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学例谈_1年级语教.doc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游子吟》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游子吟》教案一. 教材分析《游子吟》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古诗,描绘了游子离家漂泊的艰辛以及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和牵挂。
本课将这首古诗改编成简谱歌曲,让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游子的思乡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认识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母爱有一定的理解,但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感受和表达母爱,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游子吟》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
2.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提高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游子吟》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
2.难点:对简谱的识谱能力,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展示,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情感体验法: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游子吟》的简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语言,介绍歌曲《游子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的简谱,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简谱。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简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简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简谱练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游子吟》,并和家长分享歌曲的含义。
8.板书(5分钟)板书歌曲《游子吟》的简谱,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篇一活动目的★乐意观赏古诗《游子吟》。
★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义。
★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初步领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之情,教育少儿从中小学会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准备★少儿用书《游子吟》,挂图《游子吟》,录音磁带《游子吟》。
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主习题。
教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然后体温这首歌唱谁。
二、提醒主习题《游子吟》。
三、听故事《游子吟》。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鹤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裳,凝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祥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芒,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的慈祥永远铭记在心里,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这首的小诗《游子吟》。
四、听古诗《游子吟》。
⑴老师播放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放两遍,少儿边听边看图文结合少儿用书《游子吟》。
⑵讨论:这首古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什么意思。
五、观赏古诗《游子吟》。
⑴老师给少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这首诗说的是儿子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的妈妈舍不得他走,生怕他身上穿的衣服不够,临走前为他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希望他一路平安,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儿子很受感动,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为妈妈做些事情,以报答妈妈对自己的爱。
⑵让少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⑶师幼互动,让少儿说说母亲关怀自己的事情。
⑷读古诗《游子吟》。
六、活动延伸。
图文结合感受《游子吟》诗中母爱的伟大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
篇二活动目的★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依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游子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描述了游子离家在外的心境及母亲对他的深深思念。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孟郊及其创作背景。
3. 诗歌翻译:解释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将整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寓意,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感人故事,激发他们对亲情的共鸣。
2. 课堂讲解:(1)介绍诗人孟郊及其创作背景。
(2)解释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将整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诗句的寓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游子吟》,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游子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组讨论:讨论诗句的寓意,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游子吟》2. 板书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游子吟》。
(2)用自己的话翻译《游子吟》,体会诗句的寓意。
2. 答案:(1)见课本。
(2)见学生个人翻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母爱的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2)开展“感恩母亲”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幼儿园游子吟古诗教案
幼儿园游子吟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点读识字:认识并能正确读出古诗《游子吟》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诗意:理解古诗《游子吟》的基本含义,培养孩子的想象、联想
和表达能力。
3.朗读技巧:掌握正确而富有感情的朗读技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
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字词的点读识字。
2.古诗《游子吟》的基本含义。
难点
1.想象能力的培养。
2.朗读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1.古诗《游子吟》的文本PPT。
2.清晰的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常用的歌曲和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幼儿沉浸在幸福、温馨、美好的氛围中。
2. 引入古诗
让幼儿们先听一段《游子吟》的录音,然后老师给幼儿简单介绍文言文翻译并解释生字词。
请幼儿注意听力和意境的感受,培养想象能力。
3. 点读识字
引导幼儿观察诗歌中的生字词,再通过点读器等工具让幼儿朗读并正确地辨认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
让幼儿回家复习《游子吟》中的生字词,并在家庭环境中模仿教师教授的朗读技巧,自然流畅地读出古诗。
六、教学总结
本次课程中,幼儿通过认识《游子吟》中的生字词,进一步拓宽了语言视野;通过阅读文本和聆听录音,幼儿阅读识字、听力和想象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通过点读器等工具,幼儿得到了读音和意义的更好理解和记忆;通过诵读和模仿朗读技巧,幼儿得到了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美好和博大精深之处。
