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初试统考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7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7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6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6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608]一、考试要求略。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原始文学1.神话的定义2.我国神话的特点及保存状况3.掌握《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况1.《诗经》的性质与时代2.《诗经》的编辑与流传,“采诗”与“删诗”、“三家诗”、“毛诗郑笺”第二节《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成就1.《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色3.掌握《七月》、《生民》、《东山》、《氓》、《採薇》、《芣苢》等作品。

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什么是甲骨卜辞,《易》卦爻辞?2.《尚书》的文学价值。

3.《春秋》的体例与笔法第二节《左传》1. 《左传》的名称、体例、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2. 《左传》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3. 《左传》艺术成就4.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的文学成就2.《战国策》的思想特征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4.要求掌握《勾践灭吴》(《国语》)、《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易水送别》、(《战国策》)等篇。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繁荣原因及其分期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脉络第二节《论语》与《墨子》1.《论语》的文学成就2. 《墨子》对论说文的贡献3.掌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等作品。

第三节《孟子》1.孟子主要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2.《孟子》的文学特色3.掌握《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桓晋文之事》章等篇章第四章《荀子》与《韩非子》1. 《苟子》的主要文学成就2. 《韩非子》的主要文学成就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的来源1.什么是楚辞2.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屈原的生平、时代和思想1.屈原的家世与生平主要事迹2.屈原的思想构成第三节屈原的作品1.屈原的艺术成就2.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特征与渊源2.汉赋繁荣于汉代的原因第二节汉赋的发展演变及主要作家1.汉赋发展的分期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第三节汉赋的评价1.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2.汉赋的艺术表现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1.司马迁家世与生平中对其创作《史记》有促进作用的素因第二节《史记》的体制与思想内容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3.《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1.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掌握《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等篇章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四节《汉书》1.《汉书》在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2.《汉书》在艺术上的特征第三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诗的分类3.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5.掌握《陌上桑》、《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作品第四章汉代五言诗第一节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各阶段五言诗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科目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融会贯通地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说明、阐述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现象及规律,解读赏析作家作品,开掘蕴含其中的优秀的文学、美学及文化传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5分分析论述题:75分三、考查范围总绪论一、中国文学史的文学本位与史学思维二、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二、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第一章上古神话一、中国神话的主题和意义二、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流变与影响第二章《诗经》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二、《诗经》的内容、艺术特点三、《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二、《左传》的叙事和记言三、《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四、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二、《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三、《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一、楚文化的美学特点二、“楚辞”的含义三、《离骚》的主旨与两类意象(香草、美人)四、《离骚》的艺术成就和美学特征。

