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竹林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中的第二章《绿色的植物》,详细内容围绕“竹子”这一主题,通过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用途等方面,让幼儿对竹子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认识竹子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竹子的种类和用途。

重点:竹子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竹子图片、PPT、视频、歌曲《竹子》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竹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外形特征。

(2)带领幼儿唱歌曲《竹子》,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展示竹子的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竹子以及竹子的用途。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加深对竹子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竹子的画。

(2)组织幼儿进行“竹子接力”的游戏,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竹子。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生长环境2. 竹子的外形特征3. 竹子的种类4. 竹子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竹子,并写一段关于竹子的介绍。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竹子是毛竹,它高高大大的,叶子翠绿翠绿的。

毛竹可以用来做家具、造纸,还可以吃竹笋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竹子的认识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竹子,加深对竹子的了解。

3.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观察、探讨竹子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竹子的种类和用途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幼儿园语言教案 小竹林

幼儿园语言教案 小竹林

幼儿园语言教案《小竹林》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对《小竹林》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提高幼儿的倾听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竹林》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故事中的对话内容和学习重点。

3. 相关的大自然知识和环保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熟悉并理解《小竹林》的故事情节,学会故事中的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大自然,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竹林》。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教学卡片或道具。

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游戏,引出主题《小竹林》,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图书或实物,讲述《小竹林》的故事情节,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3. 学习对话: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模仿并表演对话内容。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自然知识与环保教育:通过故事讲解,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相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小竹林》故事分享会2. 活动目标:通过分享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和倾听习惯。

3. 活动过程:a. 教师复述《小竹林》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c. 让幼儿尝试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七、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小竹林》角色扮演2. 活动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活动过程:a. 教师准备角色卡片,包括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b. 幼儿抽取角色卡片,并进行角色分配。

c.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导语:童年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它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无尽的探索欲望。

而幼儿园正是孩子们开始享受这段时光的地方。

本周,我们将带领中班的孩子们进入一个神奇的小竹林,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教案的具体内容吧。

一、目标1. 帮助孩子们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并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准备工作1. 找到一些竹子枝干,准备一些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纸片和剪刀。

2. 准备一个大的纸盘子,用来做一个小竹林的模型。

3.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任务,如“设计一个竹林游乐场”、“做一束竹子铅笔”等。

三、活动介绍1. 游戏:小竹林冒险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颜色的纸片。

他们需要按照颜色找到相应的竹子,还要找到其他小组的竹子,完成任务。

任务完成后,让他们将竹子组合在一起,搭建一个小竹林。

2. 观察:探索竹子的奥秘带领孩子们观察竹子的外观特点,并用图画记录下来。

然后,带他们一起去实地观察竹林,让他们感受到竹子在大自然中的生长环境。

3. 创造:设计竹林游乐场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竹林游乐场。

可以使用纸片、剪刀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也可以使用绘画进行表达。

每个小组完成后,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成果。

4. 实践:制作竹子铅笔给孩子们一张卡片,并上面写上“制作竹子铅笔”的任务。

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并将成果展示给其他小组。

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反思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对竹子的了解更加深入,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竹子的特点;在参与游戏和实践中,他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游戏竹子活动教案中班

语言游戏竹子活动教案中班

语言游戏竹子活动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语言游戏竹子活动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游戏竹子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3.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竹子或类似的长条物品。

2. 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3. 学生的座位布置成小组形式。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竹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2. 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是语言游戏竹子活动,让学生猜测这个活动可能是关于什么的。

主体: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3-4名学生。

2. 每组给予一根竹子,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坐在地上。

3.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或卡片,描述图片中的内容,然后将其放在圈中央。

4. 学生轮流使用竹子指向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其他组员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补充信息。

5. 老师鼓励学生使用新的词汇和句型,同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纠正。

6.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直到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描述不同的图片。

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并提醒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哪些新的词汇和句型。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图片或卡片,并在小组中使用竹子进行描述。

2. 鼓励学生使用创造性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编写故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在描述图片时使用的词汇和句型。

