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 划重点 (下)
![环境影响评价 划重点 (下)](https://img.taocdn.com/s3/m/8522978333d4b14e852468fe.png)
六1、水体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受纳水体不同,其消纳污染物的能力也不同。
环境容量所致的环境是一个较大的范围,若受纳水体范围较小,而边界与外界新形的物质能量交换量相对于水体自身所占的比例较大,此时通常改称为环境承载能力。
2、简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方式推流迁移:污染物随着水流在X、Y、Z三个方向上平移运动产生的迁移作用。
(前后、左右、上下)分散稀释:污染物在水流中通过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分散开来而得到稀释。
转化和运移:污染物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或解吸、污染物颗粒的凝并、沉淀和再悬浮。
底泥中污染物随底泥沉淀物运移,热污染的传导和散失。
3、S-P模型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主要应用于什么水体什么指标的预测?(1)河流中的BOD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常的;(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弓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适用水体:(1)河流充分混合段;(2)污染物为耗氧有机污染物;(3)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4)河流为恒定流动;(5)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指标:溶解氧DO、COD4、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与河水是如何混合的?由那几个阶段组成?(1)竖向混合阶段污染物排人河流后因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逐步向河水中分散,由于一般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从排放口到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的阶段称为竖向混合阶段。
在竖向混合阶段也存在着横向混合作用。
(2)横向混合阶段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在横向上还存在混合过程。
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横断面达到浓度分布均匀,这过程称为横向混合阶段。
(3)段面充分混合后阶段在横向混合阶段后,污染物浓度在横断面上处处相等。
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再变化,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减少。
5、在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如何对河流湖泊进行简化?(1)如果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 考试重点(DOC)
![环境影响评价 考试重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79381871b84ae45c3b358c4b.png)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案例分析第一章绪论1、环境要素与环境系统的概念?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由围绕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
2、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的异同点?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因子:是指环境中对人类或人类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其影响的表征因子。
环境要素强调环境的基本物质组成,而环境因子则更强调对人类的影响。
3、环境质量和环境价值的概念?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价值:是指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第三章环境评价标准1、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2、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环境功能区的划分?(1)环境质量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②《地表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8/T14848—93)<地表水质量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3cc56c1eb91a37f1115c7a.png)
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危险风速:是指在某一风速下会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极大值(地面绝对最大浓度C absm),当出现C absm时的风速即为危险风速。
3.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它的计算公式是风向频率f/平均风速u.4.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起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地讲,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简答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内容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是指: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分类别规定其所适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规定和程序。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如下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从工作程序上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⑴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①研究有关文件。
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②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
环评报告的内容是哪些
![环评报告的内容是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44504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2.png)
环评报告的内容是哪些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对计划、项目等的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
环评报告是对EIA实施的结果进行阐述、总结和交流的文书,旨在提供给政府、项目承担者和公众参与者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评报告的内容和各个部分的重点。
1.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部分对所评估的项目进行基本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项目描述、主要设计指标、产生的环境影响等内容。
此部分的重点是清晰明了地概述项目的整体情况。
2. 环境背景环境背景部分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描述,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方面。
主要内容涵盖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环境质量、文化遗产、社会经济等方面。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 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方案部分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描述,包括项目所需的主要设备、工艺流程、防护措施等。
此部分的重点是让读者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4.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部分是整个环评报告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包括生态系统、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噪音、振动、废弃物、能源消耗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如事故、污染扩散等。
这一部分需要详尽地分析已有数据,并进行模拟和预测。
5. 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部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响应。
在这一部分中,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控制、修复和补偿等。
此部分的目标是有效地减少环境影响,保护和修复环境。
6. 社会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部分对项目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就业、收入、经济发展、社会关系、文化遗产等。
此部分需要结合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a2a3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0.png)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2766bf83d049649b665875.png)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21c83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3.png)
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环评报告书是为了评估和阐明一个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而编写的一份报告。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背景和目的:环评报告书首先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包括项目的规模、地理位置、计划时间等。
同时需要说明项目开展的原因和目标,以及所处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2.项目描述:环评报告书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包括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和关闭等不同阶段。
重点关注项目的主要特征,如工艺、设备、投资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书需要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这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同时需要对项目可能引起的噪音、振动、辐射等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4.环境风险评估:环评报告书需要评估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包括灾害风险、事故风险和污染风险等。
需要对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以了解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风险。
5.环境保护措施:环评报告书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这包括污染物减排、噪音控制、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措施,并需要提供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6.社会影响评价:环评报告书需要对项目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经济效益、就业情况、居民迁移、文化保护等方面。
需要考虑项目对当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补偿措施。
7.公众参与:环评报告书需要说明项目的公众参与过程和结果。
这包括对项目公示、听证会等公众参与机制的介绍,并提供公众参与的反馈和意见的整理和回应。
8.可行性评价:环评报告书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方面。