五、《九歌》缠绵哀婉的风格及其表演性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二、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一、《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体制二、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三、《过秦论》的战国策士遗风四、《淮南子》的铺张扬厉和浪漫风格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名词解释:汉赋二、名词解释:“九体”三、枚乘《七发》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史地位四、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五、杨雄四赋及《甘泉赋》的艺术成就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二、《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风格特征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两汉乐府诗、乐府和太乐二、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第五章东汉辞赋一、何为《两都赋》二、《两都赋》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三、《二亰赋》与《两都赋》的异同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一、何为《汉书》二、比较《汉书》与《史记》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三、何为《吴越春秋》四、《吴越春秋》的特点第七章东汉文人诗一、何为《古诗十九首》二、《古诗十九首》揭示的人生哲理三、《古诗十九首》揭示的人生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二、刘勰的《文心雕龙》三、萧统的《文选》四、药与酒: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五、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六、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渗透七、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文学”的概念二、曹操诗歌是学习汉乐府的硕果三、曹丕诗的分类四、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及内容五、曹植诗歌受后人推崇的原因六、何为建安“七子”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七、正始诗歌的特点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太康诗风”的概念及特征二、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及左思“典以怨”的诗风三、名词解释《兰亭集序》第三章陶渊明一、陶渊明诗的题材分类二、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区别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意义四、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五、陶渊明的符号意义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木兰诗》中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二、《木兰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二、谢灵运山水诗刻意追新的特征和积极意义三、比较陶、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四、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五、鲍照对诗体新变的贡献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何为“永明体”二、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一、庾信作品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二、庾信承前启后的文学史地位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一、元嘉三大家二、齐梁文学的新变意识三、郦道元《水经注》在文化、文学史上的成就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一、中国小说的起源包括哪些方面二、志怪小说的种类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一、唐代文学的分期二、唐代文学的繁荣三、唐诗的发展轨迹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上官体二、初唐“四杰”三、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四、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一、张九龄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四、高适、岑参诗歌创作的异同之处第三章李白一、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魅力二、李白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三、李白歌行的价值四、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第四章杜甫一、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二、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三、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第五章大历诗风一、何为大历诗风二、大历“十才子”三、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一、韩、孟诗派二、韩愈、孟郊诗歌的怪奇特征三、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四、比较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风貌第七章白居易和元白诗派一、元白诗派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二、白居易《新乐府》的缺憾四、《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一、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二、韩、柳散文创作上的开拓三、晚唐“三十六体”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一、何为唐传奇二、唐传奇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三、唐传奇的表现艺术第十章晚唐诗歌一、杜牧的怀古咏史诗二、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第十一章李商隐一、中唐后期以来诗歌的走向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三、李商隐诗歌情调的幽美四、李商隐诗歌内涵多义性的成因五、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一、何为《花间集》二、李煜词的特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绪论一、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二、宋代文人审美情趣的转变三、词在宋代繁荣的原因四、宋诗对唐诗的因革五、宋词的总体成就第一章宋初文学一、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与衰微的原因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一、晏殊《珠玉词》的新变及其“情中有思”的内涵二、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三、张先词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词发展方向的改变四、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诗文创作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二、欧阳修文学革新的主张三、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分期及王荆公体第四章苏轼一、苏轼的各类散文的内容及不同的风格特点二、苏轼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三、苏轼的词学观四、苏轼对词境的开拓和“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一、江西诗派二、“山谷体”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后期词人的创造一、秦观词的情韵兼胜二、周邦彦词的题材内容三、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一、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二、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词境的变化三、李清照词作的女性特征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一、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二、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三、诚斋体的艺术特征四、范成大对田园诗的发展与贡献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一、辛弃疾词的具体内容及题材特点二、辛弃疾词的艺术世界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南宋后期词人的深化一、姜夔词虚处传神的艺术手法二、姜夔词在形式上的特色三、吴文英词的艺术境界、章法结构与语言风格第十一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一、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二、元好问“纪乱诗”的特点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一、元代杂剧、南戏的演出和体制二、元代两个戏剧圈三、散曲的特性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何为说话二、说话“四家”三、传世宋元话本的分类四、何为诸宫调第二章关汉卿一、《单刀会》《西蜀梦》的主旨二、窦娥的悲剧命运与典型意义三、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一、《西厢记》题旨的改造二、《西厢记》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三、《西厢记》矛盾的转移四、《西厢记》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一、元剧“四大家”二、梧桐夜雨的意蕴三、《汉宫秋》的主旨: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体悟,乱世中个体无法主宰命运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一、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二、康进之与《李逵负荆》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一、元杂剧衰落的原因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一、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和艺术成就二、“四大南戏”的基本情况第八章元代散曲一、散曲的概念、体制二、散曲的文体风格及审美取向三、元代前期与后期的散曲创作概况第九章元代诗文一、元诗“四大家”二、“铁崖体”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一、明代对文学特征性认识的深化二、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三、何为章回小说四、以“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一、《三国演义》的的版本、思想倾向,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二、《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战争描写的艺术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一、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二、《水浒传》的版本三、《水浒传》的思想内涵:一曲“忠义”的悲歌四、《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结构第三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一、《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和作者二、《金瓶梅》的思想价值: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从暴露社会矛盾走向剖视扭曲的人性,《金瓶梅》的悲剧性三、《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用和贡献第四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一、“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二、“三言、二拍”情节的曲折、细致的写心艺术和语言变化等艺术技巧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一、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创作二、徐渭的《四声猿》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一、明代传奇的渊源和体制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三、“汤沈之争”的内涵及影响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一、理解汤显祖的“至情”论二、《牡丹亭》的题材渊源三、《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性格、浪漫主义风格及文化警示意义四、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第八章明代诗文一、台阁体二、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三、唐宋派、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性灵说”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一、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的方式是编书,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二、清代集历代文学之大成三、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第一章《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以志怪二、《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二章《儒林外史》一、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二、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三、《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第三章《红楼梦》一、高鹗、程伟元的《红楼梦》续书二、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三、分析鉴赏《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四、《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五、《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第四章清代其他长篇小说一、《醒世姻缘传》荒唐的因果报应模式二、《醒世姻缘传》宿命外壳中的真实内蕴三、《镜花缘》的思想内容第五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长生殿》的重史意识与杨贵妃形象,《长生殿》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及其艺术风格二、《桃花扇》的历史反思与征实精神三、《桃花扇》国家至上的思想第六章清代的诗、词、文一、清初的诗、词、文(一)梅村体(二)陈维崧“阳羡派”、朱彝尊“浙西词派”和纳兰性德词(三)王士禛的神韵说二、清中叶诗、词、文多元发展的局面(一)沈德潜“格调说”(二)翁方纲“肌理说”(三)袁枚的“性灵说”(四)桐城派11。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一、选择题1.《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代,才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被称为《诗经》。

