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报道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触目惊心!一例静滴药物外渗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触目惊心!一例静滴药物外渗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触目惊心!一例静滴药物外渗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友情提示:非医慎点! 也许你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图片中,患者这只输液的手上出现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和张力性大疱,如此后果严重、令人触目惊心的并发症竟然是由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引起的! 这是一位医护人员发出的图片,他(她)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只有这张图,和“输液外渗造成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和张力性大疱”这几个又黑又冷又硬的大字。

这是一张足以让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敲响警钟,并引以为鉴的图片,我们今天把它晒出来,就是想让广大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这样的不良事件,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将药物外渗定义为: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什么是静脉输液中的腐蚀性药物?不外乎血管活性药、高渗药物、化疗药物、血管刺激性药物这几种。

临床常用的高危药物有: 血管活性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药:20%甘露醇、浓氯化钠、50%葡萄糖、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3L营养液等。

化疗药: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药物外渗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

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和植皮。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的症状,等到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轻度: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如果上述这些高危药物发生外渗,且处置不当,很有可能发生图片中这样严重的后果!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要熟知药物的性状,严防外渗的,如若出现外渗,就是护理不良事件,处置不当,会造成外渗处组织坏死,甚至溃烂,易造成护理纠纷。

3例药物外渗至皮下组织坏死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3例药物外渗至皮下组织坏死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医疗 护理 纠纷 。
【 键词 】 药物 外渗 关 【 中图分类 号 lR 7 42
皮下 组 织坏 死 t 文献标 识码 lA 【 文章编 号 】1 7 - 7 2 2 0 )2b一0 8 — 2 6 4 0 4 (0 8 1() I6 0
在 I床 护理 工 作 中 , 脉输 液 是常 用 的方 法 , t ¥ 静 有不 少 药物对 血
用 。 出现 红肿 疼 痛现 象立 即 使用 6 4 2稀释 液 外敷 , 5 或用 无水 酒 精 外 敷 , 4小时 更换 1 , 用烤 灯进 行 照射 , 每 次 并 增进 局部 组织 血
1 临床 资料 2 例为 治疗过 程 中使用 5 %葡萄糖 4 mL 0 0 +西 地兰 0 2 .mg静脉
收 缩 , 造成 组 织 明显 水 肿 , 将 局部 胀 痛 , 且难 以吸 收 , 甚至 引起 组 织 坏 死 。应 立 即更 换注 射部 位 , 局部 用 5 % 硫酸 镁液 湿 敷或新 鲜 0
管 刺 激性 强 , 脉 输 液 外 渗若 发 生 在 关 节处 , 围大 , 物 刺激 静 范 药 大 , 部 皮肤 发 黑变 硬形 成 溃疡 , 织坏 死严 重 , 仅 增加 患 者 的 局 组 不 痛苦, 而且 引发 医疗护 理纠纷 。我科 2 0 0 7年 8 月至 2 0 月 5月先 08
严 密观 察 病 情 及 局部 皮 肤 变 化 , 好 记 录 。 做 其他 措 施 : 进 营 养 , 善 全身 状况 , 增 改 患处 勿活 动 , 常按 摩 四 肢末 梢血 管 , 经 促进 血 液循 环 , 于伤 口 利
愈合。
4 结 语
对血管刺激大 , 渗透性高 , 易对血管造成损害 , 且不易恢复 , 轻者
素 B,局部 湿 敷 , 生素 B,参 与体 内许 多生化 反应 , , 维 , 促进 受损 皮 肤 黏膜 上 皮 细胞 及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修 复和 再 生 , 可降 低传 导痛 并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 于肿胀处,用胶布固定,每1-2h更换1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药物外渗防护
精品文档
药物外渗防护之药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药物外渗防护之选择
精品文档
一旦发现外渗,立即处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激性强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 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 诱发外渗。 2.病理因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碍(如乳 腺癌手术后患肢),采用患肢给药,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3.环境因素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温控制 在22℃~24℃并注意局部保暖,使血管扩张后再使用细胞毒性药 物,在注药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暖。
精品文档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此处放神经内科发生的两例输液渗漏照片,大致情况。
精品文档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精品文档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精品文档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1、解剖因素: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 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2、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4、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封闭。 5、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

