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升高中衔接班-化学2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一、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2. 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2.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础概念。
2. 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介绍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 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2. 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介绍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 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内容。
4. 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评估,检查其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和改进。
3.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初三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教学案及练习
初三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教学案及练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衔接教学案一知识目标1、巩固并掌握化合价有关知识,能熟练..地标出元素的化合价;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有关概念,了解物质的分类;3、了解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并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与方法学会思考、分析并总结出有关知识的联系及规律;学习重点能熟练..地标出元素的化合价;了解有关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习过程【一】元素与化合价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分类:(1)金属元素:( 字旁,其中汞元素特殊)如钠、镁、铜、铁、铝(2)非金属元素:(字旁、字旁,其中溴元素特殊)如氧、氢、氮、氯、硫、磷、碳、硅(3)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练习:书写下列元素符号钾钡钙银铂锰氟碘铅锌二、化合价1.规律:(1)单质的化合价为(2)所有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3)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价;当氧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氧通常显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价;当氢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氢通常显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价;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价; +2价;三四五价;氯有价,氧有价;铁有、价;铜有、价;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硫酸根( ) 价;硝酸根( ) 价;碳酸根( ) 价;氢氧根( ) 价;铵根( ) 价; 磷酸根( ) 价;高锰酸根( ) 价; 锰酸根( ) 价; 亚硫酸根( ) 价; 碳酸氢根( ) 价; 次氯酸根( ) 价; 氯酸根( ) 价; 3应用:(1)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例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碳酸铵 ; 硫酸铁 ; 硝酸钙 ; 氢氧化亚铁 ; 碳酸氢镁 ; 磷酸钡 ; 次氯酸钙 ; 氧化亚铁 ; 氯化铜 ; (2)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教案(学生版)化学反应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教案(学生版)化学反应初升高化学衔接班教案(学生版)化学反应1. 前言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描述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
2. 研究目标- 掌握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 分析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和它们的特征。
- 能够根据反应条件推导反应方程式。
3. 研究内容3.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组,从而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3.2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方程式的左侧表示反应物,右侧表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连接,箭头上方的数字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
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例如,下面是氧气和甲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3.3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例如:2Na + Cl2 → 2NaCl-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例如:2H2O → 2H2 + O2- 单一置换反应:一个元素取代另一个元素,例如:Zn + CuSO4 → ZnSO4 + Cu- 双置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过程,例如:2Na + Cl2 → 2NaCl3.4 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反应条件,可以推导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推导时需要注意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例如,下面是根据反应条件推导出的硫酸和钠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反应条件:硫酸 + 钠碱溶液→ 硫酸钠 + 水推导过程:先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离子,找到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教案课程目标:
1. 系统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梳理基础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
3.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提升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
1. 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与扩展;
2. 高中化学知识引入与理解;
3.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初中化学知识复习
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2.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4. 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高中化学知识引入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进阶;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4.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
