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混养池塘异养菌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
池塘蟹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2 水质 管理 放 养初期水深控制 在3  ̄4 厘米 , . 0 0 后逐步增加水位 ,5 月份控制在5  ̄6 厘米,7 ~6 0 0 ~8 月份 水位 加深 并控制在 1 12 。水草5 月份 占全 ~ .米 ~6 塘面积 的7 % 0 左右 ,水体透 明度保持在5 厘米 以上。 0 3 病害防治 坚持 “ .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 针 ,蟹种放 养时 以高锰酸钾 +食盐浸泡 消毒。采用高 效微 生物制 剂及消毒剂 ,定期 间隔调节水质 ,保持水 体溶氧处在 正常水平 ,水草始终要保持鲜活 。病 害易 发季节适 当投 喂药饵 ,定期在饲料 中拌入食盐和大蒜
3螺蛳放 养和水草种植 在池塘清塘后2 天左右 , . 0
池底种 植苦草 、轮 叶黑藻、伊 乐藻等 ,水面设置水花 代母本 ,要坚 决杜绝使用来历不 明的亲虾 所繁育 出的 苗种 ;第三 ,应该 了解育苗过程 中幼体 的培 育、运 输 以及成功率等情况 ,了解在育苗过程 中的水温 、饵料 等情况 ,坚决不购买使用高温育苗技术繁育 的虾 苗,
维普资讯
ll匦 墨雪
旦塑 壅 绫 壑堡
生、水浮 莲等 水草 ,覆盖率 占池塘 总面积 的 3 % 0 。清 明前后 ,蟹池亩投鲜活螺蛳放养 0  ̄5% 量 为5 0 0 千克/ ,7 亩 月后蟹池视水质情况 及存 塘螺蛳 多少适当增补,一般增放螺蛳2 0 5 千克/
饵料。
、
材 料 与 方 法
( 放养 一) 1 蟹种放 养 . 蟹种 为 白繁 白育 ,我们与连云港赣 榆县蟹 茁场 挂钩 ,每年 秋季 在 当地严 格挑 选优 质 亲
本 ,送 至 挂 钩 育 苗场 定 点繁 苗 ;春 季 从 育 苗 场 购 回 健
康蟹苗进行蟹种培育 。放养时问为3 0 5 月1 ̄1 目。一般 将 塘 口在年底年初均进行 干塘清淤 ( 底泥 不超 过 1 厘 5 米) 、冷冻 、曝晒后,再用 1 0 0 千克/ 0  ̄2 0 亩生石灰清 塘 。蟹种放养规格 :10 千克左右,每亩放养7 0 0 只/ 0 只 左右 。放养 时水位为3  ̄4 厘米 ,并逐步增添。 0 0
池塘蟹虾混养技术
池塘蟹虾混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20期陈威成汉高宋长太随着全国性的河蟹养殖规模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情况会更加显现。
为了探索养蟹池塘综合利用新模式,2020年我们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部分养殖户实施了蟹池混养虾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规避单一养蟹市场风险找到新的模式,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混养方式与预期目标养殖户可根据各自的池塘条件、经济实力、苗种来源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混养虾类的品种。
一般混养池蟹种放养量应掌握在每亩800只左右,最多不超过1000只,亩产优质蟹100kg左右。
混养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混养南美白对虾。
5月下旬亩混放规格为2cm以上的虾苗5000-7000尾,养成虾规格60尾/kg左右,在10月底前捕捞上市,目标亩产量40-50kg,亩增加产值1500-2000元。
二是混养青虾。
7月上、中旬亩混放规格为7000尾/kg的虾苗2.5kg,成虾在中秋节及春节前后捕捞上市,目标亩产量25-30kg,亩增加产值1000-1500元。
三是同时混养青虾和南美白对虾。
虾苗放养量为单一混养减半或根据当地成虾市场价格有所侧重。
另外,蟹池在6月上旬亩混放规格为5cm以上的鳜鱼夏花10-15尾,鲢、鳙鱼种50尾左右。
二、混养模式的关键点1.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由于蟹池混养了虾类,生物载量增大,保持充足的溶氧量是提高饲料报酬、养殖产量和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混养蟹池一般按每亩0.2-0.4kW功率配置微孔增氧设施,并合理使用,使池水始终保持较高的溶解氧,以促进河蟹和虾类健康生长。
2.重视生态环境构建。
水草种植对于河蟹、虾类高效生态养殖十分重要,水草的覆盖率要维持在池塘面积的40%-60%。
在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品种中,选择2-3种水草,采取复合型种植方式。
后期蟹池水草缺乏时,可适当补充水花生、青萍等水生植物。
虾蟹池塘混合养殖技术要点
实 用技 术
虾蟹池塘混合养殖技术要点
李卓 佳 杨 莺 莺 杨铿 陈永 青
中 国水 产 科 学研 究 院 南 海 水 产 研 究 所 广 州 5 0 0 13 0
一
、
混 养 品 种
进水 4 0厘米左右 , 2 毫克 / 用 ( 1 升的茶籽饼毒杀杂鱼及 杂鱼卵。 使用时先将茶籽饼粉碎后放入缸或桶内用淡水 浸泡一夜 , 以后连水带渣泼洒全池 。 3 用茶籽饼消毒后水 不必排掉 , 、 第二天采 用 6 0~
二 、 塘 条 件 池
药物清池时应注意 : 为提 高药效 , 清池应选择在晴
天 上 午 进 行 ; 养 在 干 堤 洞
应洒药 ; 池后要全面 检查药效 , 清 如在 1 天后仍发现活
鱼, 应加 药 再清 。
四 、 养 基 础 饵 料 培
在大池的一角围建 。每亩放养虾苗 1 ~1 万尾。 0 5
放 养 虾 苗 前 , 取 与 大 养 殖 池 相 同的 方 法 , 采 先进 行
在 显 微 镜 下观 察 , 虾 苗 在 泳 足 、 扇 的 刚 毛 周 围 若 尾 附 着 汗 毛状 的细 菌 族 群 及 杂物 ,说 明 孵 化 场 的 管 理 不
好 闸 网 ( 用 6) O目的 尼龙 筛绢 网 )堵 实 池 基 和 涵 选 ( ~8 ,