1例患者输注夫西地酸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启示

1例患者输注夫西地酸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启示
3 护 理 启 示
夫西 地酸 钠作 为一种 有着 广泛应 用前 景 的高效
抗生素 . 其对血管及 组织细胞的强刺激性 , 应引起临床 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因此该药物 在使用 过程中应严格 遵照说明书的使用 方法 ,选择 中心静脉或直径粗大 的 静脉慢速输入 , 尽量避免使用输液泵 或注射泵 , 注过 输 程中严密观察局部情况 , 一旦发现异常 , 需尽早处理 。
5 8
21 0 0年 8月 第 l 7卷 第 8 B期




Au us , 01 g t2 0
Vo . 7 No 8 I .B 1
J un l f u s g C i a o r a o ri ( hn ) N n
【 药械 护理 】
1 例患者输注夫西地酸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启示
月3 0日始 医嘱予 0 %氯化钠 5 l夫 西地 酸钠 0 . 9 0m + . 5 g 脉泵 入 每 日 3次 , 静 滴速 5 / 。1 月 3日 83 0ml h 1 : 0 护士 按照 常规操作 将药 物 由患者 右手背 浅静 脉 留置 针 泵 入 , 药前 回抽见 回血 ;: 泵 93 0泵 入 完毕 , 刺 部 穿
患者 , ,3岁 , 男 5 因高血 压 病 8年 、 意识 障碍 2d 于 20 0 9年 9月 2 1日2 : 1 0人住 I U,诊断 为脑 干梗 0 C
死 、 血压病 3级 。患者 呈浅 昏迷 状态 , 高 四肢 无 自主
活动 。 因持续 高热 , 培养 为金 黄色葡 萄球 菌感染 , 痰 1 0
【 考 文 参 献】
褐 色 胶冻 状 物 。 给予 外 科 清 创 。 子 缠 无 菌 纱 布 刮 镊

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4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分析

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4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分析
他特殊处 理 。
12 有 2例于 6 . h后 , 刺点 周 围皮 肤呈现 1 O m×15 m 紫 穿 .c .e
黑色 , 渐形成紫 黑色水泡 , 予无 菌注射 器抽 吸水泡 内液体 , 泡 水
夫西地 酸钠是一 种弱 酸性 药物 ( H:5 7 , 酸 的 p 值 p .)偏 H 常常导致较高 的静 脉炎发生率 。静脉炎若 及时 处理 , 较少 皮 下发生坏死 。因此不能将未 经稀 释的夫西地酸钠溶液直接静 脉 注射 , 亦不能肌注或皮 下注射 。过 快输 注也易 导致局部 强烈 反
以 上 , 采 用 头 部 浅 静 脉 留 置 针 穿 刺 术 , 严 格 遵 医 嘱 用 生 理 均 并
盐水 或 5 %葡萄糖 2 m 稀 释后匀 速 15 0l . h以上 缓慢 静脉 泵入 ,
其 中 2例 为药液 缓慢 外 渗 引起 穿刺 点 周 围弥 漫 性 肿胀 , 围 范
均 超 过 3 m ×3 m 以 上 , c e 2例 为 穿 刺 部 位 局 部 肿 胀 。 处 理 方
应 。应 用 所 附 的无 菌缓 冲 液 将 药 物 完 全 溶 解 后 , 用 生 理 盐 水 再
消退后 留下 1 O m×1 5 m 以上 的黑色 坏死 区 ; 他 2例未 出 .e .c 其
现血泡的患儿局部肿胀 消退 后 , 穿刺 点 同样 出现约 0 2m ×0 .c .
3m 以上 的黑 色 坏 死 区 。有 2 患 儿 在 同一 肿 胀 处 甚 至 出 现 2 c 例
囊组织 已被破坏。
2 原 因分 析
本科 主要用 于 由敏 感 菌 引 起 的 肺 炎 、 血症 等感 染 性 疾 病 。 败 由于夫西地 酸钠对 血 管及 周 围组 织有 较 强 的刺 激 性 , 输 液 在 过程 中一旦发 生外渗 , 易损 伤血 管 和周 围组 织 , 因此应 引起 临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刘维海**,常青(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咸阳712000)!基金项目:2018年陕西省卫生健康科研基金项目(No 2018D082)*副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E-mail : liuweihai558@中图分类号 R9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24( 2020) 09-1150-03DOI 10. 14009/j. issn. 1672-2124. 2020. 09. 034摘 要 通过临床输液实践和药物外渗文献实例,总结药物外渗的原因,以避免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并准确判断外渗的发生&根据不同药物引起外渗的表现和处理方式来进行治疗药物和治疗措施的选择,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操作和处理药物外渗的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 药物外渗&原因&处理措施Causes of Drug Extravasa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LIU Weihai , CHANG Qing ( Dept. of Pharmacy ,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Shaanxi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clinicyi infusion practicy and literature of doug extravesation , the cyusee of drug extravesationwero summarized in order ta avoid certain damage ta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 and the occurrence of drug extravesation was accurately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fxtravesation induced by dOferent drugs , the selection of tUerapeutic drugs and treatment mesuas were performed , so as ta further improve the levd of clinicel practice oper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dealing with drug extravesation , and beter deliver seaeoeesfoapatoents.KEYWORDS Drug extravesation ; Causes ; Treatment measures药物外渗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 机体周围组织,轻者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现象,严 重者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甚至出神经肌肉关节受损,引起组织功能障碍。

