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裂缝检测鉴定方法略谈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鉴定裂缝与处理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鉴定裂缝与处理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裂缝的安全鉴定和处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对房屋建筑工程中裂缝的形成原因、安全鉴定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裂缝的形成原因1. 材料质量问题: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安全性,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容易导致房屋裂缝问题。
2. 设计问题:不科学的设计、超载或者结构刚度不足都可能导致房屋裂缝的产生。
3. 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疏漏、管理不到位以及施工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房屋裂缝问题。
4. 自然因素:例如地质条件、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也会对房屋裂缝产生影响。
二、裂缝的安全鉴定在进行裂缝的安全鉴定时,需要对裂缝的类型、位置、宽度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常,裂缝可以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种类型。
结构性裂缝一般是由于地基沉降、结构变形或者荷载变动引起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而非结构性裂缝则多是由于装饰材料或建筑构件的变形引起,一般不会对房屋的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进行裂缝安全鉴定时,需要对裂缝的位置和宽度进行评估。
通常,裂缝出现在墙体的端部、门窗洞口、楼板交接处等位置比较多,这些位置容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
裂缝的宽度也是评判裂缝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宽度大于3mm的裂缝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结构性裂缝,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1. 加固处理:对于结构性裂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恢复房屋的结构稳定性。
加固方法可以采用加固材料补强、增加钢筋或者改变结构形式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2. 补缝处理:对于室内装饰墙面或者外墙面的非结构性裂缝,可以采用相应的填缝材料进行补缝处理。
一般情况下,选择与墙面相匹配的填缝材料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裂缝带来的美观影响。
3. 检测监测:在进行裂缝处理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检测监测,以确保裂缝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浅述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浅述摘要:本文先对房屋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房屋安全鉴定裂缝的控制对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房屋安全鉴定裂缝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全鉴定;裂缝;原因;解决措施1房屋裂缝产生的原因1.1施工质量不过关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巨大利润,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行做起建筑开发商,但是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有高有低,施工技术也有限,导致建造的房屋建筑质量水准不一。
1.1.1混凝土砂浆强度不稳定。
混凝土砂浆的强度决定了墙体的承重力,抗压,抗震,防裂等性能。
混凝土砂浆在搅拌前,要进行水泥和砂石的配比,如果混凝土砂浆中配料不合理的话,会影响砂浆的强度。
水泥过多则强度偏高,墙体较脆;砂石过多则强度较低,易产生裂缝,因此必须保证砂浆配料比例均匀。
配好混凝土砂浆的材料后,需要对其进行搅拌,一般在施工现场都是通过搅拌车完成这一工序的,搅拌时,必须设定好搅拌强度、搅拌时间以及每次搅拌的砂浆量,这样才能保证砂浆搅拌均匀,不会导致砂浆的强度时高时低。
1.1.2建造使用的砂浆不是现和的。
在施工现场,因为工人偷懒等原因,一次性搅拌过多的混凝土砂浆,不仅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还存在砂浆的安全问题。
当砂浆使用过剩,由于放置时间较长等原因,再次使用时,其中的砂浆已经发生了凝固现象,强度发生了改变,不再适合用来建造墙体,否则就会导致墙体裂缝,影响施工质量。
1.2房屋建筑设计不科学很多的房屋建筑设计忽略了墙体裂缝的设计,这是不符合设计规范的。
有的设计方案中,虽然墙体裂缝的设计,却没有斟酌当地建筑的实际情况,使得设计脱离实际,增加了墙体裂缝的发生机率。
此外,房屋设计时,没有考虑建筑本身的构造外形,建筑墙体使用的材料,建筑所需砂浆强度偏小等原因,也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1.3温度应力的影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的房屋建筑会因为外界气温的变化,内部发生改变导致墙体变形产生裂缝。
根据物理学“热胀冷缩”的规律,当温差变化范围较大时,建筑物来不及恢复到形变之前的状态,容易被温差变化产生的拉力扯出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鉴定裂缝与处理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鉴定裂缝与处理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工程在各个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进行安全鉴定并及时处理裂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房屋建筑工程中裂缝的安全鉴定与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裂缝的分类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裂缝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
1. 结构裂缝结构裂缝是由于建筑结构的受力问题导致的裂缝,主要原因包括地基沉降、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达标等。
结构裂缝一般发生在墙体、梁柱等承重构件的连接处,对于房屋的安全性影响较大。
对结构裂缝进行安全鉴定和处理十分重要。
二、裂缝的安全鉴定在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裂缝进行安全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裂缝的形状和分布需要对裂缝的形状和分布进行观察。
裂缝的形状有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斜裂缝等,而分布主要集中在承重构件的连接处。
通过观察裂缝的形状和分布可以初步判断裂缝的性质和原因。
2. 测量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需要对裂缝的宽度和深度进行测量。
裂缝的宽度和深度是判断裂缝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安全鉴定的重要依据。
3. 判断裂缝的原因根据裂缝的产生原因,可以初步判断裂缝是属于结构裂缝还是非结构裂缝。
也可以分析裂缝的原因,如土地沉降、建筑设计、施工工艺等,以便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
对于结构裂缝,需要进行专业的结构安全评估,以确定裂缝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案。
可能的处理措施包括增加加固材料、重新设计承重结构、对地基进行处理等。
对于非结构裂缝,一般可以采取填充、修补等措施。
填充材料可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进行选择,如聚合物填缝剂、水泥砂浆等。