青蟹腹节内侧基部常寄生有 1 个蟹奴 。蟹奴呈 ~2 卵圆形 , 体柔软 , - 专f吸取寄主的营养维持生命 。 1 青蟹受
到蟹奴的寄生后 , 会影响生长和发育。所以选择苗种时 应把蟹奴剔除掉。
2 对 虾 苗种 的选 择 、
() 2 选择 肢 体 健 全 的虾 苗
1池塘 内引进一层薄水 , 、 在晴天上午或 中午用 1 ~ 2 毫克 / 每立方米水体加入 1 2克 ) 升( ~ 聚酯毒杀杂虾 及杂虾卵。 使用时将药物与水均匀混合 , 全池泼洒。 并用 喷雾器装上药液喷洒塘基和洞穴等无水的地方。 2使用菊酯毒池后, 、 第二天进水冲洗 1 2次。 ~ 然后
池塘鱼虾蟹混养技术
客户关系
需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包括定期回访、了解客户需 求、提供专业建议等。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 促进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提高销售业绩。
06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高产池塘管理
总结词
通过科学的饲料管理和水质监控,成功提高池塘鱼虾 蟹的产量。
详细描述
高产池塘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饲料计划,根据不同养 殖品种的食性、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和投 喂时间。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 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的营养盐组成。Biblioteka 成功案例二:多品种混养技术
总结词
利用不同养殖品种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多品种混养 ,提高池塘整体产量。
详细描述
多品种混养技术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 食性和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和品种搭配。通 过优化饲料管理和水质监控,促进不同品种之间的共 生关系,提高整体产量和经济效益。
失败案例一:养殖品种不适宜
池塘鱼虾蟹混养技术
2023-11-10
目录
• 池塘准备 • 养殖技术 • 饲料管理 • 水质管理 • 捕捞销售 • 案例分析
01
池塘准备
池塘选择
位置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安静的地方。
形状与大小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3:1左右,面积在1-5亩之 间。
池塘清理
01
02
03
定期消毒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可采用氯制剂、 碘制剂等消毒剂,杀灭病原菌,预防疾 病的发生。
VS
防病措施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鱼、虾、蟹的健 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同时采取相 应的防病措施,如改善饲料配方、加强饲 养管理等。
梭子蟹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梭子蟹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0亩左右为宜,水深要求在1.5m以上,进排水方便。
池底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以便进排水。
底质宜为泥沙混合底,池底多开波形沟垄。
在泥质过多的池塘,可在池底局部铺厚10cm左右的中、粗沙,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周围水源充足,无污染源,环境安全,配备适量的增氧设备。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底质处理。
在前一年养殖结束后,将池水放净。
池底经过一个冬季的冷冻曝晒,早春季节利用推土机铲除表面过多的淤泥,淤泥少时也可在春季用犁将底部深翻。
2、清塘消毒。
放苗前40d,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24h后将池水放掉,再进经80目筛绢过滤的天然海水,以防止敌害生物及其卵和幼体进入。
3、暂养区的建设。
虾蟹混养池提前用20∼40目的绢网在虾池进水闸一侧围成一个占全池10%左右的暂养区。
将蟹苗在其中暂养10∼15d,这样便于集中投喂,并能及时掌握蟹苗的成活率。
4.饵料生物的培养。
在放苗前30d左右,池塘加水至50∼60cm,每亩施入氨肥4∼5kg及过磷酸钙1∼2.5kg或肥水宝。
虾苗放养后可遍池泼洒花生粕、豆粕以肥水。
三、饲养管理1、苗种放养。
虾蟹苗种放养依据水温情况而定,当水温稳定在17℃∼18℃以上时即可放虾苗。
虾苗的投放量不宜过高,一般在1万尾左右/亩。
梭子蟹在5月中旬左右放苗,每亩放养二期幼蟹0.15∼0.25kg。
放养时温差应小于2℃,盐度差小于5‰。
2、饵料投喂。
由于前期饵料生物的培养,放入虾苗后,在20∼30d内不必投喂,而放入蟹苗后应及时投喂鱼糜、兰蛤等鲜活饵料,以活的大卤虫为好,中间辅以配合饵料。
幼蟹在Ⅴ期前每天多次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0%∼200%;Ⅴ期左右即可投喂压碎的兰蛤,投喂一日两次,以傍晚为主。
投饵时宜遍池均匀地投喂,以减少梭子蟹聚集机会,减少互相残杀。
并使正处于脱壳期的梭子蟹能就地取食,每塘设置3∼5个饵料台,用以检查摄食情况和残饵量。
四个拟穴青蟹养殖池水环境中细菌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收 稿 日期 :0 11 -1 2 1—1 2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 品采集 .
