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教案川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的统一;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研习《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所以较难感受和理解。
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读诗思考: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问。
隋灭陈具备了怎样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2.阅读材料和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佑《通典》称:“隋氏资储遍于天下。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江苏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名师教案 川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
2.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学习】:利用下列问题走进文本,并认真做出勾画。
再利用文本来解决这些问题1、(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开国帝王是(隋文)帝。
(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2、.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3、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涿郡),东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联通()、()、()、()、()、五大水系,它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板书设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展示交流】【合作探究】1、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提示:(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2、.隋运河经过了今天的哪些省(市)?提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课堂小结】1.隋朝建立后的统一措施、2.隋运河的流经区域和意义。
3.科举制的产生与意义。
达标训练(探究与训练“随堂作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教案 川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科举制度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3)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分立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其中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四百年,是大一统围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期。
想一想,为什么隋文节能重新实现全国统一?隋场帝时耗费数百万人力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北朝末年.北周的大权落人外戚杨坚手中。
教师:1、说一说杨坚建立的新王朝名字、时间、都城。
学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教师:2、议一议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学生: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主观条件是隋朝的强大。
教师:3、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结束魏晋以来的分裂、对峙。
开创了隋唐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4、议一议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4)知道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过程和作用;
(5)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
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自主尝试:
2
合作探究:完成知识树,解决自己不会的难题。 展示质疑:展示自学成果,汇报交流。 点拨提升: 隋的统一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继南北朝之后,我 国又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杨坚是皇帝 的外祖父,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大权落到外戚杨坚 手里。581 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 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全国:
养生息之时,这样的统治必然失却民心。苛政害民,
民不聊生,不反抗才怪。大运河的修建不过是加速它
的灭亡罢了。充其量是个导火线,是个催化剂。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
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出示图片)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师:隋朝开创了一套新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
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标准和方法。大家回忆一下,魏晋
均田制:政府把所能支配的无主荒地按户口分配 师:在隋统一全国时,隋文帝次子杨广灭陈有功, 而当时的太子杨勇奢侈好色,令独孤后极为讨厌,晋 王杨广生性狡诈,善于取悦隋文帝和独孤后,又以重 金贿赂朝廷内外,于是隋文帝废太子而改立杨广,隋 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他在位期间,开 通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开通大运河 有一天夜里,隋炀帝做了一个梦 ,梦见一种非 常漂亮的花,但是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产在什么
师:隋完成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 年的分裂割据,开创了隋唐时期 370 余年的“大一统” 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
4
裂走向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 朝完成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统治,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二)新课教授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教师: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出示任务: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
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
教学准备 PPT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合作研讨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诗中提到了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的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新课学习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栏目。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时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
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由于南北朝后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完成统一的人就是后来称为隋文帝的杨坚。
PPT展示图片。
使用PPT演示政权更替情况。
提问:隋朝统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板书概括: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3、隋初经济的繁荣展示PPT,让学生归纳、概括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板书进行概括、总结。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引导学生联系回顾西汉的“文景之治”,归纳出强盛王朝开国前期的共同点。
共同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要认识到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加。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过程及对但是社会的影响。
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4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隋朝的统一:(隋文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开皇之治”)1、建立: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他就是。
2、统一:年,隋朝灭,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巩固统治的措施:①经济上:编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从年起,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①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
③五河:连接、、、、。
3、地位: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二)分析重点难点,巧设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是每一节课的筋骨,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则,对于教材子目的调整都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的,而每一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在分析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给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课标的指导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隋的统一、科举制度,教学难点定为科举制度。为了突破重难点,必须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隋炀帝的正确评价。
五.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备
音频,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复习旧知:南北朝的朝代更迭。
2、视频播报考古新闻:《扬州疑发现隋炀帝杨广真陵墓》,结合课前导读,导入新课。
3、或者歌谣导入: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将隋朝进一步推向强盛。但同时,隋炀帝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唐朝诗人吴融的《隋堤》和罗隐的《炀帝陵》都对隋炀帝的功过是非做了或偏颇、或客观的评价。从简短的几句诗歌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象,隋炀帝的陵墓只有几亩田那么大,完全不符合其好大喜功的个性,最终落得了如此凄凉的下场。两首古诗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对于学生客观评价隋炀帝这一历史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通用16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通用16篇)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__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本课共四部分,即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本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割据混乱完成统一,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终因暴政而亡的历史过程。