药物外渗-护理失误分析

药物外渗-护理失误分析

药物外渗-护理失误分析引言药物外渗是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指的是药物从血管内溢出或渗漏到周围组织中。

药物外渗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局部炎症反应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针对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失误进行分析,以便从护理角度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药物外渗的原因药物外渗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 药物注射操作不当:护士在注射药物时,如果操作不规范,如穿刺角度不正确、插入针头力度过大等,容易造成药物外渗。

2. 剂量计算错误:护士在计算药物剂量时,如果出现错误,如填写错误的数字、混淆单位、计算过程中的疏忽等,都有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3. 药物配制问题: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如溶解药物时浓度不准确、配制药物时的污染等,都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4. 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当药物输注速度过快时,组织无法及时吸收药物,药物可能会外渗到周围组织中。

5. 护理操作不规范:护士在监护病人时,如果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或采取措施应对药物外渗,也会导致药物外渗问题的发生。

护理失误分析针对药物外渗问题,存在以下护理失误:1. 护士操作不规范:由于护士操作不当,如不正确的注射角度、插入针头力度过大等,导致了药物外渗。

2. 护士计算错误:护士在计算药物剂量时,出现了错误,如填写错误的数字、混淆单位等,导致了药物外渗问题。

3. 护理观察不及时:护士在输注药物时,未及时观察输注部位的情况,未能及时发现药物外渗,延误了处理时间。

4. 护士配制药物不准确:护士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如药物浓度不准确、配制时的污染等问题,导致了药物外渗。

5. 护士输注速度过快:有时候护士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了药物输注的速度控制,导致了药物外渗。

解决措施为了避免和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护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操作规范:护士在进行药物注射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正确的注射角度和力度,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2. 计算药物剂量的准确性:护士需要严谨计算药物剂量,仔细核对数字和单位,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药物外渗。

儿童药物外渗的案例

儿童药物外渗的案例

儿童药物外渗的案例
儿童药物外渗的案例有很多,下面列举两个例子:
1. 葡萄糖酸钙外渗:一个19天大的婴儿因颅内出血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期间用过钙剂。

出院后3天发现左手肘关节有肿物。

一般查体无特殊,肿物质硬,边缘不清,无触痛,表面皮肤无潮红。

X线检查显示钙沉积,后行皮肤活检诊断为钙沉积,是钙外渗的结果。

2. 夫西地酸钠外渗:一个新生儿应用夫西地酸钠后,药液外渗导致足背皮肤坏死,目前已愈合。

对于药物外渗的情况,需要尽早处理。

对于小水疱,可以穿刺抽液后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既能吸收渗液,又能防治感染;水胶体敷料可以避免创面被污染,缓解疼痛;如果渗液量中到大量,外层可以选择泡沫贴固定。

如果处理不当,小水疱就可能会变成大水疱,甚至继发感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苏打外渗后会造成皮肤坏死的原因

苏打外渗后会造成皮肤坏死的原因

苏打外渗后会造成皮肤坏死的原因
1、药物因素:
由临床常见的小苏打规格可知,小苏打的浓度为5%,为高渗性液体,呈弱碱性,对血管刺激及组织损伤较大。

短时间血液中输入浓度过高的高渗液体会引起血管壁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液体外渗。

2、患者因素:
(1)老年患者:管壁通透性增加、弹性降低,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会加大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危险性;另外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硬化,血管脆性增加,静脉管腔狭窄,血流缓慢,静脉压高,更易引起液体外渗。

(2)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末梢循环差、皮肤呈花斑状改变、休克状态使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如果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的手背、足背和内踝等处穿刺输液,极容易造成外渗。

