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化学计算方法是化学实验和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实验室无法测量或者测量较为困难的化学参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并且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解释。
1.原子团质量计算原子团质量计算是化学实验和分析中常见的计算方法。
原子团质量是化学物质中所有原子的质量之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
原子团质量计算可以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质量并按照其在化学式中的个数进行累加得到。
例如,化学式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计算其原子团质量时,可以找到氢和氧的质量分别是1和16,然后根据其在化学式中的个数进行累加得到原子团质量。
2.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摩尔是用于表示物质量的单位,一个摩尔等于一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与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之商。
通过摩尔计算,可以在给定物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出物质的摩尔数,或者在给定摩尔数的情况下计算出物质的质量。
摩尔计算可以通过使用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已知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
例如,已知物质的质量为10克,其摩尔质量为20克/摩尔,则可以通过将已知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摩尔数,即10克÷20克/摩尔=0.5摩尔。
3.体积计算体积计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在给定条件下的化学物质的体积。
体积计算需要考虑化学物质的物态(固体、液体或气体)以及物质的密度。
对于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直接测量其体积;对于气体物质,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来计算其体积。
体积计算在化学实验中广泛应用,例如溶液配制、溶解度测定等。
4.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总体积之比。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摩尔/升(M)、克/升(g/L)等。
浓度计算可以通过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
例如,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克,溶剂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可以通过将溶质的质量除以溶剂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即10克÷100毫升=0.1克/毫升=100克/升。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03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原理及指示剂选择
沉淀滴定原理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生成难溶化合 物,根据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来判断滴定终点。
指示剂选择
根据沉淀反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如荧光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等,以便 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沉淀滴定实验操作
通过模拟计算可以揭示化学反应的 微观机制,如反应路径、过渡态等, 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概述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力学模拟
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可以精确 描述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但计算量较 大。
基于经典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 模拟分子的构象变化和相互作用,计算速 度较快但精度相对较低。
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 出物质的结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 键等。
动力学研究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光学性质的 变化,可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 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溶液的酸度,避免其他离子的干扰;同时要保证仪器的清洁和准确,避免误 差的产生。此外,对于不同的金属离子和配位剂,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
配位滴定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金属离子的测定
配位滴定法可用于测定 各种金属离子的含量, 如钙、镁、铜、铁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位剂 和指示剂,可以实现高 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 定。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氧化还原滴定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电位、电流或颜色 等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和反应机理。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化学计算方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计算物质的化学量和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包括差量法、关系式法和极值法。
差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化学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称量容器和称重物质的质量差,推断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或通过称量容器和辅助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下,例如溶液配制、物质纯度测定等。
关系式法是一种通过已知化学量间的数学关系来计算未知化学量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来推断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可以根据酸、碱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酸或碱的体积和浓度来计算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反应中已知物质之间存在明确的数学关系的情况。
极值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反应体系中的极值点来计算化学量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随着其中一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反应体系的其中一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电势、PH值等)会发生突变,形成极值点。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一极值点,可以推断出反应体系中其中一物质的化学量。
例如,在滴定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化学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反应体系中其中一物质在滴定终点附近产生明显变化的情况。
总之,差量法、关系式法和极值法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 【例 1】两种金属混合物共 15 g ,投入足 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 L H2(标准状况 ),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 BD ( ) • A.Mg、Ag B.Zn、Cu • C.Al、Zn D.Mg、Al 解析 此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 提 供1mole-所需的质量)法求解。15 g金属混合物 可提供1mol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选 项中金属Mg、Al、Zn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 12 、 9 、 32 5 。若有不能和盐酸反应的金属, 则其摩尔电子质量可视为无限大。故本题答 3 案为B、D。
