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
此心安处是吾乡。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解释: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赏析:此句语言空灵清旷,细腻柔婉,寄寓着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原文: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天应乞与一作:天教分付;尽道一作:自作)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
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出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出处"此心安处是吾乡" 是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
该作品是王勃为了祝贺李昉的才华出众而作的序文,描述了李昉登上滕王阁后的景象。
《滕王阁序》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表达了王勃对李昉所在的滕王阁能够安享其心的愿望,意味着只要自己心安,哪里都是家乡,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境平和,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家园。
作为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仅展示了王勃的洒脱心境,也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追求。
这句话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心情,较为精确地概括了人们对家园的向往。
它成为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和故乡情怀的经典词句。
具体参考内容:一、《滕王阁序》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云霞灭,搴幕渐见天衢。
诺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名将。
信是新知,坐于赋闲,老夫聊发少年之威,童穉诚施于老宪。
时时负固,仰以息吾以玉石之心;存吾道以假周邦之政。
执素琴以遗杞宋之耳,奏《刘》、《项》之挽歌。
饮石泉之滴,歌余杭之濑。
将《缄颖》而蒙《启》,乘《辔》以寄《辞》;诗书万卷,胸中六韬,博我智商。
智商明夷,忍以恩泽乐天民;自度空间,笑比丘尼之无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只叫英雄误国,何辞红袖引郎。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此心安处是吾乡诗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诗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作者是苏轼,出自宋·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
国侍人寓娘》。
原句的意思是: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
首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这首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此心安处是吾乡。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注: 1、《定风波》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注释: 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
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
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3、译文:我经常羡慕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这里指王定国),上天应该乞求到美丽的女子和他作伴。
清脆的歌声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起风了,再热的大海也会因为飞雪而变得清凉。
从岭南回来一定会变得更年轻,微笑着,笑的时候还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我问说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这里是另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4、苏轼生平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出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出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全句为“此心安处是吾乡,怀旧空吟闻笛尝。
”意思是只要内心平安
安定,即使身处他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情怀。
这句诗意寓而深远,
表达了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凭借怀旧之情,通过吟咏闻笛的方式,
使自己心灵感应到自己的故乡。
诗句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无论身在
何处,只要内心安定,就能找到归属感,将这个地方视为自己的家乡。
这句诗反映了杜甫的一种精神态度,即在异乡、险境、困苦之中,他
都能通过内心的力量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撑,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力量。
这句诗句不仅仅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更是对心灵的期望与追求的
一种表现。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我们内心的安宁和满足,就能感受到
归属感、家乡的情怀。
它也呼应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及许多当代人对家
乡情结的追求和渴望。
这句诗句的深意也可以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在流离失所、异国他乡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通过文化传承、传统习俗以及与家乡的联系来凝聚自己的根基,确立自己的归属感。
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有这份内心的安宁,就能感受到家乡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归宿。
总之,"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诗句来源于杜甫的《登高》一诗,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平安安定,就能感受到家乡情怀的深远意义。
它不仅仅是描述诗人的心情,也是对内心归属感与追求的表达,给予人们在异乡中寻找根源、建立归属感的启示。
心安处既是吾乡
心安处既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的一句精彩宋词,原词题目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
国侍人寓娘》,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豆腐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至,雪飞炎海变小夏日。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
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
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荒凉的地方启程却看上去更加年长了,笑容依旧,笑颜里似的还带着
岭南梅花的清香;我反问你:“岭南的风土必须不是较好吧?”你却淡然说道:“心安稳
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
创作背景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并使苏轼遭到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株连,被贬
谪至地处岭南荒凉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到被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至岭南。
公元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称寓娘)为苏轼哭丧。
苏轼问到广南风土,柔奴必以“此心安处,就是吾乡”。
苏轼听到后,小受到敬佩,并作此词以盛赞。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出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及出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是如果心安定的地方就算是故乡。
这句话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原文是:“此心安处是吾乡,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意思是“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表达了王定国妻子寓娘对丈夫的忠贞爱情,即使丈夫被流放,她仍然坚定地追随他,并认为只要心安定的地方就算是故乡。
这句话也表达了苏轼对王定国的敬意和赞扬,认为他是一个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此外,“此心安处是吾乡”也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
意思是希望李昉在滕王阁这个地方能够安享其心,表达了对李昉才华的赞赏和对他能够安享生活的祝愿。
此心安处是吾乡。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注:1、《定风波》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注释: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
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
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3、译文:我经常羡慕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这里指王定国),上天应该乞求到美丽的女子和他作伴。
清脆的歌声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起风了,再热的大海也会因为飞雪而变得清凉。
从岭南回来一定会变得更年轻,微笑着,笑的时候还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我问说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这里是令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4、苏轼生平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元丰六年(108 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
日后王定国北归,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风土,寓娘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意思是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故乡是什么,是归途,是依靠,是无时无刻的思念,是历久弥新的牵挂,对我而言,更是一种归属感。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而我父母健在,我却常年背井离乡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讨生活,如今父母日渐苍老,我时常感慨不能尽孝,内心多是煎熬。
尤其是在去年娶了一个贤内助之后,内子又有了身孕,内心更是惶恐,无时无刻都觉得愧对自己的亲人,心里的煎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又如何能让我心安。
