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试题(全)
《航道法》题库一、单选题1、我国内河航道应按可通航船舶的吨级划分为()级A、九B、八C、七D、六2、规划、建设、养护、保护航道,应遵循()的原则。
A、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B、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C、服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防洪总体安排D、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3、《安徽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由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中间成果已于2014年11月完成,该规划由()批准公布。
A、安徽省人民政府B、交通运输部C、安徽省人民政府会同交通运输部D、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改委4、航道建设单位应当自航道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日内,将竣工测量图报送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
A、10B、20C、30D、605、()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主管所辖航道的管理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B、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C、海事管理机构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6、流域航道规划、区域航道规划由()编制并公布。
A、国务院B、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7、编制航道规划应当征求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并依法进行()。
A、环境影响分析B、环境跟踪监测C、环境影响评价D、环境影响预测8、( )主管全国航道管理工作。
A、国务院B、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C、涉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涉及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9、()应当按照航道养护技术规范进行航道养护,保证航道处于良好通航技术状态。
A、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B、海事管理机构C、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10、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航道进行巡查,发现航道实际尺度达不到航道维护尺度或者有其他不符合保证船舶通航安全要求的情形,应当进行维护,及时发布航道通告并通报()。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海事管理机构C、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11、海事管理机构发现航道损毁等危及通航安全的情形,应当及时通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水运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
4、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 综合运输体系。注重航道与港口、船舶以及干线与支线的协调发展。
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妥善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三、布局方案
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 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 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 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水路 “两横一纵两网十八 线”
09港航2班 徐嘉敏
制作时间:2010年10月30日
中国全国水路将形成“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布 局
2007年6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介绍说, 2007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 局规划》,根据规划,在全国将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 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简称两横 一纵两网十八线)和28个主要港口的布局,遍及全国20个省区市。
“一横”:西江航运干线
“一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海船进江航道为核心,以三级航道为基础,由16条航道组成“三 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三纵:西江下游出海航道,白坭水道— 陈村水道—洪奇沥水道,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横:东平水道,潭江— 劳龙虎水道—莲沙容水道—东江北干流,小榄水道—横门出海航道; 三线:崖门水道—崖门出海航道,虎跳门水道,顺德水道。
2.内河港口 :2005年,全国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 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与淮 河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港口760多个,泊位15237个,珠江水系港口110个, 泊位2335个,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港口290个,泊位11608个。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发展现状 (1)(二)形势要求 (2)二、总体要求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建一体化设施网络 (6)(一)优化内联外通运输通道 (6)(二)打造城际交通网 (9)(三)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11)(四)强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和辐射功能 (12)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14)(一)构建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14)(二)塑造港口群分工新格局 (16)五、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 (18)(一)提升客运服务能力 (18)(二)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0)六、协同共建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 (22)(一)率先探索建设下一代智能交通设施 (23)(二)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23)(三)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平台 (24)七、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4)(一)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25)(二)发展集约低碳运输 (25)(三)统筹交通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 (25)八、构建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 (26)(一)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 (26)(二)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7)(三)构建融合开放的市场管理体系 (28)九、保障措施 (29)(一)加强组织领导 (29)(二)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9)(三)推动重大项目实施 (30)十、环境影响评价 (30)(一)环境影响分析 (30)(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31)附图 (32)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工作部署,指导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物流地理》习题集
