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分析及对策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个畅通的信息网络对作好思想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三、心理学方法的运用对工作的启示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日益重视,国家政策给予了辅导员工作更多的外部动力,但要避免辅导员“缺乏动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的情况,光有方法的运用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有心”才是班主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心理保证,“心”即心思,有心,则指班主任要对自己对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要花心思。

(一)对自身素质提高要“有心”由于辅导员肩负的责任及与学生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实际,注定了对于辅导员的高素质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需是多面手,自身的人格魅力,专业特长、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心理学常识,教育及其他法律常识已经是辅导员工作中不能缺乏的素质。

因此,自己的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用心补充的。

一个有品德、有能力的辅导员所焕发的教育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有时候一些问题可能不需借助什么特殊方法,仅仅因为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敬重与信任就容易地解决了。

(二)对自己的工作效果要“有心”除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好工作,辅导员还要“多想、多做、多验证”,可以概括为“三勤六意识”,即“嘴勤”,要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言教,要不惜口舌;“腿勤”,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深入到学生内心中去。

“脑子勤”,工作要多考虑,要时刻保持对工作的警惕性,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所谓班级管理无小事,必须细中求精、脚踏实地。

六意识即树立公平意识以热爱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以帮助学生、树立表率意识以影响学生、树立民主意识以信任学生、树立欣赏意识以理解学生、树立激励意识以引导学生。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以系、年级或班级管理建设为工作的起点,多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心理学方法。

在育人的工作中,能真正作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作为的高校辅导员。

(责任编辑:宁沈生)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分析及对策黄菊香(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女大学生就业就显得难上加难。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确 表示 不 愿 到基 层 或 艰 苦 地 方 去 工 作 , 是 城 市 就 业 岗 位 是 有 但
限的。
( ) 一 国际 金 融危 机 影 响 下 的 用 人 岗位 减 少 , 位 招 聘 要 求 单
水 涨船 高 。
受 国 际 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 多 企业 纷 纷 倒 闭 , 批 失 业 大 军 许 大

行。 权衡 之 下 工 资 高稳 定 好 的工 作 是 “ 爱 ” 最 。报 考 公 务 员 或 者 进 去 事 业 单 位 成 为 了女 生们 最 佳 的 选 择 , 当然 , 对 应 的 , 的 相 好 工作 门槛 就 更高 了 , 丝 毫 没 有 减 弱 女 生对 “ 但 幸福 ” 活 的追 求 , 生
了团 结 。
摘 要 : 大学 生 就 业难 日益 受 到 关 注 , 而女 大 学生 就 业 的 困境 更 显严 重 。女 大 学 生就 业 难 有 的 原 因 是 多方 面的 , 从 女 大 学 生 要 就业 难 的 状 况 、 客观 因素 等 多角 度 探 析 女 大 学 毕 业 生就 业 难 主
实 。女 大 学 毕业 生 在 激 烈 的竞 争 面 前 显 得 信 心 不 足 , 种 信 心 这
了实 现 人 生 价值 从 而 需 要 考 虑 的 因素 比男 生 多 。 怎样 的工 作 既
能满 足 自己 的 发展 需 要 又 能 给择 偶 增 添 筹 码 , 要 能 迎合 长 辈 、 还 亲朋 好 友 的眼 光 , 苦 的 不 行 , 累 的 不 行 , 常 变 动 的 就 更 不 太 太 经
大学 生 难 以 迅速 适 应 , 找到 理 想 工 作 非 常 困难 。 ( ) 大 学 生期 望 值 高增 加 了就 业 的难 度 。 二 女 现 在 女 生求 职 为 了在 经 济 上 自立 、 了发 挥 自己 的 能 力 、 为 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建议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就业竞争压力激烈、形势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步入社会工作缺乏自信心,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大学生造成就业心理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外,更突显的是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就业;对策;探究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一)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负面心理。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心理冲突,比如,他们既愿意走入人才市场又期望政府解决就业,既渴望主动竞争又担忧遭遇竞争挫折,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存在可能放弃专业的思想准备等。

这样的心理冲突随着时间而不断升温发酵,进而促成种种心理矛盾的出现。

现今,社会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意气风发,在就业过程中,为了增加人生阅历,学习社会本领,本打算从底层做起,踏实稳定地走好事业的每一步,但是却又难以忍受别人的异议,接受不了现实的考验;他们渴求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展才华,但是却没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反而畏惧失败后的一无所有;他们理想远大,志存高远,但是却不愿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

