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探究题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探究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探究题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初中语文探究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探究题的类型及特点2. 探究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3.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题的兴趣。
2. 讲解探究题的类型及特点:介绍初中语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分析各类型题目的特点。
3. 讲解探究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教授解题技巧。
4. 实例分析与练习: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课堂练习。
5.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探究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择一道探究题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解题能力。
3. 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学习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2)2.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教学设计模板 (7)3.微型探究式学习(MiniQuest)教学设计模板 (8)4.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9)5.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计划模板 (10)1 / 111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问题(项目)的主题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适合年级课程标准所需时间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任务、成果)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学习资源(材料、工具)学习活动(过程、结构)学习建议(必要时填写)学习评价(范例、量规)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设计模板的填写方法:(1)问题(项目)的主题“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
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
(2)概述栏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
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
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
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3)学习目标栏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2 / 112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意义的建构——理解)。
实际上,学习目标是多元结构的。
它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就知识学习而言,既有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低层次的记忆,以至高层次的应用和创新。
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表述除了选用行为动词外,更多地用任务的描述或学习成果的取得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探究式
小学数学教案探究式
年级:小学二年级
目标:
1.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 通过实际操作、讨论和练习,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教学步骤:
引入: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如1,2,3,4,5,6,7,8,9,10),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看是否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探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并在小组中讨论如何判断一个
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奇数是指除以2余1的数,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
的数。
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些随机的数字,判断它们是奇数还是偶数,并写出解释。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
总结: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总结奇数和偶数的特点和判断方法,并分享给全班。
练习: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拓展:让学生探究奇数和偶数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图形、图表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来,并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束:反馈今天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情况,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
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微能力点(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三年级数学)
学校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设计
自评等级
教师姓名
学科 数学
学情分析 □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B3 探究型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三年级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 0 以及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算理;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2×3= 20×3 =
200×3 = 2000×3=
12×4= 120×4 = 1200×4=
2、自学教材 67 页例题 6,理解图意,并列式计算,选择你喜欢的算
法。
3、 观察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4、读教材第 67 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方法
1、145×3=435,
1450×3=
14500×3=
2。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先用一位数去乘( )前
面的数,再看因数( )有几个 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
3 完成教材第 67 页做一做第 2 题。
三、达标检测: 1、 650×3= 460×7=
280×4=
480×6=
2、 判断正误 450
58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
270
×6 --------------348 0
探究式学习教案
探究式学习教案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灌输,而探究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构建知识。
本文将围绕探究式学习教案展开讨论,并探讨它的优势、设计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探究式学习教案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教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方案。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等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探究式学习教案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教案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提出问题、展开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探究式学习教案中,学生通常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研究。
通过与他人交流、协作和共享资源,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教案的设计方法1. 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设计探究式学习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2. 权威可靠的资源选择: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和学习内容的权威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料、实物等。
这些资源应当丰富多样,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
3. 合适的学习任务和问题设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问题。
任务不宜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4. 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在探究式学习教案中,评估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展示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该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3.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问题讨论: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该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如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提高。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科学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科学探究学习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科学探究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活动旨在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探索科学知识、发现科学规律。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确定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主题,如“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
2.确定问题:在主题下确定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调研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3.制定实验方案: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装备,让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4.实施实验:让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引导他们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总结成果: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总结出实验结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彼此的成果。
