学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定律。

(2)掌握从运算定律解题的方法。

(3)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数学运算实例,引导学生归纳运算定律的特点和规律。

2.比较法:通过运算定律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在不同运算中的应用。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列举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2.概念解释: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3.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归纳总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定律,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4.讲解运用: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运算定律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掌握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运算定律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通过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7.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与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

全国最专业、最权威公考培训机构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一 基本运算定律及公式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 ) +c=a+(b+c )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 ) c=a (bc )乘法分配律: (a+b ) c=ac+bc 乘方运算律: a pap, a 01(a 0);a mn (a m )n (a n )m ; (a )n a n( a 0 ,b 0); (ab)m a m b m ;nma na 2b 2 (a b)(a b) a 3 b 3 (a b)(a 2 ab b 2 )(a b)2 a 2 2ab b 2(a b)3 a 3 3a 2b 3ab 2 b 3二 常见代数公式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设 x 1,x 2 是方程 ax 2bx c 0(a 0)的两个根,则 x 1x2, x x 。

2.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性质:a m n a m a n ; a m 平方差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则 ac>bd , ;完全立方公式:1(4) 若 a>b ,c>0,则 ac>bc, ;若 a>b ,c<0,则 ac<bc , ;若 a>b>0,c>d>0, 1 2c a b a b b n(1)若a-b>0,则 a>b;若a-b=0,则a=b;若a-b<0,则 a<b。

(2)若a c,c b,则a b。

(传递性)(3)若a b,则a±c b±c;若a≥b,c≥d,则a+c≥b+d,a-d≥b-c;(可加性)a b a bc c c ca bd c(5)若a>b>0,则a n>b n (n>1);若a>b>0,则n a>n b (n>1)。

重要不等式:全国最专业、最权威公考培训机构(1) a 0,b 0 ,a b2 ab (当且仅当 a b 时,等号成立)。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运算律+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运算律+基本性质
A÷B÷C
=A÷C÷B
=A÷(B×C)
3÷2÷1
=3÷1÷2
=3÷(1×2)
分数的性质(商的性质)
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大小不变(即: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不变)
= =
1/2
=1*3/2*3
=1÷3 /2÷3
m≠0
约分
比的性质(同上)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A+B)+C
=A+(B+C)
(1+2)+3
=1+(2+3)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xB)xC
=Ax(BxC)
(1x2)x3
=1x(2x3)
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减)。
(A±B)xC
=AC±BC
(1±2)x3
=1x3±2x3
AC±BC
=(A±B)xC
提取公因式
除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加(或减)。
(A±B)÷C
=A÷C±B÷C
(1±2)÷3
=1÷3±2÷3
A÷C±B÷C
=(A±B)÷C
提取公因式
性质是什么意思?
1、事物本身所特有的根本属性、特性。如《长安客话·芦菔》中的“芦菔: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西溪丛语》中的“端砚:性质坚矿,断裂,尤多瑕疵”。
小学数学运算12个逻辑起点
(六大运算定律+六个基本性质)

四年级上册运算

四年级上册运算

四年级上册运算一、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

1. 加法。

- 定义: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3 + 5 = 8,表示将3和5这两个数合并起来得到8。

- 加法各部分名称: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在3+5 = 8中,3和5是加数,8是和。

2. 减法。

- 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8 - 3 = 5,因为3+5 = 8,所以8减去3得到另一个加数5。

- 减法各部分名称: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在8 - 3 = 5中,8是被减数,3是减数,5是差。

3. 乘法。

- 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 3×4 = 12,4个3相加可以用乘法3×4来表示,结果是12。

- 乘法各部分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在3×4 = 12中,3和4是因数,12是积。

4. 除法。

- 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2÷3 = 4,因为3×4 = 12,所以12除以3得到另一个因数4。

- 除法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商。

在12÷3 = 4中,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例如:25+15 - 10,先算25+15 = 40,再算40 - 10 = 30;3×6÷2,先算3×6 = 18,再算18÷2 = 9。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例如:25+3×5,先算3×5 = 15,再算25+15 = 40;48÷6+12,先算48÷6 = 8,再算8+12 = 20。

