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原文、赏析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翻译赏析精选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翻译赏析2篇《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前言」《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注释」(1)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2)天应:上天的感应、显应。
(3)皓齿:雪白的牙齿。
(4)炎海:喻酷热。
(5)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梅香:梅花的香气。
(6)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应:应该。
(7)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翻译」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鉴赏」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意思-赏析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意思|赏析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天教分付一作:天应乞与)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赏析作者:佚名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
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
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
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
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
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
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
宋词二首赏析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
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 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 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 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 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 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 “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 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 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 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笑时犹带岭梅 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 时经过大庾岭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 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 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 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 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 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 《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 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 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 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 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 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 和处世哲学。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这句名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这句名句
1.【问题】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这句名句
【答案】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
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篇一:前言篇一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妙情操和高洁人品。
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篇二:定风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二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朝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凉爽。
(天应乞与一作:天教分付;尽道一作:自作)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经常艳羡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优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犹如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凉爽之乡。
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芳香;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当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
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
寓娘:王巩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
寓娘:王巩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滑细腻的美女。
皓齿:洁白的牙齿。
炎海:喻酷热。
岭:指大庾岭,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摸索性地问。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赏析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妙情操和高洁人品。
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实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古诗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翻译赏析
古诗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翻译赏析《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前言】《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注释】(1)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2)天应:上天的感应、显应。
(3)皓齿:雪白的牙齿。
(4)炎海:喻酷热。
(5)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梅香:梅花的香气。
(6)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应:应该。
(7)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翻译】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鉴赏】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Org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苏轼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好友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的,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是众多受苏轼牵连,被贬,且被贬得最远,日子最难过的人。
王定国是宰相王旦之孙,当日的王巩何等风光,何等风流得意。
苏轼想着这个从小在富贵乡长大的男人,怎受得住岭南的瘴气。
幸运的是,他活着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而且还是满面红光地回来了。
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席间,苏轼问一路跟随着王巩的侍妾柔奴(别名寓娘):“岭南的风土不好吧?生活很苦吧?”怎么会不苦呢?所有被贬的士子,连苏轼在内,都不免叫苦连天,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苏轼这样问,只是想知道他们在岭南是如何生活的。
只听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句话是给苏轼当头一喝。
这几年苏轼自己在岭南过得凄苦,有过快乐,也有过这样那样的怨苦,曾耕梨于东坡,也曾以“一蓑烟雨任平生”而自得,靠着信念的力量走过风雨。
他以为自己是真正的胜利者,他赢了风,赢了雨,赢了自己。
没想到这个小女孩却只用淡淡的八个字,完成了这次生死攸关的考验。
仿佛是居家小女子的口吻,仿佛是修行多年的得道高僧的禅悟。
她淡淡说来。
似乎说窗外的一阵风、一朵落花。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宋代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皓齿:雪白的牙齿。
•炎海:喻酷热。