C F -C G — B、JS 、 D C和 F. JC站位 的优 势 茵群 分 别为 红 细 菌 目( h d bcea s 5 0 % ) 红 细 菌 目 R oo at l ,2 . 0 、 re
( h db c rl , 0 8 % ) 蓝细 菌 ( yn b c r , 9 5 % ) R o oat a s 3 . 8 、 e e C a oat i 3 . 8 和蓝 细 菌 ( yn b c r , 2 1 % ) ea C ao at i 6 . 6 ; ea
而 , 统研究 方法 多采 用微 生物群 落平 板培养 , 传 不仅 费 时费力 , 而且不 能全 面反 映环境 细 菌 的群 落结 构 ,
特别是 传 统方法无 法 得到养 殖水 环境 中细 菌群落 结 构组成 的分 子信 息.近年来 微 生物 分 子生 态学 的发 展和应 用 , 突破 了传 统 微 生物 分 离 纯化 技 术 无 法 实
年 来青蟹 类各 种病 害频 繁发生 导致 养殖 青蟹 大规模
死 亡 , 重影 响我 国青蟹 养殖 业 的发 展 . 严 导致青 蟹发 病 的原 因很 多 , 养殖 水 体 环 境 中 的致 病 菌 就是 重 要 诱 因之 一 , 目前我们 对 青 蟹 养 殖水 体 环 境 中的 细 菌
群 落组成 知 之甚少 , 因此 , 亟需 开展 与青 蟹病 害爆发 直 接相关 的养殖水 体 内微生物 群落 组成 的研究 . 水 生生 态系统 中含 有 大量 细 菌 群 落 , 它们 能够 分 解有机 物 、 提高 营养成 分 的利用率列 , 如 浮 霉 菌 门 ( l co ye s 、 例 Pa t ct ) 疣微 菌 门( ercm. n m e Vr o i u
蟹、虾、鱼池塘无公害混养技术
蟹、虾、鱼池塘无公害混养技术作者:吴维平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7期2014年,我们选取安庆市长风乡280亩连片池塘作为市级池塘养蟹示范基地,并利用其中1口池塘进行蟹、虾、鱼池塘混养模式试验示范。
试验以河蟹和青虾养殖为主,同时套养鳜鱼和鳙鱼,经过10个月饲养,共生产商品蟹1775千克/公顷,青虾940千克/公顷,鳜鱼150千克/公顷,鳙鱼320千克/公顷,平均产值265 220元/公顷,利润172 455元/公顷。
现将试验示范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池塘条件与基础设施①池塘条件。
试验塘口面积为2公顷,东西走向,深约2.8米。
池塘周边挖有宽8米、深1.2米的环沟;中央设有占池塘面积1/2的平台,蓄水深度近1米,整体成“回”字形。
进排水系统完整,使用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
②防逃设施。
池塘周围选用钙塑板建防逃墙,钙塑板埋入土内15厘米,上部高出塘埂约60厘米,四角做成圆弧形。
③增氧设施。
采用底部微孔增氧设备,试验塘口配置功率7.5千瓦的罗茨鼓风机1台,平均每公顷水面铺设1350米微孔管道置于池底上方15~20厘米处。
2. 养殖准备①池塘清整。
上年底捕捞结束后进行干塘、暴晒、清淤,用生石灰1800~2250千克/公顷进行彻底消毒,改良池底,杀灭有害病原菌。
消毒数天后,投施发酵后的有机肥料2250~3000千克/公顷,再翻耕平整。
7天后注水50~70厘米深,以培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放养苗种提供生物饵料。
②水草种植。
试验种植了3种水草,以轮叶黑藻为主,辅以伊乐藻、黄丝藻,种植密度近3000千克/公顷。
③水质培育。
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向池塘加注新水,逐步提高水位。
蟹、虾苗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色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一般使用光合细菌112.5~150千克/公顷,以营造适宜的水体环境。
④螺蛳投放。
试验池塘采取一年多次投放螺蛳,总投放量为5250千克/公顷,其中3月投放螺蛳2250千克/公顷,6月投放1500千克/公顷,余下的8月再投放,基本保持每平方米有几十个螺蛳。
鱼、虾和蟹塘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讨论
相对丰度
0.60 0.40 0.20 0.00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养殖前期 养殖中期 养殖后期 鱼塘 虾塘 蟹塘 鱼塘 虾塘 蟹塘 鱼塘 虾塘 蟹塘 图 2 上海地区不同类型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相对丰度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及处理依据《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SC/T 9402-2010) ,浮游 甲壳动物样品采集表层(0~0.5m)池塘水 10L,使用浮游生物网定量过滤浓缩,将过滤样品 装入 100ml 的塑料瓶,并加入少许福尔马林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进行浮游甲壳 动物的分类鉴定与计数[5-7],根据相近的几何形状换算生物量,本文生物量皆以湿重计。 以采水器采集养殖池塘表层水样,按监测指标定量分瓶带回实验室后分析水化学指标 (如总氮 TN、总磷 TP、氨氮 NH3-N、可溶性磷酸盐 AP、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和高锰酸 盐指数 CODMn 等)和叶绿素 a(Chl. a)浓度。并在现场利用透明度盘和 WTW 多参数水质 分析仪测定透明度 SD、水温 WT、盐度 S、溶解氧 DO 和 pH。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运用 Excel2013 处理数据及作图, 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主要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1.0。 浮游甲壳动物的优势种采用优势度(Y)表征,计算公式为: ������ = ������������ ������ ∙ ������������ 式中,N 为各采样点所有物种个体总数,ni 为第 i 种的个体总数,fi 为第 i 种在各采样点 出现的频率,当优势度 Y>0.02 时,该种类为优势种。 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采用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 、Shannon-Wiener 生物多 样性指数(H' )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J)表征,计算公式为: ������ = ������ − 1 ln ������;������′ = ������ ������ =1 ������������ log 2 ������������ ,������������ = ������������ ������;������ = ������′ ������′������������������ ,������′������������������ = ln ������ 式中,S 为物种数,Ni 为第 i 种的个体数,N 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别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 2014 年整个调查期间,上海地区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共检出 18 种,包含桡足类 11 种, 枝角类 7 种,隶属于 11 科 14 属。蟹塘浮游甲壳动物出现种类相对较多,为 16 种,虾塘次 之,为 15 种,鱼塘种类最少,只有 12 种,3 种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共同种类为 10 种(表 1) 。上海地区养殖池塘常见的浮游甲壳动物检出种类主要有微型裸腹溞(Moinamicrura) 、 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euchtenbergianum)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heuckarti) 。总 体来说,浮游甲壳动物出现的种类数不多,且以富营养型种类居多,鱼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 出现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鱼类对浮游甲壳动物有较强的摄食能力。
虾蟹混养池塘的生态调控
虾蟹混养池塘的生态调控作者:解旭升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11期解旭升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大庆16300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相对高档的水产品———虾和蟹也日益受到青睐,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为了提高虾蟹的养殖产量,人工高密度虾蟹混养池塘随之出现,进而出现了池塘养殖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而且无法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就虾蟹混养池塘的生态环境介绍以下几项调控措施。
1 清塘灭菌将池塘水深控制在5~10cm,每667m2 施撒生石灰75~100kg。
具体方法为:先在池底挖一些小坑,再放入生石灰,然后利用池底水充分搅拌乳化,随即全池泼洒。
清塘第2天用铁耙耙地,让生石灰与池塘底泥混合充分,最大限度地杀灭底泥中的野杂鱼和其他有害生物。