第三节: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1. 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与维护;
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操作;
3.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4. 实验结论的推断与验证。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实例讲解相结合;
2. 实验操作与观测实践相结合;
3. 课堂讨论与思维激发相结合。
教学评价:
1. 定期小测验巩固知识;
2. 实验报告评分考核实验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检验知识理解与运用。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
3. 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为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扩展
学科:化学
年级:初高中
时间: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酸碱中和等;
2.扩展高中化学知识,如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
3.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1.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基础知识;
2.扩展高中化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化学知识面;
3.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讨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2.介绍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键的重要性;
3.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二课时
1.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讨论不同类型的反应的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化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及时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以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1.化学知识的复习和扩展需要切实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教案
教材: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
时间:60分钟
教学目标:
1. 熟悉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的相关内容,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不同点。
2. 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和延伸。
2. 化学概念、性质、现象和规律的联系和发展。
3. 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的概念和意义。
2. 知识传递:讲解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关系和延伸。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化学现象和规律。
5. 总结反思:总结化学知识的衔接和发展。
教学资源:
1. 教材《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视频资料和教学辅助工具
评价方法:
1.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馈:
1.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高中知识衔接化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在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中提高了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扩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化学知识的领域和深度。
2.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和科研活动,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3. 指导学生选择优秀的化学专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实现个人化学梦想和追求。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主题:化学基础知识回顾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化学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通过问答方式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实物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二、知识讲解:1. 介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 讲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4.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
三、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进行化学反应,观察现象。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四、小结复习: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初中衔接班 化学新教材(2)
离子方程式改成化学方程式
1、见金属阳离子或NH4+ + NO3— 若 +Cl—,不能有Ag+、Pb2+
若+SO42—,不能有Ba2+、Pb2+、Ag+、Ca2+
+SO42—
2、H+
+Cl—
+NO3—,不能有还原性离子 如Fe2+、I—等
3、见阴离子 但 OH—,
各位同学:
大家好
高初中衔接班
化 学(新教材)
巨人教育 胡征善
专题二 分类
(1)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九大分散系
物
…… 按组成和性质分
质
化合物 按是否电离分 非电解质
纯净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解质
按电离程度分
单质
氧化物、 氢化物、 氮化物、 硼化物、
……
混合物的分类
九大分散系
分散质
胶体现象
分散剂 天青水蓝、夜
聚焦偏原
一般:两分子失水为焦;三分子失水为聚
无氧酸的命名:氢某酸
盐的分类
某化某 某酸某
N
氧化物的分类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2
化合物的分类
化合物
电解质
H2O 非电解质
水为划分界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图只是基本要求,例外的很多:如NaHCO3 (NH4)2CO3 、 H2O2的分解; 、 Na2SO3与S化合
生成Na2S2O3
初中化学2.初高中化学衔接——常用的干燥剂、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初高中化学衔接——常用的干燥剂、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装置的气密性检验一、常用的无机干燥剂为了保持药品的干燥或对制得的气体进行干燥,必须使用干燥剂。
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等;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等。
常用干燥剂的性能和用途如下:1、浓H2SO4: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来除去不与H2SO4反应的气体中的水分。
例如常作为H2、O2、CO、SO2、N2、HCl、CH4、CO2、Cl2等气体的干燥剂。
2、无水氯化钙:因其价廉、干燥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
