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6分)【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考点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考点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考点4】市场与市场体系★【考点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点6】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如森林)和经过加工的(如布匹)。
(3)劳动资料(手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两对矛盾)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1)人的要素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2)物的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关联】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对比】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因为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①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②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分配和交换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公有制)(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①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主)②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地主)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③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
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如何决定的。
3.经济学涉及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是资源的稀缺性,第二个核心思想是效率。
4.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
5.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6.经济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转移
支付、GDP平减指数、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假说等。
7.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个量分析法(即微观经济学)和总量分析法(即宏观经济学)。
以上这些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但经济学作为一个深奥的学科,还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习和研究。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资源生产、分配以及利用的原则和规律。
通过研究供需关系、市场机制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学提供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基于分析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个体、家庭、企业和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策。
根据研究的领域和方法,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问题。
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微观问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的分配。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买卖行为决定商品价格和分配资源的一种机制。
市场机制根据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价格,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涨;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跌。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组合和利用决定着经济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4.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最大组合情况。
它反映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的生产能力。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政策制定中。
1. 政府决策:经济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政策、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
2. 企业管理: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学基础课程PPT:1-1-1经济学基础知识
(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是经济学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所谓资源利用,就是指人 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通 常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解决失业, 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水平和产量为什么会波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货币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如何对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等。
第一章 经济学基本知识
吴欣颀
成绩构成
期末考 试 40%
出勤 30%
平时作业 30%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理解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3、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1、把握“经济思维”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2、能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情景引入
假设周末你去某大型超市购物,这个超市一横排开有十 几个窗口,又假设你站在队列里只能看到自己附近的两三个 队列。那么当你需要结帐时,你是会先巡逻一番挑最短的队 列站,还是只从你所能看到的两列中挑较短的一列站呢?
1 第一节 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资源稀缺
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稀缺性就没 有经济学存在的必要;
2、资源的稀缺性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对 矛盾。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 限性的有限性;
3、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问题。任何人在任何社会、任 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稀缺性;
课堂练习
下列各项说法中属于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分析? 1.税收太高; 规范分析 2.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实证分析 3.政府应该提高利率,以防汇率下跌; 规范分析 4.低利率会刺激投资; 实证分析
二、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经济学按研究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前者主 要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后者主要研究资源利用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考察 的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 即微观分析注重的是“个体”,而宏观分析则是对“总体”的分析。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分配的社会科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成本与效益分析以及经济增长等。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升。
二、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买家和卖家,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能够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他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用来评估决策的经济学工具。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决策相关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的机会成本。
效益是指决策所带来的收益。
成本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不同的选择,并选择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参与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五、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企业的成本以及政府的财政状况。
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国际贸易也会带来贸易逆差或贸易顺差的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行调整。
七、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行为。
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
经济学基础知识(入门级)
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 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均衡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此时的价格 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市场结构与价格形成
市场结构
根据生产者数量、产品差异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将市 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
政府决策
政府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利益、利益集团、社会舆论等,需要权 衡各种利益诉求。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国家间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来满足各 自需求,国际贸易理论探讨了比较优 势、贸易壁垒等议题。
国际金融
国家间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 影响,国际金融理论涉及汇率制度选 择、国际资本流动等议题。
04
经济学应用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
当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时,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如垄断、外部性、公共 品等。
政府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行政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如反垄断法、环保 法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公共选择与政府决策
公共选择
公共品和服务的提供需要集体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探讨了如何通过民主决策机制 来决定公共资源的分配。
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 实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福利最大化。
