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写法导学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定义和作用。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3. 实例分析及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一组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3. 讲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4. 分析实例,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5.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1. 美景图片。
2. 相关文学作品。
3. 写作练习纸。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 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游公园、爬山等,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美,为写作积累素材。
2. 开展“最美瞬间”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景,锻炼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写作指导1.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话题,确定写作方向和主要情感。
3.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和示例,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框架。
八、课堂展示1. 学生完成写作后,选取部分作品进行课堂展示。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 针对学生的作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践经验,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2. 学生选取一幅画作或一段文学作品,分析其借景抒情的手法。
3.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借景抒情写作技巧的掌握。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通过景物表达情感-----借景抒情写作训练一、教学目标: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理解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师:景物能让我们产生某种感情,那么,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假如我们有了某种感情,反过来就可以通过景物来抒发。
借助景物将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是达到“感情真挚”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借景抒情”文章的写法。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我给大家发下了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景抒发了真挚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抒发了真挚的感情,请大家研究研究这几篇文章各抒发了怎样真挚感情?(二)方法指导:1.张开联想、想像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
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走来争相招徕买主,推销货色,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
(《看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想象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
(2)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
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2.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一致,直接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不一致,改造写。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2. 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3. 借景抒情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魅力。
2.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
它将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 分析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
b. 将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通过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
c.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d.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write an article. 要求描绘一个自己熟悉的自然景物,并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文章,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运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优秀借景抒情的文章。
2. 写作素材库。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写作指导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借景抒情写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导学案 解析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
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
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
借景抒情 教案
借景抒情教案教案标题:借景抒情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借景抒情的含义和作用;2. 分析并欣赏借景抒情的经典作品;3. 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2. 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借景抒情的诗歌、散文或小说等文本,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并引用一些经典的借景抒情的句子或段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解借景抒情(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和解读一些经典的借景抒情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文本,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Step 3:欣赏经典作品(15分钟)教师选择一到两首经典的借景抒情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逐句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Step 4:运用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借景抒情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感,让他们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Step 5:分享和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借景抒情作品,并进行互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彼此的作品,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Step 6: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感受周围的景物,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借景抒情的作品进行朗读或演讲,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2.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更多的借景抒情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初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学会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3. 优秀借景抒情作文案例分析。
4. 学生写作实践与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 讲解借景抒情:教师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3. 分析优秀作文: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借景抒情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手法与技巧,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学生写作实践:教师布置一道借景抒情的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5. 作文指导与讲评: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与讲评,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实践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的情况。
3. 学生作文中的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美丽的风景图片。
2. 优秀借景抒情作文案例。
3. 作文纸张。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借景抒情时,要注意简洁明了,让学生易于理解。
2. 在学生写作实践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在作文讲评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为写作提供素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作文的质量。
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借景抒情作文教案[1]
借景抒情学习目标:1、学会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使写景文章更优美。
2、学会积累并创造出一些属于你自己的个性语句,比如用一些新鲜准确的动词??3、学会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而且两者要做到转接自然。
学习过程:一、导入:以背诵的方式回顾第二单元所学诗歌,引出共同点:借景抒情。
二、升格引导归纳写景方法1、用“月亮、树影、池塘、蛙声”写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
2、师选3~5个学生代表读所写片段,评选出最好的。
3、引导学生归纳写景好在什么地方4、师总结归纳方法:A 顺序B 修辞C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5、师引导生当场修改修改前:晚上,天空星星很少,月亮像只烧饼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看得我都有点饥饿了。
条条树影飘飘扬扬,倒映到鱼塘里。
周围蛙声叫个不断。
修改后:天空星星很少,只见一轮月亮像玉盘一样镶嵌在夜空。
不远处,千条万条树影飘飘扬扬,飘到鱼塘里。
小青蛙好像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一样,叫个不停,蛙声几乎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里。
6、生再读,师生点评。
三、学习情景交融:1、师结合第二单元所学诗歌引导生总结借景抒情的方法2、是总结归纳:注意用一些能体现心情的词语在景物身上,但要注意要用得恰当。
