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第九章
生物化学第九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线粒体 O
2ATP+CO2+NH3+H2O 1 H2N-C- P
氨甲酰磷酸
2ADP+Pi
谷氨酸
-酮戊
谷氨酸 二酸
-酮戊
鸟氨酸
2
二酸
氨基酸
鸟氨酸
O
NH2尿-C素-NH2
尿素循环
5
瓜氨酸 瓜氨酸
3
氨基酸
-酮戊 二酸
氨基化 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
糖或脂类
生糖氨基酸:脱氨基后的酮酸在特定 条件下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生酮氨基酸:脱氨基后的酮酸经代 谢产生乙酰CoA则不能再异生为糖,
只能转变为酮体或脂肪酸。
氧化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脱氨基后的酮 酸既可异生为糖又可以转变为酮体
CO2 + H2O + ATP
20种氨基酸通过各自途径形成α-酮酸,但最后集中 形成5个中间产物(乙酰CoA、α-酮戊二酸、草酰
乙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进入TCA
(1) α-酮酸再合成氨基酸
α-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转氨酶
NH3+NADH
L-谷氨酸脱氢酶
H20+NAD+
α-酮酸
L-谷氨酸
α-酮戊二酸利用氨生成谷氨酸是α-酮酸合成氨基酸主要途径,谷氨酸的 氨基能转到任何一种α-酮酸上面,从而形成各种氨基酸.
(2)生糖和生酮氨基酸种类
迄今发现的转氨酶都以磷酸吡哆醛(PLP) 为辅基,它与酶蛋白以牢固的共价键形式结 合。
氧化脱氨基作用
定义:-AA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酮酸 和氨,同时伴有脱氢氧化的过程。
生物化学9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
氨基肽酶
内肽酶
羧基肽酶
氨基酸 +
二肽酶 氨基酸
⑵小肠黏膜细胞的消化酶水解寡肽为氨基酸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进行
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 例如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 酶(dipeptidase)等, 最终产生氨基酸。
(四)氨基酸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 需由特殊载体蛋白携带。
转运氨基酸或小肽进入细胞时,同时转 运入Na+,三者形成三联体。
Na+借Na+泵排出细胞外,消耗ATP。 此吸收过程存在于小肠黏膜细胞,肾小
管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膜上。
七种类型的载体蛋白:
中性氨基酸载体
β
酸性氨基酸载体
碱性氨基酸载体
(五)未被吸收的蛋白质被肠道细菌代谢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utrefaction)
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未被消化或虽 经消化、但未被吸收,进入肠道。
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的代谢叫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等; 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 物质。
H2O
(CH2)2 COOH NAD(P)+ (CH2)2 COOH
L-谷氨酸
O
C COOH + NH3
(CH2)2 COOH
α-酮戊二酸
L-谷氨酸脱氢酶 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
酶存在于肝、脑、肾中,催化反应可逆。 一般情况下,反应偏向于谷氨酸合成。
(二)丙酮酸和草酰乙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 丙氨酸和天冬氨酸
专科(生物化学)第9章 核苷酸代谢
酸提供氨基合成腺苷酸代琥珀酸(AMP-S),然后
裂解产生AMP;
• IMP也可在IMP脱氢酶的催化下,以NAD+为受氢体,
脱氢氧化为黄嘌呤核苷酸(XMP),后者再在鸟苷 酸合成酶催化下,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合成鸟苷酸 (GMP)。
2、AMP和GMP的生成
HOOCCH2CHCOOH
NH2 NH C N C N C 延胡索酸 N HN C CH CH HC C N N HC C 腺苷酸代琥珀 N N R-5'-P
1.嘌呤类似物:
6-巯基嘌呤(6MP)、6-巯基鸟嘌呤、 8-氮杂鸟嘌呤
其中, 6MP临床应用较多.其化学结构与次黄嘌
呤相似,并可在体内转变成6MP核苷酸.因而可抑 制IMP转变为AMP及GMP;可通过竞争性抑制影 响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而 阻止了补救合成途径;还可反馈抑制PRPP酰基转
MTX
AICAR FAICAR
6MP
IMP
AMP
PPi
A
PRPP
6MP
GMP
PPi
I G
PRPP
氮杂丝氨酸
嘌呤核苷酸抗代谢物的作用
6MP
二、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合成途径:
从头合成
补救合成
