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感表证不应偏废通补法
中医学习题库+答案
中医学习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肺之“门户”是A、玄府B、喉C、口D、鼻E、皮毛正确答案:B2、以下哪项不是头晕的常见原因A、痰湿内阻B、瘀阻脑络C、肝阳上亢D、肾虚精亏E、外感风寒正确答案:E3、外感表证宜用 ( )A、下法B、汗法C、温法D、和法E、补法正确答案:B4、妇科调补肝肾,常用的代表方是()A、疏肝散B、杞菊地黄丸C、调肝汤D、养精种玉丸E、左归丸正确答案:C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病色表现的是A、面色淡黄B、红黄隐隐C、面色淡白D、面色淡青E、面色红赤正确答案:B6、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为A、积B、气鼓C、虫积D、聚E、水鼓正确答案:A7、“其华在爪”的脏是A、肺B、心C、脾D、肾E、肝正确答案:E8、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其治则是A、攻补兼施B、塞因塞用C、虚者补之D、通因通用E、实者泻之正确答案:B9、手阳明在上肢()A、外侧前缘B、内侧后缘C、外侧中间D、内侧前缘E、内侧中间正确答案:A10、火脏指的是A、心B、肝D、肺E、脾正确答案:C1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藏神和血液运行B、化生和贮藏精气C、疏泄和防止出血D、运化和调节血量E、受盛和传化水谷正确答案:B12、肝火犯肺与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胸胁灼痛B、急躁易怒C、面红目赤D、头胀头晕E、痰中带血正确答案:E13、决定方剂疗效好的关键是 ( )A、方药配伍与方证病机之间的相关程度低B、药量大C、药多量大D、方药配伍与方证病机之间的相关程度高E、药味多正确答案:D14、胁痛的基本病机为()A、.肝络失和B、.肝气郁结C、.肝阴不足D、.瘀血停者E、.肝胆湿热正确答案:A15、痴呆病位主要在()A、.肝C、.脾D、.肾E、.脑正确答案:E16、“筋之余”是指A、唇B、面C、发D、毛E、爪正确答案:E17、五苓散中重用何药为君 ( )A、桂枝B、猪苓C、泽泻D、白术E、茯苓正确答案:C18、以下哪项不是外感所致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A、湿热B、血虚C、血热D、血瘀E、血寒正确答案:B19、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后,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A、纠正酸碱失衡B、加强保肝治疗C、使用左旋多巴D、复方氨基酸静点E、弱酸溶液灌肠正确答案:E20、痰饮痹阻心脉,可见A、胸闷气喘B、胸胁胀满C、肢体麻木D、恶心呕吐E、胸闷心痛正确答案:E21、罐斑色深紫,示()A、瘀血B、湿盛C、寒湿D、湿热E、寒凝正确答案:B22、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损其有余B、补其不足C、热者寒之D、调整阴阳E、寒者热之正确答案:D23、能祛风痰.解痉,善治头面部疾患的药物是A、白前B、半夏C、川贝母D、白附子E、白芥子正确答案:D24、20岁男性患者发现镜下血尿,其尿常规中红细胞为()。
【医考复习题库】按摩学基础试题(背题专用)
【医考复习题库】按摩学基础试题(背题专用)一、单选题(无选项,直接出答案)1、㨰法操作中腕关节的屈伸幅度应达到:120°。
2、多用于头面部操作的手法是:一指禅偏峰推法3、有关按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操作时可边按边移4、“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语出:《庄子·刻意》5、点法主要用于:痛证6、“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语出自:《医宗金鉴》7、把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等级的朝代是:唐代8、下列不属于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表现有:足跟痛9、操作时需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的手法是:擦法10、揉法与摩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带动皮下组织11、下列不属于胸椎小关节错缝的整复错位手法是:扳肩式扳法12、按“握指上托、左右侧俯、后仰似弓、前俯推掌”四个分解动作依次完成的“易筋经”功法是:掉尾摇头势13、下列不属于基本的推拿治疗方法的是:吐法14、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小儿按摩经》15、提出闭合骨折治疗四法的著作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6、“推拿”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明代17、腰部扳法操作不包括以下的:前屈扳法18、需要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的揉法是:掌根揉法19、目前认为,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黄帝歧伯按摩》十卷20、压力最大的手法是:踩跷法21、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痴、行气止痛、振奋脏腑、安神醒脑等作用,多治疗结束时应用的手法是:击法22、用虎口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属于:推法23、捻法不可用于指间关节撕脱性骨折的治疗。
