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词语解释
课件PPT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 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 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 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也指吹口哨。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档案
课件PPT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 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 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 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 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 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 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政治家。
课件PPT
词语解释
(1)久不归:即将结束。 (2)杨花:指柳絮。 (3)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 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才思:才华和能力。 (5)惟解:只知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竹里馆
王维
课件PPT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 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下语文)1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下语文)1

诗歌赏析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 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 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 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 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 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作者档案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 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 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为“初唐四杰” 。其诗偏于 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 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 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 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参考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 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 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诗歌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词人取神题 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 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 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诗中佳句,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 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 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欧阳修的体会, 生动说明了“曲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 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 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盛唐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 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 切感伤。
岑参
一、标题解读
行 军/九 日/思/长 安 故 园
时间:九九重阳日 事件:行军,在军旅 情感:思念长安
二、知人论世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 世称“岑嘉州”。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 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 (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 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 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 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大漠月夜图
1. 画面描述: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 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 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暮春时节,在阔别 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 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候,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 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
三、整体感知
1. 李龟年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风光无限 地点:岐王宅里 崔九堂前 时间:寻常、几度
1. “不知何处”,不知在何处吹来的笛声,写出了诗人 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边塞夜景的空寥寂寞。
2. “一夜”和“尽”,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征人 们听到芦管悲声,催发出深重和急切的思乡之情。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是: , 。
3、诗人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
境刻画真切的诗句是:
,。
4、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
表的诗句是:
,。
默写填空《长沙过贾谊宅》 :
1、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 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 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 客悲。 2、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诗句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3、诗人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 画得真切的诗句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 无情吊岂知。 4、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 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月夜忆舍弟
断人行,边秋

露从今夜白,

有弟皆分散, 问死生。
寄书
,况乃

默写填空《月夜忆舍弟》: 1、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图景,渲染了浓重悲 凉的气氛的诗句是: , 。 2、既写景点明时令,又突出对故乡感怀的诗句 是: , 。 3、在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也 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的 诗句是: , 。 4、与《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 达相近的诗句是: , 。
无家问死生。 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不能送到,
况乃未休兵。 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理解主旨: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表达了诗人身 处安史之乱中 的思亲忧国之 情。
背一背: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 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 对你的深情?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四讲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考点思想内容作者基础常识二、知识点讲(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诗词鉴赏(1)“入”,“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表达情感:表达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情谊。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2.诗词鉴赏(1)中心: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课前三分钟(古诗诵读)

课前三分钟(古诗诵读)

课前三分钟(古诗诵读)1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5、见:通“现”出现,显现。

翻译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眠:睡觉。

2.闻:听见。

3.啼鸟:鸟鸣。

4.夜来:昨夜。

译文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2.疑:好像。

以为。

3.举:抬,仰。

译文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4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1.禾: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3.悯:怜悯。

4.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歌鉴赏必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歌鉴赏必备)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 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 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 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 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 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结构作用)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 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 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 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 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 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 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 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 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 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 驰骋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 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仿佛以兴开篇, 却又暗含比喻。诗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 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 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 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 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优秀课件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写一位饱尝服役思 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 见所思所想,表达了他爱国恋家、 忧时伤事的情感。
语古文诗六词年诵级读 下册
选读内容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薇:野豌豆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
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
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
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 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 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 等。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
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
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杜甫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词诵读
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
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 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 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 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021/10/10
16
江南逢李龟年
逢:相逢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几度:几次 闻:听到
2021/10/10
17
正是江南好风景,
2021/10/10
27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 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 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 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 “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 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 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 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 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 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2021/10/10
28
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 “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 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 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 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 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 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 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 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花之艳丽战争之 残酷)

古诗诵读1(乐游原-赠花卿)

古诗诵读1(乐游原-赠花卿)

