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附录1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附录1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优秀教学案例
3.讲解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规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些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进行实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酸、碱和盐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厨房里的烹饪、清洁剂的使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酸、碱和盐溶解性规律的好奇心。
3.通过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为什么厨房里的清洁剂能去除油污?”、“为什么用醋可以洗掉水垢?”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为载体,深度融合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总结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规律。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实验与观察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课件
不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溶
溶
溶
——
不
溶
溶
溶
——
——
溶
不
微
不
碱
硝酸盐
盐酸盐
硫酸盐
碳酸盐
学法启示
酸
铵盐 钾盐 钠盐 钡盐 钙盐 镁盐 铝盐 锰盐 锌盐 亚铁盐 铁盐 铜盐 银盐
网络资源 自主学习
水解·不存在:碳酸
铁铝镁碱银(碳酸
铁·旅美·捡银)
学法启发
H+
NH4+ K+ Na+ Ba2+ Ca2+
Mg2+ Al3+ Mn2+ Zn2+ Fe2+ Fe3+ Cu2+ Ag+
自主预习·小组协作 成果梳理·筹备展示
展示课 预‥‥进习行课‥‥
展示交流·拓展释疑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王建伟
感谢你的关注与聆听!
附录 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OH-
NO3-
Cl-
SO42-
CO32-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挥发性:溶硝酸、 溶
溶 微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盐酸、碳不微酸、氨
溶 水(挥发溶性:硝
不 不 微
不
溶
溶 盐碳三酸溶·碱氨) ——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_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附录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4页附录I的图表素材,内容为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教育价值。
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能很好地攻克“酸碱盐”涉及的四大基本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组成及分类等问题,也能有效突破“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定,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知识范畴,提升教学质量。
所以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一些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⑵通过研究溶解性规律,明确常见的沉淀及常见盐溶液中离子的颜色;⑶通过物质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明确溶解性规律,常见的沉淀及常见盐溶液中离子的颜色;⑵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交流有用信息,自主归纳整理溶解性表中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独自完成课堂练习,独立与合作之间相互转换,可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教学难点: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的灵活使用。
二、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学习上册知识对于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名称的记忆有一定的局限性,交叉法准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掌握的不熟练,加之下册教学中酸碱盐的学习不够系统与完善,不明确哪些物质是沉淀,哪些物质有颜色,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将两册的化学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协助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难点、展示小组成果、独立测验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流程:根据酸、碱、盐类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环节一:视频欣赏、明确目标明确:探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环节二:实验探究、交流展示根据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以及在练习中的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附录1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的应用 课件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H+ NH4+
K+ Na+ Ba2+ Ca2+ Mg2+ Al3+ Mn2+ Zn2+ Fe2+
Fe3+ Cu2+ Ag+
OH-
溶、挥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
NO3-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Cl-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H+ NH4+
K+ Na+ Ba2+ Ca2+ Mg2+ Al3+ Mn2+ Zn2+ Fe2+
Fe3+ Cu2+ Ag+
OH-
溶、挥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
NO3-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Cl-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5)一般情况下,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是 NaNO3
。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H+ NH4+
K+ Na+ Ba2+ Ca2+ Mg2+ Al3+ Mn2+ Zn2+ Fe2+
Fe3+ Cu2+ Ag+
OH-
溶、挥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
