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
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角边”或“A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4. 常见的一个三角形经过变换得到另一个全等三角形。
(1)平移(2)翻折(3)旋转5.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条件:(1)需要三个条件;(2)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
注意:“边边角”不一定成立。
反例:如图,△ABC与△ABC'中,AB=AB,AC=AC',∠ABC=∠ABC',但△ABC与△ABC'不全等。
【解题方法指导】例1. (2005年安徽)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分析:由AB∥DE,可以得到∠A=∠D;由AF=DC,可以得到AC=DF;由AB=DE,由“SAS”可以得到△BAF≌△EDC,及△BAC≌△EDF由此又可以得到BF=EC,BC=EF,FC又是公共边,可证△BFC≌△EFC证明:在△BAF与△EDC中,∵AB∥DE∴∠A=∠D又AB=DE,AF=DC∴△BAF≌△EDC(SAS)评析: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设法找齐三个条件,至少有一个条件是边,因此先找出给出的条件(如AB=DE,AF=DC);然后发展条件,继续得到有关信息(如由AB∥DE⇒∠A=∠D;由AF=DC⇒AC=DF)例2. 如图,B是AC上一点,DA⊥AC,EC⊥AC,DB=BE。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知识回顾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表示:△ABC和△A'B'C'全等,记作△ABC≌△A'B'C'.通常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全等形B.图形的面积相等的图形叫全等形C.部分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D.两个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全等形分析:要判断选项的正误,要以全等形的概念为依据,结合各选项认真验证,与之相符和是正确的,反之,是错误的.解答:A、如果形状相同而面积不同,则不是全等形,错;B、如果面积相等,而形状不同,则不是全等形,错;C、根据全等形概念,强调是完全重合,错.D、正确.故选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分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只有选项C能够完全重合,A 中大小不一致,B,D中形状不同.解答:由全等形的概念可以判断:C中图形完全相同,符合全等形的要求,而A、B、D中图形很明显不相同,A中大小不一致,B,D中形状不同.故选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D.面积不等的三角形不全等分析:判断选项是否正确,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而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重合,即不一定全等,可得选项C 是错误的.解答:全等的三角形一定是能够互相重合的三角形,故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而面积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重合,即不一定全等,面积不等的三角形一定不会重合,不会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A、B、D均正确,C不正确.故选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已知△ABC≌△A′B′C′,若∠A=50°,∠B′=80°,则∠C的度数是()A.30°B.40°C.50°D.6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求得∠B=∠B′=8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的度数.解答:∵△ABC≌△A′B′C′∴∠B=∠B′=180°∴∠C=180°-∠A-∠B=50°故选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如图,△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6cm,AC=4cm,BC=5cm,则AD的长为()A.4cm B.5cm C.6cmD.以上都不对分析:由△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知AD和BC 是对应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解答:∵△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AD=BC=5cm.故选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6:如图△ABC≌△BAD,若AB=9,BD=8,AD=7,则BC的长为()A.9 B.8 C.7 D.6分析:观察图形根据已知找出对应边,运用两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对应边相等可求解.解答:∵△ABC≌△BAD,∴BC=AD=7.故选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7:(2003·海南)如图所示,△ABC≌△AEF,AB=AE,∠B=∠E,有以下结论:①AC=AE;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已知找准对应关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求解即可.解答:∵△ABC≌△AEF,AB=AE,∠B=∠E∴EF=BC,∠EAF=∠BAC∴∠EAB+∠BAF=∠FAC+∠BAF即∠EAB=∠FACAC与AE不是对应边,不能求出二者相等,也不能求出∠FAB=∠EAB∴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BC上的点,若△ACE≌△ADE≌△BDE,则∠ABC=()A.30°B.35°C.45°D.60°分析: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EDA=∠EDB=90°和∠B=∠BAE=∠CAE,从而求出∠B.解答:∵△ADE≌△BDE则∠ADE=∠BDE又∵∠ADE+∠BDE=180°∴∠ADE=∠BDE=90°∵△ACE≌△ADE∴∠C=∠ADE=90°∴∠CAB+∠B=90°又∵△ACE≌△ADE≌△BDE∴∠CAE=∠EAD=∠B=90°/3 =30°故选A.三、解题经验全等形的概念:两个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全等形,做题时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判断。
第16讲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B.线段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线
C.线段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
D.线段A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
2.(2022凉山)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4,8
B.5,6,11
C.5,6,10
D.5,5,10
3.(2022广东)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直角顶点
条高相交于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外部
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一点 ,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
相等
心,每一条中线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
的两部分
角平
分线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一点 ,这个交点是三角形的
内心 ,这个点到三边的距离
相等
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 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多注意观察图形,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有些对应边、角的
条件常常通过公共角(或边)、对顶角、平行、互余(或互补)、角(或线段)的和差等条件间接给出.
(2)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常寻找线段或角是否在两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明
全等解决问题;证明两三角形边上的中线、高或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也可通过证全等三角形获
识点也为证明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提供必要的角相等的条件,注意综合图形中该隐含
条件的挖掘.