6.展示成果:鼓励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参观和交流。
四、活动流程:1.活动前期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和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装备。
2.活动实施: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活动总结: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4.活动展示: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让其他同学和老师参观和交流。
五、活动评价: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学生通过总结和讨论,培养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
六、活动心得:通过本次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实验中思考、总结中成长。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科技Robots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科技Robots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小学科技Robots 探究性研究教学设计引言探究型研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科技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技教学中如何设计Robots的探究性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设计Robots的探究性研究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器人原理和编程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设计你的机器人-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机器人,并命名。
- 学生讨论并画出机器人的外形设计图,表达他们对机器人的想象。
- 鼓励学生从个人、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思考,设计机器人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2. 活动名称:编程机器人- 学生研究编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编程语言、算法等相关概念。
- 学生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机器人的简单指令,实现机器人移动、发出声音、显示图像等基本功能。
-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设计更复杂的机器人动作和功能。
3. 活动名称:机器人挑战赛- 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挑战赛,比赛内容包括机器人的速度、精准度、创意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 学生通过挑战赛展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拼。
- 鼓励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改进机器人的性能。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 收集学生设计的机器人图纸和编写的程序,评估其创新性和技术能力。
- 进行机器人挑战赛,并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结论通过设计Robots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尝试新想法,合作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探究主题:水的性质2. 探究内容: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蒸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
2. 学生分享已知的关于水的性质的知识。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水的密度是多少?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水是如何蒸发的?”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问题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关于水的性质的数据。
三、成果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
2. 其他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水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探究过程的表现。
2. 学生成果展示的质量。
3.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培养了团队精神。
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计划书
小学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计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究生命的奇迹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生命的好奇心和热爱;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挑战的精神;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四、活动内容设计:1. 第一课时:生命的奇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a. 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和触摸种子的质地,学生尝试猜测种子内部的结构;b. 播放视频,展示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c.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一盆盆栽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画出生长的轨迹图。
2. 第二课时:植物的需求—种子生长的条件a. 通过上一课时的观察和记录,学生总结种子生长所需的条件;b.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盆栽植物和不同的培育条件,例如光照、温度、水分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种子生长的条件。
3. 第三课时:生命的多样性—观察昆虫的生活a. 播放视频,展示昆虫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生活环境等;b. 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昆虫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c.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在校园中捕捉昆虫,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通过观察记录彼此的不同,发现生命的多样性。
4. 第四课时:生物的分类—观察植物和昆虫的共同点与区别a. 通过上一课时的观察和记录,学生总结植物和昆虫的共同点与区别;b. 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和一种昆虫,用对比的方式展示它们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
5. 第五课时:生命的互动—动植物的关系a. 播放视频,讲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例如蜜蜂授粉、植物提供食物等;b. 课堂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小结论;c. 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不同的动植物,模拟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六、活动方式:1. 播放视频2. 实地观察3. 小组讨论4. 小组活动5. 角色扮演七、活动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对植物和昆虫的观察记录能力;2. 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情况;3. 思维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中展现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溶解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现象及特点。
2. 概念讲解:介绍溶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 因素探究:讨论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因素,并进行实验探究。
6.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三、作业安排:
1. 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一个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深化拓展: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解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四、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检测测验:利用选择题或解答题形式检测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及特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实验项目,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材料1-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此处可以以截图形式来呈现相关资源(注意打包提交学习资源)
评价要求
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来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
技术应用效果反思
您觉得在本案例中哪个关键环节应用的信息技术效果最为突出,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如促进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考核作业
材料1探方式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主要内容
学习主题
学习目标
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维度描述学生经过此次活动要达到的目标。
学生情况
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相应的技能、掌握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学习风格等维度进行分析。适当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并能合理分组。
探究任务
可采用文字(或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的方式列出探究任务。
活动过程
环节名称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及过程
媒体作用
如:提供交流与协作平台,跟踪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资源展示,学习成果分享与展示,存储学习资源等
探究式学习的教案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生长为主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创造力、思维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当前教育中受到广泛推崇。
