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
某高层住宅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某高层住宅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这个项目位于繁华都市的核心区域,是一座高层住宅。
转换层是建筑的关键部位,其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二、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我们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下管线、交通状况等。
同时,要组织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领。
2.施工材料选用优质混凝土材料,确保其强度、耐久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工艺(1)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养护的方法,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4)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4.施工质量控制(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2)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4)严格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1.难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
解决方案: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养护的方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2.难点:混凝土强度难以保证。
解决方案:选用优质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配合比,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确保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难点:施工进度难以保证。
解决方案: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合理规划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进度。
四、施工安全及环保1.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环保: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减少噪音、扬尘等污染,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时光荏苒,十年磨一剑。
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2)
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一、前言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采用了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程质量高:通过科学精细的施工方式以及对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严格控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效率高: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工期。
3. 资源利用率高: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施工环境好:采用低噪声、低污染的施工方式,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干扰和影响较小。
三、适应范围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特别是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工法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为工程提供了可行和科学的施工方案。
四、工艺原理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强度。
在使用该工法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分为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设计和准备阶段:包括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2. 基础施工阶段:包括基础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基础的牢固和稳定。
3. 钢筋布置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进行精细化布置,确保钢筋的承载力和连接性。
4. 模板和支撑安装阶段:安装精细化的模板和支撑,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混凝土浇筑阶段: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6. 养护阶段: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砼大梁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砼大梁施工技术摘要:在广州车辆段综合住宅5、6栋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中采取一次整浇工艺,对钢筋绑扎、模板支撑及大体积砼浇筑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成功完成转换层大梁的施工。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大体积砼广州车辆段综合住宅5、6栋工程总建筑面积35100㎡。
地下三层,层高分别为4.65m、3.5m和3.75m;地上分南、北塔楼,南塔楼26层,总高82.4m,北塔楼19层,总高62.4m,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转换层设置在负一层与首层之间,3根最大转换层大梁截面(b×h)为1500mm×1800mm,跨度9.2m,相应楼板厚度为200mm,转换层梁板采用一次整浇法完成。
1. 模板支撑体系由于转换层大梁施工活荷载和结构恒荷载合计达95kn/m,下层楼板结构不具备支撑该荷载的能力,解决转换层大梁荷载的安全传递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点所在。