5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定律

5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定律

数学运算定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学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中,主要的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

下面将从定义、公式、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一、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b+a。

例如,3+4=4+3,6+8=8+6。

加法结合律是指在一个加法式子中,先计算的加数,后计算的加数,结果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c=a+(b+c)。

例如,8+2+3=8+(2+3)。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xb=bxa。

例如,4x5=5x4。

乘法结合律是指在一个乘法式子中,先计算的乘数,后计算的乘数,积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c=a×(b×c)。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常见,尤其是在竖式计算中,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三、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将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公式表示为:(a+b)×c=a×c+b×c或a×(b+c)=a×b+a×c。

在实际应用中,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数学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认真审题:在解题前,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合理选择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特点,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仔细计算: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计算,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错误。

4. 复查:在完成计算后,要进行复查,确保答案正确。

5. 学会总结:每次解题后,要学会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初一数学公式定律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公式定律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公式定律归纳总结在初一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数学公式和定律。

这些公式和定律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初一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和定律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整数运算定律1.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对于任意整数a、b和c,满足以下规律:-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零元素:a + 0 = a2. 减法的定义和取负运算:对于任意整数a和b,满足以下规律:- 减法的定义:a - b = a + (-b)- 取负运算:-(-a) = a3.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单位元素:对于任意整数a、b和c,满足以下规律:-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单位元素:a × 1 = a4. 除法的定义和分配律:对于任意非零整数a、b和c,满足以下规律:- 除法的定义:a ÷ b = a × (1/b)-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二、平方及平方根定律1. 平方的定义和特性:对于任意实数a,满足以下规律:- 平方的定义:a² = a × a- 平方的特性:(-a)² = a²2. 平方根的定义和特性: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和b,满足以下规律:- 平方根的定义:如果b² = a,则b被称为a的平方根,记作b =√a- 平方根的特性:√(ab) = √a × √b三、比例和百分数定律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c和d,满足以下规律:- 比例的定义:a: b = c: d表示a和b的比等于c和d的比- 比例的性质:如果a: b = c: d,则a: (a + b) = c: (c + d)2. 百分数的定义和运算法则:对于任意实数a,满足以下规律:- 百分数的定义:a% = (a/100)- 百分数的运算法则:a% × b = (a/100) × b四、面积和体积公式1.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形,有以下面积公式: - 矩形的面积:A = 长 ×宽- 三角形的面积:A = (底边 ×高)/2- 圆的面积:A = πr²(其中π取近似值3.14)2. 空间图形的体积公式:对于常见的空间图形,有以下体积公式: - 直方体的体积:V = 长 ×宽 ×高- 圆柱体的体积:V = πr²h- 球体的体积:V = (4/3)πr³五、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1. 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满足以下规律:- 反射律:a = a- 对称律:如果a = b,则b = a- 传递律:如果a = b且b = c,则a = c2. 等式的运算规律: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满足以下规律:- 加减法运算:如果a = b,则a + c = b + c,a - c = b - c- 乘除法运算:如果a = b且c ≠ 0,则ac = bc,a/c = b/c通过对初一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和定律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一到五年级运算定律

一到五年级运算定律

一到五年级运算定律一、运算定律的概念运算定律是数学中关于运算法则的规定和性质,它们帮助我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

在一到五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它们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运算、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等。

二、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的顺序交换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a + b = b + a。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先计算a + b还是b + a,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加法运算中,三个数相加时,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最终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c)。

这个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在多个数相加时,可以任意改变计算的顺序,而不影响最终结果。

四、减法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以将减法看作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 - b可以看作是a + (-b)。

在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减数和被减数的顺序,结果的正负取决于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的运算。

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是指乘法中两个数的顺序交换不影响最终结果,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a × b = b × a。

结合律是指乘法中三个数相乘时,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乘,然后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相乘,最终结果相同,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c)。

六、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乘法的逆运算,可以将除法看作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 ÷ b可以看作是a × (1/b)。

在除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除数不能为0,否则结果会出现无穷大或者无解的情况。

七、小结在一到五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以上的运算定律。

初一数学运算定律

初一数学运算定律

初一数学运算定律一、四则运算定律在初一数学中,四则运算是基础中的基础。

它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

这四种运算都有一些基本定律,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1. 加法定律加法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b+c)。