干燥速度快,能再生,脱水温度473K。
一般用以填充干燥器和干燥塔,干燥药品和多种气体。
不能用来干燥氨、酒精、胺、酰、酮、醛、酯等。
3、无水硫酸镁:有很强的干燥能力,吸水后生成MgSO4·7H2O。
吸水作用迅速,效率高,价廉,为一良好干燥剂。
常用来干燥有机试剂。
4、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吸水快、效率高、价格便宜,是极佳的干燥剂,但不能用以干燥酸性物质。
常用来干燥氢气、氧气、氨和甲烷等气体。
5、变色硅胶:常用来保持仪器、天平的干燥。
吸水后变红。
失效的硅胶可以经烘干再生后继续使用。
可干燥胺、NH3、 O2、 N2等二、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的对比分液漏斗: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
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
使用: 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的颈部没有活塞,它不能灵活控制液体。
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
长颈漏斗:用途:长颈形状的漏斗,用来添加液体到会产生气体的容器中。
使用: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二者的区别: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活塞,分液漏斗有。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程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程简介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程旨在帮助初中化学研究者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研究。
本课程通过梳理初中化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为他们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1. 回顾和巩固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2. 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维方式;3. 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 为学生提供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3.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4. 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
授课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和梳理化学知识点;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练与作业:布置练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辅助工具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辅助工具:1. 化学实验室设备;2.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3. 化学模型和实物示范。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作业:布置练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总结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程旨在帮助初中学生平稳过渡到高中化学学科,并为他们在高中获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化学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评估方式的合理运用,我们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
初中升高中衔接课化学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关系。
2.认识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动力。
3.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为高中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1.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教材、电子白板、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以往学过的化学知识,带领学生回顾初中化学内容,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二、讲解(10分钟)
1.介绍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与联系,包括学习内容的增加、深度的加深等方面。
2.讲解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升高中化学学习效果,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做
练习等方面。
四、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并向学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听课后,学生整理初中化学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与联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或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化学衔接暑期教程》:专题2.1 物质的分类 Word版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导学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温故知新(1)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如(写出4种即可)是金属元素,S、P、Cl是元素。
(2)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
(3)物质分为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
(4)混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例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种物质组成,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液氧)、水银、液氯。
(6)化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氯化氢、氨气。
(7)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①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②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⑤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举例说明。
知识精讲一、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增加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见的分类方法(一)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Na2CO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还属于正盐。
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还属于正盐。
1 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 全册教材 (电子版教案)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册教材(电子版教案)专题一:化学研究对象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二. 知识结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宏观组成质物研究对象学化 *)3()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酸部分中和正盐完全中和程度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微溶可溶性碱于水是否易溶碱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无机)()5()4(H注:(1)高中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有关原子结构的学习。