隋朝的统一及发展为此后唐朝盛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整合,即分为大运河为何能开通、大运河如何开通、大运河开通致隋亡三部分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了解隋朝这段历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书、影视剧(如《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网络游戏、遗址博物馆等。
很多同学对这段历史都有一定了解。
这对于开展本课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网络游戏的误导,七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故教师应在课堂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及隋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通过对隋朝户籍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隋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大运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条件。
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初中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初中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知道隋朝消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消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加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导入新课。
二、隋文帝的统一与统治1. 讲述隋文帝杨坚的统一过程,包括北周时期的政治动荡、隋文帝的崛起以及统一南北的过程。
2. 介绍隋文帝在统一后的统治措施,如改革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等。
三、大运河的开通1. 讲解大运河的背景,包括隋文帝统一南北后,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局面,决定开凿大运河。
2. 介绍大运河的线路、规模以及开凿的意义,强调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科举制的创立1. 讲述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 介绍科举制的具体内容,如考试科目、选拔标准等,并强调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五、隋朝的灭亡1. 讲述隋炀帝的统治特点,如奢侈浪费、滥用民力、穷兵黩武等。
2.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如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
3. 讲述隋朝的灭亡过程,包括起义的爆发、隋朝政权的崩溃等。
六、总结1. 总结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强调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隋朝的灭亡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首描绘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诗歌《隋堤》作为切入点:“千里隋堤柳,依依翠色浓。不畏繁华尽,犹怜旧日容。”通过诗歌的朗诵,让学生在体会古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赞美之余,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接着,我会提出问题:“隋朝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又为何最终走向覆灭?”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隋朝虽然历时短暂,却因其统一中国、开创科举制度、修建大运河等重大举措而具有重要地位。本教学案例以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为载体,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历程、政治制度及覆灭原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认同感。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核心,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隋朝的统一与覆灭。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资料查阅、讨论分析、总结汇报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隋朝历史,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隋朝统一与覆灭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制作一份关于隋索关于隋朝的历史遗迹、文物等资料,了解这些遗迹、文物背后的故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创设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穿越回隋朝时期,亲身体验历史场景。这种情境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五篇范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三、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四、教学手段: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
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
在隋朝存在的38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2.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但同时,他们对知识结构的构建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
3.核心素养:时空观念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中心洛阳、南至余杭,北达涿郡,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掌握科举制度存续的时间。
史料实证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学会看图。
历史解释掌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历史理解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掌握科举制创立的过程和影响。
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历史启示的能力。
家国情怀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相传,和秦始皇一样,隋炀帝一生都在巡游着自己的帝国,他曾北巡突厥可汗驻地,向西到达过张掖,还到达过四千米的高原。
当然,他最热衷的还是去江都看江南山水,从京城浩浩荡荡地南下江南,前后游了三次。
为了方便游江南,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这两幅图片描绘的是历史上的隋炀帝下江南的情景,那么,这条运河开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的历史贡献;
技能目标: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隋朝的建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隋朝的统一:
师:课件出示隋王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隋朝是何时统一的?隋朝是由谁统一的?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历史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word教案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和覆灭课题:隋朝的统一和覆灭教学目标:一、识记与能力知道隋朝建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都城.隋文帝的姓名和年号;了解隋文帝的治国措施与“开皇之治”;了解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基本特征,理解其进步意义;了解大运河开凿的基本史实,理解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影响;知道隋炀帝的暴政及其后果。
通过概述隋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槪括能力;通过对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概述陏文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其作用,形成“开皇之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开皇之治”形成的原因;通过运用《隋朝的统―》形势图和《陏朝运河图》,建构大运河四个河段、联通的五大水系的空间概念。
通过探寻隋朝兴衰的原因,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学习分析历史问题和评判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隋朝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探寻“开皇之治”形成的原因,使其领悟国家统一以及适切的治国方略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认识制度建设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对隋朝兴衰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感悟“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体会爱惜民力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开皇之治”。
2.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难点1.科举制的创建。
2.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教学过程:东魏北齐链接旧知识:北魏1、填一填:三国两晋南北朝西魏北周()齐梁()__2、问一问:三国两国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什么时期,谁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朝代是什么?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1.隋朝的建立:_____年,外戚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2.统一全国:__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1)改革政权机构2)重视选拔人才3. (3)发展农业生产(4)减轻赋税徭役(5)提倡节俭内使省(决策机构)吏部皇帝门下省(审议机构)礼部兵部尚书省(政务机构)刑部民部工部创立: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的统一;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
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研习《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所以较难感受和理解。
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读诗思考: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
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
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
国政事,皆置不问。
隋灭陈具备了怎样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
2.阅读材料和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佑《通典》称:“隋氏资储遍于天下。
……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京都及并州(今山西太原)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唐太宗估计,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
五六十年。
故元朝人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清人王夫之也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
材料二
时间隋初隋盛时
人口3000多万4600多万
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据材料概括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是专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吗?(从政治、
经济、军事、个人方面考虑)
4.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