•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 量求解的方法。 •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 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 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 3.差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的差,对固体、液体 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差;对气 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26
解析 图中三条线的前半部分——斜 • 线的斜率大小反映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A 最快,B最慢)。后半部分——水平线的高低 反应了当等质量金属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 多少。当三种金属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 质量越小,产生H2越多,所以活动顺序为: B<C<A;相对原子质量顺序为:C>B>A, 即为氯化物摩尔质量顺序。
解析 2H2+O2 = 2H2O;H2+Cl2 = 2HCl 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即n(H2)= 2n(O2) +n(Cl2) 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
20
点燃
点燃
• 六、讨论法 • 1.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物质的变化因 条件的不同有多种可能性,或变化的结果有 多种可能性,或条件和结果均不确定,必须 在一定范围内加以确定,为此要通过全面分 析,一一加以研究。 • 2.主要讨论的题型有:①讨论反应发生 的过程;②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③讨论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取值范围。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计算化学基本方法
计算化学基本方法
化学基本方法指的是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计算方法。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化学基本方法:
1. 摩尔计算:化学反应常常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
摩尔计算包括确定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和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等。
2. 适量计算:适量计算是指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摩尔比,计算出所需反应物的量。
适量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比例法、轻重法和差量法等。
3. 浓度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物质)所占的比例。
浓度计算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的计算。
4. 配比计算: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摩尔比与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不完全相等时,需要进行配比计算。
配比计算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量,以及计算生成物的量。
5. 计算反应的理论产量:对于化学反应,理论产量是指理想条件下反应所能获得的最大产物的量。
计算反应的理论产量可以用来评估反应的效率,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
6. 打点计算:打点计算是指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打点计算常用于测定稀溶液中不易测定的物质的含量,例如补充滴定法和重量法等。
这些化学基本计算方法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反应条件、计算物质的含量和确定反应产物的量等。
化学计算算法
化学计算算法化学计算算法指的是在化学领域中使用的数学和计算机算法,用于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计算。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化学家们快速准确地预测分子结构、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优化分子构型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计算算法及其应用。
一、分子力场算法分子力场算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算法,用于计算分子的几何结构和能量。
该算法通过将原子看做质点,并通过分析原子间的作用力来获得分子结构和稳定能量。
常见的分子力场算法包括分子力场(MM)和分子力场优化(MMO)。
分子力场算法在药物研发、催化剂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药物分子的稳定性、药效以及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同时,分子力场算法也可以在反应动力学模拟中提供重要的参数,以便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
二、量子力学算法量子力学算法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化学计算算法,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量子力学算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计算成本较高。
常用的量子力学算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哈特里-福克方法(HF)等。
量子力学算法广泛应用于分子能级计算、分子轨道计算、电子密度计算等方面。
它可以帮助化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预测反应中能量变化、电子结构的变化等。
三、分子动力学算法分子动力学算法是一种模拟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算法。
该算法基于牛顿定律和统计力学原理,可以模拟分子的构型变化、动力学行为以及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
分子动力学算法在化学反应模拟、材料结构优化、生物分子模拟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预测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等。
四、机器学习算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从大量实验数据中学习并构建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预测分子性质、反应行为等。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机器学习算法在药物设计、材料研究、化学反应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对称法。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化学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
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c ad bab cd a cb d或。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
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3,先在100℃时将KNO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3。
现欲制备500g较纯的KNO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
(KNO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30℃时为46g)3.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多少?化学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Al>Mg>Fe (B)Fe>Mg>Al(C)Mg>Al>Fe (D)Mg=Fe=Al5.取Na2CO3和NaHCO3混和物9.5g,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碱石灰(成分是CaO和NaOH),充分反应2+-2-后,使Ca、HCO3、CO3都转化为CaCO3沉淀。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大全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大全化学计算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一、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进行化学计算时,常常需要将物质的质量、摩尔数和粒子数之间进行转换。
通过摩尔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所需的结果,为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提供便利。
二、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常常需要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以确定溶液的浓度、配比等信息。
通过质量分数计算,可以准确把握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为实验操作提供依据。
三、物质平衡计算物质平衡计算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料和产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平衡关系,通过物质平衡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