2 种植水草在虾蟹混养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草,可以为虾蟹提供遮荫场所,且有利于其顺利蜕壳生长;也可以避免虾蟹之间相互攻击,减少损失;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池水透明度。
同时,水草作为虾蟹喜食的绿色有机健康饲料,可以为虾蟹提供生长必须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降低养殖成本。
另外,利用水草大量吸收池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可以有效的优化池塘的生态环境。
虾蟹混养池塘中栽培的水草种类主要包括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等,适宜栽培的品种有伊乐藻、苦草、马来眼子菜、黄丝草、菹草、轮叶黑藻、芜萍、槐叶萍等。
种植水草前,先施用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作为基肥,每667m2 施撒100~150kg。
投放虾蟹苗种前,先在池塘适当位置围一个暂养区(面积约占池塘水面的1/5),等到水草长到5cm 以上时拆除。
水草移植时要注意品种搭配,要求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三者均要兼顾,并保持相应的比例。
养殖初期主要种植伊乐藻,种植面积占水面的20%~30%;养殖中期以轮叶黑藻为主,种植面积占水面的40%~45%;养殖后期以苦草为主,种植面积占水面的25%左右。
在池塘边还可以适量栽种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种植面积一般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2。
虾塘综合利用-虾、蟹混养及轮养
虾塘综合利用-虾、蟹混养及轮养一、混养品种及池塘条件1、混养品种虾蟹混养是根据虾、蟹不同的生态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虾蟹相互残食,造就一个适宜蟹虾共栖的生态环境,以达综合利用池塘、增产增收的目的。
当前虾蟹混养的虾类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和脊尾白虾等品种,蟹类有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等品种。
虾蟹轮养模式主要有第一茬中国对虾与越冬青蟹混养(3-6月),或中国对虾单养(3-7月);第二茬中国对虾或长毛对虾与青蟹混养(6-11月)或青蟹单养(6-11月)、梭子蟹单养(6-12月);第三茬青蟹秋苗越冬养殖(10-4月)或越冬青蟹与脊尾白虾混养(10-1月)或梭子蟹育肥暂养(12-2月)。
下面主要以中国对虾、长毛对虾与青蟹混养为例简介虾蟹混养技术。
2、池塘条件(1)池塘面积5-10亩,大者20-30亩,不宜过大,底质以松软的泥沙质为好。
(2)池塘水深在1.2-1.5米,换水能力达20%以上。
(3)堤坝四周内侧设置塑料片、水泥板、竹篱笆或沥青油毡纸作防逃设施。
较大的对虾塘可在塘内设围栏混养青蟹,根据池塘水深围栏应高出水面50-60厘米。
(4)池底应有一定的坡度,池中挖有纵沟或横沟数条,沟宽约2米,深0.5米,以利虾、蟹生活和放水收捕。
(5)为防止或减少虾、蟹遭受敌害的袭击,应在池中设置竹筒、水泥涵管、砖瓦片、假岛和人工洞穴等作隐蔽、栖息的场所。
二、放养前准备工作1、清淤、清毒:第一茬养殖在放苗前1个月进行清淤,彻底清除塘内污泥。
放苗前20-2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药性消失后进水培植基础饵料。
第二茬养殖在第一茬对虾和青蟹起捕后,采用大排大灌并结合耙动塘底排除虾塘中部分淤泥,并在放养前7-10天用漂白粉消塘(用药量同对虾养殖)。
2、培植基础饵料:对虾放苗前15-20天(第一茬)或7-10天(第二茬)需肥水培植基础饵料(方法同对虾养殖),若第二茬放养暂养苗,可直接进水放苗。
3、维修堤坝、安装提水设备,建好防逃设施。
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 -
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摘要: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水域丰富,水质好,非常适合生态养殖。
当地的生态养殖技术也较为成熟,现以无为县的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为例,介绍生态养殖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要点。
一、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构建符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水域丰富,水质好,非常适合生态养殖。
当地的生态养殖技术也较为成熟,现以无为县的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为例,介绍生态养殖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要点。
一、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条件的生态水域环境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外缘环境、生态养殖塘选址和建养殖塘。
1.外缘环境外缘环境指生态养殖区域外围的主要水源环境,也就是养殖用水的来源环境。
选择好的外缘环境,才能保障养出好的水产品。
优秀的外缘水源,必须是自然的、无污染的通江水源。
通江水源通过引水沟渠引入生态养殖区,再导入到养殖塘里。
江河中引进的活水溶氧丰富,水质清新,有利于生态养殖产品的健康成长。
无为县构建的20万亩生态养殖区,就是建在绵延几十里的通江河流附近。
为了确保生态养殖塘中的水质与自然的淡水环境相近,整个生态养殖区域每年还要与外缘水源进行3~5次大范围换水,这样就能够为养殖的蟹、鱼、虾提供清新的水质和丰富的养分。
2.生态养殖塘选址生态养殖塘的选址要求:(1)水源清新自然;(2)饵料来源丰富;(3)交通便利;(4)水、电、通信配套设施完善。
蟹、鱼、虾混养的生态养殖塘也要符合这样的标准。
3.建养殖塘建设生态养殖塘的面积一般不小于5亩,池身不低于1米,这样能够保证螃蟹、鱼、虾都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养殖塘的塘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高与坡底宽的比例在1∶3到1∶2之间。
养殖塘底的四周要挖沟,中间部位大约高出5~10厘米。
这样做便于不同生长期的螃蟹的栖息,利于水草的生长,而且可以方便日后的收获捕捞。
建好池塘后,曝晒20~30天,再撒上生石灰粉进行消毒,杀死野生动植物和泥土中的病菌,来改善生态塘的底质。
蟹虾贝混养池塘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蟹虾贝混养池塘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刘瑞娟;田相利;董双林;张凯;阳钢;闫法军【摘要】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flora was studied in four polyculture ecosystems including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and short-necked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B) ,swimming crab ,Pacific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short-necked clam (C) ,swimming crab ,kuruma shrimp Marsupeaaeus japonicus ,and short- necked clam (D) ,and monoculture of swimming crab (A ,as control group) using ECO-BIOLOG k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metabolisms of the flora and utilization strength of substrate carbon in various ecosys-tems during the culture period .(1) The flora had gradual increase in metabolic activity in Chinese shrimp , short-necked clam and swimming crab polyculture ecosystem as time elapsed .In the later experiment ,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flora in B and C polyculture modes than that in A mode (monoculture mode) .(2) In the later experimen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utilization of sub-strate carbon in B and D polyculture modes than that in A mode (P<0 .05) .