修补后需要对表面进行整平处理,以保持房屋的美观。
3. 预防措施除了裂缝的实际处理,还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比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牢固性。
浅谈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鉴定与处理
浅谈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鉴定与处理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就基于此,对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鉴定与处理进行相关概述,旨在通过更加有效的裂缝处理方式,保障房屋结构稳定可靠。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裂缝鉴定;处理房屋建筑中时常产生裂缝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于材料的物理特性所引起的,不能从本质上规避此问题。
从整体上看,裂缝问题的产生是设计图纸、环境因素、材料特性以及地基沉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所以,在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时候,需全方位地思量会引起房屋裂缝产生的因素,以此有效确保房屋建筑的总体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1 房屋结构及特征1.1混凝土结构房屋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类型。
在房屋安全鉴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称重、现浇混凝土梁及混凝土多孔板等的混凝土结构组合情况[1]。
由于混凝土会受施工变形及约束影响,内部存在诸多空隙及裂缝,使其呈现出非匀质特征。
1.2砌体结构在房屋安全鉴定期间,也有部分房屋工程以砖墙及现浇混凝土梁、柱称重、以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为屋盖。
与房屋其他结构相比,砌体结构主要由砌块体及砂浆砌筑成墙及柱构成。
2房屋结构裂缝的理论分析2.1裂缝概念裂缝主要由固体材料物质性质决定,具有不可避免特征。
房屋裂缝源于荷载及变形力,当结构抗拉强度小于荷载时,构件会产生细微裂缝。
2.2控制房屋裂缝产生的重要意义房屋结构裂缝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渗透问题。
如若遇到雨雪天气,房屋裂缝会使多余水分沿开裂处渗透到内部结构中,并引发冻胀裂缝,对房屋结构造成二次伤害;第二,腐蚀影响。
房屋结构裂缝问题会使房屋内部钢筋结构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对内部钢筋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影响,大大降低了钢筋自身强度,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到工程整体使用寿命[2];第三,构架变化。
房屋裂缝也会导致工程整体架构出现变化,严重者更会出现房屋坍塌等重大事故,需工程相关管理人员对房屋裂缝问题进行鉴定及控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裂缝预防措施,从根本上保障房屋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率。
浅谈工程结构裂缝的检测方法
浅谈工程结构裂缝的检测方法黄敏姚沅付红勇吴小强邹玲俐(湖北省交通基本建设造价管理站湖北武汉 430034)摘要:针对混凝土裂缝的危害,阐述了混凝土裂缝检测的方法。
强调了在实际工程中对结构裂缝检测安全的研究十分有重要。
关键词:工程,裂缝,检测0 引言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裂缝无损检测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评估以及加固研究等工作起步较晚,已有结构的安全性评定标准还不完善,为了充分保证结构和人员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避免灾难性的悲剧,人们必须加强对裂缝识别技术的研究。
1 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测方法裂缝宽度的量测常用读数显微镜,它是由光学透镜与游标刻度等组成的复合仪器。
其最小刻度值要求不大于0.05mm。
其次,也有用印刷有不同宽度线条的裂缝标准宽度板(裂缝卡)与裂缝对比测量;或用一组具有不同标准厚度的塞尺进行试插对比,刚好插入裂缝的塞尺厚度,即裂缝宽度。
后二法较简便,但能满足一定要求。
一般常有的裂缝宽度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1 脆漆涂层法脆漆涂层是一种在一定拉应变下即开裂的喷漆。
涂层的开裂方向正交于主应变方向,从而可以确定试件的主应力方向。
脆漆涂层具有很多优点,可用于任何类型结构的表面,而不受结构材料、形状及加荷方法的限制。
但脆漆层的开裂强度与拉应变密切相关,只有当试件开裂应变小于涂层最小自然开裂应变时脆漆层才能用来检测试件的裂缝。
1975年美国BLH公司研制了一种用导电漆膜来发现裂缝的方法。
它是将一种具有小阻值的弹性导电漆,涂在经过清洁处理过的混凝土表面,涂成长度约100-200mm,宽5-10mm的条带,待干燥后接入电路。
当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0.001-0.004mm时,由于混凝土受拉,因而拉长的导电漆膜就会出现火花直至烧断。
导电漆膜电路被切断后还可以继续用肉眼进行观察。
1.2 光弹贴片法光弹贴片是在试件表面牢固地粘贴一层光弹薄片,当试件受力后,光弹片同试件共同变形,并在光弹片中产生相应的应力。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9.9.1 技术内容
周边施工指在既有建(构)筑物下部或临近区域进行深基坑开挖降水、地铁穿越、地下顶管、综合管廊等的施工,这些施工易引发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及开裂等,致使结构或既有线路出现开裂、不均匀沉降、倾斜甚至坍塌等事故,因此有必要对受施工影响的周边建(构)筑物进行检测与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施工期间的监测,严格控制其沉降、位移、应力、变形、开裂等各项指标。
各类穿越既有线路或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工程,施工前应按施工工艺及步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地表及上部结构变形与内力,并结合计算结果调整和设定施工监控指标。
9.9.2 技术指标
检测主要是对既有结构的现状、结构性态进行检测与调查,记录结构外观缺陷与损伤、裂缝、差异沉降、倾斜等作为施工前结构初始值,并对结构进行承载力评定及预变形分析。
结构承载力评定应包含较大差异沉降、倾斜或缺陷的作用;监测及预警主要为受影响的建(构)筑物结构内部变形及应力,倾斜与不均匀沉降,典型裂缝的宽度与开展,其他典型缺陷等。
9.9.3 适用范围
周边施工包含深基坑施工、地铁穿越施工、地下顶管施
工、综合管廊施工等。
9.9.4 工程案例
天津老城厢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居民楼影响监测,天津地下管廊顶管施工对周边居民楼影响监测,北京地铁10号线穿越施工过程检测监测,合肥地铁3号线穿越施工对上部建筑影响检测监测与评估。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裂缝监测是对建造物、土地或者其他结构中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的过程。
裂缝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地质活动、结构变形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
裂缝监测的目的是及早发现裂缝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监测方法1. 定点测量法:在裂缝的两端或者裂缝附近设置测点,使用测距仪或者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裂缝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应在相同的季节和时间进行,以便进行准确的比较分析。
2. 建造物变形监测法:通过在建造物的不同部位安装测点,使用变形测量仪器对建造物的位移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建造物的变形情况,并及时发现裂缝的变化。
3. 土壤监测法:通过在土壤中埋设测点,使用土壤应变仪或者土壤位移仪器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土壤的变形情况,从而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和对建造物的影响。