嘧啶核苷酸的结构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定义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指利用磷
酸核糖、氨基酸、二氧化碳等简单物
2.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
救合成。
(基因缺陷导致HGPRT完全缺乏的患儿,表现为自
毁容貌征或称: Lesch-Nyhan综合征 )
1、病因:
自毁容貌症(Lesch-Nyhan综合症)
生物化学第九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精氨酸 谷氨酰胺 组氨酸 脯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氨基酸碳架的分解
2.再合成为氨基酸
O
||
+
N H 4+
C — C O O - +N A D ( P) H+ |
+
H
C |H 2
C |H 2C O O
谷氨酸+丙酮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
+
N H 3
|
H — C — C O O - + |
N A D ( P) + + H 2O
海洋水生动物 (鱼) 氨
爬行类、鸟类
尿酸
哺乳类
尿素
两栖动物:如青蛙,蝌蚪时排氨,变态成熟后排尿素。
(与其体内的酶变化有关)
(二) 氨的代谢去路
2、 生成酰胺
指Gln、Asn。 (是体内氨的储存、运转方式,脑组织中氨的主要去 路。)
3、生成尿素
1.生成部位
主要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
2.生成过程
C |H 2
C |H 2C O O
α-酮戊二酸+丙氨酸 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氨基酸碳架的分解
3.转变为糖和脂肪
当体内不需要将α-酮酸再合成氨基酸,并且体内 的能量供给充足时,α-酮酸可以转变为糖或脂肪。例 如,用氨基酸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大多数氨基酸 可使尿中的葡萄糖的含量增加,少数几种可使葡萄糖 及酮体的含量同时增加。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 酸称为生糖氨基酸,按糖代谢途径进行代谢;能转变 为酮体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谷氨酰胺酶
----
COO-
CH2 CH2 +NH3 CHNH3+ COO-
---
《生物化学》第九章
磷酸二 羟丙酮异构
葡萄糖+ATP
己糖激酶 Mg2+
6-磷酸葡萄糖
+ADP
磷酸丙糖异构酶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6-磷酸果糖+ATP 磷酸M果g糖2+激酶1,6-二磷酸果糖+ADP
-9-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
2.放能阶段
烯醇化酶 2-磷酸甘油酸 Mg2+或Mn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19 -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三、三羧酸循环
(一)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历程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包括 8 步反应。丙酮酸氧化 脱羧生成的乙酰 CoA 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三 个羧基的柠檬酸,紧接着,柠檬酸在一系列酶的作 用下,经过 4 次脱氢和 2 次脱羧反应,又重新生成 草酰乙酸。
- 20 -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
(一)糖酵解的化学历程
1.准备阶段
醛缩酶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己糖异构酶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葡萄糖 的磷酸化
6-磷酸葡 萄糖异构
6-磷酸果 糖的磷酸化
1,6-二磷 酸果糖裂解
2. 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没有氧,脱下的氢就无法进入呼吸链 进行彻底氧化。
3. 三羧酸循环有三种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这三 种酶催化的反应都不可逆,使整个循环只能单向进行。
- 26 -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三、三羧酸循环
(三)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掌握糖原代谢的过程;了解糖原代谢的调节与代 谢异常。
掌握糖异生的化学历程和生理意义;了解糖异生 的调节。
生物化学第九章糖的消化与吸收
糖无氧氧化反应过程分为酵解途径 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 称之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目录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丙酮酸
烯醇化酶 (enolase)
+ H2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
目录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1,3-二磷酸 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3-磷酸甘油酸