3、生再次修改作文片断4、生读作品,师生评价。
5、师读例文,生谈体会。
在一个静谧的夏夜,我独自走在乡村小道上,抬头仰望,银河闪闪发光,一轮皎洁的明月像玉盘镶嵌在星空中,月光泻在树林中,一团团树影躺在地上,无力摆动。
青蛙们似乎想吓散地上的树影,扯长了肚皮地叫,蛙声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啊。
前:天空星星很少,只见一轮月亮像玉盘一样镶嵌在夜空。
不远处,千条万条树影飘飘扬扬,飘到鱼塘里。
小青蛙好像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一样,叫个不停,蛙声几乎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里。
借景抒情教案(五篇范文)
借景抒情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借景抒情教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作文教学设计》[导写过程]:一、说事情,引出写法。
1、激趣导入:教师板书“情”字,问: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谁来组个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心情的词语?高兴、激动、平静、烦躁、失望、伤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释放一下,抒抒情,愿意吗?2、读下面句子,你知道作者抒发什么情感吗?(高兴、激动、平静、烦躁、失望、伤心……)①啊!终于到星期六了,太阳从窗外照进室内,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我也怀着无比快乐、幸福的心情打开了大门。
②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
路边的小草努力的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
③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④满天的乌云遮住了阳光。
刹时,瑟瑟(sè)的寒风夹带着密密的雨丝,发出阵阵呜呜的悲鸣.我静静地坐在窗前,呆滞(zhì)地望着窗外。
板书:心情————————景物开心太阳、花儿、小鸟、清风……(鲜明的景物)总结:借景抒情-----------借助景物表达心情2、过渡:同学们,小学我们已经毕业了,你们知道有哪些抒情的方法吗?3、点名说。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①借景抒情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③借古抒情④情景交融)4、小结:正如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一样,抒情的方式方法有很多。
借景抒情有什么妙处,又该怎样恰当地运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起来领悟,一起来实践。
二、说图画,感悟写法。
(一)说第一幅漫画,感悟借景抒情之妙。
1、出示第一幅漫画(一女学生考了48分,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情景)。
2、问:从画面上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吗?①今天我考了第一个不及格,心里难过极了。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掌握其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定义与特点2. 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3. 借景抒情的实践训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借景抒情的定义、特点及写作技巧。
3. 实践: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4.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其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借景抒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准确性。
3. 学生写作作品的情感表达是否真挚、自然。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借景抒情写作技巧。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借景抒情的作文。
3. 搜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借景抒情的应用与发展。
六、教学案例分析:1. 分析经典借景抒情作品,如《江南春》、《登高》等,解析作者如何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表达情感。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借景抒情与直接抒情的区别。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景物,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借景抒情写作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以“季节变化”为主题,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写作。
2. 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中的景物特点,体会季节变化所蕴含的情感。
3. 学生现场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借景抒情在写作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九、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阅读借景抒情方面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以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4.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定义与作用2. 借景抒情的常见手法3. 借景抒情的实战演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借景抒情的手法及其运用。
2. 难点:如何将景物与情感巧妙地结合,达到抒情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作用和常见手法。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关于借景抒情的文章、诗歌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3. 实地环境:选择一个具有特点的景物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借景抒情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如何将景物与情感结合的?二、讲解借景抒情的手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借景抒情的常见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象征暗示等。
2. 举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各种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实地观察与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选定的实地环境进行观察。
2.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景物,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或校园的作文。
下次上课时分享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借景抒情文学作品,深入探讨作者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课下阅读一些借景抒情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 题目:以“雨”为题材,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初中借景抒情写作指导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写作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周围环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文。
教学重点:1. 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观察和感受周围环境的方法。
3. 借景抒情的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借景抒情的具体操作方法。
2. 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作文素材或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借景抒情吗?二、讲解借景抒情(15分钟)1.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手法。
2. 讲解借景抒情的作用: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3. 举例说明:展示一些经典的借景抒情句子或作文片段。
三、观察和感受周围环境(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校园的某个场景,注意细节。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
四、借景抒情的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2. 示例讲解:以教室为例,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学生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校园或家庭场景为例,写一段作文。
五、作文修改和评价(15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修改。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借景抒情的作用和手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运用借景抒情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周围环境,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在作文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互相评价和修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借景抒情的手法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借景抒情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相关借景抒情的文章、景物图片、写作范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魅力。
2. 讲解借景抒情:教师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借景抒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实例:教师展示一些借景抒情的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借景抒情手法,并讨论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练习写作:教师布置一个景物描写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借景抒情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4. 定期组织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提高写作技巧。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借景抒情的经典文章,分析其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开展借景抒情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篇短文。
2. 总结本次课程所学,谈谈自己在借景抒情写作方面的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是否符合借景抒情的主题,表达是否清晰、连贯。
《抒情手法之借景抒情》学案
抒情手法之借景抒情巩固训练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唐)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问:请简要描述诗中写到的主要景物。