2.几个常见结论
(1)如图①所示,BD 与 CD 为△ABC 一内角与一外角的平分线,则有结论∠D= ∠A;
(2)如图②所示,BE 与 CE 为△ABC 两外角的平分线,则有结论∠E=90°- ∠A;
已知两角→找任意一边→ASA 或 AAS
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
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考纲要求】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 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 上,CQ=AB.求证:(1)AP=AQ;(2)AP⊥AQ.【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1+∠CAE=90°,∠2+∠CAE=90°.∴∠1=∠2,∵在△AQC和△PAB中,∴△AQC≌△PAB.∴ AP=AQ.(2)∵ AP=AQ,∠QAC=∠P,∵∠PAD+∠P=90°,∴∠PAD+∠QAC=90°,即∠PAQ=90°.∴AP⊥AQ.【总结升华】在确定全等条件时,注意隐含条件的寻找.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1)求证:∠ABC=∠EDC;(2)求证:△ABC≌△EDC.【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90°+∠B+90°+∠ADC=360°,∴∠B+∠ADC=180°,又∵∠CDE+∠ADC=180°,∴∠ABC=∠CDE,(2)连接AC,由(1)证得∠ABC=∠CDE,在△ABC和△EDC中,,∴△ABC≌△EDC(SAS).类型二、灵活运用定理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思路点拨】将所求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或相关联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ED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和△CDM中,∴△BDE≌△CDM(SAS).∴BE=CM.又∵∠1=∠2,∠3=∠4 ,∠1+∠2+∠3+∠4=180°,∴∠3+∠2=90°,即∠EDF=90°,∴∠FDM=∠EDF =90°.在△EDF和△MDF中∴△EDF≌△MDF(SAS),∴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总结升华】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 求证:AC=BF.【答案】证明:延长AD到H,使得DH=AD,连结BH,∵ D为BC中点,∴ BD=DC,在△ADC和△HDB中,∴△ADC≌△HDB(SAS),∴ AC=BH, ∠H=∠HAC,∵ EA=EF,∴∠HAE=∠AFE,又∵∠BFH=∠AFE,∴ BH=BF,∴ BF=AC.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应大角的关系.【答案与解析】AB-AD>CD-CB;证明:在AB上取一点E,使得AE=AD,连结CE.∵AC平分∠BAD,∴∠1=∠2.∵在△ACE和△ACD中,∴△ACE≌△ACD.∴CD=CE.∵在△BCE中,BE>CE-CB,即AB-AE>CE-CB,∴AB-AD>CD-CB.【总结升华】本题也可以延长AD到E,使得AE=AB,连结CE.涉及几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时,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答案】证明:∵AB>A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和△AME中,∴△AMC≌△AME(SAS).∴MC=M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B-AE,∴BE=AB-AC,∴MB-MC<AB-AC.4.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思路点拨】在AC上取AF=AE,连接OF,即可证得△AEO≌△AFO,得∠AOE=∠AOF;再证得∠COF=∠COD,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即可证△FOC≌△DOC,可得DC=FC,即可得结论.【答案与解析】在AC上取AF=AE,连接OF,∵AD平分∠BAC、∴∠EAO=∠FAO,在△AEO与△AFO中,∵AE AFEAO FAO AO AO=⎧⎪=⎨⎪=⎩∠∠∴△AEO≌△AFO(SAS),∴∠AOE=∠AOF;∵AD、CE分别平分∠BAC、∠ACB,∴∠ECA+∠DAC=12(180°-∠B)=60°则∠AOC=180°-∠ECA-∠DAC=120°;∴∠AOC=∠DOE=120°,∠AOE=∠COD=∠AOF=60°,(对顶角相等)则∠COF=60°,∴∠COD=∠COF,又∵∠FCO=∠DCO,CO=CO,∴△FOC≌△DOC(ASA),∴DC=FC,∵AC=AF+FC,∴AC=AE+C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综合运用5 .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为AC中点,BD平分∠ABC,点F在AB上,且BF=BC.求证:(1)DF=AE;(2)DF⊥AC.【思路点拨】(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写出结论.(2)要证明以上结论,需创造一些条件,首先可从△ABC中分出一部分使得与△ACF的面积相等,则过A作AM∥FC交BC于M,连接DM、EM,就可创造出这样的条件,然后再证其它的面积也相等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AD.∵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D∥BC,ED=BC.∵点E是AC的中点,∠ABC=90°,∴AG=BG,DG⊥AB.∴AD=BD,∴∠BAD=∠ABD.∵BD平分∠ABC,∴∠ABD=∠BAD=45°,即∠BDE=∠ADE=45°.又BF=BC,∴BF=DE.∴在△AED与△DFB 中,,∴△AED≌△DFB(SAS),∴AE=DF,即DF=AE;(2)设AC与FD交于点O.∵由(1)知,△AED≌△DFB,∴∠AED=∠DFB,∴∠DEO=∠DFG.∵∠DFG+∠FDG=90°,∴∠DEO+∠EDO=90°,∴∠EOD=90°,即DF⊥A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交AD于点F,连结BD交CE于点G,连结BE. 下列结论中:① CE=BD;②△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ADB=∠AEB;④CD·AE=EF·CG;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B【答案】D.6.如图,已知△ABC.(1)请你在BC边上分别取两点D、E(BC的中点除外),连结AD、AE,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请你根据使(1)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AC>AD+AE.【思路点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本题(2)中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将已知和所求条件转化到相关的三角形中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1)令BD=CE≠DE,有△ABD和△ACE,△ABE和△ACD面积相等.(2)取DE的中点O,连结AO并延长到F点,使得FO=AO,连结EF,CF.在△AD0和△FEO中,又∠AOD=∠FOE,DO=EO,可证△ADO≌△FEO.所以AD=FE.因为BD=CE,DO=EO,所以BO=CO.同理可证△ABD≌△FCO,所以AB=FC.延长AE交CF于G点,在△ACG中,AC+CG>AE+EG,在△EFG中,EG+FG>EF,可推得AC+CG+EG+FG>AE+EG+EF,即AC+CF>AE+EF,所以AB+AC>AD+AE.【总结升华】正确构造全等和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是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CE+CD=AD+BE.(2)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AD-BE.(3)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BE-AD.。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相似与全等是几何学中三角形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研究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例如测量未知长度、计算面积、进行几何证明等等。
本文将介绍相似与全等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并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用途。
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尺寸不同的三角形。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就是相似的。
具体来说,如果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有以下对应关系:∠A = ∠D,∠B = ∠E,∠C = ∠F,那么我们可以写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DEF。
相似三角形具有一些重要性质:1. 边比例关系:对应边的长度之比相等。
即,如果AB/DE = BC/EF = AC/DF,那么我们可以记作∆ABC ∼ ∆DEF,并且称这个比例关系为三角形的边比例关系。
2. 高比例关系:对应高的长度之比也相等。
即,如果h₁/h₂ =h₃/h₄ = h₅/h₆,其中h₁、h₂、h₃、h₄、h₅、h₆分别是三角形ABC和DEF的高,那么我们也可以记作∆ABC ∼ ∆DEF,并且称这个比例关系为三角形的高比例关系。
3. 面积比例关系:对应面积之比等于边比例关系的平方。
即,如果S₁/S₂ = AB²/DE² = AC²/DF² = BC²/EF²,其中S₁和S₂分别是三角形ABC和DEF的面积,那么我们可以推断∆ABC ∼ ∆DEF,并且称这个比例关系为三角形的面积比例关系。
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大小和形状的三角形。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都相等,那么它们就是全等的。
具体来说,如果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满足以下对应关系:AB = DE,BC = EF,AC = DF,∠A = ∠D,∠B = ∠E,∠C = ∠F,那么我们可以写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DEF。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定理。
在研究三角形时,相似与全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的定义、判定条件以及相关的性质和定理。
一、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不同大小的三角形。
为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即,如果∠A1 = ∠A2 且∠B1 = ∠B2,则△ABC ∼△A'B'C'。
2. SSS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分别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即,如果AB/ A'B' = BC / B'C' = AC / A'C',则△ABC ∼△A'B'C'。
3. SAS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相邻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即,如果AB/ A'B' = AC / A'C' 且∠A =∠A',则△ABC ∼△A'B'C'。
相似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和定理: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之比等于它们对应角的正弦值之比。