1.物流地理学主要研究物流的、发展条件和规律,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布局2.地理学科体系分为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3.经济地理是从地理的角度,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从自然、技术和经济的联系中,研究物流问题及其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问题。
基础设施布局4.经济地理学分为普通经济学和。
区域经济地理学5. 为现代物流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现代物流活动促进了物流地理的发展。
物流地理二.选择题1.不属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是()。
A.香港B.海南C.广东D.福建A2.内蒙古自治区属于()经济区。
A.大西北经济区B.黄河中游经济区C.中部经济区A3.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 )为中心。
A. 厦门B. 泉州C. 福州D. 台北AC4. 经济区域,是( ),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承担一定的任务的开放性的地域经济单元。
A.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B. 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标志C. 以区域综合发展为基本特征D. 以广泛的区域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ABCD5.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提出的发展战略有()。
A. 西部大开发B. 振兴西北老工业区C.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D. 中部崛起ABCD三.判断题1.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江门、惠州、肇庆。
()2. 现代物流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3. 物流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空间地域或经济区域间货物的位移。
不同的地域或经济区域的生产力布局不同,决定了物流的方向不同,引起了物流资源的重新调配。
()4. 在中国内陆腹地,都是首先以中、小城市为中心发展物流业,然后沿着交通运输线(例如铁路、河流、公路等)为纽带形成物流节点,向周围地区(主要是乡村地方区)辐射。
()5.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协同发展。
()1.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或货物的运输方式,主要承担和旅客运输。
常州市航道网规划
常州市航道网规划二○○八年二月水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对于常州这样一个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位于我国沿江沿海经济带、苏锡常都市圈三个中心城市之一的城市来说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
常州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对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促进常州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水运不仅是常州传承文明和弘扬文化的历史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生态常州的需要。
一、必要性和迫切性(一)基本情况常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北倚长江天堑,南与安徽省交界,东濒太湖与无锡市相连,西与南京、镇江两市接壤。
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长荡湖、涌湖、太湖三大天然湖泊与沙河(天目湖)、大溪两大人工水库形成江河相通,三湖相连的水系网络。
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
常州是江苏省内河航运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备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常州市航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1997年完成苏南运河的整治后,按五级标准整治了芜太运河深阳改线段9. 21公里、锡溧漕河戴溪一欢塘桥段航道5.88公里,并改建了芜太运河、丹金溧槽河、锡溧漕河部分桥梁。
此外,京杭运河常州改线段(26公里)工程于2004年底开工,2008年1月已竣工。
至2006年底,常州市境内共有航道144条,总里程为1247. 06 公里。
根据1994年航道定级标准,市域共有等级航道33条,计611. 66 公里,由于航道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航道淤积等原因,目前达到六级及以上等级的航道里程168. 95公里,达到七级以上等级航道里程267. 55公里,分别占航道总里程的13.5 %和21. 45%a(二)总体评价常州市内河航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航运的地位十分突出,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官方word版 附规划图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战略定位。
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ຫໍສະໝຸດ ,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优越。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件第三章 航道及航道规划
BF=Bs+Lsinβ
Bm1——单孔单向通航净宽(m); 穿越广州市区的珠江 BF ——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 △B。——船舶或船队与两侧桥墩问的富裕宽度(m),Ⅰ~Ⅴ级航道可取0.6倍航迹 带宽度,Ⅵ级和Ⅶ级航道可取0.5倍航迹带宽度; Pd ——下行船舶或船队偏航距(m),可按表3-14取值; Bm2 ——单孔双向通航净宽(m); b ——上下行船舶或船队会船时的安全距离(m),可取船舶或船队宽度; Pu ——上行船舶或船队偏航距(m),可取0.85倍下行偏航距; Bs ——船舶或船队宽度(m); L ——顶推船队或货船长度(m); β——船舶或船队航行漂角 (°),Ⅰ~Ⅴ级航道取6°,Ⅵ、Ⅶ级航道取3°。
ΔH=∆T1+∆T2+∆T3+∆T4
2)航道度宽
航道标准宽度是指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具有航道标准水深的宽度。
据船舶航行密度和航道条件,可设计成双线航道和单线航道。
单、双向航道的判别公式如下:
LK<0.5tv
式中:LK——航道段长度(km); t—— 平均船舶间隔时间(或单船)宽度(h); v——船舶最大航速(km/h)。
弯曲段的船舶(队)航行漂角
R/L
β(上水) β(下水)
R/L
β(上水) β(下水)
2.0
3.0 4.0
28°~35°
21°~25° 16°~20°
9°
5° 4°
5.0
6.0
13°~17°
11°~15°
3°
3°
航道富裕宽度
