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单元 社会生活科技思想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昌宁县初中有效课堂教学复习课学案课题(考点):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课时)一、复习目标(根据《标准与说明》考试能力及内容要求编写)1、识记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各方面变化的例子;就业制度的变化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2、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取得的成就;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

3、会用“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分析问题;会分析改革开放、制度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过程1、考点知识梳理归纳2、实战训练(编选分层次、有梯度的典型样题)(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A、建立人民空军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研制“两弹一星”D、实施“863计划”(2)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①持证上岗②就业培训③公开招聘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邓小平在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技和教育着手。

”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A、“科教兴国”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863计划”D、希望工程(4) 中国从当年外国人蔑视的“东亚病夫”到逐渐成为体育大国,并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主要是因为()A、全民健身计划推行B、运动健儿努力拼搏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国人民重视体育(5)小刘家中收藏着许多改革开放前的票证:粮票、线票、肉票、糖票、布票……当年使用票证的根本原因是()A、代替人民币B、使用方便C、福利分配D、物资太紧缺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______________开办;同年,创办安庆的______________,开创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第六七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七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七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聚焦1. 文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 艺术: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3. 体育(1)概况: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中国在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并获得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中国获得奖牌416枚。

(2)优秀运动员或团体①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②许海峰:1984年,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得第一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③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史上,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成绩。

考点4社会生活拓展提升1.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1)成就:“两弹一星”研制成功;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2)原因: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钻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这与党中央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

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 1958年,中国开始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
1965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 成了牛胰岛素。 • 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 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意义: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为世界农业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航 天 技 术
掌握“一箭三星“技术,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2005年,成功发射神六载人飞船
2008年,成功发射神七载人飞船
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
6、意义:
“863”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 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 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取得 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 ④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⑤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努力、不断创 新的结果。 ⑥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 (1)改革开放前:分配工作,“铁饭碗” 、大锅饭,公费医疗; (2)改革开放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 业机制,持证上岗、公开招聘、就业培训 、医疗养老保险; (3)就业方针
1980年,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 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1997年,“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 府促进就业”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基础知识提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基础知识提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事业——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
③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
④海归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⑤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特点
计划经济,物资短缺,经济水平较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物资丰富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
做题技巧:设问中问到“变化”,答案一定要写清楚是“由…变为……”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饮食比较单一,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吃饱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拥挤,设施简单
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自行车、水运、火车、汽车
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
网络
通信
不普遍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全球第一,
互联网普及

第六、七单元现代科技教育和文化生活

第六、七单元现代科技教育和文化生活

知识回顾
教育 发展 文化 体育 社会 生活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 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确 九年义务教育 立“科教兴国”战略(九年义务教育是其奠基工 程) 20世纪90年 高等教育 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 代教育部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 1956年文化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民健身运动。1990年举办北京亚运会; 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 国整体进入了小康生活。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 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诚征社保体系初见成效。
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C ) A.“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B.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C.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 展,开始实施( ) A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 发战略
基础训练
D 1.被誉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的是 ( A.王进喜 B.袁隆平 C.焦裕禄 D.邓稼先 )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四项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 的是( D)
A.第一颗原子弹 B.东方红I号卫星 C.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D.“神州”六号升 空 3.邓小平讲到“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我国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0月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 两弹一星 卫星“东方红一号”。 意义: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科 新世纪航天成就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技 成 农业科技 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就 科技政策1986年制定科技发展的“863计划”(第三次科技革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 网络技术命) 展突飞猛进。(网络是一柄双刃剑) 中国近现代科 詹天佑的京张铁路、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两弹一 技成就典例 星、863计划、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5篇)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5篇)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5篇)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第1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们能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

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研究出对抗各种疾病的疫苗,减少了人们遭受病痛折磨的机会。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实现了去太空旅游的梦想。

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航天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但也还有一些方面存在不足。

比如能源利率,我们国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根据“2015能效机制建设国际论坛”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再比如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本事不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

我国科技创新本事相对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15年,我国科技创新本事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经济的作日益增强。

科技和经济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其最重要的结合点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促进效益增加和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

我国科技成果自身与市场脱节严重,缺乏成果转化时效性观念,科技成果转化投入资金不足。

因而我国一向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一向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但国家应当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我们每个人也应当重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我们的社会应当构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我们要具有科学技术服务全人类的博大胸怀。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第2篇: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两弹一星”;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史料3如图。

教师:“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学生:“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交通运输的发展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 ②公路:我国建立密集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 ③民用航空:国内、国外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 ④城市道路: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
②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复习二:日常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 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住 生活 方式
改革开放前 买0 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0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 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① 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 ; ⑤出行方式:② 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
③ 长途旅行时可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
4.电信事业的发展
①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 ② 改革开放后,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 ③ 互联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普及率越来越高 ; ④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 。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陆圈一中: 陈海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习一:科技文化成就 1.“两弹一星”—“两弹”指核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①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成就:②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
③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④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大学生思想汇报--谈谈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

大学生思想汇报--谈谈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

---------------------------------------------------------------范文最新推荐------------------------------------------------------ 大学生思想汇报--谈谈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尊敬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第三学生党支部: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去我们的衣服,即厚重又不保暖,而且大部分还是人工纺织的,效率非常的低。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衣服既可以防风,又可以防水,夏天透气设计的衣服为人们赶走一份炎热。

冬天羽绒服既轻便又保暖。

以前粮食的产量很低,很多人吃不起饭,但是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而且随着各种厨房用具工艺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大大地提高了。

以前没有电话,人们交流只能靠鸿雁传书,但是随着电话电脑的发明,我们随时都可以跟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

