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朗读指导

合集下载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古诗文的朗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起伏,传达出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而如何准确地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 1. 语句的划分在朗读古诗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句子之间的分界。

通常情况下,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单元,因此在朗读时应该适当停顿,以示句子之间的衔接。

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或停顿的长短来实现这种分界,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

## 2. 语调的把握古诗文的语调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调和音律。

在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音调,以使整体节奏更加流畅和准确。

可以通过加重或轻声、高调或低调来突出语句的重点或情感,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3. 篇章的连接古诗文通常是由多个篇章组成的,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在朗读时,需要将各个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线索进行连接,以使整体朗读更加连贯和完整。

可以通过语速的控制和语调的变化来实现篇章之间的过渡,使听众更容易跟随叙事的线索。

## 4. 韵律的呈现古诗文的韵律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韵律搭配和节奏变化,以使整体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节的延长省略来呈现句子的韵律,从而提高听众的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

#结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朗读者具备良好的语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语句的划分、语调的把握、篇章的连接和韵律的呈现,可以使古诗文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朗读古诗文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古诗朗读指导

古诗朗读指导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答: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写那个季节的景物? 写了秋季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苍凉凄清的意境。
3、用怎样的语调来变现这种意境?
缓慢、压抑,语调低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缓慢、压抑,语调 低沉。融哀伤之情 入诗,读出心中的 哀伤和悲凉。
拓展训练一:
照老师教的方法,为下面的诗歌划分节奏,分析意境,找 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读出节奏和情感 来。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拓展训练二:
卜算子· 咏梅 ∕ 断 桥 边, 驿外 ∕ 寂 寞∕∕ 开无 主 。 ∕ 独 自 愁, 已是 ∕ 黄昏 更著 ∕ 风 和 雨。 无 意∕ 苦 争 春, ∕ 群 芳 妒。 一任 ∕ 碾 作 尘, 零 落∕ 成 泥 ∕ 香 如 故。 只有
学习目标
• 1、 1、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节奏, 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 2、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 之美。 3、借助对比朗读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 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种手法达到这种 效果。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很多古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自我的品位和修养。
3、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杜甫有一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在说读得书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不费工夫了。当然我读书要讲究质量,只有多读书,认.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幼儿园小小朗读家:古诗词朗诵实践指南

幼儿园小小朗读家:古诗词朗诵实践指南

【幼儿园小小朗读家:古诗词朗诵实践指南】古诗词朗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培养优美的语言感知,还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格。

在幼儿园阶段就积极开展古诗词朗诵实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从准备工作、诵读技巧和实践方法等方面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

一、准备工作1. 选材:在进行古诗词朗诵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材料。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的古诗词,如《咏鹅》、《静夜思》等。

2. 背景知识:在选定古诗词后,教师需要对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等进行深入了解,并向幼儿传授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诗词的内涵。

二、诵读技巧1. 语音语调:在进行古诗词朗诵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掌握准确的语音语调,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通过模仿、对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

2. 姿势仪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诵读古诗词时注意姿势的优美和仪态的得体,让他们在表达古诗词的同时展现出端庄优雅的形象。

三、实践方法1. 轻松愉悦的练习: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朗诵练习,如玩唱游戏、角色扮演等,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古诗词的诵读技巧。

2.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将古诗词朗诵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组织幼儿进行联欢会、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古诗词朗诵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的观点和理解:古诗词朗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开展古诗词朗诵实践,可以为幼儿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格。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时需要注重启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古诗词朗诵。

通过以上指南,幼儿园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朗诵教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1. 了解诗词背景:在朗读之前,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为朗读做好准备。

2. 确定朗读基调:根据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确定朗读基调。

例如,《山居秋暝》的清新明快、《枫桥夜泊》的忧郁感伤、《长相思》的深沉绵长,要使基调准确、声音自然。

3. 划分节奏:根据诗词的语法结构和韵律,划分出朗读的节奏。

一般来说,四言诗每句两拍,五言诗每句三拍,七言诗每句四拍。

同时要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以突出诗词的音乐美。

4. 确定语调:根据诗词的情感和表达意图,确定语调。

例如,《山居秋暝》可以用轻快、明朗的语调朗读,而《枫桥夜泊》则可以用低沉、感伤的语调朗读。

5. 运用表情和动作:在朗读时,可以适当运用表情和动作来传达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读到《长相思》中“夜深千帐灯”时,可以适当仰头、眼神放远,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反复练习:要想朗读好古诗词,需要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朗读,可以逐渐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使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七言古诗的朗读指导

