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班 讲座:第5讲

合集下载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座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座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座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适应新教材,是将初高中化学顺利衔接的重要方法。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初高中化学衔接讲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座: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要突出学科本质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化学的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课时数也比原来减少,这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度,许多学生感到“化学难学”,成绩明显下降。不少高中化学教师也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差距很大。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按照高一新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呢?

一、找准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点。

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的衔接,需要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真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用好教材,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两个学段在内容和要求方面的差异,找准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点,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

对高中化学教学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

1.需要补充的知识。指初中化学出现过但不作要求而高中化学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的部分。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酸和酸性物质、碱和碱性物质的区别与联系;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同素异形现象及同素异形体等。这部分知识可采用集中和穿插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来加以补充。

2.需要分步提高和深化的知识。例如,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只学过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分别介绍了其反应原理、仪器装置的使用等内容。而高一化学则要求学生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归纳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有关化学计算,《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知识回放】

一、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

(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二、配制一定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m(浓)×a%=m(稀)×b%,

其中m(浓)、a%分别表示浓溶液的质量及其溶质质量分数;m(稀)、b%分别表示稀溶液对应的量。

四、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计算;(2)称量;(3)溶解。

【新知精讲】

一、物质的量浓度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1)天平: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也可以用托盘天平。

(2)容量瓶: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为例。

如图所示:

【科学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问题导引

1.若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如何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c=

2.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有何关系?

提示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和,即溶液混合存在的关系如下: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件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件

2H2+O2↑ ══ 2H2O
2H2O ══ 2H2 ↑ +O2↑
电解
点燃
Zn+H2SO4 ══ ZnSO4 +H2↑
复分解反应 BaCl2+Na2SO4=BaSO4↓+2NaCl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 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
A + B = AB
化合反应的类型: 单质和单质化合成化合物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1 -2
H2S
P2O5
+5 -2 +2 -1
SiO2
+4 -2
BaCl2
+1 -2
+2 +6 -2
ZnSO4
H2O
四、元素化合价的应用
1.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化学式: 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C + 2Fe2O3
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4Fe + 3CO2 ↑
C+ H2O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置换 反应
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专题五 离子反应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及其异同。

2. 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 会解相关的离子共存等题型。

三. 知识要点:

(一)几对概念的辨析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酸、碱、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

(2)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几点注意: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 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 2、SO 3、NH 3、CO 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 、KOH 、H 2SO 4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CH 3COOH 、NH 3·H 2O

(2)本质区别:

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且可逆。

(3)存在微粒:

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

⎪⎪⎪⎪⎪

⎪⎪⎪⎩⎪⎪⎪

⎪⎪⎪

⎪⎪⎪⎪⎪⎪⎪⎪⎨⎧⎩⎨⎧⎩⎨⎧⎪⎪⎪⎪⎪⎪⎩

⎪⎪⎪⎪⎪⎪⎨⎧⎪⎪⎪⎪⎩⎪⎪⎪⎪⎨⎧⎪⎩⎪⎨⎧⎪⎩⎪⎨⎧⎪⎩⎪⎨⎧⎪⎪⎪⎪⎩⎪⎪⎪⎪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

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

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

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

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宏观组成质

研究对象学化 *)3()2()1(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

⎪⎪

⎩⎪⎪⎪⎪⎪⎪⎪⎪⎪⎪⎪⎪⎨⎧⎪⎩⎪

⎨⎧⎩⎨⎧⎪⎪⎪⎩

⎪⎪⎪⎨⎧⎪⎩⎪⎨⎧⎩⎨⎧⎪⎪

⎪⎪⎩

⎪⎪⎪

⎨⎧⎪⎪⎩⎪⎪

⎨⎧⎪⎩⎪⎨⎧⎩⎨⎧+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

酸部分中和正盐完全中和程度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

微溶可溶性碱于水

是否易溶碱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无机)

()5()4(H

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

三、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

()(化合态又可以指化合物中的氧游离态质形态的氧此处的氧均既可以指单被夺去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反应