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综上所述,环评报告书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通过对环评报告书的编写,可以帮助项目方和监管部门了解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建议,以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1a3476a417866fb84a8e3f.png)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1. 建设项目工程特点2.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1. 总则。
包括任务由来编制依据,污染物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2. 建设项目概况。
3.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方法。
5. 环境现状调查。
6. 环境影响预测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结论和建议内容。
8. 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9. 经费概算。
10. 附件:附属及参考文献。
污染源评价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标污染指数ii j i jC C N 0=Nij ——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一个无因次量; Cij ——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 ——为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等标污染负荷 P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C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Q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C0i-----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等标污染负荷比污染源评价方法ijiijij Q C C P 0=∑∑∑∑∑∑∑∑========⎪⎪⎭⎫ ⎝⎛=======n i m j ij i ij m j j n i i m j ij i ijm j iji n i ij iijn i ij j Q C C P P P Q C C P P i Q C C P P j 11011101101负荷评价区内的总等标污染荷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评价区内第荷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第P P K P P K P P K j j ii jijij===主要污染源确定: 按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从大到小排列,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源确定为主要污染源。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a48b23a5e9856a561260a5.png)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1.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2.物料衡算法遵循物质守恒定律3.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新建项目: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设计资料在建和未建项目:批复的环评文件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实测法、利用已有效数据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实测法、常规监测拟替代的污染源:实测法、已有有效数据4.工程分析常用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资料(资料复用)法5.类比分析法三个相似性: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6.新建项目要算清“两本账”:一本是工程工艺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另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7.技改扩建项目要算清“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以新带老”消减量)污染物消减量。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8.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地表水域规模(受纳水体的规模)9.污染物类型: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热污染10.河流在不同评价等级时的水质调查时期:一级调查三个(丰平枯)、二级调查两个(丰枯)、三级调查一个(枯)11.监测因子的确定:①常规水质因子②特殊水质因子③其它方面的因子12.取样断面的布设:一般应布设对照、控制、削减三类断面。
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370e2f4b35eefdc8d333f5.png)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质量评价: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其基本目的是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受污染的程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建设或已经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投入运行后,由于建设方案的变化或运行、生产方案的变化,导致实际情况与环境影响评价情况不符,针对其变化所进行的补充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一般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4可适当调整工程分析的内容:原则上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即1工程概况:1工程一般特征2 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流程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以形象的流程图说明,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产生的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应列表说明;分三期分别列出;废水、废气、废渣分列。
4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工程自身污染物设计排放量;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5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前现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自身污染物排放量;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削减量;主要体现“以新带老”的思想6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源强:如在合成氨厂,需要进行氨平衡计算;如在城市煤气化工程,需要进行气平衡计算7水平衡8无组织排放源统计9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10清洁生产水平分析:重点评述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比较单位产品或万元产值的排放水平对废水、废气、废渣应该分别进行分析11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保措施方案,提出改进意见;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在总投资中的比例12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工厂车间布置合理性分析;附近村镇居民拆迁必要性分析13充措施与建议: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节约用地的建议;用水平衡与节水措施建议;废渣综合利用建议;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建议;其他建议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括的内容(要点)?答:[1] 建设项目概况;[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5]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9d263867ec102de2bd89cb.png)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3.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政治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引起的对人类的效应。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4.环境影响评价:指队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5.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EIS):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6.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7.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③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导向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8.中国环境评价制度的特征:①具有法治强制性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③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④分类管理⑤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9.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作用: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评价的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10.环境标准体系:两级:国家级和地方级。
三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方法标准11.环境质量标准的选用:①凡是颁布了地方级标准的地区,则执行地方级标准②根据评价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来选定环境质量标准③国内标准没有的,可以选用国外标准,但必须经的环保主管部门的同意12.环境影响的评价程序:①管理程序: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②工作程序: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报告书;第二个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7ef0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2.png)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引言环境问题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各国纷纷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或政策法规制定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的制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1. 保护自然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提前预测和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负面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发现并规避潜在的环境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
评估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加强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要求项目实施者提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推动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经营。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1. 项目背景与目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明确项目的规模、位置等基本信息。
2. 环境基线调查对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获取环境基线数据。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4.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生态、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的举措。