游子吟诗朗诵幼儿教案
游子吟诗朗诵幼儿教案引言。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形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诗歌更是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因此,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来进行幼儿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以《游子吟》为例,设计一份幼儿诗歌朗诵教案,帮助幼儿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游子吟》的内容和背景,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训练其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诗歌朗诵,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游子吟》的诗歌内容和背景介绍。
2.准备幼儿喜爱的音乐和节奏感强的音乐。
3.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图片书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4.准备小组合作的道具和布置教室环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活动,活跃气氛。
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游子吟》,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或图片书籍向幼儿展示诗歌中的情景和意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内容。
教师向幼儿逐句朗读《游子吟》,并解释诗句中的意义。
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跟读诗句,帮助他们熟悉诗歌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接着,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涵。
3.朗诵训练。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简短的诗句,与幼儿一起进行朗诵训练。
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诵方式,然后让幼儿跟读。
在朗诵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帮助他们提升朗诵能力。
4.小组合作。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诵。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音乐,让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诵。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游子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游子吟》含反思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让幼儿通过朗读《游子吟》了解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歌词所要表达的内涵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1.《游子吟》歌曲唱片及歌词。
2.一块黑板和粉笔。
3.幼儿园音响设备。
4.适合幼儿阅读的杂志或书籍。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中,由于幼儿的注意力不太稳定,因此在教学开始前,需要通过简单的启发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针对本节课的主题,《游子吟》,可以采用如下热身方式:老师播放《小兔子乖乖》等童谣,引导幼儿一起唱出来并做相应的手势动作。
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磨练他们的口齿能力。
2. 介绍《游子吟》老师播放《游子吟》歌曲,给幼儿观赏唱片歌词的同时讲解唐代诗人孟郊创作背景和故事,通过吟唱和讲解,让幼儿体验到这首诗的美妙之处。
•孟郊简介:唐代诗人,号孟浩然,晚年潜修佛学。
代表作品有《登科后》、《边城》、《题邻女史》等。
•《游子吟》:最初是一篇歌文,后改成五言诗,歌词唱出离愁别绪,饱含悲壮之情。
•内容介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等歌词,表达的是游子离别时母亲的思念和内心的愁苦。
3. 诵读和模仿在幼儿听懂歌词的前提下,老师可以现场现读出一遍《游子吟》的歌词,让幼儿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朗诵歌词。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模仿诵读,老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逐句诵读:将《游子吟》的歌词逐一背诵出来,幼儿跟随诵读。
•交替诵读:老师与幼儿交替朗读,由老师示范,幼儿模仿。
通过这些方式,幼儿可以不仅能够听懂《游子吟》,而且可以正确模仿歌曲的节奏和停顿。
4. 观察、表达和回答问题考虑到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游子吟》背后的文化意蕴,老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1.观察歌词和图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游子吟》教案
6.通过合唱、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游子吟》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游子吟》,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的演唱,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歌曲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传递和感染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游子吟》这一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思念家乡、亲人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游子吟》中的情感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游子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歌曲旋律的掌握方面,部分学生对于旋律的跳动和起伏变化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演唱时出现音准偏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
其次,在节奏感知与应用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歌曲的节奏,但仍有少数学生对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不够熟悉,导致演唱时节奏感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有趣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
举例:在演唱过程中,如何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将歌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4)合唱与协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演唱,保持音准、节奏一致,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在合唱过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音量、音色,与他人协调配合,达到和谐的效果。
《游子吟》教学案例: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游子吟》教学案例: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游子吟》是一首经典的古诗歌作品,它以婉转深情的笔调,描绘游子们离乡背井、漂泊异乡的心情,恰如其名,凄婉动人,感人肺腑。
如何将这首诗歌优雅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情感认知,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与任务。
【背景】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均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他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表达着对于现实世界和文化传统的渴求和向往,因此,将传统文化注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增强儿童的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游子吟》,领悟其中的感情。
2、通过体验游子的漂泊,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