七言古诗的朗读指导

七言古诗的节奏型式
(1)、“四、三”句式,这是七言的最基本的句式。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四、一、二”句式,如: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3)、“四、二、一”句式,如:“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三、一、三”句式,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一、三、三”句式,如:“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

(6)、“三、四”句式,如:“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7)、“二、四、一”句式,如:“试玉---要烧三日----满”。

(8)、“一、五、一”句式,如:“水-----带离声入梦-----流”。

(9)、“二、五”句式,如:“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10)、“五、二”句式。

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11)、“一、六”句式。

如:“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12)、“六、一”句式。

如:“菊花须插满头------归”。

按意义划分节奏,有很多种型式,但不管哪种句子型式,读起来,只有一种,即按音调节奏读,不过了解意义节奏。

是有助于准确理解诗词意义的。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学习并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水平的古诗文篇章,如《静夜思》、《岳阳楼记》等,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挑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示范朗读: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3. 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角色进行朗读练习。

4.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示范:教师朗读或播放专业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魅力。

3. 讲解分析:深入讲解诗文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

4. 学生实践:学生尝试朗读,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朗读练习,互相学习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五、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成果,评价其对诗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朗读表现和进步空间。

4.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古诗词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古诗词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朗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中,承载着培养语感、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引导感悟、积累语言、熏陶情感等重要使命。

朗读古诗词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读。

学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应当是师生间、师生与文本间交流对话的过程。

如果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能经常引经据典,并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启迪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与学生亲切对话,学生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

有些课文与诗词联系紧密,引经据典很容易,也有一些与古诗词的联系不大的课文,如《观潮》导课时老师可以这样说:“有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俗语也说: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是钱塘江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从皇帝到百姓都要先睹为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回娘家的气势。

”此时出示课题,学生一定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深深折服于老师对诗词的运用。

这样,学生的朗读古诗词欲望被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朗读的效果当然会更好了。

二、探索方法、精心点拨,使学生会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真情”,学生才会有“实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的经典诗词,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该怎样朗读,语气应该怎样把握呢?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时,教师不急于示范,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试着读,当孩子们将古诗词读的各式各样,又不知道怎样才对时,老师准确的范读,会帮助学生断好句,读通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再绘声绘色,入情入境地示范,会让学生明白朗读上的不足:哪处情不够深,哪儿味不够浓,哪里语调又不够分量,学生们一听就明白,朗读兴趣会逐渐提高,读出感情就不难了。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古诗诵读》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诵读》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有一定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2.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1.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2.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3.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4.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5.听录音,跟着读(两遍)6.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7.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

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

古诗朗读指导优秀教案古代诗歌朗读指导:对比朗读今天我们研究古代诗歌对比朗读的方法,以更好地朗读出古诗的美感。

研究目标包括: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节奏和意境之美,借助对比朗读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种手法达到这种效果。

朗诵的基本要求是声音清晰响亮,背诵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古诗时,需要注意发音和停顿,把握节奏,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在欣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研读景物,体味意境;探究主题,情景交融。

例如《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两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和节奏,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和表现。

在朗读训练中,我们需要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感觉。

可以用斜线来划分朗读节奏。

同时,需要通过自由朗读来体会感情,抓住诗中景物来分析意境,用合适的语调来变现意境。

3、根据诗歌意境和情感变化,调整语气和语调。

4、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例如,快节奏的诗歌可以用明快的语调,而慢节奏的诗歌则需要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出情感。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改写: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生动,轻重的适宜,使得抑扬顿挫更加明显。

删除7七、自我反思中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自我反思:在这堂课中,我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有高度的研究热情?我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我是否发现了问题,并且解决了它?如果以上三项都回答YES,那么我就可以给自己打“优”。

如果有两项回答YES,那么我就可以打“良”。

如果只有一项回答YES,那么我就可以打“合格”。

如果没有一项回答YES,那么我需要加油哦!我给自己打“_______”,今后我要努力在注意力集中、研究热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方面做得更好。

八、作业布置:请认真诵读老师教给的古诗,使用老师教的方法。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古诗朗读的方法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朗读的方法篇1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

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

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

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

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

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

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

如《泊船瓜洲》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经典古诗朗读方案

经典古诗朗读方案

经典古诗朗读方案经典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人声朗诵是传承经典古诗的重要形式,准确的朗读和优美的音色能够展现古诗的情感和意境,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古诗朗读呢?本文将提供一些经典古诗朗读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朗诵基础在进行古诗朗诵前,首先需要掌握朗诵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以使朗诵更加专业、生动。

以下为朗诵基础要点:1.发音准确发音准确、清晰是朗诵中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的发音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古诗作者的诗意,因此在朗诵前需要仔细研读古诗词的注音,并多次朗诵练习。

