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获进展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这些设备的主要能源,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日益受到重视。

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

近年来,硅基负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低放电平台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二、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一)原料选择与准备制备硅基负极材料,需要的主要原料包括硅源、导电剂和粘结剂等。

其中,硅源的选择对最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硅源有微米硅、纳米硅等。

此外,还需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剂和具有良好粘结性的粘结剂。

(二)制备方法目前,制备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溶胶凝胶法等。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制备。

该方法首先将硅源、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形成溶胶状混合物,然后通过热处理使混合物凝胶化,最后进行烧结得到硅基负极材料。

三、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材料结构与形貌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制备的硅基负极材料进行结构与形貌分析。

XRD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SEM则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大小。

(二)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

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比容量、首次效率、库伦效率等;CV曲线则可以反映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及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三)性能对比分析将所制备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商业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性能对比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比较两者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

同时,分析硅基负极材料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手段,得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数据、电化学性能数据以及性能对比分析结果。

(二)结果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和前人研究,对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供应装置。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环保的电池类型,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重要能源供应方式。

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和发展离不开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如LiCoO2)向负极移动,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如石墨)向正极移动。

因此,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十年中,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新的材料不仅有更高的存储容量,而且充放电速度更快,循环寿命更长。

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

然而,由于石墨本身的容量限制以及其充放电速率性能的限制,石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新的负极材料已经开始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硅材料作为一种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存储电容量(4200mAh/g)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硅材料具有体积膨胀问题,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导致硅微粒的损失,从而降低电池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制备纳米尺寸的硅颗粒、使用聚合物涂层来固定硅微粒以及将硅微粒包在奈米碳管或氧化石墨烯中等等。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晶格结构材料,其具有高的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成为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又一有前途的候选材料。

叠层石墨烯纳米片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石墨材料的容量限制和电导率问题,大大改善了负极材料的性能。

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等化合物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这些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存储容量,更长的寿命和更稳定的性能。

总的来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石墨、硅材料、石墨烯以及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等新型负极材料,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容量低、循环性能差等。

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析其制备方法、性能及改进方向。

二、石墨烯的基本性质与结构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强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的片层结构可以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的嵌入位点,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此外,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三、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1.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在高温下使碳源气体分解,并在基底上沉积石墨烯。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但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2. 液相剥离法:利用溶剂剥离石墨得到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产物中杂质较多,影响电池性能。

3. 化学氧化还原法:通过化学氧化天然石墨得到氧化石墨,再通过还原得到石墨烯。

该方法工艺成熟,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四、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在石墨烯片层间嵌入和脱出,从而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此外,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降低内阻。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解决石墨烯材料的一些问题,如容量衰减、循环稳定性等。

五、性能改进措施及研究进展针对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1. 纳米结构化:通过制备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石墨烯材料,如三维网络结构、多孔结构等,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嵌锂能力,从而提高电池性能。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和其他传统能源越来越稀缺,迫切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

但是,这些新能源供应不稳定且持续不断,因此需要先转换成电能再输出,这促进了可充电电池的研究。

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能量密度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

当前,电池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迫切需要开发无毒、无污染的电极材料和电池隔膜以及无污染的电池。

与传统的二次化学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吸引人的特性已经在电子产品中占主导地位,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引言国际能源结构正从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低碳、清洁和安全的能源,以二次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已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和体积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主体由正极、隔膜、负极、封装壳体四部分组成,就提高电池的比能量而言,提高负极的性能相对于改进正极、隔膜、封装壳体更为容易。

负极又包括了电流集流体(通常是铜箔)、导电剂(通常是乙炔黑)、粘结剂(通常是聚偏氟乙烯)和具有与锂离子可逆反应的活性材料。

电极的性能几乎取决于活性材料的性能。

1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机制可以描述为,材料结构中可以容纳一定的外来的锂离子,相变形成新的含锂的化合物,并且能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脱出外来的锂离子,恢复到先前的原始结构。

嵌入型负极材料,包括已经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非石墨化的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TiO2以及钛酸锂等。

其中碳质材料的优点包括良好的工作电压平台,安全性好以及成本低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电压滞后、高不可逆容量的缺点。

钛酸盐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成本低、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但能量密度低。