(3) In the later experiment ,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hannon index and Simpson index were observed in the flora in the different eco-systems (P<0 .05) .The McIntoshindex ,however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ring the entire experi-ment (P<0 .05) .The three diversity indices of the flor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hinese shrimp and white shrimp polyculture modes than that in themonoculture of swimming crab (P<0 .05)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flora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polycul-ture swimming crab ,and short-necked clam with Pacific whiteleg shrimp .%应用BIOLOG生态微板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不同混养生态系统的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包括三疣梭子蟹和菲律宾蛤仔分别与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混养系统,以三疣梭子蟹单养作为对照。
鱼虾蟹高效生态混养
鱼虾蟹高效生态混养摘要: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10亩,池深1.5-2米,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防逃设施完善。
池塘清整消毒后适当种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
2、苗种放养。
⑴蟹种。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无病无伤的蟹种,规格为150-200只/公斤,每亩放1500只,放养时间在3月中下旬。
⑵青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10亩,池深1.5-2米,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防逃设施完善。
池塘清整消毒后适当种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
2、苗种放养。
⑴蟹种。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无病无伤的蟹种,规格为150-200只/公斤,每亩放1500只,放养时间在3月中下旬。
⑵青虾。
放养抱卵亲虾或越冬虾种。
抱卵亲虾规格为210尾/公斤,每亩放2公斤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中旬;越冬虾种规格为1500尾/公斤,每亩放5公斤,放养时间在2月底。
⑶鳜鱼。
6月上旬每亩套放体长5厘米以上的鳜鱼夏花20-30尾。
⑷鲢鳙鱼。
每亩放尾重500克左右的鲢鳙鱼50尾(鲢鳙鱼比例为6:1),以控制水质。
⑸饲料鱼。
每亩放2冬龄鲫鱼15-18尾,雌雄比例为2:1。
3、饲料投喂。
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300公斤以上,供虾蟹摄食。
前期投喂的饲料以豆饼、麦粉、鱼粉或以切碎的小鱼为原料,混合成团粒投喂,或以开口配合饲料为主进行投喂;中期投喂的饲料以豆饼、玉米、小麦、马铃薯、南瓜、甘薯等为主;后期适当增投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占50%左右)或投喂河蟹生长后期专用配合饲料。
4、脱壳期管理。
虾蟹脱壳前,投喂适口性专用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比例占投喂量的2/3以上;增投虾蟹脱壳生长素,以保证虾蟹脱壳有充足的营养;虾蟹开始脱壳时,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浆全池泼洒,增加水体钙含量和提高水体pH值。
5、水质调节。
养殖前期以注水为主,至6月初水位稳定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以换水为主,每月换水2-3次,每次换30厘米;养殖后期每月换水1-2次。
经常交叉使用生石灰、磷酸二氢钙,高温季节每15-20天施用1次,每次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或磷酸二氢钙2公斤。
海水围塘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构建
一、养殖系统的布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
如图 1 所示,整个海水围塘用尼 龙网隔成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两 个部分,贝类养殖区占总围塘养殖面 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养殖贝类的涂面 水深控制在50cm~70cm。虾蟹养殖 区同时具备贝类饵料微藻群落培养功 能,水深大于1m。 虾蟹养殖区域靠近贝类养殖区域 一边安置叶轮式增氧机,在增氧的同 时能够产生足够的水流,增氧时水流 方向流向贝类养殖区;在该增氧机的 斜对角安置一台人造水流相反方向的 增氧机,根据围塘面积大小,可使用 1.5kw~3kw的增氧机,以保证开机1h 左右可以使整池水流动充分。 在虾蟹养殖区域设置进排水闸 门,闸门进水口设置防害网,网孔径 小于4mm,当围塘水环境不能满足虾 蟹或贝类养殖时能够及时换水并阻止 自然海区中其他生物及杂物进入。 用来分隔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
三、管理措施
1.本文未提及的管理方式均按照 常规虾蟹贝养殖方式进行。 2. 水体藻群预培养:贝苗投放 一般先于虾蟹苗投放。整个池塘在 经过常规去污、暴晒、消毒后,在 贝苗投放前,虾蟹养殖区提前进水 30cm~40cm,水面不宜过高,以刚满 过贝类养殖涂面为佳,以免影响贝苗 投放管理。每亩投入1kg~2kg尿素、 0.1kg~0.2kg磷酸二氢钾、0.5kg市售氨 基酸复合肥,对虾蟹养殖区水体微藻 饵料群落进行预培养,当水色呈现淡 茶色后陆续投放贝类苗种和虾苗。 3.饵料投喂:贝类养殖区不投放 任何饵料和肥料。虾蟹养殖区针对不 同养殖物种,主要投喂相应物种的商 用配合饵料,蟹类养殖期间同时也可 投喂部分冰鲜饵料,这些饵料在保证 养殖虾蟹生长足够的营养外,其残饵 和粪便可以作为饵料微藻的营养盐, 满足养殖贝类的饵料需求。 4. 进排水管理:养殖前期不换 水,每天加入5cm~10cm新鲜海水; 当虾蟹养殖区水位高于1m后根据透明 度、水色、有机物含量等进行换水, 换水量每天保持10%~15%,不要太 多,一方面保持虾蟹养殖区水质的相 对稳定,另一方面要保证藻类繁殖需 要的足够营养。当中后期发现水体老 化,水体颜色一直呈现蓝绿色则适当 增加换水量,若后期换水量增加,可
良种虾蟹“双当家”混养模式与技术
解氧早晚波动非常明显,而且晚上很快就溶解氧急降的现象。
这种池塘要提高水体溶解氧就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改底措施降低池塘的耗氧量,同时慎滥用微生物。
5.使用好氧反硝化菌反硝化菌并不是一种菌,也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类群,已知就有50多属营养类型微生物中都有能够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种。
比如有机营养类型的假单胞菌属、产碱菌属等,化能无机营养型的硫杆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等等。
这些反硝化菌在厌氧、兼性厌氧和好氧不同条件下进行反硝化。
传统所指的异养厌氧反硝化菌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这些硝化菌在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时是以有机碳提供碳源和电子供体,不需要由氧提供。
所以在水产养殖中,为了保持养殖对象的安全,是很难为这一类厌氧的反硝化作用创造一个厌氧的条件(要求溶解氧起码0.3ppm以下)。
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文献报道了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酶系的存在,并证实了泛养硫球菌(现更名为脱氮副球菌)在生长过程中,当有O2和N03共同存在时,脱氮副球菌生长速率会比O2和N03两者单独存在时都高。
如果市场上确实有脱氮副球菌这样的商品也可以使用,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清远市胜维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持标宋长太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出现面积扩张、产量增加、价格低迷的新情况,单一养蟹模式农户获利越来越低,亏损风险加大。