三、监测频率1. 定期监测: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和裂缝的情况,制定定期监测计划。
普通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是比较合理的,以便及时发现裂缝的变化。
2. 特殊情况监测:在发生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或者重大施工活动时,应加强对裂缝的监测,以便及时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监测记录和报告1. 监测记录: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测量日期、测点位置、裂缝长度和宽度、建造物位移等数据。
记录应准确、清晰,并保存在监测档案中。
2. 监测报告: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五、监测结果分析和处理1. 裂缝变化的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裂缝的变化趋势和稳定性。
如果裂缝的变化超过了安全范围,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2. 修复和加固措施:根据裂缝的原因和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方案。
修复和加固措施应由专业工程师进行设计,并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3. 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造物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裂缝检测方案
裂缝检测方案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使用合适的裂缝检测方案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可持续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裂缝检测方法、技术和工具,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一、目视检测目视检测是最简单、常见的裂缝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人工直接观察建筑结构上的裂缝来评估其性质和严重程度。
目视检测的优点是易于实施和低成本,但缺点是对于微小或隐蔽裂缝的检测效果有限。
因此,在一些需要更精确评估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其他高级检测方法。
二、激光扫描激光扫描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裂缝检测方法。
它利用激光器发射激光束,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或回波来获取建筑结构表面的几何信息。
激光扫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同时可以检测到微小的裂缝。
这项技术在复杂结构的评估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红外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红外相机来检测建筑结构表面的温度分布差异。
由于材料在受力或破裂时会产生微小的温度变化,红外热成像可以帮助检测到潜在的裂缝或结构问题。
这项技术适用于复杂结构或需要大范围检测的情况,例如桥梁、隧道和管道等。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快速、无接触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四、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来识别和定位裂缝的方法。
这项技术使用超声波发射器将超声波引入结构内部,在裂缝或缺陷发生时,超声波会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
通过分析超声波信号,可以确定裂缝的位置和性质。
超声波检测适用于检测金属结构、混凝土结构和其他复杂结构的裂缝。
五、振动检测振动检测利用结构在受力或振动时产生的动态响应来识别和评估裂缝。
该方法通过施加外力或激励,观察结构在不同频率条件下的响应特征。
对于有裂缝存在的结构,它们的频率响应和模态特性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裂缝的位置和程度。
振动检测适用于大型建筑结构、桥梁和风力发电机塔等。
六、综合应用综合应用上述不同的裂缝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结合目视检测和激光扫描,用目视检测来发现裂缝的大致位置,再利用激光扫描获取更精确的裂缝形貌信息。
浅谈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
浅谈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
建筑业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房屋建筑中。
由于不同的建筑材料所具备的不同的物理属性。
导致房屋建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建筑裂缝问题。
因此,进行房屋建筑中的裂缝成因探讨以及裂缝处理对策,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工程寿命,这对房屋建筑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鉴定,裂缝成因分析,处理对策前言:经过大量的房屋建筑工程实践证明,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建设中,出现房屋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是工程允许范围内的,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实际的安全鉴定中。
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裂缝的成因以及合理的规划应对策略。
从而增加房屋建筑的安全系数,保障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将裂缝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证房屋的安全使用。
消除房屋裂缝带来的隐患。
房屋建筑设计:一座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得,它们各处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但是一座建筑物建成后,它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能经受着各种因素的考验,如外力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人为因素影响、物质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
一幢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要经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索对建筑物的影响,遵循“功能适用、安全耐久、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切实可行、注意美观”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构造方案和措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外力作用的影响,作建筑物承受的荷载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建筑物裂缝的呈现,也是告构选型的重要基础,建筑物的荷载大小是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的主要依据。
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形状和使用基础,而构件的选材、尺寸形状等又是建筑构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进行建筑的构造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所受到的荷载以及外力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案