四、体积计算体积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常常需要计算反应容器的体积、气体的体积等信息,通过体积计算,可以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溶液配制计算溶液配制计算是化学实验和生产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要求,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溶液。
通过溶液配制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为实验操作提供便利。
六、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氧化数、电子转移数等信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理,预测反应结果,并指导实验操作。
七、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在热力学领域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通过热化学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各种热化学参数,如反应焓、反应熵、反应自由能等信息,帮助我们评价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优化反应条件。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守恒法(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典例1]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 .36 g B .40 g C .80 g D .160 g 答案 B解析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由于Na 2O 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 2O 3,根据铁原子守恒, n (Fe 2O 3)=12n (Fe)=12×28 g56 g·mol -1=0.25 mol 所得Fe 2O 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 ×160 g·mol -1=40 g 。
针对训练1.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 .20.40 gB .28.60 gC .24.04 gD .无法计算 答案 C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解得m (NaCl)≈24.04 g 。
2.一定量的H 2和Cl 2充分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O 为0.01 mol ,则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4 B .4∶5 C .4∶3 D .3∶4 答案 B解析 100 mL 1.0 mol·L-1的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 -1×0.1 L =0.1 mo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说明0.1 mo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的0.01 mol NaClO 来自Cl 2与NaOH 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则氢气和氯气反应后剩余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发生反应NaOH +HCl===NaCl +H 2O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0.02 mol =0.08 mol ,则n (HCl)=n (NaOH)=0.08 mol ,n (H 2)=n (Cl 2)=12n (HCl)=0.08 mol ×12=0.04 mo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l 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0.04 mol =0.05 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0.04 mol ∶0.05 mol =4∶5。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守恒法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出题中隐含的原子个数、电荷数、质量或气体体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列出代数式进行计算。
包括关系式法、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差量法等。
(2)极值法这种方法就是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 求出极值后确定某一区间,利用这一区间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结合不等式法、平均值法。
(3)讨论法需要运用讨论法来解答的计算题, 往往在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答案也往往不是唯一的. 解题时需要对不确定的因素的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讨论。
(4)关系式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找到多步反应中最初的反应物和最终的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进行计算。
当然,以上仅仅是几种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各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在众多的方法中,无论使用哪一种,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②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例题]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mol/L(B)8mol/L(C)5mol/L(D)10mol/L例2.在一个体积为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解题建模】
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 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三、极值法
【例3】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 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 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双选)( )。 A.2 g B.4 g C.8 g D.10 g
考点二、关系式法
例2.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煅烧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可制得 ________t 98%的硫酸。 【答案】3.36
【方法指导】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 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 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 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 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 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 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 量) 。
变式探究
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 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 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 CO2↑ (1)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 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 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 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 0.100 0 mol· 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有关化学反应为 FeCl3 +CuCl=Fe2++Cu2++Cl- Ce4++Fe2+=Fe3++Ce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化学计算公式速记
化学计算公式速记化学计算是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础之一,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记忆和应用化学计算公式对于化学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公式,并提供相应的速记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化学计算。
一、摩尔质量计算摩尔质量计算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计算物质的分子量或原子量。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尔(g/mol)。
1. 分子量计算分子量即分子中各个原子的原子量之和。