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 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
目录
二 糖的有氧氧化 概念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 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 要供能方式。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目录
(一)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包括糖酵 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
生物化学:第九章 糖及糖的分解代谢
第一节 重要糖类结构和双糖、多糖的降解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指最简单的糖,即在温 和条件下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单体糖,如葡萄糖、果 糖等。按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三碳(丙)糖、 四碳(丁)糖、五碳(戊)糖、六碳(已)糖、七碳 (庚)糖等。
一、 一些重要单糖的结构
甘油醛
三 糖
二羟丙酮
淀粉
直链: a-1,4-糖苷键 分支点: a-1,6-糖苷键
淀粉分子末端保留有的自由羰基(C1),叫做还原端
淀粉
b-1,4-糖苷键
纤维素
四、麦芽糖和蔗糖的降解
麦芽糖酶切开麦芽糖中的α-1,4糖苷键,产物为葡萄
糖。
蔗糖的降解 1. 蔗糖的水解
由蔗糖酶催化:
由于底物和产物的旋光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蔗 糖酶又称为转化酶。产物也因此就做转化糖。
(1)淀粉酶:
❖ 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 可水解任何部位的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 该酶对非还原末端的5个葡萄糖基不发生作用。Ca2+需要。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低聚糖 若支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极限糊精
(3)麦芽糖酶: 植物体内的麦芽糖酶通常与淀粉酶同时存在,并
配合使用,从而使淀粉彻底水解成葡萄糖。
Hydrolysis of glycogen and starch by a-amylase and bamylase
2. 淀粉的磷酸解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P-酶。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由于 (1)[Pi]很高(如施肥) (2)[G-1-P]低(因不断被利用)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生物化学检验第九章
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 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 低渗性失水三种
进水不足 失水过多
原因
H2O丢失>钠丢失 细胞外液呈高渗
概念
补给水或低渗溶液 治疗
2020/12/13
20
轻度失水(体重的2-3%): 口发渴 尿量少 饮水多
中度失水(体重的4-6%): 口渴重 咽下难 心率快 皮肤干 工效低
重度失水(体重的7%以上):躁谵幻 脱水热 可昏迷 休克现 肾衰竭 体重轻
Na+
排出
150ml/天
2020/12/13
4
体液的交换
血浆与细胞间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之差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
晶体渗透压
体液分布—小结
水*
Na+
K+
Cl-
HCO3-
总阳离子
总阴离子
(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 (mmol/L) **
细胞内液 28
15
150
1
10
194
细胞间液 10.5
147
4
114
30
155.5
血浆
3.5
142
5
103
27
154
194 155.5 154
注:* 以体重70 Kg人体为例 ** 各部分体液中阳离子电荷总数和阴离子电荷总数相等
二、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1、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平衡。 2、体液中的电解质可形成缓冲体系 3、体液中的Na、K、Ca、Mg等均可影响神经肌肉的
兴奋性
钠氯的正常代谢
正常成人钠、氯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血清钠 参考范围为135 ~ 145mmol/L,尿Na+ 参考范围 为:130~260mmol/24h。氯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血 清中氯含量为96 ~ 108mmol/L。
生化第九章
DNA 上特定碱基顺序,产物仍为双链DNA片段,其5´为磷 基,3´为-OH。它是基因工程中重 要的工具酶。
二、磷酸单酯酶 专门切断核苷酸链末端的磷酸基,产生无机磷酸。非特异性
∶可水解3´-末端和5´-末端的磷酸基。如∶大肠杆菌及哺乳动物肠 粘膜提取的碱性磷酸单酯酶。
生物体内有专一性较强的各种核苷一磷酸激酶