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案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经常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工程。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环境因素,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减弱,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因此,及时检测和处理混凝土裂缝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案。
一、视觉检测法视觉检测法是最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情况来判断混凝土的结构安全。
视觉检测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但是,由于人眼视力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视觉检测法对于深度较浅的细小裂缝往往难以发现。
因此,视觉检测法是一种初步的检测方法,不能作为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的唯一依据。
二、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探测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声波的声波传播特性,通过探头在混凝土表面扫描来检测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情况。
超声波检测法的优点是检测精度高,能够检测深度较深的细小裂缝。
但是,该方法需要特殊的探头和设备,成本较高。
三、红外热像法红外热像法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探测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红外相机测量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分布来判断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情况。
红外热像法的优点是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
但是,该方法对于深度较浅的细小裂缝往往难以发现,且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四、处理方案针对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应根据裂缝的类型、大小和深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填缝法填缝法是最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裂缝处填充专用的填缝剂,使裂缝得以填平,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填缝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但是,该方法只能修复裂缝表面,对于深度较深的裂缝效果不佳。
2.灌浆法灌浆法是一种将专用的浆料灌入混凝土裂缝内部的方法,使裂缝得以填平和加固。
该方法适用于深度较深的裂缝处理。
灌浆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修复效果较好。
建筑工程裂缝检测方案
建筑工程裂缝检测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裂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问题,其存在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对建筑工程中的裂缝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和评估,对于保障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裂缝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案。
二、裂缝检测的重要性建筑工程中的裂缝是指在建筑物结构材料中或其连接部件上发生的断裂、裂缝等类型的破坏现象。
裂缝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裂缝的存在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裂缝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通过对裂缝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可以发现和解决裂缝问题,从而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2. 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裂缝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裂缝问题,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 预防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从而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通过对裂缝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预防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发生。
三、裂缝检测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常见的建筑工程裂缝检测技术和方法包括人工检测、仪器检测、影像检测、无损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 人工检测人工检测是通过人工观察和检测裂缝的存在和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是受到人眼视力和观察角度的限制,不够准确和全面。
因此,人工检测一般适用于裂缝的初步发现和情况的把握。
2. 仪器检测仪器检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裂缝进行检测和评估。
常见的仪器包括裂缝测距仪、裂缝计量仪、光纤传感器、裂缝监测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能够对裂缝进行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检测,但是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成本较高。
某工程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的鉴定监测方案及方法分析
某工程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的鉴定监测方案及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1-03-01T10:13:36.64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皇甫致远1 张二龙2 邬松伯3[导读] 摘要:基坑建设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和降水会对相邻建筑物和地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相邻建筑物现状鉴定监测方案及方法进行分析,以反映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天津联鉴建筑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402摘要:基坑建设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和降水会对相邻建筑物和地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相邻建筑物现状鉴定监测方案及方法进行分析,以反映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基坑开挖;相邻建筑物影响;变形观测;鉴定监测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各类工程建筑基坑在相邻建筑旁开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基坑深度也越来越深。
基坑(尤其是深基坑)开挖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周边地基发生变形,随着基坑的加深,对邻边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的影响不断加大,会导致邻边既有建筑物发生沉降、倾斜以及开裂等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发生既有建筑物的坍塌事故,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基坑开挖,需要对邻边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的影响进行科学的监测,一套科学合理的鉴定监测方法变得非常重要。