•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梅香:梅花的香气。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应:应该。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该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该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原文、赏析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尽道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此心安处是吾乡。北宋苏轼《定风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
北宋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注:1、《定风波》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注释: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缀词:作词。
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天教分付点酥娘:又有本“天应乞与点酥娘”。
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
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皓齿:雪白的牙齿。
炎海:喻酷热。
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梅香:梅花的香气。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应:应该。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3、译文1:我经常羡慕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这里指王定国),上天应该乞求到美丽的女子和他作伴。
清脆的歌声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起风了,再热的大海也会因为飞雪而变得清凉。
从岭南回来一定会变得更年轻,微笑着,笑的时候还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我问说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这里是令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译文2:我经常羡慕人间的琢玉郎,就是上天也怜惜他,把美丽的女子赐予给他。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翻译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翻译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荒凉的地方启程却看上去更加年长了,笑容依旧,笑颜里似的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反问你:“岭南的风土必须不是较好吧?”你却淡然说道:“心安稳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赏析上片总写下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豆腐娘”,描写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温润俊美,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
该句并使读者对她的外貌存有了一个比较完备、深刻而又微旨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言志,歌咏言”,“歌唱祖国之心感,而歌咏之声播发”(班固《汉书·艺文志》),幸福超旷的歌声商报讯于幸福超旷的心灵。
这就是盛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赞歌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文辞,给人一种旷远温婉的美感。
《此心安处是吾乡》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此心安处是吾乡》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此心安处是吾乡》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
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
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
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
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人类不能没有故乡。
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
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
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
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赏析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赏析
岭南地处华南,气候温和潮湿,环境优美风光宜人。
但是往来生计,生活步履不如北方便利。
古之时有诗云"千里苦寻本乡到,不如梅渎酢柑香"。
乍看之下,在这里生活应该不如北方省份来得轻松自在。
然而,我反而认为岭南即使条件不如其他地方,却有其独特之处,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更加紧密,相处的节奏也更为和缓。
生活中没那么多外来的干扰,空有自然的陪伴。
每逢清晨,远眺青山绿水,心情尤其暢快明朗。
或许物质上不能与他乡相比,但就精神层面来说,在这片家乡的土地上,我会感受到无比的安详与舒适。
这份安逸和平静,便是我心目中理想家乡应有的面貌。
正如那句古诗:"乡音乡情扑人来,飘飘流离虚设家"。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能够如此安定心灵,便已足以成为吾乡。
以上就是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赏析"为标题生成的内容。
这篇内容从主观意义上分析了为什么即使物质条件不如他乡,但就精神层面而言,在岭南依然能找到安宁与宁静,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属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赏析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赏析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赏析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是为题记一、困顿迷茫三尺讲台,一方角落,演绎了多少教师默默无闻的一生。
而对于刚毕业、胸中万丈豪情、蠢蠢欲动的我来说,我怎会如柔奴般,“世住京师”而随王巩远谪蛮荒之地——岭南却依然安之若素?柔奴心有所依,岁月依旧静好,苦亦有乐。
而刚刚挣出的我,无牵无绊,身既无所依,心亦无所系,随风起而附尘落。
何去何从?于是,《我打香港走过》。
我打香港走过我打香港走过,那一季的寒意在这一天骤然降临,瑟瑟冷风中,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香港李兆基。
安静的校园、明净的教室、狭窄的办公室里装饰精致的办公桌,落地窗旁阳光满地的图书角、色彩柔和而美丽的壁画……一切的一切,似乎只为静静地守候我们的到来。
曾经,浮躁的心里满是对未来的困惑,何去?何从?天空也许不会留下鸟的痕迹,但我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呢?人生中的印迹比比皆是,在某一天,偶然的因缘才发现曾经走过的意味,那么,此刻,我的停留,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走过的日日夜夜,在未来时光哪一处的角落里,我才会顿悟它此刻存在的必然?人生似乎处处是困境,23岁的我依然参不透,悟不明。
也许,教师就应该把车水马龙的喧嚣关在心门之外,窗外繁华似锦,你却心如止水,聆听窗外的声音,怒放墙角的花朵?也许,教师就应该是时光最好的雕刻师,为未来的时光打磨着一块块原石,也许时常会愧疚自己打磨技术的低劣,但其实我们都在用心地努力着?也许……虽然在心底也许着,但是,我为什么就必须用也许来安慰自己呢?所以,我困惑着,迷茫着,摸索着。
所以,我便来了这里,所谓贸易天堂中的李兆基小学。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出自宋代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及注释】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注释⑴定风波:词牌名。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
⑵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
寓娘:王巩的歌妓。
⑶柔奴:即寓娘。
⑷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⑸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
⑹皓齿:雪白的牙齿。
⑺炎海:喻酷热。
⑻岭:指大庾岭,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
⑼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⑽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赏析】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的意思_全诗赏析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出自宋代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及注释】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注释⑴定风波:词牌名。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
⑵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
寓娘:王巩的歌妓。
⑶柔奴:即寓娘。
⑷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⑸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
⑹皓齿:雪白的牙齿。
⑺炎海:喻酷热。
⑻岭:指大庾岭,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
⑼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⑽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赏析】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尽道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
月。
苏轼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
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
寓娘:王巩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
皓齿:雪白的牙齿。
炎海:喻酷热。
岭:指大庾岭,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