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班 讲座:第5讲
初升高完美衔接化学PPT05-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主题4 氯及其化合物
![初升高完美衔接化学PPT05-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主题4 氯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c9cd13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2.png)
2Na + Cl2
Cu + Cl2
△
2Fe + 3Cl2
2NaCl(产生白烟)
CuCl2 (产生棕黄色的烟)
△
2FeCl3 (产生棕黄色的烟)
(2)与非金属反应
H2 + Cl2
点燃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产生白雾)
15
(3)与水反应
①氯气与水反应的情况分析
氯气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
自然界中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海
洋是氯的巨大的资源宝库。
(2)氯的原子结构
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
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 Cl− ,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
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2
2
+ 2H2 O,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漂白粉,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 ClO 2 。
(5)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 + 2FeCl2
2FeCl3 (除去FeCl3 中的FeCl2 ,氧化性:Cl2 > Fe3+ )。
Cl2 + H2 S
2HCl + S ↓(置换出S,氧化性:Cl2 > S)。
Cl2 + 2KI
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因丧失活性而死亡。
9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氯的化合物的性质。
10
初中知识
1.氯化钠:白色晶体,俗名食盐,溶于水能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氯化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2e2fab58fb770bf78a55f5.png)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知识回放】一、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二、配制一定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m(浓)×a%=m(稀)×b%,其中m(浓)、a%分别表示浓溶液的质量及其溶质质量分数;m(稀)、b%分别表示稀溶液对应的量。
四、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新知精讲】一、物质的量浓度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1)天平: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也可以用托盘天平。
(2)容量瓶:(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为例。
如图所示:【科学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问题导引1.若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如何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提示c=2.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有何关系?提示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和,即溶液混合存在的关系如下:c1·V1+c2·V2=c(混)·V(混)m1·w1+m2·w2=m(混)·w(混)探究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问题导引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1.在上图操作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玻璃棒的下端为什么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提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溶液外洒而造成损失。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件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6e642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3.png)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件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件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
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它介绍了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基础知识,而高中化学则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化学原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作用。
因此,初中升高中化学的衔接课件应注重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衔接课件的知识点
1、化学元素:复习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元素及其性质,如氢、氧、碳、铁等,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化学反应: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深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3、化学实验:复习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并了解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化学原理:深入探讨化学原理,如化学键、分子结构、化学平衡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作用。
三、衔接课件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铁元素的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铁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铁制炊具、人体内的铁元素等,从而加深对铁元素性质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在衔接课件的结尾,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内容,为后续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b48dcb9524de518964b7deb.png)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物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初升高暑期新高一化学衔接课课程安排
![初升高暑期新高一化学衔接课课程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19f337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f.png)
第5模块
离子反应(一)
第10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第11讲:离子反应
第12讲:简单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第6模块
离子反应(二)
第13讲:复杂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第14讲:离子共存
第7模块
氧化还原反应(一)
第1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慨念
第1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8模块
氧化还原反应(二)