24、拍法的禁忌症是:冠心病25、下列哪项不属于推拿意外情况:发热26、小儿推拿中揉上马穴为补肾滋明的要法。
27、密耳(Mill)试验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28、拍法不但能疏散肌表经脉阻塞之病气,更能宣泄五脏六腑郁闭之邪气。
29、振法操作要求:静止性用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可长时间操作30、提出按摩疗法可以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的古代著作是:《唐六典》31、振法以温补为主,以通调为辅主治阳虚气弱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
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
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
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
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一辨肝脏病证文并方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
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
气逆则耳聋,颊肿。
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
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
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
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辨证玉函
辨证玉函弃言人身一小天地,大都不外阴阳虚实四字。
故燮理得宜,愆伏可以不患;调剂有法,疾病因之无虞。
是在司命者,有以辨之而已。
苟临症疏略,不暇加辨,以致毫厘千里,误人於俄顷者,曷可胜叹,此陈子远公《辨症玉函》之所为著也。
陈子为於越世胄,幼抱匡济,恒以公辅自命,人亦无不以公辅期之。
贲志未售,间留心於经世之学。
当途者殷勤征聘,争欲延致,后因远陟苍梧,雅慕独秀,栖霞诸胜,遍历幽隐,遇一庞眉修髯,衣冠岸伟者,相与坐语。
移日,因出其囊中一编,授之曰:熟此可以普济世人。
盖活人於笔端,与活人於指下,均之跻斯民於寿域也。
陈子携归展读,悉岐黄辩论问答语,与世之所传《内经》、《素问》诸书迥异,始悟前此之成编累帙,皆伪托以行世者。
陈子掩关肄习,不数年间,即以医学擅名於时。
客岁,余仲子忽婴异症,遍召诸医,不特不能祛病使去,并不能辨病所自来,转辗迁延,经年弥剧。
苍崖姜世兄亲见所苦,因为推毂。
适陈子以秋试入省,亟延胗视。
一剂奏功,再服而十减四五矣。
余力扣其所蕴,知授受有自,大异寻常,殊恨相知之晚也。
陈子随有钜鹿之游,濒行,出是编以示余曰:是书吾久欲问世,憾剞劂无资,有怀未遂耳,因忆当年,余白下友人有居要津者,向有膏丹异方,颇自珍秘,余偶过告归,主人厚赆以壮行色,余坚却不受,且请曰:归装粗办,不敢以行李相累,惟得所藏秘方,以广利济,是吾愿也。
友人谊余言,探囊录授。
余归即购求珍药,按方虔制。
出遇有疾患呻吟者,辄牵畀之,靡不立效。
后请乞渐广,穷乡僻壤,山陬海莁,梯航跋涉,款门祈恳者无虚日。
惟不喜给富人,为其力能疗治也。
余行之数十年,未尝有怠色。
虽岁有所损,然拯患而起废者,当不可以数计矣。
今乃秘帙当前,历有成验,忍於宝山空返耶?爰为授梓,以公当世。
倘陈子游屐所不及至,诊视所未及施,庶几执是编,辨症而区处之,不无小补,知不徒为纸上陈言也。
陈子所辑洞垣秘发尚富,未能一一锓行,其以是编为嚆矢也可。
时康熙葵酉嘉平之望天都王之策慎庵氏题於古修堂。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5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 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 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 也不宜应用汗法。
12
二、吐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 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 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 治疗原则。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 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 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 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 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 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 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 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18