2. 相似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垂线等也相似。
3.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对应边长之比的平方。
二、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为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SSS全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即,如果AB = A'B',BC = B'C',AC = A'C',则△ABC ≌△A'B'C'。
2. SAS全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相邻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即,如果AB = A'B',AC = A'C',∠A = ∠A',则△ABC ≌△A'B'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概念: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性质:(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全等判定一: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全等判定二: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全等判定三: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全等判定四: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专题一、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角、对应周长、对应面积相等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C.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D.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例题2:如图1,折叠长方形,使顶点与边上的点重合,如果AD=7,DM=5,∠DAM=39°,则=____,=____,= .【仿练1】如图2,已知,,,那么与相等的角是.【仿练2】如图3,,则AB=,∠E=_.若∠BAE=120°,∠BAD=40°,则∠BAC=.、图4EDCBA图2 图3MDN BC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 )相关几何语言考点∵AE=CF∵CM 是△的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或 ∵AC=EF∴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AB=AB ()FECACMBA在△ABC和△DEFxx∵∴△ABC≌△DEF()例1.如图,AB=AD,CB=CD.△ABC与△ADC全等吗?为什么?例2.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例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练习1..如图,AB=CD,AD=CB,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AB=ADC.AD∥BCD.AB∥CD2、如图所示,在△ABCxx,AB=AC,BE=CE,则由“SSS”可以判定()A.△ABD≌△ACDB.△BDE≌△CDEC.△ABE≌△ACED.以上都不对3.如图,AB=AC,BD=CD,则△ABD≌△ACD的依据是()A.SSSB.SASC.AASD.HL4.如图,AB=AC,D为BC的中点,则△ABD≌_________.5.如图,已知AB=DE,BC=EF,若要使△ABC≌△DEF,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6.如图,AB=AC,BD=DC,∠BAC=36°,则∠BAD的度数是°.7、.如图,AB=AE,AC=AD,BD=CE,求证:△ABC≌ADE。
全等三角形学习资料
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全等的概念,能够识别全等图形;2.能够准确找到全等的对应边、对应角,会进行全等三角形的表示;3.能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重难点分析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要点集结➢精讲精练全等的概念及其表示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全等的符号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4、全等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1)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2)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3)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例1.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A.B.C.D.【答案】B练习1.下列选项中,和下图全等的图形是()A.B.C.D.【答案】D练习2.下列图形中,是由多个全等图形组成的图案的是()A.B.C.D.【答案】C●小结根据全等的定义识别全等的图形,图形全等的本质就是经过移动后能够完全重合.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全等B.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全等C.形状相同的两个长方形全等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长方形全等【答案】D【解析】解: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可知,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长方形全等,面积相等,周长相等,形状相同,都不一定能够完全重合.所以A、B、C选项不一定正确,D选项一定正确.故选D.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答案】C【解析】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应该是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小结利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再根据特征进行全等的判别,此类问题较直接看图辨别的类型难度要稍大一些,需要学生对所描述的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相对熟悉一些,并能够根据几何性质去判断图形的具体形状是否可以固定,从而判断是否全等.例3.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不能拼出的图形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梯形C.菱形D.矩形【答案】B【解析】解: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就能拼出等腰三角形,A可以;如图两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就可以拼出菱形,C可以;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时就可以拼出矩形,D可以;不管用什么形状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不管怎样也拼不出直角梯形.故选B.●小结利用全等形进行新图形的拼接,需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将不同的边拼接在一起,得到的新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例4.把下列各图分成若干个全等图形,请在原图上用虚线标出来.【答案】解:如图所示:【解析】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将第一个图分割成5个正方形,将第二个图分割成3个直角三角形即可.例 5.已知A与A′,B与B′是对应点,则≌ABC和≌A′B′C′全等用符号语言表示为:.【答案】≌ABC≌≌A′B′C′【解析】解:≌A与A′,B与B′是对应点,≌≌ABC≌≌A′B′C′,故答案为:≌ABC≌≌A′B′C′.练习1.如图,≌ABC≌≌DEF,≌A和≌D是对应角,AB和DE是对应边,那么还有对应角是,,对应边是,.【答案】≌B=≌E,≌C=≌F;BC=EF,AC=DF【解析】解:≌≌ABC≌≌DEF,≌A和≌D是对应角,AB和DE是对应边,≌相等的边有:AB=DE,BC=EF,AC=DF;相等的角有:≌A=≌D,≌B=≌E,≌C=≌F.故答案为≌B=≌E,≌C=≌F;BC=EF,AC=DF.练习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 B.≌B C.≌C D.≌B或≌C【答案】A【解析】解:在≌ABC中,≌≌B=≌C,≌≌B、≌C不能等于100°,≌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的100°的角的对应角是≌A.故选:A.小结在用全等符号表示两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注意将对应的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方便找到对应边和对应角.在最开始学的时候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全等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注意:(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理论依据,应用时要会找对应角和对应边;(2)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角的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边的对角.例1.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若DE=8,BC=5,线AE的长为()A.3B.5C.6D.4【答案】A【解析】解:≌≌ABC≌≌DEB,≌AB=DE=8,BE=BC=5,≌AE=AB﹣BE=3,故选:A.练习1.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A.2B.2.5C.3D.3.5【答案】C【解析】解:≌≌ABC≌≌DAE,≌AC=DE=5,BC=AE=2,≌CE=5﹣2=3.故选C.练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相等【答案】B小结全等的一个典型性质就是对应边相等,所以在有全等形的求线段长度的题目中,一定要注意对全等对应边相等这一性质的应用.同时对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说,不仅对应边相等,对应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也分别是相等的,这就为全等形中计算线段的长度提供了又一个理论依据.例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的度数是()A.15°B.20°C.25°D.30°【答案】D【解析】解:≌≌ADB≌≌EDB≌≌EDC,≌AB=BE=EC,≌ABD=≌DBE=≌C,≌≌A=90°,≌≌C=30°,故选:D.练习1.如图,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则≌α的度数是()A.72°B.60°C.58°D.50°【答案】A【解析】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1=180°﹣50°﹣58°=72°,因为两个全等三角形,所以≌α=≌1=72°,故选A.小结全等的另一个典型性质是对应角相等,在全等形存在的题目中进行角度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对这一性质的应用.