3、护理因素:
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往往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会忽略有没有药物的外渗。

加之对苏打外渗后的后果认识不到位,很容易就会造成苏打的外渗而形成皮肤的坏死。

药物渗出-照护不良事故分析

药物渗出-照护不良事故分析

药物渗出-照护不良事故分析1.引言药物渗出是一种常见的照护不良事故,指的是药物在注射或给药过程中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组织中的现象。

这种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组织坏死、感染和疼痛等。

本文将对药物渗出-照护不良事故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改进照护质量和减少照护不良事故发生的参考。

2.分析2.1 渗出原因药物渗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操作不当:在注射或给药的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可能未妥善定位或固定针头,导致药物渗出。

静脉穿刺不准确:静脉穿刺时,操作者可能未准确插入针头,导致药物流向周围组织。

静脉通路异常:患者静脉通路异常、血管损伤等情况会增加药物渗出的风险。

药物性质不适合:某些药物或药物溶液的性质不适合静脉注射,容易引起组织刺激和损伤,从而导致药物渗出。

2.2 事故后果药物渗出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坏死:药物流入周围组织后,会对组织产生刺激和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感染:药物渗出后,周围组织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疼痛和不适:渗出引起的组织刺激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改进措施针对药物渗出-照护不良事故,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加强照护培训:提高操作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包括准确静脉穿刺技术、合理的药物给予操作等。

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规范照护操作,减少操作者操作不当的风险。

提供适宜的设备和药物:确保医疗设备、针头等照护工具的质量和适用性,选择适宜的药物及其溶剂。

加强沟通和协作: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配合,提高照护质量,减少照护不良事故的发生。

4.结论药物渗出-照护不良事故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照护不良现象。

通过加强操作者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供适宜设备和药物以及加强沟通和协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药物渗出事故的发生,提升照护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注:本文分析参考了《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策略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内容。

药物外渗-护理差错案例研究

药物外渗-护理差错案例研究

药物外渗-护理差错案例研究概述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给予患者时,渗漏到皮肤或组织间隙中,造成不良反应的结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护理差错案例研究来探讨药物外渗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案例描述某医院一名护士在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药物时发生了外渗。

患者为一名70岁女性,确诊为肺炎并接受抗生素治疗。

护士按照医嘱准备了静脉注射药物,并在注射过程中发现药物外渗。

患者报告出现了局部疼痛和红肿,护士立即停止了注射,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患者的症状在几天后得到缓解,无需额外处理。

影响分析药物外渗对患者和医院都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1. 对患者而言,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疼痛、红肿和感染等不适症状,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 对医院而言,药物外渗可能引起护理差错的负面声誉,增加医疗风险,增加患者的索赔风险。

原因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护士、药物、设备等多个方面:1. 护士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

2. 药物注射过程中药物瓶或注射器发生泄漏。

3. 注射针头选择不当,不适合患者的静脉注射。

预防措施为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以下预防措施应得到严格遵守:1. 护士培训:提供专业培训以提高护士技术水平,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

加强技能培训和评估,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2. 设备检查: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减少设备故障的机会,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风险。

3. 药物管理:加强药物管理,确保药物的存储和使用符合标准操作规程。

采用合适的药物和注射器,避免泄漏和漏注的发生。

4. 患者评估:在给予静脉注射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和适用的注射针头选择。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针头,确保注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论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差错,其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护士培训、设备检查、药物管理和患者评估来预防和降低。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操作规范、技术安全和溶媒选择,确保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2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报道及原因分析

2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报道及原因分析

2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报道及原因分析摘要】分析了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2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2例患儿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过程中,外渗导致皮肤坏死,1例患儿坏疽溃烂至骨面,外科剔除坏死组织换药无效,植皮后伤口愈合;另外1例患儿剔除坏疽组织,换药,外涂喜疗妥1月后伤口愈合。

【关键词】夫西地酸钠组织坏死夫西地酸钠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抗生素,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对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1]。

夫西地酸钠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在输液过程中外渗易引起静脉炎,血管痉挛甚至坏死。

需积极预防,出现外渗要积极早期外敷,较大创面可早日植皮。

现将我科2例外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个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1 3月患儿,因“咳喘10余天”于2009年2月15日入院。

入院时查体:T36.8°C,P120次/分,R45次/分,神志清,急性面容,唇红,咽红,扁桃体不大,气促,无三凹征,颈软颈静脉不充盈,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哮鸣音,右肺闻及中细湿罗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阳性。