注意事项:1. 确保竹子的使用安全,避免学生之间的伤害。

2. 鼓励学生尊重和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避免争吵和干扰。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氛围,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时间安排。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竹林教案中班反思简短一点

竹林教案中班反思简短一点

竹林教案中班反思简短一点教案标题:竹林教案中班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竹林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竹林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介绍。

2. 观察竹林中的植物、昆虫和动物。

3. 制作竹子的手工艺品。

4. 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竹林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收集竹子、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艺品所需的材料。

3. 准备小组合作游戏的道具。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竹林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激发学生对竹林的兴趣。

2. 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竹林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竹子、昆虫和动物等。

3. 分享:回到教室,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事物,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4. 手工艺品制作: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竹子制作手工艺品,例如竹筷子夹子、竹子风铃等。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

5. 小组合作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合作游戏,例如传竹子、搭竹子屋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寻找更多的竹子,观察竹子的不同特点。

2. 组织学生参观竹子种植基地或竹子制品工厂,了解更多关于竹子的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竹林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展示他们对竹林的想象和创造力。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和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的完成度和创意程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游戏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展示。

教案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在实地观察环节,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指导他们正确地观察和保护自然环境。

3. 在小组合作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避免出现排斥或欺凌行为。

小竹林散文诗中班教案反思

小竹林散文诗中班教案反思

小竹林散文诗中班教案反思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小竹林散文诗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教学中,散文诗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小竹林散文诗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篇散文诗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小竹林散文诗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朗读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有效方式,而小竹林散文诗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内涵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诗意的世界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点段落进行朗读,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小竹林散文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散文诗。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小竹林散文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篇散文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竹林散文诗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竹林散文诗的语言优美,修辞精湛,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对小竹林散文诗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小竹林的散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小竹林散文诗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总之,小竹林散文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活动:小竹林(讲述活动)

语言活动:小竹林(讲述活动)

语言活动:小竹林(讲述活动)活动目标:1.观察和感知竹林的景色,能清楚地描述竹林的景色。

2.感受小竹林的幽静。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到小竹林里玩,认识竹叶、竹子等。

2.物质准备:教师自己录制的竹林视频和拍摄的图片。

3.材料配套:亲子手册《领域活动*竹子》。

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进入“小竹林”。

引导语:今天,我们要到小竹林里玩,小竹林多美呀,像一座绿房子,下静静地等候着我们呢。

二、引导幼儿自由观赏。

1.引导语:现在,请你们看看这儿的景色,找找小竹林的美景,待会来告诉老师。

2.引导幼儿自由观赏,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利用竹林的视频和竹林的图片,有顺序地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描述小竹林的景色。

1.引导幼儿侧耳倾听视频中竹林里的声音,感受竹林的幽静。

2.引导幼儿比比、说说竹子的异同点。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竹子的特征,鼓励幼儿相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四、引导幼儿清楚地描述小竹林的景色。

1.鼓励幼儿描述看到的景色。

2.教师串联幼儿的表达内容进行完整的描述。

3.请个别幼儿完整地描述小竹林,对幼儿的发挥、创造给予肯定。

B.艺术活动:小蛋壳(歌唱)活动目标:1.学习用轻轻的歌声来表现惊讶的情绪。

2.能根据生活经验替换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已查阅、收集不关动物孵化的资料。

2.物质准备:蛋壳状的套盒及能放入套盒中的小绒鸡、小绒鸭、小绒鸟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蛋壳”,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出歌曲。

引导语:“我有一个神奇的小蛋壳,能变出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会变出什么吗?”二、教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变出一只“小鸡”。

动作:1—4小节将“蛋壳”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随节奏指“蛋壳”。

5—8小节神秘地将“蛋壳”打开用两只手捂住。

9—13小节将变出的“小鸡”展示给幼儿看。

变出后幼儿学一学小鸡叫,做一做小鸡的动作。

三、教师再一次范唱,变出另一只“小动物”,变出后,再学一学其叫声和动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里的重要内容,理解故事的情节。

