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剖析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
林语堂简介

(1895-1976),福建龙溪 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 翰大学,,毕业后到清 华教英文,1919年入哈 佛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 学位,后获德国莱比锡 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创作: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



小品文 《生活的艺术》 《京华烟云》 《孔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苏东坡传》
林语பைடு நூலகம்故居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基本概貌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了《论语》, 1932、1934年又创办《人间世》、《宇宙风》 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创作 问题:幽默与讽刺的区别?



2、散文创作主张 《人间世》发刊词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小品“不能兴邦,亦不能亡国” 私房娓语 3、与左翼的争论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4、小品文创作: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特色: 智者散文、浓郁的幽默情味、中年式睿智通达、 闲话风、谈话式娓语笔调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3、“水星派”作家
这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 仁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 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 作特色的。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 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以后慢慢 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 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为主。
林语堂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 1934《人间世》主张文章须抒发性灵 1935《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年)、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1939年)、 《风声鹤唳》 (1941年)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国报告文学的成熟与繁荣
(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瞿秋白:《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20年代初) (二)30年代成熟与繁荣 的原因 1.社会的需要; 2.左联的倡导; 3、外国报告文学理论与作 品的翻译、引进
30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
(一)群众性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1.《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2),阿英编纂,第一部 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报告文学 集。 2.《中国的一日》(1936)茅盾 主编。 (二)新闻界的报告文学 (三)文学界的报告文学:《包 身工》《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林语堂
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1.幽默 “我相信凡官僚都贪得无厌,他 们应该用来处理国事的精血,都 挪去消化燕窝鱼翅肥鸭焖鸡了。” ——《论政治病》 2.性灵、闲适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林语堂《人世间》); “语出灵 性” “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 任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 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叙 <人世间>及小品文笔调》

30年代的散文

30年代的散文

四、艺术散文
30年代,涌现的艺术散文家主要有李广田、何其芳、丽尼、丰子恺等。除此之外,老 舍、沈从文、茅盾、郁达夫、朱自清等大家继续写下了大量散文。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与何其芳、卞之琳结为诗友, 是“汉园三诗人”之一,但文名盖过诗名。抗战前所作散文主要收入《画廊集》 (1936)、《银狐集》(1936)和《雀蓑记》(1939)等。散文风格朴素自然,醇 厚中透着恬淡,具有乡土风味。他坚持散文创作的独立性,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和立 场。代表作有《老渡船》、《柳叶桃》、《成年》、《桃园杂记》、《山水》等。 何其芳(1912—1977) ,四川万县人,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随后以 散文集《画梦录》(1936)获得1936年《大公报》 “文艺奖金”中唯一的散文奖,名 声大噪。《画梦录》主要收集了何其芳1932年至1935年间写的散文16篇,表现了一位 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抒写了一颗 孤独灵魂的独语、内心的波动以及空灵的幻想。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在 飘忽的幽思、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艺术建构, 扩大了散文的审美范畴。抗战开始后,其文风开始由空灵转向朴实。
这时期,著名记者邹韬奋、范长江写了大量的通讯报告,邹韬奋有《萍踪寄语》(三集)和
《萍踪忆语》,范长江有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影响巨大。
报告文学获得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左联”的提倡,“创造我们的报告文 学” ;2)外国报告讯 和报告文学写作浪潮;3)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30年代著有散文集《黄昏之献》 (1935)、《鹰之歌》(1936)和《白夜》(1937)等。他的散文如诗歌,善于抒 情。主要作品有《黄昏之献》、《江南的记忆》等。