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血常规,肝肾功能,CRP正常,痰培养培养出金黄色有葡萄球菌,提示万古霉素,夫西地酸钠等敏感,于2009年2月20日给及5%葡萄糖100ml+夫西地酸钠0.1g(商品名:立思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25g/支)静脉泵入,泵速30ml/h,泵入30分钟后,患儿哭闹,护士发现药物外渗,注射部位(左下肢足背)局部肿胀,张力高,立即给于5%硫酸镁湿敷。

2012年2月21日,患儿足背颜色变紫,出现水疱,疱内有淡黄色液体,反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无改善;22日患儿足背局部皮肤变黑,变软,我科请外科医师会诊,清除溃烂组织,伤口深至肌层下,最深至骨面;外科医师给予伤口换药,1次/日,伤口基底部肉芽组织生长缓慢。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方法: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寻找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发生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结果:药物外渗与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护理因素及患者因素有关。

结论:在输液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及减轻药物外渗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82-02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或刺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轻者表现为局部组织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可至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1.药物外渗的原因1.1 药物因素临床报道有多种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的损伤,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及刺激性有关。

1.1.1高渗溶液:如50%的葡萄糖、10%氯化钠、20%甘露醇等。

1.1.2阳离子溶液:如10%氯化钾、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等。

1.1.3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1.1.4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1.1.5营养制剂:如脂肪乳。

1.2 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及压力有关。

1.3 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1.4 护理因素血管选择不理想、穿刺技术不熟练、针头固定不妥当、输液过程中巡视观察不到位等。

1.5 患者因素患者不合作或输液时间过长,患者改变体位致针头滑脱。

2.药物外渗的防范:2.1 做好药物外渗高危性评估:2.1.1识别高危患者,正确评估患者生理、病理状态,血管结构与功能状态,是降低药物外渗的首要因素。

低龄儿童[1]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加之儿童血管较细,在穿刺时与操作护士配合欠佳,即使穿刺成功,输液过程中过度活动,也易发生药物外渗;昏迷、精神异常、脑卒中颅脑损伤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措施难以积极配合,加大了静脉穿刺或输液管理的难度;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活动度大,血管弹性差;重症患者如休克、严重脱水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特殊患者如手术麻醉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药物的重症患者均属于高危患者。

护理干预减少注射用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减少注射用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减少注射用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4-01-14T10:04:08.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蒯丽娜张秀平[导读] 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引起的炎性表现。

蒯丽娜张秀平(江苏省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江阴 214400)【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外周静脉输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外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9例。

观察组在夫西地酸的用药期间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液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取系列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外周静脉输注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夫西地酸钠静脉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24-01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住院急性白血病合并败血症的患者外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18例,分为二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9个病人。

观察组在夫西地酸的用药期间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液方法。

1.2方法两组均按临床操作标准1.2.1对照组的护理措施(1)选择浅静脉留置针,减少发生药物外渗。

对穿刺针及导管的选择:应选择型号适宜、组织相容性好、光滑的优质导管及穿刺针,减少血管内壁的刺激性。

导管妥善固定,避免导管在血管内滑动引起机械性静脉炎。

(2)血管的选择:宜应选择弹性好、粗直、回流通畅、不宜滑动、易于固定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3)正确掌握给药浓度,夫西地酸钠充分稀释,夫西地酸500毫克溶于10毫升所附的无菌缓冲液中,待完全溶解后,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500毫升静脉输注,q8h静脉滴入,每瓶的输注时间不少于2-4小时且使用其专用输液器。

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祁丽萍;李子安;何建平【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1049-1050)【关键词】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护理【作者】祁丽萍;李子安;何建平【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浙江绍兴312030;浙江省绍兴二院,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绍兴二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夫西地酸是1962年由丹麦Leo公司首次从梭链孢酸脂球菌(Fusidium coccineum fungus)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全新机理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由于其不溶于水而制成了钠盐,现国内已有生产。

夫西地酸抗菌机理是干扰细菌延长因子EF-G对核糖体的作用,阻断细菌MRNA 在胞质内翻译蛋白质肽链时结合型核糖体沿着MRNA 的易位,从而阻碍细菌蛋白肽链的延长,致使细菌蛋白合成枯竭。