(2)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还有其他种,又如根据物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根据其形成过程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将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学习中专项展开。
(4)氧化物:仅指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化物且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化合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也将在高中陆续接触。
(5)酸(碱)也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根据H 、O 以外元素是否有氧化性分为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根据酸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弱酸等。
2019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蒸馏和萃取(解析版)
第02讲蒸馏和萃取【新课知识梳理】一..蒸馏(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加热蒸发、冷却凝结的方法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蒸馏属于物理变化。
(2)蒸馏的常用仪器和用品为: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酒精灯、牛角管、单孔橡皮塞、蒸馏烧瓶、石棉网、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碎瓷片。
(3)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1)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2)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3)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4)给蒸馏烧瓶加热。
(5)收集馏分。
(6)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4)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_碎瓷片_ 。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_蒸馏烧瓶支管口下缘_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2/3__,也不能少于_1/3___.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下_口进,从_上_口出。
⑤加热温度应控制在_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以下_。
⑥蒸馏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5)实验室制取蒸馏水①仪器及装置图的白色沉淀冷凝管中有无色液体凝结,并通过牛角管流入锥形瓶中[特别提醒]用AgNO3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Cl-时要用稀HNO3酸化而不能使用盐酸和硫酸酸化。
【思考】1.(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与常用蒸馏装置相比,少了温度计。
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提示:(1)温度计的作用是控温和显示加热范围。
因为制蒸馏水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难挥发性杂质,蒸馏出水,水的沸点恒定为100 ℃,故不需要温度计。
(2)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是为了使馏出物充分冷却。
2.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应如何放置温度计?提示: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吗?提示:不一定;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O2-3等杂质离子。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初升高化学衔接课是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重要桥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如何准备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中化学学习。
一、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重要性1.提升化学素养:初升高化学衔接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2.适应高中学习节奏:高中化学课程相较于初中化学课程,知识点更为深入,学习节奏更快。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能让学生提前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竞争力:在升入高中之前,通过化学衔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高中化学的基本内容和难点,有利于在高中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主要内容1.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强化基础知识。
2.高中化学知识的预习:提前学习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等,为学生进入高中课堂做好铺垫。
3.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高中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三、如何准备初升高化学衔接课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点:学生应利用假期时间,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为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基础。
2.预习高中化学教材:可以通过借阅或购买高中化学教材,提前了解高中化学的基本内容和难点。
3.参加培训班或请教老师:如有条件,可以报名参加初升高化学衔接培训班,或者请教身边的高中生或老师,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四、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学习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2.注重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打牢基本功。
3.勤做练习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
4.积极参加讨论: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初升高化学衔接课对于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学习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2019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二讲
第二讲物质的分类氧化物、酸、碱、盐的通性【知识衔接】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单质、(包括)。
纯净物化合物(无机物)、、、。
物质混合物如分散系、、等,及其它混合物(如空气等)。
2.氧化物的分类按组成分类、。
按化学性质分类、、、。
