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院士

合集下载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新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新版)

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1951年,根据发展需要,国家决定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任校长。

1952年,院系调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并设立地质矿产勘查系。

1958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也随之改称地质系。

1997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系和能源系合并成立地球科学学院。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五校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的设置和名称。

著名地质学家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祎同教授、地质与矿床学家张秋生教授等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

在学院学习过的刘嘉麒教授、康玉柱教授、翟裕生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教师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3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

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8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承担建设的学科中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海洋地质学)。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基础地质研究和油气远景评价、油砂油页岩的评价、岩石圈演化的物质记录、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预测评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层次人才,产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6校园介绍

6校园介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的终身教授麦克德尔米德先生担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 席, 2005 麦先生实现了他的意愿,被吉林大学聘为教授。
外语楼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东北人民大学外文系,成立于 1953 年。新的外语楼建于 1998 年,呈现欧式圆顶风 格,体现出外语学院包容不同文化、面向世界的办学精神。
当前学院已发展成为集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等多语言共存、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外国语学院, 学院全日制在读生 1500 多人。
北门
北门是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学子出入最频繁的一座门,它正对“逸夫图书馆”五个大字, 左边矗立着最早建立的萃文楼,右边簇拥一片花丛,这使外形虽小的北门显得既有小径通幽 的情调,又不乏通往知识殿堂的神圣感。出了北门,公交、各色美食、超市、商场、医院、 快递、银行、休闲场所一应俱全,十分方便。
学科、6 个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
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设有中心馆、工学馆、医学馆、地学馆、信息学馆和农学馆、馆舍建筑 面积 97629 平方米,覆盖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军等全部十三大学科。藏有各类纸质书刊 585 万余册,其中古籍 40 万册,古籍中 6000 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 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收藏。图书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 web of science 和 EI 在内的 76 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 43 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 电子图书 140 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 12 个数据库。
西湖
“西湖”现称“清湖”,与东边的“晏湖”相呼应。多年来清湖从未干枯过,改建后的 清湖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以美观、经济为原则,重点突出微景观及亲水特点的设计方案。 现在的清湖占地面积 2.5 万平方米,水面增至 1.3 万平方米,设有人文广场、人行步道,喷 泉、错落布置草坪灯、景观灯和个性座椅,显得精致而不繁冗。

校园介绍

校园介绍

校园整体历史、环境、人文介绍(校训、校名郭沫若题词)东门:校门、六根柱子、校歌碑。

东门为中心校区正门,由校名石,大门,六柱、六合圆、校歌碑组成。

校名石长13.8米,高1.7米,石上所铭“吉林大学”四字为郭沫若先生题写,显得灵动遒劲,气势非凡。

校门面朝东方形如一本对开的书卷,又似大鹏展翅,气象恢宏,寓意深远,象征着吉林大学海阔天空、鹏程万里!六根石柱四面均刻浮雕,浮雕内容为中华民族古代发明及历史文化,依次是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

六柱连线交汇的中心处“六合圆”,为纯铜铸制,反映了金、木、水、火、土、山、云、风等自然和文化意义。

沿六柱广场拾级而下,可见一座高13.1米、宽11.2米的石碑。

影壁正面朝向正东,雕刻着简单线条,其间交织以圆弧,象征理性、秩序。

四边围以方形线条,使图案质朴、厚重、又不乏新颖。

象征着科技与人文、理性与智慧、秩序与自由的相互融合。

石碑背面浮雕有两项内容。

主体是校歌,曲谱和歌词雕刻工整,一目了然;另一侧是以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为素材,由缠枝纹和花卉组成。

主形为树干,自下而上饰以莲花、茶花、菊花、牡丹、芙蓉、百合等六种花卉,形成“百年树人,百花齐放”的美丽画卷。

石碑下面的圆形基座形成四幅刻以浮雕图案的扇面,每个扇面上图案的内容都以校歌歌词涵义为形象素材。

朝阳、白山、黑水等画面是校歌里的第一句歌词的元素,“白山迎旭日,黑水泛金光。

”象征着吉林大学立足东北大地,根深叶茂。

黄河、泰山、长江、长城等画面象征着吉林大学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以天安门为中心的新中国成立的繁荣图景象征着吉林大学作为由我党亲身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一定会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世界地图、万丈阳光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了校歌尾声部分的内容,象征着吉林大学胸怀世界,放眼未来,为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斗不息,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晏湖同学们称之为东湖。

吉林大学杰出校友!

