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第九章 30年代散文

第九章  30年代散文
.
30年代的散文创作,传承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
心灵的抒写,也传承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丏尊等人的创作开始较 早,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闲适、性灵、幽默,虽遇 左翼作家批评,但其创办的杂志《论语》《人间世》 《宇宙风》却拥有广大读者。 还涌现出一批新进的青年作家,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缪崇群等,以清新的情感体验抒写自我。 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由于普罗文学的推动和倡导, 报告文学成为新品种。
李广田
30年代散文的另一新收获是报告文学的
兴盛。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 散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
群众性的报告文学写作热潮催




生了30年代先后选编出版的几 部大型报告文学集。 1932年阿英编纂的《上海事变 与报告文学》。 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 《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 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 《中国的一日》。 梅雨主编的《上海的一日》 1936年梁瑞瑜遴选通讯报告编 辑而成的《活的记录》
鲁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的特色:
一、诗与政论的结合。
二、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
象体系。 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 就能画出论敌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1895—1976),福建
龙溪人。其父是基督教 牧师,一心要儿子学英 文,受新式教育。 1917年入上海圣约翰大 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 教英文,1920年赴美国 哈佛大学研究比较文学, 获硕士学位,后又赴德 国耶那大学、莱比锡大 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
《画梦录》
在30年代散文接受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日益向叙事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3、“水星派”作家
这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 仁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 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 作特色的。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 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以后慢慢 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 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为主。
林语堂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 1934《人间世》主张文章须抒发性灵 1935《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年)、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1939年)、 《风声鹤唳》 (1941年)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国报告文学的成熟与繁荣
(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瞿秋白:《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20年代初) (二)30年代成熟与繁荣 的原因 1.社会的需要; 2.左联的倡导; 3、外国报告文学理论与作 品的翻译、引进
30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
(一)群众性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1.《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2),阿英编纂,第一部 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报告文学 集。 2.《中国的一日》(1936)茅盾 主编。 (二)新闻界的报告文学 (三)文学界的报告文学:《包 身工》《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林语堂
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1.幽默 “我相信凡官僚都贪得无厌,他 们应该用来处理国事的精血,都 挪去消化燕窝鱼翅肥鸭焖鸡了。” ——《论政治病》 2.性灵、闲适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林语堂《人世间》); “语出灵 性” “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 任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 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叙 <人世间>及小品文笔调》

现当代散文概述

现当代散文概述

现当代散文概述【篇一:现当代散文概述】二、十七年散文概述(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柳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

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碧野《情满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青《秋色赋》。

(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

《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其后,《前线》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记” (邓拓、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录”专栏(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撰稿)。

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邓拓《一个鸡蛋的家当》小结:十七年时期的散文由于受到“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僵化观念的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限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三、十七年散文的不足视角背离与“模式化”。

视角背离,即散文家的视角与其所置身的现实之间背离。

散文作者以虚幻的形式为自己建构了另一种非真的存在,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存在熟视无睹或压抑自己内心的真诚呼唤。

最明显的是,60年代初,人民所要面对的现实是“大跃进”等盲目政治运动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农村到处是惨不忍睹的苦难现实,而一些散文却仍对政治盲目讴歌,如杨朔的《茶花赋》、《海市》、一些散文不愿大唱颂歌但却选择了写逃离现实的山水游记、异国风光、历史追忆等,但这些作品仍未能摆脱颂歌的模式。

三十年代散文

三十年代散文

在30年代的散文中主要有: 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
后期从1927年至1936年。 《而 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 集》和《集外集拾遗》。(其内容 参看教材260页)
30年代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为适应现代社会新闻传媒 需要由叙事散文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散文类型, 它是叙事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与它相近 或有某种血缘关系的文体有纪实散文、传记等。 当它们分别与新闻性相融合后,便形成了侧重 记事的通讯,侧重记人的特写和综合性的报告 文学。“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 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题材即是 (正)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 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 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 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 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 达的思想。”实际上这种文体随着近代新闻报 刊传媒的出现便已出现了。
三十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年代散文概述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继承了“五四”散 文多样风格的传统,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容量、 文体演变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三十年 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任务对文学的制约, 大体决定了散文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了适应反 映时代脉搏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 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作家依据自己对现 实的不同态度所作的不同的艺术选择,这一时 期的艺术样式也更趋完备。
这时期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萧干 记叙报告黄河水灾的《流民图》(1936)、邹 韬奋记叙报告旅欧见闻的《萍踪寄语》“系 列”,范长江记叙西安事变、长征和陕北解放 区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风云》、《西 线风云》等。 游记重要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 敦杂记》;王统照的《欧游散记》;郁达夫的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钟敬文的《湖 上漫拾》等。

