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较大数估计》教案.docx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大数的估【教学内容】教科第 16~17例 1~例 3及堂活。
【教学目】1、合具体情景,万以内数行估的程。
2、能用估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的方法。
3、培养和展学生初步的估趣和能力,展数感。
【教学准】教具:多媒体件。
学具:、尺子、4人小每 1袋黄豆。
【教学程】一、一,估一估1、激趣引入教:小朋友,看看在忙呀?学生:小明。
( 件出示小明正在帮文具)教:大家看,小明多懂事呀 ! 假期里帮着一起做生意。
你看,小明家大准了多少支笔要呢 ?件出示柜上的 4筒笔。
( 特提示:4筒笔一起出示 ) 教:大家想知道 ?学生:想。
教:那有什么好法?学生 1:我可以一支一支地去数。
学生 2:太麻了,我可以估一下小明家大准了多少支。
教:哦,是一个好法。
今天我就来学“ 大数的估”。
揭示:大数的估( 板 ) 。
2、教学例 1(1)件出示 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 苹果中的“900个”先不出 )(2)一: 3堆水果的个数之有什么关系 ? ① 同学仔察 3堆的大小,你感怎 ?② 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呢 ?个数什么不同?( 每个的大小不同 )③你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 ?什么 ?( 橘子个数多,因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 ?什么 ?(柚子的个数少,因每个柚子大 )abcd⋯⋯(3)什么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4)教出示:在苹果上出:苹果有 900个。
大家具体估橘子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有多少个 ?(950 个、1000个、1100个⋯⋯ ) 学生自由,表自己的解,并出估的理由。
( 因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有多少个 ?大家估。
学生可能估:大是 100个、200个、80个、50个⋯⋯学生出估的理由。
( 因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5)学生活:根据才估的果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第 20页上面的表格。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较大数的估计》教案1.docx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较大数的估计》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6~ 17 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
学具:书、尺子、 4 人小组每组 1 袋黄豆。
教学过程一、议一议,估一估1、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
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挂图出示货柜上的 4 筒笔。
(特别提示: 4 筒笔一起出示)教师:大家想知道吗?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2、教学例1(1)挂图出示 3 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苹果中的“ 900 个”先不出现)(2)议一议:这 3 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 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②这 3 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橘子个数多,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b、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少一些。
c、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d、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
⋯⋯(3)什么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4)教出示:在苹果上出:苹果有 900 个。
大家具体估橘子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有多少个?( 950 个、 1000 个、 1100 个⋯⋯)学生自由,表自己的解,并出估的理由。
(因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大有多少个?大家估。
学生可能估:大是 100 个、 200 个、 80 个、 50 个⋯⋯学生出估的理由。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4 较大数的估计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4 较大数的估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万以内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提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万以内数的多少,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对大数估计的过程中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多得多”,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2、规程与方法: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书、尺子、4人小组每组1袋黄豆。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课件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
1、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
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课件出示货柜上的4筒笔。
2、教师:有什么好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支笔?学生1:我可以一支一支地去数。
学生2: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张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
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3、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卖笔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学好了数学可以跟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苹果中的“900个”先不出现)(2)议一议:这3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②这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较大数的估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较大数的估计,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估计。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较大数的估计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地估计较大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PPT课件、较大数的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较大数,让学生初步感知较大数。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概念,引入较大数的估计。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较大数的估计案例,让学生了解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较大数的估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较大数的估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后作业:布置较大数的估计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较大数的估计2. 课题:二年级下册数学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4.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估计方法的掌握。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结、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较大数的估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较大数,进行估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了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较大数的估计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较大数的估计教案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具学具:铅笔等实物。
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1.小朋友们,老师每天给大家上课都会用到一样东西,猜猜它是什么呢?粉笔2.拿出一盒粉笔,请你估计这样的一盒粉笔大约有多少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猜猜、数粉笔的数量。
3.另外拿出一盒,那么现在猜猜这盒里的粉笔有多少呢?(大约一半),你是怎么猜的?说说自己的理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回用到估计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教学例11.出示水果图,观察图,你发现水果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吗?柚子最大,苹果第二,橘子最小。
橘子的数量比苹果多而柚子的数量比苹果少。
2.如果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苹果有900个,从我的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3.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同学说的话。
你是怎么理解多一些和少得多的?4.请你根据这些条件选择出橘子和柚子子大约有多少?三、教学例21.出示图,这样的1个笔筒里大约50枝铅笔,那么请你猜猜3个这样的笔筒大约有多少枝铅笔?你是怎么猜的?4个呢?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方法。
2.当我们在估计的时候,通常要找到一个参照物,这样猜的结果会更准确一点,就像我们在猜3个笔筒里铅笔的数量,我们首先知道了1个笔筒装铅笔的数量,那么就好猜了。