酸性氧化物(1)定义: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酸酐:含氧酸完全失水的产物(无机含氧酸与其酸酐中某元素的价态相等)(3)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应与水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讨论】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的情况例1.从某种意义上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O B.Al2O3C.Na2O D.N2O5 3.酸的分类:酸根的组成—命名电离出的H+ —元数—中和反应的用量电离的程度—强弱酸根的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4.酸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例2.某电镀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中,含有有毒的Cu2+,欲除去Cu2+并降低污水的酸性,加入下列适量的物质时,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纯碱B.生石灰C.食盐D.烧碱5.碱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例3.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①金属单质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单质⑤酸性氧化物⑥酸()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⑥C.只有②⑤⑥D.全部二.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例.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2SO4硫酸盐Na2CO3碳酸盐K2SO4钠盐K2CO3 钾盐再例:化学反应的分类:(1)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按单质的类型分类或按反应的条件分类Al + HCl→;Cu +AgNO3→; C + H2O →;CuO + H2→复分解反应按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分类例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A.Ba(NO3)2、Na2CO3、Na2SO4、H2SO4、HCl B.NaCl、BaCl2、CuSO4、NaOH、KNO3C.NaOH、FeCl3、MgSO4、BaCl2、KCl D.AgNO3、HCl、Na2CO3、KCl、CaCl2(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放热与吸热反应【自我测评】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uO+H 2 === Cu+H 2OB .C+2CuO 2Cu+CO 2C .Fe 2O 3+3CO 2Fe+3CO 2D .Fe+CuSO 4=FeSO 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CO+O 2 2CO 2B .CaO+H 2O =Ca(OH)2C .C+H 2O CO+H 2D .CO 2+Ca(OH)2=CaCO 3↓+H 2O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A .①B .①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A .氧化物B .碱C .酸D .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A .NaOHB .Na 2SO 4C .Na 2CO 3D .K 2CO 36.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7.下列各组物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一组是( )A .酸酐、氧化物B .强酸、含氧酸C .盐、酸式盐D .碱、碱性氧化物8.下列化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碱 ②酸 ③酸性氧化物 ④碱式盐 ⑤酸式盐 ⑥铵盐 ⑦结晶水合物A .只有①④⑦B .只有②⑥C .只有②⑤⑥D .只有③⑦======高温===点燃===点燃【思维拓展】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由以下两种途径制铜:(1)CuO −−→−42SO H CuSO 4−→−Zn Cu (2)Zn −−→−42SO H H 2−−→−CuO Cu 假设每一步反应都完全,要制得等质量的铜,两个途径相比较,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消耗等质量的Zn 、H 2SO 4、CuOB .消耗的只有CuO 质量相同C .过程中产生的ZnSO 4质量相同D .所有反应类型都相同☆2.将下列各组物质(其中酸过量)分别同时加入水中,最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FeCl 3、KOH 、H 2SO 4B .Ba(OH)2、H 2SO 4、HClC .CuSO 4、NaOH 、HNO 3D .Na 2CO 3、Ca(OH)2、HNO 3☆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同一反应进行的越快,现用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速度降低一些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A .氢氧化钠B .水C .硫酸钾溶液D .碳酸钠溶液☆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 .5∶3B .5∶4C .1∶1D .3∶5二. 填空题☆1.某地的湖泊里含有Na 2CO 3,因而可以生产出碱块(Na 2CO 3·10H 2O )。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
初升高化学之二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分类一、物质的分类(一)初中关于物质的分类1.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2.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3.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高中关于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2.根据形成过程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3.酸碱盐的分类(强弱,氧化性、非氧化性)。
4.溶液、交胶体、浊液二、化学反应的分类1. 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事实上,即使没有氧元素参加,同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图示表示为:练习题(初中化学100个方程式)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氢气2.碳完全燃烧3.碳不完全燃烧4.磷5.硫6.镁7.铝8.铁9.铜10.汞11.一氧化碳12.甲烷13.乙烯(C2H4)14.乙醇(C2H5OH)15.葡萄糖(C6H12O6)生成气体的分解反应16.电解水17.分解氧化汞18.过氧化氢分解19.氯酸钾分解20.高锰酸钾分解21.碳酸钙分解22.碳酸分解金属冶炼的有关反应23.氧化铁与氢气24.氧化铁与碳25.氧化铁与一氧化碳26.氧化铜与氢气27.氧化铜与碳28.氧化铜与一氧化碳29.碳与二氧化碳氧化物与水的反应30.生石灰与水31.二氧化碳与水32.二氧化硫与水33.三氧化硫与水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3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35.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36.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37.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38.氧化镁与盐酸39.氧化镁与硫酸40.氧化铝与盐酸41.氧化铝与硫酸42.氧化铜与盐酸43.氧化铜与硫酸44.氧化铁与盐酸45.氧化铁与硫酸46.氧化钙与盐酸金属的置换反应47.镁与盐酸48.镁与硫酸49.铝与盐酸50.铝与硫酸51.铁与盐酸52.铁与硫酸53.锌与盐酸54.锌与硫酸55.铁与硫酸铜溶液56.铁与氯化铜溶液57.锌与氯化铜溶液58.锌与硫酸铜溶液59.镁与硫酸铜溶液60.镁与氯化铜溶液61.铝与硫酸铜溶液62.铝与氯化铜溶液63.