三十年代散文

三十年代散文

这时期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萧干 记叙报告黄河水灾的《流民图》(1936)、邹 韬奋记叙报告旅欧见闻的《萍踪寄语》“系 列”,范长江记叙西安事变、长征和陕北解放 区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风云》、《西 线风云》等。 游记重要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 敦杂记》;王统照的《欧游散记》;郁达夫的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钟敬文的《湖 上漫拾》等。
二、何其芳等与抒情散文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 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 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 (成名作),《刻意集》,诗集《预 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诗人何其芳在创作诗歌的同时,发 现分行抒写的散文更适宜于表达他的 “郁结与颓丧”,因而也创作了不少散 文,结集为《画梦录》(1936)包括17 篇散文,传达出他画梦的“温柔的独 语”、“悲哀的独语”。
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 《囚绿记》等。 《海星》多写过去生活 的回忆、幻想和沉思,带有浓郁的孤独 和感伤的情绪。后者明显趋向成熟,其 中《竹刀》一篇将险峻的山间景色、古 老美丽的神话传说与悲怆激越的山民故 事糅合在一起,产生出奇异的艺术魅力。
陆蠡的《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构思巧妙,写一植物常青藤被囚后仍顽 强地生长。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正气。 陆蠡散文善于编织故事,描摹场景, 在反常规的“枝枝叶叶”的叙述中,融 合进一缕缕深深的情思。意境隽永,语 言优美,节奏舒缓。
鲁迅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1918年至1926年。 主要有《坟》、 《热风》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 篇》。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 批评和文化批评。(参看教材260页)

三个十年的散文剖析

三个十年的散文剖析
岂明 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 二十年代闲适派其他散文家尚有俞平伯、钟敬文、 废名等 (左:俞平伯 右:钟敬文和妻子)
俞平伯作品:《陶然亭的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四、美文
• 最早由周作人从西方引入的一种散文文体概 念。周作人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 的” 、“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 辟出一块新土地” 。冰心、朱自清、郁达夫、徐 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 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 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 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
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
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
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 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 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 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 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 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 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 “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 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 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 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偁山下,本来可以 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 寒,善自珍重,不尽。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
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 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 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 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萍,渔舍,各式各样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剖析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剖析

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 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
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 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
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
老了 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从“幸免〞里又选出牺牲,供给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渴血的欲
望,但谁也不明白。死的说“阿呀〞,活的快乐着。
希望
鲁迅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
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
〔2〕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野草?构思奇巧,想象 丰富,很多篇章写的都是梦境,它们都像梦那样朦胧、 缥缈、奇幻而美丽。
〔3〕富于哲理。
三、周作人的散文
生平:周作人〔1885-1967〕,浙 江绍兴人。他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 新文学的建设作过多方面的奉献而受到 人们的赞颂;因在30年代反对左翼文学 而引起过人们的争议和批评;也因在抗 战时期投敌变节而受到人们的唾弃。他 是现代文学史上毁誉交加的一个著名作 家。
Sandor 〔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
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这伟大的
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 经七十五年了。
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
• 这种文体比较自由。因为相对容易掌握, 写的人也就比较多。也由于散文一般较 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 “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有利于 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第一节30年代的散文概述

第十五章30年代散文第一节30年代的散文概述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年代的散文概述
一、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时 代。
2、30年代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3、30年代的时代特点:
散文作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1、 鲁 迅 等 左派 ( 人 称“太白派”)—— 走叛逆、抗争的路。 • 其刊物为《涛声》、 《太白》、《新语 林》、《爝火》、 《芒种》、《杂文》 等。
• 2周作人、林语堂等 ( 人 称 “ 论 语 派”)——走隐逸的 路。
• 其刊物为《骆驼草》、 《论语》、《文艺茶 话》、《人间世》、 《宇宙风》等。
二、鲁迅派杂文的高涨
• 1. 瞿秋白的杂文: • 兼有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气 质,善于抓住本质, • 勾勒典型,且语言流畅,富有 激情。 • 2. 唐弢、徐懋庸等的杂文: ① 唐弢(1913-1991),他这时 主要的杂文集有《推背集》和 《海天集》。 ②徐懋庸(1908-1977),其 《打杂集》曾由鲁迅作序。
• 七 、 三 十 年 代 的 报 告 文 学
• 1、初具报告文学特征的作品有: • 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 史》。 • 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 2、夏衍的《包身工》(1936)、宋之的的《一 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 一、鲁迅杂文创作的分期 • 1、前期(18—26):《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 2、后期(27—36):《而已集》、《三闲 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五、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他: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逐渐展现的年代。