UDP激酶 如∶ UMP + ATP
UDP + ADP
合成总图:
二、嘧啶的分解代谢 胞嘧啶首先脱氨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经还原、开环水解,最
后生成氨、CO2和β-丙氨酸, β-丙氨酸经转氨作用脱去氨基后可参 加有机酸代谢。
第四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嘌呤环中各元素的来源∶ (见后图)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的原料∶Asp、Ala、Gln、CO2、甲酰四氢叶酸、 5-P-核糖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嘧啶环各元素的来源.嘧啶核苷酸合成有两条途径∶全合成途 径、利用现有嘧啶的半合成途径。合成尿嘧啶核苷酸的原料∶CO2 、NH3、Asp和5-PRPP.尿苷酸是合成胞苷酸(CMP)和胸苷酸(TMP) 的前体。
1、嘧啶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 与嘌呤核苷酸的全合成不同,它不是从5-PRPP开始的,而是先
在生物体中,首先合成的嘌呤核苷酸是肌苷酸,再由肌苷酸转变 成其它嘌呤核苷酸(腺苷酸、黄苷酸和鸟苷酸)。
1、肌苷酸的生物合成------嘌呤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 肌苷酸的生物合成是由5-P-核糖开始的,经一系列酶催化反应
生成肌苷酸(IMP)。 (1) α-D-5-P-核糖的活化,生成核糖的活化形式5-P-核糖焦磷酸(P-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9章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20
试剂酶:作为诊断试剂来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的一类酶。主要来自动植物组织提取及 微生物发酵工程 ,基因重组酶蛋白也有应用。
试剂酶的质量要求: ① 酶的比活性,即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酶活性 (U/mg)。酶的比活性越高 ,酶的纯 度越高。 ② 杂酶含量有“允许限度”的要求。
21
本章已结束 谢谢观看!
氧化酶指示系统的主要缺点 催化该反应的POD对底物专一性差。 反应过程中容易受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4-AA 4POD( peroxidase )
GOD
13
酶循环法(enzymatic cycling methods)是建立在底物和产物之间、氧化性辅 酶和还原性辅酶之间的循环反应 ,待测物浓度不变 ,经过循环使有限的待测物经过 酶促反应后 ,指示产物不断增加 ,实现对含量较低的待测物的测定。每分钟循环的 次数决定了检测的灵敏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概念,平衡法和速率法测定的理论基础,脱氢
酶指示系统和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及酶循环法测定的方法原理与评价。
熟悉:酶激活和酶抑制测定法的方法原理与评价。 了解: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2
酶法分析(enzymatic method) :以酶促反应为基础 , 酶作为主要试剂 测定酶促反应的底物、辅酶、辅基、激活剂或抑制剂 , 以及酶偶联法测定酶 活性等的一类方法。
NAD+
NADH
340nm
乳酸 + NAD+ 乳酸脱氢酶LD 丙酮酸 + NADH + H+
NADH
NAD+
340nm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脱氢酶LD 乳酸 + NAD+
生物化学:第九章 生物氧化(单选题)-大学教育医学类生物化学试卷与试题
生物化学:第九章生物氧化(单选题)-大学教育医学类生物化学试卷与试题单项选择题1. 体内CO2直接来自A. 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 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C. 糖原子分解D. 脂肪分解E. 有机酸的脱羧答案:E2. 关于电子传递链叙述错误的是A. NADPH中的H一般不直接进入呼吸链氧化B. 1分子铁硫中心每次传递2个电子C. NADH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酶D. 在某些情况下电子传递不一定与磷酸化偶联E.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组成个复合体答案:B3. 在生物氧化中NAD+的作用是A. 脱氢B. 加氢C. 脱羧D. 递电子E. 递氢答案:E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B. 各种细胞色素都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接受体C. 在呼吸链中NADH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脱氢D. 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E. 呼吸链所产生的能量均以ADP磷算化为ATP形式所接受答案:A5. 关于呼吸链叙述错误的是A.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酸化的偶联作用可以被解离B. NADH+H+的受体是FMNC. 它是产生ATP.生成水的主要过程D. 各种细胞色素的吸收光谱不同E. 