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7说课材料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课程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技术,掌握编制成套测验原则,具备根据测验目的,选择测量指标、测量与评价方法,正确理解测量意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本大纲所提出的任务,达到预期目的。②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方法。
课堂讲授
无
16
重点回顾与师生交流
2
回顾本学期的上课重点
课堂讲授
无
合计:
32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重点与难点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设计)
教学
方式
11
根据专项设计运动技术水平的测评-前置测验
2
流程實施與數據分析是否有問題
综合
实训
12
根据专项设计运动技术水平的测评-正式測驗
4
测验适用的人群及测验指标的选择
2
身体组成剖析
课堂讲授
无
5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4
身体姿势判定
课堂讲授
无
6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2
心肺耐力检测
体育训练体能测试与评估教案
体育训练体能测试与评估教案一、引言体育训练中的体能测试与评估是确保训练效果和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旨在介绍体育训练中的体能测试与评估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项目以及评估方法,以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
二、体能测试的基本原理体能测试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性:体能测试需要通过客观的测量数据来反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2. 可重复性:体能测试需要具备良好的可重复性,即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能够得到稳定的测量结果。
3. 敏感性:体能测试项目应该具备敏感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不同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三、常用体能测试项目常用的体能测试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体成分测试:通过测量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等指标,评估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如肌肉、脂肪比例等。
2. 动力测试:通过测量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产生力量的能力,如跳远、立定跳远、抓举等。
3. 耐力测试:通过测量运动员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能力,如跑步、游泳等。
4. 灵敏度测试:通过测量运动员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如灵敏度训练、反应能力测试等。
四、体能评估方法1. 标准评估方法:根据已有的标准和参考数据,将运动员的测试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并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
2. 相对评估方法:将同一运动项目中不同运动员的测试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评估其在该项目中的相对位置和水平。
3. 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多个测试项目的结果,对运动员的综合体能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五、训练中的体能测试与评估应用1. 初步评估:在运动员刚开始训练之前,通过体能测试和评估,了解其身体素质现状,为后续的训练计划制定提供参考。
2. 训练监控:在长期训练中,通过定期进行体能测试和评估,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监控,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以保持或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个性化指导。
因此,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分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2. 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训练计划。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3.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4. 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
1. 第一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第二节课,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掌握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技能。
3. 第三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方法。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记录学生在站立状态下,双手伸直向下触碰地面的距离,反映其 脊柱和下肢的柔韧性。
横叉和纵叉
分别测量学生完成横叉和纵叉动作时两腿之间的角度或距离,以 评估其髋关节和下肢的柔韧性。
23
06 体育评价结果应用与反馈
2024/1/26
24
体育评价结果解读
成绩等级划分
根据测量数据,将学生的体育成绩划分为优秀、 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级。
讲解身体机能测量的方法 和标准,包括肺活量、心 率、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 评价。
讲解运动能力测量的方法 和标准,包括力量、速度 、耐力、灵敏度等指标的 测量和评价。
介绍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 价方法,包括数据的整理 、统计和分析,以及评价 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2024/1/26
6
02 体育测量基础知识
2024/1/26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体育测量基础知识 • 身体形态测量及评价 • 身体机能测量及评价 • 运动素质测量及评价 • 体育评价结果应用与反馈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2024/1/26
3
体育测量及评价的目的
01
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通过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指标,可以 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4/1/26
03
02
评估学生运动能力
通过测量学生的运动成绩,如跑步速度、跳远距离等, 可以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 供依据。
监测学生运动负荷
通过测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 可以监测学生的运动负荷,确保运动安全。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李远明第一章绪论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极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测量:是对研究、观察的对象进行量化的过程。
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价值判断。
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评价则带有主观性;测量是单一的活动,评价则是一种综合的活动;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
二、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1,体育活动参加者2,体育活动本身3,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和体育活动计划4,活动群体和学校整体5,环境条件6,影响体育活动的体系制度(二)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1,体育评价的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推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指导者的水平(4)提高体育活动参加者自我评价能力2,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筛选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三、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1,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阶段2,教育测量的发展阶段(1)教育测量的萌芽阶段(2)教育测量的蓬勃发展阶段(3)教育测量的深入发展阶段3,教育评价的发展阶段(1)开创时期(2)大发展时期(3)专业时期4,我国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对研究、观察和考察对像进行量化的过程。
2,测验:为实现测量目的所构成的一系列测量系统。
3,测量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时间、距离、长度、重量)(2)法则(能有效衡量事物属性的规则和尺度,或能显示事物属性的程序)(3)数字符号(秒、米、公斤、次)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程
考勤、课程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15分钟)
讲授新课(80分钟)
第四章 身体素质测定
一、力量素质测定(20分钟)
(一)握力
(二)背力及背肌耐力
(三)腹肌力
(四)下肢爆发力
(五)上臂肌及肩带肌耐力
(六)Kraus-Weber肌力检查
二、速度素质测定(10分钟)
(一)50米跑
(二)60米跑
三、一般耐力素质测定(15分钟)
1、人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是什么?