为了稳定河蟹养殖业,提高蟹池水体空间利用率和养殖效益,我们向规模养殖大户推广了蟹池混养青虾模式与技术,采取“选购良种虾蟹苗种、种草投螺营造环境、优选饵料精准投喂、生态防病强化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了环境、品质、产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及配套设施1、池塘基础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围无威胁养殖用水的污染源,水源水质经检验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标准;池塘最好长方形,东西向,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保证阳光充足;塘堤要坚固,防漏性能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池底较平坦,淤泥深度≤15cm;池塘面积不限,一般以10亩以上百亩以下为佳,池深1.2~1.5m,池埂内坡比为1∶3~4。
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汉川模式
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汉川模式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3期一、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简介针对常规品种、传统模式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汉川市渔业部门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先行试点,开展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试点示范。
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起源于2002年,在汉川市汈汊湖七里湖分场联南村试点示范,试验池塘面积1820亩,经过两年的试验后扩大至七里湖分场5000亩养殖。
2009年、2011年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资金分别在汈汊湖联南、联北村和漕湖分场建立各10000亩的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共2个。
截至2017年底,全市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27000亩,主要分布在汈汊湖、华严、分水、垌冢、新堰、韩集、南河、西江等地,辐射带动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等省养殖面积2000000亩。
二、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主要创新点该模式的主要创新点是在池塘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投放螺、蚌。
利用池塘的时间空间和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3-5月底以养殖小龙虾为主,6-10月以养殖河蟹为主,混养鳜、白鲢、花鲢等品种,充分挖掘池塘水体生产潜力,开展名特优生态健康养殖,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是单一品种养殖效益的2~3倍,是一种绿色、生态、高效、优质的现代渔业新模式,是汉川市首创的养殖模式,即汉川模式。
三、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主要技术要点1.池塘条件养虾蟹鳜池塘应该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的地方,面积6667~20000m2(10~30亩),深lm以上,pH值7.0~8.5,在池塘内周边开挖宽3~5m、深0.8~1m的环沟。
2. 安装防逃设施在池埂上挖小沟,深15cm左右,然后将塑料膜一边埋入小沟内压实,在其外侧用竹竿或木桩固定并稍向内倾斜,顶端用8#铁丝相连水平拉紧,土上塑料膜高度50cm以上,四角形成圆弧形,上边缘缚在铁丝上绷紧,即建成防逃墙。
3. 池塘消毒在冬季对池塘清整,进行清淤改造,同时对池塘四周的防逃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主推新技术:海水池塘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技术
主推新技术:海水池塘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技术一、技术名称海水池塘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技术二、技术概述斑节对虾与青蟹、黄鳍鲷等混养是科学利用生物资源的优势互补原理进行海水鱼虾蟹生态混养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有利于养殖水体水质环境的相对稳定,缩短养殖周期,有效防控疫病的大规模发生和蔓延,从而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本技术以斑节对虾为主养品种,合理搭配青蟹、黄鳍鲷等养殖品种,并辅以鲻鱼、棱梭鱼等底泥腐屑食性鱼类进行生态养殖。
利用黄鳍鲷捕食患病活力差、体质差的虾蟹个体,消除直接传染源和易感个体,阻断了传染病的传播;利用鲻鱼、棱梭鱼等滤食营养碎屑,降低池塘有机物累积与污染,维持池塘水环境相对稳定,从而使虾蟹的发病率大大减少。
本技术产量稳定,产值较高,经济效益较高;养殖过程换水量较少,是一种生态效益较高的低碳养殖方式。
三、增产增效情况斑节对虾与青蟹、黄鳍鲷等混养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明显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要比单养虾蟹产量提高20%以上,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
四、技术要点展开剩余80%1.养殖条件水源水质应符合GB 3097海水水质标准,水源充足,能按需要量靠自然潮差进排水,或靠水泵自由提水。
养殖用水盐度控制在15以内。
养殖池塘面积以 1~3公顷为佳;水深要求1.2 m以上。
池底应平坦,底质一般以泥沙底为佳,保水性好。
每口池塘应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排水闸能排干池水。
每公顷池塘配备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4~6台(1.1~1.5Kw/台)。
2.养殖前准备养殖前检查及修整堤坝和进排水系统。
在池塘中用20目筛绢网围成一围隔,设置虾苗暂养池,用于虾苗暂养。
在苗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清除淤泥,曝晒池底15d以上。
养殖用水经60目筛绢网过滤,一次性进满水,采用漂白粉50×10-6全池泼洒清塘消毒;或使用茶子饼30×10-6与敌百虫1×10-6全池泼洒消毒,也可用茶子饼30×10-6与溴氰菊酯0.01×10-6全池泼洒消毒。
河蟹、克氏螯虾池塘生态混养
河蟹、克氏螯虾池塘生态混养河蟹克氏螯虾池塘生态混养,池塘要求设防逃设施、清塘消毒等与池塘主养克氏螯虾相似。
移栽水草水温5℃以上,清塘消毒后10天左右,移植伊乐藻等水草,移栽面积占池塘面积1/2~2/3。
投放螺蛳清塘后15天左右至清明节前,每亩投放活螺蛳400~500公斤,为河蟹、克氏螯虾提供适口鲜活饲料。
种苗放养9月底每亩放从自然水域捕捞的或留塘(已养殖克氏螯虾塘口)的体重30~40克的亲虾6公斤,雌雄比例为2:1。
次年3月底前每亩放120~150只/公斤的蟹种500~600只。
同时每亩混养尾重100克的白鲢20尾、花鲢5尾。
3月底每亩放性腺发育良好的野生鲫鱼1-1.5公斤,待水温回升后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种下塘后提供适口饲料。
5月中下旬,每亩放5~7厘米的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
种苗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投喂原则,采取“两头精、中间青”投喂方法。
6月底前、8月下旬以后以投喂精饲料为主,7~8月份以投喂谷物类和青饲料为主。
投喂量要充足,饲料要适口。
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在池虾蟹体重的3%-5%a,鲜活饲料日投喂量为在池虾蟹体重的80%~12%,并视天气、水质和河蟹、克氏螯虾吃食、活动等情况适时适量增减。
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6~7时投喂30%,下午5时左右投喂70%。
水质调节养殖期间保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8.5,池水透明度35~40厘米。
养殖前期以注水为主,刚开始水深控制在0.3,-4).5米,随着水草生长,逐步加深水位,保持水位高于伊乐藻5~10厘米。
高温季节保持水位1.5米左右,以换水为主,每月换水2~3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
养殖后期每月换水1~2次。
高温季节每15~20天施用1次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20公斤(根据水深而定)。
养殖中后期每月施用1~2次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施用时间在水温25℃以上的晴天上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
菌
属
os (Vr3r犭 )、 盐
单
胞
菌
属
( H ¢ z o 御o 9 a @ s ) 、 孢 芽
经 公 软 较 司 件 完 对
确 成
认 测
的 序
PCR产 ,序 列
物 提
送 交 进 化
上
海
桑
尼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杆 细
菌 菌
属 属
J 仍 ( B Ωc 犭 z s ) 、 希 (M饣 勿0 、 假 海
收 稿
日 期
:⒛
120⒉⒛
员 修
回
日 期
⒎ :2012η 02.