3、借助《游子吟》了解中国的古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播放音乐,让孩子们自由活动,随着节奏舞动。
华美的旋律渐渐低落,带着孩子进入文艺气息浓厚的环境。
2、教师出示画面,画面上是一对边走边唱的游子形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多问几个问题:你们认识游子吗?他们在唱什么歌?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乡?3、通过交流,让孩子们了解到游子的悲苦离愁,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
二、开展主题探究1、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给孩子展示一下《游子吟》的文本,手抄本,引导幼儿静下心来,仔细观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幼儿解释《游子吟》中所使用的奇特的诗歌形式。
让孩子理解它的诗句平仄,感受韵味。
2、以小组为单位演唱《游子吟》,让孩子们体验古诗韵律的魅力,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又不失为一种文化体验。
3、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培养孩子们对于字句的理解和记忆,让孩子们学会用心感受,用简洁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延伸学习1、播放有关《游子吟》的相关视频进行欣赏,了解到《游子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激发孩子们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大班游子吟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班游子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游子吟》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关爱之情。
2. 教学内容- 诗歌《游子吟》的赏析及背诵。
3. 教学准备- 教师:熟悉《游子吟》的内涵和背景知识,准备课件和录音设备;- 学生:预习诗歌内容,准备课前作业。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以自己的故事作为引子,向学生们描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唤起学生对故乡的回忆。
步骤二:导入诗歌(10分钟)- 教师播放音频或朗读《游子吟》,让学生们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抒情之美。
步骤三:诗歌解读(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游子”的含义和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步骤四:朗读诗歌(15分钟)- 教师进行模范朗读示范,鼓励学生逐句朗读,并就发音、语调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
步骤五:背诵《游子吟》(3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诗歌的逐句背诵,逐渐增加难度,最终目标是将整首诗背诵熟练。
步骤六: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询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对故乡的思念感受。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诗歌《游子吟》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自己的故事唤起了学生对故乡的回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在诗歌解读环节,教师则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一起进行的朗读和背诵环节,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在朗读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背诵《游子吟》时,更是能够通过语调、停顿等手法表达出诗中游子的思念之情。
课程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游子吟 教案
游子吟教案
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游子吟》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掌握《游子吟》的基本背景和艺术特点。
-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准备:
- 《游子吟》的原文材料及翻译。
- PPT、多媒体设备。
-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3.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并激发学生兴趣
- 利用音乐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个与离别、乡愁相关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游子吟》主题的思考和猜测。
步骤二:朗读原文并解读诗意
- 教师进行朗读《游子吟》,鼓励学生跟读。
- 分析和解读原文,向学生介绍古代文人的背景和离乡别井的情感体验。
- 解读诗中具体的意象、抒情手法和诗人的感受,引导学生领会《游子吟》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步骤三:对比不同版本
- 展示不同版本的《游子吟》,与学生共同分析和对比不同
版本的译文,让学生了解不同译者对原诗的不同理解和翻译法。
步骤四:赏析与讨论
- 分组讨论学生对《游子吟》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并总结不
同的解读角度。
- 召集各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五:创作对应作品
-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与离别、乡愁主题相关的诗歌或散文,发表个人的情感和感悟。
4. 教学延伸:
-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以《游子吟》为基础,写一篇与现实
生活相关的散文或文章,表达自己对离别、乡愁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
5. 教学评价:
-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 学生的创作水平和思维深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游子吟》。
本诗为唐代诗人孟郊所作,描绘了游子离家远行,母亲为其缝制衣服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子女的孝道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游子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分组讨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词,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新课导入:出示《游子吟》原文,带领学生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游子吟》主题相近的古诗,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朗读、翻译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美好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游子吟》2. 内容:(1)生字词(2)诗句解析(3)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游子吟》三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答案:(1)正确朗读《游子吟》。
(2)创作一首表达感激之情的诗或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关于母爱的古诗或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导入、诗句解析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单元《游子吟》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游子吟》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情感体验非常投入,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母爱。在讲授音准、节奏和合唱技巧时,虽然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但通过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他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情感表达:歌曲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学生需要理解并传达这种情感,使演唱具有感染力。
-歌曲背景:了解《பைடு நூலகம்子吟》的文化背景,理解其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合唱技巧:学习合唱中的声部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举例解释:
-音准与节奏: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升降调、附点节奏等,如歌曲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句,要求学生准确唱出附点节奏,保持音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一突破,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游子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思念过亲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游子吟》所表达的亲情与思乡之情。
-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如“母爱无所报,人生有几何”句,要求学生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
-歌曲背景:讲解《游子吟》的创作背景,如作者孟郊的生平及其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六年级下册音乐配套教案-第1课《游子吟》-人音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歌曲中的一些难点知识,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反复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掌握。其次,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游子吟》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符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素养,使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游子吟》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符号,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
-旋律:学生需要学会歌曲的主旋律,理解其起伏变化,并能准确演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尝试运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同时,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长和快乐。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歌曲中的哪些旋律和歌词让你感受到游子的思念?”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子吟》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最后,如果对这首歌曲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对于节奏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节拍器、拍手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练习复杂的节奏。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启发幼儿理解古诗词之《游子吟》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启发幼儿理解古诗词之《游子吟》》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能够通过游戏活动及情景模拟学习《游子吟》;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4.能够形成初步的古诗词鉴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理解《游子吟》的内容,了解古诗词的意义;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幼儿对古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开发:通过情景模拟、情感体验、情境开展,使幼儿更近距离地接触、感受、体验古诗的情感和意境;2.听说结合法:通过听、说两项技能的综合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和理解能力;3.游戏活动法: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幼儿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情景模拟教师讲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
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重点介绍诗中表达的情感:悠然见南山,长烟落日间,茫茫四野间,一片浊波漫。
风吹草低现,兔脱塞草寒,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篱,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师用景气词和意象词来解释《游子吟》的内容,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奇妙之处,了解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涵义。
2.独立体验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游子吟》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短诗,让孩子们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3.运用游戏活动法为了巩固幼儿对《游子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幼儿园的老师根据这首诗歌的意境,设计了各种游戏和活动,比如说:a.观察天空:教师引领幼儿外出观察天空,让他们发现不同天空的特别之处,并以此为 inspiration,写一首自己的短诗。
b.模仿《游子吟》情境:教师请家长协助,由某个家长扮演游子,孩子们扮演亲友,众人约定某一个时间,孩子们会穿着明媚的裙子为亲友送行。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游子吟》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游子吟》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一节大班语言课,面向2-3岁幼儿,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游子吟》,属于儿童诗歌朗诵板块,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朗诵表达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2.能够掌握《游子吟》的朗诵节奏,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与学生们打招呼,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知识,利用大班语音乐教室背景音乐进行热身游戏。
步骤二:诗歌学习1.介绍《游子吟》的背景和作者;2.播放录音,听一遍《游子吟》;3.解答可能出现的生词和句式;4.在黑板上呈现诗歌全文,逐行解释诗句的含义,让幼儿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5.指导幼儿们读诗,指出每行的停顿,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节奏朗诵诗歌。
步骤三:诗歌朗诵1.整体练习:让孩子们多次熟悉诗歌的朗诵节奏和模式;2.分组练习:把幼儿分成3-4个小组,组内互相帮助,进行高强度练习;3.个别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自由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四:诗歌剧表演1.观看视频,了解《游子吟》的历史情境及文化内涵;2.分组练习:孩子们分组自主排练、演绎《游子吟》舞台剧,学习舞台表演和人际沟通能力;3.展示和评选:组织学生进行“最佳演出”评选。
步骤五:教学反思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这次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分析本次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总结主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3.学习亮点与不足之处,为下一堂课调整教学方向提供依据。
四、教学反思《游子吟》是一首富有感情的诗歌,能够引起孩子们共情和对诗歌的情感感受。
这次课堂,我采用了分组练习和诗歌表演等方式来帮助幼儿们了解诗歌,掌握朗诵技巧,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体验,我认为课堂在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都有了突破,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在引入环节,我可以融入更多互动内容,邀请孩子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及教案
【导语】《游⼦吟》是唐代诗⼈孟郊创作的⼀⾸五⾔诗。
这是⼀⾸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字,采⽤⽩描的⼿法,通过回忆⼀个看似平常的临⾏前缝⾐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与⽆私,表达了诗⼈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游⼦吟》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游⼦吟》原⽂ 《游⼦吟》 作者:孟郊 慈母⼿中线,游⼦⾝上⾐。