2、可靠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周次
第2周
日期
2007.3.19
节次
第3-4节
授课内容
测量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有效性、客观性的概念、检验方法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检验有效性的方法及客观标准
2、检验客观性的方法
媒体使用
皮脂厚度计、直尺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例法
教
学
过
程
考勤、课程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15分钟)
讲授新课(80分钟)
第六章 营养及身体成分的测定
一、营养状况的测定(40分钟)
(一)皮褶法
(二)直尺法
(三)标准体重
(四)营养指数
二、身体成分的测定(40分钟)
(一)皮脂厚度法
(二)水下称重法
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重点
心血管系统机能测定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心血管系统机能测定
教具和
媒体使用
肺活量计、秒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例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第一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1.1 体育测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体育测量的概念、目的和意义解释体育测量的分类:定量测量和定性测量1.2 体育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介绍体育评价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常用的体育评价方法:观察法、测量法、统计法等阐述评价指标的设置与运用第二章:身体形态与机能测量与评价2.1 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介绍身体形态测量的方法与指标:身高、体重、体型等讲解身体形态评价的标准与方法2.2 身体机能测量与评价介绍身体机能测量的方法与指标: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讲解身体机能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第三章:运动能力测量与评价3.1 运动能力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介绍运动能力测量的方法与指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讲解运动能力评价的标准与方法3.2 运动技能测量与评价介绍运动技能测量的方法与指标:技术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效率等讲解运动技能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第四章:体育心理测量与评价4.1 体育心理测量概述介绍体育心理测量的概念、目的和意义解释体育心理测量的分类:认知测验、情感测验、个性测验等4.2 体育心理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讲解常用的体育心理评价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等阐述评价指标的设置与运用第五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5.1 体育教学测量与评价案例介绍体育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测量与评价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2 运动员选拔与训练测量与评价案例介绍运动员选拔与训练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分析具体的运动员选拔与训练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测量与评价手段提高训练效果第六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工具与技术6.1 体育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各种体育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如测量仪器、测量软件等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6.2 体育评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现代体育评价技术的进展,如3D运动分析、生物力学评价等分析这些技术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7.1 体育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处理讲解如何整理和处理体育测量数据,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7.2 体育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解读分析评价结果对于决策支持和改进体育教学的意义第八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法律问题8.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问题讨论体育测量与评价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介绍如何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遵循伦理原则和规范8.2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法律问题分析体育测量与评价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合同法等讲解如何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第九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应用9.1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员选拔中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手段进行运动员选拔分析运动员选拔中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案例9.2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手段进行运动训练监控与调整分析运动训练中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案例第十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体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体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个性化等分析这些发展趋势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影响和挑战10.2 体育测量与评价应用的未来展望展望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未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讨论如何准备应对未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工具与技术补充和说明:在选择体育测量工具时,需要考虑工具的准确性、可靠性、易用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4.体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排名,以及体育训练中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讲解概念通过PPT或黑板等方式,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体育测量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运动中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测量;体育评价是指根据测量结果对个体和团队的体育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
3.讲解目的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测量和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体能水平,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2)提高训练效果。
通过测量和评价,可以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评价个体和团队的能力水平。
通过测量和评价,可以对个体和团队的体育能力和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
4.讲解方法和步骤(1)方法:测量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身体测量法、心肺功能测量法、力量测量法、灵敏度测量法等。
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
(2)步骤: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步骤为设定目标、选择方法、制定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5.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如100米跑、跳高、仰卧起坐等,对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
可以设计实验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和评价,并讨论结果的差异和改进措施。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活动或作业,检查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际案例的测量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教案名称:体育测量及评价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的概念及意义。
2.了解不同体育测量项目的方法及操作。
3.掌握体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体育测量。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教具。
2.体育测量项目的相关设备和工具。
3.学生课前研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与学生讨论什么是体育测量,为什么需要进行体育测量。
二、体育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1.介绍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测量方法等。