在比如学校教学楼有5层,每层的高度大约是3米,你能猜出教学楼的高度吗?猜一猜,说说方法。
四、教学例3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大约1厘米。
2.7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700张、14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呢?思考后填空。
五、教学例31.分给每小组一盘花生,请你猜猜这盘里大约有多少颗花生?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估计,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较大数的估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4节: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并能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较大数的估算。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估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遇到较大的数时,如何快速地估算出它的值?2. 新课讲解(1)介绍较大数的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倍数法等。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估算方法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4较大数的估计一、估算方法:1. 四舍五入法2. 倍数法二、例题:1. 估算237×58的结果。
2. 估算4286÷73的结果。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较大的数,尝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设计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1.4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较大数的估计。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43页的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概念。
例题是关于估计300以内的数,我们需要根据数的组成来估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和练习本,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说我们学校有1000名学生,让学生估计一下学校里有多少个班级。
2. 新课导入: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例题,让学生尝试估计300以内的数。
3. 讲解:我会讲解数的组成,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数的组成来进行估计。
4. 练习:我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于较大数估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估计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因学生的家庭住址而异,所以没有固定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这个方法,比如说估计一下超市里有多少个苹果。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这个计划,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导入环节的实际情景引入,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新课导入和讲解环节,这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我会通过讲解数的组成,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数的组成来进行估计。
再次,练习环节,这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较大数估计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并通过作业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三、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教学准备教具:同样大小的两个杯子,分别装有300克水和600克水,并在杯子背面注明克数。
学具:一份报纸。
五、教学过程(一)估计生活中的大数活动一:估计杯子里水的重量。
1、教师拿出一大杯水,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克?2、拿出半杯水,并注明300克,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大杯水。
3、师问: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准确了?4、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半杯水→一杯水。
活动二:估计全校学生人数。
1、师问:咱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全校学生人数吗?2、学生独立思考。
3、同桌讨论估计方法。
4、全班充分交流估计方法。
教师板书:一个班人数→全校人数。
(二)估计体育场的人数1、教师引导学生看体育场的图,并提出问题: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吗?2、学生讨论估计方法,并充分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先估计这个体育场一个看台的人数,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看台,从而估计体育场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一个看台的人数→整个体育场人数。
3、同桌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找出估计的策略。
全班充分交流不同估计方法。
4、实际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
与估计的数量差别大吗?5、根据估计结果计算,如果每个看台的人数相同,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一共能容纳多少名观众?6、通过板书让学生观察,尝试归纳估计大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部分→整体(三)练习巩固1、估计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2、估计书报亭营业额。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档是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一节课进行评课的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背景是在二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较大数的估计》是该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较大数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2.掌握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和技巧。
3.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较大数的估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较大数的概念介绍•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和步骤•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示例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互动讨论: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较大数的特点和估算方法。
•案例演示: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概念和估算的重要性。
•假设情境:通过设计假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应用估算较大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1.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a. 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数字排列,通过提问来让学生主动思考什么是较大数。
b. 概念讲解教师简要讲解较大数的概念,突出较大数的特点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c. 估算方法介绍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向学生展示了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较大数近似为一个方便计算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d. 情境应用教师设计了一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应用估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e. 总结和复习教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简单的复习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较大数的概念和估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较大数的估计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较大数的估计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的估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较大数的估计2. 四舍五入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较大数的估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估计方法。
- 出示一些较大数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进行估计,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 教师讲解较大数的估计方法,重点讲解四舍五入法。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四舍五入法的运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教师点评学生的探究成果,总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技巧。