第1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18讲: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第9模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19讲:物质的量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10模块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
第20讲:守恒法差量法
第21讲:关系式法极值法数轴法等
第11模块
金属化学性质
第22讲:钠镁铝铁单质的性质
第23讲:钠的化合物
第24讲:铝的化合物
第12模块
复习小结
第25讲:知识归纳复习检测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课时安排
第1模块
物质的分类
第1讲:物质的分类
第2讲:胶体和溶液
第2模块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讲: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第4讲:化学实验操作的细节及应用
第3模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一)
第5讲:物质的量
第6讲:摩尔质量
第7讲:气体摩尔体积
第4模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二)
第8讲:物质的量浓度
初高中化学衔接公益讲座-化学思想-结构决定性质
![初高中化学衔接公益讲座-化学思想-结构决定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e911d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0.png)
使水发生分解反应,为什么要加热至 2 200 ℃以上呢? 在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 要破坏这种相互作用就要消耗足够多的能量。
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O HH
化学键比分子间作用力__强__(强或弱)。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化学基本观念─转化观
3.化学学科思想和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知识是化学家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经历艰难曲折的探 索过程而获得的,这一过程倾注了化学家的智慧,体现了化学家 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方法的集合构成了化学学科思想。 化学学科思想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征和化学知识的形成和本质 ,它是科学共同体对化学学科本质特征、规律、方法的概括性认 识,对化学科学研究和人类认识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化学基本观念─能量最低原理
一切自然变化进行的方向都是使能量降低,因为能量较低的状 态比较稳定。
原子之间为什么要形成化学键? 原子结构不稳定,具有较高的能量,为了达到稳定结构,原子 就会与相邻的原子产生强烈在作用力而达到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 量下降。
4.当代化学的发展趋势
5.化学学科特征
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0.能量最低原理
4.相互作用观 8.定量观
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
化学元素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是从元素视角来认识物质及其转 化所形成的相关认识的总体性、概括性观念。
化学元素观回答“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化学最基本的问题。 一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二是元素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物质,微粒种类和构成方式的 差异决定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三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物质转化过程遵循化 学变化基本规律。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34eb8f81b14e852458fb578a.png)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写在前面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
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
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
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
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https://img.taocdn.com/s3/m/78cab18a0b4c2e3f56276394.png)
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专题五 离子反应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及其异同。
2. 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 会解相关的离子共存等题型。
三. 知识要点:(一)几对概念的辨析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如:蔗糖、酒精。
(2)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几点注意: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 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
如SO 2、SO 3、NH 3、CO 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 、KOH 、H 2SO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CH 3COOH 、NH 3·H 2O (2)本质区别: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且可逆。
(3)存在微粒: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弱电解质中存在溶质分子及部分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4)物质范围: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
如:强酸(中学阶段有HCl 、HNO 3、H 2SO 4、HBr 、HI 、4HClO )强碱(KOH 、NaOH 、2)(OH Ba 、2)(OH Ca )及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的盐)。
初三化学初降低化学衔接班第5讲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初降低化学衔接班第5讲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eb65dc7202020740be1e9bbe.png)
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
石灰水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且吸 纯碱、口碱、苏打
湿结块。
小苏打
食盐
石灰石、大理石
蓝矾、胆矾 灰锰氧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过力根管保据线护生0高不产中仅工资可艺料以高试解中卷决资配吊料置顶试技层卷术配要是置求指不,机规对组范电在高气进中设行资备继料进电试行保卷空护问载高题与中2带2资,负料而荷试且下卷可高总保中体障资配2料3置2试3时各卷,类调需管控要路试在习验最2;3大2对3限2设题度备到内进位来行。确调在保整管机使路组其敷高在设中正过资常程料工1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作5尽5下2可2都2能护可地1以关缩正于小常管故工路障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连破护接坏进管范行口围整处,核理或对高者定中对值资某,料些审试异核卷常与弯高校扁中对度资图固料纸定试,盒卷编位工写置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https://img.taocdn.com/s3/m/929ebc06cc17552707220861.png)