石墨作为层状碳材料,是首先被商业化和人们所熟知的LIB负极材料,也是最成功的嵌入型负极材料,锂离子嵌入后可生成层状LiC6,其放电平台在0.2V(vs.Li+/Li)以下,有优异的嵌/脱锂动力学性能,是比较完美的LIB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20T01:11:22.3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30期作者:张俊孝胡发胜[导读] 如今,将石墨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逐渐达到理论极限。

张俊孝胡发胜河南华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 432000摘要:如今,将石墨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逐渐达到理论极限。

以合金化反应体系为基础的高容量含锂负极材料LixMy都是新型负极材料,储锂比容量较石墨高出数倍,能够为电池供应活性锂源。

上述特点使其可以和高容量无锂正极材料搭配,形成高比能锂离子电池。

为此,本次研究总结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高能机械球磨合金法以及辊压机械和金发等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合成与制备方式,以期为我国锂离子电池发展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容量合金基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文明也获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世界能源危机越发严重,地球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

为此,人类需要积极研发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发电可再生清洁能源,而上述能源要获得高效利用,首要先做到高效储备。

另一方面,消费电子行业以及电动交通工具对优秀的储能器件有更为强烈需求。

故而,人类需要及时开发更为高能量密度、更少成本以及更长使用时长的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便是代表性技术,具有能量效率优秀、使用寿命长以及迅速放点等诸多优势,所以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但是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趋近于理论极限,所以需要研发新的电池。

以合金反应机制的含锂负极材料成为具有潜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为锂离子电池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关研究从锂离子电池开始运用之后,学者研究的负极材料多种多样,包括新型合金、硅基材料以及石墨化碳材料等。

学者王淑娴(2019)认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插入电位应临近金属锂电位的低氧化还原电位,以尽量增加整体输出电压。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基材料、硅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方面。

这些材料在锂电池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锂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对这些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将有助于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推动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

碳基材料一直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因其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中。

通过控制碳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可以有效提高其对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能力,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不过,碳材料在储锂过程中很难实现高容量储存,这一问题已成为碳基负极材料的研究难点之一。

硅基材料也是当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与碳材料相比,硅具有更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硅材料在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结构破坏,电化学活性和循环寿命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硅材料的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合成纳米结构的硅材料、设计多孔结构、以及与碳等材料的复合等方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在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通过材料设计与合成新型的碳基材料,以提高其储锂容量,并且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

研究者也将继续探索碳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找出铁电影响碳材料电化学行为的机理。

将进一步发展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通过纳米结构设计、表面涂层等方法,提高硅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也将探索硅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以扩展硅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范围。

对金属氧化物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以寻找新型金属氧化物材料,并且改进其结构与性能。

研究者也将进一步研究金属氧化物的嵌入/脱嵌机制,以解决其循环稳定性问题。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也将持续深入。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及其存储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中。

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提升电池性能、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

我们将简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负极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然后,我们将重点综述各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讨论当前负极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包括硅基负极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以及新型二维负极材料等。

我们将展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类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需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碳材料:碳材料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软碳和硬碳等。

石墨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可以提供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软碳和硬碳则具有较好的嵌锂能力和较高的能量密度。

合金材料:合金材料如锡、硅、锗等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热门候选。

然而,合金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变化,容易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下降。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缓解合金材料的体积变化和提高其循环稳定性。

氧化物材料:氧化物材料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CoO、Fe2O3等)和锂氧化物(如Li4Ti5O12)等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导电性较差,需要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1. 传统负极材料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金属氧化物和合金材料。

石墨作为最为常见的负极材料,具有很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但其比容量有限,且在大电流放电时易发生热失控。

金属氧化物和合金材料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电化学活性较差,循环性能不稳定。

传统负极材料在满足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二、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展望1. 高能量密度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

开发高容量、高电化学活性的负极材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新型碳材料、硅基材料以及金属氧化物和合金材料都有望成为未来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重要负极材料。

2. 循环稳定性循环稳定性是锂电池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当前硅基材料、金属氧化物和合金材料的循环性能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需要通过界面工程、复合材料设计等方法来提高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3. 安全性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锂电池负极材料在大电流放电时易发生热失控,导致安全隐患。

未来需要开发更安全稳定的负极材料,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4. 可持续发展随着对环境友好性要求的提高,未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需要考虑其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需要注重材料的资源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