2. 减法定律减法的运算规则相对简单,只需要注意减法的定义即可。

减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是指找到一个数x,使得x+b=a。

3. 乘法定律乘法定律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b×c)。

4. 除法定律除法的运算规则也需要注意。

除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是指找到一个数x,使得x×b=a,并且b不等于0。

二、整数运算定律在初一数学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整数的运算定律。

整数运算定律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 加法定律整数的加法定律与自然数的加法定律相同。

2. 减法定律整数的减法定律也与自然数的减法定律相同。

3. 乘法定律整数的乘法定律同样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和b,a×b=b×a。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整数a、b和c,(a×b)×c=a×(b×c)。

4. 除法定律整数的除法定律与自然数的除法定律相同。

三、分配律分配律是初一数学中的重要定律,它适用于整数和有理数的运算。

1. 左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b+a×c。

2. 右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c+b×c。

四、乘方运算定律在初一数学中,我们还会学习到乘方运算定律。

整式运算定律

整式运算定律

整式运算定律在代数学中,整式是由变量和常数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整式运算定律是指在整式的运算过程中遵循的一些规则和性质。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和优化整式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整式运算定律,包括加法定律、减法定律、乘法定律和除法定律。

一、加法定律加法是整式运算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运算之一。

加法定律是指在整式相加时遵循的一些规则。

根据加法定律,可以将一系列整式相加时所得到的结果写成一个整式。

加法定律的基本规则如下:1. 相同项相加:当两个整式中的变量和指数部分完全相同时,我们可以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变量和指数部分保持不变。

例如,3x^2 +5x^2 = 8x^2。

2. 合并同类项:当整式中存在相同的变量和指数时,我们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项,并将系数相加。

例如,2x + 3x = 5x。

3. 零元素:任何一个整式与零整式相加,结果为原整式本身。

例如,2x + 0 = 2x。

二、减法定律减法是整式运算中与加法相对应的一种运算。

减法定律是指在整式相减时遵循的一些规则。

根据减法定律,可以将一系列整式相减时所得到的结果写成一个整式。

减法定律的基本规则如下:1. 减去一个整式等于加上这个整式的相反数。

例如,2x - 3x = 2x + (-3x)。

2. 减法的运算顺序与加法相同,亦可用加法定律来解释。

例如,A -B = A + (-B)。

三、乘法定律乘法是整式运算中另一个重要的运算。

乘法定律是指在整式相乘时遵循的一些规则。

根据乘法定律,可以将一系列整式相乘时所得到的结果写成一个整式。

乘法定律的基本规则如下:1. 乘法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整式A、B和C,有A * (B + C) = A *B + A * C。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先将整式B和C相乘,然后再将结果与A相乘,得到最终的结果。

2. 同类项相乘:当两个整式中的变量和指数部分完全相同时,我们可以将它们的系数相乘,变量和指数部分保持不变。

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定律

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定律

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定律
哎呀呀,啥是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定律啊?这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可真是一头雾水呢!
就好像我们玩游戏,有各种规则,逻辑代数也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基本运算定律。

比如说加法运算定律,这就像我们分糖果,把一堆糖果和另一堆糖果合在一起,这多简单呀!可是在逻辑代数里,它可没那么直观。

再说说乘法运算定律,这有点像我们组队做任务,几个小组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大目标。

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我瞪大眼睛,心里直犯嘀咕:“这也太难懂啦!”同桌悄悄跟我说:“我也晕乎乎的。

” 我着急地问:“那可咋办呀?” 可老师还是很耐心地给我们解释。

我就想啊,这逻辑代数的定律怎么就不能像动画片一样有趣呢?要是能把那些复杂的符号都变成可爱的小动物,那该多好!
就像加法运算定律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聚在一起,乘法运算定律是小猴子手拉手组成一个大圆圈。

不过,虽然难,我可不会轻易放弃!我要像勇敢的超级英雄一样,努力去战胜这个“大怪兽”!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琢磨,我好像慢慢有点懂啦!我发现只要认真思考,多做练习,这些定律也不是那么可怕。