航道富裕宽度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不产生船吸和岸 吸现象的最小宽裕尺度。 我国目前的直线段航道标准宽度大致是设计船队宽度 的4倍。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趋向大型化、高速 化,这一比值将会增加。根据资料,美国一般为 5.0~6.0,西欧一般不小于4.4,国际航运会议推荐的比 值达6.0~7.0。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研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该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一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本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外向型经济最活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跨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全球产业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长江三角洲将进一步发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成长、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前提条件。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目标,以区域公路水路交通一体化为主线,突出强调跨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的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规划的实施将加速推动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为进一步改进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规划纲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期为2004至2020年。
一、长江三角洲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现状(一)长江三角洲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成就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以上海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长江三角洲更广泛地融入全球经济活动。
四川省内河航道布局方案表
里程 (km)
954 258 162 41 493 2002.9 286.2 115 786 75.7 160 341 155 49 35 1918 63 71 27 147 30 40 72 64 36 18 76 43 27 66 166
规划 等级
表 4.1-1 备注
Ⅰ Ⅲ Ⅳ Ⅲ
Ⅲ Ⅳ Ⅲ Ⅴ Ⅳ Ⅴ Ⅳ Ⅳ Ⅳ
里程 (km)
86 54 244 60 72 12 114 69 150 35 22 54
规划 等级
Ⅵ Ⅶ Ⅶ Ⅶ Ⅵ Ⅴ Ⅶ Ⅶ Ⅶ Ⅶ Ⅶ Ⅳ
续表 4.1-1 备注
库区航道 库区航道
库区航道
Ⅶ
Ⅴ
Ⅵ
库区航道
Ⅴ
库区航道
Ⅵ
Ⅴ
库区航道
Ⅴ
库区航道
Hale Waihona Puke Ⅶ库区航道Ⅵ
Ⅶ
库区航道
Ⅶ
Ⅶ
Ⅶ
Ⅵ
库区航道
Ⅶ
航道名称
20 西河 21 州河 22 巴河 23 前中后河 24 釜溪河 25 白节子河 26 永宁河 27 长宁河 28 南广河 29 郪江 30 林岗溪 31 关河
起讫点
柘坝~升钟 宣汉~达州 巴中~三汇 宣汉~江口电站 老新桥~沙嘴 团仓河~河口 叙永~纳溪 硐底~江安 石碑~南广河口 蓬莱~郪口 望江~河口 安边~滩头
16 青衣江 17 马边河 18 白龙江 19 东河
起讫点
水富~彩溪口 乐山~宜宾 广元~昭化肖家河 昭化肖家河~黄帽沱
达州~丹溪口 彭山~乐山 攀枝花~水富 绵阳~石榴嘴 石榴嘴~桐麻浩 金堂~龙门阵 龙门阵~泸州 鲢鱼溪~合江 沙湾~乐山
对溪~广元 成都~彭山 映秀~紫坪铺 打罗~二滩 二滩~河口 永兴~河口 南桠河口~瀑布沟 龚咀和铜街子电站 福禄~沙湾 槽鱼滩电站 止戈~草鞋渡 舟坝~河口 姚渡~三堆坝 三堆坝~昭化 旺苍~河口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
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
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
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
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3.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
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水域面积。
为了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和提高水运效率,江苏省制定了干线航道网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背景、目标、重点区域和实施措施。
一、背景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长江、淮河和运河等重要水道,是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枢纽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运需求的增加,现有的航道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江苏省日益增长的水运需求,导致航运效率低下,运输成本高昂。
因此,制定干线航道网规划成为迫切需要。
二、目标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目标是优化航道布局,提高水运能力,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完善航道网络:通过规划新的航道和改善现有航道,形成更加完善的航道网络,提高水运的连通性和通行能力。
2. 提高航道标准:根据不同航道的需求,提高航道标准,确保大型船舶的安全通行,同时降低航运成本。
3. 优化港口布局:结合航道规划,优化港口布局,提高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水上交通提供更好的支持。
4. 加强航道维护:建立健全的航道维护机制,加强航道的巡查和维护,确保航道的畅通和安全。
三、重点区域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江干线航道:长江是江苏省最重要的航道之一,规划将重点改善长江干线航道的通航能力和安全性,提高长江航运的效率。
2. 淮河干线航道:淮河是江苏省的重要支流,规划将重点改善淮河干线航道的通航能力,提高淮河航运的效率。
3. 运河航道:运河是江苏省的重要航道之一,规划将重点改善运河航道的通航能力,提高运河航运的效率。
4. 港口建设:规划将重点发展和优化江苏省的港口,提高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为干线航道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实施措施:1. 航道改善工程:对现有航道进行改善和拓宽,提高通航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规划新的航道,填补现有航道的空白,提高航道的连通性。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方案
七~四级
四级
22.杭申线:塘栖-分水龙王庙
123.0
四级
三级
23.杭平申线:新市-竖潦泾
138.0
七~五级
四级
七~三级
三级
8.杨林塘:一、长江干线
9.长江干线:南京-长江口
437.0
一级
一级
二、淮河出海航道-盐河
10.淮河出海航道:洪泽湖南线-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灌河
278.5
七~三级
三级
11.盐河:杨庄-武障河闸
95.0
七~六级
四级
三、通扬线
12.通扬线:高东线-建口线-通扬运河-通吕运河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方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方案
航道名称
航道起讫点
里程
(km)
现状
等级
规划
等级
“两纵”
一、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乍嘉苏线)
1.京杭运河:苏北运河-江南运河
800.2
四~二级
二/三级
2.杭甬运河:三堡-甬江口
238.0
七~四级
143.2
五~四级
三级
17.黄浦江:分水龙王庙-吴淞口
91.7
一级
一级
18.大浦线、赵家沟:
赵家沟-大治河;随塘河-黄浦江
51.5
七级
三级
19.大芦线:
内河集装箱港区-黄浦江
46.1
七~四级
三级
20.湖嘉申线:闸西-红旗塘
104.0
六~四级
三级
六、钱塘江-杭申线(含杭平申线)
21.钱塘江:梅城-赭山
“十一五”期长江航道发展规划目标及建设思路
“十一五”期长江航道发展规划目标及建设思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江航道发展规划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路:一、加强航道整治,优化通航条件为改善长江航道的通航条件,规划提出了加强航道整治的措施。
通过疏浚、疏浚、引航、导航等手段,提高长江航道的可靠性和通航能力。
