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_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1)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海陆的变迁。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对于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海陆变迁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海陆变迁的现象。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海陆的变迁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理解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海陆变迁的课件(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各抒己见,得出结论:海陆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师: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海陆的变迁,成语“沧海桑田”就讲的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海陆的变迁。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活动2【讲授】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一】沧海桑田学生观察教材38页图片:(在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遗迹,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图片)让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2.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海陆变迁呢?请看37页文字部分找出来。

学生讨论总结,变迁的原因出示课件3.出示练习课件4.学生连读三遍,默写,一人板书,教师批改部分,学生互改。

1.2条是自然原因,3条是人为原因。

注: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目的是使学生对海陆的变迁先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让学生解释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探讨,得出结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事实2. 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3. 通过对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的了解知道科学发展的过程性【教学重点】海陆变迁【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教学用具】大陆漂移及那布勒斯海蚀柱课件、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可以制成拼图)、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地球仪【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有关大洲大洋的内容。

(重点是大洲大洋的分布,首先可以让在地球仪上指出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利用拼图巩固,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过渡)世界上的这些大洲和大洋是一直这样分布的吗?它们曾以怎样的面貌存在过呢?教学环节一:海陆的变迁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份关于海陆变迁的资料,(教师可参考后面扩展资料,但要把扩展资料简写成符合初一学生水平的小片段),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能证明海陆曾经或正在发生变化的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以成语沧海桑田说明中国人对此早有认识;演示那布勒斯海蚀柱课件,对海陆变迁做进一步的说明并简单分析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过渡)模拟演示发生在100年前的关于大洲和大洋十分固定不变的争论,请学生选择参加并说出原因。

教学环节二: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中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观察哪些大洲的轮廓非常吻合,并思考这样的吻合说明什么问题;(可以用上述拼图辅助演示)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用书中的证据说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分析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演示大陆漂移课件,请学生小组讨论后根据演示内容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它来分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过去和未来。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海陆的变迁及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学说,那么你在知识和品格培养上有哪些收获呢?教学环节三:小结简单提示,由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教学难点】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支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实验器材:大号玻璃器皿2个,2桶沙子,2桶水,2块砖块【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学生欣赏)视频《沧海桑田》。

故事中麻姑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成沧海。

成语沧海桑田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又怎么会变成海洋?接下来我们进入实验时间,探寻海陆变迁的奥秘。

实验探因:分组:一组:陆地变海洋二组:海洋变陆地实验器材:1.沙子、砖块1.一桶水3.大号玻璃容器要求:5分钟时间完成模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一(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刚好没过1/2砖块。

(4)将砖块往下按直到没入水中(模拟地壳下陷)或将高出部分沙子挖走(模拟人类挖陆成海)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注水直到没过砖块。

一组展示:陆地变成海洋的原因有地壳下陷、人类挖陆成海和海平面的上升。

实验二(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没过砖块。

(4)将底下沙子堆叠让砖块抬升(模拟地壳抬升)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添加沙子(模拟人类填海造陆)或将水舀出来(模拟海平面下降)二组展示:海洋变陆地的原因有地壳抬升、人类填海造陆和海平面的下降。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年级七科目地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课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本课主要内容有三部分:海陆变迁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的运动。

海陆变迁与大陆漂移学说讲述证据,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年级5个班,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

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证据难点大陆漂移学说证据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知识准备传说东汉仙女麻姑,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麻姑曾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了吧!"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

七年级地理上册2_2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_2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熟悉海陆变迁的缘故:地壳运动、海平面起落、人类活动2.熟悉并明白得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和转变当中3.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大体内容4.明白板块构造学说的大体观点,说避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散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进程与方式1.通过图文实例来讲明海陆变迁的自然规律2.运用板块的轮廓形状及火山、地震的地理散布论证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客观真实性3.通过非洲与南美洲拼图练习明白得海陆的变迁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科学探讨精神,学习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论证,直到被世人公认的进程,和维格纳的执着与创新精神。

2.让学生熟悉到机遇与成功老是垂青于勇于创新、擅长试探、勇于实践的人。

教学方式启发法、讨论法、主动探讨法、小组合作法重点海陆变迁的缘故、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世界闻名火山地震带。