2.展示不同体育测量项目的相关设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体育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数据分析和评价(20分钟)1.教学PPT展示不同体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讲解如何对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向学生展示实际例子。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四、体育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0分钟)1.讲解体育测量的意义和应用,如体育训练评估、体育选材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体育测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与学生讨论体育测量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3.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选择一个体育测量项目进行研究。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4.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拓展建议:1.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多的体育测量实践,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学生可以参加相关学术和实践活动,了解最新的体育测量技术和方法。
3.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体育测量项目的调研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体育素质的量化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技巧水平和身体状况,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体育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将测量结果转化为针对个体的训练计划。
三、课程内容1. 体育测量基础知识1.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1.2 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常用的体育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
2. 体育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2.1 器械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2 无器械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3 测量工具的维护和校准。
3. 体育测量实践3.1 体育测量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2 测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3.3 数据分析和解读。
4. 体育评价与训练计划4.1 个体身体素质的评价方法;4.2 个体训练计划的制定;4.3 群体身体素质的评价方法;4.4 群体训练计划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实验和数据处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和评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与合作能力等;2. 实践操作:包括测量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等;3. 课程作业:包括理论题目、实验报告、数据分析等;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书目1.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杨文洪著2. 《体育测试与测量》李国华著3. 《运动生物力学》张健著七、教学资源1. 体育测量工具和设备;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3. 实验室和场地设施;4. 互联网资源。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育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3. 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以及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并展示一些实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4. 讨论法: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
2. 测量器材:如身高尺、体重秤、计时器等。
3. 评价表:自评表、同伴评价表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第一章: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体育测量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体育测量的定义探讨体育测量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性1.2 体育评价的方法与作用介绍体育评价的常见方法分析体育评价对个体与集体体育水平的反馈作用1.3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步骤说明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步骤强调各个步骤的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第二章:体育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2.1 体育测量工具的种类列举常用的体育测量工具,如仪器、量表、问卷等2.2 体育测量工具的选择原则介绍选择合适测量工具的标准与依据2.3 体育测量工具的应用与维护讲解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测量工具的保养与维护要点第三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操作3.1 体育测量方法的技术要求分析各种体育测量方法的技术操作要点3.2 体育评价指标的确定与分析讲解如何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介绍评价指标的数据分析方法3.3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误差控制讨论测量与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出减小误差的策略与措施第四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4.1 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测量与评价案例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体育课程中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4.2 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测量与评价案例分享体育训练中测量与评价的成功案例,展示其效果与作用4.3 体育竞赛中的测量与评价案例分析体育竞赛中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强调其对竞赛结果的影响第五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与发展5.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当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探讨未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5.2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创新方法介绍新兴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如信息化评价手段等5.3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策略提出完善体育测量与评价体系的措施与建议第六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6.1 体育课堂教学的测量与评价讲解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测量与评价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6.2 体育课程学习进度的监测与评价介绍如何通过测量与评价监测体育课程学习进度分析监测与评价对学习进度调整的指导作用6.3 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评估与反馈探讨如何通过测量与评价评估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强调评估与反馈对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性第七章:体育训练中的测量与评价7.1 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评价讲解如何制定体育训练计划并进行评价强调训练计划对体育训练效果的影响7.2 运动员体能与技能的测量与评价介绍如何测量与评价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分析测量与评价对运动员训练指导的作用7.3 训练成果的评估与反馈探讨如何评估训练成果并进行反馈强调评估与反馈对训练成果的重要性第八章:体育竞赛中的测量与评价8.1 竞赛策略的制定与评价讲解如何制定竞赛策略并进行评价强调竞赛策略对竞赛成果的影响8.2 竞赛过程中运动员表现的评价介绍如何评价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的表现分析评价对运动员竞赛成果的作用8.3 竞赛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探讨如何分析竞赛结果并进行反馈强调分析与反馈对竞赛成果的重要性第九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员选拔中的应用9.1 运动员选拔的标准与方法讲解运动员选拔中的标准与方法强调选拔标准与方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9.2 运动员选拔中的测量与评价介绍如何在运动员选拔中进行测量与评价分析测量与评价在运动员选拔中的作用9.3 选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反馈探讨如何进行选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反馈强调分析与反馈对选拔结果的重要性第十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1 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讲解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强调科学研究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重要性10.2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提供体育测量与评价在科学研究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中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及其效果10.3 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改进与发展趋势探讨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改进与发展趋势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与改进。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体育测量在体育教学和评价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体育评价的基本技巧,提高体育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2. 体育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技巧。