2.能够了解小动物间的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能够参加到角色扮演中,以此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能够连续培育察看本领,发觉身边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1.培育孩子们的察看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孩子们认得和发觉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用心感受。

三、教学准备《小竹林》的故事书、相应素材图片、幼儿园戏剧加强器材。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一下这次故事内容是什么,以及故事背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2.给孩子们叙述这个故事,需要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故事里的情感,例如小兔子离开家的孤独感,狐狸想给小兔子送礼物的友好感等等。

3.给孩子们供给一些土拨鼠、野猪、小兔子等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看并进行讨论,来确定动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等。

4.老师要激励孩子们参加角色扮演,并亲自示范一下。

例如,老师可以扮演一个狐狸,孩子们扮演小兔子,共同感受友情的美好,去探寻大自然的美丽。

5.老师也可以准备一些解说视频,来给孩子们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色。

例如,在视频里,可以介绍森林、山川、小花等画面,给孩子们一个更深入了解大自然的机会。

6.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可以制作小兔子、土拨鼠等可爱的动物,以此巩固一下孩子们学到的学问和技能。

五、自主娱乐1.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发掘本身的想象力,增长孩子间的友情和理解。

2.孩子们可以在户外进行一些自然探究和察看活动。

六、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很能够激发孩子古怪心和学问爱好的课程。

通过呈现自然景色和动物画面等,帮忙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大自然。

材料准备上,最好选择可爱、有趣味的图片或玩具,能够激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角色扮演方面,老师可以选用仿佛兔子、土拨鼠的饰品,营造一个真实的自然氛围,从而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这个场景中。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参观竹林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参观竹林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参观竹林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知识: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种类众多,有毛竹、哺鸡竹、淡竹、早竹等。

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

2. 亲近大自然,增进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 教师事先勘察竹林,规划好参观路线。

2. 扩音器,塑料袋。

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1.教师介绍参观场地,并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后山,你们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吗?教师:这次我们是去山上,上山的路是不平的,我们要更加小心。

3. 介绍参观任务教师:到了山上,我们的任务是观察竹子,你们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竹子,仔细的观察一下竹子的样子。

二、参观活动1.教师:我们已经到了竹林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看看竹子长什么样子的,它的颜色?它叶子的形状?还可以敲一敲竹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跑、跳,地上坑坑洼洼的,要小心。

2.教师观察幼儿活动,并适时引导幼儿观察、探索。

3.教师:小朋友们,看,地上有很多的竹叶,我们可以捡一些竹叶带回幼儿园。

三、谈论1.教师:今天我们去认识了竹子,你们开心吗?2.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谈论:竹子的形状、特征。

活动反思:本活动为此次课题研究《竹子》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后面的活动课做准备。

在参观活动中幼儿非常的兴奋,虽然我们是农村幼儿园,但是我们平常外出参观,走进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一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参观过程中,幼儿都能遵守纪律,并能较好的完成老师事先布置的任务,初步了解了竹子的外部特征。

幼儿园中班语言:小竹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小竹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小竹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幼儿园中班孩子的语言教学,属于小班教学。

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小学堂综合教育》中的一节课:小竹林。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小竹林这个主题,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感悟,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想法和情感,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孩子们能够:•聆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运用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所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知识目标本次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小竹林的环境与生态;•小竹林的优美景色;•小竹林的常见动植物。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孩子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动植物保护;•了解自然景观,爱护大自然;•培养社交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老师提前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如竹子、鸟巢、树叶等,以便在上课过程中使用。

2. 情境创设•在开始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孩子们讲述小竹林的故事,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兴致盎然地开始本次教学。

同时,简单介绍小竹林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照片、绘本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对小竹林的环境、生态、景色和动植物进行感性体验和认知探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向往心。

3. 教学实施阅读通过阅读《小竹林》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小竹林的环境与食物链。