临⾏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草⼼,报得三春晖。
注释: ⼨草:⽐喻⾮常微⼩。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 慈祥的母亲⼿⾥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赶制新⾐。
临⾏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孩⼦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草的那点孝⼼,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2.⼩学三年级语⽂《游⼦吟》教案 教学⽬标: 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体会感情。
2、能感情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育⽬标: 1、感受诗⼈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诗⼈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尚的情感。
发展⽬标: 1、通过学习,提⾼学习古诗的能⼒,培养记忆能⼒。
2、培养想象能⼒和听说的能⼒。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活实际谈母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感情导⼊ 1、祖国的⽂化博⼤精深,⽽古诗以它的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的独特艺术魅⼒迎得了⼈们喜爱。
⽆数才情横溢的⽂⼈诗客更是以他深厚的⽂化底蕴,创造出⽆名篇,更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
谁能背背你喜欢的诗篇呢? 2、学⽣背诵⾃⼰喜欢的诗篇或⽚段。
⼆、回顾学法 1、学习古诗前,让我们⼀起来回忆学习的⽅法。
2、出⽰学法: (1)⼀拆:把诗句拆成⼀个个独⽴的词。
(2)⼆释:采⽤换词、扩词的⽅法来解拆出的词语 (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
游子吟 教案
游子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游子吟》;2. 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离乡背井的游子的理解和同情。
教学准备:1. 播放《游子吟》的音频或视听资料;2. 备有相关诗文解析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所学的古代文学,回顾古代诗歌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 展示《游子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题目和内容的猜测,激发学生对游子离乡的思索。
阅读理解:1. 阅读《游子吟》的原文,教师可以快速朗读一遍,让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行阅读一遍,标出自己不明白的词汇或句子。
3. 教师解释难懂的词汇和句子,并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 与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和感情。
5.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互相交流归纳。
诗歌欣赏:1. 播放或朗读《游子吟》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 学生跟读、朗读,培养学生的声音语感和节奏感。
3. 分组或个人朗诵作品,展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的写作,要求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设计相关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诗句或小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课堂总结:1. 综合学生对《游子吟》的理解和欣赏,总结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游子离乡的心情和思绪,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的表达方式。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以《游子吟》为话题,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扩大自己的文学视野。
大班语言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领域游子吟教案
大班语言教育活动教案一、活动介绍本活动是针对大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主题为《游子吟》。
通过教唱《游子吟》这首儿童诗歌,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4.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准备《游子吟》的歌词和乐谱。
2.准备音乐伴奏。
3.准备房间或场地,确保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
4.准备一些简单的韵律游戏素材,如击掌、拍手等。
四、活动流程第一步:熟悉歌曲1.教师播放《游子吟》的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
2.介绍《游子吟》的歌词内容,解释其中的意思和情感。
3.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引导幼儿跟随节奏和音调。
第二步:学习歌曲1.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幼儿跟读。
2.将歌词分段学习,用手势和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3.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并逐渐加快节奏。
第三步:情感表达1.分小组,让幼儿自由选择组员。
2.每个小组一人担任“导演”,其他成员表演《游子吟》。
3.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情感进行表演,例如拿手帕擦眼泪等。
4.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给予鼓励和赞赏。
第四步:整合表演1.教师指导幼儿整体合唱《游子吟》。
2.逐句检查幼儿的发音和表达。
3.整合每个小组的表演,创造一个小剧场。
4.幼儿依次上台表演,并在每次表演后给予鼓励和反馈。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游子吟》这首儿童诗歌的歌词和旋律,还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化了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样的大班语言教育活动,我们可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课程内容和教育体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音乐欣赏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子吟》教学例谈_一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吟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一直脍炙人口。
为了让这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者设计了一堂网络课,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
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并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进入网络学习平台“指导栏”出示全诗,教者配乐朗诵)
在这首诗中,孟郊采撷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大家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进入“写一写”栏目,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生:(通过网络读、看、写;教者播放琵琶古曲)
课始,教者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写作背景娓娓道来,随之配乐配画感情朗读,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继而学生在悠悠琵琶古曲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媒体中含蓄潜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浮动起来,生发开去,促使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
片段二:欣赏交流,加深心灵体验
师:已经发表的同学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你特别欣赏谁写的,请有感情朗读,呆会儿可以向同学推荐,最好说说欣赏的理由。
生:(很投入地读着其他同学的网上作品。
)
师:慈母灯下缝衣的那一幕令诗人永志难忘。
谁来为大家推荐描写感人的作品?