除了转换层下方的负一层,在地下负二层、负三层相应区域均要设置钢管支撑将上部荷载垂直传递到基础底板上。
1.1转换层大梁荷载计算以转换层最大梁截面尺寸:1500mm×1800mm计算:(1)荷载标准值:①恒载:砼自重64.8kn/m;模板自重1.93 kn/m;钢筋自重4.55 kn/m;合计71.28②活荷载:振捣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合计6.75 kn/m(2)荷载设计值:kn/m1.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根据转换梁的荷载,梁支架顶部分别用20槽钢及50mm×100mm 木枋做主、次龙骨,梁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胶合板,梁侧采用a48×3.5mm钢管,间距500mm,a14对拉螺杆@500mm×500mm。
支撑立杆为a48×3.5mm钢管@500mm×500mm,如图1所示。
立杆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图1模板支撑体系(1)立杆承载力验算立杆自重: 0.158×10.1=1.60kn梁传递荷载: 94.98/3/2= 15.83kn立杆承受压力:n=15.83+1.60=17.43kn立杆承载力:故立杆强度符合要求。
高层住宅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几点施工方法
广州市5幢26层的商住楼工程中,二层有1.8m厚转换板和最大尺寸为2.0m×2.2m的转换大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于1999年11月开始施工。
本文介绍转换层的几点施工方法。
1、混凝土中心实际温升计算方法比较本工程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混凝土中心部位的温升。
方法一是根据实测数据推导水化热总量,方法二的水化热总量则直接根据水泥类型和强度等级查表而得,但考虑了更多的与浇筑温度、块体厚度和龄期有关的经验系数。
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混凝土浇筑后第3天的混凝土,结果非常接近(均为39℃左右)。
若混凝土浇筑温度为25℃,则预测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为64℃,实际工程中各测点最高温度为60.5~65℃。
2、测温措施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测温,有些工程采用热电偶等较精确的测温方法,但采用直接测温法已可以满足要求,即在混凝土中预埋直径48mm钢管,每个测点分上、中、下三根钢管埋设,三根钢管呈三角形布置,相互间距100mm,管口用木塞塞住(图1)。
将温度指示仪的测温探头用铁丝网罩住,放入钢管中分别测量上、中、下三点的温度。
由于表面温度的数值不易准确测量,可以取上下点与中心点的差值来近似地反映表面与中心点的温差值。
3、温差控制的尺度某些工程严格地将表面温度与中心点温度的差值控制在20℃甚至17℃以下,但实践中发现,温差控制在25℃以下,甚至温差短时间达到30℃也未出现裂缝,因此有关规范规定的25℃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控制差值。
4、内部降温和外部保温养护措施某些工程采用在混凝土块内布置预埋循环冷却水管或贯通块体的大口径垂直换热水管的方法进行降温,这些措施会增加施工成本,在钢筋十分密集的梁板中难以做到,在环境温度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
与筏板基础不同,转换层不仅在表面,而且在侧面和底面也应采取保温措施,木模板本身可以作为保温材料,钢模板必须进行保温,实践中在梁板侧面和底面的钢模板面加铺两层塑料薄膜,再铺一层18mm厚覆塑面夹板。
谈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大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谈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大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工程概况某大厦为一高层商住综合楼,建筑总面积25680㎡。
1~4层为框架结构商业用房,层高4.8m;5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4.8m;6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标准层高2.8m.转换层为梁式结构,施工荷载大梁截面尺寸为1200mm×2500mm,板厚250mm,裙房屋面板厚为150mm。
2、施工方案选择由于本工程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达1200mm×2500mm,自重达7.5 t/m,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线荷载接近80 kN /m,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难以直接承受施工荷载,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另外,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转换层大梁一般有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埋设型钢桁架加强模板法和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等3种支模方案可供选择。
2.1 通天支撑法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是将施工过程中转换层大梁自重等荷载通过支撑层向下传递,直到地下室底板传给地基。
本工程从转换层梁底(相对标高24.000m)到负二层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 9.6 m),支撑高度达33.6m,需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费工费料且受力不明确。
2.2 埋设钢桁架加强模板法采用在转换层大梁中埋设型钢桁架,将型钢桁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筑成型。
此方案与通天支撑法相比,可节省大量的支撑材料,但型钢桁架埋于混凝土中,一次耗钢量大,不经济。
2.3 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将大梁分2~3层浇筑迭合成型。
此方案应用迭合梁的原理,将梁沿水平方向分2~3层浇筑,待下层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浇筑其上一层混凝土。
利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下两层已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迭合梁支承第三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