A. 秦B. 汉C. 三国D. 西晋【参考答案】B2.《左传》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A3.以下诗歌中表现“弃妇”题材的作品是:。

A. 《关雎》B. 《邶风·静女》C.《卫风·氓》D.《豳风·七月》【参考答案】C4.《战国策》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B5.《诗经》以下作品中反映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是:。

A.《关雎》B.《生民》C.《氓》D.《七月》【参考答案】A6.以下史书中体例为纪传体的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战国策》【参考答案】C7·先秦诸子中,文风感情充沛,气势极盛。

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的是。

A.孔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8·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 谢灵运C. 鲍照D. 陶渊明【参考答案】B9·先秦诸子中,的文风多以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用意深远,发人深省见称。

A.《论语》B.《庄子》C.《墨子》D.《荀子》【参考答案】A10·《哀江南赋》是南朝流落北朝时的代表作。

A. 庾信B. 谢灵运C. 陶渊明D. 谢朓【参考答案】A11·《燕歌行》是的代表作?A. 刘祯B. 曹操C. 曹丕D. 曹植【参考答案】C二、文学史知识填空题1.《诗经》中《雅》分为、。

【参考答案】《大雅》《小雅》2.《左传》,西汉人称为,或称为,作者相传为鲁人。

【参考答案】《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3.今本《庄子》仅存33篇,其中《内篇》思想连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庄子所作。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为庄子门人、后学所作。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三个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和作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2、《诗经》3、《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4、《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5、屈原与楚辞(二)秦汉文学1、秦及西汉散文2、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3、司马迁与《史记》4、两汉乐府诗5、东汉辞赋6、《汉书》及东汉散文7、东汉文人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2.两晋诗坛3.陶渊明4.南北朝民歌5.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6.永明体与齐梁诗坛7.庚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8.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9.魏晋南北朝小说(四)隋唐五代文学1.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2.盛唐的诗人群体3.李白4.杜甫5.大历诗风6.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7.白居易与元白诗派8.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9.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0.晚唐诗歌11.李商隐12.词的初鐊及晚唐五代词(五)宋代文学1.宋初文学2.柳永与北来前期词风的演变3.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4.苏轼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6.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10.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1.南宋的散文和四六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六)元代文学1.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2.关汉卿3.王实甫的《西厢记》4.白朴和马致远5.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6.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7.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8.元代散曲9.元代诗文(七)明代文学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3.明代前期诗文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5.明代杂剧的流变6.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7.汤显祖8.《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9.《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0.“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1.晚明诗文12.明代的散曲与民歌(八)清代文学1.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2.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3.清初白话小说4.《聊斋志异》5.《儒林外史》6.《红楼梦》7.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8.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九)近代文学1.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2.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3.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4.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1.文学思潮与运动(一)①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②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③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④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2.鲁迅(一)①《呐喊》、《彷徨》②《野草》、《朝花夕拾》3.小说(一)①“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②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③“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4.通俗小说(一)①通俗小说的基本情况②张恨水5.郭沫若①《女神》的产生和影响②郭沫若其他自由体诗创作概况③历史剧创作6.新诗(一)①新诗诞生的背景及五四新诗运动②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③“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④前期新月派诗歌的贡献⑤纯诗及早期象征诗派⑥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7.散文(一)①《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②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③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④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⑤“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8.戏剧(一)①文明新戏概况②“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③“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④田汉、丁西林对早期话剧文学的贡献(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二)①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②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③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2.茅盾①开创新的文学范式②茅盾的小说成就3.老舍①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②《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③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4.巴金①巴金前期小说创作②《家》的杰出成就③巴金后期小说创作5.沈从文①边城湘西的叙述者、歌者②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③文学理想的寂寞6.小说(二)①“左联”和左翼小说②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③海派小说7.通俗小说(二)①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②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8.新诗(二)①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②后期新月派的创作③现代派诗人的创作9.鲁迅(二)①鲁迅杂文②《故事新编》10.散文(二)①幽默闲适小品的创作②左翼作家的散文创作③“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④报告文学与游记11.曹禺①曹禺现代名剧②曹禺剧作的命运12.话剧(二)①“广场”戏剧概况②“剧场戏剧”创作(三)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三)①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2.赵树理①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②赵树理小说创作3.小说(三)①暴露与讽刺②体验与追忆③通俗与先锋④现实与民间4.通俗小说(三)①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②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③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5.艾青①艾青的历史地位②艾青的诗歌创作6.新诗(三)①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②校园诗人群与“中国新诗派”7.散文(三)①报告文学的勃兴②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③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8.戏剧(三)①“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②大后方、上海孤岛戏剧③沦陷区戏剧第三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一)50-70年代的文学1.文学的“转折”2.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3.矛盾和冲突4.隐夫的诗人和诗派5.诗的几种体式6.小说的题材和形态7.农村小说8.对历史的叙述9.另一类小说的处境10.在主流之外11.散文12.话剧13.走向“文革文学”14.重新构造“经典”15.分裂的文学世界(二)80年代以来的文字1.80年代的文学环境2.80年代文学概况3.80年代初期的小说4.80年代的诗5.新诗潮6.80年代后期的小说(一)7.80年代后期的小说(二)8.女作家的创作9.散文创作10.90年代的文学状况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简述题、论述题等。

