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word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角的定义:通过实物图片和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各种角的大小特点。
3.角的测量: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但在角的认知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角的定义理解不深,容易将角与其他图形混淆。
2.对各种角的大小特点认识不清晰,容易混淆直角、锐角、钝角。
3.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角的大小特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辅助教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角。
2. 使学生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介绍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拓展而成的图形。
2. 角的分类:介绍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3. 角的识别: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识别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角。
2. 教学难点: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投影仪。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角的存在。
2. 讲解:介绍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展示直角、锐角和钝角,让学生学会区分。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进行分类。
5. 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识别角,并进行描述。
板书设计1.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角的概念角的分类角的识别作业设计1. 画角: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2. 找角: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识别角,并进行描述。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和描述角,但部分学生在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物模型和图片的兴趣较高,说明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角的起始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知道它们的特点,并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感知角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比较模糊,对角的度量也没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从而更好地认识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知道它们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知道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用三角板画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认识角,感知角的特点。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观察、交流,进一步认识角。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事物图片,如剪刀、三角板、钟表等。
2.准备一些活动材料,如三角板、量角器等。
3.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事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角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三角板,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角?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板上有锐角、直角、钝角。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每组有一套三角板。
要求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拼出不同的角,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角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种类还不够清晰,角的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知道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以及角的测量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种类,如钝角、直角、锐角。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角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用尺子量2.用量角器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2. 让学生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并能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顶点、边、射线。
2. 角的画法:用直尺和量角器。
3. 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大小不同的角。
4.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画法,能够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
2. 教学难点:角的画法,特别是使用量角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角器、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量角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角的概念:介绍顶点、边、射线,让学生理解角的组成。
3. 演示角的画法: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角,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4. 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
5. 实际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角的理解。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顶点、边、射线。
2. 角的画法:用直尺和量角器。
3. 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大小不同的角。
4.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画出指定大小的角。
2. 比较给定角的大小。
3. 举例说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画法、大小比较以及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特点;
2.知道如何用标准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能够通过实物或图形识别角并判断其大小。
教学重难点
1.角的概念和特点;
2.标准符号的使用;
3.角的大小的判断。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角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出示直角、锐角、钝角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角的概念;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用图形表示出直角、钝角、锐角,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标准符号的使用
•向学生讲解角的标准符号,包括顶点、两条边、带弧线的那条边的位置等内容;
•学生模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符号,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
•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图形,自己判断角的大小,并写出标准符号。
3. 角的大小的判断
•拿出直角器,让学生通过测量来进行角的比较;
•提供一些实物,如三角尺、书角等,在学生的帮助下识别角并判断大小;
•在白板上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判断图中角的大小。
教学评估
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1.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角的概念、特点和标准符号;
2.设置一道角的大小比较的综合题目,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角的概念和大小比较;
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特点,了解了标准符号的应用,掌握了如何判断角的大小。
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深刻地理解角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并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应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和量角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角。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量角器、实物图片、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个量角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如:太阳升起时的光芒、剪刀张开时的形状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情境中的共同特征,引出角的概念。
2.呈现(5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用尺子和量角器量一量身边的事物,如:书本、桌面、文具等。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和量角器,并记录所量的角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根据学生记录的角的大小,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比较不同角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在拓展环节,我采用了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堂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操作和思考的方法。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用角的符号表示角,以及如何区分各种角,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呈现(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同时,教师展示角的符号,让学生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操练(10分钟)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区分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12.部分学生在区分各种角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判断锐角、直角、钝角,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1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角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角的特征和各种角的区分的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分类物体,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角的特点,体验角的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角的分类和运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角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知道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角来分类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学会用角来分类物体。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特点,体验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角。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的特点,体验角的分类。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三角板、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角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直角、锐角、钝角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角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学生自带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比一比,分类讨论:“这些三角形中,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哪些是锐角三角形?哪些是钝角三角形?”并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角、描述角、比较角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2. 角的观察与描述:观察生活中的角,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3. 角的比较: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学会用角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4. 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角。
2.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角度的关系,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角模型、角度量具。