全等性质中常见模型的识别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边、角计算时,除了直接利用性质外,还需要对一些常见的几何结构能够准确识别,从而逐步建立几何感知能力.如:(1)平移型:(2)旋转型(3)翻折型(4)对调性型(5)共角型(6)共边型——其本质也是翻折型(7)一线三等角之三垂直模型例1.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H=2.(1)求角F的度数与DH的长;(2)求证:AB≌DE.【答案】解:(1)≌≌A=85°,≌B=60°,≌≌ACB=180°﹣≌A﹣≌B=35°,≌≌ABC≌≌DEF,AB=8,≌≌F=≌ACB=35°,DE=AB=8,≌EH=2,≌DH=8﹣2=6;(2)证明:≌≌ABC≌≌DEF,≌≌DEF=≌B,≌AB≌DE.【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E,≌F=≌ACB,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EF,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练习1.如图,≌ABC≌≌DEF,AC≌DF,则≌C的对应角为()A.≌F B.≌AGE C.≌AEF D.≌D【答案】A【解析】解:≌AC≌DF,≌≌D=≌BAC;≌≌ABC≌≌DEF,≌≌ABC与≌DEF的对应角相等;又≌C是≌ABC的一个内角,≌≌C的对应角应≌DEF的一个内角;A、≌AGE不是≌DEF的一个内角,不符合题意;B、≌AEF不是≌DEF的一个内角,不符合题意;C、≌D与≌BAC是对应角,不符合题意;故选A.小结注意平移型全等形的识别,平移的距离可以有多种情况,两个图形可以没有公共的部分,这也是平移型的一种典型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模型意识.例2.已知: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AC=AF,≌≌FAB=≌EAB,≌EF=BC,≌≌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解:≌≌ABC≌≌AEF,≌AC=AF,故≌正确;≌EAF=≌BAC,≌≌FAC=≌EAB≠≌FAB,故≌错误;EF=BC,故≌正确;≌EAB=≌FAC,故≌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共3个.故选C.练习1.如图,≌ABC≌≌DBE,≌DBC=150°,≌ABD=40°,则≌ABE的度数是()A.70°B.65°C.60°D.55°【答案】A【解析】解:≌≌DBC=150°,≌ABD=40°,≌≌ABC=110°,≌≌ABC≌≌DBE,≌≌DBE=≌ABC=110°,≌≌ABE=≌DBE﹣≌ABD=70°,故选:A.小结注意旋转型全等形的识别,旋转的角度也可以有很多种,两个图形可以没有公共的部分,这也是旋转的一种典型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模型意识.例3.如图,已知≌ABC≌≌DCB,AB=10,≌A=60°,≌ABC=80°,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D=60°B.≌DBC=40°C.AC=DB D.BE=10【答案】D【解析】解:≌≌A=60°,≌ABC=80°,≌≌ACB=40°,≌≌ABC≌≌DCB,≌≌D=≌A=60°,≌DBC=≌ACB=40°,AC=BD,故A,B,C正确,故选D.练习1.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EC全等,其中点A与点D,点B与点C 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EC等于()A.≌B B.≌A C.≌EMF D.≌AFB【答案】D【解析】解:≌≌ABF与≌DEC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BF≌≌DCE,≌≌DEC=≌AFB,故选:D.小结注意翻折型全等形的识别,翻折的本质是轴对称,其中轴对称的知识会在下一章中学到,其中对称轴的位置决定了翻折前后形成的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建议老师在讲解旋转、翻折、平移这三个模型时,要以动态的思想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模型意识.例4.如图,≌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D和≌CDB的面积相等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C.≌A+≌ABD=≌C+≌CBD D.AD≌BC,且AD=BC【答案】C【解析】解:≌≌ABD≌≌CDB,≌≌ADB=≌CBD,AD=BC,≌ABD和≌CDB的面积相等,≌ABD和≌CDB的周长相等,≌AD≌BC,则选项A,B,D一定正确.由≌ABD≌≌CDB不一定能得到≌ABD=≌CBD,因而≌A+≌ABD=≌C+≌CBD不一定成立.故选C.练习1.如图,≌ABC≌≌BAD,若AB=6、AC=4、BC=5,则≌BAD的周长为.【答案】15【解析】解:≌≌ABC≌≌BAD,≌AD=CB=5,BD=AC=4,≌AB=6,≌≌BAD的周长为:5+4+6=15,故答案为:15.小结对调型的全等也有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情况,其中有一条边完全重合的情况构成的是平行四边形(在人教版初二下学期的课本中会学到),对于这种类型的全等,一定要注意区分其对应点和对应边分别是什么.例5.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答案】B【解析】解:≌≌ABE≌≌ACF,AB=5,≌AC=AB=5,≌AE=2,≌EC=AC﹣AE=5﹣2=3,故选B.练习1.如图,≌ABE≌≌ACF.若AB=5,AE=2,BE=4,则CF的长度是()A.2B.5C.4D.3【答案】C【解析】解:≌≌ABE≌≌ACF,≌CF=BE=4,故选:C.练习2.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OAD=()A.95°B.85°C.75°D.65°【答案】B【解析】解:≌≌OAD≌≌OBC,≌≌D=≌C=25°,≌≌O=70°,≌≌OAD=180°﹣25°﹣70°=85°,故选:B.●小结共角模型其本质也是翻折的一种,由于它有一个公共角,其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单独拿出来分析,此种模型在下一节的全等判定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中蕴藏着两组全等三角形,两者之间的转化很经典.例6.如图,≌ABC≌≌DCB,若AC=7,BE=5,则DE的长为()A.2B.3C.4D.5【答案】A【解析】解:≌≌ABC≌≌DCB,≌BD=AC=7,≌BE=5,≌DE=BD﹣BE=2,故选A.练习1.如图,已知≌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且≌C=60°,≌ABD=35°,则≌BAD的度数是()A.60°B.35°C.85°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解:≌≌ABC≌≌BAD,≌C=60°,≌≌D=≌C=60°,≌≌ABD=35°,≌≌BAD=180°﹣≌D﹣≌ABD=180°﹣60°﹣35°=85°,故选C.●小结共边型全等其本质也是翻折型,是翻折的一个特殊情况.例7.如图,E为线段AB上一点,AC≌AB,DB≌AB,≌ACE≌≌BED.(1)试猜想线段CE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AB=AC+BD.【答案】(1)CE≌DE,证明:≌AC≌AB,DB≌AB,≌≌A=≌B=90°,≌≌C+≌CEA=90°,≌≌ACE≌≌BED,≌≌C=≌DEB,≌≌CEA+≌DEB=90°,≌≌CED=180°﹣90°=90°,≌CE≌DE;(2)证明:≌≌ACE≌≌BED,≌AC=BE,BD=AE,≌AB=AE+BE=AC+BD.【解析】(1)求出≌A=≌B=90°,推出≌C+≌CEA=90°,根据全等得出≌C=≌DEB,推出≌CEA+≌DEB=90°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E,BD=AE,即可得出答案.练习1.如图,已知Rt≌ABC≌Rt≌CDE,≌B=≌D=90°,且B,C,D三点共线.试说明≌ACE=90°.【答案】证明:≌Rt≌ABC≌Rt≌CDE,≌≌BCA=≌CED,≌≌DCE是直角三角形,≌≌CED+≌ECD=90°,≌≌BCA+≌ECD=90°,≌≌ACE=180°-90°=90°.【解析】根据Rt≌ABC≌Rt≌CDE可得≌BCA=≌CE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CED+≌ECD=90°,进而得到≌BCA+≌ECD=9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ACE=90°. 小结三垂直模型其本质也是一种旋转,由于其旋转中心不容易确定,所以将此类情况单独拿出来分析,而三垂直的更一般的情况是一线三等角,它是初三相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型.➢当堂总结本次课重点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其中需要学生特别关注的就是一些常见的全等的模型,这也为下一节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铺垫,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章节一定要着重关注常见的全等模型,这对计算和证明都有很好的帮助.➢课后作业1、如图,≌ADE≌≌BDE,若≌ADC的周长为12,AC的长为5,则CB的长为()A.8B.7C.6D.5【答案】B【解析】解:≌≌ADE≌≌BDE,≌DA=DB,≌ADC的周长=AC+CD+AD=AC+CD+BD=AC+BC=12,又AC=5,≌BC=7,故选:B.2、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20,AB=5,BC=8,则DF长为()A.5B.8C.7D.5或8【答案】C【解析】解:≌≌ABC的周长为20,AB=5,BC=8,≌AC=20﹣5﹣8=7,≌≌ABC≌≌DEF,≌DF=AC=7,故选:C.3、如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答案】D【解析】解:≌≌ABE≌≌ACD,≌1=≌2,≌B=≌C,≌AB=AC,≌BAE=≌CAD,BE=DC,AD=AE,故A、B、C正确;AD的对应边是AE而非DE,所以D错误.故选D.4、如图,≌ABD≌≌ACE,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AB=8,AD=6,BD=7,则CE的长是()A.1B.2C.4D.7【答案】D【解析】解:≌≌ABD≌≌ACE,≌BD=CE=7.故选:D.5、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ABE≌≌ACD,≌C=42°,AB=9,AD=6,G 为AB延长线上一点.(1)求≌EBG的度数.(2)求CE的长.【答案】解:(1)≌≌ABE≌≌ACD,≌≌EBA=≌C=42°,≌≌EBG=180°﹣42°=138°;(2)≌≌ABE≌≌ACD,≌AC=AB=9,AE=AD=6,≌CE=AC﹣AE=9﹣6=3.6、如图所示,已知≌ABC≌≌DCB,≌A=32°,≌BCD=115°,求≌BOC.【答案】解:≌≌ABC≌≌DCB,≌≌DBC=≌ACB,≌A=≌D,≌ABC中,≌A=32°,≌≌D=32°,≌≌DBC=≌ACB=180°﹣≌D﹣≌BCD=33°,≌≌OBC=≌OCB=33°,≌≌BOC=180°﹣33°﹣33°=114°.【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DBC=3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DBC=≌ACB,即可求≌BOC.7、如图,E为线段BC上一点,AB≌BC,≌ABE≌≌ECD,判断AE与D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解:AE≌DE.≌AB≌BC,≌≌B=90°.≌≌ABE≌≌ECD,≌≌A=≌DEC,≌AEB=≌EDC,≌B=≌C=90°.≌≌A+≌AEB=90°,≌DEC+≌D=90°,≌≌AEB+≌DEC=90°,≌≌AED=90°,即AE≌DE.。
初中八上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经典全
【第1部分 全等基础知识归纳、小结】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概念深入理解:(1)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外观长的像)(2)经过平移、旋转、翻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位置变化)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 和△A′B′C′是全等的,记作“△ABC ≌△A′B′C′”其中,“≌”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是工具、手段,最终是为了得到边等或角等,从而解决某些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4、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1)根据对应顶点找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