1.工程概况本项目拟建1栋10层综合楼和3层配建楼,整体地下三层。
基坑面积约 2200 平方米,基坑深度约15m。
为全面了解项目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安全情况,监测范围拟按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相邻房屋确定,初步拟定对周边2栋相邻建筑进行保全鉴定。
2.鉴定监测技术方案2.1.鉴定监测内容基坑开挖前通过对相邻建筑物、基坑周边临近道路的损害情况及整体变形情况进行详细查勘、拍照、调查、记录,保全现状证据。
对建筑现状的沉降变化和原始偏斜情况进行观测,保留初始沉降变形数据。
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判断建筑的现状情况,为建筑物整体安全性评估提供变形监测依据。
建筑物裂缝检测与处理方法
建筑物裂缝检测与处理方法建筑物裂缝的检测与处理方法建筑物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的侵蚀下,建筑物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裂缝。
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
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至关重要。
一、裂缝的检测方法1. 目视检测法: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建筑物表面是否出现明显的裂缝来判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比较大和明显的裂缝,但对于一些微小的裂缝很容易被忽略掉。
2. 探测仪器法:使用专门的探测仪器来探测建筑物内部的裂缝情况。
常见的仪器有裂缝测量仪、水平仪等。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不易发现的裂缝,并可以测量其大小和深度。
3. 动态监测法:通过安装震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对建筑物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
当建筑物发生位移或振动时,设备会及时报警,便于发现裂缝情况。
这种方法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但可以全方位地监测裂缝的情况。
二、裂缝的处理方法1. 补充建筑材料:对于比较小且不深的表面裂缝,可以使用适合的填缝剂或胶水来进行补充,使其变得平整。
但这种方法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持久,需要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
2. 加固处理:对于较为严重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常见的方法有添加钢筋、混凝土添补等。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3. 外墙修补:对于裂缝出现在建筑物外墙的情况,可以进行外墙修补。
修补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重新刷漆、贴瓷砖、更换外墙材料等。
修补后不仅可以修复裂缝,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观度。
4. 裂缝治理:当裂缝较为严重且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时,需要进行裂缝治理。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在裂缝处进行混凝土加固、钢筋补强等处理,以恢复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
总结起来,建筑物裂缝的检测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裂缝的程度和严重程度来确定。
房屋墙体裂缝检测方案及处理方法
房屋墙体裂缝检测方案及处理方法房屋墙体裂缝是许多房屋存在的常见问题,它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美观,还可能对房屋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为了确保房屋的安全和稳定性,及时检测和处理墙体裂缝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房屋墙体裂缝检测方案,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墙体裂缝检测方案墙体裂缝检测对于确定裂缝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下面是一种常用的墙体裂缝检测方案:1. 目测检测:首先,进行目测检测是最简单的方法。
细致观察墙体的外观,注意是否出现裂缝。
裂缝的类型包括垂直裂缝、水平裂缝、斜向裂缝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以及裂缝两端的位移情况。
这些观察结果将有助于判断可能的裂缝原因和严重程度。
2. 使用裂缝计量仪器: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裂缝的宽度和变化情况,可以使用专门的裂缝计量仪器。
这些仪器可以快速测量裂缝的宽度,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通过连续测量,可以判断裂缝是否正在扩大,并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结构评估:在检测墙体裂缝时,还需要进行房屋结构的评估。
通过观察房屋的整体结构是否有变形,以及墙体裂缝是否有明显位移,可以初步判断裂缝可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如果发现存在结构性裂缝,建议及时请专业结构工程师进行综合评估。
二、墙体裂缝处理方法一旦发现墙体裂缝,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墙体裂缝处理方法:1. 补充强化材料:对于一些较小的裂缝,可以选择在裂缝上补充适当的强化材料,如填缝剂或密封胶。
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黏附性和充填性,可以填补裂缝,并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2. 加固处理:如果墙体裂缝较为严重或者存在结构性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这些加固方法包括加固墙体结构、增加支撑柱或梁等。
为确保加固效果,建议请经验丰富的建筑工程师或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处理。
3. 防止裂缝扩大:一旦发现墙体存在裂缝,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
这包括修复可能引起裂缝的根本原因,如处理潮湿或渗水问题,加强墙体的抗震性等。
房屋楼面裂缝安全检测鉴定
房屋楼面裂缝安全检测鉴定房屋楼面裂缝安全检测鉴定是一种针对房屋结构安全性的专业鉴定过程。
以下是该过程的详细介绍:一、鉴定目的房屋楼面裂缝安全检测鉴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评估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并为修复和加固提供建议。
裂缝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施工缺陷、材料老化、地基沉降等。
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对房屋的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鉴定方法1. 外观检查:对楼面的裂缝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裂缝的类型、方向、宽度和深度等。
2. 仪器检测:使用非破损性检测仪器,如超声波探测仪、电磁探测仪等,对楼面进行扫描,以确定裂缝的分布和走向。
3. 荷载试验:通过对楼面施加一定量的荷载,观察裂缝的反应,以评估其承载能力。
4. 结构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楼面进行结构分析,以确定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5. 强度评估:根据结构分析和荷载试验的结果,对楼面的强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
三、鉴定流程1. 收集资料:收集与楼面相关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使用记录等资料,以便对楼面的历史和使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