吐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 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 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中医常用汤头歌诀
中医常用汤头歌诀解表剂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yīn暑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7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温病初起,但咳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证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1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泻下剂12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方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3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4温脾汤: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主治:寒积腹痛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时伏气外感篇》
脘痞闷:枳壳、桔梗、杏仁、厚朴、瓜蒌皮、山栀、香豉。
头痛宜辛凉轻剂:连翘、薄荷、赤芍、羚羊角、蔓荆子、滑石。
重则用石膏,口渴用花粉,烦渴用竹叶石膏汤
热甚则用黄芩、黄连、山栀。)
夏季身痛属湿,羌、防辛温宜忌,宜用木防己、蚕砂。暑热邪伤,初在气分,日多不解,渐入血分,反渴不多饮,唇舌绛赤,芩、连、膏、知不应,必用血药,量佐清气热一味足矣。
若寒痰阻闭,亦有喘急胸高,不可与前法,用三白吐之,或妙香丸。)
夏为热病,然夏至已前,时令未为大热,《经》以先夏至病温,后夏至病暑。温邪前已申明,暑热一证,医者易眩。夏暑发自阳明,古人以白虎汤为主方。后贤刘河间创议迥出诸家,谓温热时邪,当分三焦投药,以苦辛寒为主,若拘六经分证,仍是伤寒治法,致误多矣。盖伤寒外受之寒,必先从汗解,辛温散邪是矣。口鼻吸入之寒,即为中寒阴病,治当温里,分三阴见证施治。若夫暑病,专方甚少,皆因前人略于暑,详于寒耳。考古如《金匮》暑暍痉之因,而洁古以动静分中暑中热,各具至理,兹不概述。论幼科病暑热,夹杂别病有诸,而时下不外发散消导,加入香薷一味,或六一散一服。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汗,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大顺散取义若此。长夏湿令,暑必兼湿,暑伤气分,湿亦伤气,汗则耗气伤阳,胃汁大受劫烁,变病由此甚多,发泄司令,里真自虚。张凤逵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可称要言不烦矣。然幼科因暑热蔓延,变生他病,兹摘其概。
徐忠可云:幼儿未进谷食者,患疟久不止,用冰糖浓汤,余试果验。)
痢疾一证,古称滞下,盖里有滞浊而后下也。但滞在气,滞在血,冷伤热伤而滞非一,今人以滞为食,但以消食,并令禁忌饮食而已。
(夫疟痢皆起夏秋,都因湿热郁蒸,以致脾胃水谷不通,湿热灼气,血为粘腻,先痛后痢,痢后不爽,若偶食瓜果水寒即病,未必即变为热,先宜辛温疏利之剂。若脓血几十行,(疒(朽-木))痛后重,初用宣通驱热,如芩、连、大黄,必加甘草以缓之,非如伤寒粪坚,须用芒硝咸以软坚,直走破泄至阴,此不过苦能胜湿,寒以逐热,足可却病。古云,行血则便脓愈,导气则后重除。行血凉血,如丹皮、桃仁、延胡、黑楂、归尾、红花之属;导气如木香、槟榔、青皮、枳、朴、橘皮之属
小儿推拿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小儿推拿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推太阳的作用是:()[单选题] *A.镇静安神B.舒筋通络C.疏风解表√D.醒神开窍2.一下没有醒神开窍作用的穴位是()[单选题] *A.掐人中B.揉太阳√C.开天门D.掐揉山根3.以下哪种方法,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单选题] *A.按腰俞B.清脾经C.清大肠D.推七节骨√4.拿肚角、揉上马、掐揉二扇门的作用依次是:()[单选题] *A.止泻、散寒、止汗B.止腹痛、散寒、发汗C.止腹痛、补肾滋阴、发汗√D.止泻、补肾滋阴、发汗5.形成小儿推拿独特体系的朝代是:()[单选题] *A.魏晋B.宋代C.明清√D.唐代6.我国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是:()[单选题] *A.《小儿按摩经》√B.《黄帝歧伯按摩十卷》C.《黄帝内经》D.《厘正按摩要术》7.婴儿期是指:()[单选题] *A. 从出生到28天B. 从28天到1周岁√C. 从30天到1周岁D.从1周岁到2周岁8.