NO3-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8,某学生家乡出现水禾苗倒伏现象,他通过 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缺少了____肥(填元 素名称),建议农民施用草木灰(其化学式为 _____)或_____(填化学式,下同),但是过 多会土壤的PH大于7,显__性,不利于禾苗 生长,此时可在土壤中施用适量的____
9,家庭饮用水。经检验其PH略小于7,说明 溶液显__性,这是因为溶有______原因,该 水是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BaCO3 溶于酸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 Mg(OH)2
Al(OH)3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酸的试题:
1,一些食品包装袋中常用氧化钙做干 燥剂,氧化钙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 为酸溶液中含有:()
A、氢离子 B、氢分子 C、酸根离子 D、酸分子
CaCl2+Na2CO3= CaCO3 ↓ +2NaCl
置换反应
金属+酸 → 盐+氢气
1. 位于氢前的金属
2.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金属1+盐1 → 金属2+盐2
1.金属1比金属2活泼
2.盐必可溶
2+
3.Fe → Fe
4.K.Ca.Na除外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5,我国古代纺织常用氢氧化钾做漂洗的洗涤 剂。前人用贝壳(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煅烧 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份是碳酸钾)在 水中相互作用,便可得到氢氧化钾,上述反 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背诵口诀:1.(铵、钾、钠、钡)碱可溶,
2.硝盐入水影无踪。
3.碳酸(铝、铁、铜)不存,
4.(镁)在碳酸是微溶。
5.硫酸(钙、银)微(钡)不,
6.氯盐只有(银)不溶。
7.碱(银)室温入水分,
8.碳酸(钾、钠、铵)可溶。
注:①“碱”指的是OH−,即氢氧根离子。
②口诀中未标注Ca(OH)2是微溶。
③硝盐指的是硝酸根离子与金属(铵根)离子组成的盐。
④括号内的物质均为金属离子。
⑤氯盐指的是氯离子与金属(铵根)离子组成的盐。
释义:1.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可以溶于水。
2.硝酸根离子与金属(铵根)离子组
成的盐都可以溶于水。
(仅指上表)
3.碳酸铝、碳酸铁、碳酸铜在水溶液
中是不存在的。
4.碳酸镁在水中是微溶。
5.硫酸钙、硫酸银在水中是微溶,硫
酸钡不溶于水。
6.在氯离子与金属(铵根)离子组成
的盐中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
7.氢氧化银在室温下遇水会分解。
8.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_0
附录一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表格各离子不同组合,进一步加深对酸、碱、盐的组成理解,强化了酸碱盐化学式的书写。
2、从表中找出酸碱盐的溶解性特点,找出有效的记忆方法或口诀,快速判断出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实行。
3、利用表中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巩固酸碱盐的鉴别、转化、制取等实验技能,熟悉中考常考的特征离子的检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及记忆方法。
2、教学难点:微溶物的处理。
三、课前准备:事先印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课前先完成化学式的书写。
附:酸碱盐化学式四、教学流程2、提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注意学生往往没说到反应物应是溶液(可溶,酸例外)特别是“盐+碱”、“盐+盐”反应物一定要全溶。
3、引入问题:复分解反应要具备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之一才能实行,生成水或气体通过方程式很容易判断出来,最难是如何判断是否生成沉淀,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附练习:3、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A、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B、氯化钡溶液滴入氧化铜中C、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D、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4、只有一种试剂来鉴别NaOH、Ca(OH)2、稀H2SO4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氯化钡溶液B、石蕊溶液C、碳酸钠溶液D、酚酞溶液5、下列各种物质,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Ca(OH)2溶液和硫酸B、氧化铁和盐酸C、三氧化硫和氢氧化化钠溶液D、盐酸和二氧化碳6、下面是某同学实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A、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Ca(OH)2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7、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无沉淀生成,也无气体生成,且溶液为无色的一组是( )A、K2CO3、BaCl2、NaClB、CaSO4、HNO3、NaClC、CaCl2、KOH、Na2CO3D、K2SO4、H2SO4、NaOH8.(2019广安市)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9、完成发生的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归纳表(室温)(适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
1 / 2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注意:1、亚铁离子(Fe 2+)为浅绿色,形成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形成的溶液为浅绿色,即Fe(NO 3)2溶液、FeCl 2溶液、FeSO 4溶液均为浅绿色;铁离子(Fe 3+)为黄色,形成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形成的溶液为黄色,即Fe(NO 3)3溶液、FeCl 3溶液、Fe 2(SO 4)3均为黄色;Cu(NO 3)2溶液、CuCl 2溶液、CuSO 4溶液均为蓝色。
2、Fe(OH)3为红褐色、Cu(OH)2为蓝色不溶于水物质,AgCl 、BaSO 4均为不溶于盐酸和硫酸的白色物质。
读作:氢氧化某读作:硝酸某读作:氯化某读作:硫酸某读作:碳酸某氢氧根硝酸根盐酸根硫酸根碳酸根OH -NO 3-Cl -SO 42-CO 32-H +H 2O 溶、挥HNO 3溶、挥HCl 溶H 2SO 4溶、挥H 2CO 3酸K +溶KOH 溶KNO 3溶KCl 溶K 2SO 4溶K 2CO 3钾盐Na +溶NaOH 溶NaNO 3溶NaCl 溶Na 2SO 4溶Na 2CO 3钠盐NH 4+溶、挥NH 3·H 2O 溶NH 4NO 3溶NH 4Cl 溶(NH 4)2SO 4溶(NH 4)2CO 3铵盐Ba 2+溶Ba(OH)2溶Ba(NO 3)2溶BaCl 2不BaSO 4不BaCO 3钡盐Ca 2+微Ca(OH)2溶Ca(NO 3)2溶CaCl 2微CaSO 4不CaCO 3钙盐Mg 2+不Mg(OH)2溶Mg(NO 3)2溶MgCl 2溶MgSO 4微MgCO 3镁盐Al 3+不Al(OH)3溶Al(NO 3)3溶AlCl 3溶Al 2(SO 4)3---铝盐Mn 2+不Mn(OH)2溶Mn(NO 3)2溶MnCl 2溶MnSO 4不MnCO 3锰盐Zn 2+不Zn(OH)2溶Zn(NO 3)2溶ZnCl 2溶ZnSO 4不ZnCO 3锌盐Fe 2+不Fe(OH)2溶Fe(NO 3)2溶FeCl 2溶FeSO 4不FeCO 3亚铁盐Fe 3+不Fe(OH)3溶Fe(NO 3)3溶FeCl 3溶Fe 2(SO 4)3---铁盐Cu 2+不Cu(OH)2溶Cu(NO 3)2溶CuCl 2溶CuSO 4---铜盐Ag +---溶AgNO 3不AgCl微Ag 2SO 4不Ag 2CO 3银盐盐碱硝酸盐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阳离子阴离子3、注意含Fe2+和Fe3+离子的碱和盐的读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附录1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的规律,难点是运用溶解性表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等。