2. 学具:角度量具、三角板、实物角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角,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3. 角的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4. 角的比较: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学会用角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5. 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角的概念: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角的观察与描述:观察生活中的角,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角的比较: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学会用角度来表示角的大小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角,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 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学会用角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角的概念是否理解,能否观察、描述和比较角。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角,并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并且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 培养学生用角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通过PPT展示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角的特征,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角的特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量一量,画一画,并分类。
答案:略2. 题目:用角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角的识别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用角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对于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识别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深化对角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通过对角的概念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角,理解角的大小比较,会用量角器量角,为以后学习角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角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角,理解角的大小比较,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角,理解角的特点,会用量角器量角。
2.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4.角的大小量度:教授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用量角器量角。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定义2.角的分类3.角的大小比较4.角的大小量度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角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角,了解角的组成和特点。
2.角的分类:学习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3.角的度量:初步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非常有益。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画角的环节。但是,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技巧上的问题,比如画射线不直、量角器放置不准确等。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的操作技巧。
举例:详细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步骤,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2)角的画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掌握基本作图技巧。
举例:分步骤演示画角的方法,强调作图时的注意事项,如射线要画直、角度要准确等。
(3)角的逻辑推理:在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设计一些问题,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4)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的存在,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角,如窗户的角、桌椅的角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流程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学会用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角:初步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
3. 画角:掌握角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掌握角的画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角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
3. 活动一:让学生用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 活动二:让学生尝试画角,掌握角的画法。
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初步认识2. 角的含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3. 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
4.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 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较。
6. 画角:用量角器或直尺画角。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角,并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尝试用三角板画角。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掌握角的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突破教学难点。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角、描述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介绍角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2. 角的特点:讨论角的性质,如角的度数、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等。
3. 角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并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能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角。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度数,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角(如墙角、书本的角等),引导学生关注角,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3. 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三角板,认识不同类型的角(锐角、直角、钝角)。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绘制角,加深对角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角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两条射线、一个顶点。
2.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3. 角的性质:角的度数、角的分类。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不同类型的角,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观察生活中的角,举例说明。
3. 判断下列各角中,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度数的讲解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角的度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根据课后反思,这一部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度数的相关内容。
一、角的度数的基本概念角的度数是用来衡量角的大小的量,它是通过对角进行量化描述来实现的。
一个完整的圆周角是360度,这是度数的一个基准。
2019春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2019春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4-85页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四、教学方法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1、“摸一摸,猜一猜”(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能不能不用眼睛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
(2)每组派一位同学摸一次,说出摸得是什么图形。
并运用已学的平面图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摸感知物体有几条边,几个尖尖的角就知道是手摸图形。
)2、揭示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旧知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84~8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第二段,第86~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学习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一、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动物头上长的坚硬的骨状凸起物,如牛角、羊角;二是物体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墙角、眼角。
这些经验既是建立角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也可能成为理解角的数学概念的障碍。
教学时,要注意四条:第一,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上的角度要尽可能符合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
如,教材中选择的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
第二,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第三,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要指导学生从顶点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
第四,在找角的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
如,牛角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眼角也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
二、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
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7 角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2)
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二、交流共享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2、从实物中找角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3、认识数学中的角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第2课时认识直角教学目标:4、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5、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直角教学难点: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二、交流共享1、认识直角(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板书:直角)(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6)提问: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学生操作,交流结果)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2、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例3.(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3个角比直角大指出: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4)指导学生认识“锐”“钝”及写法(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3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可以借助三角尺来判断如果没有三角尺,你会判断吗?可以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来帮助判断,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生各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折出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再对折一次,折出一个角提问: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学生交流借助身边现有的直角的工具比一比提问: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指名回答:是直角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读题,提问:整时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 提问:在钟面上确定了分针的位置,时针指着几,它们形成的角是直角?