宜清不宜补的穴位是()[单选题] *A.脾经B.大肠经C.肝经√D.肾经9.常作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的是()[单选题] *A.拿肩井√B.推坎宫C.揉太阳D.搓上肢10.多用于小儿,而少用于成人的手法()[单选题] *A、推法B、捏法C、运法√D、揉法11.肾纹的定位是( )[单选题] *A、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B、手掌面,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C、手掌面,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D、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12.以下非线状的穴位是( )[单选题] *A、大横纹B、四横纹C、掌小横纹√D、肾纹13.以下不具有清热作用的穴位是( )[单选题] *A、清天河水B、水底捞月C、揉总筋D、揉一窝风√14.在小天心上常用的一个手法是( )[单选题] *A、捣法√B、推法C、运法D、拿法15.多用于治疗小儿食积、痰壅、肝气郁结等病的穴位是:[单选题] *A、腹B、胁肋√C、脾经D肝经16.位于掌跟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的穴位是()[单选题] *A 内劳宫B 总筋C 小天心√D 坎宫17.属于止咳要穴的穴位是()[单选题] *A 四横纹B 肺经C 掌小横纹√18.以下能治疗口舌生疮的穴位是()[单选题] *A 胃经B 五指节C 总筋√D 肝经19.以下不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穴位是()[单选题] *A 太阳√B 一窝蜂C 外劳宫D 脐20.三岁以下小儿食指的三节指纹的第二关为:()[单选题] *A.风关B.气关√C.血关D.命关21.小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单选题] *A.轻快柔和,平稳着实√B.灵活深透,适达病所C.熟练有力。
论外感表证不应偏废通补法
论外感表证不应偏废通补法本文论述了在实际临床中治疗外感表证不可单纯辛散解表,而应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状态,合理地运用通补法的理论依据及运用方法。
标签:外感表证;通补法;中医药疗法感冒病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在内科临床中非常多见,相似于现代医学之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上中医常用发散风寒或者清热解毒等法,很少注意扶正和宣通气机的应用。
现在一般人认为感冒时吃补药有几大害处:首先,治感冒需要发汗解表、驱散病邪,而补药非但没有这种功效,而且壅滞肌表,有碍发散外邪,闭门留寇。
其次,补药滋腻碍胃,导致中气壅滞、气机不畅,这不利于患者调养身体、恢复健康。
现在感冒的治疗,正是受到这种忌用补品、以免留邪的框架,泛用一般感冒通剂,不管患者来诊时的病理状态,即使虚象明显,亦不敢大胆扶正,使感冒小疾,流连多日不解。
笔者认为:外感表证的不同阶段,均有正气虚和气机不畅的状态存在,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应用常规祛邪法的同时,应当适时地配合扶正药,调畅气机,做到通补结合。
1日常的感冒多由于正气先伤引起——运用通补法有助于恢复体内正气正常功能,祛邪外出《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病乃成。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以上两段经文说明人由于饮食居处不慎或本来就有基础性内伤疾病导致正气一时处于相对不足或者阴阳较易失衡的状态,这时六淫之邪趁虚而入,引发的一系列肺卫表证,导致感冒。
《难经·四十九难》中指出:“形寒饮冷则伤肺。
”临床中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即使体质壮实,但往往因冷天外出、保暖不足,或在洗头、洗澡、换衣服时不慎受凉而感冒。
更有些患者因为现代的生活作息习惯,经常熬夜,吹空调,工作紧张导致阴阳失调,偶触风寒,即头痛流涕,这种患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外感病表证辨治方法探析胡严匀左雁武新一
外感病表证辨治方法探析胡严匀左雁武新一外感病表证作为临床常见证候,虽皆由感受外邪引起,但因外邪性质、地域气候特征以及病人体质等差异,可引起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辨治除考虑外邪性质外,应重视病人体质,并结合地域气候特征,做到“天人合一”。
笔者就外感病表证的临床辨证治疗进行浅析。
标签:外感病;表证;体质差异;气候特征;辨证论治外感病是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以发热恶寒为主要证候的一类疾病。
这些证候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等共同特征。
外感病表证是外感病初期阶段,由于外邪性质、地域气候特征以及病人体质等差异,可引起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辨治除考虑外邪性质外,应重视病人体质、地域气候特征,这在辨治中应引起重视。
1《伤寒》、《温病》对外感病表证的辨治特点六经辨证之法为仲景《伤寒论》所创[1]。