它存在于各种细胞的线粒体和微粒体答案:E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泛醌能将功2H+游离于介质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B. 复合体1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C. CN-中毒时,电子传递链中个组分出于还原状态D. 复合体2中含有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E. 体内物质的氧化并不都拌有ATP的生成答案:D7. B-羟丁酸彻底氧化为CO2.H2O和能量,其中P/O比值约为A. 1B. 2.5C. 3D. 4E. 5答案:B8. NADH脱氢酶可以以下列哪一个辅酶或辅基为受氢体A. NAD+B. FMNC. CoQD. FADE. 以上都不是答案:B9. 细胞色素体系中能与CO和氰化物结合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而使呼吸链中断的是A. 细胞色素BB. 细胞色素A3C. 细胞色素CD. 细胞色素B1E. 细胞色素C1答案:B10. 与线粒体内膜结合疏松容易被提取分离的细胞色素是A. BB. CC. AA3D. P450E. CYTB560答案:B11. 在生物氧化中不起递氢作用是A. FMNB. FADC. NAD+D. 铁硫蛋白E. 泛醌答案:D12. 呼吸链存在于A. 胞质标准B. 线粒体外膜C. 线粒体内膜宾D. 线粒体基质标准E. 微粒体答案:C13. 细胞色素氧化酶中除含铁卟啉辅基外还含有参与传递电子的____离子A. MGB. ZNC. CAD. CUE. FE答案:D14. 生物体内ATP的生成方式有____种A. 1B. 2C. 3D. 4E. 5答案:B15. 铁硫蛋白中的铁能可逆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每次可以传递多少个电子A. 3B. 2C. 1D. 4E. 以上都不对答案:C16. 下列不是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成分的是A. CYT B562B. CYT C1C. FESD. FADE. FMN答案:E17. 1NADH+H+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最后交给0.5O2生成水,在此过程中生成几分子ATPA. 1B. 2.5C. 3D. 4E. 5答案:B18. 关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质中的NADH+H+使草酰乙酸还原生成苹果酸后被转运入线粒体B. 线粒体内的草酰乙酸先生成天冬氨酸再穿过线粒体膜进入胞质C. 胞质中生成的NADH+H+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可生成2ATPD. 经过此种机制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38分子ATPE. 主要存在与心肌肝组织中答案:C19. 甘油-3-磷酸穿梭的生理意义在于A. 将草酰乙酸带入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B. 维持线粒体内外有机酸的平衡C. 将天冬氨酸转运出线粒体转变为草酰乙酸,继续进行穿梭D. 将甘油-3-磷酸带入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E. 把线粒体外的NADH+H+上的H带入线粒体经呼吸链氧化答案:E20. 在肌肉.神经组织等的糖有氧氧化过程中,由甘油-3-磷酸穿梭进入线粒体经呼吸链氧化,此时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多少分子ATPA. 30B. 38C. 36D. 40E. 42答案:A21. 甘油-3-磷酸穿梭机制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在胞质中的辅酶是A. NAD+B. FADC. FMND. COQE. NADP+答案:A22. 甘油-3-磷酸穿梭机制中, 3-磷酸甘油脱氢酶在线粒体中的辅酶是A. NAD+C. FMND. NADP+E. COQ答案:B23. 胞质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为H2O跟CO2,产生ATP的摩尔数可能是A. 9 10B. 12 13C. 11 12D. 14 15E. 17 18答案:D24. 体内80%ATP当时通过下列何种方式生成的A. 糖酵解除B. 底物水平磷酸化C. 肌酸磷酸化D. 有机酸脱羧E. 氧化磷酸化答案:E25. 生物体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是A. ADPB. 磷酸肌酸C. ATPD. FADE. FMN答案:C26. 下列穿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是A. 苹果酸B. 天冬氨酸C. 草酰乙酸D. 谷氨酸E. 甘油-3-磷酸答案:C27. 琥珀酸氧化时,其P/O直约多少A. 1.5B. 2C. 3D. 4E. 以上都不对28. 抑制NADH的氧化而不抑制FADH2氧化的抑制剂是A. 鱼藤酮B. 2,4-二硝基苯酚C. 氰化物D. 甲状腺素E. 抗霉素A答案:A29. 抗霉素A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是A. 细胞色素A3被还原B. 细胞色素A被还原C. 与复合体1中的铁硫蛋白结合D.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E. 抑制复合体3中CYT B至C1之间的电子传递答案:E30. 麻醉药阿米妥是与什么物质结合.阻断电子传递而影响氧化磷酸化A. 复合体1中的铁硫蛋白B. FMNC. FADD. COQE.