4.案例分析,巩固知识: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溶解性表(室温)分析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溶解性表(室温)的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溶解性表(室温)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溶解性表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溶解性表是研究酸、碱和盐在水中溶解性的重要工具。
2.讲解溶解性表(室温)的规律,如强酸、强碱易溶,弱酸、弱碱难溶等。
3.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溶解性表的规律。
4.强调溶解性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环保等领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4.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共15张PPT)
NO3溶、挥 酸
Cl溶、挥
SO42溶
CO32溶、挥
NH4+ K+
Na+
NH3溶 ▪H2O
溶 KOH 溶 NaOH 溶 2 Ba(OH)
Ca(OH) 微 2 不 不 不 不
碱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盐
溶 溶
溶
溶 (NH4 )2CO3
K2溶 CO3 Na溶 2CO3
Ba2+
Ca2+ Mg2+ Al3+ Mn2+ Zn2+
1.NaOH + HCl —— NaCl+ H2O
3
2 2 2 4 4 2 2
4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能反应的写出方程式, 不能反应的写出判断依据。
Ѵ (1)CuSO4+Ba(NO3)2 (2)Ba(NO3)2+NaOH
Ѵ(3)Fe(OH)3+HCl Ѵ (5)CaCO3+HCl
(4)AgCl+HNO3
B)
2. 将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没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是( D ) A.CuSO4、KOH、 NaCl B.Ba(OH)2、K2SO4、 HCl C.MgCl2、NaOH 、 AgNO3 D. HCl、 Na2SO4、 KCl 3.现有①NaCl、②Mg(NO3)2、③NaOH、④FeCl3四种溶液,不用 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B )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智勇 “小灰灰”误入迷宫,灰太狼前去营救,途中遇到不反 正确路线: ②④⑧ 应的物质才能通过,请你帮他画出安全路线。 闯关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共20张PPT)
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Ba2+、Cl-、OHB、SO42-、K+、Ca2+、CO32C、Ag+、Na+、NO3-、ClD、NO3-、Cl- 、Mg2+、Cu2+
给 离 子 找 家 人
某化工厂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液 的中含有以下8种离子:H+ 、Ag+、 K+、Cu2+、Cl-、OH- 、NO3-、 CO32,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过滤,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已知,取少 量甲车间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酚 酞变成红色。请分析两个车间中的 离子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附录Ⅰ
酸碱盐溶解性表 应用
部 分 酸 碱 盐 溶 解 性 表 ( 室 温 )
部 分 酸 碱 盐 溶 解 性 表 ( 室 温 )
部 分 酸 碱 盐 溶 解 性 表 ( 室 温 )
分 析 物 质 溶 解 性 情 况
部 分 酸 碱 盐 溶 解 性 表 ( 室 温 )
实 验 验 证 物 质 溶 解 性
Ca(OH)2 A l 2( S O 4) 3
Cu(OH)2
N H 4C l
BaCO3
酸碱盐溶解性规律记忆
钾、钠、铵、硝酸均可溶; 氯不溶银、硫酸不溶钡; 碳酸只溶钾、钠、铵;
可溶碱有5个铵、钾、钙、钠、钡。
应用1 分析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水
生成物 条件 反应物 气 沉淀 无酸要溶
Na2CO3+2HCl==2NaCl+H2O+CO2
CuSO4+ 2NaOH== Na2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Cu(OH)2
狭 路 相 逢
狭 路 相 逢 勇 者 胜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
知识与技能
明确考查要求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 “找到” “认识”、“了解”、 “看懂”、 “识 别”、 “能表示”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 “判断”
“知道”、“记住”、“说出”、 “列举”、“找到”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CO C.SO2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气味 C.能支持燃烧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B.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盐酸清除铁锈
B.CO2 D.NO2
B.常温下为气态 D.液氧为淡蓝色
③糖类是人体所需
的主要来源。
“认识”、“了解”、 “看懂”、 “识别”、 “能表示”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关注考查要求
“★” “★★” “★★★”的理解
水平层次=难度
?
• 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 – 知识的水平层次(知识的深度) – 知识的广度 – 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试题的综合度 – 试题素材的内容(陌生度、阅读 量) – 试题的呈现形式 – 试题的能力要求 ……
只列出考查知识点的局限性 关注中考说明中的考试要求
7.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饰品中的红宝石(见右图)主要成分是 Al2O3。Al2O3 属于 A.氧化物 C.碱 B.酸 D.盐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为什么不选用MnO2、CO2?
“理解”、“解释”、“说明”、 “区分”、“判断”
1. 知道盐酸和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 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 酸和碱 3. 用常见酸、碱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4. 认识常见酸、碱的腐蚀性。 5.能用pH 试纸和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中常见 的盐 的用途。 2.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附录1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教案_0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4页,安排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是一节新课。