梁下模板的支撑仅需考虑第一层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节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截面砼梁分层施工工法.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截面砼梁分层施工工法HJ2-005-98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也迅速增多。
从使用功能来看,基本上是:群房部分为商服用房,主楼为写字楼或公寓。
相应的结构设计一般为:底层商服用房为满足对大空间的要求而采用框剪结构, 而主楼上层为满足住宅需要越来越多地采用剪筒结构。
两种结构形式之间以结构转换层作为荷载传递(由线荷载变集中荷载的主要手段。
转换层又多以大截面砼梁来完成这一传力过程。
由于大截面梁自重大,若以一般的一次性浇筑手段进行, 则其下的持力层梁板难以承受其全部荷载。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制定本工法。
一、特点:1、避免复杂的设计与施工组织,简化了支撑系统,所用材料均为正常施工用料,并不影响其继续周转使用,不必另行加工,资金节约明显。
2、不必先施工框架柱, 再以其作为传力结构, 节省时间。
3、施工方法简便可靠,不会对持力层构造成破坏,也不会影响大截面梁的使用功能。
二、适用范围:高层建筑中砼结构转换层或其它砼结构中大截面现浇梁施工。
三、工艺原理:将持力结构层所不能承受的大截面梁按叠合梁设计原理, 在不改变其工作状态的前提下,砼水平分成 2-3层浇筑。
第一层浇筑时产生的荷载在持力结构承载力允许范围内。
第二层梁砼浇筑时已具有足够强度和承载力的下半梁作为持力结构, 使持力结构层在不超载的情况下, 以常规施工方法完成大截面梁的浇筑。
四、工艺流程:持力层板上铺垫方→立底模支撑→铺上平梁→铺模板加固小梁→铺底模→绑扎梁筋→梁侧模安装→铺板模→浇筑第一层砼→养护→浇筑第二层(上半梁及板砼→养护。
五、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一、技术准备:1、编制施工方案, 进行施工荷载收集及持力层结构承载力验算。
为安全起见,持力结构可按简支结构计算,若有可靠的技术资料,也可以其实际计算模型计算。
2、根据持力层结构计算结果确定大截面梁的分层数 (一般为 2-3层为宜。
3、根据分层数计算确定模板支撑系统和进行侧模压力计算,从而进行模板系统设计(该部分计算按《钢筋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相应计算进行。
高层建筑转换层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工程经验,选择了转换层的施工方案,分析了大体积高强混凝土施工浇筑方面和控制措施,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供读者参考【关键词】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荷载传递,收缩应力,裂缝控制。
1、工程概况广东省某工程在广州市市中心,酒店工程。
楼层共33层,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50000㎡,高度为140m。
该工程第九层为转换层,结构特点是:楼板厚度大,楼面标高变化大,梁截面面积大,其中1000×2000的梁有12条,1000×1800的梁有10条,800×2500的梁有4条。
梁、墙板钢筋级别高,品种多,规格大,含钢率高,净跨度为⒏6-⒐0m,施工荷载大,约为150-30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钢筋锚固长度大,。
2、转换层梁施工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2.1荷载的传递因转换层梁截面尺寸较大,每延长米最大自重100KN/m,加上放时模板支撑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约106KN/m。
如何解决此荷载的传递为其一问题。
2.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以及选材2.2.1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重大影响。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浇筑温度、水化热的绝热温升等各种温度的叠加之和。
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如外界温度下降,会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在外界气温骤降时,会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
温度应力是温差引起的变形造成的。
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
2.2.2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份是水泥水化所必须的,其余的80%都要被蒸发。
混凝土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要产生体积变形,多数是收缩变形,少数为膨胀变形,这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胶凝材料的性质。
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升,其他工程中通常采取下列措施:(1)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使混凝土减少升温。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城市用地面积越来越紧张,建筑行业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要求,不断将建筑“增高”,然而在增高的同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没有随之发挥作用,此时,在高层建筑的中间增设一个转换层就能够充分发挥建筑的施工功能,本文以某工程为例,从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钢筋的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方面着手,主要来对高层建筑的转换层进行主要分析。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施工技术措施所谓高层建筑转换层也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上部与下部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其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其进行结构转换,从而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
目前,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都是下层作为商业用途,上层作为居民住宿用途。
