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
医护一体化工作方案
医护一体化工作方案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施方案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快速康复为目标,实现医护之间深度协作的“医护一体化”,以下是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通过医护密切协作,共同加速住院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实施方案1.分工明确,责任分担;2.医护共同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围术期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练;3.做好重点工作组、交接和解释工作,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实施效果考核指标一)联合护理间、通识性指标持续改进:1.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较前降低;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
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提升:1.膝关节:支具佩戴合格率、康复训练合格率、CPM操作合格率;2.髋关节:康复训练合格率、翻身合格率。
四、实施保障措施1.充分体现医护共同管理病人的责任;2.交流沟通、科室合作,促进医护间的密切协作;3.建立医护小组,共同制定流程,量化工作考核。
五、时间安排1.宣传发动培训阶段(2017.02.09~03.01);2.实施方案实施阶段(2017.03.01~09.30),仅由长期带领下指导医护小组相对固定的共同管理病人;3.总结评价阶段(2017.10.01~12.31)。
六、实施效果评价1.“医护一体化”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的举措,不断实践并完善全新护理模式,赢得了患者的广泛实施、医经结合的赞誉;2.“医护”搭配更优化的协作与互补,打造护理新模式,倡导“病人包干、责任到人”的护理服务理念。
通过“医护配合治疗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医护之间建立了高效快速的沟通与协作桥梁。
新的模式将医生和护士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护士与医生对应管理一组病人,共同进行查房、讨论,参与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组会针对患者个体化的病情特点为护士进行专业的讲解,而护士会就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向医生提出,从而极大地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同时,护士将病人详实的临床资料及时提供给医生,让护士成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组员,及时地为医生提供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身心状态等准确的资料,有效地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达到了最优化的协作与互补。
心内科监护室实践体会总结
心内科监护室实践体会总结作为一名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最为深入的体验就是在监护室里的经历。
心内科监护室是一个需要精细操作、对患者须时刻关注的重症监护病房,也是一个需要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和照顾病人的地方。
在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和成长,也有不少的感悟和收获。
一、面对危重病人时应懂得应对进入心内科监护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类监测仪器,如心电图、呼吸器、生命体征仪等等。
在这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警惕并及时应对各种不良情况。
例如,当某位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我们应该迅速呼叫医生或护士进行干预处理,同时也要给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及时告知病情变化,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刻。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监护室里,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心情可能比较紧张或者沮丧,这时候医生不仅需要注重对身体的治疗,也需要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心理负担。
另外,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在心内科监护室中,我们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把控。
首先,我们要遵守消毒规定,对于病人佩戴的各种医用器械,一定要做好高标准的消毒工作。
其次,监护室操作流程也要遵循标准流程,如升床、更换床单、穿戴护士标准的衣服要按照规定的标准流程进行,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卫生。
四、保持心态稳定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效果在心内科监护室中,学习和保持心态平稳很重要,遇到剧情情况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处理。
此外,实践对于我们的提高自我认知和技能、扩展眼界很有帮助。
同时,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特殊疾病和病人,这让我们明白了生命是多么脆弱,更珍惜每一个时刻。
总之,在心内科监护室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耐心和爱心相结合,不管是面对 tachycardia 还是 bradycardia,还是其他情况,我们都要做好准备,随时准备上阵。
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不断进步,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方案
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方案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方案。
你想想,当遇到紧急又危险病重的情况,那可真就像在大海里遭遇风暴啊!比如说有人突然心脏病发作,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啊!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方案就像是一艘救生艇,能迅速地把人从危险中拯救出来。
这方案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就像一套精准的行动指南。
比如说,一旦发现有急危重症患者,马上就有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急救措施,有人迅速联系相关科室,就像一场紧张有序的接力赛,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干啥,一点儿都不慌乱。
就好像消防员接到任务后迅速行动一样,绝对不能有一丝耽搁!
再说说这方案里的协调合作,那简直太重要啦!不同科室之间就像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不再是各自为战。
比如说外科、内科、重症监护室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患者的生命而战,这场景,多让人安心呐!这不就跟足球队一起协作踢比赛一样嘛,为了胜利而团结拼搏!