2. 现场勘查:对楼面进行实地勘查,记录裂缝的外观特征,并拍摄照片作为辅助记录。
3. 非破损性检测:使用适当的仪器对楼面进行扫描,以确定裂缝的分布和走向。
4. 荷载试验:根据楼面的设计荷载和使用历史,选择合适的加载设备,对楼面施加一定量的荷载,并观察裂缝的反应。
5. 结构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楼面进行结构分析,以确定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6. 强度评估:根据结构分析和荷载试验的结果,对楼面的强度进行评估。
如果强度不足,则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
7. 修复和加固建议:根据强度评估的结果,为业主提供修复和加固的建议。
这些建议应考虑到工程的预算、施工难度、材料选择等因素。
8. 监督和验收:在修复和加固过程中,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标准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标准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标准一、引言建(构)筑物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安全。
然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周边施工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检测、监测标准,以保障建(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探讨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标准,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标准1. 观测点的设置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包括主要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监测点。
观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受力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以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监测参数的选择在建(构)筑物受周边施工影响时,需要监测的参数包括建筑物的变形、位移、振动、裂缝等情况。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来确定,并且需要考虑到施工作业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监测设备的选择针对不同的监测参数,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能够长期稳定工作,并且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以确保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监测标准1. 监测频率在建(构)筑物受周边施工影响的情况下,监测频率需要根据施工作业的性质和程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并在施工时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是保障建(构)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
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与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后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加固、支护等,以确保建(构)筑物的安全。
3. 预警与应急处置在建(构)筑物受周边施工影响时,监测标准需要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和应急处置措施。
建筑结构裂缝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建筑结构裂缝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在建筑结构的使用过程中,裂缝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度,更会对建筑的安全性产生潜在的威胁。
因此,如何准确地监测建筑结构的裂缝情况,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裂缝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一、传统的裂缝检测方法传统的建筑结构裂缝检测方法一般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通过肉眼的观察、手摸、后期措施等形式来判断建筑是否存在裂缝。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适合检测深层结构裂缝,且无法实时监测裂缝的扩张和变形情况。
二、非接触式的裂缝检测方法而在现代建筑结构监测中,非接触式的裂缝检测方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清晰度的摄像机实现图像监测,其优势是非接触式监测,不需要拆除建筑物表面的材料,能够较好地实现实时监测。
以高清晰度摄像头为例,其可以获取清晰度高、色彩丰富的图片,通过计算机分析比对不同时间的图片,就能够判断出裂缝是否产生了扩张、变形。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无法检测深层结构裂缝,且在复杂环境中裂缝的识别精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非接触式的裂缝监测方法需要配合其他的监测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的监测。
三、监测仪器式的裂缝检测方法监测仪器式的裂缝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应变计、加速度计和倾斜计等仪器的使用。
这些仪器可以在不同方向上感测到建筑结构的细微变化,从而对裂缝产生的变形、扩张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其优势是检测准确度高,可监测深层结构、多种类型的裂缝,并且监测的效果十分稳定可靠。
不过,这种监测方法需要使用一些高精度的仪器,成本相对较高。
四、综合监测方法为实现更加准确、可靠的裂缝监测效果,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监测者采用了综合监测方法。
即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将其优点互相补充,形成更完整的监测体系。
比如,在非接触式裂缝监测中,可以使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从而提高对裂缝的识别度,进而通过比对实现对裂缝的位置、变形等信息的准确提取。
山西附近的房屋裂缝鉴定方案
山西附近的房屋裂缝鉴定方案技术服务指南山西附近的房屋裂缝鉴定方案一、前提条件(1)建筑物的降水、土力学特性满足山西地区房屋鉴定要求的基本要求。
(2)房屋内外墙体材料的配比应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3)基础除有垂直支护以外,还应设置防水措施。
二、鉴定方式由于房屋裂缝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所以房屋裂缝的鉴定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结构受力分析法大多数房屋裂缝是由于结构受力分析不充分或准确而出现的。
通过对结构受力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找出结构的不同部位所受的弯矩、弯曲、应力等情况,从而推知构件在何处产生裂缝。
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法对于新建房屋,可通过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检测构件的材料强度、刚度、变形性能等特性,找出构件材料对抗力学不足而引起的裂缝。
3.抗震规范评估法依据国家规范,评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决定抗震设计的等级,从而找出可能出现裂缝的部位及构件。
三、鉴定步骤(1)分析现场症状,记录症状定位及症状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基本信息。
(2)确定症状发生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定性分析裂缝的原因,并作出改进措施。
(3)执行改进后的方案,重新检查消除裂缝的效果,如仍有疑虑,可再次检查症状及原因。