同时,老师可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更形象地理解小竹林的概念和特点。

观察在观察小竹林时,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小竹林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生命;•发现小竹林中的问题,例如污染、垃圾等,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感受通过绘画、手工DIY等活动,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和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同时,让孩子们从中体会美好,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

4.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在前期准备方面可能稍有不足,如小道具的丰富性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竹林(三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竹林(三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竹林(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竹林一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红伞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羊和狼三
- 1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竹林一
活动目标
1、知道竹笋可以长成竹子、竹叶是熊猫的主要食物。

2、欣赏散文诗《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优美。

3、学习词语:春笋,嬉戏,一节一节又一节。

活动准备
1、图片-竹叶,竹林,竹笋。

2、字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观察竹笋及竹子,知道竹笋长大了就是竹子,许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竹林是熊猫的乐园。

2、观察竹笋,
请幼儿认认、说说,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竹笋叫“春笋”(出示字卡)。

3、观察竹子
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名称(出示字卡),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子?幼儿说说谁喜欢吃竹叶(熊猫)?
重点观察竹竿上的竹节部分,通过触摸竹节、用动作模拟竹子长高等方式,
帮助幼儿理解词语:一节一节又一节。

4、运用迁移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许多的树木在一起是树林,
那么许多的竹子在一起就是什么呢(竹林)?谁喜欢居住在竹林里(熊猫)?
2 / 2。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教学目标1.能够在故事中听懂描述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点与习惯。

2.能够初步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

3.能够在游戏中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故事中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与习惯。

教学准备故事《小竹林》、学生手册、板书、森林动物模型玩具、教师制作的森林生态模型。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主题: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森林中的动物,邀请学生谈论自己在森林中看到过哪些动物。

2.引入故事: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是《小竹林》,并带领学生朗读故事标题。

3.热身游戏:邀请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在圆圈中间放置不同的动物模型玩具。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每个动物的名字和特点,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步骤二:讲故事1.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森林生态模型,引导学生在模型上找寻不同的动物生活的地方。

2.开始讲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描述,引领学生认识森林中的不同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惯。

3.在故事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物模型玩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步骤三: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不同动物的特点习惯。

2.学生手册:教师要求学生学会拼读和书写有关森林中不同动物名字的汉字,并在学生手册中完成练习。

3.拓展游戏: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不同动物之间的交流和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森林动物的特点和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中班科学茂密的竹林教案

中班科学茂密的竹林教案

中班科学茂密的竹林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中班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索,帮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学习关注自然环境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观察竹林中的植物和动物3.竹子的用途教学准备•一本关于竹子的图书•竹子的图片或幼童适合的竹子模型•幼儿绘画纸和彩色铅笔•一些植物标本(如花朵、树叶等)•小型放大镜•普通纸杯和剪刀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给每个幼儿展示一张竹子的图片或者幼童适合的竹子模型。

2.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外貌并提问,如:“这是什么植物?你们见过竹子吗?竹子有什么特点?它是高还是矮?”活动一:观察竹林中的植物和动物(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校园附近的竹林中。

2.让幼儿观察竹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并引导他们关注不同的植物和动物。

3.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竹叶、竹笋、花朵等,并使用小型放大镜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

活动二:绘制竹子(20分钟)1.教师回到教室,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绘画纸和彩色铅笔。

2.让幼儿根据自己对竹子的观察,自由地绘制竹子的形状和特点。

3.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来表达竹子的美丽。

活动三:制作纸杯竹笋(15分钟)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普通纸杯和剪刀。

2.教师示范如何将纸杯剪成竹笋的形状,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剪。

3.幼儿完成后,可以使用彩色铅笔给纸杯竹笋上色。

活动四:分享竹子的用途(15分钟)1.教师给每个幼儿展示竹子的一些用途,如:建造竹楼、制作竹制品等。

2.让幼儿回答竹子有哪些用途,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教学延伸1.给幼儿看一本关于竹子的图书,并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竹子的知识。