初升高化学第五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化学实验安全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主要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玻璃棒的不同用途:(2)蒸馏和萃取——主要用于分离液态混合物A. 蒸馏装置(如图)分析蒸馏装置B. 萃取:分液漏斗操作注意事项;萃取剂选择注意事项(3)除杂(粗盐提纯)A. 除杂原则B. 粗盐提纯(4)常见离子的检验A. Cl-的检验B. SO42-的检验C. CO32-的检验二、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1.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2. 容量瓶使用:①容量瓶刻度②检漏③读数3. 配制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装瓶、贴签:4. 配制注意事项:5. 误差分析:依据公式n mcV M V==⨯浓度误差取决于m和V 的值是否准确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过程分析对c的影响m V称量前小烧杯有水——不变用滤纸称量NaOH ↓—偏低转移时有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偏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定容—↓偏高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偏低定容时俯视读数—↓偏高定容时仰视读数—↑偏低6. 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练习题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解析:本题既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同时也考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将酸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要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然后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五讲
![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五讲](https://img.taocdn.com/s3/m/954e5ecd4693daef5ff73d27.png)
第五讲物质的量【知识衔接】一.初中的定量方法1.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以1个C-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分子(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即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单位量纲为1。
例1.某化学反应4A + 5B== n C + 6D(A、B、C、D为四种反应物和生成物),若6.8gA与16gB恰好反应,生成10.8gD。
又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则n的值等于()A.1 B.2 C.3 D.4例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 k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m/(m﹣n) B.16n/(m﹣n)C.16n/(n﹣m) D.32n/(m﹣n)2.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H2O的表示意义(分为宏观及微观的表示意义)2H2 + O2 == 2H2O的表示意义(分为宏观及微观的表示意义)3.根据分子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3.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C2H2B.C2H5OH C.C6H12O6D.CH4 () 例4.用氢气还原10g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4g,则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g。
【讨论】(1)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2)如何简单判断CuO未反应完?(3)是否理解质量差的意义?(4)能否转化为按分子式来计算?(5)对原子守恒观点的认识?二.化学计算的核心量1.物质的量(n)(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物理量)(2)单位:mol说明:①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
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例5.含氟牙膏是含有微量氟的化合物的添加剂的牙膏,可防止龋齿,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可在牙齿表面生成一层质地坚硬、溶解度小的氟磷酸钙。
初升高完美衔接化学PPT06-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主题5 物质的量
![初升高完美衔接化学PPT06-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主题5 物质的量](https://img.taocdn.com/s3/m/59fe0d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c.png)
1
3.计算公式:X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
一个12 C原子的质量 12
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9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
溶质
× 100% =
× 100%。
溶液
这些体积中所作用的分子数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必须承认,气体物质化合时,它们
的分子数目是基本相同的。”阿伏加德罗还反对当时流行的气体分子由单原子构成的
观点,认为氮气、氧气、氢气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5
当时,化学界的权威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电化学学说很盛行,在化学理论
中占主导地位。电化学学说认为同种原子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英、法、
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一假说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这
一假说是根据盖-吕萨克在1809年发表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加以发展而形成的。阿伏
加德罗在1811年的著作中写道:“盖-吕萨克在他的论文里曾说,气体化合时,它们的
体积成简单的比例。如果所得的产物也是气体,其体积也是简单的比例。这说明在
化学学科
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
主题5 物质的量
1
学习目标
2
知识衔接
3
巩固训练
3
【爱上化学】阿伏加德罗
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区的
首府都灵,是当地的望族。阿伏加德罗的父亲菲立波,曾担任撒伏以王国的最高法
院法官。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加德罗勉强读完中学,进入都灵大学读法律
第5讲电解质的电离-2023年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课程(通用版)
![第5讲电解质的电离-2023年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课程(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49ed4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3.png)
第5讲电解质的电离本讲·学习目标1.了解电离的概念,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掌握电解质电离的表示方法,并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4.了解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
新知·知识精讲【知识点1】物质的电离1.实验探究(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杯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
如图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一中灯泡不发光;实验二中灯泡发光。
实验结论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___________。
NaCl溶液、KNO3溶液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2):氯化钠的导电性样品固态氯化钠熔融状态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导电导电原因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Na+和Cl-能够自由移动(1)水溶液导电: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2)熔化状态导电:温度升高,离子运动加快,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由移动的Na+、Cl-。