3. 实践演练-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较大数的估计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素养。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较大数的估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感和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大数的估计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
这个过程需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数开始,逐步过渡到对较大数的估计,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运用四舍五入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教案:较大数的估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较大数的估计。
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三节“较大的数”。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较大的数的估计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较大的数的估计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较大的数的估计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大的数的估计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进行估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数器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只兔子,每只兔子有3只耳朵。
教师提问:“请问,这5只兔子一共有几只耳朵?”学生回答:“一共有15只耳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数的和超过10时,可以使用估算的方法来快速得出答案。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请估算一下,12个苹果加上18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4个学生。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教学卡片,卡片上有两行数字,每行有5个数字。
教师要求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卡片上的数字进行估计。
每个小组完成估计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较大数的估计1. 实践情景引入5只兔子,每只兔子3只耳朵一共有 15只耳朵2. 例题讲解小明 3个苹果小华 5个苹果一共有 3 + 5 = 8个苹果3. 随堂练习12个苹果 + 18个苹果估算答案:30个苹果4. 小组合作教学卡片上的数字估计5. 课堂小结较大的数的估计方法如何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进行估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写出50以内的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较大数的估计 第1课时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第1课时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较大数,掌握数的估计方法,培养数的估算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对较大数进行估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较大数。
2. 培养学生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估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较大数的概念理解。
2. 学生对数的估计方法的掌握。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的估计方法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较大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较大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的估计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数的估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估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第1课时西师大版2. 教学内容:认识较大数,掌握数的估计方法,培养数的估算能力。
3. 教学目标:掌握较大数的概念,培养数的估算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4.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概念理解,数的估计方法的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提升。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所学的方法,估计一下家里的物品数量,如书本、玩具等,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用所学的方法,估计一下学校的人数,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较大数的概念和数的估计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较大数的估计-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较大数的估计,通过学习,我们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认识百位数、千位数;2.能够通过将数凑整后再进行估计,提高估算的准确性;3.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较大数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认识数的位置和意义,正确理解百位数、千位数的概念;2.利用数的凑整,提高估算的准确性;3.运用前面学过的数的表示方法,通过句子和图表的形式,进行较大数的估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百位数、千位数;2.通过将数凑整后再进行估计,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前面学过的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较大数的估计,而不丢失数字的精度。
四、教学过程导入1.小学生,你们都学过一年级的数学了,那么请问你们现在最长的数字是多少?2.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更长的数字,那么都什么数字会构成更长的数字呢?学习1.讲解百位数、千位数的概念,并请学生借助口算和写出一些百位数、千位数的例子;2.请学生凑整10、50或100位数,并估计凑整后的数,分别让学生参照估算前和估算后的数据,判断凑整是否有利于提高准确性;3.请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数的表示方法,将较大数进行模拟和估算,并在纸上记录下模拟和估算的过程和结果,并请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对比估算的正确性。
总结1.要求学生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的技能,并简单描述这些技能的用途;2.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师本节课教学关注的方面,可以改进的方面,和未来应注意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根据表现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同时在课后应向学生进行问询和测试,以便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2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2 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分享我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选择了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我将会带领学生们学习第37页到第40页的内容,这些页面主要讲述了如何估计较大数的方法。
学生们将会学习如何利用数轴、图表和实际物品来进行较大数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较大数的估计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较大数的估计,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和解释他们的估计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较大数的估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我确定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和如何解释估计结果的理解。
而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独立地进行较大数的估计,并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的估计过程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较大数的估计,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大型的数轴和图表,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小球和积木。
学具则是每个学生一份估计记录表,他们可以在这个表格上记录他们的估计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会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较大数的估计概念、估计方法的选择和解释估计结果的方法。
我会使用清晰的文字和图表来展示这些内容,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他们可以尝试估计更多较大数的实际物品,或者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和分享他们的估计经验。
这就是我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1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较大数的估计》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较大数的概念。
2. 学习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3. 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大数的估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较大数的概念、估计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估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较大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较大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较大数的特征。