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答案:A31. 如果在心肌和肝组织中通过甘油醛-3-磷酸脱氢产生的NADH经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氧化,此时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多少分子ATP?A. 42B. 40C. 38D. 36E. 32答案:C32. NADH氧化呼吸链有几个偶联部位?生成几ATPA. 1.2B. 2.3C. 3 2.5D. 4.3E. 5.4答案:C33. 可被2,4-二硝基苯酚抑制的代谢过程是B. 糖异生C. 糖原合成D. 氧化磷酸化E. 底物水平磷酸化答案:D34. 解偶联剂的作用机制是A. 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的电子传递B. 使呼吸链中的H+不经ATP合成酶系的F0质子通道回流,使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而不形成ATPC. 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氢的传递D. 线粒体内膜损坏作用E.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答案:B35. 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传递体A. 处于氧化状态B. 处于还原状态C. 有的处于氧化状态.有的处于还原状态D. 部分传递体处于还原状态E. 以上都对答案:B36.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不包括A. ADP浓度B. 甲状腺激素C. 糖皮质激素D. 2,4-二硝基苯酚E. 线粒体DNA的突变答案:C37. 2,4-二硝基苯酚属于A. 电子传递抑制剂B. 解偶联剂C. 烟酰胺脱氢酶D. 氢传递抑制剂E. NA+ -K+-ATP酶激活剂答案:B38. 缉获细胞膜NA+ -K+-ATP酶,增加耗氧量的物质是A. 鱼藤酮B. 2,4-二硝基苯酚C. 氰化物E. 抗霉素A答案:D39. 下列代谢途径不时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A. 糖酵解B. 三羧酸循环C. 电子传递D. 氧化磷酸化E. 脂肪酸B-氧化答案:A40. 细胞内ATP浓度升高时,氧化磷酸化A. 增强B. 减弱C. 不变D. 先增强后减弱E. 先减弱后增强答案:B41. 下列哪种情况下呼吸链中电子传递速度加快A. 呼吸链抑制剂作用B. 解偶联剂作用C. 甲亢D. ADP浓度降低E. 缺氧情况下答案:C42. 感冒或某些传染性疾病使体温升高,可能是由于病毒或细菌产生A. 促甲状腺激素B. 促肾上腺激素C. 某种解偶联剂D. 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E. 某种呼吸链抑制剂答案:C43.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体内能量的生成,储存,释放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B. ATP在反应中供出高能磷酸基后即变为ADPC.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D. ATP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热能等E. ATP都是由呼吸链过程中经氧化磷酸化产生的答案:E44. 参与糖原合成的核苷酸是A. UTPB. CTPC. UMPD. GTPE. TTP答案:A45. 肌肉组织中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是A. ATPB. GTPC. UTPD. C~PE. CTP答案:D46. 生物化学中高能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A. 10B. 15C. 20D. 25E. 30答案:E47. 过氧化物酶的辅基是A. 血红素B. NAD+C. FMND. FADE. NADP+答案:A48. 在体内能够清楚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的酶是A. 过氧化物B. 微粒体氧化酶C. 超氧化物歧化酶D. 过氧化氢酶E. D-氨基酸氧化酶答案:C49. 能产生水又能清除过氧化物的酶是A. 细胞色素BB. 细胞色素P450C. SODD. 过氧化氢酶E. 微粒体氧化酶答案:D50. 不在线粒体内传递的电子是A. CYT BB. CYT CC. CYT A3D. CYT P450E. CYT C13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粪便 排出 150ml/天
尿 1500 ml/天 Na+
2017/12/21
4
体液的交换
血浆与细胞间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之差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
晶体渗透压
体液分布—小结
水* (L) 细胞内液 细胞间液 血浆 28 10.5 3.5 Na+ (mmol/L) 15 147 142 K+ (mmol/L) 150 4 5 ClHCO3总阳离子 总阴离子 (mmol/L) ** 194 155.5 154 (mmol/L) (mmol/L) (mmol/L) ** 1 114 103 10 30 27 194 155.5 154
2017/12/21 12