【结论】导电的原理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化而成的液体)能够导电,说明在这些水溶液(或液体)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3.电离(1)概念: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例如: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NaCl == Na+ + Cl-。
第5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023年暑假初升高化学完美衔接精品课(人教2019)
![第5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023年暑假初升高化学完美衔接精品课(人教2019)](https://img.taocdn.com/s3/m/b19a8f7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e.png)
《初高中衔接教材》——第5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回顾初中所学习的有关氧化物、酸、碱、盐的基本组成和通性。
2. 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电解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和素养。
3.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
4.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培养变化观念。
1.导电性实验证明:NaCl 、NaOH 、H 2SO 4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蔗糖、酒精的水溶液不导电。
HCl 、H 2SO 4、HNO 3、HBr 和HI ;强碱是NaOH 、KOH 、Ba(OH)2和Ca(OH)2。
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而NaHCO 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
1.碱溶液中都含有OH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 .能与Na 2SO 4溶液反应生成BaSO 4沉淀D .能与CO 2反应生成水 【答案】C【解析】Ba(OH)2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是Ba(OH)2溶液中的OH -与石蕊发生反应所致,属于碱的通性;Ba(OH)2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是Ba(OH)2溶液中的OH -与盐酸中的H +反应生成水,属于碱的通性;Ba(OH)2与Na 2SO 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缘故,与OH -无关,不属于碱的通性;Ba(OH)2溶液能与CO 2反应生成水,与溶液中的OH -有关,属于碱的通性。
故选C 。
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离子反应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答案】A【解析】A项,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B项,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项,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D项,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2793e630b90d6c85ec3ac681.png)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株洲县五中刘福初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1.教学目标的差别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
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
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
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初中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初中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6b5dd6cab14e852458fb57ab.png)
趣味、幽默的化学顺口溜1、为了记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十八纵行七横行,一一四种表中装七主七副零与八,三短三长一不全2、在元素周期律中,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与其序数的奇偶性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可记其谐音:“嫁(价)鸡(奇)随鸡,嫁狗(偶)随狗”。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碳链缩短法口诀:主链长到短,支链整到散,位置心到边,排布对邻间。
4、地壳中排位前10的元素:口诀:养闺女贴锅盖,哪家没青菜?(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5、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硝溶,盐酸除银汞,硫酸不溶有钡铅,碳酸大多都不溶,溶碱只有钾钠和钡氨。
6、初中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铜汞二价最常见,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价硫全有,二三五价氮占全。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固体需匙或纸槽,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
酒灯加热用外燃,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8、中和滴定水液洗器切分明,查漏赶气再调零。
待测液中加试剂,左手控制右手动。
瓶下垫纸眼观色,读数要与切面平,酚酞示剂常相识,强酸弱碱甲基橙。
使用酸式滴定管,不盛碱液切记清。
9、烷烃的命名碳链最长称某烷,*近支链把号编。
简单在前同相并,其间应划一短线。
10、常见化学药品的贮存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
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
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皮塞,塑铅存放氟化氢。
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
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
1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
室温洗涤莫忘记,摇匀标签便告成。
12、重要实验现象:氢在氯中苍白焰,磷在氯中烟雾漫。
甲烷氢气氯相混,强光照射太危险。
二氧碳中镁条燃,两酸遇氨冒白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专题五离子反应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及其异同。
2. 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 会解相关的离子共存等题型。
三. 知识要点:(一)几对概念的辨析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如:蔗糖、酒精。
(2)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几点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
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KOH、H2SO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CH3COOH、NH3·H-2O(2)本质区别: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且可逆。
(3)存在微粒: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弱电解质中存在溶质分子及部分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4)物质范围: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
如:强酸(中学阶段有HCl 、HNO 3、H 2SO 4、HBr 、HI 、4HClO )强碱(KOH 、NaOH 、2)(OH Ba 、2)(OH Ca )及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的盐)。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及少数盐(有共价化合物倾向的盐)。