六经之为病,可以出现相应经脉或者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既有表证又有里证。
依据六经所属经脉、脏腑的生理特点,其表证、里证各有侧重。
太阳经夹督脉行于背部,为诸阳主气,故能总六经、统营卫而主表,因此太阳病多属表证,其他五经病变多影响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但是由于其经脉是循行于肌表的,故其他五经虽以里证为主,但亦有表证[2]。
然六经病虽有表里之别,但表证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其他证候相兼出现,如兼里热、兼水饮等,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38条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以及《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40条小青龙汤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均是以表證为主的兼挟证。
不仅如此,表证和其他经病亦可相兼出现,如柴胡桂枝汤证,是太阳中风和少阳病的兼挟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伤寒和少阴病的兼挟证等。
同时,在《伤寒论》中,疾病的发病,六经的传变、治疗及转归都将患者体质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中医学》辩证论治 第三章 八法
第三章八法八法,是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基本治疗方法。
通过全面检查,将复杂的证候分析归纳,根据表、里、寒、热、虚、实,决定治疗方法。
由于疾病变化多端,治疗方法也有多种多样,如内服、外敷、针灸、按摩,等等。
这里只讨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内服药物疗法。
内服药物根据方剂的组合(方剂组合原则见药物篇),分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是根据证候的阴阳属性和表、里、寒、热、虚、实的鉴别来应用的。
汗法的应用和禁忌汗法是组合各种发汗药物逐邪外出的方法。
外感风寒,病在肌表,证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都可采用汗法,使邪从外解。
这种疗法适用于一切外感的初期。
运用汗法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必须具有表证才能使用。
表证里面由于感受不同的外邪、不同的体质,出现的证状又有表寒表热的区别。
属于表寒的,应用辛温发散;属于表热的,应用辛凉解肌。
同是邪在表,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或素有痰饮,内外因素相互结合,在初期病情表现复杂的,就要灵活地配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阴虚的体质,在发表剂中配入滋阴药品;阳虚的体质增加固气药品;兼痰兼湿的也应该随证配合祛痰除湿的药物,才能适应复杂的病情,把病治好。
凡遇剧烈吐下以后,以及素有淋疾、疮疡、失血的病人,都不可轻易发汗,如果确有表证存在,也应配合益气滋阴养血的方法,适当治疗。
暑天气候炎热,皮肤疏松,容易出汗,辛温发表的方剂,也应该慎用。
病不在表,或久病气血两虚,都不是汗法的适应证。
吐法的应用和禁忌凡停留胸膈的有形病邪,如痰饮、水、食,既不应该发汗,又不是攻下的适应证,使用有涌吐作用的药物,引导有害病邪从口吐出,以缓和病势,叫做吐法。
吐法大都应用于病情严重急迫、必须迅速吐出积结的实证。
如痰涎雍盛、阻塞咽喉、气息急迫的喉风、喉痹、乳蛾等证,或中风痰厥、顽痰停滞胸膈、痰声像拉锯、不省人事,或食积胃中、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都可使用吐法。
吐是一种急救的方法,用的得当,收效迅速;用的不当,最能损伤人的元气。
《删补名医方论》卷(三)
《删补名医方论》卷(三)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石膏干姜杏仁(四十枚)川芎当归人参甘草(各三两)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
薄覆脊,凭几坐,汗出自愈。
不汗更服。
无所禁,勿当风。
并治脉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集注】赵良曰∶痱病者,营卫气血,不养于内外,故身体不用,机关不利,精神不治。
然是证有虚、有实。
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如《内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喑痱之类是也。
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
虚者不可以实治,治之则愈散其气血。
今此方明言中风痱,是属营卫之实邪也,故用续命。
续命乃麻黄汤之变者,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石膏以解肌受风邪,当归和血,人参益气,川芎行血散风也。
其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者,亦以为风寒所致也。