基金项 目启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水产三项工程项 目( P J 2 0 1 0 - 2 3 )
作 者 简 介 :李 男 信 书 (1968— ,男 ,副 教 授 ) 师 ;研 究 方 向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海 藻 生 物 xl cli 学 。⒏ m a i l : ⒈ n s h u @ y a l l o o 。 1 . 通作 讯 者 :伏 光 辉 ( 1 9 7 1 —) , ,高 级 工 程 :海 水 养 殖 . l y g f g h @ 1 2∞ 。 . 6 m
膏 馏 5 g , N a C 1 2 0 g , 脱 脂 奶 购 粉 自 1 0 g , p H 7 , 2 ~ 7 , 6 , 蒸 T 毖 a r a 公 司 T , s D s 、 h s
水
1 0 0 0 m L ; T a q 酶
余 等分 子 生 物学试 剂 购 自上 海 申工 , 其 常 用 试 剂 均 为分 析纯试 剂 。 1.2 法 方 1.2,1 样 品采 集 环池 区和 中央 区对 角 线 设 置 采 样 点 , 采 时用 样 , 样 人无 灭 菌处 理 过 P V C 瓶 采 深 度 2 5 c m , 装 菌 密 封 袋 密封 , 置 装 有 冰 块 的 泡 沫 箱 中 , 立 运 至 实 于 即 验 室 4 ℃保存 , 备 。 用 1 . 2 . 2 l 异 细菌分离 纯化 浔 样 养 无 入 取 不 同采样 点池 塘水 样 5 m L 加 4 5 m L菌 上 生理 盐 水 的 三 角 烧 瓶 中 , 取 述 样 品 1 m L 加 人
2 . 1 菌平 板 计数 结 果 细
` 犭1
2
3
4
图 1
池塘 异 养 细 菌 16srRNA
P C果 结 C T 1 ~ C T 1 0 ) R (
图2
M:DNA
池 异 养 细菌 1 6 s r R N A 果 ( C T 1 1 ~ C T 2 1 ) PCR结 塘
Marker(E∞ RI/Hind Ⅲ );11~21:CT11~CT21
9 r 无 菌水 , 分 释至 1 0 2 ~ 1 0 6 密 0 . 1 m L 证 别稀 度 ,取
镌嬲
16S
94℃ 、3 0 s 变 性 951℃ 、4 0 s 复 性 伸 ,72℃ 、1 0 m i n 终 止 延 伸 ,30循 环
鳓 谳菖 翼
性 非 常 明 显 ; 图3 为 菌 株 1 6 S r R N A经 比 对 后 列 序
3 31 。
讨论 虾蟹 混养 池 中的有 害 菌群 、 通过 1 6 S r R N A 序 , 发 列分 析 现虾 、 蟹混 养池 塘
喜盐芽孢杆菌属
△£ ?刀 α '讠彦 扌狃 zf s
△f
曰 J方 @召 'B刀 s
纟s 0 z 农研所 芽孢杆菌( B . /刀 z 汤
粘 溶 细 藻 菌 弧 ( M 犭 n c t, 宓 狃 ) 彦 ・仍 J g J o J y讠 z u v ) 刀 c 莎
G A G 3增 ’ 物 : 5 ' C G G C T A C C T T G T T A C, P C R 扩
r R N A 。 条 件 : 9 5、 m i n 预 , PCR反 5 ℃ 应 变性
,72℃ 。 、1 0 0 s 延 体
构 的 系 统 进 化 树 ; 由 3 得知 , 虾 混 养 池 塘 水 建 图 蟹
瓦 源
氏 菌
菌 属
属
纟钯 @ ″纟z J @ 5 ) 、 (S九 粘
GenBank,用 MEGA3.1 行 树 序 列 及 源 性 八 比
钐 @ 刀 ( P s 纟山 d J o 叨 r j@ ) 及 九@ 纟 召 s r 符 菌 属 为
16S 法
rDNA基 因 构 建 系 统 进
分
析
同
. ∫ 莎 仍 oa@ ″ M f c r o a 仍 z a J召r 御 勿r J氵 铭 s 、 V I c r j 刀 c 莎 溯 属 的 细 菌 ,以 弧 菌 属 、盐 单 胞 菌 属 、芽 孢 杆
整 个 群 落 的 3 1 , 5 % 、 2 6 。 3 % 、 1 5 。 8 % 。
关键词 : 虾 混养 ; 异 细菌 , 分 蟹 养 析 中图髅 号翎 〃 巛 1。 礁
文献 标 识 码 :A
11 文 章 编 号 :1003△ 1(2013)0201060碴
、