我觉得啊,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方案就是患者的希望之光,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有了它,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和把握去应对那些生命危急的时刻啊!。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精选)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精选)一、医护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负责诊断、治疗和处方工作,而护士则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然而,由于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的多样性,光有医生和护士的分工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医护一体化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医疗服务模式。
具体而言,医护一体化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将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能够提供更全面、细致、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满意度。
2.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护一体化可以避免重复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医护一体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因为信息传递不畅而导致的医疗错误的发生。
二、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为了实现医护一体化的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建立医护共同讨论病例的机制,定期召开医护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疑难病例,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水平。
2.建立医院内部多学科团队。
将医生、护士、药师、健康管理师等多学科的人员组成团队,进行协作诊疗,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推行医护共同值班制度。
通过建立医护共同值班制度,医生和护士可以更好地协作完成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加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医院可以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5.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效果。
三、总结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更加高效、全面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满意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密切合作,共同负责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减少错误和病患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满意度。
目前,在护理领域中,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组织架构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医院组织结构中,医生和护士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群体,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
然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的密切合作,要求他们共同负责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医院正在调整其组织架构,建立医护一体化的团队。
在这种团队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角色有所模糊化,他们一起制定治疗计划、共同执行治疗、分享信息和资源。
这种新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协作效率,提高病患满意度。
另一方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以往,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容易出现问题。
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病房中,医生和护士可以一起查看患者的病历,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共享和更新医疗信息。
医生和护士可以相互监督和提醒,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此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还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此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也在培训和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模式中,医生和护士是分别培养的,缺乏横向交流和互动。
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培训和教育中可以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训医生和护士合作病例分析和团队协作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培训中可以设置模拟演练,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让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工作,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总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正在逐步发展。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医护工作模式,此模式强调医护双方共同參与、共同合作,共同参与诊疗和护理工作。
国内学者将该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研究综述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探讨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地完善和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Medical integrationis a new type of working mode,which emphasizes the medical mutual participation and mutual cooperation,that is means jointly participation in diagnosis,treatment and nursing.This model is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research and nursing education work by domestic scholars,having achieved a certain effect.This study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edical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and analyzes the deficiencywhen applying the model of medical integration in clinical,desig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to the use ofmedical integration working model.[Key words] Medical integration;Physician-nurse collaboration;Trans-disciplinary;Nursing;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也相应发生转变。
探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
探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 (CCU)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病情观察中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践行标准化护理程序,然后从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上来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要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差异显著(P<0.05);从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83.65±4.12)要低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93.54±3.62),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中,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较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标准化护理程序心力衰竭患者是当前我国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重症疾病,其主要由于患者心脏病变引起心排出量下降,进而导致心排血功能受损,影响到身体组织、器官的灌注效果,带来淤血等症状。
因为心力衰竭患者往往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危急特点,如果抢救不及时,或者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当,都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是死亡现象。
基于此,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在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病情观察和护理时必然面临更高要求,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探讨,本文即针对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平分布在36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29±7.21)岁,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病症。
协同护理模式定义【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
协同护理模式定义【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协同护理模式定义【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协同护理模式(CCM),即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参与健康护理[1]。
目前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日渐成熟及广泛化,在我国目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整体护理由于分工具体,各司其责,无疑加剧了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状况,所以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不仅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状况,而且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及,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给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充实了新的内容。
针对协同护理的受益,笔者对心内科患者协同护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及作用归纳如下。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协同护理模式的基础�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如疾病知识、护理知识等,并深信不疑,这是协同护理模式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关健性的一步。