初升高暑期新高一化学衔接课课程安排

初升高暑期新高一化学衔接课课程安排
第9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第5模块
离子反应(一)
第10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第11讲:离子反应
第12讲:简单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第6模块
离子反应(二)
第13讲:复杂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第14讲:离子共存
第7模块
氧化还原反应(一)
第1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慨念
第1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8模块
氧化还原反应(二)
第1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18讲: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第9模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19讲: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10模块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
第20讲:守恒法差量法
第21讲:关系式法极值法数轴法等
第11模块
金属化学性质
第22讲:钠镁铝铁单质的性质
第23讲:钠的化合物
第24讲:铝的化合物
第12模块
复习小结
第25讲:知识归纳复习检测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课时安排
第1模块
物质的分类
第1讲:物质的分类
第2讲:胶体和溶液
第2模块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讲: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第4讲:化学实验操作的细节及应用
第3模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一)
第5讲:物质的量

新高一暑期预科班第五次讲义

新高一暑期预科班第五次讲义

树人教育暑期班新高一化学个性化辅导第五次讲义

初高中化学衔接第五讲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1、过渡: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用浓度!

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

2:物质的量浓度

①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多少),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

表达式:单位mol/L或mol/m3

② V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n B 表示溶质B的物质的量!

③如果给出的溶质是质量或体积(气体),应根据相关的转换,算出“物质的量”

④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

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⑤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的体积,其浓度是不变的。

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计算时运用的基本公式是: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计算。

浓、稀溶液运算的基本公式是:

C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及溶液密度ρ(g·cm-3)之间的关系: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

使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请注意以下几点: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全集)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写在前面

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限于编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意见。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 初中总复习 - 化学实验综合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 初中总复习 - 化学实验综合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 初中总复习 - 化学实验综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初中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名称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

烷乙醇乙酸氧化钙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式 S CO2 CO CH4

C2H5OH CH3COOH CaO Fe2O3 Fe3O4 NaOH 俗称硫磺固体俗称干冰煤气沼气、坑气酒

精醋酸、冰醋酸生石灰铁锈、赤铁矿磁铁矿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石灰水纯碱、口碱、苏打小苏打食盐主要物理性质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

有机溶剂。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干冰易升华。无色、无味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有毒性。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液体,可与水任意互溶。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固体称冰醋酸。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蚀性。红色固体,不溶于水。黑

色固体,不溶于水。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有强腐蚀性。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且吸湿结块。无色晶体,易失水风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但溶解度碳酸钠碳酸钠晶体碳酸氢钠氯化钠 Na2CO3

Na2CO3・10H2O NaHCO3 比小。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白

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蓝色。蓝色晶体。紫色有光泽晶体,溶于水,其

水溶液为紫色。硫酸铜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灰锰氧高锰酸钾碱式碳酸铜铜绿

初高化学衔接教材 第五课

初高化学衔接教材 第五课

初高中化学衔接第5课——————摩尔质量

【课前回顾】

1、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2、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1molC (碳原子)质量是多少?______,1mol 其他原子的质量又如何计算呢?

【新课引入】

分析下表列出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量

质量 Fe 56 1 mol 56 g

NaCl 58.5 1 mol 58.5 g

H 2O 18 1 mol 18 g

C 2H 5OH 46 1 mol 46 g

H 2 2 1 mol 2 g

O 2 32 1 mol 32 g

CO 2 44 1 mol 44 g

【思考】

1.1 mol 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2.我们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M ,常用的单位有g·mol -1或

kg·mol -1。你能想象出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何吗?

3.摩尔质量就是1 mol 该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

摩尔质量

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2、符号: 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 -1

当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3、公式: 由摩尔质量的定义可知,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三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n =m M

,该公式可变形为m =n ·M 或M =m n

【判断正误】

1. 由于N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所以1molNa 的质量为23。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讲 溶液课件课件(自主梳理+热身反馈+典例分析+名师预测)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讲  溶液课件课件(自主梳理+热身反馈+典例分析+名师预测)
第5讲 溶液(róngyè)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自主(zìzhǔ)梳理┃
考点13 溶液(róngyè)的形成
1.溶液的组成:溶液包括__溶__质____和___溶_剂____。
2.溶液的特征:___均_一____、__稳__定____、_混__合__物___。
3.溶质溶解的热现象:有的吸热,如__硝__酸_铵_____;有的 放热,如_氢__氧_化__钠__;有的没有明显热变化,如_氯__化__钠___等。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第5讲┃ 溶液(róngyè)
3.[2013·宝坻区模拟] 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
的是( D ) 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洗涤剂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氢氧化钠溶液可直接用作厨房清洁剂
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第Baidu Nhomakorabea讲┃ 溶液(róngyè)
┃真题展示(zhǎnshì)┃
1.[2011·天津] 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 的是( B )
A.酒精 B.水 C.汽油 D.植物油
解 析 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植物油都属于有机溶剂。