探究式学习的教案编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好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
下面我们将从探究式学习的教案设计要点、教案编写流程以及优选教案的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探究式学习的教案优选。
一、探究式学习的教案设计要点探究式学习教案的设计要点包括问题选择、活动设计和成果评价,具体要求如下:(一)问题选择1.问题迎合学生生长发展特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具有难度适中、有挑战性的要求;2.问题多元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综合运用,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有效知识应用场景;3.问题设置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有多种解决方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二)活动设计1.活动设置具有循序渐进性,要达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2.活动内容设置紧密联系,能够前后呼应,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拓展;3.活动形式多样化,可以是个人或小组活动、研究性或探究性活动、实践性或理论性活动。
(三)成果评价1.评价标准要清晰明确,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长特点;2.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互动认知的能力;3.评价内容涵盖知识运用、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二、探究式学习的教案编写流程探究式学习的教案编写流程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一)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探究式学习步骤和活动形态。
(二)确定探究式教案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
(三)挑选适宜的探究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置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性。
(四)确定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五)编写探究式学习的活动方案和教案,确定活动所需材料和工具。
(六)测试探究式教学的教案效果,及时总结优化完善教学方案。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模板.doc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模板一、设计任务:设计制作一份实验探究学习活动方案,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清晰的描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将会取得怎样的最终成果。
任务部分可以是一个:解决谜团或问题,清晰阐述一个观点、或者为其辩护,设计一个实验,分析生活现象,澄清、梳理个人见解,创造性的工作,处理和加工他们已经搜集的信息情报。
如果完成最终的成果需要使用某种工具(例如,网页、录象),请在这里说明。
没有必要罗列出学生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需要采取的具体的活动步骤,因为那属于过程模块。
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你自己的学科背景选定一个主题。
主要考虑:1)选择的主题是否属于课程标准范围的内容?2)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挑战性?3)问题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或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情境?2.根据选定主题,拟定可能采用的探究形式和可能涉及到的学习资源。
主要考虑:1)采用基于实验的探究型学习,还是采用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2)若网络条件受限,可采用基于实验的探究型学习,教师要提供实验指导卡类的脚手架资源;3)若网络条件允许,可采用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教师要提供相关链接资源。
3.初步拟订选定主题的大致方案,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该主题的实施可行性。
12)讨论选择主题的实施可行性(时间安排、知识起点、技能要求、探究环境等)。
(结对讨论)二、罗列教学资源1.确定与主题相关的学科和学科的课程标准;2.确定主题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具有的学习起点等;3.通过网络、光盘、图书馆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源,填写表**搜集的资源列表4.三、过程具体步骤如下:1,选定主题2,根据主题,为探究的问题创设情景;4.为你的探究问题设计具体任务;5.为你的探究任务设计成果形式(图表、演示文稿、网站等);6.设计资源列表(充实表**搜集的资源列表);7.设计评价量规。
参考探究型学习评价量规模板四、学习建议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
"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
探究型教学设计
活动三 探究型学习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含义的图解
图: “鱼牛”的童话
客观主义的教育 理念:知识灌输
对教学影响:讲解灌输法 比利时罗汶大学 校园雕塑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Birds
People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引起的转变……
第三单元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认识探究型学习
一、案例研习 初中生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案例
关键要素 教学目标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何特点 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有何特点 教学评价的特来自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 探究型学习
活动一 认识探究型学习
二、探究型学习(inquiry learning) 也称探究性或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
以教师为中心 面向结果
以学生为中心 面向过程
活动三 探究型学习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知识不是教师 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 的。
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 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会各不相同。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 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
活动二 理解探究型学习内涵
二、 探究型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活动二 理解探究型学习内涵
三、探究型学习的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主题: 白色污染如何处理适用小学三年级所属数学学科情境| 任务| 成果| 资源| 评估情境:清秀的山水和白色污染的图片比较,你看懂了什么?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情景?农用地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会对人体,环境,动物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上述现实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环境。
所以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问题,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是“全人类思想觉悟道德建设”之急,为了让小学生的正确引导保护地球从我做起,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同学们确立了该课题研究。
任务一、抓好对“白色污染”的源头控制。
(1)研究制订治理“白色污染”的法规政策及行业管理办法;(2)尽快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佛山市限制销售、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管理办法》;(3)研究制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包装物的生产、控制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物销售的法规政策;(4)研究制订在我市禁止销售使用0.02mm以下的不可降解的超薄塑料购物袋;(5)严格控制在铁路车站、旅客列车、汽车交通站和海河、公园等水域旅游船上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二、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宣教活动。
在全市大力倡导不乱扔乱弃废旧塑料包装物,鼓励居民群众结合“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拒绝使用塑料袋,上街购物自带容器”的新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活动,从源头上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
成果:三、调查计算,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1、通过调查计算,看看白色污染的危害程度。
(1)你家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你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内汇报交流搜集的数据,将调查的结果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二、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1、一份白色污染的调查表。
化学探究型课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探究型课教学设计模板化学探究型课是一种通过实验和探索来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一个化学探究型课的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化学反应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3. 化学反应实验的设计和观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内容和原料,设计具体的化学反应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步骤、原料的搭配和实验现象的预期。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化学反应的原理。
5. 实验总结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实验报告。
四、教学手段1. 实验仪器和材料: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如试剂瓶、试管、烧杯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投影仪展示化学反应实验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和了解。
3. 学生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在旁指导和辅助学生完成实验。
4.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总结等内容。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效果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帚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一一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帚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