三、结语在锂电池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和满足应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新型碳材料、硅基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被认为是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电化学领域的不断进步,相信锂电池负极材料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也需要注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性,努力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我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2 1 年 第8 第5 ( 第4 期 ) 0 1 卷 期 总o yI f r tO ce c n e h |g n o mai¨
此 外 ,该 研 究小 组在 单 壁碳 纳 米管 表 面设 计 合 成 了小 于5 m的 高度 分 散P基 核 壳材 料 , n t 其 P原 子 对 乙 醇 的 催 化 氧 化 能 力 是 商 品 化 t
2 0 次 容 量 保 持 率 8 %) 倍 率 特 性 ( 1C 00 3 与 在 0
( / 钟 充 放 电 )倍 率 下 容 量 保 持 率 8 %,容 6) 7 " 0
锈 0 年 第8 第5 ( 第4 期 ) 21 1 卷 期 总 4
的 电子 电导 率 ,无 法 在 大 电流 密 度 下 进 行 充 放 电 ;而 且 以L i 负 极 的锂 离 子 电池 在 i 为 TO


【 羲{ 釜霎# 譬 蝣 蓦
瀚 嚣 搏 博 梅 毒 々
使 用 和 贮 存 过 程 中 由于表 面 催 化 反 应 ,有 持 续 胀 气 问题 ,带 来 一 定 安 全 隐 患 和 降低 循 环 寿 命 。对 其 进 行 表 面 包 覆 是 解 决 其 问题 的 有 效 途 径 之 一 ,但 如 何 得 到 均 匀 的包 覆 层 以及 实现 在 较 低 温 度 下 得 到 高 电导 率 的包 覆 层 一 直 是 一个 重要 的技 术难 题 。 中 国 科 学 院 物 理 研 究 所/ 京凝 聚 态 物 理 北 国家 实 验 室 的清 洁 能 源 实验 室E 1 博士 生 赵 0组 亮 与 胡 勇 胜 研 究 员 等 提 出 了一 种 利 用 含 氮 元 素 离 子液 体 实现 均 匀 薄 层(~ n 含 氮 元 素 掺 1 2 m) 杂碳 包 覆 L i 极 材料 的技 术 ,包 覆 改 性 i 负 TO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通过调整石墨晶体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

通过施加高压等静压处理,可以减小石墨颗粒之间的嵌合程度,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加规整的表面形貌,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表面修饰是一种有效的改性和优化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

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石墨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纳米结构,可以提高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稳定性。

利用有机溶剂或水溶性聚合物对石墨进行包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石墨表面的锂枝晶生长,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石墨负极材料的颗粒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石墨的成核、生长和集料过程,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形状、粒度和分布的石墨负极材料。

特定形貌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低的锂离子扩散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石墨负极材料的组成对其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可以改善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在石墨中添加硅、锡等元素,可以增加石墨的理论嵌锂容量;添加硫、氮等元素,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和吸附剂,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将围绕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改良、表面修饰、形貌调控和组成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金属锂插层电池时代 (1970s1980s):在该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锂插层化合物,例如LiMn2O4等,作为新一代蓄电池的可行性。

这些早期的锂离子电池使用金属锂作为阳极,然而由于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锂枝晶,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较差,因此该方法并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诞生 (1990s):为解决金属锂插层电池存在的体积膨胀和锂枝晶问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石墨类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天然石墨因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高比容量和低成本成为首选的负极材料。

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报告

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报告

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到电动汽车,再到大规模储能系统,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其中,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充电速率等重要指标。

因此,研发新型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新型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1、原材料:_____、_____、_____等。

2、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等。

(二)实验设备1、反应釜:用于材料的合成反应。

2、真空干燥箱:用于干燥合成后的材料。

3、电化学工作站:用于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4、 X 射线衍射仪(XRD):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

四、实验过程(一)材料合成1、将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溶剂,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

2、反应完成后,将产物进行过滤、洗涤,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初步合成的材料。

(二)材料表征1、使用 XRD 对合成的材料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确定材料的物相组成。

2、通过 SEM 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分布等。

(三)电池组装1、将合成的负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电极浆料。

2、将电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干燥、压片等工艺,制成负极片。

3、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采用电解液组装成纽扣电池。

(四)电化学性能测试1、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组装好的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测量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分析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材料表征结果1、 XRD 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_____的晶体结构,峰形尖锐,结晶度良好。