由上述可见,矛盾心理严重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样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令他们难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后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辞职-再就业的恶性循环中。

(二)焦虑心理焦躁和忧虑,几乎每一位走入社会,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都曾感受过。

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就业择业形势,以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不少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无措,也因此而紧张、烦躁、焦虑不安。

可以想见,外在的实际条件和自身水平的差异令他们屡屡受挫,竞争激烈、残酷的社会环境令他们备受打击,同时导致了既定的就业目标难以实现。

正是这样的求职经历让他们不断滋生出自我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在心理上给了正在求职大学生们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常常面临着种种困难。

本文从现状、原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现状分析指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激烈竞争和职业歧视等问题;原因分析通过学历和经验不足、性别歧视等方面找到了就业难的根源;对策建议提出了加强实习经验、提升技能、树立自信等措施;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建议工科女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培训课程、社会实践等;拓展就业渠道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可以通过多渠道投递简历、与校友建立联系等方式来拓展就业渠道。

通过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主动拓展就业渠道,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将迎刃而解。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提升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引言、现状分析、结论1. 引言1.1 引言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与其他专业相比,工科专业通常要求更高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而女性在这一领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很多工科女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的情况。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就业前景和竞争激烈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工科女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工科女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就业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科领域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各专业招聘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工科专业普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理基础,这对一部分女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

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能力和潜力持怀疑态度,导致一些女生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男性同行,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较低,薪资水平也较为落后。

在一些行业中,女性往往会遇到更多的性别歧视现象,很难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发展机会。

由于社会对于女性从事工科领域的刻板印象,很多企业对工科女大学生持怀疑态度,导致她们被歧视或排斥。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就业的公平性和融合度,也加剧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她们打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1.2 研究意义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工科女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挑战。

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对于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职业观念的演变和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时代的社会职业观念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们可以揭示出其中的深层原因,并为未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研究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专业技能匹配不足、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就业环境不利等问题的本质。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工科女大学生创造更加公平和有利的就业环境,促进她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2. 正文2.1 社会职业观念的影响社会职业观念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更适合从事工程技术类专业,而女性更适合从事文秘、教育等传统女性职业。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工科女大学生的招聘倾向,造成了女性在工科领域就业的竞争不足。

其次,社会对女性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普遍怀疑和偏见也影响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

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

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矛盾心理以及心理误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宣泄,则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择业的心理障碍。

这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困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乃至择业。

一般地说,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

一、焦虑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

优秀学生焦虑的问题是能否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单位;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焦虑没有单位选中自己怎么办;来自边远地区的同学为不想回本地区而焦虑;恋人们为不能继续在一起而焦虑;女同学为用人单位“只要男性”而焦虑;还有一些大学生优柔寡断,竟因不知自己毕业后向何处去而焦虑。

大学生的上述焦虑状态一般并不会对未来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会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从而产生奋发有为的精神。

但是,如果焦虑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就有可能向病态发展,表现出情绪紧张、心情紊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身心疲倦、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

这种焦虑,使大学生毕业时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穷于应付、反应迟钝;生活中意志消沉、长吁短叹、食不安味,卧不安席。

有些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

此时,焦虑不但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娱乐,还成为择业的绊脚石。

二、自负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

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应得到优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总是抱有洋洋自得、自负自傲的心理。

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用人单位难以接受。

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表现出非常强的优越感,往往不切实际地追求高工资、高名利的单位,而对一般的工作单位百般挑剔,甚至提出过高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据人事部资料统计显示: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2009 年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630 万。

所以,在2011年之后的近两三年,也就是我们本届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期,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 自负高傲心理。

自负心理是在求职的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能力和个人才干都比普通劳动者高。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非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学生择业时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盯着大城市、好岗位,择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错过很多本可以就业的时机。