铜与硝酸银溶液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酸—碱64.盐酸与氢氧化钠65.盐酸与氢氧化钾66.硝酸与氢氧化钾67.硫酸与氢氧化钠68.盐酸与氢氧化镁69.硫酸与氢氧化镁70.盐酸与氢氧化钙71.硫酸与氢氧化钙72.盐酸与氢氧化铝73.硫酸与氢氧化铝74.盐酸与氢氧化铁75.硫酸与氢氧化铁76.盐酸与氢氧化铜77.硫酸与氢氧化铜酸—盐78.盐酸与碳酸钠79.硫酸与碳酸钠80.盐酸与碳酸钾81.硫酸与碳酸钾82.盐酸与碳酸氢钠83.盐酸与碳酸镁84.硫酸与碳酸镁85.盐酸与碳酸钙86.盐酸与碳酸钡87.盐酸与硝酸银溶液88.硫酸与氯化钡溶液89.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碱—盐90.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91.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溶液9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盐—盐93.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94.硝酸钡与碳酸钾溶液95.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96.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97.硫酸铵与硝酸钡溶液98.氯化铵与硝酸银溶液溶洞形成的反应99.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100.碳酸氢钙受热分解。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讲义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宏观组成质物研究对象学化 *)3()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酸部分中和正盐完全中和程度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微溶可溶性碱于水是否易溶碱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无机)()5()4(H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三、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态又可以指化合物中的氧游离态质形态的氧此处的氧均既可以指单被夺去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
(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化学实验基础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化学实验基础一、学习目标:1. 了解化学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 了解主要仪器的构造、规格,能识别不同的仪器。
3.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4. 掌握常见气体制备装置的组合,及其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学习要点:1. 认识常用仪器2. 常见气体制备的组合装置: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的净化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三、课程精讲:“圆圆直直玻璃筒,身上刻度好分明;只限常温量液体,筒要直来眼要平。
”你知道这是什么化学仪器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刻度的玻璃仪器?哪些化学仪器只能在常温下使用而不能加热?它还能与其他哪些仪器组装使用?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中学化学中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知识点一:认识常用仪器1. 试管主要用途:(1)少量试剂的反应器,可加热,便于操作和观察。
(2)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可直接用火加热,但外壁应干燥。
(2)加热后不能骤冷,否则容易破裂。
(3)反应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
2. 蒸发皿主要用途:用于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瓷质仪器,可直接加热,耐高温,但不能骤冷。
(2)蒸发溶液时,液体量不超过容量的2/3。
3. 坩埚主要用途:用于高温灼烧固体物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放在泥三角上直接灼烧。
(2)加热或反应完毕后,要用坩埚钳取下坩埚,并放在石棉网上,防止骤冷破裂。
4. 烧杯主要用途:(1)作反应容器,反应物易混合均匀,可加热。
(2)配制、浓缩或稀释溶液。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即垫上石棉网后再用酒精灯加热。
(2)所盛液体不得超过烧杯容量的2/3。
5. 烧瓶主要用途:依外形和用途不同,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三种。
圆底烧瓶和平底烧瓶主要用于较大量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的反应。
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2讲知识系统小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二. 知识要点: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三表一图”进行简要概括。
即:物质分类表、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物质溶解性表、八圈图(即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物质分类表”的内容已在专题一中做了较详细的讲解,在此着重分析八圈图和另外二表的内容。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17条规律须牢记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 u 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 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 u S O SO H OH Cu 244222)(+=+ (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 (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 ↑+=2232CO O H CO H 2232S i O O H S i 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 (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 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 (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2)可知某物质的制法。
如:(4)、(8)、(9)、(11)~(17)为盐的十种制法。
(3)已知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1> 以上各规律为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某些物质有些规律要具体分析,未必均适用。
如:制取2ZnCl 的方法与制取4CuSO 的方法各有几种?(思考)答:制取2ZnCl :① ↑+=+222H ZnCl HCl Zn② O H ZnCl HCl ZnO 222+=+③ O H ZnCl HCl OH Zn 22222)(+=+④ ↑++=+22232CO O H ZnCl HCl ZnCO⑤ 22ZnCl Cl Zn 点燃+⑥ ↓+=+4224BaSO ZnCl BaCl ZnSO⑦ Cu ZnCl CuCl Zn +=+22因2ZnCl 为无氧酸盐,故规律(9)、(13)不适用。
因2)(OH Zn 为难溶碱,故规律(15)不适用。
∴ 只有如上7种制法。
制取4CuSO :① O H CuSO SO H CuO 2442+=+② 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③ ↑++=+224423CO O H CuSO SO H CuCO因Cu 为H 后金属,2)(OH Cu 为难溶碱、CuO 不能直接与SO 3反应生成CuSO 4,Ag 2SO 4为微溶物,不符合与CuCl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也不能与Cu 发生置换反应等原因,∴ CuSO 4只有上述三种制取方法(初中范围内,方法③也不常见)<2> 此外,在物质的制取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规律,如:对于盐+酸→新盐+新酸,有如下规律:① 强酸→弱酸如:↑++=+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② 稳定的(不易分解的)酸→不稳定的(另分解的)酸。