何其芳、沈从文、郑振铎等作家以散文为创作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散文。

首先,何其芳的散文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和哲思,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触动和深入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故都的秋天》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他的散文作品《娃娃》则以一个小女孩为视角,描绘了一个孩童纯真、天真无邪的世界,以及她对大人世界的怀念和向往。

何其芳的散文作品充满了诗意和辞章美,语言细腻、韵味悠长,给人以思考与感受的空间。

其次,沈从文的散文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创造。

他的散文作品《边城》以边疆为背景,表达了对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以流畅的叙述、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的散文作品《记忆》通过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乡里乡亲的情感。

沈从文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风情和人文关怀,他的笔触细腻、深情,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互渗透、相互映衬。

再次,郑振铎的散文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崭露头角,成为了抒情散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莲花下》以家庭为题材,通过对家庭生活琐碎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父爱的赞美与回忆。

他的散文作品《雨中行》以雨为背景,通过对雨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顺从。

郑振铎的散文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沈从文、郑振铎等人的抒情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要领、鲜明的个人特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思考。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30年代的散文

30年代的散文

4.幽默、闲适的格调。主张以
“自我”为中心,形成了“娓 语式”的笔调。
林语堂先生
林语堂,原名和乐,后又改为
玉堂、语堂,福建省龙溪人。 出身农家,母亲是一个地道的 农民,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 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英语, 大量阅读西学书籍,深入了解 西方文化,对他以后的创作产
生很大的影响。后又赴美、德

求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 大学任教。 1932年创办《论语》杂志,随 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宇宙 风》,大力倡导“以自我为中 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30年代的散文
(一)左翼作家的杂文和散文
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
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中,他们 更看重于散文的现实批判性与 论战效果,作为匕首投枪的杂 文很自然的成为他们首选的文 体,30年代又出现了一个杂文 创作的繁荣期。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瞿秋白、
茅盾、唐弢、聂绀弩等人。他 们的杂文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比 较大,这些作家杂文的风格可 以用“鲁迅风”加以概括。
(二)“论语派”的小品文
名词解释“论语派”
是以林语堂1932年创办的《论
语》半月刊而得名的小品文流 派。这个流派拥有3个刊物《论 语》、《人间世》、《宇宙 风》。代表人物林语堂、周作 人。该派提倡幽默、闲适和读
书性灵的创作,主张保持“冷
静而超远的旁观者的态度”, 其主张和倾向受到当时进步作 家的批评。
林语堂一生著作颇丰,散文随
笔集主要有:《剪拂集》 (1928)、《大荒集》 (1934)、《我的话》、《语 堂文存》(1941);英文著作 主要有《吾国与吾民》 (1935)、《生活的艺术》、 《京华烟云》、《苏东坡评传》
林语堂和夫人廖翠凤
林语堂散文创作特点

15三十年代散文讲解

15三十年代散文讲解
②“论语派”——内敛的、较富个人主 观色彩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 书札记、日记、书信等。
“太白派”是“议论风”,“论语派” 是“谈话风”。
“水星派”作家
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仁文 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 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 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的。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 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林语堂与小品文
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两脚踏东西文化,一 心评宇宙文章”。
小品文题材繁丰,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 微,无所不包。
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 开始比较系统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 的生活。
第六节 30年代的游记散文
1、海外旅游散记: 2、国内山水游记: 3、30年代游记体散文发达的原因
B内容特点:
“为现在抗争 ”, “ 立刻给以反响 ”, “ 乐则大笑,悲则 大叫, 愤则大骂 ”, “ 是匕首, 是投枪 ”。
3、艺术特色 现代杂文发端于陈独秀首创的“随感录”杂文,
成熟于鲁迅杂文。鲁迅杂文标志着现代杂文文体的自 觉。
特色之一:用强烈的主体意识记录客观事实——社会现 象和生活现象,通过对事实的选择、组装来显示事物的本 质,表现人生哲理。
后期杂文的内容
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社会批评,解剖中国社会思 想。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弊病和 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综合 解剖。 以杂文形式扶正祛邪,坚持 文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争。
1. 鲁迅杂文的内涵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 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 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 夹在一处, 于是成了‘杂’。”