5.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评估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
6. 环境管理与监测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责任,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问题与挑战1. 技术标准不一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标准有所差异,制定统一的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2cd4e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8.png)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前,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以便在决策和实施阶段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环境管理工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充分了解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环境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可以引导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耗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的应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增强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公众参与的过程,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向社会公众公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决策依据,增强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推动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法定的环境管理程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强对环境影响的监管和管理,保障环境利益和公众利益,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促进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0f8ceba8114431b90dd8f0.png)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
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be9ecf89eb172ded63b798.png)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知识点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定义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环境影响的分类:按项目时段分: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作用-----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通过评价查清项目拟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的对策,为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最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6.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的条件:①能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制度;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为决策提供信息。
7.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③建设项目工程分析④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⑤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⑥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⑦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⑧清洁生产⑨公众参与⑩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9.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2.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3. 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即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4、环评法律法规中关于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的规定(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a、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b、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c、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有关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全面、详细评价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b、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e、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a、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c、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登记表属于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a、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b、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孬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c、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环评法规中的环境敏感区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环评资质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规定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要求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并按照证书规定的范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分为甲级证书和乙级证书两种。
持甲级证书的单位可承接全国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持乙级证书的单位可承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二章工程分析的作用1、工程分析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2、工程分析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3、工程分析可以为生产工艺和环保治理工程提供优化设计建议4、工程分析为建设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工程分析内容中关于污染影响因素分析1、污染源分布的调查分析污染源按时间分布分为新污染源和老污染源,按其服务期又可分为施工期、服务期和服务后期。
对大气污染源按点源、面源、线源列出其所在位置,并说明排放方式、高度、强度、数量。
对污水说明污染物的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去向等。
对废渣说明其害成分、溶出物的浓度及数量、转运和贮存方式,井且需指明噪声、放射性、辐射等的位置、源强、剂量等。
污染源分布和排放量分析主要包括与产生污染物有关的生产工艺过程、资源和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土地开发利用、事故和废物处置及控制等生产环节。
(l)工艺过程分析这是工程分析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工作是利用工艺流程图分析生产操作,原料、成品和废物的近似物料平衡估算。
标明正常(连续、间歇)单次生产或发生事故时的操作条件,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例如在开车、停车、事故、取样、出料以及生产装置的清洗等间歇操作时产生的废物量。
一般来说,几乎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废物,所以应对原料、产品和废物作详细的物料平衡分析,包括分析所有的原料、辅料、最终产品、副产品以及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组成及投入和产出。
在工艺流程图上说明每一种生产方法中排出的各种废物及其形式、发生次数(正常、一次性、间歇还是事故)、每次生产持续时间:说明不同季节和物料变更时,出现最高污染负荷的周期。
(2)原材料和能源的储运在燃煤电厂、矿石选冶等工业建设项目中,其资源、能源、废物的装卸、搬运、储存、预处理等环节都会产生各种环境影响,应进行分析、识别。
(3)交通运输一些建设项目如果会使当地或附近地区的交通运输有明显的增量并且给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应予以分析。
(4)场地的开发利用一些拟建项目可能涉及到大片土地的开发,改变原来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影晌到原有的生态平衡和附近的环境及居民生活,对之不可忽视。
2、污染因子的筛选随“三废”排放的污染因子非常多,而评价时应选其中主要的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选其主要的进行影响评价。
筛选的方法采用等标污染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比来确定。
一般筛选污染因子最多的不超过5个,钢铁工业可以多选。
在筛选时应以等标污染指数的大小依次列出,而后取其前者作为下一步环评的重点。
等标污染指数依下式进行计算:式中,P i :污染因子i 的等标污染指数; 00i i i i C M Q C C P ==C i :某污染因子的浓度;C i0:某污染因子的排放标准或环境标准; Q :污染物的排放总量;M :某污染因子的排放总量。
也结合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如河水:公式中的分母为河流中某污染因子的环境容量。
式中,C i :河水中污染因子的现状量;Q :河水的径流量,亿m 3/a ; K :给某厂的污染因子的分担率。
3、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事故和异常排污为非正常排污,它们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在源强分析中,不但要确定污染物排放量,还要确定与其对应的发生概率,属于风险评价的范畴。
风险排污包括事故排污、异常排污。
事故排污是指生产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它的发生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物排放。
把发生事故时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作为下步风险预测评价的源强,同时应调查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种类、频率和对人群的危害,并提出应有的防范措施。
异常排污是指在正常运行时,工艺装备和环保措施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的一种长期排放水平。
如收尘器堵截KQ C C M P i i i ••-=)(0而不得不短路运行,污水处理场受到雨水冲击而发生未及处理等。
异常排污分析应重点说明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处置方法。
环保措施方案的分析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方案进行分析,目的是确定该项目既定环保措施方案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确认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确定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分析对拟建项目上工程总图方案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确定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确定居民搬迁的必要性。
工程分析的方法之类比法的具体内容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如: (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所谓一般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