如:↑++=+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③ 高沸点(不易挥发的)酸→低沸点(易挥发的)酸。
如:↑+∆+HCl SO Na NaCl SO H 2)(2)(4242固浓④ 可溶性酸→难溶性酸。
如:↓+=+323222SiO H NaCl HCl SiO Na<3> 从反应规律与反应类型的关系来看。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规律(1)、(2)、(5)、(6)、(8)、(9)。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规律(3)、(7)、(10)。
属于置换反应的有:规律(16)、(17)。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规律(4)、(11)、(12)、(14)、(15)。
规律(13)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阶段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包括:O H CO O CH 222422++点燃O H CO O OH H C 22252323++点燃2CO Cu CuO CO +∆+ 酸氧+碱→盐+水2. 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使用范围:(1)金属活动顺序:很活泼Na Ca K 较活泼Fe Zn Al Mg )(H Pb Sn 钝化不活泼AuPt Ag Hg Cu(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以前的较活泼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金属则不能。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3)很活泼的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然后碱再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无金属生成。
如:铁钉与4CuSO 溶液反应,可在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Cu ),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2Fe Cu )反应方程式为:Cu FeSO CuSO Fe +=+44若将新切好的金属钠(钠单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水、空气反应,通常保存于煤油中,其表面有氧化膜。
用时需用小刀切去其表面的氧化膜,随切随用)放入4CuSO 溶液中,则不会得到红色的Cu ,溶液也不会由蓝色的4CuSO 直接变为澄清的无色的42SO Na ,事实上,反应现象为:钠在液面上熔为光亮的银色小球,四处游动,并同时伴随着“嘶嘶”的响声,反应完全后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若钠的颗粒较大,而反应容器口较小的话,还可见到在液面上发生燃烧现象,生成物中有黑色物质。
解析:这是因为Na 为很活泼的金属,它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2H 和NaOH 。
若做Na 与O H 2反应的实验,可以收集所得的气体,点燃产生爆鸣声可证明为2H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 2滴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生成物为碱。
生成的NaOH 再与4CuSO 反应,则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2)(OH Cu 。
容器口较小时观察到的燃烧现象是由于Na 与O H 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又未能及时散失,达到2H 的着火点使之燃烧,又进一步放热,使部分2)(OH Cu 分解,因此产物中会有黑色物质(CuO )出现。
化学方程式:↑+=+22222H NaOH O H Na↓+=+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 (O H O H 22222点燃+,O H CuO OH Cu 22)(+∆) 结论:金属活动顺序表表示金属单质的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的能力,其位置越靠前,表明该金属的原子在溶液中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而其对应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得电子的能力越弱。
即: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越易失电子进入溶液。
金属活动性越弱,金属阳离子越易得到电子而从溶液中析出。
(4)浓硫酸及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即不发生置换反应。
(5)铁与非氧化性的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即铁为+2价。
(6)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金属和酸、金属和盐发生的置换反应,不能用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去说明非水溶液中的某些反应,如:O H Cu CuO H 22+∆+3. 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1)酸:无机化合物中,除硅酸(32SiO H )不溶于水,大多数常见的酸易溶于水。
(2)碱:一水合氨(O H NH 23⋅)、2)(OH Ba KOH NaOH 、、易溶;2)(OH Ca 微溶;其余碱不溶于水。
(3)盐:铵盐、钾盐、钠盐、硝酸盐易溶;盐酸盐中22Cl Hg AgCl 、(氯化亚汞)不溶,其余溶;硫酸盐中44PbSO BaSO 、不溶,4CaSO 、42SO Ag 微溶,其余都溶;碳酸盐中,+++Na K NH 、、4溶,+2Mg微溶,其余不溶;磷酸盐、硫化物中除+++Na K NH 、、4溶外,其余不溶。
(4)酸中342HNO SO H HCl 、、为强酸,43PO H 为中强酸,、、3232CO H SiO H COOH CH S H 32、为弱酸。
(5)可溶性碱除O H NH 23⋅(弱碱)外均为强碱,不溶性碱为弱碱。
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的应用之一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4.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1)复分解反应需在溶液里才能发生,在固态时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时不发生反应。
还要看生成物是否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 产生沉淀 ② 放出气体 ③ 生成难电离的水(2)复分解反应常发生在下列几条反应规律中:① 酸+碱→盐+水(有强酸或强碱,至少一种物质可溶,若碱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②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碱氧可不溶于水,但要溶于酸,酸为强酸)③ 酸+盐→新酸+新盐(盐可不溶于水,但要溶于酸,酸为强酸)④ 碱+盐→新碱+新盐(反应物的碱和盐均要溶于水)⑤ 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均要溶于水)【典型例题】[例1] 科学实验发现,有一类酸溶液的酸根离子(可用-X 表示)与-Cl 的化学性质类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类酸溶液的通性。
(1) ; (2) ;(3) ;(4) ;(5) ; 解析:题中所给予的信息是,酸根-X 与-Cl 性质相似,即HX 与HCl 的性质相似,HX 的通性与HCl 的通性相似,由此可以得出答案:(1)↑+=+222H ZnX HX Zn(2)O H CuX HX CuO 222+=+(3)O H NaX HX NaOH 2+=+(4)↑++=+22232CO O H CaX HX CaCO(5)33HNO AgX AgNO HX +↓=+[例2] 有三种金属M 、N 、R ,其氧化物中只有N 的氧化物溶于水,且水溶液pH 值大于7,已知R 能从3AgNO 溶液中置换出Ag ,R 不溶于盐酸,M 能在2O 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