锂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研究进展

锂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研究进展

锂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非可再生资源也将越来越少。

只有不断地开发新的能源,才能满足更高的需求,才能让人们的社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近年来,一种性能更好的新型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这就是可充电、长寿命、高能量、清洁、无污染的可充电锂电池。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采用钛酸锂进行充放电时,其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与电解液产生化学反应。

在安全、化学等方面,它优于其他的碳阴极材料。

文章对钛酸锂的基本概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着重对它的制备、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钛酸锂;锂电池;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时间一长,矿产资源将面临耗尽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电压高、寿命长、容量大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的能源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锂电池是由正、负、电解质三部分构成的。

所以,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最好的,而合金材料则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金属锂材料,还是合金材料,都无法保证锂电池的安全性。

1.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二次电池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

近30年来,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已基本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国内的军用领域,锂离子电池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年的水平,但是在安全性上,我们还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锂离子电池工业发展和应用的国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再加上我国的政策引导,地理位置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我国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势头迅猛。

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和生产链不断完善、专业化、性能不断提高,并逐步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锂电池产业在今后的几年内将会保持快速的增长。

2.钛酸锂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情况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便于携带等优点,在电子产品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设备与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储存装置,其性能和成本的优化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和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和成本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石墨烯的性质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蜂窝状排列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出色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得石墨烯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

在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可以作为负极材料,其层状结构可以有效地吸附锂离子,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

此外,石墨烯的高导电性也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三、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 合成方法:目前,制备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还原氧化石墨烯以及热解碳化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如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但成本较高;而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则可以大规模生产,但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 改性研究:为了提高石墨烯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

例如,通过引入杂原子(如氮、硫等)对石墨烯进行掺杂,可以提高其电子传导能力和锂离子的吸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备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材料,如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复合,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容量。

3. 性能评价:研究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计算,对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充放电速率等优点。

此外,与传统的碳基负极材料相比,石墨烯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更小的体积膨胀和更稳定的结构。

四、挑战与展望尽管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应用很广泛,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是提高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简单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和从新型碳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三方面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0 引言目前全球最具潜力的可充电电池是锂离子电池。

用碳负极材料的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可逆比容量已达350 mA∙h/g,快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1]。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发展中的电动汽车等对电池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2]。

开发新型、廉价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就目前而言,主要有新型碳材料、锡基材料、硅基材料等,本文研究了这些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锂离子电池是指用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作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有能够接纳锂离子的位置和扩散路径,目前应用性能较好的正极材料是具有高插入电位的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锂的化合物,如LixCoO2,LixNiO2以及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等,这些正极材料的插锂电位都可以达到 4 V以上(vs.Li+/Li)[3].负极材料一般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其电解质一般采用溶解有锂盐LiPF6、LiAsF6等的有机溶液。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个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构成.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此时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负极处于贫锂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与构成电极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本身及锂离子的浓度有关[3]。

2新型碳材料在新型碳负极方面,未来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高功率石墨类负极及非石墨类高容量碳负极,以满足未来动力和高能电池的需求。

锰酸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锰酸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9731(2019)03-03028-05锰酸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张天戈,张竹柳,李延伟,姚金环(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锰酸锌(ZnMn2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重点探讨了改善ZnMn2O4电化学性能的几种方法,即电极材料纳米化、表面包覆、碳材料复合。

在此基础上还简要介绍了ZnMn2O4全电池的研究进展。

最后对今后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锰酸锌;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全电池中图分类号: TM91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9.03.0060 引 言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高功率、长寿命电池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3]。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该材料具有电子电导率高、Li+扩散系数大、体积变化小、嵌锂电位低等特性;但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只有372mAh/g,并且与电解液相容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粉化脱落,导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难以满足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要求[4]。

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替代负极材料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众多锂离子电池负极备选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自被报道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5-8]。

锰酸锌(ZnMn2O4)电极材料因具有比容量高、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较低的工作电压等优良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9-10]。

另外,ZnMn2O4中的Zn和Mn彼此间电极电势不同,因此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能够作为相互缓冲的基体,有利于缓解体积效应,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Zn还能够与Li发生合金化反应,从而使该材料具有784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镍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镍的研究进展

湖南有色金属HUNANNONFERROUSMETALS第37卷第2期2021年4月基金项目: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6QY003)作者简介:张淑琼(1990-),女,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研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镍的研究进展张淑琼1,2,3,赵群芳1,2,3,王 嫦1,2,3,蒋光辉1,2,3,欧阳全胜1,2,3,胡敏艺1,2,3(1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2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3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过渡金属氧化物铁酸镍因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具有高的比容量,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铁酸镍虽然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因较大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的电极的极化,这会使得材料脱落并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