通常商用的建筑所需要的是大空间,而民用建筑则是由多墙、多柱组成各个小空间,而在这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进行转换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也就是增设转换层。
增设转换层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型和板式等。
下面就通过案例来主要阐述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梁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50695m2,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物总高度98.7m,地上31层,地下2层,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为停车场,1层~5层为商场,框架结构,6层~31层为住宅标准层,剪力墙结构。
二、转换层特点1 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数量多、受力复杂。
大部分大梁的高2m,宽1m。
最大梁高3m,宽1.5m,楼板厚度200mm。
转换层混凝土量比较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结构布置复杂,转换层梁纵横交错,各种大截面梁数量较多,几乎所有纵横轴线均设有大截面梁,且多数大梁与下层框架梁不在同一轴线上,布置完全不相同,受力复杂。
2 钢筋排布密集,穿插较复杂。
大梁纵横交错,最密集的梁交汇处钢筋排布有32层之多,钢筋最小间距只有10~20mm。
施工时绑扎困难,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难度比较大。
高层住宅高空对接转换层大梁的施工
高层住宅高空对接转换层大梁的施工作者:单位:日期:目录1、工程概况 12、转换层排架的设计 13、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24、转换梁钢筋施工 125、混凝土施工 126、转换层梁板施工的主意事项 147、成本分析 158、附图 15高层住宅转换层大梁的施工【摘要】本文对高层住宅高空转换层大梁的施工,采取用工字钢架空作支撑体系,满足钢筋砼大梁的施工,得到成功,取消从地面搭设钢管架子的传统做法,节省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高层住宅转换层工字钢体系钢筋砼梁板施工1、工程概况2#高层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28层,在21层设计有一大跨度转换层大梁,转换层位置在二十一层6~8/A~D轴间,转换层顶板顶标高为57.73米,顶板厚300mm,配筋为Φ16@150双层双向;转换层底板顶标高为54.86米,底板厚250mm,配筋为Ф16@150双层双向。
转换梁KZL1:1250×3120mm,受压区钢筋为39Ф32,受拉区钢筋为39Ф32,腰筋每侧23Ф32@100,箍筋Ф18@100,拉筋Ф10@200;转换梁KZL2:1200×3070,受压区钢筋为39Ф32,受拉区钢筋为39Ф32,腰筋每侧23Ф32@100,箍筋Ф18@100,拉筋Ф10@200;转换梁KZL3:1500×3120,受压区钢筋为51Ф32,受拉区钢筋为51Ф32,腰筋每侧23Ф32@100,箍筋Ф18@100,拉筋Ф10@200,由于转换梁断面尺寸较大,混凝土及钢筋的重量为118KN/m。
(以1500×3120转换梁为例)2、转换层排架的设计二十一层转换层施工,采用22b工字钢制作顶板、梁模板立杆的支撑平台,故在二十层施工时在相应的剪力墙及框支柱上予留工字钢的搁置点及在十九层施工时在相应的位置设置焊接工字钢的予埋件。
梁底排架采用Φ48×3.5钢管搭设,立杆间距沿梁长方向间距400mm,沿梁宽方向间距370mm,每根转换梁下面均匀设置22b工字钢五根,楼板位置按1200mm间距设置22b工字钢,纵、横向横杆间距800mm,转换梁下剪刀撑沿梁宽方向间距1200mm,沿梁长方向隔一设一布置;次龙骨采用100×100木方,间距250mm;主龙骨为100×100的木方,间距400mm。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20-09-17T08:12:32.96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5期作者:郑涵[导读]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程实践,介绍了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东海建筑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00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结构转换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中.但是由于其混凝土的用量大,结构断面内的配筋多,整体性要求高,如果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就很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程实践,介绍了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引言: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受力相对较为复杂,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要求一次浇捣,施工困难.其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还会对造价造成影响。
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参考现场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接下来作者进行重点论述。
1转换层大梁施工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1.1荷载传递因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大,每延米自重大,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载,合计线荷载近,下部楼盖即层楼盖无法直接承受,须采取技术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
1.2混凝土裂缝控制因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因此而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转换层支撑体系及模板安装→暗梁、板底钢筋绑扎→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处理施工缝养护→绑扎板面钢筋→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养护。