吉林大学杰出校友!

张 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浙
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并曾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196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 1967 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业治铮
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朱光亚
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经福谦
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宋家树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窦士学
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国外被评为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西南威尔士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为澳大利亚五龙港(WOLLONGONG)大学教授。
面对荣誉心如止水 邹广田院士瞄准新高
2003-09-18 14:02:01
□《吉林大学报》记者 秦 抒 段 为 面对荣誉心如止水的平静,对待事业孜孜以求的坚韧,这是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教授给本报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12月17日,记者在我校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参加国家重点学科答辩归来的邹广田院士。 邹广田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性质与天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曾连续四次当选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执委,1997年当选为该协会副主席,他是协会中惟一的中国学者。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拔尖人才,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管优秀专家。 回首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艰难历程,邹广田院士感慨万千。丰富的阅历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沧桑,辛勤的付出浇灌了他事业的花朵。1938年7月18日邹广田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高中时代,他最难忘的是在东北师大附中学习时得到了物理老师房思廷教授及他的妻子化学老师赵秀珍的鼓励和指导,使他喜爱上了揭示物质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物理学;又是学校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和注重素质教育,使他得到全面发展。除了科学知识的汲取,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品德的粹砺、人文素养的熏陶和积极向上精神的培养,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1957年至1965年邹广田在吉大物理系接受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他确立了高压物理研究的方向。邹广田在他的导师--我校物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苟清泉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高压物理领域的研究。他以《高压下铜的电子能谱和状态方程》为题,完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显示了他在高压物理领域研究的悟性和才能。196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物理与力学学术讨论会上,邹广田在会上报告论文时,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来参加了。会后,邹广田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送给了钱学森先生,并说,我是一个还没有入伍的新兵,请先生指教。钱学森先生称赞他,没有入伍就写了这么厚一本论文,入了伍还了得!老一代科学家的殷切希望化作邹广田坚定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信念。 历经政治风云变幻,邹广田热爱事业仍痴心未改。1972年邹广田从农村回到吉林大学,在苟清泉教授的带领下到工厂去进行人造金刚石的研究。1976年打倒"四人帮",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邹广田满怀激情,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1981年,他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他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被科学界誉为“高压泰斗”的毛河光博士和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时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副主席的彼得·贝尔博士的引导下,进入了世界高压物理领域的前沿。在异国他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拼搏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一年半后,他担任了副研究员。他做出了一些被科学界所称道的工作:“地幔物质高压行为”的研究成果,20年后仍被国际科学领域所引用。邹广田成为我国地幔物质高压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氧化亚铁是地幔的主要组成物质,在1981年11月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邹广田报告了"高压下氧化亚铁的相变"的论文,在高压界引起了广泛争议,直到1985年,日本东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实验证实了他的结论,这个创造性的成果才得到公认。 在接受美国之音的记者、英语900句的主讲人何丽达女士的采访时,面对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学成后有什么打算?