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图3图1 图2(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运动一般有3种:平移、对称、旋转;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深入理解)①边边边(SSS)②边角边(SAS)③角边角(ASA)④角角边(AAS)⑤斜边,直角边(HL)注意:(容易出错)(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边定全等);(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㈠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㈡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
全等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注:完全能重合的图形那么固然:形状完全相同,大小固然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时: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如图,△ABC和△A'B'C'全等,记作△ABC≌△A'B'C'.通常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注意:在写三角形全等的时候一定要把相对应角的顶点对应写,比如上图中写成△ABC≌△A'B'C',而不能写成△ACB≌△A'B'C',因为C对应的是C’所以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重点)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5、全等变换: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平移、翻折(对称)、旋转变换都是全等变换.例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D.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2、在AB 、AC 上各取一点E 、D ,使AE AD =,连接BD 、CE 相交于O 再连结AO 、BC ,若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哪几对?并简单说明理由.二、(重点)全等的判定【例1】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分析:要证明△ABD ≌△ACD ,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CD在△ABD 和△ACD 中21EOD C BA ,,.AB AC BD CD AD AD =⎧⎪=⎨⎪=⎩D CB A E ∠C=∠FBC=EF∴△ABC ≌△DEF (SAS )【例】如图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证明:在△ABC 和△DEC 中∴△ABC ≌△DEC (SAS )∴AB=DE想一想:∠1=∠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E 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例】如图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证明:在△ACD 与△ABE 中,∴△ACD ≌△ABE (ASA )∴AD=AE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12CA CD CB CE =⎧⎪∠=∠⎨⎪=⎩()A A AC ABC B ∠=∠⎧⎪=⎨⎪∠=∠⎩公共角【例】如图,AC ⊥BC ,BD ⊥AD ,AC=BD ,求证BC=AD .【思路点拨】欲证BC=•AD ,•首先应寻找和这两条线段有关的三角形,•这里有△ABD 和△BAC ,△ADO 和△BCO ,O 为DB 、AC 的交点,经过条件的分析,△ABD 和△BAC •具备全等的条件.证明:∵AC ⊥BC ,BD ⊥BD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D 中,∴Rt △ABC ≌Rt △BAD (HL ).∴BC=AD .练习2如图,AD 与CB 交于O ,AO=OD ,CO=OB ,EF 过O 与AB 、CD •分别交于E 、F ,求证:∠AEO=∠DFO .,,AB BA AC BD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SAS HL SSS →⎧⎪→⎨⎪→⎩找夹角已知两边 找直角 找另一边ASA AAS SAS AAS ⎧⎪⎧⎪⎨⎪⎨⎪⎪⎪⎩⎩边为角的对边→找任意一角→ 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已知一边一角 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这条边上的对角→ 找该角的另一边→ ASA AAS →⎧⎨→⎩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 找任意一边 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⑴ 平移全等型⑵ 对称全等型⑶ 旋转全等型例1、两个三角形具备下列()条件,则它们一定全等.A.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B.三个角对应相等C.两角和一组对应边相等D.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例2、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D.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3、考查下列命题: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_________如右上图所示,AB CD∥,AB CD=,AD与BC交于O,∥,AC DB⊥于E,DF 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对?并简单说明理AE BC由.例4、如右上图所示,AB CD=,AD与BC交于O,AE BC⊥∥,AC DB∥,AB CD于E,DF 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对?并简单说明理由.BAFOEDC例5、如图,已知AC BD =,AD AC ⊥,BC BD ⊥,求证:AD BC =.(二)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是我们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数学中,三
角形是由三条边以及夹角组成的图形。
本文将对三角形以及全等三
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1. 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每个线段都称为三
角形的边,而它的端点则称为三角形的顶点。
2. 性质:
a.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b. 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为另外两个角的外角。
c. 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三个外角之和都是360度。
二、三角形的分类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以及角度的不同,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根据边长分类:
a.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c. 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 根据角度分类:
a. 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90度的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一个内角大于90度的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的三角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条件
全等三角形是指有相同大小和形状的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1. SSS判定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
2. SAS判定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对应相等。
三角形的全等
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全等三角形是其中一种特殊的形态。
本文将深入讨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换言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完全相等,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通常用符号∆ABC ≌ ∆DEF 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具有许多特点和性质,下面列举其中几个常见的:1. 对应边长相等性质(SSS)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即,如果∆ABC的边长分别等于∆DEF的对应边长,则∆ABC ≌ ∆DEF。
2. 对应角度相等性质(AAA)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即,如果∆ABC的角度分别等于∆DEF的对应角度,则∆ABC ≌ ∆DEF。
3. 两边夹角和对应边长相等性质(S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边夹角相等且对应边长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即,如果∆ABC的两边夹角等于∆DEF的对应夹角,并且∆ABC的对应边长等于∆DEF的对应边长,则∆ABC ≌ ∆DEF。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 SSS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的。
2. SAS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边夹角相等且对应边长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的。
3. ASA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边夹角和对边夹角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的。
4. AAS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两对角度和一对对边夹角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的。
总结起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主要依据三边长度、两边夹角以及两个角度和对边夹角的关系。