30年代的散文状况

30年代的散文状况

30年代的散文状况30年代,是散文创作的丰收期,散文在这个年代创作的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30年代的散文状况,供大家欣赏。

30年代的散文状况(一)三十年代,民族的自尊、血性在越来越具体的描绘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趋向。

只有用大爱拥抱全人类的人,才能在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存在,彰显文化的价值。

鲁迅、刘半农、朱自清、冰心等面对时代与社会的茫然、苦难,已不写或很少写散文诗。

散文诗作为20年代的宠儿,在瓦解分化中沉淀成更加规范的散文诗,或分化出散文、杂文、议论文。

如鲁迅著名的杂文,朱自清、矛盾、冰心等人的散文。

现代散文诗与散文的苍茫精神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在人文科学界、学术知识界打上烙印。

散文诗在动荡挤压中,成为标志民主、自由、平等的课题。

很多作家在叙事、议论、抒情中“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可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

散文诗也不能脱离现实,偏安一隅。

冰心的《寄小读者》、《往事》等,充满着人文的关爱,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文笔婉约、清新、率真,与鲁迅作品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而他们的情感、思想、目标,都是一致的,在散文诗的基础上,依赖自己的独特体会,以及生活、艺术阅历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30年代,如历史长卷中的一个折子,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作家,在思想、文学领域、艺术风格方面,都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完善。

散文诗在这个时期少了,却更加成熟了。

由此完善、发展的现代散文等,由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上升到形而上的哲思层面。

文以载道,鲁迅杂文的洗礼,让我们在深邃的历史中,看到所有封闭的思维,都可以面向世界打开。

这是历史的广阔,也是艺术的广阔。

是作家面对风云变迁的时代,以刀笔抒发壮怀激烈的情感,站在历史高度调整自己,使文学作品融入时代。

在与现实相通中,建立一种诗意的情感,把血性与温情统一起来。

现代散文诗与散文的互生一、意象、意境之间的互通“意”即作者的主观情感,“象”即寓意的艺术形象,“境”是二者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在那个风雨飘摇的30年代,社会动荡,国家动荡,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努力奋斗。

城市的街道挤满了漂泊的流浪汉和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带着饥饿和绝望的眼神,流离失所。

贫穷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伴侣,而希望则在黑暗的角落里微弱地闪烁。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日子过得艰辛而无望。

纷争和冲突不断涌现,破碎的家庭和流离失所的孩子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映像。

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一丝温暖和安慰,可是现实却残酷地将这些希望一次次地击碎。

然而,就在这个充满荆棘的时代,仍有一些人选择了坚守自己所信仰的事物。

他们心怀希望,勇敢地面对逆境,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着一片美好的天地。

街头巷尾的小摊贩们忍受着艰苦的生活,用自己的微薄利润支撑着家庭的温饱。

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默默地坚守着,不为外界的动荡动摇。

他们清晨扛着沉重的货物走上街头,傍晚时分才疲倦地归家,和家人团聚,品尝着劳动带来的甘甜。

农田里,耕地的农民们用血汗浸透了自己的土地,他们靠着一双双坚毅的双手,让谷物在沃土中成长,为家人提供美味和营养。

夏日的阳光炙热,冬日的寒风凛冽,可他们从不退缩,他们知道成就需要耐心和毅力。

在学校中,教师们用思想的火炬点燃了学生们的未来之路。

他们无私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潜力。

尽管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简陋,但这些教师们坚定地相信,教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他们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爱和智慧指引他们的前行。