文学史考试大纲

文学史考试大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綴网劳珠》和《春桃》。

分析: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郁达夫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

(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1)《沉沦》的思想意义;(2)郁达夫抒情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一、鲁迅的文学创作识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主要篇目名称及其内容;主要杂文集名称。

分析: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与左翼文学的关系。

二、《呐喊》、《彷徨》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鲁迅(一)识记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古文学考试大纲

古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四)》考试大纲专业:汉语言文学学时:54一、考试的要求1、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授中国文学之元明时期不同文学体裁的发展演进,介绍元明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成就和影响,帮助学生有系统性地阅读经典作品,把握元明文学思潮的基本轮廓,掌握其发展嬗变的基本规律,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2、具体要求①识记:元代杂剧基本知识;元代散曲基本知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王实甫和《西厢记》;明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文学主张;明代戏曲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明代“拟话本”和“三言”“二拍”;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施耐庵和《水浒传》;吴承恩和《西游记》;《金瓶梅》:“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桐城派;清代戏剧与李渔、“南洪北孔”;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吴敬梓和《儒林外史》;曹雪芹和《红楼梦》;西方文学的引进;龚自珍、黄遵宪和“诗界革命”;谴责小说;《寿阳曲·远浦归帆》、《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牡丹亭·惊梦》、《后园居诗》、《长相思》、《秦淮杂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马嵬》、《己亥杂诗》、《忧国与爱国》中的名句。