学生操作、尝试画,得出: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1、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2、可以用三角尺或有直角的图形等工具帮助判断3、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五、课堂作业《补》第3课时练习九教学目标:6、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7、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九)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1题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2、完成“练习九”第3题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3、完成“练习九”第4题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4、完成“练习九”第5题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指名说说结果怎样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6题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读题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提问: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2、完成“练习九”第7题(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教师肯定答案:有4个直角指出: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这里的大角是直角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3、完成“练习九”思考题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交流数的过程指出:先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3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成一个大角,有2个;这3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因此一共有6个角提问:直角有几个呢?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指名回答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角的概念和名称,认识钝角、直角、锐角。
2.技能目标掌握如何用速度适中的语言及简略笛卡尔坐标轴图形来描述角的概念。
3.情感目标鼓励孩子形成互助、助学的好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础角度概念,如什么是角度,如何度量角度。
2.教学难点告诉孩子角度的度量单位以及如何度量角度。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让老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角的定义和概念,如何测量角,角度计量单位的认识。
2.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基础概念的练习和角度计量单位的例题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或校园内各种物体,引导他们发现每个物体都是由不同的形状构成的。
(2)向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电视机、电脑屏幕就是由矩形和正方形这些形状构成的。
(3)问题引导:那么,这些图形是如何构成的呢?你知道吗?2. 完成角度的定义以及测量角度的知识点的讲解在讲课阶段中,讲解基本角度概念,如什么是角度,如何测量角度以及角度计量单位的认识。
3. 角度的测量(1)让学生拿起角度计来自己测量物体的角度,借此加深对角度长度的概念理解。
(2)展示如何用角度的度量单位来代表角度,让学生弄清楚角度的大小单位。
4. 钝角、直角和锐角的介绍(1)讲解三种角度:钝角、直角和锐角。
老师可以借助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生动有趣的解说。
(2)提问学生题目:哪一个角的大小最大呢?哪一个角的大小最小呢?引导学生作答。
5.例题练习布置题目,要求学生在纸上把图形画出来,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相应的角的大小。
6.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教材第七单元的相关内容。
(2)作业内容:优秀学生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如小动画或小故事为主人公和场景进行渲染。
五、课后复习和实验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课后复习,巩固和强化这节课上学到的知识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角度计量的实际操作。
(教案)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认识角,学会用语言准确描述角的特征。
2. 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感受角的概念,初步掌握角度的度量单位——度。
3. 学会运用度标准角度,对角进行分类。
4.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概念的理解,结构的理解。
2.理解度量角度的概念和单位,在图像中认识角度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1.角度的度量,角的分类。
2.如何将角的度数和图像互相转换。
教学准备:1.教学PPT,白板笔,幻灯片。
2.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先设计带有角的场景,如:一张纸圆盘在盘的边缘上至少画三个弧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有什么相同之处。
2.让学生看一下书本中的习题,问他们看懂了吗?想不想深入了解角。
建立学生与角这个新概念的联系。
二、术语引入角: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或线段叫做角的两边。
三、角度的引入1.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角度的大小关系。
2. 学习用标准角对角进行分类,了解钝角、直角、锐角的性质和特征。
四、度量角的引入1. 着重讲解角度的度量单位——度,引入角度的度量标准,让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圆的周长长为360度。
2. 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度角的方法。
五、结论总结1. 提示学生角度的度量可以通过手持直尺测量及打弧度分上观察得出。
2. 总结角及角度的概念,让学生进行角度度量。
3. 给学生留下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个角的性质和度量。
六、作业布置1. 在作业中加入相关习题和问题,要求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角度进行度量,题目设置难度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
2.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角度、判断角度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归纳法、示例法、操作法,手把手的指导方法。
2. 教学过程注重注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
教学手段:1. 视觉教具:学习角度的大小关系,并理解角度单位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板书:认识角)二、交流共享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
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
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
(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
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
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
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
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
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
(板书:边是直直的)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
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
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认识角。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
第2课时认识直角教学目标:4、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
5、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
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
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
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
二、交流共享1、认识直角。
(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
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
(板书:直角)(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
(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
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
(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
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6)提问: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学生操作,交流结果。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
2、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例3.(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
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
(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
指出:这个角是锐角。
(板书:锐角)(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
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3个角比直角大。
指出:这个角是钝角。
(板书:钝角)(4)指导学生认识“锐”“钝”及写法。
(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3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可以借助三角尺来判断。
如果没有三角尺,你会判断吗?可以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来帮助判断,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生各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折出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再对折一次,折出一个角。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学生交流。
借助身边现有的直角的工具比一比。
提问: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指名回答:是直角。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提问:整时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 提问:在钟面上确定了分针的位置,时针指着几,它们形成的角是直角?学生操作、尝试画,得出: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1、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
2、可以用三角尺或有直角的图形等工具帮助判断。
3、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五、课堂作业《补》第3课时练习九教学目标:6、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7、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练习九)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
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4、完成“练习九”第5题。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
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
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
指名说说结果怎样。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
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
读题。
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
提问: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2、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
(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教师肯定答案:有4个直角。
指出: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
这里的大角是直角。
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
3、完成“练习九”思考题。
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交流数的过程。
指出:先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3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成一个大角,有2个;这3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
因此一共有6个角。
提问:直角有几个呢?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
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