主要介绍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应用,其重点是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规律,难点是使用物质溶解性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合理利用该溶解性表能很好地攻克“酸、碱、盐”涉及的基本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物质组成及分类等问题,也能有效突破“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定,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并归纳出溶解性规律;2. 能使用溶解性规律快速判断某物质的溶解性;3. 能准确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过程和方法】1. 使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2.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和使用规律的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结合溶解性规律的归纳过程,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设置闯关游戏,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难点】使用溶解性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册知识学习对于常见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基本能准确读写,对于个别酸、碱、盐的读法和写法也有较好掌握,但知识不够系统和完善,绝绝大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不能准确判断。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将上、下册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指导归纳法等。
六、辅助手段:家校帮“移动讲台”、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智勇闯关】学生协助灰太狼设计闯关路线。
九、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理解溶解性表,发现物质间的规律性,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利用家校帮“移动讲台”、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从而有力的突破重、难点的教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附录1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附录1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大城县北魏乡北魏中学刁凤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判断两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分类学习和归纳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的奥秘,增强化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通过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判断难点: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的判断2、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教学用品:ppt课件、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形象的动态课件、电子白板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展台展示: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1.2KmnO4==K2MnO4+MnO2+O2↑2.Fe+CuSO4=FeSO4+Cu3.Na2CO3+2HCl=2NaCl+ H2O +CO2↑4.Na2CO3+Ca(OH)2=CaCO3↓+2NaOH学生回答:1是分解反应,2是置换反应,3、4是复分解反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白板上批注教师提问:那么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其特点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用ppt展示定义: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化合物双交换,里应外合价不变。
提问: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课件展示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学生讨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分析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分析总结:根据中和反应特点,反应物酸和碱是化合物,交换成分后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盐和水,因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过渡:通过以上讨论可知,酸、碱和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ppt展示二、学习新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的奥秘,增强化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大家完成白板上的化学方程式1. Na2CO3 + Ca(OH)2=CuSO4 + 2NaOH=2. NaHCO3 + HCl=CaCO3 + 2HCl=3. H2SO4 + 2NaOH=2HCl + Ca(OH)2=4.CuSO4+NaOH=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将结果展台展示,集体订正,并指名交流每组反应的共同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的物质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讲解为主,结合实验现象,为学生阐述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规律。
2.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溶解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选用合适的洗涤剂?”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溶解性规律的形成原因,如: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溶解性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教材中,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酸、碱和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烹饪、洗涤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的物质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规律,能够熟练运用溶解性表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_人教2011课标版_九年级下册_附录1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微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微 ——