2.组织观察其他植物或动物的探索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

3.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四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四篇)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精灵克比》二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绵羊》含反思三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老鼠普普》四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一
中班教案《小竹林》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欣赏散文诗《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优美,知道竹笋可以长成竹子、竹叶是熊猫的主要食物,学习词语:春笋,嬉戏,一节一节又一节,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竹林》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竹笋可以长成竹子、竹叶是熊猫的主要食物。

2、欣赏散文诗《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优美。

3、学习词语:春笋,嬉戏,一节一节又一节。

4、理解散文诗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竹叶,竹林,竹笋。

2、字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观察竹笋及竹子,知道竹笋长大了就是竹子,许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竹林是熊猫的乐园。

2、观察竹笋,请幼儿认认、说说,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竹笋叫“春笋”(出示字卡)。

3、观察竹子
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名称(出示字卡),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子?幼儿说说谁喜欢吃竹叶(熊猫)?
重点观察竹竿上的竹节部分,通过触摸竹节、用动作模拟竹子长高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词语:一节一节又一节。

2 / 2。

幼儿园竹林世界教案中班

幼儿园竹林世界教案中班

幼儿园竹林世界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幼儿园竹林世界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促进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案内容:1. 竹子的特点介绍(10分钟)a. 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展示竹子的外观特点,如颜色、形状和纹理。

b. 引导幼儿触摸竹子,感受其光滑和坚硬的特点。

2. 竹子的用途探索(15分钟)a. 向幼儿介绍竹子的多种用途,例如制作家具、工艺品、乐器等。

b. 展示一些用竹子制作的物品,并邀请幼儿猜测其用途。

c. 组织幼儿参与制作简单的竹子工艺品,如竹子风铃或竹子拼图。

3. 竹林世界的探索游戏(20分钟)a. 将教室布置成竹林的场景,利用纸板和绿色纸张制作竹子装饰。

b.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个任务卡片,要求他们在竹林中寻找特定的物品或图案。

c.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合作和沟通,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4. 竹子的保护意识培养(10分钟)a. 向幼儿解释竹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竹子,例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竹子等。

c.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保护竹子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5. 教学反思与总结(5分钟)a. 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提问幼儿他们对竹子的了解程度。

b.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活动或收获。

c.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展望。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探索竹子特点和用途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观察幼儿在竹林世界的探索游戏中的观察力、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幼儿对竹子保护意识的表达和建议。

教案扩展:1. 组织幼儿参观竹子园或参与竹子工艺品的制作活动,加深对竹子的了解。

2. 在户外环境中组织幼儿进行竹子的自然观察和探索活动。

3. 鼓励幼儿制作更复杂的竹子工艺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幼儿园走进竹林教案中班

幼儿园走进竹林教案中班

幼儿园走进竹林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幼儿园走进竹林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竹子》、《竹子的故事》等。

2. 竹子的实物或图片。

3. 竹林的图片或视频。

4. 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5. 竹子的碎片或竹子制品(如竹篮、竹笛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竹林的景象,引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例如:“竹子是什么样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竹子有什么特点?”3. 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与幼儿进行简单的讨论。

主活动: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本关于竹子的图书,鼓励他们自己翻阅,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有趣信息。

2. 给幼儿提供竹子的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观察竹子的外观和触感,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

3. 给幼儿提供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引导他们绘制竹子的形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4.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竹子的碎片或竹子制品,让他们合作制作一件小手工作品(如竹篮、竹笛等),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总结活动:1.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竹子的了解是否有所增加。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提醒幼儿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竹子这种宝贵的植物资源。

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到校园附近的竹林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

2. 继续开展与竹子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利用竹子制作简单的乐器,引导幼儿感受竹子的声音和节奏,开展音乐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竹子的了解和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竹林》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竹林的构成和竹的用途。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适合幼儿的实践活动,增强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竹林介绍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幼儿介绍竹林,如竹子的颜色、形状和分布。