我觉得呀,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定律虽然一开始让人头疼,但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坚持学习,就能掌握它,让它为我们服务!。

连减法的运算定律

连减法的运算定律

连减法的运算定律连减法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运算方法,用于求减数和被减数之间的差值。

它的运算定律简明扼要,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在学习和应用连减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运用于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中。

运算定律是数学运算中的基本规则,连减法的运算定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交换律:连减法的交换律表明,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结果不变。

换言之,无论我们先减去哪个数,最后的差值都是一样的。

例如,5-3和3-5的结果都是2。

2. 结合律:连减法的结合律表示在连续进行多次减法运算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顺序,结果仍然相同。

例如,(10-4)-2和10-(4-2)的结果都是4。

3. 分配律:连减法与加法和乘法有着紧密的联系,连减法也满足分配律。

具体而言,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时,可以分别减去这两个数,然后将差求和。

例如,10-(4+2)等于10-4-2,结果都是4。

连减法的运算定律为我们提供了在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时的指导帮助。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过程,节省时间和精力。

在应用连减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数轴和图形等可视化工具,更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的含义和结果。

通过在数轴上表示减法运算,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减法运算对应的位置变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利用图形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减法运算的结果。

除了理解和应用连减法的运算定律,我们还需要培养和提高运算技巧。

例如,当被减数和减数相差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化简或分解等方法,将复杂的减法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

此外,利用前导零或进行借位等技巧,可以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运算精确度。

总之,连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运算方式之一,其运算定律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连减法时,应该牢记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基本规则,结合可视化工具和运算技巧,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减法,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9这十个数字。

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

如温度等。

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

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

0不能作除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整数: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

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

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十进制: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

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

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减法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 ab=(a-c)-(b-c)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 –b -c = a - (b + c)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 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a - b)×c= a×c - b×c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a÷b=(a÷c)÷(b÷c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a÷b÷c = a÷(b×c)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例如:27×13,表示求13个27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7的13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若干倍是多少?例如:27×0.3或者的意义:求27的十分之三是多少?除法的意义:一个数里有几个除数。

简称“包含除法”。

例如,24÷3表示24里面包含有几个3。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例如:24÷3,表示24是3的多少倍?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简称“等分除法”。

例如:24÷3,表示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如:,表示:已知一个数的三分之一是24,求这个数。

整除与除尽整除:甲数除以乙数(甲、乙为自然数),商是整数,余数为零。

就说甲数能被乙数整除。

除尽: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零),商是有限数。

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

整除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就不能说一定叫整除。

例如:1÷5=0.2,叫除尽,但不叫整除。

因为商是小数。

又如:10÷3=3……1,既不叫整除,(因为余数不为零)也不叫除尽。

约数和倍数:当甲数能被乙数整除时,就说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约数。

这两个概念都是相对而存在。

一个自然数,不存在是否倍数与约数。

例如:“3是约数”,就是一个错误说法。

只能是对3、6、9、……等数而言,是其中某个数的约数。

奇数与偶数: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反之,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质数(素数)与合数:一个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反之,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约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由于1的约数只有1个,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公约数。

它的个数是有限的,既有最大的,也有最小的。

互质数: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而没有其他公约数的,这两个数就叫互质数。

质数与互质数:两个质数,不能肯定就是互质数。

只有两个不相同的质数,才能肯定是互质数。

另外,两个合数既可能是互质数,也可能不是互质数,但不能说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质数叫做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同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

它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没有最大的。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无限个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能被2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0、2、4、6、8这五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

能被5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0、5这两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

能被3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3整除。

分数单位:分子为1分母不为零的真分数,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分数化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主要看分母(这里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是不是只有质因数“2或5”。

掺杂任何其他质因数,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通分、约分通分:把几个单位不同的分数,化成相同单位,且大小不变的分数,叫做通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是特殊分数。

特征是分母为100,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

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百分率:两个相同量的比的比值,用百分数和的形式表示时,这个比值叫做这两个量的百分率,也叫百分比。

通常的“××率”就是百分数。

如“出勤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