3. 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5. 体育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作用,体育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技巧,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体育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展示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体育测量和评价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体育馆或操场。
2. 教学器材: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评价表格、笔记本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和评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作用,体育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技巧,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演示:展示体育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展示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参与体育测量和评价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评价的种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
2. 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成绩分析法等。
3. 教学评价的技巧: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如何分析成绩等。
七、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分等。
2. 同伴评价的方法:同伴观察、同伴反馈、同伴评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型测量测评;
2.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体型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
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
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
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
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7数字表示。
第一位数字表示
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肥胖型
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红,颈短肩宽,胸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细长型
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肉纤细,皮下脂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
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
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
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层型或外――中胚层型,800M以上运动员多为外――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
层型或趋向于内――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测量方法
(一)柯里顿分类法
柯里顿分类法是用观察法将人的身体从头部至脚部分为五大部分,分别对5个部分评分,最后以每个成分5个部分得分均值来进行评价。
(1)以表3-8胚叶因子评定标准为依据,依次观察并对身体每个成分5个部分进行评分,然后在表3-9体型评价表中做出评定标记。
(2)分别计算各胚叶估价值的平均值(取整数,四舍五入)。
(3)在体型评价三联数后填写分值。
(4)体型分类命名,选两种占优势的成分,其中以数字小者为修饰词,以数字大者为主要成分。
(二)希思――卡特分类法
希思――卡特分类法是美国学者希思和卡特于1967年首创的一种体型分类法。
它是通过将测量数据对照相应评分标准,查找对应分值,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第五节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也可认为身体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姿势不单指形态,也指一定的气质,是精神和躯体的统一,也是机体效率的外在表现。
体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姿势则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正确的身体姿势不妨碍内脏器官的机能,可减少肌肉的疲劳,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外部标志。
生长发育期身体姿势变化较大,性成熟期以后基本可以定型。
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来说,姿势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了解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情况,发现和纠正形态缺陷,促进体型和体态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姿势有静态姿势与动态姿势之分。
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静止的姿态,动态姿势是指活动之中的人体所持的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一、局部姿势测评
(一)脊柱测评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测量方法:
正常:腰曲2-3cm
驼背:腰曲小于2-3cm
鞍背:腰曲过大,超过5cm以上
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及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2.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
(1)观察法
观察受试者两肩是否等高,两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与
脊柱的间距是否相等;脊柱各棘突是否在同一直线并垂直于地面。
(2)重锤法
侧弯性质的判断:如在活动时侧弯消失,则判定为习惯性侧弯;如在活动时侧弯仍不消失,则判定为固定性侧弯。
(二)胸廓形状测评
正常的胸廓横径(左右)应大于矢径(前后),其比例为4:3,以此为标准可将胸廓的形状分为:
(1)正常胸:
(2)扁平胸:横径(左右)明显大于矢径(前后)
(3)圆柱胸:横径(左右)与矢径(前后)差不多
(4)鸡胸:矢径(前后)大于横径(左右)
(5)漏斗胸:
(三)臂部形状测评
观察受试者上臂和前臂的伸展情况及肘关节形状,判定其臂型。
(1)欠伸:上臂与前臂之间稍有夹角,伸展不足
(2)直伸:上臂下前臂在同一水平面,正常臂
(3)过伸: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度,肘关节凹陷
(4)后伸:上臂与前臂在同一水平面,但偏离肩线
(四)腿部形状测评
观察并测量受试者两腿内侧、两膝、足跟之间的距离,判断腿型。
(1)直腿型:受试者两膝部、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互相接触,或间距小于1.5cm,此为正常。
(2)X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相互接触,且间距大于1.5cm。
(3)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cm以上。
(五)足型测评
足型可分为正常足及扁平足。
扁平足又分为轻、中、重度扁平足。
(1)比例法
(2)划线法
二、整体姿势测评
(一)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
包括直立、行进和运动时的三个阶段检查。
1.直立时的检查
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方)、外踝(前方)是否位于一条垂线上。
如果符合这一要求则为合格列入第一组,不符合的列入第二组。
2.行进时的检查
在行进中重点注意受试者躯干是否保持正直(不含胸驼背),四肢动作是否正常,有无腿与足的形状异常。
有异常者从第一组编入第二组。
3.运动时的检查
对上述二次检查均合格者再做运动时的检查。
令其做经体前或侧上方摆臂等动作,此时若出现肩胛部的异常活动或身体左右摇晃等不
良姿态,则再把它编入第二组。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检查,三项均合格者为姿势完美者。
对编入第二组的人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以矫正姿势。
(二)托马斯影像对照法
(三)整体姿势综合测评
作业:
1.体格测量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体格评价?
2.简述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