三生饮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南星(生用,一两)川乌(去皮,生用,五钱)附子(去皮,生用,五钱)木香(二钱)上每服五钱,姜水煎;加人参一两。
【集注】柯琴曰∶风为阳邪,风中无寒,不甚伤人,惟风中挟寒,害始剧矣。
寒轻而在表者,宜发汗以逐邪;寒重而入里者,非温中补虚终不可救。
此取三物之大辛、大热者,且不炮不制,更佐以木香,乘其至刚、至锐之气而用之,非专以治风,兼以治寒也。
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知勇于攻邪,若正气虚而不支,能无倒戈之患乎?必用人参两许以驾驭其邪,此薛己真知确见,立于不败之地而收万全之效者也。
若在庸手,必谓补住邪气而不敢用,此谨熟阴阳,毋与众谋,岐伯所以叮咛致告耳。
观其每服五钱,必四服而邪始出。
今之畏事者,用乌、附分数,必制熟而后敢用,更以芩连监制之,乌能挽回如是之危证哉?古今人不相及,信然。
本方去乌、附即星香散,治痰厥、气厥足矣。
稀涎千缗汤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半夏(大者,十四枚)猪牙皂角(炙,一挺)甘草(一钱)白矾(二钱)上四味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再谈“广汗法”(一)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的《程钟龄医门八法》开篇引子中说:“论医之源,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之法,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
”读了以上的话,笔者感悟有三:八法可以归类方剂,但临证治法又何止八类,正如程氏所说“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可见八法之中每一法又可分出很多活用之法,分为八类只是笼统的概括。
“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
”临床症状百出,是疲于应对,还是执简驭繁,需心有定见。
临证诀窍在于在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提炼出“法归于一”的“一”来。
对于的银屑病,笔者认为这个“一” 便是汗。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广汗法是以正汗出为目标,蕴含了八法。
只有这样去理解“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经旨才会与银屑病的治疗相吻合。
理解了银屑病可以“发汗”治疗只能算第一步;明白了银屑病可以“得汗而解”而并非一味发汗便又进了一步;到通晓了银屑病正确、到位的治疗最终都要经过“正汗出”的验证,汗不仅是法,更是目标,银屑病的治疗才能进入“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的自由之境。
细细研读《程钟龄医门八法》正文之前的小引,我们便明白了其后之《论汗法》虽围绕发汗来谈,实则只为归类叙述方便而已,后世拓展的所谓“不表之表、不汗之汗”的广义汗法,其义早已囊括在这段短短的引文中。
(二)程氏八法中的汗法并非只是直接、简单地发汗。
程氏所论八法现多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顺序来描述,其大意为发汗、催吐、攻下、和解、温热、清凉、消导和滋补,表面上看是要分别叙述各法的直接作用,实则不然。
比如《论汗法》,其中不仅指明了“汗者,散也……汗而发之”的最简单、直接的发汗法,还讨论了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的情况,及当汗不可汗而又必须汗解时如何使用汗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还提出了“发”的反面“敛”的一些情况。
“敛”和“发”从文字上看是相反的,但从恢复人体正常的秩序、恢复正汗的角度来看,此两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得正汗而解”,都是通过汗袪除表邪治疗表证的方法。
2023年中医三基三严理论考试
2023年中医三基三严理论考试“三基三严”理论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1.患者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宜 ( ) [单选题]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正确答案)桑菊饮败毒散2、镇肝熄风汤与大定风珠均具滋阴潜阳而熄风的功效,而其中镇肝熄风汤尤长于( ) [单选题] *A、大补真阴B、镇肝降逆(正确答案)C、清热凉肝D、养血安神E、舒筋止痉3、大黄和虎杖都具有的功效是 ( ) [单选题] *A、活血、通便、解毒、止咳B、活血、利湿、解毒、止痛C、活血、通便、利湿、止血D、活血、止痛、止痉、解毒E、活血、解毒、通便、退黄(正确答案)4、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 ( ) [单选题] *A、阴液亏损B、阳虔寒凝(正确答案)C、气阴两亏D、气血不足E、血虚不润5、中风闭证的病机是( ) [单选题] *A、热入心包B、热结胃肠C、邪实内闭(正确答案)D、热动肝风E、痰湿内阻6、消食力较强,用于多种食积的药物是 ( ) [单选题] *A、山楂B、神曲C、麦芽D、鸡内金(正确答案)E、莱菔子7、既平肝阳,又安心神的药物是 ( ) [单选题] *A、珍珠母、磁石(正确答案)B、磁石、朱砂C、珍珠母、羚羊角D、牡蛎、石决明E、羚羊角、石决明8、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首选的药物是 ( ) [单选题] *A、党参、白术、升麻B、党参、升麻、柴胡C、黄蓖、升麻、柴胡(正确答案)D、党参、柴胡、桔梗E、黄芪、桔梗、升麻9、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者属 ( ) [单选题] *A、洪脉B、滑脉C、紧脉D、实脉(正确答案)E、弦脉10、既能敛汗,又能镇心安神的药物是 ( ) [单选题] *A、酸枣仁B、五味子C、浮小麦D、牡蛎E、龙骨(正确答案)11、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斜,语言不利。
