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其用法。

(2)进行词语搭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雪的美好印象。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2)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雪》。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3. 思考并回答:课文《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雪》是一篇鲁迅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中国旧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人们对于命运的无可奈何。

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孙少安作为一个农村的贫苦孩子,从小便经受着家庭的折磨和社会的压迫。

根据这个故事线索,我们可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

一、探究《雪》的主题思想1、孙少安初生不遇,境遇凄凉《雪》一篇小说,故事的主线是贫穷、压迫和命运,而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主人公孙少安的遭遇。

孙少安从小便是一个母亲无助、父亲醉鬼的儿子。

他从小就经历了许多不幸,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比如,他的母亲被押去偿还债务,而他的父亲则在喝酒后昏倒,让孙少安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自己在荒野上去找药。

而且,孙少安不仅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的关爱,还需要去挣钱供自己读书。

这就从经济和心理上给孙少安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让他的人生都处在一个痛苦和困苦的状态中。

2、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被命运所影响《雪》一篇小说,经常都会洋溢着强烈的命运感。

在小说中,无论是孙少安还是其他人物,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比如,孙少安心系母亲的时刻表现了他的善良和顾虑,但是,即便是他的善良和顾虑,也无法改变他母亲的命运——偿还债务的事实。

又比如,当一个匆匆而过的芸娘在雪地里于自己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于命运的迷茫和她的彷徨。

这两个例子都表现了命运对于人们的无所逃避,以及它即使是不公正的,也仍然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3、人类的生存是一场较量人类是在无休止的比赛和斗争中生存的。

在《雪》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生存有关的决定和技巧。

比如,孙少安在自己的农村里打工,在冷天里赶来赶去,堆了好几重衣服,来保暖,可以说是他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

再比如,山涧底下的茅庵老人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别的东西的荒地上,但是他却从一个小时到另一个小时地悠闲地过着每一日。

虽然他的生存方式远远不如孙少安那样朴素,但是他却占有了自己生活需求的需求。

而这正好彰显了人们的适应性和生存技巧,以及我们可以学到的关于生存的更大的道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采用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5. 朗读、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6.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书写、句子默写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雪》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对于背景的把握将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重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加以体会。

【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品的情感,体悟作者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培养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二、预习导学1、由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

1924年12月30日,严冬中的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着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地飞雪,陷入沉思……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

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作家作品:生自由发言。

3、出示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4、文体介绍:散文诗。

5、字词教学,要求学生将难写的字抄写到《学案》上。

三、个体展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把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勾画出来。

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一些词语概括两地雪的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富于生机,绚丽有趣,但却易于消逝;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独立张扬,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3、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一、教学目标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速写、对比、黯淡、贴近;2.了解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体验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3.形成独立思考、感受和表现雪景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中的黯淡:准确把握雪景的明暗关系,对于白色和黑色的使用要有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强调塑造活泼、思维敏捷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准备纸张、笔、画笔、钢笔、白墨水等。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雪的基本功法写雪必须把握的基本功法有四个:“速写、对比、黯淡、贴近”。

1.速写写雪的速度要快,采用简略的作画方式,一次性把握雪景的基本姿态,不要过于拘泥细节。

快速作画能更好地把握雪景的意境和特点。

2.对比对比是写雪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法。

应该注意利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错落有致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雪景氛围。

3.黯淡雪景的黯淡应该是白色和黑色的组合,不是单纯的白色。

把握好明、暗的关系,让雪景更具丰富的柔和色调和质感。

4.贴近写雪要贴近,那么艺术家应该从直接观察到雪景本真的“感性记忆”中,进而对雪景进行再造,完全融入雪中,提高作品的作者度,使读者更好地感知雪的气息与风味。

(二)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雪景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涵盖了诗意的、写实的和超现实的。

每种风格都有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诗意风格诗意的雪景是更注重情感细腻的刻画,诗意坦荡,姿态与神韵各不相同。

艺术家在写诗意风格雪景时,应突出艺术性的情感魅力。

2.写实风格写实的雪景是清晰的、精准的、真实的雪景描写,主要采用横线和点作为独特的画法,表现出清澈、明亮和美妙的氛围。

3.超现实风格超现实的雪景,总是摆脱现实中的束缚,超越性的色彩和形态,带有神奇、梦幻的意味,在感受雪的同时又体验超现实的想象空间。

(三)思想感受与表现不同等级的雪景产生的思想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艺术家需要在感受雪景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等级的雪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学会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美丽景象,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诗词或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丽。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雪的描写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雪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一)文学常识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感受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学生分享关于雪的故事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结构。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提出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并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雪具有哪些象征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结构。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孤独”、“温暖”等,并解释其含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雪与故乡的关系是什么?四、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雪”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对比、象征等描写手法。

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修改。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结构。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好画面,如“雪中的孩子”、“温暖的火炉”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好画面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结构。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象征等,并分析其作用。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学会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欣赏作品的美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深入体会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好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播放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组内讨论: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小组汇报: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美好感受。

(2)指导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好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雪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表达。

3.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或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雪》教学反思哈130中学李晓迁参加这次创优杯赛课之前,我的同事们都不赞同我选鲁迅的《雪》这一课,原因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太难理解,担心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但对我而言,我把它当作是一次挑战和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仍然选了这节课,为此我研读教材,教参,细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学校进行了三次试讲,试讲的效果令我也有一些小小的振奋,可以说在参加比赛之前,我自己认为还算是准备的比较充分的。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却上了一节失败的公开课。