同时,加强对长江支流、港口和河段的整治,解决短板问题,确保航道安全通畅。
二、提升航道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规划提出了提升航道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目标。
通过建设航道自动化监控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航道动态信息发布系统等,提高长江航道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航道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长江航道的通信能力和信息交换效率。
三、推进航道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为保护长江航道的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了推进航道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思路。
加强长江水质监测、水环境治理,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积极推动航道绿化和生态修复,提高长江航道的景观和环境质量。
四、优化航道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规划明确了优化航道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的要求。
通过建设完善的航道服务设施,提高长江航道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加强航道服务管理,推动航道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
同时,加强航道服务协作,促进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五、推进航道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规划强调了推进长江航道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通过加强航道巡查、预警、监测,建立长江航道安全体系。
完善航道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航道运输企业和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十一五”期长江航道发展规划通过加强航道整治、提升航道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推进航道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优化航道服务体系,推进航道安全管理等措施,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环保的长江航道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这将为长江航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9 2019官方WORD版 附规划图word精品文档49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3)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战略定位 (6)(三)发展目标 (7)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8)(一)优化总体布局 (8)(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10)(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10)(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4)(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4)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5)(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6)(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9)(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20)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21)(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1)(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3)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4)(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4)(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6)(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8)(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1)(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1)(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5)(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5)(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6)(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9)(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40)(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42)(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3)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3)(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3)(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5)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6)前言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内容简介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内容简介(2004年~2010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该建设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个区域的沿海港口,以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为主,具体内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江阴、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16个城市,大陆海岸线、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的21%和39%。