经济学的重要性
02
01
03
经济学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帮助制定合 理的经济政策和商业战略。
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市场机制、价格体系和供需关系, 预测经济趋势和变化。
经济学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财务规划和投资理财的指导 ,提高个人经济福祉。
100%
通货膨胀
全国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知识
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
(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及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及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如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及需求的变动()。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答案:A【例题2·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E【例题3多选题】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 消费者偏好B.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 替代品的价格D. 互补品的价格E. 产品生产成本答案:ABCD【例题4·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商品品种B.国家政策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答案:C(三)需求规律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及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1.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
2. 劳动分工
- 劳动分工指的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或专门的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 亚当·斯密是分工概念的主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人们通过分工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出。
- 分工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因为专门化的劳动者可以不断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 持续消费相同商品或服务时,边际效用通常会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
- 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为零或负值时停止消费,因为这意味着进一步消费不再带来满足感。
4.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某项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选择其他活动。
因此,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 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以上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市场供给、需求和均衡价格需求:一定时间内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大构成要素)需要则不需要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1)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产品价格:价格和需求变动呈反方向变化(最关键因素)2.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产品上涨,会刺激提前购买(现期需求增加)3.消费者偏好: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引起需求增加4.消费者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5.替代品价格:使用价值相近,可以替代满足需要的商品。
需求和替代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6.互补品价格:指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需要的商品。
商品需求和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7.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2)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d=Qd(p)需求规律:需求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产品价格因素的影响—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线不动,点动)2.非价格因素的影响—需求变动:由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动,右上方位移)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第二节市场供给供给:是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铺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产品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化呈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成本和供给呈反方向变化;最主要因素3.生产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成本而影响供给4.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要素价格高,成本大,供给少,反方向变化5.预期:生产者对销售预期,预期越高,供给越大,呈正方向变化。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编
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
编
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体系
- 经济增长理论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
2.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
-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
- 消费者行为与边际效用
- 生产者行为与成本理论
3. 产业经济学基础知识
- 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分析
- 企业行为与市场竞争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4. 金融与货币学基础知识
- 货币与货币供给
- 银行与货币市场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
-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5. 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
- 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
- 汇率与国际支付
-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 发展经济学与贫困问题
以上是经济学专业基础重点内容的汇编,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
它包含以下基础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供应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机会。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优选择。
二、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它是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4.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物价和经济活动。
三、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比较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追求个人最大化效用。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相对变化的程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分配。
4. 波动及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存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不确定性。
了解波动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四、国际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大一经济学基础复习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基础复习知识点经济学基础复习知识点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社会科学。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二、供给和需求1.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供给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4.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此时市场上不存在供需差距。
三、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参与者信息完全透明。
2.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或少数几个卖家,卖家对市场的价格具有较大的控制力。
3.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上仅有少数几个卖家,卖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4.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多个卖家,产品有差异化,但是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
四、宏观经济学1.国民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正在主动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参与者总数的比例。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府政策。
5.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府政策。
五、微观经济学1.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2.弹性:指一种经济变量对另一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3.生产函数:反映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4.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5.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六、经济增长和发展1.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财富的总量增加。
2.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资源。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与方法 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涵 了解经济学发展的简史 了解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和经济制度的 基本特征等内容
名人箴言
“在我当学生的20年中,最令我兴奋的 课程是我在上大学一年级时所选的连续两 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这门课改变了我的一生。” ----哈佛大学曼昆教授
反污中国要“断流” 让人意外的是,印度拿水影响别国生计,却担 心自己会因此“受制于人”,而这个“人”竟 成了中国。 近日,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切拉尼投书香港 《南华早报》,声称由于中国在青藏高原实施 跨流域、跨河流调水工程,可能造成流入印度 的国际河流流量减少。他甚至断言,中国在西 藏的灌溉和水利系统,是为将西藏水资源作为 制约印度的“水炸弹”。 切拉尼代表了印度国内一些人的观点,即认为 中国需要与下游国家(说白了就是印度)订立 规范化的跨界流域合作协议,来捆住中国合理 开发利用西藏水资源的手脚。