四、结果评价(1)评估房屋裂缝的性质、原因、发生位置等信息,以收集裂缝发生时的详细症状。
(2)根据抗震规范、设计文件,评估构件对抗力学性能情况,对症状及原因作出准确判断。
(3)根据房屋结构受力情况,评估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4)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以确保进一步的房屋裂缝防治效果。
五、总结山西附近的房屋裂缝鉴定方案是一项技术服务,它是依据各种设计规范、场地条件、材料使用情况等,采用结构受力分析、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抗震规范评估等方法,对房屋裂缝的原因进行专业化评估,以找出发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房屋裂缝的发生率,保证房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浅析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鉴定与处理
浅析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鉴定与处理摘要:裂缝的产生是由房屋建设过程中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无法实现根本性的避免。
材料性能、设计因素、地质变化及自然环境的侵蚀等均有可能造成房屋开裂。
因为保证房屋使用安全,需要及时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补修,从而保证房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裂缝鉴定;处理1导言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在当前的发展理念下,建筑的安全性成为了尤为重视的要点,而不断地实践发展理念,是一种促进发展的有效思路。
重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探究相应的加固技术,是发展理念层面的要求,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体现。
基于实际分析,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屋结构的安全成为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不断地重视房屋结构的安全检测鉴定,能够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给生产生活提供更可靠的环境,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2房屋裂缝的原因2.1材料性能及设计因素引起的裂缝在房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房屋投入使用后的功能需求以及施工环境的限制因素,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会存在一定漏洞。
设计方案漏洞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内部应力,从而使得房屋建成后出现裂缝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出现裂缝之后,业主由于缺乏建筑相关知识,会认为裂缝是由于建筑材料不合格引起的,从而怀疑建筑的整体质量。
因此在房屋建设阶段,设计人员要尽量完善旖工方案,并与施工人员一起加强对房屋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后期房屋开裂情况的发生。
2.2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若房屋的地基建设不够均匀、土质较松,就极易引起地基沉降问题。
地基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导致房屋建筑发生位移,使得原有墙面承担过多的斜向载荷而产生裂缝。
不均匀地基沉降导致的最常见现象就是窗台角位置的斜向开裂。
2.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温差是导致房屋开裂的一个主要原因,易产生于墙体部位。
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外墙会受到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使得外墙温度升高,甚至在一些气候炎热的区域,夏季房屋外墙的最高温度可达到60℃以上。
建筑裂缝检测方案
建筑裂缝检测方案建筑裂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问题,它会给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威胁。
因此,建筑裂缝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建筑裂缝检测方案,并详细讨论其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方案原理建筑裂缝检测方案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无人机或遥感技术获取建筑物的图像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判断出建筑物中的裂缝,并对其进行测量和分类。
二、方案方法1. 数据采集本方案采用无人机或遥感技术获取建筑物的图像信息。
无人机具有高空拍摄、稳定飞行、灵活调度等优势,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建筑物的图像。
遥感技术则可以获取到更广范围的建筑物图像,但对图像处理要求更高。
2. 图像处理建筑物的图像处理是本方案的核心。
首先,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图像增强等。
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进行特征提取,例如边缘检测、纹理分析等,以便对裂缝进行区分和提取。
最后,对裂缝进行测量和分类,以便后续处理和管理。
3.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本方案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裂缝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可以准确判断建筑物中是否存在裂缝,并给出裂缝的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例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4. 结果输出经过裂缝检测和分类后,本方案可以将结果输出为报告或建筑物管理系统。
报告中包括建筑物的裂缝情况、位置分布图、裂缝的尺寸和严重程度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建筑维护和修复工作。
建筑物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裂缝情况,并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
三、方案应用建筑裂缝检测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建筑、桥梁、高楼大厦等。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建筑物的裂缝情况,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该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在建筑物设计之初就可以预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裂缝检测鉴定方法略谈
作者:杨涛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6期
摘要:在当下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配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工地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产生影响的案例时有发生。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针对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裂缝检测鉴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处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施工影响;检测鉴定;裂缝
引言