邹广田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学成后回到中国,回到吉林大学,我要与我的同事一起建立高压实验室和发展高压物理。1982年8月,邹广田婉言谢绝了毛河光和彼得·贝尔两位科学家的再三挽留,回到吉林大学。他说:老一辈物理学家余瑞璜院士最爱唱岳飞的《满江红》,"精忠报国"四个字在我的心中早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当年,余瑞璜院士闻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时,立即乘船从美国回到祖国;吴式枢院士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没有跟随父母去台湾,而毅然回到了祖国;苟清泉先生告别山川秀美的家乡,来到这冰天雪地的东北……这一切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热爱祖国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国家培养了我,我当然要回国报效!这番话,令记者钦敬有加、为之动容。 回国后,学校对他非常器重,委以重任。1982年10月邹广田担任了吉林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后来又担任了所长。1983年他成为吉林大学第一个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的中青年教师。1986年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科继余瑞璜院士之后的又一个博士生导师。八十年代初,国内的实验条件相当困难。但是,在困难、挫折面前,是坚韧的毅力、对事业的追求和老一辈科学家的鼓励,使邹广田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止地攀登。八十年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建立实验室、培养学生、组织队伍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上。他和他的同事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以进行高压原位研究的超高压物理实验室。 九十年代初,邹广田教授带领他的同事们创建了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条件大大改善了,培养的研究生也多了,更重要的是,邹广田教授长期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至今为止,发现了100余个新的高压相,揭示了一些相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压力效应。其中,掺杂钙钛矿纳米晶体中的压致弥散型铁电相变及其相变机制,赝钙钛矿天然超晶格物质的软模和非晶化相变,在高温高压下富勒碳转变成金刚石的物理机制,压致分阶相变等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发展了百万大气压下静水压的产生、标定和激光加热中的一些关键实验技术,促进了高压物理的发展。他的论文已被17本国外专著、手册和文集引用,还被300余篇SCI论文引用。1994年以来,连续在重要的国际高压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他的两名学生获得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的优秀青年论文奖--Jamieson奖。他培养的学生中不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科技精英。2001年7月,他作为会议主席又成功地在北京召开了第18届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这是该领域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表明了邹广田教授在国际高压界的影响。回望崎岖不平的山路,哪里有艰辛,就有快乐,有成就,当然更有坎坷。他在劳顿中砥砺意志,在艰苦中雕塑品格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宽以待人的品德。他的精神也同样感染了实验室里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慕国外的优厚待遇,出国学习后按期回国。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把大家凝聚到一起。 邹广田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喜讯传来,来自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吉林省委组织部和吉林省知识分子领导小组,中国物理学会,一些院士、同行、老同学和国内外的学生们以及他的母校东北师大附中的贺电像雪片一样飞向邹广田教授的办公室,其中的祝贺、赞扬和鼓励让邹广田教授更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他表示,一定高度珍惜和维护院士的荣誉,积极履行院士的义务,严格遵守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面对院士这一科学界最高头衔,邹广田教授十分平静,他说:"不慕虚名,多做实事。今天的我和昨日的我没什么两样!"他认为,获得院士最高学术称号,是国家和科学界对我们实验室的承认,是对吉林大学物理学科的承认,是对国内高压物理学界的支持。荣誉属于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属于吉林大学。我只是我们集体的一个代表,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一位科学家恬淡平静的人生态度和殷实的人生积淀。 面对院士这一科学桂冠,邹广田院士没有沉浸在获得院士崇高荣誉的喜悦之中,而是把当选为院士作为他的事业的新起点,他想得更多更深更远。"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和我的同事、学生们一起,扎扎实实地作出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促进物理学与材料、地学、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组建国家高压科学与技术中心,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科学,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高压科学领域的影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大力促进科学成果的产业化。为培养我、给我荣誉的国家、吉林省和吉林大学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祝福邹广田院士再次扬起远征的航帆,铸就新的辉煌。 (原载于《吉林大学报》2001年12月20日第40期)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2018年吉大在全国近三千所大学中排名第10)。