失败点之一:在上课前五分钟,学生已经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就开始进行学情调查。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没有学过这一课,而且没有预习,甚至是课文都没有读过。

面对着这种情况,我当时确实有些发蒙了,竟然仍然按照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

学生在没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在思想上与作者和老师出现交流和互动,怎么会出现令人惊喜的课堂生成。

现在回想起来,课堂的一声“上课”就已经成为了我这堂课失败的开始。

这说明了我在上课之前只是关注到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而忽略了备课中的备学生的这一环节。

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失败点之二:面对着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却依然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是必然,更重要的是让这节课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有所收获。

正确做法应该是改变教学策略,把这节课由课文分析课变为第一课时的起始课,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交流并总结预习收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导入,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的分析等,这样一来,可能我仅仅是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这节课上他们会有更有价值的收获。

讲不完的内容可以留给他们的老师继续讲解。

所以说,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课堂的教育机智不够多,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也是导致这节课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最懊悔的事情,一个老师讲不完课又能怎么样,难道非得用学生稀里糊涂上了一堂课做代价吗?真是后悔死了。

)失败点之三:由于课堂上有些慌乱,导致了我在组织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的时候没有把教学课件和探讨内容联系到一起,这让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和费劲心思找的图片都没有光鲜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实在是失败透顶。

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雪》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学习鲁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1.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情感和哲理。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鲁迅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表达。

1.2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1.3掌握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情感和哲理。

2.2理解鲁迅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雪的诗词,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字词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并让学生举例运用。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形象、情感和哲理。

5.课堂小结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主题和鲁迅的写作风格。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老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雪》,大家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讨论2.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雪景描绘和人物形象。

3.写作训练3.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描绘雪景。

3.2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老师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主题和鲁迅的写作风格。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老师提问:通过学习《雪》,大家感受到了什么?2.课堂讨论2.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

3.课堂实践3.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演讲或表演。

3.2老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4.课堂小结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主题和鲁迅的写作风格。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老师提问:通过学习《雪》,大家有什么收获?2.课堂讨论2.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品读雪中的悟道境界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品读雪中的悟道境界

【导言】在寒冬中,白雪覆盖了大地。

人们着窗外的美景,不禁感到惊叹。

同时,人们也在雪中感受到了不同的心境。

本教案将以巴金的《雪》为主要教学文本,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品读、理解文本,探寻雪中的悟道境界,从而感受自然的力量和人的感悟。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和理解《雪》这篇经典文本,感受自然的神奇力量和人的感悟;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力;3、通过多重角度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巴金的《雪》,理解文本背后的意境和情感;从人生哲理的角度理解雪的感悟境界。

教学难点:把握主题,并通过文中的语言、形象等方面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1、课前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好课文,重点理解文本背后所蕴涵的主题和意境。

2、课堂讲解:课堂上老师将通过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感悟雪的境界,理解雪的意境和情感。

3、参与互动:课堂上还将组织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表演和分享,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思考兴趣。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提问导入:“在大家印象中,雪是什么样子的?雪可以给人带来什么感受?”2、老师播放一段关于雪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景,切换一下思维方式:从日常的经验出发,来重新认识雪这个自然现象。

步骤二:品读文本1、逐段阅读, 尝试感受巴金的笔道和文化底蕴,抓住文章的人文情怀,用心理解雪的文化内涵。

2、辅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生僻字、古词汇和典故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步骤三:分析文本1、解析文本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从文中的语言、形象、叙述手法等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步骤四:感悟雪的悟道境界1、从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作用。

雪是生命的孕育、思想的启示、情感的净化者等等。

2、从主题阐释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雪带给我们哪些直观而又深刻的生命感悟,学会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学会去理解自我和生命。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雪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

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

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八年级语文《雪》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对于背景的把握将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重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加以体会。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品的情感,体悟作者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培养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预习导学
1、由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

1924年12月30日,严冬中的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着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地飞雪,陷入沉思……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

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作家作品:生自由发言。

3、出示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4、文体介绍:散文诗。

5、字词教学,要求学生将难写的字抄写到《学案》上。

三、个体展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把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勾画出来。

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一些词语概括两地雪的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富于生机,绚丽有趣,但却易于消逝;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独立张扬,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3、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四、学习体会
朗读课文,品析美点。

1、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有什么象征意义?
朔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而顽强地战斗,在战斗中他的灵魂得到升华。

2、主旨归纳: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献身精神的赞颂之
情,同时也暗含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精神。

3、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五、反馈训练
读一读,品一品
品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中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她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的内核的精魂。

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神力量。

4、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转折处嵌入一个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确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鲁迅独特的语言风味的体现。

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孕育生机,但没有经过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朔方的雪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

苍凉悲壮、雄浑壮观,拥有着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精神,所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北国雪的由衷喜爱和高度赞美。

5、延伸训练:还有哪些文学作品中借雪来抒发感情的;尝试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教/学反思】 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
滋润美艳
明艳有趣 不能持久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美、歌颂斗争精神不屈意志。

对比。

更喜爱北方的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