比如水(H2O)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分子量(H2O)= 2 ×原子量(H)+ 原子量(O)。
2. 原子量计算原子量即单个原子的质量,可通过化学元素周期表查找。
以氧气(O2)为例,其原子量计算方式如下:原子量(O2)= 2 ×原子量(O)。
二、摩尔浓度计算摩尔浓度计算(C)用于计算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摩尔浓度(C)= 溶质的摩尔数(mol)/ 溶液的体积(L)。
快速记忆方法:摩尔浓度可记作“C=n/V”,其中n表示摩尔数,V 表示体积。
三、反应物的摩尔比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摩尔比关系。
可以通过给定的量关系计算出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比如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求出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摩尔比(H2/O2)= 2/1。
快速记忆方法:反应物摩尔比可记作A/a=B/b(摩尔比为A/B)。
四、理论产量计算理论产量表示在理想条件下,根据化学反应计算出的产物的质量或摩尔数。
理论产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反应的摩尔比关系以及反应的转化率。
理论产量(m/或n)= 反应物A对应产物a的摩尔数/摩尔比关系。
快速记忆方法:理论产量计算可记作产量(m/或n)= 摩尔数/值。
五、溶液稀释计算溶液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调节溶液浓度的过程。
根据溶液稀释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的浓度。
浓度(C1) ×体积(V1) = 浓度(C2) ×体积(V2)。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4、平均值法原理:若混和物由 A、B、C…等多种成分组成,它们的特征量为M1,M2,M3…,它们在混合物中所占分数分别为n1,n2,n3…,它们的特征量的平均值为M,则若混合物只有A、B两种成分,且已知M1>M2,则必有M1>M>M2,若已知M,则M1和M2必有一个比M大,另一个比M小。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知道M就可推知M1、M2的取值范围,而不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就可以迅速得出正确的答案。
①体积平均值例1:丙烯和某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体积是混合烃体积的5倍(相同状况),则气态烃是:析:由烃燃烧规律可推知:1体积的丙烯(C3H8)完全燃烧需要体积氧气(3C→3CO2,需3O2,6H→3H2O,需 )小于5体积,根据题意及平均值的概念得另一气态烃1体积完全燃烧时需氧量必大于5体积,经比较只有A符合要求。
②摩尔质量(或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值例2:下列各组气体,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其密度(同温同压下)不等于氮气的密度的是:和H2和CO 和Cl2和C2H2析:依题意,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会等于28,即各组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都大于28或都小于28,因此C和 D符合题意。
③百分含量平均值例3:某不纯的氯化铵,已测知其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且只含一种杂质,则这种杂质可能是:(NH2)2析:氯化铵的含氮量为14÷×100%=%<40%,则杂质中必含氮,且含氮量大于40%,进一步计算(估算)可得答案为D。
④中子数或其它微粒数的平均值例4: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为35,相对原子质量为80,则溴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81 、45 、46 、36析:由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序数知溴元素的中子数的平均值为80-36=45,则其中一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必大于45,另一同位素中子数小于45,显然答案是C。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Na+∶Mg2+∶Cl-=3∶5∶5, 若 Na+浓度为 3
- mol· L-1,则 SO2 4 的浓度为(
) B.3 mol· L-1 D.8 mol· L- 1
A.2 mol· L-1 C.4 mol· L-1
1 . ( 质量守恒法 ) 白色固体 PCl5 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 PCl5(s)=PCl3(g)+Cl2(g)。现将 5.84 g PCl5 装入 2.05 L 真空密 闭容器中,在 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 1.01×105 Pa,经测 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元素守恒法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 N 元素守恒知: NH3~HNO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由 得 失 电 子 总 数 相 等 知 , NH3 经 氧 化 等 一 系 列 过 程 生 成 HNO3,NH3 和 O2 的关系为 NH3~2O2。
m(O)=1.28 g,则 m(Pb)=13.7 g-1.28 g=12.42 g。 mPb mO 故 x∶y= ∶ =3∶4。 MPb MO
[答案]
C
7.一定体积的 KMnO4 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 若用 0.1000 mol· L-1 的 NaOH 溶液中 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恰 好为 KMnO4 溶液的 3 倍, 则 KMnO4 溶液的浓度(mol· L-1)为( 提示:①H2C2O4 是二元弱酸 )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综合计算二.知识重点1.差量法:化学计算中引用“等比定理”,把那些有增、减量(统称“差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的一种计算方法。
2.估算法:利用估算法可以省时、省事,简捷严谨。
3.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一般做选择题,填空题可使用。
4.守恒法: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平衡(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存在着电子守恒;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还存在电荷守恒。
利用守恒法解题可简化计算过程。
5.平均值法:6.极值法:【典型例题】[例1]把25.6g KOH和KHCO3的混合物在250℃时煅烧,冷却后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4.9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组成为()A.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B.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C. KOH的物质的量=KHCO3的物质的量D.两者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解析:该题可根据化学反应物质质量的变化综合使用差量法和估算法求解。
说明:KHCO3过量又发生分解反应答案:B[例2]一定条件,将3molX和2molY混和通入6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则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压强增5%,增,则n值是()A. 3B. 4C. 5D. 6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温度不变体积不变:,X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压强增大说明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小于反应后物质的量之和,,则。
答案:D[例3]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所得溶液经小心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3.7g,则通入CO2气体的质量。
解析:CO2与NaOH反应可能NaOH过量生成Na2CO3尚余NaOH,随CO2的通入量不同还可生成NaHCO3或Na2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和物,设全部生成Na2CO3,则,若全部生成,则,则二者均有,,可求CO2,质量为:答案:4.6g[例4]已知Cl-与Ag+反应生成AgCl,每次新生成的AgCl中又有10%见光分解为单质Ag和Cl2,Cl2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为HClO3和HCl,而这样形成的Cl-又与剩余的Ag+作用生成沉淀,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最终。
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一、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8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7:5)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11.2克)二、平均值法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