进入新的一年,是中国农历庚子鼠年,仿佛是上天与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还未过新年一种比当年“非典”还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在了华夏大地上,它传播块,毒性强,让我们每个人都人心惶惶,即使是在春节也无法与家人团聚,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坚守就是几十个日月,心里的煎熬可想而知,这里的风俗是大年初一回不了家正月十五也能和家人团聚,但是今年特殊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有苦难言,但我对工作对生活并没有丝毫麻痹懈怠,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早已把这里也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我有幸是斜沟煤矿最后一批公开招聘的职工,2015年初来此地时,坐着大巴走在崎岖的土路上,车后是漫天飞扬的尘土,我不禁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助,这是怎样破烂的一个地方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低矮的小平房和光秃秃的群山,仿佛回到了旧社会。
我不禁问自己是什么让我放弃了都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生活,是生活所迫还是责任所指。
都不是,没有任何人逼迫自己。
这只是自己的一个选择。
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在这里的数年时间,面对着穷山恶水。
慢慢的我才逐渐懂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那生活也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被抛弃,曾经的土路已经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宿舍里也安装上了空调,热水器,饮水机等等高端产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这句名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这句名句
1.【问题】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这句名句
【答案】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
何处青山不道场此心安处是吾乡意思
何处青山不道场此心安处是吾乡意思
“何处青山不道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是: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
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
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原句出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
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新奇,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此心安处是吾乡。北宋苏轼《定风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
北宋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注:1、《定风波》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注释: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缀词:作词。
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天教分付点酥娘:又有本“天应乞与点酥娘”。
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
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皓齿:雪白的牙齿。
炎海:喻酷热。
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梅香:梅花的香气。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应:应该。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3、译文1:我经常羡慕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这里指王定国),上天应该乞求到美丽的女子和他作伴。
清脆的歌声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起风了,再热的大海也会因为飞雪而变得清凉。
从岭南回来一定会变得更年轻,微笑着,笑的时候还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我问说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这里是令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译文2:我经常羡慕人间的琢玉郎,就是上天也怜惜他,把美丽的女子赐予给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国青年》“漂泊之路,为什么会越走越难”大讨论有感
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漂泊之路”上的行者,因为每个漂泊者都怀有各自不同的梦想——我们为梦想,而选择了漂泊,无论是物理上的漂泊,还是精神上的漂泊,目的是寻找可以实现我们梦想的一方热土。
其实,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生命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经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正因如此,我们的生命体验才呈现出多样性。
而漂泊作为生命体验多样性中的一种,每个漂泊者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经历,道不完的感悟:快乐与忧愁、顺境与逆境、失败与成功、财富与贫穷……然而,对于有些漂泊者而言,由于他们在适应城市生活、学习、工作的过程中,要付出比城里人更高的代价,因而其漂泊之路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容易产生诸如困惑、迷茫、焦虑、自卑、沮丧等挫折感和失落感,甚至感叹“漂泊之路,为什么会越走越难”。
其实,这种挫折感和失落感是漂泊者寻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
“成长中的烦恼”,人皆有之,在所难免。
但倘若任由这样的心结、心绪蔓延开去,不能予以及时地、有效地调适、校正,生命将不能承受“烦恼”之重。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哲学家说,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世界是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因而,面对客观存在的世界,尽管我们的意识对其有反作用,但仅靠一己之力,则很难改变它。
换言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与其长嘘短叹,莫如从改变自己做起——惟其如此,我们的漂泊之路才会不再越走越难。
那么,如何改变自己呢?我想,应主要把握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直面现实,反省自身。
有这样一句箴言:“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当我们陷入逆境或失败的泥潭,不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一味地为自己寻找种种理由。
无论找得出千万条理由,也不能掩盖失败的事实。
要直面现实,反省自身,想尽办法寻找走出泥潭的良策。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从适应社会、适应变化、改变自己开始的。
因此,对于陷入逆境或失败的人们而言,要提高勇气去面对现实,大胆地接受现实的挑战,而不是逃避现实。
第二,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成功与失败,是构成多彩人生的两大元素。
在人生旅途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拥有成功,也不可能只拥有失败。
成功固然可期,失败也在所难免。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遇到失败或挫折,就自暴自弃地沉浸在沮丧痛苦之中,而失去了信心和自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因此,要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暂时的挫折和失落,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始终坚信:路在前方,路在脚下。
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
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
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赢得社会的认可。
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工作技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以执着精神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推销自己的能力,同时又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尤其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甚至采取“零和游戏”,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
基础上,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也才会赢得社会的认可。
第四,克服身份焦虑,融入城市生活。
身份悬空是不少漂泊者挥之不去的焦虑。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体制机制的原因,以及漂泊者不断地地理空间的位移,致使他们始终处于身份的悬空状态,致使他们对其所在的城市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实,在城市的建设中,不存在什么“土著人”和“外地人”,人人都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我以为,漂泊者惟有树立这样的理念,才会减轻进入新的“漂泊驿站”的适应压力,进而增强对所在的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里说,未来人们的个人地理观念将有很大改变,再没有什么“哪里人”的概念,人到了哪里,就是哪里人。
当然,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少数人“歧视外地人”的陈旧观念,但至少我们自己不应该看轻自己,更不应该边缘化自己。
其实,漂泊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励志篇章。
如白居易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又如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古人这种“不重具在,但求心安”,实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而当代著名作家艾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人生哲学的一课》,对于我们更具有启示意义:一个流浪者、一个异乡人从内地流浪至昆明,谋生无路,饥寒交迫,尽管“辛苦的奔波,惨痛的劳碌和伤心的失望”几乎使他客死他乡,然而他对生活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
小说最后的一句话:“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西南边域的贫穷与落后,感受到一个流浪者、一个异乡人的走投无路与孤立无助,更能感受到他勇于向生活挑战的坚定不屈的态度。
艾芜生前在谈及这部小说时说道:“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对昆明这座城市的爱。
”据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你爱你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在正停留的地方吗?你是否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一思、二思、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