30年代的散文,不仅仅是述说一个时代,更是述说一种精神。

它告诉我们,在逆境和困难中,人类的良善和勇气是无穷的。

无论风云变幻,还是经济不景气,这些精神的力量将永远存在,引领我们走向希望的彼岸。

所以,让我们怀揣着希望,与那个30年代的人们一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和未来。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 1927年后,杂文几乎成了鲁迅唯一的文学 武器。 •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 月谈》、《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 《集外集》等。 • 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 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 他观察并质疑着急遽变动的时代思潮,展 开与创造社、太阳社、新月派等的论争; 对国民党当局展开犀利批评;对30年代以 上海为中心的半殖民地商业社会及其文化 现象进行观察和批判。
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个战士, 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 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出入于 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即使在说中国是人肉的筵席时,调子也不 低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这些, 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萧红评鲁迅杂文
一、前期杂文(1918至1926年)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关键词
• 鲁迅杂文 • 林语堂幽默小品 • 何其芳《画梦录》
第一节 概述
•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 20世纪30年代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 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 • 30年代的散文创作,既继承“五四”散文 风格多样的优良传统,并继续保持其独特 的艺术格调、丰富的文学样式;又努力突 破其“狭小”的格局,拓展其原有的艺术 空间。
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散文超越现实引起了左翼 文学的批评
• 以鲁迅为首的《太白》,《芒种》左翼倾 向的文学杂志,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 表的《论语》、《人间世》派作家,展开 了一场激烈论争,指责林语堂的散文提倡 闲适、性灵,实际上是与时代脱节。
• 鲁迅发表了具有总结这场论争性质意义的 《小品文的危机》一文,认为:现代散文 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 的,战斗性是它的一个基本传统;其“以 后的路”,应该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 斗”。鲁迅还指出,小品文(现代散文) 只有使自身成为匕首、投枪,并能够“和 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且又能 够“给人愉快和休息”,然后才可能获得 “生机”。

_30年代散文

_30年代散文

• 5、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批判国民劣根性 • 如《皇汉医学》《以脚报国》《宣传与做戏》 《说“面子”》《习惯于改革》《作文的秘诀》 《奇怪》《吃白相饭》《揩油》《男人的进化》
• 批判和揭露中国国民的奴性根性及其产生的社
会历史根源。
• 1.指出奴性根性在中国的广泛存在
• 2.深刻地概括出其奴性的特征,即卑怯与凶残。
三十年代,当学者们一味眉飞色舞地夸耀清代的 学术成就如何前所未有时,鲁迅给予了沉痛的清 算:“失去全国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 年奴隶,却换得这几页光荣的学术史,这买卖, 究竟是赚了利,还是折了本呢?”(《花边文 学· 算帐》)鲁迅以其杂文无可辩驳地证明,岂但 辉煌的中国的文明历史是一部人的奴史,就是所 谓学术史,也深深打下了奴史的烙印。
• 但鲁迅也看到,‚人能组织,能反抗,能为 奴,也能为主,不肯努力,固然可以永沦舆 台,自由解放,便能够获得彼此的平等,那 运命是并不一定终于送厨房,做成大菜的‛ (《花边文学· 倒提》)。鲁迅早期提倡‚思 想革命‛,意在揭示国民的病症,引起疗救 的注意,至后期,则更提出了‚发扬民魂‛ 的观点。
鲁迅的一生都在立足于寻觅、构建 精神健全的国民,竭力表扬“中国 人”从古到今都不缺乏的“埋头苦 干”和“拼命硬干”的精神。 鲁迅正是以自己的全力,背负着因 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祈 求现代人性的诞生,剔除奴性,呼 唤人性的复归。这是鲁迅杂文的最 终意义所在。
• 鲁迅杂文由此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兼用霸道与王 道,而以霸道为主来培育和巩固奴才传统。 • 霸道与王道兼用的结果是愚民,它像细腰蜂身 上的毒针那么神奇,使施以精神毒害以后的奴隶 呈不死不活相,既能服役,又决不会反抗。 ( 《坟· 春末闲谈》 )“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 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然而中国却 是天下太平的,甚至连冷嘲也没有。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 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 进行剖析和批判。
• 杂文名篇诸如《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 父亲》 、《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纪念 刘和珍君》等。
二、1927—1936年杂文:
四、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笔 名有毛驴、宰我等,福建龙溪人。 • 1916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研究语言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 曾任北大英文系教授、女师大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 厦门大学文科主任。
• 二、 何其芳的散文: • 早期,专心致力于抒情散文创作,探索人生 表现形式的色彩、图案;格调孤独苦闷、耽 于幻想,刻意画梦,为内心哀怨独语的散文 诗。 • 《画梦录》特点是:纤弱的感情,雾一般的 朦胧,浓丽而富于词藻的文字,蕴含思想和 哲理,集合了晚唐五代诗词以及外国印象派 的艺术之美,但嫌雕琢过分。 • 《雨前》
• ‚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 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 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 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 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 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 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 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 历史‛。(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 言》)
3、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 “语丝”时代的散文集《剪拂集》,揭 露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呼唤民主,抨 击为虎作伥的“文妖”——“正人君子” 者流;针砭国弊,提倡欧化,控索“国 民性”的改造等,均带有战斗的“凌厉 浮躁”之气。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层,是好人的子孙会吃苦,卖国者的子孙却未必变 成堕民的,举出最近便的例子来,则岳飞的后裔还 在杭州看守岳王坟,可是过着很穷苦悲惨的生活, 然而秦桧,严嵩……的后人呢?…… 不过我现在并不想翻这样的陈年账。我只要说, 在绍兴的堕民,是一种已经解放了的奴才,这解放 就在雍正年间罢,也说不定。所以他们是已经都有 别的职业的了,自然是贱业。男人们是收旧货,卖 鸡毛,捉青蛙,做戏;女的则每逢过年过节,到她 所认为主人的家里去道喜,有庆吊事情就帮忙,在 这里还留着奴才的皮毛,但事毕便走,而且有颇多 的犒赏,就可见是曾经解放过的了。