法学是吉大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其法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四系: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成员,为中外法律界公认的中国法律精英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法学院,创造了中国法学界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法理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第一个刑法学博士点,以及更多的第一。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科研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其法学理论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大法学院还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两种法学期刊,且均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的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数十年来为中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界乃至商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吉林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盛产省部级官员的高校,而当前仅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走出的现任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知名法学家、各大法学院校院长、优秀法官、检察官、著名律师与其他各界优秀校友更是灿若繁星。

(如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孙谦、姜建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高憬宏,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迟日大,现任十多位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清华、人大、上交、中国政法等多所法学院院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等均是从吉大法学院走出)。

“三驾马车”行东北

“三驾马车”行东北

“三驾马车”行东北如果说江南是温婉的小桥流水,西北是粗犷的黄沙戈壁,西南是秀丽奇美的彩云之南,那么,东北则是浑厚大气的白山黑水。

这里,曾是荒芜的北大荒,这里,现正是中国的“粮仓。

‘重工业之都”。

东北是朴实的,他从不用言语为自己编织一套炫目的新装,但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教育,东北都不落其他地区之后。

而沈阳、长春、哈尔滨这三座东北重城,无疑是东北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

那么,就让我们沿着前方的铁轨,一路向北,追寻着白山黑水,来到东北这片神奇的黑土地,遥望,遥想,感觉地平线那头有着自己的希望——那求学的圣地、精神的家园。

北国之行走笔记沈阳、长春、哈尔滨分别是辽、吉、黑三省的省会,京哈铁路一线穿过,从地图上看,俨然一条穿越东北的中轴线。

沈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是东北第一大城市和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在强大的经济与重工业实力支持下,沈阳的高等教育水平领跑关东大地,以理工科为主打,不但历史悠久,校风沉稳,还各具特色,成为全国高校版图中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沿着铁路上溯,一座被称为“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的精致城市——长春来到眼前,这里的长春一汽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生产基地,长春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辖区拥有的高校在车辆工程、光学电子、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口碑不错。

一直以来都是长春各大产业的科技支柱、人才后盾。

再沿铁轨继续向北,就来到了“东方莫斯科”——哈尔滨,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

斯拉夫风情的索菲亚大教堂,还有擦肩而过的金发美女,哈尔滨仿佛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黑天鹅的颈上。

作为全国解放后的第一座大城市,哈尔滨俨然一座新中国的“兵工厂”,这里有我国最早的铁路机车车辆厂,生产过坦克、炮弹和第一架直升机。

“三大动力、十大军工”早已让军工骄子哈尔滨誉满神州。

如今的哈尔滨形成了以大学、大厂为支撑的科研体系,以哈工大、哈工程为代表的“冰城高校帮”在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线上一路引吭高歌。

两所985大学排名和综合实力哪个更强(吉林大学or厦门大学)

两所985大学排名和综合实力哪个更强(吉林大学or厦门大学)

两所985大学排名和综合实力哪个更强(吉林大学or厦门大学)两所985大学排名和综合实力哪个更强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东北一直成为重点保障发展的地区,也因此,东北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高等教育发达。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南方地区的发展迅猛,而以重工业、计划经济为主体的东北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发展的脚步明显跟不上,东北三省和东北主要城市的经济总量排名不断下滑,东北地区的高校与地方共荣共生,东北的高校也呈现颓势。

福建省虽然江浙广东那么备受关注,但凭借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一跃成为经济总量排名第七,人均GDP排名第四的经济发达省份,但福建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取得相应的长足发展,省内唯一的985大学厦门大学的美誉度虽然较高,但整体实力并没有大幅度提升。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整体实力对比。

一、两所学校的综合排名情况根据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吉林大学全国排名第15,厦门大学全国排名第21。

根据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厦门大学全国排名第26,吉林大学全国排名第27。

根据2022年金平果中国大学排名,吉林大学全国排名第12,厦门大学全国排名第29。

根据2022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吉林大学全国排名第11,厦门大学全国排名第29。

总体来说,吉林大学整体排名比厦门大学要高出不少,那么吉林大学比厦门大学强在哪里呢?二、两所学校的基本情况1.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副部级大学之一,国家“双一流大学”、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入选强基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

学校始建于1946年;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建国后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

吉大宣传

吉大宣传
化学学科现已建成四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分别是“无机合 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 点实验室”,“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 工程塑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化学学院被确立为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连续三次被 评为“优秀”,并于2009年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学院还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2014年,化学学院“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通过立项建设论证,成为国家首批立项的3家国际合 作联合实验室之一。
老“吉大”们
原长春科技大学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其前身是 1951年创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 系调整中东北工学院、山东大学等高等学校的相关系科并入东 北地质专科学校,定名为东北地质学院。1957年更名为长春地 质勘探学院。1958年又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78年被列为全 国重点大学。 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原长春邮电学院隶属中国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 其前身是1947年创建于佳木斯的东北邮电学校,1960年改名长 春邮电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隶属于总后勤部。学校建设和发展 可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的北洋马医学堂,1953年由军委高级兽 医学校与第二三四兽医学校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1992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 1999年4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2004年8月2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番号撤销,并与原吉林大学合并。
这些学院挺有料
——中心校区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东北人民大学外文系,成立于1953年。学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候选人名单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候选人名单