建筑施工工地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产生影响的案例时有发生。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较常规类结构检测对检测项目的选择、专业知识及现场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本人负责的受施工影响的居民住宅楼检测鉴定案例(鉴定结果得到委托方的认同),展示了在该类情况下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为施工方后续工程的处理提供依据。
一、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案例剖析
本作者以检测鉴定单位现场负责人的身份,受该栋建筑物居民代表及施工方的共同委托,对本次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大厦进行检测鉴定。
1.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及周边情况调查
1.1. 基坑施工情况调查
2014年×月,××广场开工建设。
该工程位于××,占地面积为5587.26㎡,拟建设地下3层、地上23层。
设计基坑开挖深度距自然地面为14.4m,基坑采用“水泥搅拌桩+微型钢管桩+预应力锚杆(索)+钢筋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冠梁、连系梁+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据××广场的工程施工方描述:该工程从2014年6月5日至8月20日进行水泥搅拌桩、微型钢管桩施工,8月23日至10月31日进行旋喷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2014年8月18日至12月5日进行土方开挖;2014年12月1日至2016年7月28日进行石方开挖,除D-E段外,其余部位均已开挖至筏板基础底面。
2016年2月19日,该基坑周边的××大厦C座业主反映××大厦C座楼梯间墙体存在开裂现象。
4月25日至4月28日,连续暴雨使得地下水位变化,该楼楼梯间墙体裂缝宽度变大,二
层至七层01单元房门变形。
5月18日至8月14日,随着降雨发生,该楼楼梯间墙体裂缝存在发展趋势,楼梯间休息平台板也自夹层至顶层出现开裂现象。
1.1. 结构体系检查及使用情况调查
现场对××大厦C座的实际结构布置情况进行检测,汇得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检测结果表明,该楼为七层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21.2m×14.3m,建筑面积约为1875㎡,夹层层高为2.3m,二层及以上层高为2.7m。
该楼位于××广场南侧,距××广场工程基坑边最近距离约16.85m。
据该楼业主反映,该楼竣工于2000年,自竣工后作为住宅楼正常使用,楼面未发现超载情况。
1.2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现状检查或检测
1.2. 结构变形观测
现场选取该楼阳角部位进行侧向位移测量。
测量结果表明,该建筑物上部结构目前的侧向位移范围为5mm~80mm(H/3333~H/263)。
结合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出具的《××大厦C座监测简报》测量结果,该楼各测点沉降量与上部结构侧向位移方向相符。
1.2. 裂缝损伤检测
在业主提供的检查区域内,对该建筑物构件裂缝及损伤进行检测。
由检测结果详见,该建筑物部分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或损伤,部分裂缝照片见图1与图2,部分裂缝分布统计示意图见图3与图4。
通过对裂缝检查结果的统计,根据裂缝所处的位置及分布特征,对建筑物存在的裂缝进行归类,主要表现为如下10种形式:
1、部分梯间梁跨中存在宽度为0.15mm~0.35mm的斜向、竖向裂缝;
2、部分梯间休息平台楼板存在宽度为0.15mm~0.35mm的斜向裂缝,部分裂缝贯穿楼板;
3、部分楼梯间墙体存在宽度为0.15mm~15mm的斜向、竖向裂缝,裂缝走向与上部结构侧向位移方向相符,裂缝贯穿墙体;
4、部分楼板存在宽度为0.01mm~0.25mm的裂缝,裂缝平行于板边或者斜向分布;
5、部分梁墙交接处存在宽度为0.10mm~0.45mm的水平、斜向裂缝;
6、部分墙体中部存在宽度为0.04mm~0.25mm的竖向、斜向裂缝,部分裂缝贯穿墙体;
7、部分墙体在门窗洞口周边存在宽度为0.05mm~3.0mm的水平、竖向或斜向裂缝,部分裂缝贯穿墙体;
8、部分墙体装饰层存在开裂、渗水现象;
9、部分楼板瓷砖、木地板存在开裂、空鼓、渗水现象;
10、部分门框、窗框存在变形、与墙体脱离现象。
1.3裂缝分析
通过对上述各种裂缝及损伤的统计归类,结合各类裂缝及损伤的分布位置,可进行如下分析和归纳:
1、该楼楼梯间周边墙体、梁、楼板裂缝及门框、窗框变形现象,主要由该楼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而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主要与相邻基坑工程施工有关。
2、该楼其它墙体、楼板裂缝主要为收缩裂缝。
3、该楼墙体、楼板装饰层存在空鼓、开裂现象,主要与粘结质量有关。
1.4结构鉴定结论
1、结合本次检测结果和委托方提供资料,在相邻基坑工程施工期间,该楼发生倾斜、墙体出现沉降裂缝、地基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且目前建筑物沉降尚未进入稳定状态。
2、该楼楼梯间周边墙体、梁、楼板裂缝及门框、窗框变形现象,主要由该楼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而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主要与相邻基坑工程施工有关;其它墙体、楼板裂缝主要为收缩裂缝;该楼墙体、楼板装饰层存在空鼓、开裂现象,主要与粘结质量有关。
二、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裂缝检测鉴定方法略谈
2.1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包括周边施工进度时间节点、建筑物结构类型、建筑物使用年限、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建筑物出现各类外观或内在损伤的时间节点等。
同时应通过走访、询问等方式收集在周边施工开工前的建筑物损伤情况。
尤其应注重周边施工及受影响建筑物出现损伤的时间节点,横向对比两者在时间上的逻辑关系,对判定结论影响重大。
2.2检测项目的选择
因建筑结构涉及问题的多样性,结构检测中检测项目纷繁多样。
原材类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力学性能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等;构件质量检测包括内部损伤检测、外部损伤检测等;构件损伤检测包括裂缝检测、锈蚀检测等;结构实体检测包括轴线尺寸检测、钢筋配置检测、保护层厚度检测等。
对于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检测项目的选择,主要应由检测鉴定目的而决定。
例如在上面案例中,鉴定目的首先需要判定的是结构安全性是否受影响,再者需要从专业及经验上进行判定相关损伤的类型。
结合案例中可能受施工影响建筑物出现的问题主要为大大小小分布不一的裂缝,因此选择裂缝检测作为本次主要检测项目。
2.3对检测结果的判定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房屋出现的表征通常为倾斜、沉降、变形或开裂。
本文主要针对裂缝检测鉴定作介绍。
裂缝检测应包含裂缝位置、分布、宽度和走向。
构件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结构安全性,基于结构设计中墙柱弱梁及柱梁为主要构件的思想,通过凿除批荡或经验判断等办法筛除掉装修层表观裂缝;再者,对剔除后剩余的构件裂缝通过裂缝长度、宽度及位置等因素判定该构件安全性;最后,应将裂缝区分分布在柱、梁和楼板上的数量一一罗列,通过图3、图4的裂缝整体分布图判定结构整体安全性。
三、结束语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筑物检测鉴定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的检测方式和方法,检测人员应当强化使命、责任、管理意识,总结经验教训,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同时应不断强化技术人员对现场专业检测经验的积累,更准确地给予鉴定结论,以便早日为委托各方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为后续工程的处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7~12.
[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6~8.
[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8~9.
[4]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317-2014,34~41.
[5] 曾荣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237.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