为此分管护士应首先做到:�1.1 树立良好形象护士要让患者有感觉良好,待人亲切,值得信赖等肯定的印象,这对今后的相互关系好坏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护士首次接触进入病房的患者应做到衣帽整洁、举止端重、表情亲切、态度和蔼、言语悦耳,从视、觉、听三个方面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1.2 言语沟通护患关系的言语沟通首先从问候开始,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如早晨测体温时应问候一声“早安”、“您早”;进行技术操作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巡视病房时说“请您………”、“您好”、“请您记住等”这些极其自然的问候,是发挥护士自身职业作用来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1.3 面部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问候语即便一字一句都相同,但护士说话时的表情、气质不同,给患者留下的印象也不同,患者能通过观察护士的表情而在自已的脑海里留下不同的印象,而护士则可从患者微小的表情变化中,往往会发现以后相互间交往的线索,因此表情自然而丰富,真诚而不虚伪,对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建立紧密的工作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目标是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将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医疗团队。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患者为中心”,也就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将患者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通常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方式。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首先,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误诊的风险,提高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同时,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体验。
其次,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掌控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再次,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和冗余资源的浪费,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此外,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促进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成长。
最后,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有效的医疗团队和沟通机制,医护人员可以实现专业分工和互相配合,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和效益。
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医疗行业。
总的来说,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模式通过建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导向,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效能和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重症监护病房是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针对病情变化多端的特点,整体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综述了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概念、优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的总结和分析,发现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本文还探讨了整体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整体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结合前瞻性展望和临床意义总结,强调了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效果、优点、影响因素、评价、对比研究、应用前景、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内提供重症患者全天候医疗监护和治疗的专门区域。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需要高度专业的护理与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强调全程协作、跨学科团队合作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通过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这种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协作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重症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而重症监护病房的资源相对有限。
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护理效率和患者治疗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有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本文将对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效果方面的作用;2.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等方面的优点;3.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员配备、培训等方面的情况;4. 比较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劣势;5. 展望未来,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总结其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1. 引言1.1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是指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医疗责任和护理责任,通过协作、沟通和协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医护分工的界限,实现了医护间的紧密合作,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
医生负责诊断、治疗和医疗决策,护士负责执行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病情和提供护理服务。
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医生和护士的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该模式能够促进医疗卫生团队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慢性病管理中,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是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什么是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工作,并共同承担患者健康管理的责任。
该模式将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从而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中,医生和护士会共同制定患者的护理方案,并密切合作执行。
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护士则负责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执行治疗方案以及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
双方共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通过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患者可以获得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医生和护士共同关注患者的健康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之间形成紧密的协作、协调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种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使二者可以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可以让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方法。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1.协作和协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确保各方在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得到明确和协调。
2.互相补充:医生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互相补充,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则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护理操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这种分工使得医疗服务更加全面和综合。
3.患者为中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患者放在第一位,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计划,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1.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信息的传递中出现误差,提高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2.增加工作效率: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减少了医生和护士间的冲突和摩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医生和护士可以互相协助和配合,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的浪费,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
3.改善患者体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满意度,增强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1.建立团队意识:医院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开展培训和工作交流,增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制定共同目标:医生和护士应共同制定医疗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目标的达成。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新举措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新举措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新举措、新模式和新文化, 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不断提高护士素质,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惠及更多患者,实现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观。
方法整理解析心内科室内部实行了优质护理的患者120位,把这120位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比对组以及探究组,每60位分为一组,通过对比以及研究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前和之后对心内科室护理能力的满意程度的一个改变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和对照组的患者人[1]员相比,研究组的满意度略高一些。