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温病中的清、下、补法(上)
局方至宝丹方
犀角一两(镑) 朱砂一两(飞) 琥珀一 两(研) 玳冒一两(镑)牛黄五钱 麝香 五钱
以安息重汤炖化,和诸药为丸一百丸,蜡护 。
菖蒲郁金汤
石菖蒲3钱,炒栀子3钱,鲜竹叶3钱,牡丹皮 3钱,郁金2钱,连翘2钱,灯心2钱,木通1 钱半,淡竹沥(冲)5钱,紫金片(冲)5分 。
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療大法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外感:准确、急症、量大; 内伤:平稳、慢性、量轻。
治療大法
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温病中的清、下、补法
一、清法Biblioteka 清法清法是温病中最常用的治法,视乎热邪的病 位、阶段、轻重、兼夹等因素,来选用不同 的清热方法,可以分为泄卫解表、清解气热 、和解祛邪、祛湿泄热、清营凉血等清热法 ,每一种大法下亦可分多种小法,总之贯穿 着“清”。
白术、青木香、乌犀屑(用代用品)、香附子(炒 去毛)、朱砂(研,水飞)、诃黎勒(煨,去皮) 、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两,龙脑( 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薰陆香( 别研)一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 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 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 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 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辛凉重剂 白虎汤方
生石膏一两(研) 知母五钱 生甘草三钱 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煎取三杯,分温三服。病退减后服 ,不知再作服。
卫分
若温病初起以恶寒为主者,多因风寒转化风 热,或因风热较轻,可以荆防败毒散治之。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2.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3.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
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4.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
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
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
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5.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
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
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仿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6.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
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
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
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
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噪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
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7.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
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8.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7