47 60 55 48 50 55 58 57 56 57 63 61 48 58 61 69 50 52 50 44 56 60 51 51 58 60
计算机系统结构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信号处理技术 机器人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控制理论与技术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雷达技术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广播与电视技术 控制系统工程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雷达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激光技术 遥感技术 应用光学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李鑫钢 刘 浏 刘日平 刘有智 刘长令 刘中民 龙 军 卢春喜 罗和安 吕 剑 毛炯辉 毛新平 潘 峰 潘复生 彭金辉 彭 寿 钱 锋 邱显扬 任其龙 沈政昌 汪传生 王富耻 王 利 王新华 王迎 军(女) 王玉忠 魏 飞 吴冲浒 吴 锋 谢建新 熊惟皓 许并社 许友好 许仲梓 严大洲 杨 斌 姚 燕 (女) 殷敬华 尹衍升 张立群 张联盟 张敏华 张新明 张一敏 赵跃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解放军总参谋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湖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 术研究所 清华大学 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 限公司 清华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解放军总参谋部 北京师范大学

改变世界的科研先锋

改变世界的科研先锋

头衔,标志着荣膺者在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发展至今,遴选体系及标准费。

如果三年不交,就转为名誉退休院士。

据了解,美国院士的资历或许能在申请科研经费时有帮助,不过起关键作用的仍然
改变世界的科研先锋
院士及院士制度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后该制度被其他国家纷纷仿
效。

本篇将走近部分国家以及地区的学术界标杆机构,速览他国改变世
界的科研先锋力量
科学院,该机构下设650个分支机构,拥有
近5万名研究人员,至2017年初,已有19位
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自然科学领域有
院士在各国以及地区都是至高的学术
院当选的华人外籍院士共有11名。

在2018年发
)院
来自
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

81。

点评全国影响最大的十二所大学

点评全国影响最大的十二所大学

点评全国影响最大的十二所大学轰轰烈烈的并校运动高潮已过,剩下的只是余波而已,很可能有些还成了腹中的死胎。

并校是否必要?窃以为合理的并校是有益的。

谁都承认,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是“西南联大”,她就是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合并的。

并校为什么好?以杨振宁为例,他在西南联大的研究生导师有两位,他们是北大物理系主任吴大猷和清华教授王竹溪。

正由于受到不同风格的两位名师的教导,才有后来杨先生的辉煌。

不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西南联大培养的大学问家是各个时期最稠密的。

并的并了,合的合了,下面仅对全国影响大的十二所大学作一评点。

1.清华大学清华并合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虽然不能给这个牛校带来多少学术的利益,但能给其工业产品增加包装上的华丽。

然而原来美院的老师却颇多怨言,说是进了清华园后,原来的艺术气氛没有了。

窃以为艺术院校本来就是充满了浪漫和自由气氛的,与其说氛围不好,不如说习惯了自由自在的艺术家们忍受不了清华的官本位教育而已。

但清华绝不会满足于现状,她必定要为建成最好的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第一个瞄准的当然是协和医科大学,但难度较大,因为协和的主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个堂堂的卫生部总不能没有自己的研究院吧,个中关系太微妙,极难处理。

可在北京要再并入另一个好的文理科大学谈何容易?就人大而言,这个被称为第二神学院的官方嫡子是不可能被合并的。

另一个好的对象是北师大,但这要看官方对师范大学的政策了。

清华现在实行的是挖他人墙脚的政策,凭其充足的钱袋和与官方的特殊地位,很是有效。

但副作用是会若起众怒且行效较慢。

但这比并校更具远见,因可保证生源的优秀。

目前国内能实行这种政策的也只有上交大,浙大,中大等少数学校而已。

2.北京大学北医大算是回了娘家,北大从此有了第一流的医学院。

当95年两校商谈并校时,北医一院就迫不及待地挂起了其旧时称谓“北大医院”的牌子。

但比起北医,协和与北大有更深的渊源关系。

协和是1937年并入北大的(比北医早9年),50年代分家变成“中国医科大学”后其学生前三年仍在北大生物系上学。

科技创新的“千里马”——记马琰铭教授和他的吉林大学“计算物理方法与软件平台”科研团队

科技创新的“千里马”——记马琰铭教授和他的吉林大学“计算物理方法与软件平台”科研团队

2018年第10期在吉林大学,有这样一支科研团队,他们秉持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经过长年累月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成为新时代的科技领跑者。