四、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 三角形构造通过已知条件,可以利用全等性质来构造一个全等的三角形,用于解决建筑、设计等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三角形的全等。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呢?全等三角形是指在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角相等、三个对应边相等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称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用符号来表示的话,就是∆ABC≌∆DEF,其中A、B、C分别是∆ABC的三个顶点,D、E、F分别是∆DEF的三个顶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三个对应角是相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对应边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三个对应边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三个对应边是相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对应线段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对应线段(如中线、角平分线等)也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有几种判定方法,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SAS判定法SAS判定法是指边-角-边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个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判定条件: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对对应边相等,且夹在中间的对应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ASA判定法ASA判定法是指角-边-角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夹在中间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判定条件: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对对应角相等,且夹在中间的对应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SSS判定法SSS判定法是指边-边-边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形状,而全等三角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全等三角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是重要的几何性质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应用。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1.1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在几何形状上,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
1.2 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是△ABC ≌ △DEF,其中△ABC 代表一个三角形,△DEF 表示另一个三角形。
二、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1 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分别相等时,可以推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2 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若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它们的两边的切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证明方法要证明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可以通过 SSS 全等判据(三边对应相等判据)、SAS 全等判据(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判据)、AAS 全等判据(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判据)进行证明。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3.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3.2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在证明几何定理时,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2)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性质,简化计算步骤。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特性,求解未知长度和角度。
四、如何判断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4.1 观察三角形的给定条件要判断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需要观察给定的三角形条件,看是否满足两边及一角的平分线相等的条件。
4.2 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可以利用SSS 全等判据、SAS 全等判据、AAS 全等判据等进行判断。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及全等证明
4、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A、全等性B、灵活性C、稳定性D、对称性
5、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菱形B、钝角三角形C、长方形D、正方形
6、(2010•荆门)给出以下判断:(1)线段的中点是线段的重心
14、锐角三角形的最大内角α的范围和钝角三角形的最大内角β的范围分别是( )
A、0°<α<90°,90°<β<180°B、60°≤α<90°,90°<β<180°
C、0°<α<90°,90°<β<150°D、0°<α≤60°,90°<β<180°
15、△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B<∠C,4∠C=7∠A,则∠A的度数为( )
10、(2006•威海)如图,△ABC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A1B=AB,B1C=BC,C1A=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A2B1=A1B1,B2C1=B1C1,C2A1=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06,最少经过_________次操作.
A、30°B、45°C、60°D、以上都有可能
填空题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_________根木条.
2、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AD是中线,AG=6,那么DG=_________.
3、观察下面两图形的形成过程,若AD=3,DB=4,则△ADE和△BDF面积的和为_________.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 cm和9 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 cm B.3 cmC.12 cm D.15 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 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5 cm,8 cm B.3 cm,3 cm,6 cmC.3 cm,4 cm,5 cm D.1 cm,2 cm,3 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E ∠=︒,90C ∠=︒,45°A ∠=,30D ∠=︒,则12∠+∠等于A .150︒B .180︒C .210︒D .270︒【答案】C【解析】如图,∵1D DOA ∠=∠+∠,2E EPB ∠=∠+∠, ∵DOA COP ∠=∠,EPB CPO ∠=∠, ∴12D E COP CPO ∠+∠=∠+∠+∠+∠ =180D E C ∠+∠︒+-∠ =309018090210︒︒︒︒++-=︒,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中,AB=3,BC=4,AC=2,D,E,F分别为AB,BC,AC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 B.7 C.9 D.11【答案】B【解析】∵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F=12BC=2,DF∥BC,EF=12AB=32,EF∥AB,∴四边形D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EF的周长=2(DF+EF)=2×(2+32)=7,故选B.【名师点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例4 在△ABC中,∠BAC=11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A.50°B.40°C.30°D.25°【答案】A【解析】∵∠BAC=115°,∴∠B+∠C=6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A=EB,GA=GC,∴∠EAB=∠B,∠GAC=∠C,∴∠EAG=∠BAC–(∠EAB+∠GAC)=∠BAC–(∠B+∠C)=50°,故选A.4.如图,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D点,AB=4,BD=5,点P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2)已知一边、一角AASSASASAAAS⎧⎪⎧⎪⎨⎪⎨⎪⎪⎪⎩⎩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BF=EC.(1)求证:△ABC≌△DEF;(2)若∠A=120°,∠B=20°,求∠DFC的度数.【解析】(1)∵AB∥DE,∴∠B=∠E,∵BF=EC∴BF+FC=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 DB E BC EF∠=∠⎧⎪∠=∠⎨⎪=⎩,∴△ABC≌△DEF.(2)∵∠A=120°,∠B=20°,∴∠ACB=40°,由(1)知△ABC≌△DEF,∴∠ACB=∠DFE,∴∠DFE=40°,∴∠DFC=4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 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下列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B.55°C.65°D.50°4.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DE=1,则BC=A3B.2 C.3 D3+2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8,CF=5,则BD=__________.9.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为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1)∠ABD=∠FAD;(2)AB=2CE.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 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 D.求∠BDC的度数.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 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 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 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2,4 B .5,6,12 C .5,7,2 D .6,8,1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B .180︒C .270︒D .360︒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使得它们的直角边互相垂直,则1∠的度数是A .95︒B .100︒C .105︒D .110︒4.