为了提高材料的性能,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设计纳米结构的铁酸镍电极材料,二是与可作为缓冲基底的碳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三是与其它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

文章综述了以上三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过渡金属氧化物;铁酸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图分类号:TG146 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40(2021)02-0056-04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持续爆发将使用节能器件推向新的高地,进而使得大规模的能量存储设备的需求量逐年升高,锂离子电池作为环保存储器件得到很多的青睐[1]。

研发容量高、循环性能好、不可逆容量小、倍率性能好,在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稳定,且环保廉价的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的热点方向[2]。

目前,报道最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数集中于碳基类材料,包括无定形类的碳材料和石墨类碳材料,但这类材料的容量上升的空间较小。

除此以外还有硅基、锡基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发进展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发进展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发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2T06:08:06.77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9期作者:于子龙[导读] 伴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及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化。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备高功率密度于子龙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及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化。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备高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较长循环寿命、较低自放电率、安全可靠等各项优势特点,故应用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

在这一背景之下,对锂电子的电池产品所需硅基负极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故,本文主要探讨离子电池当中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实际研发进展情况。

[关键词]纳米硅碳;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研发;前言: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近几年呈快速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锂离子电池产业大规模投资带动之下,锂离子电池产品生产制备对负极材料实际需求持续提升,与石墨负极比较起来,硅负极质量及体积层面的能量密度均相对较高,硅负极类型材料应用之下,锂离子电池产品总体质量及体积的能量密度分别可提高约8%、10%,每千瓦电池成本能够降低约3%,故硅负极类型材料总体应用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那么,为能够更进一步推进硅负极类型材料层面研发工作获取更多进展,对锂离子电池当中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实际研发进展情况开展综合分析,现实意义较为显著。

1、关于硅碳负极材料常见种类的概述硅碳负极材料,其常见种类现阶段以氧化亚硅碳的复合材料、碳包覆的纳米硅、变氧类型氧化亚硅碳的复合材料、硅纳米线、无定形的硅合金等为主。

氧化亚硅碳的复合材料,碳包覆的纳米硅当中,原材料主要是纳米硅,表面包覆着碳层结构。

硅材料为30nm~200nm粒径,碳层为沥青材料经高温碳化后所形成软碳,单体为400~2000mA·h/g容量,呈较高首效,较低成本;变氧类型氧化亚硅碳的复合材料,以氧化硅类型材料为核,单体为1300~1700mA·h/g容量。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08-1 3080313115 班继航摘要: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已商品化,但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所以寻找性能更为优良的非碳负极材料仍然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综述了在锂离子电池中已实际使用的碳素类负极材料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情况,并且介绍了正在探索中的锂离子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非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与其它二次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质量轻、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等领域,并有望成为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动力汽车的能源供给之一。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的。

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石墨类碳负极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但由于存在较低的质量比容量(理论值为372 mAh/g )和较差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尤其是体积比容量相当有限。

因此进一步提高其容量的空间很小,远不能满足未来高容量长寿命电子设备的需求。

近年来,金属及合金类材料是研究得较多的新型高效储锂负极材994 料体系,其中锡金属与锡合金具有高质量比容量(锡的理论值为mAh/g)和低成本的优势,特别是具有高体积比容量(锡的理论值为7200 mAh/cm3,是碳材料体积比容量的10倍,因此现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主流负极材料之一。

然而,传统的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研究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锡基候选电极材料的多样性,因此从理论上去寻求锡基嵌锂材料,探索一种合金理论设计方法,并用于指导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模拟和预测锡基材料的各种电化学性能,对未来合金电极材料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选择一种好的负极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比能量高;相对锂电极的电极电位低;充放电反应可逆性好;与电解液和粘结剂的兼容性好;比表面积小(小于10m2/g),真密度高(大于2.0g/cm3);嵌锂过程中尺寸和机械稳定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空气中稳定、无毒副作用。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院系:材料科学系专业:材料学姓名:雷冰冰学号:14210300023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其质量轻、能量密度大、安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逐步成为了应用最佳和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负极材料。

由于石墨烯具有优越的导电性、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机械强度等特点, 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1]。