2. 自卑怯懦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时机。

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时机。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非常重要的因素 。传统观念 中“ 男尊女卑 ”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等观念在 当下仍然有很 大的市场 。男性相对 于女 性来 说 ,更 多的被塑造成有能力 、有 发展潜力 、进取心强 、事业 心强 的
形象 ,因而也必然会 有更 多的机会在就业 中获得 成功 。这种 性别 歧视形成 了对女 大学 生就业的排挤 ,使这一群体 的在求 职过程中非常艰难。 ( 二 )竞争 能力问题 ‘
参 考文献 … 1 赵 国年, 付 建军. 加 强大学生宿舍 文化 建设 ,充分发 挥 育人功 能叽. 内蒙古农 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o o 5 ( o 1 ) . [ 2 】冯香 婷. 浅论 大学生宿舍文化 建设 的现状及其对策 田
当今大学生是敢于创新 、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一代 。所 以 在 网络 普及 、各 种思潮 纷繁复 杂涌入学 生宿舍 的新形 势下 , 我们更要 自觉增 强对各种 网络 文化 的判 断力 ,取其精华 ,去 其糟粕 ,做 到趋利避 害 ,正确利用 网络这一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载体来加强
青年论坛
青年 与社会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温 志 杰
( 成都理工 大学 政 治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5 9)
【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日
益 突 出。女 大学生作 为一 个庞 大的就业群体 ,在求职过 程 中受到一定性 别歧视 ,这一群体逐 渐成为一个 日渐边缘化 的就 业人 群 ,其就业形 势更为严峻 。女 大学 生就 业难的 问题主要 体现在性 别歧视 问题、竞争 能力问题 、就业心理 问题 ,市场需求问题 等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 问题 ,要充分发挥政府 、社会 、学校 的作 用 ,加上女 大学生的 个人努力等 多方面的 因素。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管理实践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胡阿提克孜拜克(新疆财经大学)就我国现状来看,女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男女平等就业,许多用人单位对已招收的男女大学生也是平等支付工资,但在录用和晋升时却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据《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状况调查》,在被调查的75家企业中有42家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愿意招收男生,只有3家愿招女生,男女都愿招的企业26家。

一份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7%。

女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

一、导致女大学生择业难的原因1、传统文化偏见的影响。

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性别偏见与歧视,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是根本原因。

尽管法律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数千年“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文化已作为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头脑中。

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行为期待不仅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同时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

2、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资源条件下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

对用人单位而言,即利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组合追逐利润最大化。

总之,用人单位要全面衡量使用某种劳动力的“性价比”。

由于生理因素、婚姻因素,以及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等等,使得“女牌”劳动力的“性价比”低于“男牌”劳动力,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近几年高校扩招的影响。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据有关统计,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严峻;2004年我们国家的高校毕业生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6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19%,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7年我们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将有495万余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532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592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652万。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职业需求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常常经历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和行动,并可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职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缺乏清晰的认识。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

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他们难以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从而导致职业迷茫。

其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造成了困扰。

过去,传统行业常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但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出现了,并且成为市场上的竞争热点。

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这种变革,因为他们可能缺乏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机会,无法准确评估这些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另外,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也对大学生的职业迷茫产生影响。

许多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从事前景广阔且稳定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或公务员。

然而,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能与传统的职业期望不符,他们可能更愿意从事艺术、新媒体等领域。

这种差异导致了大学生的内外部压力,使他们陷入职业选择的迷茫状态。

此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职业迷茫的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不断变化,这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担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能够持久,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们的职业迷茫感。

面对大学生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有一些途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和克服这种困扰。

首先,大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志愿者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工作内容。

其次,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和辅导的帮助。

学校通常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可以帮助大学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合适的职业建议。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现实情况却让我们看到,虽然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挫折。

他们或许经历了一番甚至多番的求职经历,却迟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面对着面临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那么,大学生就业挫折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又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呢?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形成原因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其中包括专业选择不当、知识技能匮乏、心理素质差、求职态度消极等。

在当前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却因为自身的问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首先就有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前景,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受社会市场的青睐,从而无法顺利找到工作。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因为放任自己,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了自己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匮乏,这也造成了他们在毕业后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一些大学生因为心理素质差,导致了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无法顺利地化解,也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一些大学生因为求职态度消极,对求职的过程丧失信心,导致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始终难以有所突破。

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比如经济不景气、人口过剩、行业不景气等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市场上,由于各个行业的需求不足以满足所有求职者,导致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激烈,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导致就业挫折。