结论在医疗服务中,开展优质的服务方式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医护工作,让心内科室ICU的护理能力大大提升,从而能够更近一步的改善医患关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关键词: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新举措优质护理是医疗护理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始终坚持的是全心全意为患者的服务理念,该思想想要传达的就是医疗护理人员要时时刻刻把病患放在首位,全方位的考察病患真正需要护理是什么样的护理。
通过对病患的考察,为不同类型的病患设计不同类型的护理服务,从而从根本上让病患的护理服务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2]。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是进行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科室,因该科室患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与护理难度大等特点 [3],故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
优质的医疗护理除了能够改善最基本的护理方式,提升护理过程中过程中的品质以及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医生对病患治疗的效果[4]。
通过认真探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新举措、新模式和新文化,用心打造优质护理品牌,效果良好,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1.主要做法1.1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新举措1.1.1.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内科重症监护室需根据患者自理生活能力评估及分级护理原则动态划分责任区域,为患者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创建具有医疗特色的护理责任小组,根据科室的人员配备情况、专业能力及医疗分组情况,对护士实施分层管理.1.1.2.以患者为中心,动态调配护士配比,确保为患者安全;科室建立弹性排班机制及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流程,合理化配置人力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1.1.3.保证病患的安全,护理人员给病患供应全方面的护理方式,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优化病患的看病感受,让医疗人员与病患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强化重点环节人员配置,充分保证对病患在生活和治疗上的护理。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护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地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整合医疗与护理服务的资源,提高医疗保健的成本效益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本文将介绍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医护一体化的意义医护一体化是医疗与护理的全面融合,它的意义在于:1.提高健康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医护一体化使得医生和护士能够一起工作,共同关注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2.减少医疗保健成本医护一体化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并可避免重复的检查和治疗,降低了医疗保健的成本。
3.提高护理质量医护一体化可以使得护士与医生合作,共同确保患者的照护和康复过程能够良好开展,提高护理质量。
4.促进医护人员的专业发展医护一体化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跨专业的技能,扩张工作领域,增加专业成长的机会。
二、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医护一体化,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整合医疗与护理服务整合医疗和护理服务可以使得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并能够避免重复的检查和治疗的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2.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医疗保健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医疗保健机制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医护工作更加协调,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增加医护协作的层次和质量,增加医疗保健的成本效益和质量。
三、可能面临的挑战医护一体化也会面临着一些挑战:1.医护人员的协作医护一体化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作,这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相互信任、尊重,以及相互理解。
2.医疗保健资源配置实现医护一体化需要医疗保健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医疗保健机制和流程,使得所有的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
3.管理与监督实现医护一体化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与监督,这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及各种机制的协调和监督。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1. 引言医护一体化是指将医生和护士等医护人员的工作整合起来,通过协同合作,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旨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文将介绍医护一体化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医护一体化对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影响。
2. 医护一体化的意义医护一体化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护一体化可以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避免信息断层和工作重复,提高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其次,医护一体化能够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减少浪费,降低医疗费用。
最后,医护一体化可以促进患者在不同医疗环节之间的衔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3. 医护一体化的目标医护一体化的实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通过优化医护工作流程,减少错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 提高医疗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合理分工和协同合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
- 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通过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4. 医护一体化的实施步骤医护一体化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制定医护一体化实施计划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医护一体化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医护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医护一体化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用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包括电子病历、医嘱管理、护理记录等功能,实现医护人员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
4.3 建立跨科室的协作机制医护一体化需要建立跨科室的协作机制,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医护一体化方案
医护一体化方案引言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导致了患者的照料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手续繁琐等问题。
为了提高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医护一体化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整合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实现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无缝协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护一体化方案的概念、优势、实施步骤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医疗机构顺利实施医护一体化方案。
医护一体化方案的概念医护一体化方案是指通过整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实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无缝协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一种解决方案。
该方案旨在打破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壁垒,提供实时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以便更好地协调患者的照料和治疗。
医护一体化方案的优势医护一体化方案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患者照料的效率:医护一体化方案可以实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实时交流和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和错误。
医生和护士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患者照料的效率。
2.改善患者的体验:医护一体化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过该方案,患者可以更方便地与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减少手续的繁琐程度,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3.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方案可以强化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协作,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精神。
通过共享医疗信息和数据,医疗团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提供更科学、更精确的诊疗决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医护一体化方案的实施步骤要成功实施医护一体化方案,需要以下步骤:1.需求调研和分析: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调研和分析医院的现有情况和需求。
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流程、信息沟通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量身定制适合该医院的医护一体化方案。
2.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技术平台来实现医护一体化方案。
技术平台可以包括手机应用、在线协同工作平台等。
一体化护理模式
一体化护理模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分科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综合医疗需求。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体化护理模式被引入并得到广泛应用。
一体化护理模式是指将不同科室和医务人员的资源整合起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将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协作性强、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