2.语调抑扬语调抑扬能够增强诗句的节奏感,让古诗的情感和意境更加生动。

在朗诵中,要注意把握好每个字的音量大小、音调高低、停顿、重音等要素,使声音在吟诵中恰到好处。

3.语速稳定语速稳定能够使诗句与音乐的韵律相契合,让古诗的音韵、格律更加显现,同时也能避免在朗诵中出现回头、重复、断句等不良影响。

4.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古诗朗诵的灵魂,它能让听众更好地感悟到古诗的情感质地。

因此,在朗诵前需要先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进而根据情感表达出声音和语气。

经典古诗朗诵方案1.《将进酒》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高度表达自我、饮酒狂欢的诗歌,其朗诵需要表达出李白文思泉涌、豪情万丈的特点。

因此,在朗诵《将进酒》时,可以采用大声喊叫、变化音调、语速快慢等方式,以体现李白的豪迈和不羁。

2.《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歌,其朗诵需要把握好音韵、以独特的语调抒发出诗人的悠然神雅。

在朗诵时,可以适当变化语调、加强停顿,让听众感受到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心情。

3.《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清新、安详的诗歌,其朗诵需要以悠扬、淡然的方式朗读出古诗中蕴含的“心静自然凉”的意境。

因此,在朗诵时,可以以柔和的语调和适当的停顿为主,以呈现古诗中的婉约风华。

4.《水调歌头》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唯美的词作,其朗诵需要抒发出其中词人的忧伤与思念的情感。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四)诵读积淀,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欧阳修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余老师在执教《迢迢牵牛星》 郑桂华老师在执教《爱莲说》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意义
(五)学会做人,见诸行动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
晨起缝破衣 郑板桥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2.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4.可配合表情动作来体会感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5.诗词结尾句可酌情适当放缓语速, 拖长音节
延留:指对古诗词的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表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古诗词的朗诵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着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朗诵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高妙表现,更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如何朗诵古诗词更加妙趣横生,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第一,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在朗诵古诗词之前,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通过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才能让我们在朗读时更加自然地表现出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理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注重古文中的修辞运用,如对比、排比、夸张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古诗词的内涵。

第二,把握朗诵的音律和声音变化朗诵古诗词需要学习音律和声音变化,不同的韵脚和音调需采取不同的读法。

比如以“江”为韵脚的句子,需要读出“长江滚滚向东流”,以“醉”为韵脚的句子,需要读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朗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注重声音的变化,如高低、慢快、轻重等。

第三,注重细节的处理朗诵古诗词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韵脚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搭配。

此外,在朗诵古诗词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停顿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在句子末尾,加强停顿,将情感表现得更充分,更加生动鲜明。

抑扬顿挫的运用可以加强句子的节奏感和感染力,让古诗词在朗诵中更加显得自然流畅。

第四,注重情感表现古诗词更多的是以情感为主题,而情感表现则是古诗词的重要方面。

在朗诵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打破古文的呆板和单调,通过情感的表现,将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情感表现不仅仅是声音和音律的变换,还需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和情感表达。

总之,朗诵古诗词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和坚持,细心处理音律语调和声音变化的同时,注重情感表现,让古诗词在我们的声音中得到更加生动的呈现。

朗诵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是一种良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_朗诵稿_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_朗诵稿_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古诗文诵读教学要取得迷人的魅力,诵读的技巧与方法也要讲究。

1、诵读技巧的把握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

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②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

如把握《诗经•卫风•氓》那女子的痴情、专一、勤劳、善良,被弃后的坚强、果断,把握《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忠贞、专一、善良、倔强,焦仲卿的专一、善良而懦弱,可凭借富有个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示力量更突出。

如若能体会《项脊轩志》中母亲那慈爱的关切:“儿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怜爱、赞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妻子传达小妹之语的天真中含好奇与顽皮:“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并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口气准确地表现出来,更能突出那言犹在、而母亲、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种刻骨的悲痛,更让人潸然而泪下。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古诗文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取初中阶段课内古诗为例,如《春晓》、《静夜思》等。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古诗朗读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体会古诗的韵味。

4. 个人朗读:学生独立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节奏。

5. 互动朗读:学生分组或配对进行互动朗读,培养合作精神。

6. 朗读比赛:举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古诗朗读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比赛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古诗朗读的兴趣。

3. 学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版本的初中古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古诗选集或相关文化书籍。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避免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

3. 融入相关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诗诵读几种方法

古诗诵读几种方法

古诗诵读几种方法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古诗两首》朗读教案:朗读技巧与表现力的提高与磨练