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为细胞外液的40倍——依 赖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来维持两者正常梯度,使细胞 排钠储钾 当缺氧、酸中毒等使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时,钾即从细胞内 移出
K+
细胞内液占98% 细胞外液占2%
红细胞内为150mmol/L 血清为4.0mmol/L
第一节
概述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郑秋金
体液的概念
机体中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 重的60%。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组 成。 水和电解质是人体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机体许多 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电解质:体液中能解离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与部 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葡萄糖、尿 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非电解质。电解质包括H+、 K+ 、Na+ 、Cl-、Ca2+ 、P (HPO42-、H2PO4-) 、Mg2+ 、 HCO3- 等。
30
亦称全身性水肿。 可原发于心脏、肝、肾等疾病。 通过醛固酮和ADH使水、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 ECF增多,但渗透压正常。 临床表现——主要为组织间液与血容量增多,血液被 稀释。
31
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低渗性脱水
脱 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水过多(水中毒)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概念:血清钾 > 5.5 mmol/L
原因:
1)摄入过多:静脉输液
2)排出障碍:急性肾衰时少尿或无尿 3)细胞内钾移到细胞外: 组织损伤、代酸
K+测定 K+会增强色氨酸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来判断K+浓度
胆红素及溶血有影响,脂血标本影响大不能测定
氯测定
临床常用方法
汞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库仑电量法及ISE法
标本要求
可用血清、血浆、尿液、汗液等样本 Cl-在血清、血浆中相当稳定,溶血无干扰
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Na+功能
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
轻度(血浆钠130mmol/L左右):乏、晕、 尿钠低 中度(血浆钠120mmol/L左右):恶心吐、肌肉痛、 手足麻、静脉陷、 血压低、尿钠无 重度(血浆钠110mmol/L左右):休克木僵昏迷
2017/12/21
24
原因
◦ 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本平衡,血浆 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分液体之间无明显 水的转移 血浆[Na+] 130~150mmol/L
[Cl-]+[HCO3-] 120~140mmol/L 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 障碍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水火无情 大水冲了龙王庙 水漫金山 看来,水多了也是祸---
离子选择电极法
间接法、直接法和多层膜干片法 一般实验室都选择间接法
直接法
间接法
• 血清直接检测 • 更准确 • 成本高
• 血清稀释后检测
• 自动化程度高
• 易维护 • 可能会受某些自身免疫 蛋白影响(因为稀释)
• 血清易形成clot
分光光度法
两类
酶法,大环发色团法
酶法
Na+测定 Na+存在下,在420nm波长可测定(ONPG)产物邻-硝基 酚颜色产生速率
K+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每日尿中排K+量约占排 出总量的80%。通过粪便排出的K+约占总排出量的10%,仅 有少量K+经汗液排出。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摄入(intake):
食物
吸收(absorption):
肠道
2017/12/21
11
排泄(excretion) :
肾(urine 80%~90%) 肠 (feces 10%) 皮肤 (sweat)
思考题
氯平衡
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 通过膳食及食盐摄入氯
肾脏是氯的主要排出途径
氯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与钠一致
血清氯水平一般与碳酸氢盐水平呈相反关系
第二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
一、水平衡紊乱 水平衡紊乱
脱水、水过多、水中毒 原因
总体水的变化,或水分布有差异,水摄入和排出不相等,
2017/12/21
21
呕吐、腹泻、 胃肠引流、大量出汗、 大面积烧伤„„ 只补水分,忽视钠补充 原因
钠丢失> H2O丢失 细胞外液呈低渗
概念
及时给予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 纠正低钠和低氯的低渗状态 治疗