这就是吉林大学“计算物理方法与软件平台”科研团队。

八月暑假的一天,记者采访了该团队的负责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马琰铭教授。

马老师工作的唐敖庆楼坐落在美丽的吉大校园。

记者看到,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唐敖庆先生凝视远方的塑像,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楼前电子显示屏上一行大字格外醒目:“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奋斗终生!”。

在马琰铭教授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位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科学家。

刚刚开完学术会议的马老师,言辞谦和,面带笑容,一点儿也没有名人的架子,伴随着他简洁真诚的话语,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流淌在记者的笔下……科技报国学成归国组建科研团队1972年9月,马琰铭出生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

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1990年,马琰铭考入延边大学,在攻读物理专业学士、硕士学位期间,他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学校的一等奖学金。

高中时代萌生的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渴望,促使他学海无涯苦作舟。

为考取吉林大学邹广田院士的博士研究生,他一个人不分昼夜地紧张复习,很多课程都是从零学起。

经过一段“快要精神分裂了”的艰辛努力,他成功地考入了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仰慕已久的国内高压物理学家邹广田院士。

在邹广田院士的指引下,马琰铭踏入了高压物理的研究领域。

2001年,马琰铭获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2年至2004年,他赴加拿大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谢约翰的指导下,学术上取得很大进步,对科研方向的选择越来越明确。

高分子材料专家牛人

高分子材料专家牛人

高分子院士(健在的)(按地域从北向南):王佛松(应化所)周其凤(吉林大学)沈家璁(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双聘)张希(清华大学)徐僖(四川大学)沈之荃(浙江大学)程镕时(南京大学)杨玉良(复旦大学)江明(复旦大学)严德岳(上海交大)卓仁禧(武汉大学)曹墉(华南理工)林尚安(中山大学)吴奇(香港科技大学)高分子领域973首席科学家:曹墉(华南理工)杨玉良(复旦大学)顾忠伟(四川大学)韩志超(北化所)高分子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Macromolecules的顾问编委(国内教授)江明(复旦大学)韩志超(北化所)潘才元(中科大)高分子材料专家牛人很多,我介绍些院士你认识认识:周其凤——中科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现任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镛教授,1998年至现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室主任。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徐僖教授,1921年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我国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

程镕时教授,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

江苏宜兴人。

194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

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江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分子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毛炳权院士,高分子化工专家。

广东省东莞市人。

1933年11月2日出生。

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

北京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颜德岳中科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37年生于浙江永康。

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65年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

2002年获比利时Leuven天主教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长期致力于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和不规整聚合物的超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

提出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等分子结构参数及其与聚合反应条件之间的数学关系;利用不同聚合反应基团的活性差别,建立了用商品化的双组分单体原位合成AB2型中间体的方法大量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新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新型超支化聚合物;基于氧杂环单体的自缩合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带超支化“核”合聚氧化乙烯“臂”的两亲性多臂共聚物;进而提出了其分子堆砌模型和宏观分子自组装机理,在实验室实现了宏观尺度的分子自组装和结构不规整大分子的宏观自组装。

211050960_长白山下多学府,松花江畔好读书

211050960_长白山下多学府,松花江畔好读书

东北从来不缺好大学,但要不要去东北读书,这仍是一个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纠结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其实质是你要不要为了更好的教育背景而放弃一定的地利。

具体这个教育背景和地利哪个更重要,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与其空纠结,不如来具体了解这个地域,了解这里的大学。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吉林,走进吉林的高校。