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从1990年到 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 长92%,铜增长189%,铅增长380%,锌增长 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如今,我国钢 材消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 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的50%; 电力消耗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低于 美国。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 耗,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在铁、 铜、铅、铝等重要矿产的储量上,无论是相对 还是绝对,中国已无大国地位。而我国原储量、 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 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 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 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个人、企业和国家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2. 基本经济概念2.1.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2.2.成本与效益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或获取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等。
效益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从商品和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利益。
在经济中,人们通常会权衡成本与效益来做出决策。
2.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某项活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活动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因此存在机会成本。
2.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人力资本和改善技术等方式实现。
3. 经济学分支3.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包括国家的经济活动、产出、失业率、通货膨胀等问题。
通过宏观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
3.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等)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易的行为,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决定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决策的原理和市场交易的机制。
3.3.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等。
通过发展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之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经济问题而进行的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和技术合作等,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开拓市场、分享资源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5. 结论经济学是我们了解和应对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全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和掌握经济基础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介绍经济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主体与经济活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供求关系与价格形成等内容。
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条件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社会科学。
它以研究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索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2. 经济主体与经济活动经济主体是指在经济生活中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个体或集体,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等。
经济活动主要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不同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价格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经济制度,它以供求关系为基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计划和决策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4. 供求关系与价格形成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动影响着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调节。
当市场上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市场上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价格的变动又会进一步影响供求关系。
5.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循环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的重复循环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循环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种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贸易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7. 经济政策与市场调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和措施。
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政策和市场调节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8.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人、组织和国家等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
2. 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生产包括生产者的行为和生产方式,分配包括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消费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
3. 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产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关系的学科,包括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
它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与对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法与效果。
3.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投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学科,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2.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买卖商品和劳务的地方,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
3. 弹性的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在价格变动时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四、生产者行为的理论1. 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用于生产可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程度。
2. 生产成本与产出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出包括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
经济学基础知识(精选)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选择和配置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它关注个体、市场和国家的决策行为,以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效率。
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稀缺,人们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资源配置,以满足各种需求。
稀缺性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为了获取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人们需要考虑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以评估选择的效果和效益。
3.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消费或其他决策所带来的变化效果。
经济学研究边际效应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最大化效益。
4. 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资源的分配是否能够最大化社会福利。
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效率提升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市场上售卖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需求是指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整供求关系,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机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市场均衡。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衡量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状况。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对消费、投资和债务等方面产生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最新整理)经济学基础知识(入门级)
2976.1 5773.0 11365.2 33635.0 43579.4 49684.6 54600.9 58927.4 62798.5 67442.5
2317.1 4589.0 9113.2 26944.5 34854.6 39398.6 42895.6 45898.1 48881.6 52678.5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其他 2021/7/26
9
1.2.2 需求量的变动
元/台
8000 5600 4000 2000
0
2021/7/26
所谓需求量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 不变时,商品自 身价格的变动,
A P56 00.0 0Q 1 所引起商品需求 量的变动。
年份 GDP
最终消 费
资本形 成
净出 口
其中
居 民 消 政府消 其中
费
费
固定资 存货增
本
加
1980 1985 1990 1995 1997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4551.3 8792.1 18319.5 58510.5 74894.2 82429.7 89340.9 98592.9 107897.6 121511.4
14
1.3.2 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 化
所谓供给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引起的供给 量的变动。