以前人们去什么地方只能靠走,最好的也就是马车。

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的交通比以前的发达:轮船,汽车,火车,飞机。

我们能在一天之内到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我相信以后我们甚至可以在太空间自由的来回。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既然科学技术如此强大,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体改科技使它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呢?我们的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而确定了发展科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1 / 6策。

国家加大了对科技发展资金的投入,改善发展科技的环境,以便能更好的发展科技。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们应该风气直追,迎头赶上。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我们年轻人的身上。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技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勇气。

要具备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技来发展人类的博大胸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文中心思想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文中心思想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文中心思想
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文的中心思想,以下是各单元的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状态和运动的,并培养了学生正确使用力的观念。

第二单元:小小发明家
本单元围绕发明创造展开,通过研究不同发明的用途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了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的能力。

第三单元:小小摄影师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研究摄影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观察力,以及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第四单元:天气变化
本单元围绕天气的变化展开,介绍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
析能力。

第五单元:小小水培农夫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水培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方法,通过实际操
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基本认识和养成耐心观察的惯。

第六单元:小小数学家
本单元围绕数学知识展开,通过研究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文的中心思想汇总,各单
元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于
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六、七单元 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第六、七单元  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八年级历史学科(上册)第六、七单元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姓名达标测评题一、选择题1、京张铁路的设计者()A、候德榜B、詹天佑C、魏源D、严复2、()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

A、候德榜B、詹天佑C、魏源D、严复3、魏源在()书表达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海国图志》B、《天演论》C、《国闻报》D、《制碱》4、()中,讲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A、《海国图志》B、《天演论》C、《国闻报》D、《制碱》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洋务学堂D、时务学堂6、中国第一座近代化大桥。

A、长江大桥B、长江二桥C、润扬大桥D、钱塘江大桥二.材料分析题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摘自一位名人请回答:这位名人是谁?他最擅长主要是作品是?从他的身上能学到什么样的精神?2、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一位设计师请回答:这位设计师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从他的身上能学到什么样的精神?第六七单元参考答案一、1、B2、A3、A4、B5、A6、D二、1、徐悲鸿;马;富有个性,豪放,刻苦,坚持不懈。

2、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修筑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

刚毅,果敢,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排除万难的精神。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七单元经济 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七单元经济 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七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六、七单元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课标要求】1.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5.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6.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7.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8.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单元概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第一,清末的科举状元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二,新式交通工具和娱乐方式的兴起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至远且巨,而近代中国社会在这两方面的变化尤以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最具代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在这方面可谓别具特色。

第四,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思想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网络】【典例分析】1.【2006河南】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 张某在阅读《申报》(1872年创办)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担任编辑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历史情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统编版】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统编版】

年级班科备课教师备课时间【单元内容】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4、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学习内容分析】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有关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含义。

学生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不太熟悉,又由于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亲历过那一历史时期,因此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在“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2、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贡献和奉献精神。

3、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

5、分析归纳总结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点:科技成果领先世界;“双百”方针。

八上第六、七单元近代科技思想文化复习课件

八上第六、七单元近代科技思想文化复习课件

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
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理论。
基础回顾
科 詹天佑:1905、设计修建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人”字形 技
侯德榜: 20世纪20年代、《制碱》、“侯氏制碱法”
魏源:鸦片战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

动、地主阶级思想家。
和 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的压迫。
特 点
2、,发沿展海不沿平江衡大:城从市行业的上民看族,工主业要比集较中发在达,轻而工在业广部大门内地;且地却区非发常展薄不弱平。衡
基础回顾
典 背景:《马关条约》后“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近 型 简况: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代代 民 表 结果:在辛亥革命和一战期间发展较好,一战后被吞并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
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民主、科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指什么?这个中国 人是指谁?这条铁路修筑的起止时间?修筑过程 中出色完成了哪两处隧道工程?有何创新之处? 这条铁路的修筑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 博览会,获得了金质奖章。研制这一品牌的总工 程师是谁?时间?他撰写了哪一书藉?有何创新? 3、近代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他们中 的代表人物有哪两位?各生活在哪一时期?提出 了哪些思想主张?有何成果? 4、结合所学说出以上四位名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

初二历史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社会生活

初二历史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社会生活

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社会生活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两弹元勋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

2、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者:袁隆平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因此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立刻作了批示。

后来形成《863计划纲要》,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末进入信息化社会(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生活、科技单元复习
二、教学过程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短暂且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一)、选择题
1、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知识问答”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如右图,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孙中山
D.张謇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日本给予北京政府贷款
C .北洋军阀的分裂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重工业发展缓慢
B .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 .资金少,规模小
4、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 .乘飞机
B .发电报
C .坐火车
D .乘轮船
5、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

”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A.听京戏 B.看电影 C.赏评书 D.读报纸
6、当今天我们阅读《南通日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A .《申报》 B .《民报》 C .《万国公报》 D .《新青年》
7、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

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

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

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8、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 .在城市看电影 B .有钱人家拍照片 C .市民穿新式礼服 D .人与人见面称“大人”
(二)、材料题
9、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要办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筹备纪念活动。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决定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知识回顾
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个省?指导思想是什么?
【探究二】资料收集
以下是三位同学收集到的资料。

甲:
① ②
乙:③1914年,北京普通民众“至今剪辫子者甚稀” ④“自强”、“求富”
丙:⑤“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⑥“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探究三】分析整理
【探究四】深入研究
(3)材料③对研究辛亥革命有何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布置作业:完成《学在荆州》第六、七单元部分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