研 究思路 ・
论 外 感 表 证 不 应 偏 废 通 补 法
林 荣 杰 ,姜 良铎
( 北京 中 医药大 学 东直 门 医院呼吸 科 ,北京 1 0 0 ) 0 7 0 摘 要 : 文论 述 了在 实 际临床 中治疗 外 感表 证 本 时 , 其身 形 , 以虚实 , 乃成 。《 与 参 病 ” 素问 ・ 热病 论 》 评 云 :邪 之所 凑 , “ 其气 必 虚 ” 以上 两 段 经 文 说 明人 由 。 于饮 食 居处 不 慎 或 本来 就 有 基 础 性 内伤 疾 病 导致 正 气 一 时处 于相对 不 足或 者 阴阳较 易失衡 的状 态 , 时 这 六 淫之 邪趁 虚 而 入 , 发 的 一 系 列肺 卫 表 证 , 引 导致 感 冒 。《 经 ・四 十九 难 》 难 中指 出 :形 寒 饮 冷 则 伤 肺 。 “ ” 临 床 中可 以看 到有些 患 者 即使体 质壮 实 , 往 往 因冷 但 感 冒病名 最早 见 于北宋 《 仁斋 直指 方 ・ 风 》 在 诸 , 内科 临床 中非 常多 见 , 相似 于 现代 医学 之 上 呼吸 道 感 染 。治疗 上 中医常 用发 散 风寒 或者 清热 解 毒 等法 , 很
正 气强 弱 的差 别 。正 气 强 的人 , 不 容 易得 病 , 就 即使 得 了病 , 不 容 易 产 生 变 证 逆 证 坏 证 。而 正 气 弱 的 也
人, 生病 则经 常 迁延 不愈 , 甚则 产 生危 重症 。因此 , 医 者有 必 要适 当进 行扶 正来 治疗 外感 病 , 以促 进 机体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 1 期 00 1 1
恢复, 缩短疗 程 。对 于 执发 散 祛 邪 的做 法 , 韵 伯 有 柯
一
未能 长相继 也 , 阴少 阴之为 病 , 太 正气懦 怯 , 全体 或局 部之抵 抗不足 也 , 阴之 为病 , 厥 正邪相 搏 , 存亡 危急 之 秋, 体工 最后 之反 抗 也 。 并 认 为一 切 外 感 , 以激 起 ” 足
有 助于 恢 复体 内正气 正 常功 能 , 邪 外 出 祛
正气 是机 体 防御外 邪 , 修复 受损 功能 起 到 护卫 肌
表、 防邪入 侵 和与邪 抗 争 、 祛邪外 出的重 要作 用 。《 素 问 ・ 刺法论 第 七 十二 》 :正气 存 内 , 不 可干 ” 云 “ 邪 。正 气 盛 衰是 内因 , 气 强 弱 是 外 因 , 因通 过 内 因起 作 邪 外 用 , 是疾 病 形成 的根 本规 律 。疾病 没有 绝 对 的纯 实 这 证 或 绝对 的纯 虚证 , 同感外 邪 , 发病 和 不 发病 之别 ; 有
即头 痛 流涕 , 种 患 者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 越 来 越 多 这 有 的趋 势 。正是 现 代 人 这 种 作 息 失 宜 的生 活 方 式 导 致
驱散病 邪 , 补药 非但 没有 这种 功效 , 且 壅 滞肌 表 , 而 而 有碍发 散外 邪 , 门 留寇 。其次 , 药滋 腻 碍 胃, 闭 补 导致
正气 内伤 , 而偶 触 风寒 才导致 的感 冒 。因此 在感 冒 进 过程 中 , 正气 的不 足始 终 扮演 着一 个重 要 角色 。在 处
中气 壅滞 、 气机 不 畅 , 不利 于 患者 调养 身 体 、 复健 这 恢
康 。现 在感 冒的治 疗 , 是受 到 这 种 忌 用 补 品 、 正 以免 留邪 的框架 , 用 一 般 感 冒通 剂 , 管 患 者 来 诊 时 的 泛 不
少注 意扶 正 和宣 通 气 机 的应 用 。现在 一 般 人 认 为感 冒时 吃补 药有几 大 害处 : 先 , 首 治感 冒需 要 发 汗解 表 、
不 可单 纯辛散 解表 , 而应 结合 患者 、 情 的具 体 状 态 , 病 合理 地运 用通补 法 的理论 依 据及 运 用方 法 。 关键 词 : 感表证 ; 补 法 ; 外 通 中医药疗 法 中图分 类号 : 2 4 R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正气 之抵抗 者 , 皆不 出此 五种 阶段 。卫 气 营血 和三 焦
理感 冒时 , 要祛 邪外 出 , 既 同时也要 鼓舞 正 气 , 宣通 卫
气 。不可 死执 “ 邪 ” 祛 二字 不放 , 致令 虚者 更 虚 而缠 绵 不愈 。
病 理状 态 , 即使 虚象 明显 , 不敢 大胆 扶 正 , 亦 使感 冒小
疾, 流连 多 日不解 。笔者认 为 : 感表 证 的不 同阶 段 , 外 均有 正 气 虚 和 气 机 不 畅 的 状 态 存 在 , 整 体 观 念 出 从 发, 在应 用 常规 祛 邪 法 的同 时 , 当适 时 地 配 合 扶 正 应 药 , 畅气 机 , 到通 补结 合 。 调 做 1 日常的 感 冒多 由于正 气先 伤 引起 —— 运 用通 补法
同样 发病 , 轻 重 之分 。病情 的发 展 预 后 , 有 关键 在 于
《 枢 ・ 灵 百病 始 生 》 “ 雨 寒 热 , 得 虚 , 不 能 :风 不 邪 独伤 人 。卒然 逢 疾 风 暴 雨 而 不 病 者 , 无 虚 , 邪 不 盖 故
能独 伤人 , 必 因虚 邪 之 风 , 此 与其 身形 , 虚 相 得 , 两 乃 客其形 , 实相 逢 , 两 众人 肉坚 。其 中于虚 邪 也 , 因于 天
文章 编 号 : O 7 3 9 2 1 ) l 0 0 - 0 1 0 —2 4 ( 0 0 1 - 0 7 3
天外 出 、 暖不 足 , 在 洗 头 、 澡 、 衣 服 时不 慎 受 保 或 洗 换 凉 而感 冒。更有 些患 者 因为 现代 的生 活作 息 习惯 , 经 常熬 夜 , 空调 , 作 紧 张 导 致 阴 阳失 调 , 触 风 寒 , 吹 工 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