3. 导电性强弱:溶解度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电离程度之间均没有必然联系。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溶解度大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如:COOH CH 3晶体(冰醋酸)易溶,但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当浓度较大时,导电能力较强;4BaSO 晶体难溶,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但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二)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1.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的类型① 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等。
② 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即有难溶物( )难电离的物质(O H 2等弱电解质、2CO 等非电解质、2H 金属及单质)生成时。
2. 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书写步骤:一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符号,把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3. 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非溶液中进行的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NaCl 2(固)42SO H +(浓)↑+∆HCl SO Na 242(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包括:单质、氧化物、难电离物(弱酸、弱碱、水)、难溶物(如难溶的碱、盐等)、易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等)、非电解质。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写。
如:-++++→233CO H Na NaHCO (×)(4)当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以化学式表示。
如:42SO Na 溶液与3AgNO 溶液反应:↓=++-42242SO Ag Ag SO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稀溶液状态时,写成离子形式。
如:2CO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O H CaCO OH Ca CO 23222+↓=++-+ 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仍以化学式表示。
如:将2Cl 通入石灰乳中:O H CaCl ClO Ca OH Ca Cl 222222)()(22++=+ (三)常见的几种题型1. 书写已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所反映的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有区别的。
对于反应物,离子方程式所要表达的是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这是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的主要出发点。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 跟稀HCl 反应,写成↑+=+++233262H Fe H Fe 是错误的。
(2)看物质是否可拆。
如3CaCO 跟稀HCl 反应,写成O H CO H CO 22232+↑=++-是错误的。
(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等)。
如:++++=+Ag Cu Ag Cu 2↑++=+-+22H OH Na O H Na 都是错误的。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稀42SO H 和2)(OH Ba 溶液反应,写成↓=++-4224BaSO Ba SO 或-++OH H O H 2=都是错误的。
较复杂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今后还要继续深入学习。
3. 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能“还原”为原离子方程式。
例:↓=+-+4242BaSO SO Ba 正确:NaCl BaSO SO Na BaCl 24422+↓=+ 错误:↓+↓=+2442)()(OH Cu BaSO CuSO OH Ba 因为该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2422)(2OH Cu BaSO SO Cu OH Ba4. 离子共存问题要求: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发生任何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易挥发物质难电离物难溶物生成复分解反应 同时需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或碱性溶液等。
规律:(1)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均不能与+H 大量共存。
如:-23CO 、-2S 、-23SO 、-COO CH 3等。
(2)所有弱碱的阳离子均不能与-OH 大量共存。
如:+4NH 、+3Fe 、+2Fe 、+2Mg、+3Al 、+2Cu 等。
(3)所有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既不能跟+H 也不能跟-OH 大量共存。
如:-3HCO 、-3HSO 、-42PO H 、-24HPO 等。
(4)相互间反应生成沉淀或微溶性物质的有-24SO 与+2Ba 、+2Ca 、+Ag ;-23CO 与+2Ba 、+2Ca 、+2Mg 、+Ag ;-Cl 与+Ag ;-OH 与+2Mg 、+3Al 、+2Zn 、+2Fe 、+3Fe 、+2Cu 、+Ag 、+2Ca 等。
【典型例题】[例1] 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2Mg、-Cl 、-OHB. +H 、+2Ca 、-23CO 、-3NOC. +2Cu 、+K 、-24SO 、-3NO D. +Na 、-3HCO 、-OH 、+2Ca解析: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应。
A 中+2Mg和-OH 能起反应生成↓2)(OH Mg ;B 中+H 和-23CO 、+2Ca 和-23CO 都能起反应;C 中可以;D 中-3HCO 和-OH 、+2Ca 和-OH 都能起反应。
答案:C[例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O H SO Ba H BaSO 22232+↑+=+++ B.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32HCO OH COC. 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O H OH H 2=+-+D. 亚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O H SO OH HSO 2233+=+---解析: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①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② 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的(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氧化物、单质等)是否写对,应该删掉的离子是否删去;③ 是否配平,电子转移是否合理。
据此检查各选项,A 、C 、D 正确。
B 错,因少量的2CO 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应生成-23CO 。
正确的写法为:O H CO OH CO 22322+=+-- 答案:B[例3] A 、B 、C 、D 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2Ba 、+Ag 、+Na 、+2Cu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3NO 、-24SO 、-Cl 、-23CO 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 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 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 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 、B 、C 、D 。
解析:有关离子的推断问题是离子反应较高层次的题目。
答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好典型离子的性质。
首先,因A 、B 、C 、D 都是可溶性盐,故+2Ba 不能与-24SO 、-23CO 组合;+Ag 只能与-3NO 组合;+2Cu 不能与-23CO 组合。
由(1)可知,C 为铜盐。
由(2)可知,B 盐为3AgNO ;D 盐含-23CO 离子,而-23CO 与+2Ba 、+Ag 、+2Cu 均不能共存,故D 只可能为32CO Na 。
余阳离子为+2Ba ,故A 含之;余阴离子为-24SO 、-Cl ,而+2Ba 与-24SO 不能共存,故A 只可能是2BaCl 。
因而C 为4Cu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