生1:我觉得王欣写得很感人。
“一位饱经风霜的慈母,坐在微弱的灯光前,为自己疼爱的儿子缝制着衣物。
这是母亲在儿子临行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母亲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脚不灵活了,可为了儿子,母亲还是费劲地穿着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穿进为止。
母亲为了儿子,用不灵便的手,细致地缝着一件件衣物,缝得那么仔细,一针一线,毫不马虎。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在一旁看着,眼睛湿润了……”
生2:李仕婷写得也很好。
“一个夜晚,母亲细心地为儿子缝制明天出行的衣物,她说:‘儿啊,你明天就要远行,娘不能帮你什么,就为你把破了的衣服缝一缝,记住,在路上要多加小心,注意身体,冷天要多加点衣服,别冻着,不要惦记我!’油灯照耀着母亲苍白的头发,穿针的手在微微颤抖着,那样细心、妥帖,缝了一针又一针,那缝在衣服上的每一针,不仅是花花绿绿的线,还是一个慈祥母亲对儿子深切的关怀、爱意,一丝一缕的爱溢满一针一线之中,都倾注着那伟大的母爱。
”她想象母亲的语言虽然朴素但很感人。
生3:我认为谢家晔写得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母亲坐在
破旧的毯子上,忽明忽暗的灯光那边,泪水已模糊了正在读书的游子的眼睛。
母亲年事已高,看不清针眼,筋脉突兀的手已感觉不到针刺的隐痛。
游子虽然捧着书,却已无心看书。
母亲的一针一线都是那么令人感动,那么令人心酸……”
师:同学们很会欣赏。
谁能毛遂自荐,让大家来欣赏你的生花妙笔。
生:(略)
师:同学们的描写都很感人。
李纬用“颤颤巍巍”来形容母亲的双手,史凯云设想这是“寒风凌厉的夜晚”,周志宏想象“母亲累得腰酸背疼”,陈韵致说母亲是“泪眼昏花”……的确,诗人行前的此时此刻,慈母把一片爱子的深笃之情化作密密的针线,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每个学生直接进入交流区域,一展风采。
上传后,人人直面所有学习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
师生之间以学习成果为中介,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欲望,无论是津津有味地诵读同学的作品,还是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成
果,抑或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赏识,充满美好的情趣和氛围。
师生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达和聆听的喜悦,更进一步加深心灵的体验。
片段三:发掘人文内涵,丰富精神体验
师:母爱之厚博难以为报。
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请同学们上资料室看一看,人们在哪些情况下用上了这句话。
生:(进入网络学习平台资料室,看四篇文章。
)
交流:
生1:梦话在母亲节给母亲送礼物时用上了这句话,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
生2:唐仲英奖学金获得者,在获得奖学金之后,主动带领
其他同学开展”爱心工程”之后说的。
师:这是回报社会的肺腑之言。
生3: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地区校友会的校友说的,他们发动校友为母校捐款,同时组织了百年校庆喜庆会。
师: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捐款虽然不多,但也表达了游子的拳拳心意。
我们在母校的所学所得是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恢弘博大的北大精神是鼓舞我们攀登新高峰的强大动力。
我们唯愿祖国明天更强大,北大未来更美好。
生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伟大祖国永远是我们亲爱的母亲。
我们留法学者唯有奉献终生的努力,去报答养育和培养我们的伟大祖国。
”这是留法学生学者的代表与李岚清副总理座谈时的发言。
师: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
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也许在你离开母校的时候,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生:(异口同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臻于精粹的艺术,是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得益于它的音韵美,更因为其中包含着的对慈母的颂扬,已成为人类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体味,而且不同的读者结合自身的经历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
以上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网络提供的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人文精神,在他们今后的人生经历中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片段四:设计课外延伸,激发生命体验
师:课后,希望大家到资料室提供的网站上去开阔视野,这
里都是关于母亲的主题。
下节班队课我们就开展“唱给妈妈的歌”主题活动,好不好?
生:Ye!(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