害的同志的年龄,勇气,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绩,已足使 全队走狗不敢狂吠。然而我们的这几个同志已被暗杀了,这 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若干的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 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 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也就滋长一日。我们的同志的血,已经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 文学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 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 现在,军阀的报告,已说虽是六十岁老妇,也为‚邪说‛ 所中,租界的巡捕,虽对于小学儿童,也时时加以检查,他 们除从帝国主义得来的枪炮和几条走狗之外,已将一无所有 了,所有的只是老老小小——青年不必说——的敌人。而他 们的这些敌人,便都在我们的这一面。 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 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 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 不断的斗争。





(二)后期(1927-1936) 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代表篇目: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文学与出汗》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言论自由的界限》《沉滓的泛起》 《论第三种人》《小品文的危机》 《为了忘却的记念》

30代散文

30代散文

3、美文赏析
《鲁迅之死》

鲁迅所持非丈二长矛,亦非青龙 大刀,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 是剑也,斩石如棉,其锋不挫, 刺人杀狗,骨骼尽解。于是鲁迅 把玩不释,以为嬉乐,东砍西刨, 情不自已,与绍兴学童得一把洋 刀戏刻书案情形,正复相同,故 鲁迅有时或类鲁智深。故鲁迅所 杀,猛士劲敌有之,僧丐无赖, 鸡狗牛蛇亦有之。鲁迅终不以天 下英雄死尽,宝剑无用武之地而 悲。路见疯犬、癞犬、及守家犬, 挥剑一砍,提狗头归,而饮绍兴, 名为下酒。此又鲁迅之一副活形 也。

2、林语堂散文风格与特点

从风格上讲,林语堂散文的最大特色是它的 闲适幽默。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 使用“幽默”一词的人。20年代他就积极提
倡“幽默”,但应者不多,没有形成气候.30年
代《论语》创刊以后,他又重新强调“幽 默”,并大力创作幽默闲适小品文,这一次则 得到了较多人的呼应。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一、30年代散文繁荣局面 ①杂文,在鲁迅后期杂文创作的影响和带动下, 涌现出一大批杂文作家作品,呈现出中国现代杂 文创作的一个鼎盛局面;②报告文学:由于特定 时代社会的需要,报告文学日趋成熟,体现了艺 术性与真实性,文学性与新闻性,客观叙述与主 观抒情的融合,代表作品夏衍《包身工》;③小 品散文:在广大新老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品散 文的创作向着纵深发展,代表何其芳《画梦录》。

鲁迅是中国现代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的开 创者。他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在杂文领 域开辟了一条革命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左联”时期,鲁迅同瞿秋白、茅盾等人一 起披荆斩棘,并肩战斗,并率领徐懋庸、唐 弢、聂绀弩、王任叔、柯灵、周木斋等杂坛 新秀,以革命杂文为战斗武器,向一切反动 势力作集团式冲锋,构成了当时杂文创作的 主潮,显示了所向披靡的威势。