松花江畔好读书长白山下多学府,●郑一斐 朱 艺 陆 蕴说到吉林,总叫人想起神圣巍峨的长白山和奔腾不息的松花江。

雄壮的山河养育了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而吉林人的努力又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个与众不同的吉林。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

”清代诗人如是形容长白山。

长白山是吉林风光的杰出代表,以其雄奇和神秘满足了无数书迷对“云顶天宫”的幻想。

还有那群山之间的一汪碧水——云遮雾绕的长白山天池,其风光之美足以让世人拜服。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

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还有伪满皇宫博物院,这也是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景区之一。

作为首批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时的宫殿。

伪满皇宫博物院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吉林的自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城市之景也引人驻足。

“长春好,长春好,长春汽车满街跑。

”省会城市长春被誉为“北国春城”,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

除了长春,吉林市也为人所熟知,它是全国仅有的一座与所在省份同名的城市。

吉林市被誉为“雾凇之都”,是国内有名的冰雪旅游城市,还是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的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吉林大学说到吉林的高等学府,吉林大学最为人所熟知。

我国历史名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

我国历史名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

我国历史名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我国历史名人事迹材料1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

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

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

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

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

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

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

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

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

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

”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

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

“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

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

追忆先贤精神风范培育师生核心价值观——吉林大学师生在先贤塑像前追寻大家人生足迹

追忆先贤精神风范培育师生核心价值观——吉林大学师生在先贤塑像前追寻大家人生足迹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动指南。

《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

学校是高尚精神元素的集聚地,具有很多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

多年来,吉林大学始终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在各校区矗立的吕振羽、李四光、匡亚明、唐敖庆等一大批杰出先辈雕像的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贤们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和光辉形象,为师生树立价值追求的精神榜样,用先贤的精神激励后辈学人奋发求学,拼搏进取。

在吉林大学近70年的风雨历程中,一大批先贤为了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和吉林大学的建设、壮大谱写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

他们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先行者。

站在先贤塑像前,吉大师生们常常追忆先贤的人生足迹和吉大精神,更加明确当代学人的责任和人生目标。

吕振羽先生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事历史研究50年,对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行了广泛而艰苦的探讨,从经济史、社会通史、思想史、民族史等方面构成了一个体系,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民族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他的自题诗:“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是他忠于史实、探寻真理、秉笔直书的史家风骨的写照。

学子们深受启发,纷纷感叹:“学习中,我们不能为利而放弃去了解事物的本质,要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

吉林大学建校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吉林大学建校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吉林大学建校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自1946年建校以来,吉林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六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了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行政学院。

学校随战事辗转于哈尔滨、沈阳和长春,先后更名为东北科学院、东北人民大学。

这所后起的综合大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办学质量迅速提高,1960年即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校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采取多种措施,使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1984年,成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5年,在国内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5年,成为“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了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

六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并被列为中央管理。

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俊彦云集,聂荣臻、白求恩、李四光、林枫、吕振羽、匡亚明、朱光亚、唐敖庆、饶斌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革命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或是亲手创办了学校,或是长期执教于此,奠定了学校的地位和声望。

建校六十年来,吉林大学为共和国的建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大学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六十年来,六所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声誉卓著的学术大师,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多万,可谓英华荟萃、桃李芬芳。

仅从这里走出的以“两弹元勋”朱光亚为代表的两院院士就有70余位,还有一批政界精英、著名学者、商业巨子、教育家、企业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吉大校友遍布各行各业和世界各地,他们大都朴实勤奋,自强不息,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涌现了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首的郑培民、“铁法官”谭彦、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马蔚华、中国软件企业连续两年成为十大领军人物的程传海等优秀人物和以陈佳洱、李岳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大学校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院士校友(目前最全,近90位)标签:吉林大学地质学院院士分类:|:★云卷天下★:|2006-09-15 19:251.李四光我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

1951年8月至1952年10月兼任吉林大学地学部(长春地质学院前身)校长,1949年10月19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吕振羽1951年8月至1955年5月任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校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3.唐敖庆男,江苏宜兴县人,著名化学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誉国际的具有特色的中国理论化学派的创建人及主要代表者。

1956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78年至1986年任吉林大学校长;现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被聘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

1981年至1992年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4.蔡镏生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教授。