这种独特的抗菌机理避免了与其他抗菌素的交叉耐药性[1]。

夫西地酸对G+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葡萄球菌,包括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和其他抗菌素耐药的菌株,均对本品高度敏感。

夫西地酸钠对葡萄球菌(含MRSA、MRSE)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长、无交叉耐药,抗MRSA、MRSE 感染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2]。

但由于其在国内使用较少,关于夫西地酸钠的很多不良反应尚未引起临床注意[3]。

为了解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笔者对本院43例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给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搜集的43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浓度、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

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价及程度分级按卫生部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分析确定。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致组织坏死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致组织坏死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致组织坏死的原因与防范对策张小平;钟淑清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4(17)12
【摘要】静脉注射化疗药物为临床常规操作,如操作不当可导致药液外渗,严重者可致组织坏死,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还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我院1999年发生了1起药液渗漏,虽是个别案例,但教训值得汲取。

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们共收治癌症患者2559例,因我们加强了管理,在此期间无1例发生药液渗漏。

本文报告1例并借此对发生药液渗漏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讨论,以此为同道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899-900)
【作者】张小平;钟淑清
【作者单位】天门市第一医院,湖北,天门,431700;天门市第一医院,湖北,天
门,43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2;R979.1
【相关文献】
1.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致组织坏死的讨论 [J], 张小平;钟淑清
2.化疗药物静脉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J], 黄海平
3.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致渗漏性损伤原因分析与干预 [J], 胡翠甘
4.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致组织坏死1例报告 [J], 童红雨
5.MEBO治疗化疗药物渗漏致局部组织坏死及静脉炎 [J], 王学瑜;王伟旭;卢慧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致穿刺点局部疼痛观察与护理

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致穿刺点局部疼痛观察与护理

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致穿刺点局部疼痛观察与护理
陶琼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2(018)001
【摘要】@@ 近年来,夫西地酸钠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菌感染,尤其是以葡萄糖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如骨髓增生、肺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伤及创伤性感染等,儿童和老人均可使用且效果好、毒副作用较少,毒性极低,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过敏性.应用过程中引起穿刺点局部疼痛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们对180例应用夫西地酸钠出现穿刺点局部疼痛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痛苦,保障治疗的正常进行,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陶琼
【作者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相关文献】
1.夫西地酸钠静脉滴注致穿刺点局部疼痛观察与护理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致穿刺点局部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3.湿润烧伤膏外敷预防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致静脉
炎的疗效观察4.康惠尔透明贴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致局部疼痛的效果观察5.马铃薯片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致局部疼痛的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保证静脉化疗的顺利进行,减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减轻化疗药对局部组织的损害。

方法对化疗药物外渗进行临床观察及原因分析,总结预防措施。

结果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外渗发生的机会。

结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专业技能训练,达到提高化疗患者生存质量,顺利完成每个化疗周期。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中药物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

大多数肿瘤药物对局部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如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剧痛,甚至经久不愈。

因此,保护患者的血管,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就显得相当重要。

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1.1 药物因素外渗引起的损伤不仅与药物的直接作用有关,也与药物的溶解度、输液装置、溶液的pH值等有关。

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急能力,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2]。

1.2 血管因素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1.3 操作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血管反复受刺激而导致内膜损伤。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针眼按压不准确等。

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必须马上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1 常规预防技巧2.1.1 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给患者耐心讲解化疗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后的处理原则等知识,并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

2.1.2 正确选择静脉注射部位。

避免在掌指关节等部位的静脉输注腐蚀性化疗药物,应选择粗且血运良好的静脉,静脉注射一般由远及近,左右交替使用,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不应在肿胀及患侧肢体的静脉输注化疗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报道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3-03-01T13:48:16.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周树平邵小燕[导读] 夫西地酸钠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抗生素,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对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1]。

周树平邵小燕 (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436000)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223-01
【摘要】分析了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2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2例患儿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过程中,外渗导致皮肤坏死,1例患儿坏疽溃烂至骨面,外科剔除坏死组织换药无效,植皮后伤口愈合;另外1例患儿剔除坏疽组织,换药,外涂喜疗妥1月后伤口愈合。

【关键词】夫西地酸钠组织坏死
夫西地酸钠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抗生素,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对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1]。

夫西地酸钠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在输液过程中外渗易引起静脉炎,血管痉挛甚至坏死。

需积极预防,出现外渗要积极早期外敷,较大创面可早日植皮。

现将我科2例外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个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1 3月患儿,因“咳喘10余天”于2009年2月15日入院。