16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教程文件

16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教程文件
1898—1975
• 1922年开始白话散文创作,到30年代结集为 《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 《缘缘堂再笔》等。
• 散文内容丰富驳杂。以一种缘自佛理的眼光 观察生活,将琐碎的事物叙说的娓娓动听, 落笔平易朴实,有赤子之心。
• 散文有三类: 1. 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浸润着佛理玄思,
2、何其芳 追求散文的精致秾丽之美。早期
散文《画梦录》《刻意集》,耽于幻想,刻意 画梦,以独语体的形式书写寂寞和孤独之情。 1936年后的散文《还乡杂记》等,以朴实的笔 触和高昂的格调抒写现实人生,从刻意画梦到 质朴写实。
3、丽尼 散文经历从低吟“悲风曲”到 高歌“抗争曲”的嬗变。三个散文集: 《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多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率真热烈。
1895—1976
20年代,《语丝》的主要撰稿人,散文 收入《剪拂集》。斥国粹、张民主、倡 欧化,对现实多有讥讽,慷慨激昂、浮 躁凌厉。
30年代,幽默理论成熟期,也是小品散 文丰收期(译英文“幽默”词)。创办 《论语》《人间世》《宇宙风》,都以 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 抒性灵的创作。
一、鲁迅杂文内容
16部杂文集。以1927年为界分前后期。
• 前期:《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主要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 化批评。《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 父亲》《说胡须》《灯下漫笔》《为了忘却 的纪念》等名篇。
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 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 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 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 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 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 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 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 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 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 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 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 意只是如此。(《我之节烈观》)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化的分野。

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唐弢(1913-1992) :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第一节30年代的散文概述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第一节30年代的散文概述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年代的散文概述
一、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时 代。
2、30年代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3、30年代的时代特点:
散文作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1、 鲁 迅 等 左派 ( 人 称“太白派”)—— 走叛逆、抗争的路。 • 其刊物为《涛声》、 《太白》、《新语 林》、《爝火》、 《芒种》、《杂文》 等。
• 2周作人、林语堂等 ( 人 称 “ 论 语 派”)——走隐逸的 路。
• 其刊物为《骆驼草》、 《论语》、《文艺茶 话》、《人间世》、 《宇宙风》等。
二、鲁迅派杂文的高涨
• 1. 瞿秋白的杂文: • 兼有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气 质,善于抓住本质, • 勾勒典型,且语言流畅,富有 激情。 • 2. 唐弢、徐懋庸等的杂文: ① 唐弢(1913-1991),他这时 主要的杂文集有《推背集》和 《海天集》。 ②徐懋庸(1908-1977),其 《打杂集》曾由鲁迅作序。
• 七 、 三 十 年 代 的 报 告 文 学
• 1、初具报告文学特征的作品有: •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 史》。 •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 2、夏衍的《包身工》(1936)、宋之的的《一 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 一、鲁迅杂文创作的分期 • 1、前期(18—26):《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 2、后期(27—36):《而已集》、《三闲 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五、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他:

三十年代散文概述

三十年代散文概述

概述三十年代散文代表作家作品三十年代散文创作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空前政治化,导致散文创作受到政治和党派的影响,在1928—1937年内结集出版的散文专辑有五百种左右,30年代散文空前繁荣兴盛。

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瞿秋白、唐弢、徐懋庸、萧红、何其芳、李广田、梁遇春、夏丏尊、宋之的等(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文化含量较高,两脚踏东西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

《生活的艺术》集中反映了林语堂的人生观念,《京华烟云》、《苏东坡传记》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本,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他认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独抒性灵”的“个人笔调”式散文,但引起了左翼文学的批判。

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是现代散文闲话一派的宗师,出版《看云集》《风雨谈》等,但后续人生态度消极,走向堕落。

(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主张以战斗性杂文为武器与黑暗,落后势力进行批判和抗争。

主要代表作家作品:30年代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如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提出杂感这种文体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论文,这一主张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鲁迅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

还有,杂文双臂:唐弢《推背集》《海天集》其文笔犀利,又含有抒情气息,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集》。

瞿秋白《一种云》文章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仅有600字却高度概括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郁达夫的游记《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作者寄情山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事、民事的忧虑之情,在艺术上他的游记文字优美、文笔清秀,很富有神韵。