领导组建了吉林大学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心。

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余瑞璜1952年9月起任教于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物理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6.朱光亚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7.吴式枢。

江西宜黄县人。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曾任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自然科学委员会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学部委员(院士)。

连续担任第五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8.王湘浩代数学、计算机科学家。

河北安平人。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4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教授。

1976年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后,王湘浩任该系系主任,后兼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王湘浩是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学科博士导师之一,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组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杨振宁生于中国安徽合肥。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和富兰克林奖等(1993)。

吉林大学名誉教授.10.张立纲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1.芶清泉物理力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教育家。

1979—1982年组建我国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任所长。

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2.霍秉权我国首批从事宇宙射线、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

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1955)。

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3.郑建宣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合金相图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1952年郑建宣到吉林大学新建的物理系任教授。

1954年,他和余瑞璜共同主持国内第一个金属物理专门化的筹备工作,并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

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4.高墀恩1946年获协和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50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52——1977年任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

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5.黄振邦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

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职于航空研究院;1947年留学法国;1951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吉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 16.解俊民著名物理学家。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5年赴美留学;1952年任吉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7.陶慰荪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1960年创办吉林大学生物学系.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8.江泽坚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原吉林省人大常委、吉林大学数学系创始人之一,原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祖籍安徽省旌德县。

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19.谢邦杰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家,我国基础数学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数学系创始人之一.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20.徐利治数学家。

致力于分析数学领域的研究,在多维渐近积分,无界函数逼近以及高维边界型求积法等方面获众多成果,并在我国倡导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吉林大学院士级元老.吉林大学数学系主要创始人之一.21.俞建章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学家。

曾任吉林大学地学部(原长春地质学院前身)教授、副院长等职。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2.顾功叙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曾任吉林大学地学部(长春地质学院前身)地球物理系系主任。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3.刘东生被誉为我国“环境地质学泰斗”、“黄土之父”.荣获了中国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吉林大学地学部兼职教授.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4.业治铮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吉林大学地学部(长春地质学院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25.董申葆1953年任教于吉林大学地学部(长春地质学院前身)。

198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6.谢学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化学系兼职博士生导师。

27.李星学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8.唐有祺化学家。

上海南汇人。

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吉林大学教育部应用化学合作研究中心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9.徐光宪化学家。

浙江绍兴人。

北京大学教授。

吉林大学教育部应用化学合作研究中心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0.倪嘉缵吉林大学"无机合成及材料"国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攀登计划“稀土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学部院士。

31.黄葆同化学家。

上海市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吉林大学教育部应用化学合作研究中心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2.王佛松1933年5月23日生,广东省兴宁人。

中共党员。

吉林大学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3.汪尔康化学家。

江苏镇江人。

吉林大学教育部应用化学合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委员会主任.1959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博士学位。

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4.孙家钟现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所长、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1年经评选被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

35.徐如人浙江上虞市人。

无机化学家。

曾任吉林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合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家教委无机水热合成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3年当选为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1年经评选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36.沈家骢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同年被分配来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1983年晋升教授,曾任化学系系主任、副校长;现任国家教委超分子结构与谱学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1年经评选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

37.马宗晋1952 年调至吉林大学地学部(长春地质学院前身)任教。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8.江元生1956年由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39.张乾二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厦门大学教授。

40.游效曾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41.黎乐民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42.刘若庄物理化学家。

出生于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3.经福谦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44.宋家树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45.邓从豪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现为山东大学教授,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6月至1986年11月任山东大学校长。

46.董蕴美1956年由吉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9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47.陈佳洱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48.李廷栋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及地质编图专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地学部名誉主任.1993年,李廷栋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49.郝水1949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前身东北大学博物系,于列宁格勒大学生物系获生物学付博士学位.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0.宋玉泉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民盟盟员,中科院院士,生于1933年6月12日(农历),1955年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

1997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51.林学钰女,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州。

中共党员。

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1997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2.翟裕生1955年9月至1957年8月在吉林大学地学部矿床学研究生班学习。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3.滕吉文男,1934年3月14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教学委会主任。

1999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院士。

54.周其凤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

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