初中探究题教案模板
初中探究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习惯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态度),增强(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分析:分析教材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特点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问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独立地掌握新知识;3.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活动等)方式,深入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出(相关问题、拓展任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作业与测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教材版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新知识;2.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活力;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
八、教学步骤1. 步骤一: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新知识;2. 步骤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3. 步骤三: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互相评价;4. 步骤四: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知识点;5. 步骤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数学学科模板)《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数学学科模板)《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作业纸,板书字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今天森林之王老虎要在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很盛大的数学聚会,所有动物都赶着参加,老鹰和小狗也着来了.(课件先后出示)先出示第老鹰图和小狗图师:谁能很快地说出有几个几? 生:第一副图2个4.师:同意吗?(同意)师:你能再说一说2表示什么吗? 生2表示有2份,4表示一份有4个。
师:接下去的小狗呢,几个4?生:4个2, 4表示分成4份,2表示一份有2个小狗(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爱的动物数量入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构建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倍”打好基础。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师:在聚会中小兔子也来参加了,虎大王为它们准备了萝卜大餐,从图中你能发现几种萝卜?(3种)分别是红萝卜、胡萝卜、白萝卜师:各有几根?手指拿出来数一数。
生: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你们跟他找到的一样么)师:老师为了让你们看的更清楚,把这些萝卜整理了一下。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根据这些萝卜的数量,它们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比多比少的方式)生:白萝卜比红萝卜多4根(等式)预设情况1生: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课题)预设情况2:没有学生回答出来。
师:红萝卜和胡萝卜相比,胡萝卜有2根,(黑板展示)老师把这两根胡萝卜圈起来看成1份,那6根胡萝卜能摆出几份?(3份)谁愿意出来摆一摆,摆出这样的几份呢?(生摆过程中注意一一对应)师:说说看你摆出这样的几份呢?(3份)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你圈一圈.(生动手圈出3份)(设计意图:明确“倍”的概念,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2)
2.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教学设计模板 (7)
3.微型探究式学习(MiniQuest)教学设计模板 (8)
4.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9)
5.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计划模板 (10)
1
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问题(项目)的主题
设计者单位(学校)
学科领域适合年级
课程标准所需时间
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
学习目标(任务、成果)
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
学习资源(材料、工具)
学习活动(过程、结构)
学习建议(必要时填写)
学习评价(范例、量规)
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
设计模板的填写方法:
(1)问题(项目)的主题
“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
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
(2)概述栏
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
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
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
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3)学习目标栏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
2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意义的建构——理解)。
实际上,学习目标是多元结构的。
它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就知识学习而言,既有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低层次的记忆,以至高层次的应用和创新。
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表述除了选用行为动词外,更多地用任务的描述或学习成果的取得来表示。
(4)学习策略栏
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项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学习者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还是在网络或其它媒体提供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由教学设计给以规定,但是必须为学习者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在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可以为学习者选择资源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各种自主学习模式。
在自主学习中,最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几种。
支架式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等几个步骤组成;抛锚式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和自主学习等几个步骤组成;随机进入式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和思维发展训练等几个步骤组成。
不论是哪种自主学习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则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提高。
(5)学习资源栏
学习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工具、材料、设施、人员、机构等,从传统的教科书、印刷品,到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以至网站、社会文化机构。
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给出不同种类的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去选择、利用。
(6)学习活动和学习建议栏
在此栏中设计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
应说明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构,包括学习者应阅读的材料、教师和学习资源中心能给予学习者必要支持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关于学习活动的建议等。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中的学习活动部分可以采用表1或表2形式填写。
其中表1是以学习活动过程的结构为线索设计的;表2~6是以教育技术标准中各学段学生的绩效指标为线索设计的。
表1 以活动过程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
*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Students)的简称。
3
表2 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学前~小学2年级B级标准)
表3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小学3~6年级B级、学前~2年级A级标准)
表4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初中7~9年级B级、小学3~6年级A级标准)
4
表5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高中10~12年级B级、初中7~9年级A级标准)
5
表6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高中10~12年级A级标准)
*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Students)的简称。
(7)学习评价栏
为了使学习者了解学习任务完成后的状态,有必要让他们预先知道将如何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在此栏中,应给出评价的标准——量规,评价用的案例、材料、工具,以及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8)附加栏
在此栏中填写需要致谢的个人、单位,引用的材料和资源的作者、版权人,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6
2.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教学设计模板
探究型学习(WebQuest)的主题
设计者单位(学校)
学科领域适合年级
课程标准所需时间
导言
任务
资源
过程描述
学习建议
评价
总结
7
3.微型探究式学习(MiniQuest)教学设计模板1
微型探究式学习(MiniQuest)的主题
设计者单位(学校)
学科年级课时
情境
任务
成果
资源
评价
1Mini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微型探究式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一般只针对单学科、短课时(一两节课)、小任务,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
8
4.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研究的问题或任务
设计者单位(学校)
学科领域适合年级课程标准所需时间确定课题
组织分工
收集信息
整理分析信息
创建答案(解决方案)
评价/展示作品
9
5.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计划模板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