养殖 环 境 中 的微 生 物 既 是 分 解 者 又 是 水 生 生 时天 然 水 体 中异 养 细 菌 生 物 的间接 或直接 饵 料 , 同 产量也是 该 系统 生 物 群 落 生 产 量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细菌生产 及 其 对 腐 质 碳 的矿 化 作 用 在 水 体 碳 循 环 ]。 然 中有着重 要作 用 E 1 研 究 表 明 , 天 水 域 有 时 高 达 8 6 . 5初 级 生 产 量 被 细 菌 所 消 耗 并 投 入 再 循 %的 E 2 因此 , 微 物生 态 在 研 究 养 殖 环 境 的生 态 系 ]。 环 生 水 磷 统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温 度 、 H盐 度 、 中 的氮 、 p 、 含 量都 会 影 响微 生 物 群 落 和 组 成 。而 养 殖 环 境 中 微 生物 的组 成 又 会 对 养 殖 生 物 的健 康 生 长 和 繁 殖 造 成影 响 , 近 来 因致 病 性 细 菌 和 病 毒 等 引 起 鱼 、 年 海 内外 在 水 产 养 殖 中对 水 虾 、 参 等 疾 病 的流 行 , 国 的生态 环 境 特 别 是 微 生 物 生 态 环 境 倍 加 重 视 。许 多研究 学者 认 为 细 菌 性 疾 病 药 物 防 治 只 是 暂 时 性 5彐 。 手 段 , 生 防治才是解 决 问题 的根本 出路 [ ⒊ 物 以梭 子蟹 和 日本 囊 对 虾 或 中 国 明对 虾 进 行 混 养 是 黄海 沿 岸 滩 涂 海 水 池 塘 重 要 的养 殖 模 式 。异 们 养 菌是养 殖池 塘 生 态 系统 的重 要 组 成 , 它 可 能是 时 吸 虾 、 的病 原 菌 , 同 还 担 当着 分 解 、 收 有 机 物 , 蟹 净 化水 质 等 功 能 。笔 者 以研 究 江 苏 连 云 港 滩 涂 虾 蟹 混养 池 塘 养 殖 水 体 中主 要 异 养 菌 区 系 组 成 及 群 进 落结构 为 出发 点 , 为 一 步优 化 养 殖 水 环 境 中 的生 态结构及 微生态 调 控 提供 理 论 依 据 , 寻 虾 蟹 混 养 找 环 境 中潜 在益生 功 能 菌 , 促 海 水 养 殖 业 的可 持 续 进 发展 。
摘 1年 要 : 2 0 1 8 月 连 云 港 滩 涂 虾 、 混 养 池 塘 异 养 细 菌 区系 组 成 及 群落 结 构 进 行 研 究 。通 过 传 统 对 蟹
获 细 的微 生 物 分 离 培 养 方 法 对 虾 、 混 养 池 塘 水 环 境 中 的异 养 细 菌 进 行 分 离 纯 化 , 共 2 1 株 菌 。对 获 得 蟹 1 、 的菌 株 进 行 鉴 定 和 区系组 成 及 群 落 结 构 分 析 。研 究 证 实 , 虾蟹 混 养 池 塘 水 体 微 生 物 种 类 丰 富 , 经 6 s r R N A 序 析 确 定 为 弧 菌 属 等 8 属的 细 菌 , 以 菌 属 、 单 胞 菌 属 、 孢 杆 菌 属 为 优 势 菌 属 , 分 占 弧 列分 盐 芽 别
1
材料 与 方 法
1.1 料 材 1.1.1 池 塘水样 ⒛ 1 1 年 月 于连 云港市 海洋 与水 产 科 学研 8 采 究所 位 于 连 云 港 大 板 桥 的 滩 涂 梭 子 蟹 和 日本 囊 对 虾混 养池 塘 , 采 深度 2 5 c m 。 样 1 . 1 . 2 培主 要 养基及 试 剂
第 第 32卷 2期 ⒛1 3 2 月 年
水
产
科
学
SCIENCE
V° 1.32.2 N° Feb. 2013
FISHERIEs
虾蟹混养池塘异养菌 区 系组成及群落结构
29王 2,陈 李 伏 陈 1 ’ 洪斌 1 ’ 文 慧1 ,士虎 l ,光 辉 3 9百尧 3 , 安健3 李信 书
( 1淮海 工 学 院 海洋学 院 , 江 连云港 2 2 2 0 0 5 ; 2 . 江 。 苏 苏省海洋生物技术 ⒛ .连 , 江 连云港 2 20 5 ; 3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 , 江 连云港 2 2狃 ⒛ 苏 重点实验室 苏
水体微 生 物 种 类 丰 富 , 优 菌 群 集 中在 弧 菌 属 、 势 盐 [9, 这 细 ⒏□ 些 单 胞 菌 属 及 芽 孢 杆 菌 属 。有 报 道 显 示 菌 均为海 洋 水 体 中普 遍 存 在 的 菌 群 。其 中海 洋 弧 1 在 菌类 经 常是 导致 水 产动 物病 害 的条件 致 病 菌 [彐 ° , 之 本 研究 屮弧 菌种 类 占整 个 群 落 的 1 / 3多 , E ~ 大 牡 蛎 弧菌 、 藻 弧 菌 、 烂 弧 菌 等 均 为 常 见 的水 产 病 溶 灿 ,说 害菌 E 1 n £ 明在 采样 时期 正 是 虾蟹 混 养 池 塘 养 殖 环境 恶化期 和水 产 弧 菌 病 害爆 发 期 , 该 果 与 当地 结 海水 养 殖 病 害 高 发 期 相 吻 合 。随后 在 当年 的 9 月 延续 了 同样 的调查 , 结 显 示 芽 孢 杆 菌 的密 度 及 生 果 笔 物量剧 增 ( 数 未 显 示 ) , 者 认 为 这 与 为 防 治病 害 据 而使 用微 生 物 制 剂 有 关 。 因此 对 水 体 微 生 物 群 落 结构及 区系组 成 分 析 , 可 以监 测 微 生 物 制 剂 的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