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问: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2012年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问: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广东卷)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问: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
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选取典型景物,进行细致描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到具体的场景中。
正文内容展开方法
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在结尾部分对主题进行深化和升华,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更高层次。
留下余味,引发思考
结尾可以留下一些余味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在回味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老师根据学生的作文和互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提交作业
THANKS
老师对现场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努力。
互动环节:学生现场创作展示
06
写作训练计划与作业布置
评估学生写作水平
通过诊断性测试或作文样本分析,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设定训练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需求的写作训练目标,如提高描写能力、增强情感表达等。
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结尾部分可以与开头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结构,使文章更加完整和统一。
结尾收束策略
05
实例分析与范文欣赏
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借景抒情佳作,如《荷塘月色》等,进行深入解读。
分析范文中的情感表达、景物描绘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达到借景抒情的效果。
02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不加掩饰地展现真实情感。
指导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倾注个人情感,让文字充满生命力。
03
01
02
03
教授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初二语文】借景抒情作文教案(共5页)
借景抒情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理解四、教学时数:一教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结合《雪》理解“触景生情”师:景物能让我们产生某种感情,那么,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假如我们有了某种感情,反过来就可以通过景物来抒发。
高考基础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感情真挚”,借助景物将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是达到“感情真挚”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借景抒情”文章的写法。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分发资料(附后)我给大家发下了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景抒发了真挚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点击),抒发了真挚的感情,请大家研究研究这几篇文章各抒发了怎样真挚感情?(三)方法指导:1.张开联想、想像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
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走来争相招徕买主,推销货色,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
(《看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想象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
(2)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
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借景抒情写作教案初中
借景抒情写作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 借景抒情的手法。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
2. 写作过程中情感的真挚表达。
教学准备:1. 相关借景抒情的文章示例。
2. 写作练习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景?什么是情?景和情之间有什么联系?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景是外部环境,情是内心感受。
景和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二、讲解借景抒情(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借景抒情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或社会环境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通过示例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借景抒情的作用:使文章具有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 教师讲解借景抒情的手法:a. 以景写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b. 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
c. 情景交融:景和情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三、写作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借景抒情中的观察和感受:观察要细致,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要真挚,与景物产生共鸣。
2. 教师讲解写作过程中的构思和表达:a. 确定写作主题,明确要表达的情感。
b. 选择合适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
c.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d.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四、练习写作(15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素材,要求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借景抒情的手法和写作技巧。
借景抒情学案
语文学科导学案年级八课题写作借物抒情授课时间设计人课型作文审签人次数学习目标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复习回顾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
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预习案一、文题展示请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二、写作导航借物抒情,也称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点。
通常可以运用象征和联想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
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一、立意要明确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
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
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
二、描写要具体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
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三、议论要恰当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
所谓恰当,一是议论不能没话找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适可而止。
《借景抒情》导学案
《借景抒情》导学案一、微点作文目标:了解并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三)鉴赏与研究1、出示典型例文一:①作文《走出那片芬芳》:暗淡的天空中透着几丝惨淡的阳光,片片的乌云泛着淡淡的哀伤,朦胧的前方,究竟有多少阴冷的小巷,究竟会勾勒出多少断翼残蝶,多少散淡墨香……②作文《隐藏在小巷里的芬芳》:暖暖的斜阳漫过逶迤的山脉,世间的一切都带着暖色调的温馨,微风轻拂,拂过巷口那棵不知名的老树、树旁的电线杆,电线杆上的旧喇叭和巷中斑驳的青苔。
③作文《有阳光的日子真好》开头:凄风,苦雨,地暗,天昏。
结尾:抬起头,微笑,迎着灿烂的阳光,奋力向前。
师生总结方法:试一试:《考试之后》在去学校领成绩单时的路上,快下雨了,虽然我早已知道成绩,但一想到领成绩册时,老师那灰蒙蒙、比天气还阴沉的脸,我真不知该怎么面对。
每次在领成绩册之前,老师总要先上一碗“开胃泡菜”,里面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它将你的舌头完全麻痹,不给你一丝辩驳的机会,真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下雨了,。
领完了成绩册,我独自一人走在雨中,不停地想着:这一年里,我有过努力,有过悲痛,有过懊悔,有过责备,但是面对失败和挫折,我又能怎样呢?难道是像一个懦夫一样逃避吗?不,我不能让自己的汗水付诸东流!为了两个月后的中考,为了高考,为了今后的生活,更为了养育我、教育我十几年的父母,我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找出这次失败的原因,填补学习上的漏洞,一次失败算得了什么,从头再来才是最关键的。
我到家了,雨也停了。
我笑了。
2、出示典型例文二:《最是芬芳醉人时》幕帘下,玉簪花从容地绽放着,每片小花瓣儿都隐露着微微的紫色,朴实无华,淡雅清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课文,学写作研究”教学大赛
“借景抒情”写华章导学案
执教者:郴州市八中陈侠
一、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同学们,加油!)
初步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
三、学习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四、学习内容:(相信自己,完成它们是你们的拿手好戏)
佳作展示: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诵读《天净沙秋思》,归纳写作方法。
2.写法指导一
片段赏析,明确写景的妙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宗璞《紫藤萝瀑布》满天的乌云遮住了阳光。
刹时,瑟瑟的寒风夹带着密密的雨丝,困兽一样发出阵阵呜呜的悲鸣。
我静静地坐在窗前,呆滞地望着窗外。
——张然《那一天我真伤心》(1)所选片段分别抒发的情感。
(2)描写景物时,借助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3)仔细观察,挑选一幅图片,写一段描景文字。
(4)作品展示评价。
(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3. 写法指导二
片段赏析,明确写景的妙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春天的脚步近了。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1)小组讨论:这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作品展示评价。
4.写法指导三
片段赏析,明确写景的妙处。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老舍《济南的冬天》思考:这组景物描写在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小结,归纳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