2.1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中支撑体系的技术要点为了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所提出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体积与重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发展趋势,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施工企业施工难度的增加。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技术某公寓主楼地上2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约40000㎡,总高79.5m,六层以下为框架结构,六层以上为框筒结构,因七层以上使用功能改变,导致柱位、柱距改变,故在六层、七层之间设置转换层大梁支撑标准层柱的转换措施。
该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梁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设计上要求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所以施工难度很大。
转换层共有四组大梁,KL—1、5梁高2.7m,宽1.1m,跨度8m,为多跨连续梁,总长32.6m,梁下与六层顶板距离100㎜。
一、施工方案由于该工程分一、二两期施工,二期工程七层以上标准层施工时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要求转换层施工时不能影响六层以下正常使用,而大梁施工荷载大,荷载传递困难,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影响易产生裂缝,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转换层大梁KL—1、5自重大,若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方案,施工时模板的垂直支撑负荷太大,梁下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且六层以下楼板因客观原因也无法设置支撑,为减轻楼板的负荷,在不影响转换层大梁质量的前提下,经与设计单位协商后决定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大梁的分混凝土两次浇筑,即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梁和原有支撑体系共同支撑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形成叠合梁以解决该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二、施工方法1.为减轻荷载,转换层大梁分二次浇筑,梁截面不变,梁上排筋及箍筋不变,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第一部分为1100x700㎜,下排纵筋相应增加4φ25,另设上排筋8φ25,当第一部分梁强混凝土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继续施工剩余部分(叠合层)混凝土。
同时需将叠合面表混凝土面清理干净,同时应注意的混凝土养护。
2.为确保第一次浇筑形混凝土成的梁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和二次浇筑叠混凝土合面的抗剪强度,将施工缝做成齿槽,要求叠合面尽量粗糙且凸凹不小于6㎜,第一次浇筑高度0.7m(不包括齿高),支撑的计算仅考虑施工第一次浇筑施工缝以下梁的全部荷载,待第一次浇筑的养混凝土护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再浇筑施工缝以上2.0m高混凝土梁;3.梁改为二次施工后,施工缝以下部分的自重可由框架柱及梁下加设的100㎜苯板承载,待梁强度达到100%时,去掉梁底苯板,保证楼板不承受荷载。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高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河北省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都在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
许多高层商住楼、商办楼的结构设计,底下几层为框架结构、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商场大空间的需要,通过上部某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载标准层剪力墙、隔墙荷载的技术转换措施。
大体积转换梁施工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自重大,高位转换支撑体系要求高。
2、转换梁内钢筋分部密集,节点交错多,难以浇筑密实。
3、混凝土体积大易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确保转换梁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我公司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并结合工程实际、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探索,形成了高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2.工法特点2.1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一次性投入小、经济适用。
2.2支撑系统支、拆简单便捷、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2.3转换梁高位转换,支撑系统荷载逐层折减,通过反支撑三层有效分散承载力,科学、安全、经济、合理。
2.4混凝土浇筑、养护方法科学、简便、易行、质量有保证。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商住楼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
4.工艺原理4.1采用施工便捷的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在支撑系统底部和顶部对称设置工具式钢垫板底座,使钢管成组、对称设置,加强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在垫板下横向铺设脚手板来扩大楼板受力面积,并通过反支撑三层分散承载力,以保证楼板的安全。
4.2采用定点浇筑的方法,即在大梁钢筋绑扎时在钢筋相对稀疏处每隔1.5~2m布设下料管,使梁内砼填充能自下而上进行,避免转换梁上部骨料堆积、下部浇筑不密实的现象发生,保证了转换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高层建筑工程中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中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许多高层建筑也发展成多功能、多用途方向的建筑物,由于建筑物的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的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等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形式的变化过渡,很多高层建筑中都设置了转换层。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式转换层的施工需要考虑水化热影响及混凝土收缩变形。