面对这些形成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因素,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大学生需要在就业前就要选择好自己的专业。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对策研究 文献标 识码 : A
议 。 关键词 : 女大学生
。 就业 中图分类号 : 2 5 0 2
文章编号 :63 0 3 (0 71() 0 1 0 17 — 5420 )1a一 18 2
2 1女 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存 在矛盾和 冲突 .
1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分析
女大 学生就 业难 是指 女毕 业生在 就业 的
第一 、个人价值 与社会价 值相 冲突。
除 以上 心理 因 素外 , 折心 理 、嫉 妒心 挫
既定时效期 内, 因受各种 因素影响而 出现 的就 业 受阻 , 能实现 就业或 就业 不理想 的现象 。 不 客观 原 因 分析 如 下 。 () 业形势总体 严峻 1就
“ 向 2 世纪女性 高等教育研究报告 ”上海分 理 和虚 荣心理 等也 是造 成女 大学 生就业难 的 面 1
处于主导和支 配地 位的应该是 男性 , 大事的 干


2 女大学 生择业心理对其 就业的影 响
人均 多创 利润 1 7 9. 0元。此外 , 03 1 女性 的其
第一 、自卑心理 。 自卑 心理在 女 大学生 它生理 现象 对女 大学 生就 业也造 成一定 程度
拿主 意的应 该是 男性 , 而女性 只能处于辅导和 的择 业 中表现 为对 自己的能 力和地 位评价 过 的影 响。如 : 男性相 比 , 与 女性 体力较弱 , 一般 从 属地 位 。社 会对 女性 的评 价标 准是 , 想 低 , 理 自己看不起 自己 , 对择业 缺乏足 够的信 心 不宜 从事重体 力活。又 如 : 女性 经期不能水下 的女性 应该 是 自己的贤 内助 , 作好贤 妻 良母 , 和勇气 , 她们害怕碰 钉子 , 害怕挫 折 , 敢参与 作 业 ,不 能 做 剧 烈 运 动 ,不 能 使 其 过 度 疲 不 有的甚 至还 有 “ 女子 无才便 是德 的 陈腐观 就业竞 争或 在竞 争中没 有 自信 。女 大学生 的 劳 … …。总 之 , 性 工作 受 到的 局限 比 男生 女 念 。这 些传 统的 落后观 念是 影响女 大学 生就 自卑 心理 使她 们 失去 了不 少 就业 机会 。 大 。这是 客观现象 , 也是影 响用人单位 对女大 业的 潜在 因素 。 在就 业工 作 中 , 些用人 单 一 第二 、 自负 心理 。与 自卑 心理 相 反 , 女 学生态 度的一个重 要因素 。

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分析及对策
2 9 老 区建 设 0 08
n O QU J S HE
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分析及对策
● 白秋 阳
【 提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 市场 经济的完善 ,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日益严峻 , 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 尤为突 女
出。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 困难总的来说 可以分为两大原 因, 一是女大学生 自身内在 因素 , 二是 外在的社会因素。 对女 大 学生就业难 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政府 、 社会 、学校以及女大学生 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入手 , 找到切 实可行 的办法来

多, 即使这样也不一定受欢 迎。
3 构不合理 , .结 岗位 层 次 低 , 业 选择 范 围相 对 狭 小。 职 从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时 , 女大学生就业难 问
题更显突出。