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五讲

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五讲

第五讲物质的量【知识衔接】

一.初中的定量方法

1.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以1个C-12原子质量的1

12作为标准,其他分子(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

值,即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量纲为1。

例1.某化学反应4A + 5B== n C + 6D(A、B、C、D为四种反应物和生成物),若6.8gA与16gB

恰好反应,生成10.8gD。又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则n的值等于()

A.1 B.2 C.3 D.4

例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 k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

2.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H2O的表示意义(分为宏观及微观的表示意义)

2H2 + O2 == 2H2O的表示意义(分为宏观及微观的表示意义)

3.根据分子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3.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C2H2B.C2H5OH C.C6H12O6D.CH4 () 例4.用氢气还原10g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4g,则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g。

【讨论】

(1)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如何简单判断CuO未反应完?

(3)是否理解质量差的意义?

(4)能否转化为按分子式来计算?

(5)对原子守恒观点的认识?

二.化学计算的核心量

1.物质的量(n)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初升高化学第五讲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 化学实验安全

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主要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玻璃棒的不同用途:

(2)蒸馏和萃取——主要用于分离液态混合物

A. 蒸馏装置(如图)分析

蒸馏装置

B. 萃取:分液漏斗操作注意事项;萃取剂选择注意事项

(3)除杂(粗盐提纯)

A. 除杂原则

B. 粗盐提纯

(4)常见离子的检验

A. Cl-的检验

B. SO42-的检验

C. CO32-的检验

二、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

1.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

2. 容量瓶使用:①容量瓶刻度②检漏③读数

3. 配制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装瓶、贴签:

4. 配制注意事项:

5. 误差分析:依据公式

n m

c

V M V

==

浓度误差取决于m和V 的值是否准确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过程分析

对c的影响m V

称量前小烧杯有水——不变

用滤纸称量NaOH ↓—偏低转移时有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偏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定容—↓偏高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偏低定容时俯视读数—↓偏高

定容时仰视读数—↑偏低

6. 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练习题

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初升高完美衔接化学PPT06-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主题5 物质的量

初升高完美衔接化学PPT06-第二篇 知识衔接与拓展-主题5 物质的量

这些体积中所作用的分子数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必须承认,气体物质化合时,它们
的分子数目是基本相同的。”阿伏加德罗还反对当时流行的气体分子由单原子构成的
观点,认为氮气、氧气、氢气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5
当时,化学界的权威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电化学学说很盛行,在化学理论
中占主导地位。电化学学说认为同种原子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英、法、
1.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 × 1023 。
2.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用符号A 表示,通常用
6.02 × 1023 mol−1 表示。

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 的关系为 = 。
A
1
4.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粒子数成正比,即
符合题意。
14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
的粒子数,其粒子数约为6.02 × 1023 。
6
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微粒个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能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能掌握物质的
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7
初中知识
一、化学方程式的三种意义
3.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微观也是这样,

初升高化学(博雅教育培训)

初升高化学(博雅教育培训)

初升高化学

目录

第一讲:初高中化学衔接 (1)

第二讲:胶体 (5)

第三讲:离子反应 (8)

第四讲: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1)

第五讲: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15)

第六讲:离子反应总复习 (17)

第七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19)

第八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0)

第九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22)

第十讲: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24)

第十一讲: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26)

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总复习 (28)

第十三讲: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1)

第十四讲:气体摩尔体积 (34)

第十五讲:物质的量的浓度 (36)

第十六讲:学情测评 (39)

初升高化学练习部分 (42)

第一讲初高中化学衔接

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方法在生活中很普遍。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分类的方法,我们已知有110多种元素,但是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就有数以万计,如果没有分类的方法,研究化学就无从谈起。【热身练习】