(2)讲解较大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较大数的含义。
(3)介绍较大数的估计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估计较大数。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较大数的估计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选取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较大数的估计。
4. 总结提高(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较大数的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较大数,并尝试进行估计。
2. 完成练习册中关于较大数的题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较大数的概念和估计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操作环节实践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因为它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重要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较大数概念的理解,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并培养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较大数的估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将估算方法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背景,引出较大数的估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较大数进行合理的估计。
2.培养学生运用数感、比较、推理等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进行较大数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3.实践操作: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大数的估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较大数估计的方法和技巧,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要勇于挑战困难,善于合作,乐于分享,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6.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a.以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较大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较大数的估计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较大数的估计
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估计”的概念。
2.能够在千以内的数字范围内进行较大数的估计。
3.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实践运用。
二、教学重点
1.较大数的估计的方法和思路。
2.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较大数的估计。
三、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大数字的估算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首先, 老师通过幼儿熟悉的资源启发学生思考:“小明要筹集500元钱给小学捐赠一个篮球。
”让同学们估算一下:东东借给小明了50元, 妈妈又给了他350元,然后他还有200元,这样他离筹集到500元钱还差多少钱?请大家先不要进行加法运算,仅凭自己的估算能力来给出一个大致的数字。
2. 观察、思考和总结
接着,老师让大家回顾: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做到千以内的数的细心统计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在广泛的实践中学会了1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简单的“竖式”计算。
为此,我们能做到:
1.对于1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直接口算或利用具体事物和图形等方法进行推算。
2.对于较大的数,我们可以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3. 练习和检查
老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对于广泛实际生活中出现,而数值又较大的需求,如何进行快速的估算。
并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大数的估计》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
学具:书、尺子、4人小组每组1袋黄豆。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估一估
1、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
(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
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
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
挂图出示货柜上的4筒笔。
(特别提示:4筒笔一起出示)教师:大家想知道吗?
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挂图出示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苹果中的“900个”先不出现)
(2)议一议:这3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
②这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
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橘子个数多,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
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b、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少一些。
c、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d、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
……
(3)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4)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900个。
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约有多少个?(950个、1000个、1100个……)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出估计的理由。
(因为橘
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约有多少个?请大家估计。
学生可能估:大约是100个、200个、80个、50个……请学生说出估计的理由。
(因为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5)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结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做完以后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
3、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
现在你们估一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好吗?
教师:要估计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应先知道什么条件呢?
教师:真能干,和老师想的一样。
1把黄豆大约有100粒。
教师:现在,请聪明的孩子来猜一猜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把。
学生纷纷猜把数,再猜粒数。
教师:若已知一杯黄豆有200粒,来猜猜一碗黄豆有多少粒吧。
教师:首先猜猜一碗黄豆有多的好杯?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估计出1份是多少,再看看要估计的是这样的几份,得出几份一共是多少。
二、量一量,估一估
1、教学例3
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一碗黄豆有多少粒,现在一起来研究
我们的数学书。
(挂图出示书上例3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并填在书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数学书一共有多少张纸。
(1)2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cm;
(2)这本书大约有(60)张。
教师:刚才大家量出了2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1cm,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多少张纸才最接近1cm呢?
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2本书有(120)张纸厚1cm。
(挂图出示)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估计这样的600张的厚度大约是()cm。
)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猜一猜。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最后师生一起填出答案。
(挂图出示)
600张纸有这样的(10)本书——厚(5)cm。
那么这样的12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cm,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
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应该估计出1份是多少,再来推测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
用这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三、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好吗?学生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