2010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000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9000万吨,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5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上海、宁波港口为重点,由苏州港等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港口共同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等港口的进口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南京等港口的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以上海、舟山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佛山、惠州共9个城市,2010年前,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区需新增吞吐能力4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100余万标准箱,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4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原油(含成品油、LNG、LPG)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努力巩固和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两地港口的资源优势,相应建设珠海、东莞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形成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局面,尽可能减少港口资源的浪费;以惠州、深圳、珠海等珠江口外港口的进口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LNG)接卸码头为主,相应建设珠江口内的广州、东莞等港口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进口油气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
二、面临的形势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内河航运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2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达 634 人/平方公里,是全国 平均人口密度的 4.7 倍,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 地资源日趋紧张,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占地 少、能耗小、成本低、运能大等特点的内河航运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 善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为内河航运带来强大运输需求, 内河航运运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2010 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将保持 10%左右的速度增长, 2010 年后,仍将保持 7%的较高速增长。随着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内河航运在继续保持传统货物运输不
一、内河航运现状与评价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 北,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内河 航运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一)内河航运现状 1、航道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内河航道 3.3 万多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里 程的 28%,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约 1800 公里,占区内航道里程的 5.3%, 占全国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的 12%。 2、港口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包括长江干线)共有生产性泊位 16000 多个, 其中公用泊位 5600 多个。完成货物吞吐量 4.45 亿吨,杭州、嘉兴、 湖州、无锡、苏州等内河港口已开始经营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 3、货运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内河货运量 5.29 亿吨,货物周转量 899 亿 吨公里,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总量的 22.2%和 8.6%,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 66%、59.6%(含与区域外的货物交流 量)。 4、运输船舶 内河运输船舶保有量 8.9 万艘,运力 861 万净载重吨,分别占全 国的 33%和 35.7%。1995-2002 年的 7 年间,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 位从 46 吨提高到 100 吨,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二)内河航运发展评价 内河航运在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沿 江河布局、保障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陆路交通压力等 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角洲地区内河货运量分别达到 6.67 亿吨和 7.8 亿吨,其中内河集装箱运量分别为 300 万 TEU 和 500 万 TEU。
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置方案表
附表1: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表附表2: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表附表3: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表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
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二)布局方案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1.9万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15%),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级航道4800公里,分别占75%和25%。
规划内河主要港口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1、长江水系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为“一横一网十线”。
“一横”:长江干线“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四级
四级
22.杭申线:塘栖-分水龙王庙
123.0
四级
三级
23.杭平申线:新市-竖潦泾
138.0
七~五级
四级
40.8
七级
三级
“六横”
一、长江干线
9.长江干线:南京-长江口
437.0
一级
一级
二、淮河出海航道-盐河
10.淮河出海航道:洪泽湖南线-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灌河
278.5
七~三级
三级
11.盐河:杨庄-武障河闸
95.0
七~六级
四级
三、通扬线
12.通扬线:高东线-建口线-通扬运河-通吕运河
299.0
七~四级
三级
四、芜申线-苏申外港线(含苏申内港线)
13.芜申线:
芜太运河-太湖航线-太浦河
254.7
七~四级
三级
14.苏申外港线:
宝桥-分水龙王庙
64.7
四~三级
三级
15.苏申内港线:
瓜泾口-宝钢支线铁路桥
111.0
五~三级
三级
五、长湖申线-黄浦江-大浦线、赵家沟-大芦线
(含湖嘉申线)
16.长湖申线:小浦-西泖河口
五级
三级
4.丹金溧漕河:七里桥-溧阳
66.5
七~六级
三级
5.锡溧漕河:宜城-洛社
55.0
七~六级
三级
6.乍嘉苏线:乍浦-平望
72.2
六~四级
四级
二、连申线
(含杨林塘)
7.连申线:盐河-灌河-通榆河-射阳河-通榆河-通扬运河-如泰运河-焦港河-申张线-苏申内港线
604.7
七~三级
三级
8.杨林塘:巴城-杨林口
附表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方案
航道名称
航道起讫点
里程
(km)
现状
等级
规划
等级
“两纵”
一、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乍嘉苏线)
1.京杭运河:苏北运河-江南运河
800.2
四~二级
二/三级
2.杭甬运河:三堡-甬江口
238.0
七~四级
四级
3.锡澄运河:黄田港-皋桥
37.0
143.2
五~四级
三级
17.黄浦江:分水龙王庙-吴淞口
91.7
一级
一级
18.大浦线、赵家沟:
赵家沟-大治河;随塘河-黄浦江
51.5
七级
三级
19.大芦线:
内河集装箱港区-黄浦江
46.1
七~四级
三级
20.湖嘉申线:闸西-红旗塘
104.0
六~四级
三级
六、钱塘江-杭申线(含杭平申线)
21.钱塘江:梅城-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