所谓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因素对供给的影响,表现为整个供 给曲线的移动。
P
P0
S1
气候灾变或原料价格 上升使供给曲线向左 上方移动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呢? 生产技术的革命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需求的因素:
P A
需求曲线 B
P0
需求量的变动
D0 0 Q0 Q1
D1
Q
需求的变动
5
例题
下列各种因素中,会导致可口可乐需求曲线 下列各种因素中 会导致可口可乐需求曲线 向左下方移动的是( )。 A 可口可乐价格的上升 A. B. 百事可乐价格的下降 C.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上升 D. 年轻人对碳酸饮料偏好的增加 答案 B 答案:
8
供求均衡与均衡价格的确定
供求均衡决定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的回归
供给量>需求量
P B A
S
价格为P1时,存在 超额供给 价格 超额供给,价格 下跌 价格为P2时,存在 时 存在 超额需求,价格 上涨
P1
P*
C P2
E
需求量>供给量
D
D 0
Q4
Q2 Q* Q1 Q3
Q
9
宏Hale Waihona Puke 经济分析基础6供给曲线
供给:
出售愿望+供应能力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 和互补品)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其他 素 其他因素 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引起的 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因素变 动引起的
影响供给的因素:
P
S0 S1
P0
供给量的变动
0
Q0
Q1
国内生产总值 通货膨胀的分类 失业及其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及其作用
10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GDP度量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的概念,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 流量的概念 通常为 个季度或 年 在一国地域范围内,与GNP区别 度量某 个时期新生产产品的价值 以前时期的不 度量某一个时期新生产产品的价值,以前时期的不 算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 而 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是市场价值概念,即意味着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统计
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分类
17
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实施的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来影响总需求的 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促使货币供给量上升或利率下降的政策 在总需求不足时采用。货币供给量上升、利率下降,将导致居民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上升,最终带来真实产出的上升和失业率 下降。 紧缩性货币政策:促使货币供给量下降或利率上升的政策 通常是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经济过热的形势下使用,效果表现 为总需求水平下降 从而抑制经济过热 为总需求水平下降,从而抑制经济过热。
14
通货膨胀
定义 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被称为通货膨胀。 (2010年7月真题)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7年初,我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虽然其他消费品价格 并未普遍上涨 也可据此判断出当时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 并未普遍上涨,也可据此判断出当时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 B.2007年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CPI增长率,说明当 年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购买力增加了 C.按照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是由过快增长的GDP造 成 D.2007年我国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防止通货膨胀 年我国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是防止通货膨胀 的重要措施 答案:D
利率平价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26
2010年7月真题
下列关于国际收支账户和人民币汇率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若某日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6.9326元人民币变化为1美元 =7.0017元人民币,则当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 B. 若我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将加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C. 2006-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出现巨额“双顺差”,对 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 D 2007-2008 D. 2007 2008年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这对我国出口和进口 年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 这对我国出口和进口 均产生促进作用
23
例题
下列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某法国公司将其中国分公司获得的收益汇回法 国 应记入中国国际收支账户的资本账户 国,应记入中国国际收支账户的资本账户 ②.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外国政府对中国 的捐赠体现在中国国际收支账户的经常账户下 ③.中国企业用1亿英镑外汇购买英国政府债券,应 记入中国国际收支账户的资本账户 A.① 、 ② 、 ③ B.② 、 ③ C.①、 ① ② D.③ ③ 答案 B 答案: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单个指 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 第一,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 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一些没有 些没有 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 DIY活动等,不在 活动等 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统计范围以内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 反映产量变动 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 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 境质量等。 境质量等
失业的定义
具备劳动能力并且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中没有找到工作的劳动 力。 经济政策运行状态下,劳动力市场处于供需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长期失业 摩擦性失业 由于 些局部 短期因素(如企业的工艺调整) 摩擦性失业:由于一些局部、短期因素(如企业的工艺调整) 导致的劳动力供需错配形成的一些失业,是一种短期现象。 周期性失业: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萧条阶段,经济活动萎缩对 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现明显下降造成的失业。
资本和金融账户:简称资本账户,记录因为资产买卖活 动发生的外汇收支。
资本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国际间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 何回报而取消债务等资本转移部分,还包括非生产和非金融性 的资产如专利 版权 商标权的收买或放弃等 的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权的收买或放弃等。 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它投资(如贸易信贷)
24
汇率
汇率
又称为汇价,是一国货币折合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或比价。可以把汇率理解为外汇这 特殊资产的价 或比价。可以把汇率理解为外汇这一特殊资产的价 格。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额外币为标准,折为相应数 额本币表示汇率 间接标价法 以 定数额本币为标准 折为相应数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额本币为标准,折为相应数 额外币表示汇率
22
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顺差与逆差
国际收支平衡表
储备资产:指 国货币当局拥有的可用于国际 储备资产:指一国货币当局拥有的可用于国际 支付的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在国际货币基 头 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等,又被称为外汇储备。 净误差与遗漏:是 个估计项,弥补统计过程 净误差与遗漏:是一个估计项,弥补统计过程 发生的误差。如果数据没有误差,那么经常账 户、资本账户和外汇储备之间关系为: 经常账户差额 + 资本项目差额 = 外汇储备变动
15
通货膨胀的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成因
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迅速上升,导致供不应求 成本提高,推动价格上涨 产 结构 产 结构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 带来商 价格的上 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 上涨
成本推进型:
结构调整型:
外部传递型:
16
失业及其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分析基础
3
国际收支、汇率与汇率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分析基础 ——价格理论与资源配置
供需决定论
价格是由商品的供需状况决定的 均衡价格:当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 市场出清的价格
边际效用论 劳动价值论
4
需求
需求:
购买愿望+购买能力 商品自身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其他 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引起的 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因素变 动引起的
应对经济萧条的措施包括:( 应对经济萧条的措施包括 ( )。 ) ①.各地增加公共工程和基础建设投入 ②.在公开市场上增发央行票据 ③.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④.减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A.② ② B.①、③ ① ③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B
20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积极性财政政策
消极性财政政策
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其它条件相同时,政府购买性支出上升将会导致均衡产出的提高。
其它条件相同时,政府购买性支出下降将导致均衡产出的下降。
国债: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财政赤字融资。 税收: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来实施财政政策。
19
2008年3月真题
Q
供给的变动
7
2008年3月真题
下列因素中,能使大米的供给曲线(横轴为产量,纵轴 为价格)向左移动的有:( )。 ①.大米的价格下降 ②.南方雪灾使大量稻田受灾,造成减产 ③.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使亩产 增加20% ④.农户纷纷将原来的稻田转向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 其他经济作物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② ④ D.③、④ ③ ④ 答案:C
两种标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