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BE 与CE 相交于点E ,若∠A =60°,则∠BEC 是A .15°B .30°C .45°D .60°5.如图,在ABC △中,ACB ∠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 上确定一点D .使2ADC 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A .4B .3C .2D .17.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则BEC △的周长是A .12B .13C .14D .15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A .0.5B .1C .1.5D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 =90°,AD =4,BC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 .2B .4C .3D 1010.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 重合),边AB 与CE 交于点F ,DE BC ∥,则BFC ∠等于A .105︒B .100︒C .75︒D .60︒11.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 =35°,∠C =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13.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 ,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测得DE =50 m ,则AB 的长是__________m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17.如图,AB CD ∥,AD 和BC 相交于点O ,OA OD =.求证:OB OC =.1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求证:ADE CFE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2)OB OC变式拓展1.【答案】C【解析】2cm+5cm<8cm,A不能组成三角形;3cm+3cm=6cm,B不能组成三角形;3cm+4cm>5cm,C能组成三角形;1cm+2cm=3cm,D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2.【答案】85°【解析】∵∠ACE=6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ACE=120°,∵∠ACD=∠A+∠B,∠B=35°,∴∠A=∠ACD-∠B=85°,故答案为:85°.3.【答案】112°【解析】∵∠1+∠PCB=∠ACB=68°,又∵∠1=∠2,∴∠2+∠PCB=68°,∵∠BPC+∠2+∠PCB=180°,∴∠BPC=180°-68°=112°,故答案为:112°.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BOE,∴点E在∠O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故选D.6.【解析】∵AC⊥BE,∴∠BAD=∠CAE=90°,在Rt△ABD和Rt△ACE中,BD CE AB AC=⎧⎨=⎩,∴Rt△ABD≌Rt△ACE(HL),∴AD=AE.1.【答案】B【解析】A、3+2=5,故选项错误;B、5+6>10,故正确;C、1+1<3,故错误;D、4+3<8,故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90=20x yx y+︒-︒⎧⎨⎩,解得=55=35xy︒︒⎧⎨⎩,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1,根据Rt△ADE可得AD=2DE=2,根据题意可得△ADB为等腰三角形,则DE为AB的中垂线,则BD=AD=2,则BC=CD+BD=1+2=3.故选C.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DBC还需补充条件AB,BE与BC,BD的夹角相等,即∠ABE=∠CBD或者∠1=∠2,故选D.6.【答案】45°【解析】∵AD⊥BC,BE⊥AC,∴∠ADB=∠ADC=∠BEC=90°,∴∠HBD+∠C=∠CAD+∠C=90°,∴∠HBD=∠CAD,∵在△HBD和△CAD中,HBD CADHDB CDA BH AC∠=∠⎧⎪∠=∠⎨⎪=⎩,∴△HBD≌△CAD,∴AD=BD,∴∠DAB=∠DBA,∵∠ADB=90°,∴∠ABD=45°,即∠ABC=45°故答案为:45°.7.【答案】135【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EDC,∴∠3=∠BAC,又∵∠1+∠BAC=90°,∴∠1+∠3=90°,∵DF=DC,∴∠2=45°,∴∠1+∠2+∠3=135度,故答案为:135.8.【答案】3【解析】∵AB∥CF,∴∠A=∠FCE,∠ADE=∠F,又∵DE=FE,∴△ADE≌△CFE,∴AD=CF=5,∵AB=8,∴BD=AB–AD=8–5=3,故答案为:3.9.【解析】(1)∵∠BAC=90°,∴∠FAD+∠BAF=90°.∵AF⊥BD,∴在Rt△ABF中,∠ABD+∠BAF=90°,∴∠ABD=∠FAD.(2)∵CE∥AB,∠BAC=90°,∴∠ACE=90°,在△BAD和△ACE中,∵∠ABD=∠CAE,AB=CA,∠BAC=∠ACE=90°,∴△BAD≌△ACE(ASA),∴AD=CE.∵BD为△ABC中AC边上的中线.∴AC=2AD,∴AC=2CE.又∵AB=AC,∴AB=2CE.10.【解析】(1)∵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CB=CF,∵BCD=∠FCE,CD=CE,CB=CF,∠BCD=∠FCE,∴△BCD≌△FCE.(2)由(1)可知△BCD≌△FCE,∴∠BDC=∠E,∠BCD=∠FCE,∴∠DCE=∠DCA+∠FCE=∠DCA+∠BCD=∠ACB=90°,∵EF∥CD,∴∠E=180°–∠DCE=90°,∴∠BDC=90°.11.【解析】(1)如图,∵CM和DM的夹角为90°,∴∠1+∠2=90°,∵∠DBA=90°,∴∠2+∠D=90°,∴∠1=∠D,在△CAM 和△MBD 中,1A B D CM MD ∠=∠∠=∠=⎧⎪⎨⎪⎩,∴△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 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D【解析】∵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A 错误, ∵5612+<,∴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B 错误, ∵527+=,∴5,7,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C 错误, ∵68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 2.【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故选B . 3.【答案】C 【解析】如图,直通中考由题意得,2454903060∠=︒∠=︒︒=︒,-,∴3245∠=∠=︒,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134105∠=∠+∠=︒,故选C . 4.【答案】B【解析】∵BE 是∠ABC 的平分线,∴∠EBM =12∠ABC , ∵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ECM =12∠ACM , 则∠BEC =∠ECM –∠EBM =12×(∠ACM –∠ABC )=12∠A =30°,故选B .5.【答案】B【解析】∵2ADC B ∠=∠且ADC B BCD ∠=∠+∠,∴B BCD ∠=∠,∴DB DC =, ∴点D 是线段BC 中垂线与AB 的交点,故选B .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8AC =,13DC AD =,∴18213CD =⨯=+, ∵90C ∠=︒,BD 平分ABC ∠,∴2DE CD ==,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 7.【答案】B【解析】∵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85AC BC ==,,∴BEC △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 ++=++=+=.故选B . 8.【答案】B【解析】∵CF AB ∥,∴A FCE ∠=∠,ADE F ∠=∠,在ADE △和FCE △中,A FCEADE F DE FE ∠=∠⎧⎪∠=∠⎨⎪=⎩,∴ADE CFE △≌△,∴3AD CF ==,∵4AB =,∴431DB AB AD =-=-=.故选B . 9.【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 AOF COB ∠=∠⎧⎪=⎨⎪∠=∠⎩,∴△FOA ≌△BOC (ASA ),∴AF =BC =3,∴FC =AF =3,FD =AD -AF =4-3=1.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12=32,∴CD 2A . 1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45E ∠=︒,30B ∠=︒,∵DE CB ∥,∴45BCF E ∠=∠=︒, 在CFB △中,1801803045BFC B BCF ∠=︒-∠-∠=︒-︒-︒105=︒,故选A . 11.【答案】C【解析】∵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ABD =∠EBD =12∠ABC =352︒,∠AFB =∠EFB =90°,∴∠BAF =∠BEF =90°-17.5°,∴AB =BE ,∴AF =EF ,∴AD =ED ,∴∠DAF =∠DEF , ∵∠BAC =180°-∠ABC -∠C =95°,∴∠BED =∠BAD =95°,∴∠CDE =95°-50°=45°,故选C . 12.【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13.【答案】70°【解析】∵AB =AC ,∴∠B =∠C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14.【答案】100【解析】∵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 =2DE =2×50=100 m . 故答案为:100.15.【答案】9 【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 B C ∠=∠⎧⎪=⎨⎪∠=∠⎩,∴△BAD ≌△CAE ,∴BD =CE =9,故答案为:9.16.【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 AE CF=⎧⎨=⎩,∴Rt △ABE ≌Rt △CBF ,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17.【解析】∵AB CD ∥,∴A D ∠=∠,B C ∠=∠,在AOB △和DOC △中,A D B C OA OD ∠=∠⎧⎪∠=∠⎨⎪=⎩,∴AOB DOC △≌△,∴OB OC =.18.【解析】∵FC ∥AB ,∴∠A =∠FCE ,∠ADE =∠F ,所以在△ADE 与△CFE 中,A FCE ADE F DE EF ∠=∠⎧⎪∠=∠⎨⎪=⎩,∴△ADE ≌△CFE .19.【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DCB =∠EBC ,∴OB =OC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
赣州中学 龙启丹
复习过程:
定义→性质→判定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
能够 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 3、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识别:SSS,SAS,ASA, 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除以上方法外, 还有HL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 .