2.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竹子的知识,如竹子的用途、生长环境和特点等。

步骤二:“小竹林”的情景模拟教学1.按照班级孩子数量分成5组,每组2-3人。

2.教师向幼儿介绍“小竹林”情景,每组孩子将在模拟的竹林中摘竹子或拔竹笋。

3.指导幼儿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筷子、剪刀等,来“收获”他们模拟收割活动中的竹子或竹笋,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步骤三:集体合作活动 - 绘制“佳木斯的小竹林”1.教师在纸上绘制简单的竹林。

2.让幼儿一起参与将竹子和竹笋仔细地涂上颜色,突出竹子的特点。

3.鼓励孩子们自行构思并涂绘内容,讲述与竹林相关的事物,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步骤四:语言表达教学1.让孩子们向全班分享他们对绘制的小竹林的感受。

2.鼓励幼儿们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延伸活动1.教师可带领幼儿在校园中寻找竹子或者去竹子较多的公园参观竹林。

2.联合美术老师在校内设立竹林主题展览,展示幼儿在这个活动中的作品。

3.将幼儿的作品拍照,制作活动纪念册,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认知体验。

以上是本次《小竹林》的教案和教学内容,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们可以亲近自然,了解竹林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和合作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延伸活动可以给幼儿带来更多有趣的竹林学习体验,使孩子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春雨在竹林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春雨在竹林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春雨在竹林里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春雨在竹林里主要领域语言活动目标相关领域科学、艺术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能安静欣赏,积极思考,并能用一些肢体动作表现散文诗能较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学习优美词句主要形式集体课时安排一课时,25分钟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竹林中的微妙变化难点:启发幼儿想象,用多种方式表现对散文诗的理解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春笋的成长、感受春雨物质准备:一些竹笋壳、蜡笔若干、大白纸一张、录音磁带【教学过程】一、听音乐《雨中乐》律动进活动室引导:春天到了,春雨娃娃也来了,她高高兴兴地跳起舞,这边看看那边瞧瞧。

二、欣赏散文诗教师朗诵、绘画,帮助幼儿欣赏散文诗1.教师用较安静舒缓的语调配乐朗诵散文诗;2.教师随机简笔画,幼儿欣赏散文诗第二遍。

提问:诗歌里的小苗苗是什么春天的夜晚,竹林里怎么样风和鸟儿怎么样春雨在干什么泥土里发生什么变化三、表现散文诗1.请幼儿用身体动作体现“春雨落下”和“小苗苗钻出”的样子;2.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幼儿闭上眼睛静静欣赏,引导幼儿边听边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3.幼儿讨论:你听了这首散文诗感觉怎样4.幼儿边跟教师朗诵,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整首散文诗。

【延伸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用纸和笔描绘一幅《春雨竹林图》。

让幼儿对散文诗的感受得到延续,也可帮助教师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目标完成情况。

【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孩子们在春雨中嬉戏的场景。

他们把雨点当作朋友,当作可以交谈的精灵。

这首散文诗清澈明丽、活泼、优美,更能激发幼儿对春雨、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活动设计中,体现了各领域内容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给了幼儿多种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大胆地说说、大胆地画画、大胆地表演。

中班语言熊猫让竹林教案

中班语言熊猫让竹林教案

中班语言熊猫让竹林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竹笋可以长成竹子、竹叶是熊猫的主要食物。

2、欣赏散文诗《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优美。

3、学习词语:春笋,嬉戏,一节一节又一节。

活动准备
1、图片-竹叶,竹林,竹笋。

2、字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观察竹笋及竹子,知道竹笋长大了就是竹子,许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竹林是熊猫的乐园。

2、观察竹笋,
请幼儿认认、说说,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竹笋叫“春笋”(出示字卡)。

3、观察竹子
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名称(出示字卡),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子?幼儿说说谁喜欢吃竹叶(熊猫)?
重点观察竹竿上的竹节部分,通过触摸竹节、用动作模拟竹子长高等方式,
帮助幼儿理解词语:一节一节又一节。

4、运用迁移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许多的树木在一起是树林,
那么许多的竹子在一起就是什么呢(竹林)?谁喜欢居住在竹林里(熊猫)?
二、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