化学物质分为和

纯净物分为和

化合物分为、、、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定义】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小结】主要的分类方法有: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

【举例】

1、化学物的分类

2、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B. Fe+CuSO4=Cu+FeSO4
C.Ca(HCO3)2 CaCO3↓+CO2↑+H2O
D.CaO+H2O=Ca(OH)2
(3)下列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一元素中进行的是

(多选,选填字母序号)
A.C12+2NaOH=NaCl+NaClO+H2O
B.4P +5O2 2P2O5
C.Zn+CuCl2=Cu + ZnCl2 D.3NO2+H2O=2HNO3+NO
高中内容深奥、抽象、复杂,牵涉知 识面广、重理论分析
教学目标及目的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 教育。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 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 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 “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 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 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 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 以然”。

二、基本理论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课本
高中课本
活泼金属与酸反 应置换出氢气
1.钠(钾)与水 产生氢气
2.金属与强氧化性 酸溶液(浓硫酸、 硝酸)反应一般 无氢气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专题五离子反应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及其异同。

2. 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 会解相关的离子共存等题型。

三. 知识要点:

(一)几对概念的辨析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

(2)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几点注意: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KOH、H2SO4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CH3COOH、NH3·H-

2O

(2)本质区别:

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且可逆。 (3)存在微粒:

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弱电解质中存在溶质分子及部分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4)物质范围:

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如:强酸(中学阶段有HCl 、HNO 3、H 2SO 4、HBr 、HI 、4HClO )强碱(KOH 、NaOH 、2)(OH Ba 、2)(OH Ca )及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的盐)。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及少数盐(有共价化合物倾向的盐)。 3. 导电性强弱:溶解度大小与电解质强弱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电离程度之间均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溶解度大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COOH CH 3晶体(冰醋酸)易溶,但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当浓度较大时,导电能力较强;4BaSO 晶体难溶,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但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二)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1.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的类型

① 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等。 ② 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即有难溶物( )难电离的物质(O H 2等弱电解质、2CO 等非电解质、2H 金属及单质)生成时。

2. 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书写步骤:

一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符号,把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3. 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非溶液中进行的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NaCl 2(固)42SO H +(浓)

↑+∆

HCl SO Na 242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包括:单质、氧化物、难电离物(弱酸、弱碱、水)、难溶物(如难溶的碱、盐等)、易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等)、非电解质。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写。如:-

++++→233CO H Na NaHCO (×)

(4)当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以化学式表示。

如:42SO Na 溶液与3AgNO 溶液反应:↓=++

-42242SO Ag Ag SO

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稀溶液状态时,写成离子形式。

如:

2CO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O H CaCO OH Ca CO 23222+↓=++-

+ 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仍以化学式表示。

如:将2Cl 通入石灰乳中:O H CaCl ClO Ca OH Ca Cl 222222)()(22++=+ (三)常见的几种题型

1. 书写已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所反映的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有区别的。对于反应物,离子方程式所要表达的是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这是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的主要出发点。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 跟稀HCl 反应,写成

↑+=++

+233262H Fe H Fe 是错误的。

(2)看物质是否可拆。 如3CaCO 跟稀HCl 反应,写成

O H CO H CO 22232+↑=++-是错误的。

(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等)。

如:+

+++=+Ag Cu Ag Cu 2

↑++=+-+22H OH Na O H Na 都是错误的。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稀42SO H 和

2)(OH Ba 溶液反应,写成↓=++

-4224BaSO Ba SO 或-++OH H O H 2=都是错误的。

较复杂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今后还要继续深入学习。 3. 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能“还原”为原离子方程式。

例:

↓=+-

+4242BaSO SO Ba 正确:NaCl BaSO SO Na BaCl 24422+↓=+ 错误:↓+↓=+2442)()(OH Cu BaSO CuSO OH Ba 因为该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42422)(2OH Cu BaSO SO Cu OH Ba

4. 离子共存问题

要求: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发生任何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易挥发物质

难电离物难溶物

生成复分解反应 同时需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或碱性溶液等。 规律:

(1)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均不能与+

H 大量共存。如:-23CO 、-2S 、-23SO 、

-COO CH 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