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B )A Fe MgB Fe AlC Fe ZnD Mg Al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
则M气体可能是(B )A CO2 B N2O C SO2D SO3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B)A (NH4)2SO4B CO(NH2)2C NH4HCO3D NH4Cl三、离子守恒法例1、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29.25克)例2、向一定量的Fe(OH)2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15.2克)例3 、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4.0克,投入19.45 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97.25%)四、假设极限法A 4∶1B 1∶1C 9∶1D 2∶3例3、将10克KClO3、MnO2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使之分解,冷却向试管中加入4克水,振荡后仍有4.24克未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
例如下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难看出选取合适方法的重要性:[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 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
共收集到气体 2.24升(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A、9mol/LB、8mol/LC、5mol/LD、10mol/L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无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23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83xmol,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x+y)×64=5.12,[ 23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则所耗硝酸为83x+4y=0.26mol,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5.1264mol=0.08mol,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摩尔数,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产生22.4L气体(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两者的混合物),现有气体2.24L,即有0.1摩HNO3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所耗硝酸为0.16+0.1=0.26摩,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本题是选择题,只要求出结果便可,不论方式及解题规范,而此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种方法运用了守恒法,所以运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将化学方程式列出,配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时间,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个方程式来求硝酸所导致的恐慌.再看下题:[例2]在一个6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和2升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 2Q(气)+nR(气)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A、3B、4C、5D、6解法一:抓住“X浓度减少13”,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等于体积比,可分别列出各物质的始态,变量和终态:4X + 3Y 2Q + nR 始态3L 2L 0 0变量-13×3L=1L -34×1L=34L +24×1L=12L +4n×1L=4nL终态3-1=2L 2-34==54L 0+12=12L 0+4n=4nL由以上关系式可知,平衡后(终态)混和气体的体积为(2+54+12+4n)L即15 4n+L,按题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即154n+-5=5×5%,求得n=6。
解法二:选用差量法,按题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即混和气体的体积增加了(2+3)×5%=0.25L,根据方程式,4X+3Y只能生成2Q+nR,即每4体积X反应,总体积改变量为(2+n)-(4+3)=n-5,现有13×3L=1L的X反应,即总体积改变量为1L×54n-=0.25L,从而求出n=6。
解法三:抓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得出反应由X+Y开始时,平衡必定先向右移,生成了Q和R之后,压强增大,说明正反应肯定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中X与Y的系数之和必小于Q与R的系数之和,所以4+3<2+n,得出n>5,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中n=6符合要求,为应选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化学平衡的内容。
解法一是遵循化学平衡规律,按步就班的规范做法,虽然肯定能算出正确答案,但没有把握住“选择题,不问过程,只要结果”的特点,当作一道计算题来做,普通学生也起码要用5分钟完成,花的时间较多。
解法二运用了差量法,以含n的体积变量(差量)来建立等式,能快速算出了的值,但还是未能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选择”特点,用时要1分钟左右。
解法三对平衡移动与体积变化的关系理解透彻,不用半分钟就可得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由此可见,在计算过程中针对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往往有助于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机会,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而运用较多的解题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商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 n 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 n 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 n 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 n 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 n 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 n 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3]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2.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4]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3.极限法: 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 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N平<N2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5]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 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A.3.06g B.3.36g C.3.66g D.3.96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
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克,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 和C。
4.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的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都不需计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
[例6]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克/100克水) 11.5 15.1 19.4 24.4 37.6 A.0-10℃ B.10-20℃C.20-30℃D.30-40℃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结晶与溶质溶解度及溶液饱和度的关系。
溶液析出晶体,意味着溶液的浓度超出了当前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浓度,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溶解度+100克水)]×100%=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如果将各个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代入,比较其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与22%的大小,可得出结果,但运算量太大,不符合选择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