30年代散文概述

30年代散文概述
年 代 杂 文 , 继 “ 五
四”以后再度兴盛,成 为“感应的神经”和 “攻守的手足”。在鲁 迅等作家支持下,杂文 创作形成一个蓬勃的局 面。
鲁迅一生写下了大量杂文,杂文集共有16部。
•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 至 1936 年逝世前未完篇的《因太炎先生而想 起的二三事》止,杂文创作贯穿了文学活动 的始终。 •杂文是鲁迅这位精神界战士在思想、文化领 域进行战斗和自我“释愤抒情”的重要文学 形式。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出生在一 个守旧的地主家庭,闭塞的环境和古板的教育使 他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 公学预科,1931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接受了 新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并开始在京沪两地的 《现代》、《文学季刊》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 文,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而知名于文坛, 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画梦录》又同时获得《大 公报》文艺奖而成为引人瞩目的散文家。何其芳 意识到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重要性,是一 位具有自觉意识的散文文体家。
投枪
首先,鲁迅后期继续着他一 贯的社会与文化批评,写下了 大量解剖中国社会思想与文化 的杂文。 其次,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在 深夜里》控诉了国民党进行文 化围剿、杀害“左联”五烈士 的罪行。 再次,鲁迅后期以杂文形式 扶正祛邪,坚持文化战线上的 思想理论斗争。
左联五烈士
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31
何其芳的散文:《画梦录》
• 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采用“独语” 文体。整部作品都可以说是一个孤独者的 内心独语,何其芳的独语散文反映了当时 许多向往美好未来的青年,既不满现实, 又不愿面对丑恶,不甘在污垢的世界里堕 落,而情愿在幻想的美丽中陶醉的普遍心 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30年代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30年代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概述

3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潮多元,文艺创作蓬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影响着当时的文学思潮和小说创作。

在30年代,中国文学面临着民族危机和现实考验,许多作家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希望通过文学来探索国家的未来方向。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20年代以及经济危机爆发的30年代,社会风气混乱,思潮鼎盛,各种文化思潮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派。

在30年代,新感性主义流派是当时文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倡导者认为,文学要回归自然,要用直觉去触摸生命。

这种思潮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其中以胡风的小说创作最为代表。

胡风是新感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注重形象的直观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将个体生命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展现在读者面前。

与新感性主义流派相对应的是现实主义流派,这也是30年代文学思潮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现实主义思潮主张反对抽象的、夸张的艺术形式,强调以讽刺笔调表达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是巴金,他擅长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巴金的作品以重情节、重思想、重社会性而著称,他的小说作品《家》和《春》等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30年代还出现了意识流小说,这是一种以意识流为基础的文学创作形式,力图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思维的流动。

代表性的作家是沈从文,他以《边城》等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先河。

他的作品富有诗意,以微妙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激荡和复杂心态。

此外,30年代还出现了许多其他性质的小说创作,如社会写实小说、历史题材小说等。

这些小说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面貌。

总的来说,30年代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面临剧变,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方向。

论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论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论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把诗意抒
情和新闻性简报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散文写作路径, 给时下素材丰富、内容多元的文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林语堂以其修辞技巧精湛、意象创新,以及丰富有趣的叙事方式,给散文写作
带来了新的革新。