②领会: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色;关汉卿戏剧的悲剧美;《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桐城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特色;《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和讽刺艺术特色;《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③简单应用:分析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分析《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红娘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牡丹亭·惊梦》的戏剧艺术特色;分析《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三方面分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④综合应用:结合文学史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化;结合文学史阐述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发展演化;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语言和结构特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的体制、内容、艺术特点(二)《诗经》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一) 先秦叙事散文的繁荣原因及发展过程(二)《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三)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三章先秦说理散文(一) 语录体:《论语》及《孟子》的艺术特色(二)《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艺术特征(三)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一)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二)《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三) 楚辞的流变以及屈原对后代文人与文学的影响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贾谊、枚乘及梁园文人集团(二)王褒、扬雄及其辞赋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两汉乐府诗(一)乐府及乐府诗概况(二)乐府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第四章东汉辞赋及文人诗(一)京都赋与抒情赋得兴起(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第五章《汉书》《汉书》的文学价值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一) 邺下文人集团的文学成就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太康诗风(二)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三)兰亭唱和及其影响第三章陶渊明(一) 陶渊明其人及其文学成就(二)陶渊明的影响及其典型意义第四章南北朝诗人(一)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二) 鲍照诗的创新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三) 沈约、谢眺与永明体(四) 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南北文学的融合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二) 志怪与志人(三)《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第六章南朝美文的衍化(一)《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二)齐梁新变之风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上官体、初唐四杰(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三)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艺术特色:孟浩然、王维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特色:高适、岑参、王昌龄第四章李白(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个性(二)李白在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和影响.第五章杜甫(一) 杜诗的"诗史"性质及艺术成就(二) 杜甫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第六章中唐诗人(一)韦应物、刘长卿(二)大历十才子(三)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的特征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古文”和“古文运动”(二)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艺术成就(三)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传记和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四) 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第九章晚唐诗歌(一) 杜枚的咏史诗(二)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三) 苦吟诗人及晚唐士人的隐士情怀第十章唐代传奇(一)唐传奇代表作,艺术成就及发展演变(二)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一章晚唐五代词(一) 词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二)“花间词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三)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一) 西昆体、白体诗、晚唐体(二) 宋代的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王禹偁,柳开等→欧阳修,曾巩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胡铨,陈亮,叶适等(三)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杰出成就(四) 王安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一) 晏殊、晏几道词的风格特征(二) 范仲淹、欧阳修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三) 柳永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三章苏轼(一) 苏轼的文学成就(二) 苏轼人格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一) 黄庭坚诗歌的创作特征(二)“江西诗派”(三) 秦观词的创作特征(四) 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五章南宋前期词风(一) 李清照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成就(二)朱敦儒、张元干第六章中兴四大诗人(一)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影响(二)“诚斋体”第七章辛弃疾(一) 辛词在意境创造、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的创新和独特成就(二)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一)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二) 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三)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第九章辽金文学元好问与金代诗歌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艺术第二章关汉卿《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及窦娥的性格形象第三章西厢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第四章白朴、马致远(一) 白朴《梧桐雨》对题材的处理及其题旨(二) 马致远《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改创及其艺术成就(三)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对悲剧时代的独特思考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一) 元杂剧南移及衰落的原因(二)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六章元末南戏(一)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二) 《琵琶记》对《赵贞女》故事的继承,改造及其悲剧意蕴(四) “四大传奇”第七章元散曲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二章《水浒传》(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梁山英雄形象(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语言特色比较第三章明前期诗文(一) 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宋濂、刘基(二) 台阁体(三) 茶陵诗派第四章明代的戏剧(一) 明中期传奇作家作品(二) 沈德潜与吴江派群体的戏曲主张及创作特色第五章汤显祖(一)汤显祖的人格思想和文学观念(二)《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创作特色(三)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主张及特色之比较第六章《西游记》(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问题(二)《西游记》神魔故事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孙悟空形象(三)《西游记》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一)《金瓶梅》作者,版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二)《金瓶梅》的成就和缺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第八章明代的拟话本(一) 冯梦龙与"三言"(二) 凌蒙初与"二拍"第九章明代中叶后的诗文(一)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二) 归有光与唐宋派(三) 李贽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四)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得失(五) 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得失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一章清初诗文词(一) 顾炎武的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二)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三) 吴伟业和"梅村体"(四) 南施北宋(五) 王士祯诗歌创作的得失(六)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朱彝尊与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第二章清初戏曲作家(一) 李玉与苏州作家群及其创作特色(二)《清忠谱》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三) 李渔的戏曲观念和创作实践第三章洪升和长生殿(一) 《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继承和发展(二)《长生殿》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及其艺术成就第四章孔尚任和桃花扇(一)《桃花扇》的主题意蕴(二)《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第五章聊斋志异(一)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概况(二)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三)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第六章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一)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及原因(二) 《镜花缘》的思想意义第七章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创作主旨,讽刺艺术及独特的艺术结构第八章红楼梦(一)《红楼梦》高鹗续书及其版本系统(二)宝、黛形象及其爱情悲剧(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四)《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清中叶的诗文(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二) 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审美标准第九编近代文学(一)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二)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三)近代的小说与戏曲一、总分:满分150分二、题型与分值:(一)名词解释60分(二)简答题40分(三)论述题50分三、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适用于宁波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门课一张卷,共150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1.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1)绪论:现代文学史的时间界定。

发生背景。

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2)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

“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郭沫若与《女神》。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纯诗。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3)第二编(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老舍与“京味小说”。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安那其主义思想。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左翼文学。

京派与海派文学。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草鱼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4)第三编(第三个十年):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雅俗交融文学创作。

张爱玲的小说。

徐訏、无名氏的小说。

钱钟书的《围城》。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七月派诗人、九月派诗人的创作。

报告文学的勃兴。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

陈白尘的喜剧创作。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2.参考书:(1)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上古文学(先秦时期):介绍上古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作品和作者,如《诗经》、《楚辞》等。