在混凝土结构行业标准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是:“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25℃。
”多数转换梁的施工需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进行。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1.施工方案的比较1.1不同施工工艺的比较分析在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时,对转换梁实施常规浇筑法或二次浇筑的施工工艺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及效果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效果工艺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水化热影响工期成本常规浇筑法荷载大,难度大,对下部层楼面结构影响大相同质量难控制大短高混凝土二次浇筑荷载小,难度大,对下部层楼面结构影响小相同质量易控制小长低表1 不同施工工艺比较及效果分析针对不同的工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案。
当工程要求极其严格或工期很短的情况可采用一次浇筑,此时支撑体系的设计及安装很重要;对于大部分工程,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二次浇筑,此方案的难题在于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性。
1.2叠合浇筑技术目前,工程应用中采用二次浇筑工艺的较多,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了叠合梁。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或转换厚板分两次或三次叠合成型,该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次浇灌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第二次浇灌的砼与第一次浇灌的砼形成的叠合梁支承第三次浇灌的砼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采用这种施工技术,转换梁下的钢管支撑系统只需要考虑第一次砼自重和施工荷载,因而可大大减少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大幅减少模板使用量,同时因砼分层浇灌可缓解大体积砼水化热过高,温度应力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但在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必要时在合面处采取特殊的构造处理,此方案主要考虑转换层下的梁的承载力,不需另增加支撑系统。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混凝土施工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混凝土施工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混凝土施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混凝土裂缝高层建筑转换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结构部位,通常梁截面和配筋均较大, 混凝土强度也较高, 在防裂方面一般应采取多种措施, 包括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水灰比以及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 另外还需在设计方面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
1 工程概况阳江某高层商住楼工程, 地上31 层, 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为99.8m, 总建筑面积约13.3 万m2,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主体结构属底部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首、2 层为商场, 3 层为结构转换层,4~31 层为住宅, 采用剪力墙结构, 6 层以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转换层于2012年8 月动工。
本工程转换层层高4.75m(+10.2m~+14.95m) , 采用桁架结构, 下弦主梁截面分别为(1.6, 1.2, 1.0)m×1.0m; 上弦主梁截面分别为( 1.6, 1.2, 1.0)m×2.3m,1.0m×2.1m, 次梁截面分别为( 1.0, 0.8)m×2.1m、0.8m×( 2.1, 1.8)m; 立杆截面为600×800, 斜杆截面为1.0m×1.4m, 0.8m×( 1.2, 1.0)m; 转换层顶、底板厚度分别为280, 200mm。
桁架主梁、斜杆的配筋量较大, 如HJ- 6 上弦主梁配有底筋24Φ28、12Φ32, 面筋30Φ28, 两侧有腹筋f 18@150 及中间4 道附加腹筋f 18@300, 箍筋( 8支箍) f 12@100 和拉钩f 12@150。
HJ- 5 斜杆配有面、底筋8Φ25, 两侧有腹筋7f 12 及中间2 道附加腹筋f 18@300, 箍筋( 8 支箍) f 12@100 和7f 12@100。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增多了高层建筑数量。
从某种角度看高层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城市发展水平,并且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
在实际施工期间高层建筑对结构要求比较高,当前所应用的设计理念主要为梁式转换层,并且已经推广使用在高层建筑中。
在施工期间大体积砼施工作业会直接影响该种设计方法,因此需要注重梁式转换层的应用问题。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施工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现代建筑的功能性逐渐增多,沿着高度方向会出现多元化的建筑功能。
一般来讲,建筑下层区域为休闲娱乐区域,上部区域为住宅商户区域。