入院时查体:T36.8°C,P120次/分,R45次/分,神志清,急性面容,唇红,咽红,扁桃体不大,气促,无三凹征,颈软颈静脉不充盈,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哮鸣音,右肺闻及中细湿罗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阳性。

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血常规,肝肾功能,CRP 正常,痰培养培养出金黄色有葡萄球菌,提示万古霉素,夫西地酸钠等敏感,于2009年2月20日给及5%葡萄糖100ml+夫西地酸钠0.1g(商品名:立思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25g/支)静脉泵入,泵速30ml/h,泵入30分钟后,患儿哭闹,护士发现药物外渗,注射部位(左下肢足背)局部肿胀,张力高,立即给于5%硫酸镁湿敷。

2012年2月21日,患儿足背颜色变紫,出现水疱,疱内有淡黄色液体,反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无改善;22日患儿足背局部皮肤变黑,变软,我科请外科医师会诊,清除溃烂组织,伤口深至肌层下,最深至骨面;外科医师给予伤口换药,1次/日,伤口基底部肉芽组织生长缓慢。

3月2日,患儿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清创后植皮手术,术后在我院外科换药,一月后患儿足背创面愈合,活动自如。

病例2 9月患儿,因“发热、咳嗽1周余伴喘息”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

入院时查体:T38.5°C,R40次/分,神志清楚,唇红,咽红,前囟平,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痰鸣音,哮鸣音;HR13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不大,臆断支气管炎。

入院前在当地输液多日,药物均为青霉素和头孢类,入院后给予5%葡萄糖180ml+夫西地酸钠0,18g(商品名:立思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25g/支)静滴,滴速15滴/分,输液当天和次日输液无异常,输液过程中患儿安静。

7月18日10:30,患儿哭闹,针头脱出,导致夫西地酸钠外渗至皮下,巡视护士立即拔出留置针头,发现注射部位(左足背)局部皮肤肿胀,张力高,给予5%硫酸镁湿敷。

7月19日,患儿足背皮肤颜色变紫,局部起泡,泡内有浑浊液体,管床医生请外科会诊,外科医师指示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内液体,给以喜疗妥和欧莱乳膏交替外涂。

7月20日,患儿足背皮肤变黑,泡破溃,泡下组织变成胶冻状,变软,外科医师复诊,清除伤口坏疽组织,伤口换药,1次/日;8月10日,伤口基底及周围肉芽组织增生;8月25日,患儿足背伤口愈合,出院。

2.讨论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主要成分是夫西地酸钠,辅料为甘氨酸、L-氨基酸,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的澄清液体,夫西地酸钠是具有抑菌和杀菌活性的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2],尤其是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强、耐药率低,同时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

夫西地酸钠通过于扰延长因子G,阻断核糖体的易位,从而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其抗菌机制避免了与其他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使之能有效抵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夫西地酸钠的不良反应有静脉痉挛、血栓性静脉炎,可逆性转氨酶增高[5]。

夫西地酸钠是一种弱酸(pH=5.7),偏酸的pH值常常导致较高的静脉炎发生率[6]。

静脉炎如干预及时,鲜见严重组织坏死的现象发生。

重症感染患者往往末梢循环不良.外周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更容易引起血管内皮的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导致输液渗漏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加强巡视可以减少渗漏的发生,对注射部位在足部及手背的肥胖患儿采取一看、二摸、三对照的方法[7] 。

渗漏的早期,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局部配合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用酚妥拉明湿敷,维生素E丸按摩,促进吸收,防止坏死 [8]。

渗漏溃疡坏死一般在3-10天发生,少量渗漏湿敷即可,渗漏量大,可能需要剔除坏死组织,换药,喜疗妥外涂,甚至植皮。

参考文献
[1] 蒙建英. 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4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0:144.
[2]希恩.c.斯威曼.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原著第3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19.
[3] 康芦兵,李祥.夫西地酸的抗菌作用与临床合理应用.淮海医药,2009.27(4):351-352.
[4] 朱红燕,唐志刚.夫西地酸的抗菌药理与临床应用.交通医学,2007.21(2):211.212.
[5] 张爱知,马伴吟,邬惊雷.实用儿科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3):61-62
[6] 姚远兵,王卓,胡晋红.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3):226—229.
[7] 盛忠英.探讨婴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时局部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医学信息,2010,23(6):1945—1946.
[8] 李俊英,余春华,付岚,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级预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