难点海陆变迁的缘故、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大伙儿观察咱们地球的照片,最明显的印象是既有海洋又有陆地,那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一成不变的吗?现代科学研究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会发生转变的。

教学新课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转变当中,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会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缘故要紧有三种:地壳运动、海平面起落、人类活动。

探讨活动1、改变斜坡垫板的倾斜角度2、抽去一些水3、将斜坡上端的沙土向下推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方案一相当于地壳变更,使海陆发生了转变方案二相当于海平面的起落,使海陆发生了转变方案三相当于人类活动,使海陆发生了转变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海陆变迁的缘故:一、在落基山脉发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在距今亿年——亿年前的海洋中,说明那个地址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隆起成高山。

二、在东海的海底发觉有古河道和水井遗迹,说明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沿海陆地。

三、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连年来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的面积,说明人类活动也能改变海陆的散布。

部编版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
结论:通过模拟实验,可总结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实例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
迁,然后通过模拟
实验二: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
你还能举出那些海陆变迁的例子?
①日本的填海造陆
②南京雨花台
③南太平洋上的美丽岛国图瓦卢很可能成为首个“沉没”的国家。

以上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那么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有哪些呢?
学生猜测,教师适时展示课件:火山和地震。

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的争论
证据2: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

证据3:热带植物只能在温暖的地区生长,这个事实说明北极地区原来的位置不是寒带。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2.18大陆的漂移,完成海陆分布变化的排
提问,观察教材图2.18大陆的漂移,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大西洋是由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而形成的。

太平洋慢慢缩小了。

动.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极。

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教学难点】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支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实验器材:大号玻璃器皿2个,2桶沙子,2桶水,2块砖块【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学生欣赏)视频《沧海桑田》。

故事中麻姑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成沧海。

成语沧海桑田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又怎么会变成海洋?接下来我们进入实验时间,探寻海陆变迁的奥秘。

实验探因:分组:一组:陆地变海洋二组:海洋变陆地实验器材:1.沙子、砖块1.一桶水3.大号玻璃容器要求:5分钟时间完成模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一(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刚好没过1/2砖块。

(4)将砖块往下按直到没入水中(模拟地壳下陷)或将高出部分沙子挖走(模拟人类挖陆成海)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注水直到没过砖块。

一组展示:陆地变成海洋的原因有地壳下陷、人类挖陆成海和海平面的上升。

实验二(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没过砖块。

(4)将底下沙子堆叠让砖块抬升(模拟地壳抬升)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添加沙子(模拟人类填海造陆)或将水舀出来(模拟海平面下降)二组展示:海洋变陆地的原因有地壳抬升、人类填海造陆和海平面的下降。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Gorkysaid: "t he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 can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 thisladder. Material lifeis extremely rich,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dyand leisure. Many peopleare nolongereager to pursue 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persistence, you will continueto grow andprogress.When the complexworld leads us tochase out,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 andreturn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belief, keep our purespiritualworldand resist the attackof the external wor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写出变化过程和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去是________。过程:由______变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 过去是________。过程:由______变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
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D.岩浆活动
2、在一次野外地理考察活动中,小华和同学们在河边发现了一处岩石分层十分清晰的陡崖,于是他们对这些岩层进行了细 致的考察,发现有一段岩石质地比较细,而且上面有带有海螺印记的化石。这一事实说明()
A、海洋生物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B、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C、地球上的生物首先是诞生在陆地上的D、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5个班,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 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六、练习及检测题
新学案P22课堂达标训练
七、作业设计
新学案P23能力提升
二、自主学习检测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___国的科学家__________。
2.只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明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
3.“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观点有哪些?
4.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
三、课堂达标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改造B.地震和 火山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2.由此可见,“沧海桑田”的变化有自然原因引起的,也有人工改造而形成的。请分别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①自然原因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年级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本课主要内容有三部分:海陆变迁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的运动。海陆变迁与大陆漂移学 说讲述证据,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 ,或者变化极快。其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 。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现象。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读 以上资料,思考回答:
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______变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______的变动和海平面的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例如_______等,也会引起_____的变化。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家______,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就是人造陆地。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海陆变迁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难点
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
知识准备
传说东汉仙女麻姑,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 麻姑曾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 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