此外,萧红《商市街》主要描写了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的贫穷与饥饿;(三)“京派”与开明派同人的散文主要代表作家作品:京派的:何其芳《画梦录》主要描画了青年人青春期被压抑情感的表现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厌恶、逃避和自我封闭,同时,也是30年代未找到出路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然痛苦。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1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1
•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 《风声鹤唳》, 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 著作和长篇小说。
2.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1)题材非常庞杂,“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几乎无所不谈。 • (2)行文结构轻松、自然,显出从容睿智的审美品格。 • (3)追求幽默的情味,文化含量高。 • (4)娓语式笔调是其主要的范式,提高了随笔散文的
• 思想和创作的新变化 体现在: • 首先,散文集《还乡杂记》写的是作者1936年暑假回
家乡住了十三天的见闻和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写出了 四川城乡人民生活的悲惨景象。
• 其次,《还乡杂记》尽管还残存着悲观的气息,但是, 作品却体现了一些作者以前不曾有过的思想性和现实 性,艺术境界也比较开朗。
(三)李广田的散文
• 2. 李广田的散文创作
• 30年代的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 《雀蓑集》等,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使人 在平庸里,找到美和真实”。
• 2、李广田散文的特点: • 第一,善于抒写故乡的风物人情。 • 第二,文笔浑厚,素淡中渗出情思。
(四)丰子恺的散文
• 1.丰子恺的散文创作简介: • 丰子恺(1898-1975),创作始于二十年代中期,先后出
版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 《率真集》等散文集。丰子恺皈依佛教,受佛教的影响 很大。 • 2.丰子恺散文的佛教色彩及其佛教意蕴: • 第一,丰子恺的散文充满浓厚的无常观。 • 第二,丰子恺的散文表现出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 第三,丰子恺的散文追求佛教的真如本性 。 • 第四,丰子恺的散文宣扬了佛教的“慈悲救生”的观点。
其他杂文家
• 2、 青年杂文作家 • 唐弢、徐懋庸等都师承鲁迅,是成就较大的杂文作
家。 • 唐弢有《推背集》、《海天集》, 徐懋庸有《不

30年代散文(完整)

30年代散文(完整)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首先,林语堂旳小品文题材庞杂,无所不谈, 拓展了小品文旳题材领域,且具有渊博旳知 识与文化旳品位。
❖ 其次,行文洒脱不羁,不暇布局,兴之所至, 任情率性,酣畅淋漓,被尊为“幽默大师”。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林语堂主张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风格”,“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以谈话旳形式将东西方比较旳人生 哲理从容道出。
瞿秋白旳杂文
❖ 瞿秋白(1899.1-1935.2),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 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 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 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 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旳主要奠 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 建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 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鲁迅杂文旳创作道路
❖ 《热风》主要收“五四”时期短小精悍旳 “随感录”;另某些较长旳文字主要收入 《坟》中。
❖ 1927年出版旳《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篇》, 主要收1925至1926年旳杂感。某些较长旳 杂文也收入《坟》中。
❖ 《而已集》收1927年旳杂文。 ❖ 《三闲集》主要收1928年作家到上海后参加
❖ 二、瞿秋白旳杂文 。 ❖ 三、左翼作家旳“鲁迅风”杂文。
鲁迅杂文
❖ 鲁迅在他旳一生中,尤其 是后期思想最成熟旳岁月 里,倾注了大部分旳心血 于杂文创作中。
萧红评鲁迅杂文
从最初起,到最终止,他都是个战 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 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 撒豆成兵,出入于千军万马之中, 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虽然在说 中国是人肉旳筵席时,调子也不低 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 这些,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旳“灵魂”。但是他旳这些深刻旳思想看法 又不是如一般论文经过逻辑旳形式直接呈现 出来,而是透过艺术形象旳发明和对生活现 象富有情趣旳描绘体现出来旳——杂文思维 中旳“个”和“类”。而且这种议论旳形象 化方式是丰富多彩旳。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化的分野。

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唐弢(1913-1992) :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