2. 古代文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作品和作者,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宋元明清四大名著:分别介绍《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这四部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4. 诗散文:介绍唐宋时期的诗和散文发展,包括杜甫、李白、苏轼等重要诗人和文人的代表作品。

5. 明清小说:介绍明清时期的小说形式和发展,如《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重要作品。

6. 现代文学:介绍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包
括鲁迅、茅盾、老舍等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7. 文学流派与思潮:介绍不同时期中国文学的流派和思潮,如自由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等。

8. 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介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如新文学运动、现代文学理论等。

9. 文学与社会变革:介绍中国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如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等。

10. 当代中国文学:介绍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包括新生代作家、网络文学等新兴形式和作品。

以上是一般中国文学史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大纲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3.尽可能多地掌握代表作品,要求对公认的典范作品进行精读和熟读,最好能多背诵一 些名作,以便于在论述题中举例论证。要求考生掌握鉴赏的方法,对优秀之作能进行鉴赏性 的分析。 特别提示:为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本年度考试暂不涉及近代文学内容。 二、 参考书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4 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版。考试的基本内容不越出规定的参考书范围, 但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能适度发挥。
1.名词解释,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专业名词,如重要文学理论术语、 风格、社团、流派、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重要事件等。
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 评价。能对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
试。试卷的题型大致上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三大类型(不排除出现其他形式),共 计 150 分。考试内容一般不超越本科生的水平。 一、 要求把握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由中国文学史和历代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内容构成。要求考生将文 学史与作品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参考书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 3 版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 年。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共 150 分。 一、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一)通论部分 1.绪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两大系统。 2.文字:汉字构造与六书理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词汇: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今词义的异同。本义和引申义。同源词。探求词义的常用方法。 4.语法:词类活用。词序。判断句。被动表示法。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几种常见的习 惯句式。 5.音韵:有关音韵的基本概念。古书注音法。《广韵》与中古音。上古音。古音通假与因声求 义。古书的读音问题。诗词格律。 6.古书注解和句读:古注概况与类型。古注体例与术语。正确标点古书。 7.语文工具书:工具书的类型、编排和检索。几种重要工具书。 (二)文选部分 文选以第一、二册为主。 (三)常用词部分 注意常用词中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考试。

二、考试的目的、内容1、命题指定参考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考试的目的:(1).熟悉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检查考生在学习中对先秦两汉至魏晋六朝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以及这一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文学流派的创作特色,及其特色形成的过程和文学史的影响、文学团体、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情况;(2).运用所学知识,以文化学的视角结合哲学、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综合研究文学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的内容:A、中国古代文学各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思潮;B、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成就;C、代表作品分析;D、名词术语;三、. 考核的要求与考核的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导论:1、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分期;2、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问题;3、了解先秦文学的形态、创作的流变;4、了解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上古文学识记:原始歌谣;神话的概念、上古著名的神话片段;《山海经》;理解: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歌谣的特点;上古神话内容的分类;掌握:上古神话的历史化;精读,掌握四大神话及蕴涵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诗经》识记:《诗经》的编定与体制;风、雅、颂,毛诗序,赋、比、兴的概念;四家诗;《关雎》、《蒹葭》、《氓》、《东山》、《七月》;理解:《诗经》的内容分类;《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变风变雅;《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特色;掌握:《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语言风格;《诗经》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历史散文识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三传”、“春秋笔法”、纵横家的概念。

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萌芽与形成;《左传》的叙事艺术特征;《战国策》的写人艺术;《左传》和《战国策》行人辞令的比较;掌握:《左传·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宫之奇谏假道”的辞令特点、《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的形象及其塑造方法、《战国策·苏秦始将连衡》的辞令及其形象特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诸子散文识记: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的作者及成书过程;理解:诸子说理散文的发生、发展和成熟过程;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理论主张;掌握:《论语》的思想内容、《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庄子·逍遥游》的艺术成就;《孟子》散文的文学性及《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先秦诸子寓言特点;诸子散文的总体文学特征及其地位和影响;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识记:楚辞体、《离骚》、《九章》、《九歌》的概念;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展现的屈原美政理想;《离骚》的美人、香草意象;《离骚》、《九歌》的想象力;宋玉及其辞的地位及影响艺术特色;掌握: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编两汉文学导论:1、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2、汉代文学样式嬗变及分期;3、赋的起源与发展状况;4、史传散文《史记》等基本知识;5、五言诗的发生、发展与七言诗的孕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学习资料分享----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学习资料分享----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码:130142108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本科学生编写单位:中文系编写人:郑丽丽审定人:郑丽丽编写时间:2011年3月一、指导思想1、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本课程教学目的,按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的要求,编写本大纲。