2017/12/21 22
以电解质丢失为主 原因见左图 表现
(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份由 血液经组织间液流向ICF (2)血容量明显降低、尿钠减 少 (3)血浆[Na+] <130mmol/L [Cl-]+[HCO3-] <120mmol/L
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 维持细胞体积、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钾测定的注意事项
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
钾自细胞内移出或进入细胞 ECF稀释或浓缩 钾总量改变或细胞内外比例改变
观察钾平衡时,除血钾外,还应考虑什么因素
(一)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不能维持平衡
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2.调节途径 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以及肾 三大环节完成调控 3.水摄入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 惯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摄入 量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4.水的排出 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
注:* 以体重70 Kg人体为例 ** 各部分体液中阳离子电荷总数和阴离子电荷总数相等
二、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1、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平衡。
2、体液中的电解质可形成缓冲体系 3、体液中的Na、K、Ca、Mg等均可影响神经肌肉的 兴奋性
钠氯的正常代谢
正常成人钠、氯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血清钠 参考范围为135 ~ 145mmol/L,尿Na+ 参考范围为: 130~260mmol/24h。氯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清中 氯含量为96 ~ 108mmol/L。 Na+和Cl-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
火焰光度法(FES)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 分光光度法 临床实验室最常采用ISE测定法
火焰光度法
发射光谱法,被推荐为参考方法
样本用含有锂或铯的溶液稀释 被丙烷气雾化后燃烧 通过各滤光片,被光检测器接收 Li+ 或Cs+作为内标准与Na+、K+比较
最大不足是燃气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
水 过 多
高渗性水过多(盐中毒) 等渗性水过多(水肿)
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
各种脱水的实验室和临床表现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失Na+多于失水
血Na+< 130 mmol/L
失Na+少于失水
肾功能障碍引起水排出减少——见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慢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量减少而引 起的排水困难,而摄入水分未加限制时。
28
原因:高张盐水或高张NaHCO3的大量输入。 表现:
血浆Na+浓度增高(>150mmol/L) 血浆渗透压增高 ICF的水份向ECF转移 ——引起细胞脱水﹑组织间液和血容量明显增多, 出现血压增高﹑颈静脉怒张、心脏负荷增加和四肢浮肿 等症状。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钠平衡
主要通过细胞外液量和血浆钠的浓度变化进行调节 ◦ 细胞外液量↓ NA+ ↓ :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 - 醛 固酮,促进近曲小管重吸收钠 ◦ 细胞外液量↑ NA+ ↑ :心房和心室压力增大,利
钠肽增多,集合管重吸收减弱,排泄增加
钾的正常代谢
人体K+主要来自食物。 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液,仅有2%存在于细胞外液。 血清K+为3.5 ~ 5.5mmol/L,细胞内液中K+浓度为 150mmol/L左右。
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ECF Na+<130mmol/L ECF Na+>150mmol/L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低钠血症
渗透压不同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低钠血症 假性:电解质排斥效应 低渗性低钠血症 (缺失性)和(稀释性) 缺失性低钠血症 钠丢失多于水丢失 •肾外丢失 尿钠(<10mmol/L) •肾性丢失 尿钠(>20mmol/L) 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过度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