行业分布上看 , 女大学生在社会服务 、 教育 、 文化 、 卫生等领 域就业 的比例超过男大学生 , 而在其他行业都处于弱势。从 就业层 次上看 ,女大学生担任企业 高层管理者 、机关事业单
促 进 女 大 学 生 的就 业 。 【 键 词 】女 大 学生 ; 业 ; 业 观 ; 业 关 就 择 创
【 作者简介】 白秋 阳(9 1 ) 男, 18一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 2 0 0 6级在。 ( 北 武 汉 湖 407 ) 30 0
境 中工作 , 不能过度 劳累, 不能受冷受凉 , 不能消耗太多体力 。
这样 , 许多偏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将女大学生拒之 f ̄ 。 3' b 2 .某些能力素质 与男大学生存在差异。 女大学生在抽象
L OQU S E一23 A JAN H I
女 大学生就 业难题 分析及 对 策
思 维 能 力 和推 理 运 算 、 间知 觉 等项 目上 不 如 男 生 。女 大 学 空 生 的 视 野不 如男 大 学 生 开 阔 ,女 大 学 生 的兴 趣 局 限 于生 活方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社会 保 障部 20 年 对 6 07 2个城 市 的调 查显示 , 6 % 的用 有 7 人单 位在 招聘 时提 出 了性 别 限制 , 或明 文规 定在 聘用 期不
过不 同程 度 的性 别歧 视 。
( ) 二 因性别 收入低
位外 ,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 的录
用标准” 就业促进法》 。《 也规定 ,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 “
20 年 3 的一 项调 查显示 , 05 月 女大 学生 毕 业 时 只有 5 5 .%
的学生认为求职顺利 , 承认受到性别歧视的高达 3.5 选择职业的权利, 27 %。 新修订的《 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三条 20 年初 , 07 一所高校针对女性就业进行 的调查显示 ,0 7% 的女性认 为求 职过程 中存 在男女 不平 等情 况 。 劳动 和 【据 2
4%, 4 超过 10多万 不能及 时就 业 , 大学 生 占大 多数 。 0 女 ¨
2 政治 法律制 度 的不完善 制约 着女大 学 生的就 业 .
尽管我国《 宪法》 《 、妇女法》 《 、 劳动法》 妇女权益 和《 保障法》 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
规定 “ 各单 位在 录用 职工 时 , 除不 适 合 妇 女 的工 种 或 者 岗
二、 女大 学生就 业弱势 的原 因分 析
现在 的大学 生读 书 , 大多数 只是 为 了得 到 一纸 文凭 使 得 自己找 到更好 的工 作 。这 么多 年 的 学 习 , 力 , 力 等 财 物 的投 资 , 总想 找个 更好 的工 作 , 自己的投 资相 平 衡 或对 与
( ) 一 社会原 因 1社 会观 念影 响女大 学生就 业 .
作者简介 : 沽(95一 , , 杨 18 )女 山西人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教育 。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就业歧视、职业选择受限等问题。

那么,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就业歧视是主要原因之一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着性别歧视,尤其是在男性主导的工作岗位上,很多企业侧重雄性化特质,认为女性缺乏技术能力和领导力,导致很多女性学生在面试中失去机会。

这种就业歧视导致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二、就业岗位选择受限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尽管女性正在走向社会,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竞争力,但在一些行业中,女性却依然面临着诸多限制。

比如在工程、科技等行业,女性占据的岗位较少,很多企业对女性的技术能力存在怀疑,因此很难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

三、就业压力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科女大学生要想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更难了。

一方面是工科女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对较为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值较高,她们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就业压力对工科女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一、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对付就业歧视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工科女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不断提高竞争力。

二、学会拓展就业观念工科女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就业岗位。

可以选择开展创业,或者选择某些女性较多的新兴行业,比如美容、时尚等,并通过技能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力。

三、加强自身宣传工科女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形象和宣传,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通过参加各种竞赛、社交活动等方式去拓宽社交圈,增加自己的人脉。

提升个人形象和实力,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但是只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改变就业观念,并且主动拓展就业渠道,相信就业难题最终能够得到解决。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其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性别歧视:传统观念对女性从事某些职业存在偏见,导致女
性就业领域狭窄。

2. 教育专业选择不当:为了追求自己对人生的憧憬和热爱,有
些女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到该专业就业前景、市场需求等
因素,盲目追求兴趣和爱好,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3. 家庭压力:部分女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结婚、生育等家庭
压力,且很多工作都需要长时间的加班和出差,难以平衡工作和家
庭生活。

4. 缺乏社会经验:许多女大学生毕业时缺乏实习、社会实践等
方面的经验,难以体现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降低了其就业竞争力。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宣传和倡导性别平等观念,减少性别歧视现象。

2. 鼓励女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综合考虑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

3. 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中平衡发展。

4. 加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

大学生就业挫折简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大学生就业挫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艰难的就业压力,甚至面临着就业挫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挫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地增加。

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挫折的可能性增加。

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又不断变化,这使得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就业能力不足除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外,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能力不足。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许多大学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许多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发现自己的实际能力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了就业挫折的发生。

尤其是部分专业技能不匹配市场需求,将会大大增加找工作的难度。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还有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导致了就业挫折的发生。

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毕业后可以立即找到一份高薪且理想的工作,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由于就业观念不合理,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就业焦虑中,拒绝临时工作、低收入工作,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就业挫折的风险增加。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对策面对大学生就业挫折问题,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大学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减少就业挫折发生的可能性。