李商隐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爱情的吟咏 ,也有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 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政治生涯不顺
李商隐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志,曾多次应试不 第,后虽得中进士,但也只是担任过低微的 官职,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乐游原》创作背景
乐游原
乐游原是唐朝长安城的一处游览 胜地,以其地势高旷、视野开阔 而著称。李商隐曾多次游览乐游
古诗诵读1乐游原-赠 花卿
目录
• 诗人及作品背景 • 诗词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 • 诵读技巧指导 • 互动环节:学员展示与点评
01
诗人及作品背景
李商隐简介
晚唐著名诗人
诗歌主题多样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 为“小李杜”,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深 沉,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等手法。
真挚、意境深远。
《贾生》
03
这首诗以贾谊的遭遇为题材,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
会现实的深刻关切。
与《乐游原》、《赠花卿》相关的历史故事
01
《乐游原》中的乐游原是唐朝长安城内的一处游览胜地,因其地势高旷、四望 宽敞而得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逝卿》中的花卿指的是唐朝著名歌女杜秋娘,她因美貌和才华而名噪一时 。诗中描绘了花卿的美丽形象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和 同情。
语调抑扬顿挫
古诗的语调变化丰富,要根据诗 句的内容和情感来调整语调的高 低、轻重和缓急,使诵读更具韵 律感。
停顿恰当
在诗句之间和诗句内部,要根据 意义和节奏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停 顿,以增强诗意的表达。
情感表达与意境传递方法探讨
理解诗意
在诵读前,要深入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 想,为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 料的句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 前。
2. 阅读欣赏。 (1)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恶劣,景物描写中 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2. 阅读欣赏。 (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思念故乡之情。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 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 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 突出了行之“早”。
2. 阅读欣赏。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 名句默写。 (1)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 (2)《长沙过贾谊宅》中“ 三年谪宦此栖迟 , 万 古惟留楚客悲 ”两句点明宅第,深抒悲情。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
际遇的慨叹和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 名句默写。 (1)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 (2)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 (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 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 将衰朽惜残年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之情。
四、《商山早行》
1. 名句默写。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所以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
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
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2021/5/27
28
小结:
岑参的这首五绝,从行文思路上
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
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
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诗人表
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
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
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
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
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
不胜2021枚/5/27举的动人华章。
3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 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 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惹得征人们一夜都在眺望故
2021/5/27
乡。
32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大漠月夜图)
受 降 城 外
回• 乐 烽 前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 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 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 霜。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
郁20的21/5思/27 乡情绪。
25
“无人送酒来”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 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 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 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0页古诗赏析题背诵 考点大全(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0页古诗赏析题背诵 考点大全(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上140页
古诗赏析题
《秋词》
刘禹锡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 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 运用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 行对比,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 心境。 2.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画 面。 •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 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 进取的人生态度。 4.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 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潼关》
谭嗣同
1.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的画面。 • 天空中翻卷着的一团团云雾,簇拥着潼关古城,那形象 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 散了,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请自选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河流”“山”以人的情态,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了山脉的巍峨险峻。 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3.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少年意气。
《秋词》
刘禹锡
• 4.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 豪迈乐观之情。 •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 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 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 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 6.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 • 两词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热情;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愁。 在 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借景抒情。 • 7.本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古诗词诵读1《登岳阳楼》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件

古诗词诵读1《登岳阳楼》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 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 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 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 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 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 不百感交集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 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 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 在读者眼前。
四、表达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
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 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次 诵
登岳阳楼
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拓展:羁旅思乡诗
一、概念
羁旅思乡诗:指作者长期 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 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 发对家乡、亲人无尽地思念和人 生感叹、漂泊愁苦。
1.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 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 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 情节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 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二、标志
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

古诗吟诵一

古诗吟诵一

古诗吟诵(一)————————————————————————————————作者:————————————————————————————————日期: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古诗吟诵(一)班级:姓名:1.一去二三里一yī去qù二èr三sān里lǐ,烟yān村cūn四sì五wǔ家jiā,亭tíng台tái六liù七qī座zuò,八bā九jiǔ十shí枝zhī花huā。

家长签名:同学签名:2.画(唐) 王维(wéi)远yuǎn看kàn山shān有yǒu色sè,近jìn听tīng水shuǐ无wú声shēng。

春chūn去qù花huā还hái在zài,人rén来lái鸟niǎo不bù惊jīng。

家长签名: 同学签名:3.画鸡(明)唐寅(yín)头tóu上shàng红hóng冠guān不bú用yòng裁cái, 满mǎn身shēn雪xuě白bái走zǒu将jiāng来lái。

平píng身shēn不bù敢gǎn轻qīng言yán语yǔ,一yī叫jiào千qiān门mén万wàn户hù开kāi。

家长签名:同学签名:4.静夜思(唐)李白床chuáng前qián明míng月yuè光guāng,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g霜shuāng。

举jǔ头tóu望wàng明míng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gù乡xiāng。

家长签名:同学签名:5.悯(mǐn)农(唐)李绅(shēn)锄chú禾hé日rì当dāng午wǔ,汗hàn滴dī禾hé下xià土t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诵读1:游园不值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

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

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习。

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

”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

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

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
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

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

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

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

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
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