3、△ABC≌△DEF,AB=2,AC=4, 若△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取值 为 ( ) A、3 B、4 C、5 D、3或4或5
4、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条边及其对应夹角相等 C、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和一条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
C.2 D.1
AB=AE
∴ΔABC≌ΔAED(SAS)
C E 1
例2 (2006湖北十堰):如图 ,已知∠1=∠2,AC=AD,增
B D
A 2
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 ②
BC=ED,③∠C=∠D,④ BC=ED ∠B=∠E,其中能使 ΔABC≌ΔAED的条件有( )个. A.4 B.3
在ΔABC和ΔAED中 BC=ED AC=AD
∠BAC=∠EAD
∴ΔABC与ΔAED不全等
C.2 D.1
C E 1
例3 (2006湖北十堰):如图 ,已知∠1=∠2,AC=AD,增
B D
A 2
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
BC=ED,③∠C=∠D,④ ③∠C=∠D, ∠B=∠E,其中能使 ΔABC≌ΔAED的条件有( )个. A.4 B.3
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1、基础过关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还是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B
C
同理 ∠OCB= ∠OCA=
∠ACB=35 °
∴ ∠BOC=180 °- (∠OBC+ ∠OCB) = 180 °-60 °=120 °
(2)若∠A=80 °,则∠BOC= 130 度。
(3)若∠BOC=100 °,则∠A= 20 度。
C
∠A
I A I
思考:如何进行证明 ⑤一内角和一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BIC=
1 2
∠A
思考:如何进行证明 ⑥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C
E
3高线
① ∵ AD是△ ABC的高线 ∴ ∠ADC=90°
A
②高线的位置
锐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B 直角三角形:两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边, 另一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钝角三角形:两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另 一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A
(4)试探索: ∠A与∠BOC之间存在怎样
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O
1 答: ∠BOC =90 ° + ∠A 2
理由: ∵点O是△ABC的内心,
B
C
∴ ∠OBC+ ∠OCB = 2 (∠ABC+ ∠ACB) 1 1 = (180 ° - ∠A )= 90 ° - ∠A
2 2
1 1 ∴ ∠OBC= 2 ∠ABC, ∠OCB= ∠ACB 2 1
在△ABC中, ∠BOC =180 °-( ∠OBC+ ∠OCB )
1 1 = 180 °-( 90 ° - 2∠A )= 90 °+ 2 ∠A
1、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关系分类可以分为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
1 2
C
2角平分线
①∵ AD是 △ 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
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AB AC
A
B
D
C
= BD
DC
B E
I
思考:如何进行证明 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
∠BIC=90 ° + 1
2
∠A
A
D
C
思考:如何进行证明
A
2角平分线
④两外交平分线的夹角 ∠BIC=90 ° - 1
2 B
A
F E B A E A B F D C E D
C
C
D
B
C
3高线
③面积相等。写出关系式 ④两高线的夹角
例: 在斜三角形中∠A=45° , BD垂直于AC于D,CE垂直于AB 于ED点,求BD、CE之间的夹角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漏解现象?
A
⑤一高线和一角平分线的夹角。
例 :已知△ABC中,AB>AC,AD垂直
D
C N A M B E
D
C N
A
M
B
E
例4 1如图①所示,△ABC中,∠BAC=90°,AB=AC,AE是过
A点的一条直线,且B点和C点在AE的异侧,BD⊥AE于 D点, CE⊥AE于E点; 2如图②求证:若直线AE绕A旋转到图②所示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关系如何?请证明。 3如图③求证: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③所示位置时 (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关系如何?直 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④归纳前面三题,用语言表达BD与DE、CE的关系。
A D B
①
D
A
E
D
C
A
E C
E
C
B
②
B
③
忠心祝福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给 这一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宁夏代怀孕 / 宁夏代怀孕 砚痋耶
判断题:
1.全等图形是指面积大小一样的图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3.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不一定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例3 如图所示,已知M是正方形ABCD的边AB的中 点,MN⊥MD交∠CBE的平分线BN于点N,求 证:MD=MN
于BC于D,AE是角平分线 ⑥垂心(三条高的交点) B
E D
C
例1 如图:△ABC中,∠A=90°AB=AC=BE,E是 BC上一点,DE⊥BC,如果BC=10cm,那么△DEC 的周长是_______cm
A D B E C
例2 如图,在△ABC中,点O是内心, (1)若 ∠ABC=50°∠ACB=70°,求∠BOC的度数 解(1)∵点O是△ABC的内心,
山亭育才中学
翟夫连
1中线
① ∵ AD是△ ABC的中线 ∴ BD=CD B ② S△ABD =S△ADC (等底同高) ③中线的取值范围
AB-AC <AD <
A
D
AB+AC
C
2 2 常用的辅助线(见中线加倍延长构造全等三角形)
1中线
④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AG CG
A E B D
G
⑤比例
GD
=
GE
钝角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
三边关系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0
2
内外角关系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①两边一角:SAS (夹角) ASA (夹边) 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条件 ②两角一边
AAS
③三边 SSS
(对边)
④斜边、直角边”或“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