2、为使本课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本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命题和考试的基本要求,它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准备考试的基本依据。

3、本大纲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两个层面,侧重运用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本大纲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版)及本课程“三基要求”编写。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1、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

课程结束时(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本课程期末结业成绩计算采用合成法,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1、本课程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测学生对必读作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概括能力。

2、要求学生认知并识记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主要理论问题。

例如: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的基本情况(文学运动发生的背景、时间,基本过程,重要文献,主要内容和意义;文艺思潮主要倾向、理论主张及创作表现等)。

文学团体和流派的基本情况(成立与活动时期,主要成员,文艺思想,艺术倾向,主要刊物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等)。

文艺思想论争的基本情况(论争的时期,主要人物,论争的主要内容等)。

作家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作家的生平与思想的特殊性,创作概况,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主要人物形象、主要艺术特征,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三家诗”、“毛诗郑笺”3.《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4.《诗经》的艺术特色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的体例与笔法2. 春秋三传。

3. 《左传》艺术成就4. 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5、《战国策》的叙事特色6、《国语》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2、联系作品,论述《论语》的文学成就3、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4、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5、《韩非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3、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3、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4、汉赋的艺术特色第六章《史记》、《汉书》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4、《汉书》艺术特征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3、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的思想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元嘉三大家4、“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5、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6、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朝民歌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2、北朝民歌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3、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2、《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3、志人小说4、《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第十五章唐代诗歌1、唐诗繁荣的原因2、“上官体”的特点与价值3、初唐四杰4、“四杰”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局限5、“沈宋”的诗歌成就6、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评价7、山水田园诗兴盛于盛唐的原因8、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9、王维诗的艺术特点10、高适、岑参诗创作的不同特点11、王昌龄七言绝句取得的成就12、李白乐府与歌行的特点与成就13、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14、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5、人称杜甫为“诗史”、“诗圣”,如何理解?16、杜甫诗艺术特色及诗歌史地位17、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及总体特征18、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19、郊寒岛瘦20、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21、刘禹锡诗的主要题材与艺术特色22、柳宗元诗的主要题材及艺术特色23、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24、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25、《琵琶行》与《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26、杜牧诗歌的创作特色27、李商隐诗的思想及艺术成就第十六章唐代散文、传奇、变文、词1、古文运动2、韩愈、柳宗元古文创作的艺术成就3、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主张4、唐传奇概念5、变文概念6、掌握“敦煌曲子词”、“花间词派”等名词7、李煜在词史上的贡献第十七章北宋文学1、宋初三体2、诗文革新运动的作用及影响3、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分类与艺术成就4、王荆公体5、柳永词的分类与艺术特点6、苏轼诗歌艺术特色7、苏文艺术特色8、苏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9、秦观词艺术特色10、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11、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12、什么是“江西诗派”?其创作特色如何?第十八章南宋文学1、李清照的词论及词作的特点2、陆游诗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点3、“诚斋体”的主要特点4、辛词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色5、辛派词人6、姜夔词的艺术特点7、江湖派诗人的界定8、“话本”概念9、话本的艺术成就第十九章金元文学1、元好问丧乱诗思想艺术特色。

2、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5、崔莺莺形象分析6、《梧桐雨》主题思想7、南戏概念8、《琵琶记》的艺术特色9、散曲定义第二十章明清小说1、《三国演义》艺术成就2、如何理解尊刘贬曹3、掌握刘备、孔明、曹操、关公等人物形象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5、掌握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物形象6、《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7、掌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唐僧的人物性格。