就业市场需要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也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使供给结构更加合理。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

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

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

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各类大学毕业生纷纷踏出校门,投入到紧张的就业市场中。

但是,乍一看似乎是理工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相对较低,实际上,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本文将分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1. 性别歧视对于一些招聘企业而言,他们会更加偏爱招聘男性工科大学生。

这是由于对于一些技术性质比较强的工作特定要求,如加班等。

这便导致了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

2. 学习经历的局限相较于文科生,在求学过程中工科生往往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毕竟,学好数理化、计算机等课程并非易事;而且,在工科专业中实习时间也比较少,这也导致了许多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学习经历的短板。

3.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工科女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一些企业对于招聘时的要求更倾向工作经验丰富的毕业生。

因此,这些工科女大学生在开始工作时需要接受良好的培训以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

4. 方向选择错误有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他们选择了难以找到工作的专业或者是方向。

由于行业发展不健康,或是高端技能要求较高,这些工科女大学生可能需要进行专业的调整或是进一步的学习。

在就业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来打破性别歧视;同时,也需要大力宣传女性工程师的重要性,让企业及社会广大群众重新认识工科女大学生。

2. 加强实践能力在学习阶段中,多参加一些实践性质的课程和实习,例如校内实验室和企业外包项目,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3. 掌握求职技巧工科女大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加入一些与求职有关的组织或社团。

比如,可以参加约见校友会或就业指导中心等,这些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求职信息和就业趋势,并学习如何制作简历及动态管理个人品牌等求职技巧。

4. 寻找合适的就业方向选择一些高就业率的行业或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考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大军逐年增加,女大学生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景气使得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择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从女大学心理的视角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心理分析随着多年以来我国计生政策的不断落实、义务教育的普及,接受教育的女性大幅增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然而,社会各界对高校女生就业歧视却日趋严重,“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日益成为政府、社会、家庭和女大学生个人密切关注的问题。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给女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心理压力,还可能助长部分女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

女大学生就业难还直接导致女大学生考研率高,然而,即便是拥有了研究生学历,她们也得不到应有的公平的待遇,女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考研、公务员、出国、结婚成为不少女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歧视在我国呈现出日益普遍化的趋势,所谓的就业歧视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在人们理论思维中的再现,它深刻、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其中最严重的是性别歧视,即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

所谓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大生的录用标准从而导致女大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1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都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但是,关于何谓歧视以及法律要反对怎样的歧视,我国法律并无任何明确界定。

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开宗明义反对就业歧视,在总则的第三条明确写到:“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1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管理观察2009年第16期。

同而受歧视。

”但也没有就就业歧视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现实生活中就业歧视依然存在。

在现实择业过程中,男女存在着极大的不平等,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就业过程中,“女硕士=男本科、女本科=男专科”,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女生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高于男生,考研也成为女生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可是就算一路考到博士,仍然对就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女大学生就业前途惨淡。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当前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具体表现为“同民不同工”——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向她们提供和男大学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同工不同酬”——在获得就业机会时,她们没有得到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

对女大学生歧视越严重,雇主给出的工资待遇越低、提供的岗位越少。

调查资料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有56.7%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的就业机会少”,更有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

22008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公布《首都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权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对象的北京地区14所高校,调查显示在对大学生的歧视中性别歧视所占比例最高,约为77.6%,相貌、学历、身高歧视分别为31.6%、28.6%、21.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城市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间不得怀孕生育。

厦门大学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的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75加企业中,只有42(56%)家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男大学生,只有三家愿意招女大学生,有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女生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而且在就业后工资也有一定的差距。

4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女大学生得承担结婚、生育和家庭带来的心理成本女大学生一毕业,面临不仅仅是就业问题,还有婚姻问题,然而结婚后生育又不可避2摘自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3大学生就业调查:近八成女生求职遭歧视[OL] [2008-05-14] http//learning.sohu .com/20080514/n256839628 sh tnl。

4资料来源:李婧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知网2008。

免,而且,随着人们对下一代培育的越来越重视,婚姻生育和家庭无疑也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阻碍。

1.结婚生育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对女大学生工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婚姻会导致女大学生生产率下降。