他改革了既有的散文写作技巧,使其达到最佳效果,为追求散文精致细腻、意境豁达而努力。

林语堂的开拓、创新,提炼出一种特有的新式散文写作,在丰富的语言特色、连贯性、突出特点、表达目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创造了一种具有浓郁诗意的散文表达。

在林语堂及其他散文家的贡献下,现代散文习作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转变和变化,内容主题变得复杂、文体表现方式也取得了进步,从而使得散文的表达更加灵动多彩,可谓是前所未有。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用其炙手可热的技巧,推动了现代散文的发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现代文学30年代散文概论

现代文学30年代散文概论
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创作的整体情况
1、政治化的分野 左翼作家的散文; 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 作家的散文; 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 的散文等。 2、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 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 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 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 懋庸、聂绀弩等。这些作家的杂文特 色大多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 社会批判和文明批 判意义。 判意义。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 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林语堂的文学主张
幽默。幽默,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 幽默 学追求,更是一种写作的立场和人生的姿态。 林语堂所主张的幽默和讽刺是不同的,他认 为,讽刺具有"酸辣之味",而幽默必须先有 深远的心境,去掉讽刺的"酸辣之味",读者 得到淡然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幽默。 闲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闲适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既不能安邦,也不能亡国,只是一种散文 的笔调。作文时,和读者之间仿佛是老朋友 之间叙旧、娓娓而谈,潇洒自在,这就是" 娓语式的笔调",也是他小品文的主要范式, 在实践上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
抒情散文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笔、 第三节 抒情散文和随笔、报告文学
(散文)何其芳《画梦录》(唯美到极致 ) 散文)何其芳《画梦录》 李广田《画廊集》 李广田《画廊集》(平实浑厚 ) 丽尼《黄昏之献》 悲哀而忧伤) 丽尼《黄昏之献》(悲哀而忧伤) 陆蠡《囚绿记》(含蓄委婉 ) 陆蠡《囚绿记》 (随笔)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童心和禅趣) 随笔)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童心和禅趣) (报告文学)夏衍《包身工》 报告文学)夏衍《包身工》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2.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 《讨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 不哭不笑》等 B .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 下》、《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八弊》等
3.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一、散文创作的丰收期
1.二十年代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产生——散文文体的自觉——杂文、美文的成熟 2.三十年代的散文: 杂文繁荣——抒情散文艺术创新——报告文学兴起 二、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 于沉寂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二)林语堂
1.“幽默大师”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1919 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 1923年参加“语丝社”。1932年创办《论语》杂志,致力 于 “幽默文学”的倡导,被称为“幽默大师”。
五、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 学》,是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 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十年代 :杂文繁荣鼎盛,进入高潮期
(二)三十年代的杂文成就
1.繁荣的杂文园地:刊物多——作者多——作品多 2.杂文的“鲁迅风”:以鲁迅为典范的杂文创作潮流 A 鲁迅后期杂文 B 瞿秋白、茅盾等的杂文创作 C 师承鲁迅杂文的新秀创作:徐懋庸、唐弢、柯灵、巴 人、聂绀弩等。 3.杂文理论贡献 :瞿秋白的《 〈 鲁迅杂感选集 〉序 言》
必读书目
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论幽默》 鲁 迅:《小品文的危机》 何其芳:《画梦录》 李广田:《山之子》 丽 尼:《鹰之歌》 陆 蠡:《囚绿记》 夏 衍:《包身工》 宋之的:《一九三六春在太原》 习 题 1 如何评价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2 试析《画梦录》的艺术特点。 3 为什么说《包身工》开创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新记录?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
一、散文创作的丰收期
1.二十年代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产生——散文文体的自觉——杂文、美文的成熟 2.三十年代的散文: 杂文繁荣——抒情散文艺术创新——报告文学兴起 二、杂文 (一)现代杂文的演变轨迹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杂文兴起