1、春雨
-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
-一节一节又一节
-长成小竹子
-大竹子-竹林
-熊猫在竹林里嬉戏)
2、幼儿分别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画面,为什么?
教师点击相关画面,幼儿集体欣赏。

3、幼儿模仿熊猫玩耍的动作,理解词语:嬉戏
4、幼儿翻看图书《小竹林》,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及记忆。

5、再次欣赏“小竹林”课件,配上文字,教师朗读,幼儿可以选择看书,也可以选择看屏幕画面。

6、幼儿欣赏配乐朗读《小竹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轻声跟读。

四、活动延伸:
可将绘本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翻看、阅读。

幼儿园竹林怎么玩教案

幼儿园竹林怎么玩教案

幼儿园竹林怎么玩教案简介竹林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特殊景观,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竹林的游戏活动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竹林游戏的活动,帮助幼儿们全面发展。

教案内容1. 竹林观察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对竹林环境的观察力和兴趣。

•方法:带领幼儿们参观竹林,引导他们观察竹子的特点、颜色、高度等,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看到的竹林画面。

可以让幼儿用纸和笔记录下他们对竹林的观察和感受。

2. 竹林冒险探索•目标: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在竹林中设置几个探索点,每个探索点都有一个小任务,比如找到隐藏在竹林中的小动物,或是找到特定形状的竹筷等。

鼓励幼儿们主动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探索中收获乐趣。

3. 竹林手工创作•目标: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方法:准备一些竹子、剪刀和彩色纸等材料,在竹林中组织幼儿们进行手工创作活动。

比如,可以让幼儿们用竹子和彩色纸做成简单的乐器或小动物。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4. 竹林音乐欣赏•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方法:在竹林中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播放一些与竹林相关的音乐,比如自然之音、竹笛演奏等。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们聆听竹林中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5. 竹林自由游戏•目标: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和社交能力。

•方法:在竹林中设置一些小型游戏设施,比如秋千、滑滑梯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并与同伴互动。

鼓励幼儿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在竹林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

•查看幼儿完成的观察记录、手工作品等,评估他们对竹林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观察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交行为,包括合作、分享等。

结语通过幼儿园竹林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计划:肖竹林
活动目标
1.知道竹笋可以长成竹子,而竹叶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

2.欣赏散文诗《小竹林》,感受其意境之美。

3,学习单词:春笋,好玩,一节和一节。

活动准备
1,图片-竹叶,竹林,竹笋。

2,单词卡。

活动程序
一,显示图片
1.观察笋和竹。

知道笋长大了就是竹子。

许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

竹林是大熊猫的天堂。

2,观察竹笋;
邀请幼儿认识并谈论引导他们讲春天的笋,称为“春笋”(出示单词卡片)。

3.观察竹子
引导孩子给“竹子”命名(出示单词卡)并谈论它的外观?孩子们谈论谁喜欢吃竹叶(熊猫)?
通过触摸竹节,用动作模拟竹子的高度等,将注意力集中在竹竿上的竹节上。

帮助孩子理解单词:一节和一节。

4.用迁移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树林中有很多树木。

那么,多少竹子在一起(竹林)呢?谁喜欢住在竹林(熊猫)里?
其次,感受图片的美丽意境。

1,春雨
-春天的竹笋从土壤中冒出来
-一节和一节
-长成小竹子
-大竹子-竹林
-熊猫在竹林里玩)
2.孩子们谈论他们喜欢哪张照片,为什么?
老师点击相关图片,孩子们集体享受。

3,孩子模仿熊猫玩耍的动作,懂得一句话:好玩
4,孩子们翻阅书01030010,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5,再次欣赏“小竹林”课件,有文字,老师大声朗读,孩子可以选择看书,也可以选择看屏幕。

6,孩子们喜欢看声带阅读《小竹林》,强壮的孩子可以选择耳语。

四,活动扩展:
图画书可以放置在该区域中,以使孩子可以自由翻阅和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