如下表所示:表2 婚姻对女大学生业绩的影响(单位:家)52.女性在孕期、经期由于生理、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影响,劳动生产率会低于正常水平。

研究表明女性在这些生理期间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这或多或少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工作效率的低下间接地导致了企业成本的增加。

3.一般认为,女性比较顾家,而且家庭在女性心中所占比重较重,家务不仅会占据女性雇员的大量时间,还会耗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导致工作时不能全身心投入,对家庭的顾及增加了女性的心理成本。

(二)女大学生对工作期望、要求较高女大学生一般都会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苦读,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对未来的工作都有一个过高的期望:不希望工作流动性太大、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高、对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不能从事劳动强度高的工作、有些工种也不适合女性、还有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都需要用人单位给予额外的关怀和照顾,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而这些要求无疑也限制了女大学生的择业范围。

表1 大学生理想的工作单位和职业65数据来源:潘锦棠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意向调查分析[OL] [2008-07-17]http///upload/Database/200871750963849.pdf。

6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2008年中国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

由上表看,女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稳定性、流动性较好,工资待遇又相对不错的单位就业。

相比之下,男大学生的择业要求显得低了好多,从而使其适应性较强,更易于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

(三)女性家庭角色的局限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做怎样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该事件的态度。

调查表明,大多数女性认为女人应把妻子的角色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母亲,第三位才是工作,因此,婚后的女大学毕业生家务劳动仍是其主要职责,这必然会导致她们工作时精力分散,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此外,女性较重家庭的观念也会使用人单位不好安排工作,而男员工却可以随时待命、随时出发。

另外,女大学生本身的体力较弱,精力方面也没有男性充沛,面对突发事件问题不能沉稳、冷静的对待,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这些都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就业。

四、解决女大学就业难问题的相关对策现如今,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需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以支持,还需女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一)女大学生自身应如何应对1.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端正择业态度女大学生首先应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其次应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努力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以自己的实力、能力赢得社会的认可,从容应对社会的不公正待遇。

2.女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女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女性自身特有的优势以增强就业信心,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女大学生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大学生性格优势。

女性特有的性格优势如细致、有耐心、忍耐力强,能够从事一些枯燥单调的工作;女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更易接受新事物,更易听取、吸取别人意见,且对待工作认真专一。

(2)强语言能力。

研究表明,女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比男性强,女大学生又拥有大量的知识积累,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更加的出色,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文秘、公关、翻译等领域。

(3)较强的交往能力。

女性情感细腻、善解人意,易与人相处,且善于倾听,极具亲和力,因此,在社交和人际协调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3.树立维权意识和敏锐的社会认知女大学生要树立维权意识,树立敏锐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权力认知,善于发现和抵制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

同时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就业中的不公正待遇,并积极、从容应对。

(二)政府的应对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市场无法调节就业中对女大学生的歧视这一不正常现象,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加以干预,将生育成本社会化为其核心内容。

生育行为是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的基石,是事关民族、国家的大事,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

女性肩负这一神圣职责,却因此在就业中遭到歧视,所以,政府应采得力、务实的措施将这一成本社会化,而不应由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承担,也不应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应多方共担。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给企业以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弥补其“性别亏损”,鼓励企业雇佣女大学生。

2.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家务劳动市场化,使女大学生从家务中脱出身来,从而专注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女员工生育、养老保险制度,在法律上给与切实的保障。

另外,建立男性的生育保险制度,使得男女雇佣成本持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歧视。

4.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反歧视立法,把对女大学就业的保障提升到法律层面,并严格执行。

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把就业歧视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的就业指导,特别开设女大学生求职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班,培养她们的求职能力、化解就业焦虑;帮助女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就业信息,降低女大学生的求职风险和求职成本。

综上,面对日趋严峻的女大学就业形势,女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技能,按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调整好自己心态,积极应对社会的不公正待遇。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与鼓励用人单位雇佣女大学生,将女大学生的自然附着成本社会化,从而更好地维护女大学生的权益,进而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廖海燕,黄建华.“论女性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中国大学生就业》[J] 2007[2] 栗娜,王婷婷,陈奇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J].茂名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17卷第5期[3] 张莹,王金玉.女大学生就业与维权意识调查[J].理论学习.2005(8):14[4] 蒋婵.女大学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J].广西党史.2006(11):32-33[5] 张革.大学生心理适应指南[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6] 魏青.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