本文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对于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做出了评价和预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前言:相比其他可充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的比容量、相对低的自放电、长的循环寿命和小的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近几年能源环境问题及世界各国发展电动车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高能量密度(高比容量)、更高功率密度(高的倍率性能)和更长循环寿命(优越的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关键因素在于其正负极材料的提升。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具有理论比容量低(372 mAhg-1)和锂离子传输系数低(10-7~10-10cm2s-1)等缺点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开发设计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和优越循环性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至关重要。

新型纳米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

是当前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但是,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由于范德华力作用容易发生堆积或团聚等问题,并且常用的化学合成法得到的石墨烯一般具有较多的残余含氧官能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因此,对石墨烯材料的结构改进、表面官能团改性以及运用掺杂、复合等手段来改进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是当今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磷酸钛锂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磷酸钛锂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磷酸钛锂研究进展叶嘉明;李昌明【摘要】NASICON结构的磷酸钛锂[LiTi2(PO4)3]作为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循环性能好、优异的热稳定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LiTi2(PO4)3具有138 mA·h/g的理论容量和2.5 V的平稳放电平台,但是LiTi2(PO4)3电子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系数小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针对以上缺点,众多研究者通过对LiTi2(PO4)3进行改性,极大地提高其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简单介绍了LiTi2(PO4)3的结构与性能,主要从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LiTi2(PO4)3材料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无机盐工业》【年(卷),期】2019(051)005【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磷酸钛锂;负极材料【作者】叶嘉明;李昌明【作者单位】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529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1.11鉴于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正积极寻找可代替的再生清洁能源。

而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间歇性的特征并不能稳定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环保的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长的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大量研究。

商业化应用广泛的石墨负极,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因此,具有NASICON结构的 LiTi2(PO4)3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1-4]。

1 磷酸钛锂的结构与性能NASICON 结构的 LiTi2(PO4)3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R3c,具有三维空间晶体结构和沿着c轴开放的离子传输通道、稳定平坦的放电平台,相对于锂电极的电极电势约为 2.5 V。