学到了一些鲁迅的风格,但是却比不上鲁迅的深刻和广博。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

左联五烈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一、文体形式可谓丰富 多样。 • 他调动一切文学手段, 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制作。 二、诗与政论的结合。 • 是匕首,这是投枪,鲁 迅“独创了将诗和政论凝 结于一起的‘杂感’这尖 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三、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 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如:山羊(《一点比喻》)、叭儿狗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蚊子(《夏三虫》)、二丑(《二丑艺 术》)等。 四、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散文接受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日益 向叙事化和议论化方向演变时,何其芳则为抒 情散文发现并坚守了一个新的园地,使之成为 一种独立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课间休息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1932年9月,林语堂 创办《论语》半月 刊 •嗣后又创办了《人 间世》和《宇宙风》 两刊 •以发表小品文为主, 提倡幽默、闲适和 独抒性灵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 林语堂提倡 幽默小品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 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林语堂将英文humour译成幽默,加以提倡。 • 从其幽默观出发,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 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 30年代是林语堂幽默理论的成熟期,也是小品 创作的丰收期。 • 发表文章(多为小品)有近300篇,其中有一 部分收在《大荒集》和《我的话》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30 年代散文的另一新收获是报告文学的 兴盛。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发展 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 •20 年 代 初 , 瞿 秋 白 的 《 饿 乡 纪 程 》 和 《赤都心史》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1932年,阿英主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6年 ,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
2、具有新闻性、纪实性的报告通讯。
•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 萧乾的《流民图》、《平绥散记》 • 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
• “太白派”散文之叛逆精神 尖锐泼辣的讽刺 • “论语派”散文的隐逸倾向 平和亲切的幽默 • “水星派”散文的独白风度 真挚而委曲的抒情
鲁迅杂文
• • • • • • • • 《热风》(1925) 《华盖集》(1926) 《坟》(1927) 《华盖集续编》(1927) 《而已集》(1928) 《三闲集》(1932) 《二心集》(1932) 《伪自由书》(1933) • • • • • • • • 《南腔北调集》(1934)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 《花边文学》(1936) 《且介亭杂文》(1937)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 《集外集拾遗》
பைடு நூலகம்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怎样刷牙》、《我的戒烟》等津津乐道亍日 常生活琐事。 • 幽默小品从容睿智、轻松自然。 • • • • • • •
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
• 鲁迅的前期杂文表现出较浓厚的启蒙 主义思想,较多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 腐败和思想的落后。 • 鲁迅的后期杂文具有更多的唯物辩证 法的思想。
★鲁迅杂文的文体创造
• 杂文萌芽亍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是由鲁迅所开
创、推动而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瞿秋白称之 为“文艺性的论文”。鲁迅的杂文是对中国议论 性散文的创造性发展,是形象性、情感性、逻辑 性的完美结合,具有严密而生动的逻辑结构,辛 辣而幽默的讽,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 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林语堂的散文收在《大荒集》、《我的话 》等散文集中,著有《吾国与吾民》、《 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等文化书 籍,宣传中国文化。林语堂的散文拓展了 散文的审美领域,成为现代散文闲适风的 一派宗师,融贯东西方智慧,对学养有一 定的价值和意义。
报告文学
繁荣原因:P253 1、初具报告文学特征的作品有:
散文作家不同的选择
2、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称“论语派”)— —走隐逸的路。 其刊物为《骆驼草》、《论语》、《文艺 茶话》、《人间世》、《宇宙风》等。
政治态度的不同 选择的文体的不同:
• “太白派”——多选择散文家族中较客观的 、外向的文体,如杂文、社会速写、报告文 学等。 • “论语派”——内敛的、较富个人主观色彩 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书札记、日 记、书信等 • “太白派”是“议论风”,“论语派”是“ 谈话风”。
游记
• • • • 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王统照的《欧游散记》; 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湖上漫拾》等。
且听下回分解
三 十 年 代 散 文
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 迅速反映时代脉搏的杂文和报告文学获得了迅速 发展,成为本时期散文创作的主潮, • 散文的体式得到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报告文学 、传记等叙事性文体,日记体、游记体的散文, 科学小品、历史小品等,都得到了倡导与试验, 突破了“五四”散文“狭小”的格局,使该时期 的散文样式日趋完备。
“水星派”作家
• 围绕在《大公报· 文艺》、《水星》、《文学季刊》等杂 志周围,得到郑振铎、沈从文、巴金、等作家赏识和提携 的一批青年作家,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 群等,就是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所谓“水星派”。 是一 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 他们是以创作较富艺朮性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形 成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的。 • 每一个“水星派”作家所走过的散文创作之路都大体是: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 散文为主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人 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为主。
散文作家不同的选择
1、鲁迅等左派(人称“太白派”)—— 走叛逆、抗争的路。 • 其刊物为《涛声》、《太白》、《新 语林》、《爝火》、《芒种》、《杂 文》等。
散文作家不同的选择
2、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称“论语派”)— —走隐逸的路。 其刊物为《骆驼草》、《论语》、《文艺 茶话》、《人间世》、《宇宙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