2.二十年代 :杂文已臻成熟;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趋 于沉寂
(二)何其芳 1. 何其芳(1912 —— 1977),四川万县人 。1913年 秋,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钻研并创作诗歌。是“ 汉 园三诗人 ”之一 。1933年开始写作散文 。1938年奔赴延 安 。何其芳是30年代最有成就的抒情散文作家,有散文集《画 梦录》、《还乡杂记》等。
2.“诗人的散文”:《画梦录》
五、报告文学 (一)自觉阶段的报告文学 1.“左联”的贡献 A.正式提出“报告文学”的名称 B.大力提倡报告文学 C.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报告文学的兴盛 A.独立的文体意识: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 学》,是我国最早以报告文学命名出版的报告文学集 B.成熟的作家作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C.“文学效应”:1936年——“报告文学年”
(三)杂文新秀 1.徐懋庸( 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 人。作家,翻译家。 杂文集:《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2.唐弢(1913 —— 1992),浙江镇海人。作家,评论 家。 杂文集:《 推背集 》、《 海天集 》、《 投影集 》、 《 短长书 》
三、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危机” 1.“论语派”:30 年代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 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创办 的 《论语》半月刊,后又办《人间世》、《宇宙风》等刊 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文字,主张“ 性灵论” ——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左翼作家对“论语派”的批评
(二)报告文学力作:夏衍《包身工》
1.聚焦“现代奴隶”
A.调查殖民化都市中的“包身工现象” B.对3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包身工制度的 历史、现状和本质 C.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批判 2.“开创新记录”的艺术贡献 A.典型化的手段:典型现象,典型问题,典型人物 B.结构艺术的创新:点面结合的辐射式结构 C.报告的文学化:多种文学手法的成功运用
A.对“论语派”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态度的批评
B.反对一味追求“纯文学”倾向,提倡战斗的小品文
(二)林语堂
1.“幽默大师”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1919 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 1923年参加“语丝社”。1932年创办《论语》杂志,致力 于 “幽默文学”的倡导,被称为“幽默大师”。
A.空灵飘渺的情感体验:惆怅、感伤、孤寂的心境 B.如诗如梦的艺术境地 象征,暗示多样的表现手法 3.分析名作《雨前》 意蕴:政治气候低沉的压抑感——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艺术:寓情于景,似诗如画
(三)李广田、陆蠡与丽尼
1.李广田(1906 —— 1968),山东邹平人 。“汉园三 诗人”之一。 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A 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扩展到乡土“画廊”的描绘 B 散文名篇《山之子》 意蕴:劳动人民深重灾难——“山之子”的优秀性格 艺术:结构曲折跌宕,烘托、对照多种手法 2.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 翻译家。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A 儿童记忆中的自我咏叹:《海星》 B 山乡叙事中的反抗情思:《竹刀》 C 散文名篇《囚绿记》 意蕴:对绿色的爱恋——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艺术:结构精巧,意在言外
2.自由主义的小品文作家 A.针砭时弊,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祝土匪》、 《讨狗檄文》、《论政治病》、《谈言论自由》、《奉旨 不哭不笑》等 B .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半部韩非治天 下》、《脸与法治》等 C.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文学的不满:《马克思风》、 《今文八弊》等
3.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3.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A.漂流者的感伤曲:《黄昏之献》 B.希望和斗争的歌唱:《鹰之歌》 C.散文诗体:色彩浓重,情思深致
(四)随笔和游记
1.丰之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随笔体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2.钟敬文(1903——),广东海丰人 。 游记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
A.倡导“幽默文学”:拓宽现代散文的表现领域
B.创造了“闲谈体”散文:笔调自由,形式多样,庄 谐并重 C.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艺术:“幽默”、“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
四、抒情散文
(一)现代“美文”的新拓展
1.独立的“艺术制作” A.自觉的文体意识:新近作家对抒情散文的“独立的 创作” B.独立的文体形式——“何其芳体” 2.注重个人心灵的抒写 A.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B.注重情调和氛围的创造 3.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A.精雕细琢的形式美 B.融合现代派诗文和古典诗词的表现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