Mn2+ Zn2+ Fe2+
Fe3+ Cu2+ Ag+
不 不 不
不 不 ——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不
—— —— 不
酸 、 碱 、 盐 的 溶 解 性 ( 20℃
A. B. HCl CuSO4 KNO3 Na2SO4 KOH、HNO3 CuSO4 MgCl2
方法: 利用物理性质初步判断,然后利用已知物 质溶液滴加到未知溶液,根据现象进行判断。
6.结合实验现象推断并检验离子的存在
1、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 CaCl2、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一定不 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以上 空格均填写化学式).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滤 液中滴加______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2)写出步骤③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
K 2 CO3
C
Ba(OH) 2
D
KOH
巧除某些杂质离子(或物质) 在化学试题中常常要除去某些离子(或物质),通 过物质溶解性表,找出能够与之反应生成不溶性物质的 离子(或物质),则可设计除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附录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教学设计
李红娟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附录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4页附录I的图表素材,内容为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教育价值。
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能很好地攻克“酸碱盐”涉及的四大基本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组成及分类等问题,也能有效突破“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定,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知识范畴,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课上学习溶解性表,知道一些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⑵通过填写表格中的化学式,明确离子符号、化合价,练习化学式的书写;
⑶通过研究溶解性规律,明确常见的沉淀及颜色,常见盐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填表练习,明确离子符号和化合价之间的转化,进而锻炼学生书写
酸碱盐的化学式,使他们认识化学用语之间的关系;
⑵通过小组答题,学会交流有用信息,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有条理地整理
带颜色的化学物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填写化学式,由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独立与合作之间相互转换,可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㈢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上册知识对于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名称的记忆有一定的局限性,交叉法正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掌握的不熟练,加之下册教学中酸碱盐的学习不够系统与完善,不明确哪些物质是沉淀,哪些物质有颜色,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将两册的化学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学法指导:
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观察化学符号特点、独立填表、交流讨论难点、展示小组成果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流程:
根据酸、碱、盐类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酸、碱、盐
Page 6
展示二:常见沉淀
学学生掌握沉淀及颜色:
1. 氢氧化镁Mg(OH)2—白色沉淀
2. 氢氧化铝Al(OH)3—白色沉淀
3. 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沉淀
4. 氢氧化铜Cu(OH)2—蓝色沉淀
5. 碳酸钡BaCO3—白色沉淀
6. 碳酸钙CaCO3—白色沉淀
7. 氯化银AgCl—白色沉淀
8. 硫酸钡BaSO—白色沉淀
三、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Page 9
六、教学反思: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表面上看是一个查阅各物质溶解性的表格,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教育价值。
比如借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可以系统地复习离子符号、化合价的运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分析物质组成及分类,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定。
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和利用该表,本节课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酸碱盐溶解性表”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酸碱盐溶解性表”,很好地攻克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
本节课是中考前的复习课,复习的内容较多,因此将知识点分层次教学,逐一突破教学重点是本节课的亮点。
首先将学生分为六组,分别完成这些问题。
1组写出常见的酸和可溶、微溶的碱;2组写出八种沉淀;3组写出可溶性的碳酸盐;4、5、6组分别写出浅绿色、棕黄色、蓝色的盐溶液的化学式。
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不同颜色的沉淀和盐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体现化学的特点。
这些问题涵盖了氧化物、酸碱盐的物质分类,初中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常见沉淀、盐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其次,利用课上抢答的形式复习了常见碱和盐的俗名,一些混合物的主要成份如水垢、草木灰、波尔多液、大理石的成分等等,以及溶于水吸热的硝酸铵和放热的氢氧化钠固体。
通过这些练习系统的复习了化学用语及酸碱盐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对于个别学生化学式的书写检查指导不到位。
另外当堂检测的习题设置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