8、《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9、掌握西门庆、潘金莲人物形象。

10、《儒林外史》艺术特色11、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12、如何认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13、“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如何理解?14、掌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的思想性格15、“三言两拍”概念16、“三言二拍”叙事艺术17、《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8、“四大谴责小说”第二十一章明清戏曲1、《牡丹亭》的时代文化意义2、《牡丹亭》的艺术成就3、杜丽娘形象分析4、如何理解“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5、《桃花扇》艺术特色6、李香君艺术形象的特点7、《长生殿》的艺术特色8、《长生殿》主题第二十二章明清诗、词、文1、晚明小品文2、台阁体3、前后七子4、唐宋派5、茶陵派6、公安派7、竟陵派8、性灵派9、格调派10、桐城派11、阳羡词派12、浙西词派13、常州词派14、“小说界革命”15、南社16、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五四文学(一)五四文学思潮和运动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简况)2.新文学社团与流派3.新文学理论建设:胡适《文学改良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二)五四时期小说发展简况1.问题小说:冰心的小说2.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小说、乡土小说3.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小说、许地山小说(三)鲁迅1.小说:《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散文:《野草》、《朝花夕拾》3.杂文:思想艺术特质。

(四)五四时期的新诗发展简况1.白话诗:胡适《尝试集》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湖畔诗社”、“小诗体”(五)郭沫若1.诗歌:《女神》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历史剧:历史剧的艺术个性3.《屈原》的价值(六)五四时期的散文发展简况1.“语丝”派的散文:周作人散文2.“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3.“创造社”作家的散文:郁达夫散文二、三十年代文学(一)三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1.革命文学的论争:内容与过程。

2.左联3.左翼文坛与自由主义作家的论争(二)三十年代的小说1.左翼小说创作简况(1)丁玲小说创作(2)“东北作家群”萧红小说创作2.京派与海派创作简况(1)京派:废名小说(2)海派:新感觉派小说(三)茅盾1.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2.《蚀》、《子夜》3.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老舍1.老舍小说构筑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3.老舍小说的“京味”(五)巴金1.前期小说简况2.《家》3.《寒夜》(六)沈从文1.沈从文小说两大主题及文学观2.《边城》3.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七)三十年代的新诗、散文、戏剧创作简况1.现代派诗诗歌:现代诗派、戴望舒、卞之琳诗歌2.林语堂的散文3.“剧场戏剧”的确立,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十)曹禺1.《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2.曹禺话剧艺术特点及贡献三、四十年代文学(一)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发展简况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2.不同地域里的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四十年代小说简况1.孤岛文学2.钱钟书小说3.张爱玲小说4.解放区小说:赵树理、孙犁小说(三)四十年代的新诗1.“七月诗派”2.“中国新诗派”3.冯至《十四行诗集》4.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四)艾青诗歌创作(五)四十年代散文创作概况(六)四十年代戏剧创作概况第三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编: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第一章 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1.本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2.第一次文代会的相关知识3.“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认识第二章 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理论论争1.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2.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论争3.关于人物塑造的论争第三章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1.农村题小说的兴盛与演进2.赵树理的小说3.柳青的《创业史》4.周立波的《山乡巨变》5.浩然的《艳阳天》第四章“干预生活”的小说1.“干预生活”的提出及其影响2.正视现实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如王蒙:《政治部新来的青年人》)3.描写爱情婚姻生活揭示情感世界的作品(如宗璞:《红豆》)第五章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小说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相关知识2.孙犁的小说3.茹志鹃的小说第六章长篇小说的丰收1.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2.梁斌的《红旗谱》3.杨沫的《青春之歌》4.欧阳山的《三家巷》第七章历史剧和现代生活剧1.话剧创作的起伏2.老舍的剧作《茶馆》第二编新时期文学第一章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1.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第四次文代会的意义)2.社会的变革与文学的发展3.创作潮流的多元化格局第二章文学理论批评的活跃1.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如:人文精神大讨论、重写文学史)2.文学批评方法的变革3.文学理论批评队伍的壮大第三章小说创作1.本时期小说创作特色(如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先锋小说、寻根小说、新女性小说)2.王蒙、刘心武的小说创作3.宗璞、张洁的小说创作4.汪曾祺的小说创作5.邓友梅、冯骥才的小说创作6.王安忆的小说创作7.张承志、史铁生的小说创作8.韩少功、阿城、李杭育的小说创作9.贾平凹、路遥的小说创作10.张炜、陈忠实、莫言的小说创作11.马原、余华、格非、苏童的小说创作12.刘恒、方方、池莉、刘震云的小说创作13.林白、陈染的小说创作第四章诗歌1.本时期诗歌创作特色2.穆旦、陈敬容、郑敏的诗3.舒婷、顾城的诗4.“新生代”诗人的诗第五章散文1.本时期的散文创作的特色2.巴金的散文3.余秋雨的散文第六章话剧文学1.本时期话剧创作的特色2.高行健、沙叶新等的剧作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2)简答题45分(3)论述题75分四、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