由于功能性不断变化,上部区域为了满足住宅需求,需要采用小开间轴线布置以及墙体设计,充分体现出建筑功能需求,对于建筑下部区域来说,关键在于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墙体结构,全面满足餐饮和店铺的功能需求。
分析建筑结构受力能够看出,采用下部大空间且应用小刚度框架柱和上部小空间且应用大刚度剪力墙方式较符合建筑功能要求。
在建筑施工期间为了满足上述结构要求,则需要在转换楼层设置转换构件,该转换层结构包括斜杆桁架式,梁式以及板式等。
其中梁式转换层由于受力明确,设计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转化层结构中。
1、梁式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在梁式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期间需要全面考虑实际工程特点,有利于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荷载传递法和二次浇筑法。
其中荷载传递法。
在转换层施工期间若已经完成下楼板浇筑,在浇筑转换层期间由于下楼板已经满足相关设计要求,此时就需要应用荷载传统方式计算比较适宜的支撑层,并且按照工程实际特点在大梁相应位置梁板应用二次支撑施工方法。
二次浇筑法主要是分两次浇筑大梁体,在实际施工期间利用首次浇筑所形成的基本梁体形态,并且将其作为二次浇筑砼的重量,并且承载施工荷载力。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巨型梁施工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巨型梁施工(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摘要】文章介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和西路五号铁路职工住宅楼工程转换层巨型梁(即转换大梁)施工技术。
【关键词】转换层;转换大梁;分层浇捣;梁架支撑体系【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2-0168-2一、工程概况共和西路五号铁路职工住宅楼工程位于广州市东山区中山一路南侧。
该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是由三层地下室、二层裙楼和二栋28层高的塔楼组成的大型商住楼,建筑总高度为101.5米;其结构转换层位于第三层,建筑面积3600m2,砼量约5000 m3,用钢量约1400吨。
该转换层采用梁式转换结构,其承担上部二栋塔楼全部荷载,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以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是该高层建筑的结构关键。
转换层的大梁断面尺寸为900×1800、800×1700、900×2300、800×1800、900×2100、1000×1800、800×1200。
受力主筋最大为Φ32,大梁底筋最密集处为三排共38根Φ3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梁筋采用HRB335级钢(次梁箍筋除外)。
二、主要的施工技术及有关计算(一)转换层结构主要施工流程: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二层剪力墙、柱钢筋绑扎二层剪力墙、柱模板安装剪力墙、柱砼浇筑(框支柱混凝土桉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框支梁梁面筋下弯末端处,第二次浇筑待框支梁钢筋施工完并验收合格后浇筑到大梁底)转换层大梁满堂红支撑体系搭设大梁底模安装大梁钢筋绑扎大梁侧模及其他梁板模其他梁钢筋绑扎浇筑大梁砼(约浇筑梁高一半)板钢筋绑扎梁板砼浇筑砼养护。
砼养护(二)满堂红脚手架支撑巨型梁施工技术:为了减轻空间大体积砼巨型梁巨大的荷载和缓解水化热的影响,经征得设计院同意,在转换层大梁内留设一道水平施工缝,按叠合梁的原理将巨型砼梁分为二次浇捣成型,第一次浇筑至离板面800mm,第一次浇筑的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梁砼内部温度处于下降阶段时,进行第二次浇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
北京华润饭店主楼地上25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56300m2,高76.15m,四层一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结构;5层以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四、五层设置转换层大梁支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转换措施。
该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梁DBl1与四层、五层楼板连在一起,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设计上要求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所以施工很困难。
四层有几组梁DB1~DB11承受上部20层楼的重量,其中梁DB11高4.50m,宽5.08~3.36m,最大跨度17.30m,为三跨连续梁,总长32.60m,混凝土总体积为1100m3,重达2750t。
该梁底标高为L0. 675m,梁的下面为大厅空间,大厅空间下为3层地下室,梁底至箱形基础底板面23.50m。
第1章施工方案
第1节施工特点
由于转换层大梁DB11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为大体积混凝土,位于大厅内、地下室上部,施工荷载大,荷载传递困难,受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应力影响易产生裂缝,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DB11梁自重大,若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方案,施工时模板的垂直支撑负荷太大,梁下的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支撑的高度大,从+10.675m至地下-12.825m,需设置大量钢支承,施工费用太高。
为减轻支撑的负荷,在不影响转换层DB11梁的质量情况下,与设计单位洽商后决定,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DB11梁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梁和原有支撑佯系共同支承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形成叠合梁,以解决该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第2节施工方法
1.为节约钢材,减轻负荷,转换层大梁DB11分二次浇筑,施工缝留在四层楼板面处。
先浇筑施工缝以下部分及四层楼板混凝土,后浇筑施工缝以上部分。
2.为确保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和二次浇筑混凝土叠合面的抗剪强度,将施工缝做成齿槽。