《古诗两首》朗读教案:朗读技巧与表现力的提高与磨练

《古诗两首》朗读教案:朗读技巧与表现力的提高与磨练。

我们来看看古诗《登高》:昔日龙舟向东流,东风今夜碧窗愁。

伤心欲问旧交道,一一回头掩烛休。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失落和离别的感伤。

而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一、把握韵律,掌握节奏。

古诗的韵律非常规范,朗诵时一定要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和连续。

比如,读到“伤心欲问旧交道”这句时,要在“旧”的下一步停顿一下,让古诗的节奏更加清晰。

另外,要注意调整语音的高度和节奏,以引人入胜,让听众更容易进入古时诗歌的境界,感受到古诗的美妙和韵味。

二、发挥表现力,生动形象。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通过声音的起承转合,掌握好句子的情感变化,让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比如,在读到“东风今夜碧窗愁”这句时,可以注意调整语气,强调“愁”的感情色彩。

此外,在读到“一一回头掩烛休”这句时,可以注意调整声音的高低,让“掩烛休”情节更加生动形象。

三、注重气息掌控,避免口吃慢吞。

朗诵古诗时,我们不光要掌握好节奏和表现力,还要注意掌控好气息,不要出现口吃慢吞的现象。

这不仅会影响听众的体验,也会影响到古诗的韵律和气息。

因此,在朗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平常多练习,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得气息顺畅自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和不舍,以及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同样,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一、注意抑扬顿挫,把握好句子情感。

在朗读古诗时,我们必须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情感转化,用声音表达出句子的情感。

比如,在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时,可以从语气上突出“一岁一枯荣”的起伏变化,使听众更能尊重古时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注意调整音量和音调,使听众听得更加舒服。

在朗读古诗时,我们还要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使得听众可以更加舒服地听到古诗的美妙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教案:
古代诗歌朗读指导:对比朗读
一、导入:古诗是节奏优美的,那么我们如何朗读,才能更好地读出古诗的美感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古诗对比朗读的一些方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节奏,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

2、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之美。

3、借助对比朗读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种手法达到这种效果。

三、明确朗诵的基本要求:
(一)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
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古诗朗诵注意事项: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

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诵读欣赏
(一)欣赏诗歌的方法:
抓关键词,品味语言;
研读景物,体味意境;
探究主题,情景交融。

例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例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朗读训练: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一读:读出节奏
要求:
1、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读出节奏。

2、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训练:用斜线给两首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例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例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读:读出意境
要求: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步骤:
1、抓住诗中景物来分析意境。

2、用合适的语调来变现意境。

例一:《钱塘湖春行》
1、写了哪些景物?
答:写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等富有早春特色的景物。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愉悦、轻松、的意境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风光迤逦的早春画面。

3、用怎样的语调来变现这种意境?
答: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例二:《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写那个季节的景物?
答:写了秋季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苍凉凄清的意境。

3、用怎样的语调来变现这种意境?
答:缓慢、压抑,语调低沉。

三读:读出情感
要求: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感情。

步骤:
1、找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用自己语调的变化来表现这种情感。

例一:《钱塘湖春行》
1、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抒发了作者一种愉悦享受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感情。

从“最爱”等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2、要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表现这种情感?
节奏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含着喜悦之情,读出心中的愉悦来。

例二:《天净沙.秋思》
1、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作者抒发一种漂泊天涯思乡念亲的悲伤、惆怅之情。

从“断肠人”一词可以直接体现这种情感。

2、要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表现这种情感?
缓慢、压抑,语调低沉。

融哀伤之情入诗,读出心中的哀伤和悲凉。

五、拓展训练
照老师教的方法,为下面的诗歌划分节奏,分析意境,找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读出节奏和情感来。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意境:通过明月、清风、疏星、细雨蝉鸣、蛙声、鹊惊、稻花、农人营造了一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的意境。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安适、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朗读节奏:稍微轻快,清扬读出享受喜悦的心情。

2、卜算子·咏梅
驿外/ 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 群芳妒。

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意境:通过驿道、断桥、风雨、黄昏、零落等景物写出梅花的不幸处境,营造了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的意境。

情感:凄凉、孤芳自赏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朗读:声音低沉、语调较慢。

读出处境艰难,凄清之意和不屈之情。

六、归纳小结
诗歌朗诵的方法: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

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七、自我反思
建议你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

a、这堂课我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热情高不高。

b、这堂课我有没有学到新知识。

C、这堂课我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你三项的回答都是YES,请你给自己打“优”
如果你有两项回答YES,请你给自己打“良”
如果你有一项回答YES,请你给自己打“合格”
如果没有一项回答YES,一定要加油哦!
我给自己打“_________”今后我要努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做得更好。

八、作业布置
请你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认真诵读课后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