LiTi2(PO4)3由于 P—O 强共价键的存在,而非范德华力的作用,使得其在Li+脱嵌状态中有良好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钛 矿太 阳能 电池走 出实 验室 实现产 业化 和商业 化仍 存在 一些 问题 , 如提 升高 效器 件的稳定 性、 降低迟滞 效应及实 现大 面积制备 等。 目前广泛 报道 的快 速退火 方法制备 的钙钛矿太 阳能 电池器件 的J —V曲线表 现出明显 的迟滞效 应。 论文研 究
新型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制备获进展
近 年来, 纳 米 多 孔 金 属 有 机 骨 架化合物( MOF) , 在 气 体 吸 附 和 分
离、 多相催化 、 传感器 和微反应器 等方 面展现 出较好 的应 用前景 。 目前 , 中国 科学 院长舂应 用化学研究所 稀土 资源 利用 国家重点 实验室轻金 属与 电池材
源利 用 总 量 达 到 4 5 0 万t 标准煤 , 比2 0 1 0 年 翻 了一 番 , 占能源 消费 比重 提 高 到
6 . 6 %。 全市 光伏 发 电装机容 量 1 6 . 5 7 Y kW , 太 阳能集 热器 8 0 0 万1 T I , 地 热及 热泵 供 暖面 积 5 0 0 0 万m , 风 电装机 容量 2 0 万k W, 生物 质发 电装机 容量 1 0 万k W。 以 国家级 研 究机 构 和龙 头企 业为 主体 , 加 强 国家实 验室 、 国家 工程 ( 技术 ) 研究 中 心 和实 证测 试平 台建设 , 重点攻 关高效 储 能 、 智 慧 融合控 制等 关键技 术 , 进一 步
可以有效地将 金属 阳离 子吸附到具 有
优 良导 电性的碲纳米线表面 , 加入有机 配 体溶 液后 , 配 体 与碲 纳米 线表 面 的
金属 离子 配位形 成M O F 晶核 , 晶核 生
长成 为MOF 晶体 , 最终 将碲纳 米线 原 位嵌入到MOF 中。 经过 热处理后 , 可制
备 出具有等级 多孔结构 的多金属 氧化 物 纳米 复合 材料 。 该 类 纳米 复合 材料 在0 . 0 1~3 . 0 V电压范围 , 以1 0 0 m/ Ag 电流 密 度 充 放 电 1 0 0 次后, 比容 量 稳
人员利用上海光源 的掠 入射X 射线衍射 ( G [ X R D ) 对制备的C H N H, P b I c l 薄 膜
进 行 了系 统表 征 。 通过 改 变x射 线 的探 测深 度 发 现钙 钛薄 膜 结 晶相 不 纯 , 尤 其
是 薄 膜 表 面存 在 明显 的 多相 结 构 。 为 了明 确有 机 一 无 机 杂 化 钙 钛矿 薄 膜 结 晶
相纯 度 , 尤 其是 表面 相 纯度 对器 件 迟滞效 应 和性 能 的影 响 , 研究 人 员通 过优 化
后处 理条 件提 高 了 的CH, NH P b I 一 C1 x 薄 膜 的结 晶相 纯度 , 消 除了薄 膜表 面
的多 相结 构 。 基 于 此类 薄膜 的器 件 未表 现 明显迟 滞效 应 , 且 光 电转 换性 能得 到 进一 步 提升 。 值 得 说 明 的是 , 器 件 迟 滞 效应 的 消 除 并不依 赖 于 器件 结 构 , 即正 式N—i —P 结 构 或反 式P—i —N结 构 , 揭示 了钙钛 矿结 晶相 纯 度 尤 其 是表 面 结 晶对 器 件 J —V迟 滞 效 应 和 性 能 有 主 要 影 响 。 结 合 XPS 和SEM结 果 , 充分 说 明 有 机 一无 机 杂 化 钙 钛 矿 薄 膜 表 面 结 晶 相 纯 度 影 响表 面或 者 晶界 处 低 配 位 的Pb 和I 离子。 这 些 离 子作 为 电荷 陷 阱 , 导 致 迟 滞 效 应及 低光 电转 化 效率 。 因 此, 提 高 钙 钛 矿薄 膜 的结 晶性 、 尤其 是 表面 的 结 晶相 纯度 , 有 利 于开 发 高性 能 无迟 滞有 机 一无机杂 化钙 钛矿太 阳能 电池 ( 中国科学 院合肥 物质 科学研 究 院 )
在 多个学术期 刊上 。
研究 人 员发 现 , 采用 共 沉淀 技 术
北京 “ 十三五 ”能源 发展规划 : 推进顺义 、海淀 、亦庄 国家级光伏应 用示范区建设
日前 , 北 京市 人 民政 府 发布 了关于 印发 北 京 市“ 十三 五” 时 期 能源 发展 规
划 ( 以下简称 “ 《 规 划) ) ” ) 的通 知 。 其 中, 涉及光 伏行业 的 内容有 : 规划) ) 表示 , 以 太 阳能和地 热 能利用 为 重点 , 实施 金 太 阳 、 阳光校 园 等示 范 工程 , 加快 延 庆 、 顺 义 等一 批 国家 级 可 再 生 能 源示 范 区建 设 , 出 台分 布 式 光 伏 奖 励 、 热泵 补 贴 等 鼓励 政 策 , 可 再 生 能 源利 用 由试 点 示 范 向规 模 化应 用 转 变 。 2 0 1 5 年, 可再 生 能
I I
匿蛋殂 l N 哪S
探索新 能一 项重要 课题 。 在
新增 发 电装机 容 量超 过 4 0 万k W, 占

短 短 的几 年 内, 有 机一 无 机 杂 化 钙 钛 矿 太 阳 能 电池 的 光 电转 化 效率 已提 升 到
料组, 合成 了一 系 列过 渡金 属 氧化 物
及其 复合材料 。
轻金属 与电池材料组 研究 员王立
民谈 到 : “ 该类 材料 具 有高 的放 电 比 容量 和 良好 的循环稳定性 , 在M OF 模 板合成锂离 子 电池负极 材料 方面取 得
了系 列研 究进展 , 相 关研究 结 果发 表
2 2 . 1 %, 接近单 晶硅太 阳能 电池 的光 电转化效率 ( 2 6 . 3 %) 。 因而 , 有 机一 无机杂 化钙
全市新增 规模 4 0 %以 上 。 ( 北 京 市 人
民政 府 网 )
钛矿 材料被 认为 是下一 代太 阳能 电池材料 的有 力竞争 者 。 然而 , 有机 一 无机杂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