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20m(不包括齿高)。
支撑的计算仅考虑施工第一次浇筑施工缝以下梁的全部荷载,待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养护到设计强度的70%时,再浇筑施工缝以上3.30m高的混凝土梁。
3.将第一次浇筑的施工缝以下梁按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和箍筋,使其能承担第二次浇筑的施工缝以上的混凝土梁的施工荷载(图3-6-1)。
4.DB11梁改为二次施工后,施工缝以下部分的自身重量仅为3.00t/m2左右,可用Φ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作模板的垂直支撑。
支撑的立杆为2Φ48,间距600mm×600mm,横杆竖向间距1000m m。
为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设剪力撑数道,每步脚手架与圆柱固接。
5.由于地下室各层顶板无法承受上部传下来的荷载,所以在与转换层梁支撑立杆相对应的位置,逐层采用与上部相同的方法设置双管支撑或工具式金属支撑,直至箱基底板。
第2章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转换层大梁分两次浇筑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但施工缝以上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仍为大体积。
现浇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较高,且施工期间正值冬季,故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易开裂。
又由于混凝土逐渐降温、加上齿槽的约束作用,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为避免上述两种裂缝的产生,进行了控制施工裂缝的理论计算。
第1节混凝土内外温差计算
式中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Q0——单位水泥28d的累积水化热(J/kg);
C——混凝土的比热(J/kg·K);
γ——混凝土密度(kg/m3);
t ——混凝土龄期(d);
m——常数,与水泥品种、浇筑时的温度有关。
求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T max时,令e-Mt =0,所以
T max =60.60℃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最高温度皆发生在第3天。
因此
T H= T t+ T 0
式中 T t——混凝土实际内部最高温升(℃);
T H——混凝土浇筑后内部的最高温度(℃);
T 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按l0℃计算。
根据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高度及T t / T max的关系,得出T t / T max =0.675。
T H= T t+ T 0= T max×0.675+10℃=51℃
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估算,在第3天,混凝土表面温度能达到15℃左右,因而混凝土内外温度之差、
ΔT = T H-15℃=36℃>20℃
按宝钢经验,内外温度差小于25℃,不满足要求。
第2节温度应力计算
转换层DB11大梁最长部分为32.60m,体积大,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从第3天开始降温,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开始收缩。
梁长L为32.60m,混凝土浇筑高度H为3.30m,梁宽b为3.36m,H/L=0.l01<0.2,符合计算假定。
由于降温与收缩的共同作用可能引起混凝土开裂的最大拉应力为:
式中 C x——阻力系数(N/mm3);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式中 [K]——抗裂安全系数。
从上述计算可知,由降温和收缩产生的最大拉应力接近混凝土抗裂能力,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
第3节施工措施
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1.掺用沸石粉14%(51kg/m3)代替部分水泥,降低用水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
2.在混凝土中掺入0.3%EP—7泵送混凝土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还可避免施工中出现冷接缝现象。
3.大梁的混凝士浇灌完毕后,振动界面以前,在混凝土即将凝固时进行混凝土表面二次振动,然后用术抹子抹压混凝土表面,以防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4.为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限制砂石中的含泥量。
5.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采取先施工梁周围的结构及墙体,待梁施工时,周围已封闭,部分敞露的地方进行保温防护,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仅梁的上表面和梁端与大气接触。
在麻袋内装2层草袋子,进行梁表面保温,在两层麻袋之间夹放1层塑料薄膜,以防透风。
在梁端头部分模板上挂2层复合麻袋,并挂1层苫布。
在整个养护期间(1个月)内始终采取严格的保温措施。
6.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经过热工计算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5~10℃之间。
7.分层浇筑梁的混凝土,每层厚30~50cm,连续浇筑,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灌完毕。
8.加强混凝土测温工作,密切注意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升变化。
第1~19天,每4h测温一次;第2 0~30天,每6h测温一次,在每一观测处设深度不同的3个观查点。
由于梁表面积太大,所以只代表性地进行测温孔布置。
采取上述措施后,通过测温孔观测得知,梁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比理论计算向后推迟了1d 多,使温升延长了1d。
在大梁的不同部位,混凝土的中心最高温度实测值接近原来计算的水化热峰值,有效地降低了最高温升;使梁内部与表面温差始终控制在20℃以内;从梁的混凝土浇灌到第30天始终是在正温情况下进行养护的。
由于采取上述有效的措施,消除了525号普通水泥水化热值高及商品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拆模后大梁未出现裂缝。
混凝土强度、梁的挠度、外观及几何尺寸均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