在一体化护理模式中,患者的医疗需求和护理计划是全程参与的,医务人员通过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
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患者的医疗信息,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同时,一体化护理模式还需要建立跨科室的团队合作机制,通过定期的会诊和讨论,共同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分科治疗模式中,患者需要在不同科室之间反复奔波,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而在一体化护理模式下,患者可以在同一医疗机构内得到全方位的医疗护理,避免了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的转诊和重复检查。
同时,一体化护理模式还可以减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提高医疗的安全性。
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传统的分科治疗模式中,医务人员需要在不同科室之间来回奔波,造成工作时间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降低。
而在一体化护理模式下,医务人员可以在同一医疗机构内协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此外,一体化护理模式还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护理技能。
然而,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一体化护理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但是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一体化护理模式的需求。
其次,一体化护理模式需要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但是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
方法择取电脑随机抽签软件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4 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42 例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与观察组(予以42 例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分别对两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宣教( 95.24 ± 2.47 )分、病情掌握程度 (94.16 ±2.69 )分、医嘱执行能力 ( 95.26 ± 2.92 )分以及护理完成质量 (95.28 ±3.14 )分分数均高于常规组( 77.54 ± 1.87 )分、( 76.26 ± 1.58 )分、( 82.46 ± 3.27 ) 分、( 81.26 ± 1.42 )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 97.62%) 高于常规组( 78.57%),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于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而言,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模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前言医生与护理人员在医院中应该是密切联系与互相合作的关系,在医疗行为中除了传统的护患沟通与医患沟通外,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是较重要的部分。
医护一体化模式改善常规护理模式的缺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跟随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能及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获取安全与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是收治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病房,其对护理与质量的质量需求较高,为了有效患者护理与治疗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重症监护室为什么这么贵,还不让家属进去
重症监护室为什么这么贵,还不让家属进去你是否听说过,医院里的重症监护室被称作“医院中的VIP区”,并且价格比普通病房高昂得多?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地方需要花费如此之多呢?更夸张的是,掏出巨款住进去还无法让家属走进来探望病人。
如果你疑惑这些问题,那么就跟我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吧!1.重症监护室的概念和分类重症监护室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多发性创伤等病情严重而需要密切检测的患者。
重症监护室不仅提供各种强有力的生命支持设备,如呼吸机、体外膜氧合机等,还提供严密的监控系统,包括心电图、血压监测、气道压力监测等,以及各类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测项目。
这些设备和功能的集成,能够让专业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疾病的各种异常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挽救患者生命。
重症监护室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危重病区(ICU) 是指特别设计用于心源性休克(失血、感染后)急诊或刚转入ICU需要快速管理治疗的病人;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室(CCU)则是专门对急性心肌梗死这类心脏疾病进行处理与治疗的地方;还有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等等。
每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室都具备其特定的医学服务和医疗设备,以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临床问题。
2.重症监护室的主要功能重症监护室(ICU)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医疗部门,主要是为了提供最优质的救治服务,帮助患者挽救生命。
重症监护室的主要功能有:生命支持:重症监护室具有各种强有力的生命支持设备,如呼吸机、体外膜氧合机等,可帮助危急病患保障生命。
这些设备通过提供额外的氧气、呼吸机支持和心脏监测等方式,使身体维持稳定状态,同时纠正任何不平衡状况。
多科学治疗:危重病患者往往需要多个方面的治疗,因此重症监护室不仅聚集了心血管、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方面的资深医务人员,同时也拥有多项利用成像、实验室检测、特殊治疗(如血糖紧急控制、禁食等)等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
方法择取电脑随机抽签软件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42例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与观察组(予以42例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分别对两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宣教(95.24±2.47)分、病情掌握程度(94.16±2.69)分、医嘱执行能力(95.26±2.92)分以及护理完成质量(95.28±3.14)分分数均高于常规组(77.54±1.87)分、(76.26±1.58)分、(82.46±3.27)分、(81.26±1.42)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常规组(78.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而言,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模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前言医生与护理人员在医院中应该是密切联系与互相合作的关系,在医疗行为中除了传统的护患沟通与医患沟通外,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是较重要的部分。
医护一体化模式改善常规护理模式的缺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跟随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能及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获取安全与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是收治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病房,其对护理与质量的质量需求较高,为了有效患者护理与治疗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4例患者,应用电脑随机抽签软件分为常规组(n=42)与观察组(n=42)。
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为18人,年龄范围在23~36(28.41±2.17)岁,其中主管护师为2人,护师为5人,护师为11人。
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在27~79(57.58±2.74)岁,其中文化程度:小学学历18例,初中与高中学历1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8例,年龄范围在28~78(58.02±2.96)岁,其中文化程度:小学学历15例,初中与高中学历14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3例。
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病例资料计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即护理人员与医生分开对患者进行护理与治疗。
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方法如下:(1)建立医护合作小组:设立责任医师组与责任护理组,由责任医师辅助护理人员开展工作。
每组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中都需要有1名责任医师、2名一线医师以及1名责任护理人员组成,共同管理一组患者,每位患者都需要有主管医生与护理人员全程负责,确保患者治疗与护理的连续性[2]。
(2)制定护理组岗位责任制:责任护理组长在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带领护理小组成员配合医师组的医生负责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指导责任护士、小组成员以及辅助护理落实患者的抢救目标、治疗目标以及护理工作,并检查治疗与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该实施措施一般用于病情较为危重患者的特级护理中。
责任护士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治疗检测与临床护理;责任护理组长不在岗时需负责完成相应工作,有效履行责任护理组长的工作职责,同时还需要做好初级责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并承担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初级责任护士在责任护理组长的指导下完成患者各项治疗监测与护理工作,同时还需完成患者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外勤等相关工作。
(3)强化责任组护士分层次的培训工作:根据责任护理组不同级别的护士岗位要求与工作标准,对护士实施分层次的培训管理。
责任护理组长:重点培训解决问题与实施特殊护理的技能,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护理管理能力;高级责任护士:重点培训对专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危重患者的沟通技巧、专科护理以及疾病知识宣教能力;初级责任护士:重点培训“三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以及专科知识等。
(4)制定工作流程:责任医师组与责任护理组需共同参与疑难病案的讨论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需相互沟通与深度合作,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
责任护士因对患者提供连续化与全程化的病情观察、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服务。
(5)制定规范化的医嘱书写要求:医疗人员在开具带药医嘱时需对用法用量、药名进行规范化书写,若患者自费出院带药则需要对其进行注明。
由于医生与护理人员对药品的通用名称不熟悉,严重影响医嘱的速度,对此心血管内科需整理出常用药的电脑输入手册,其内容包括药品通用名、规格、单位以及产地等,以此提高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3]。
(6)制定医护一体化的考核方案:护士长需每月根据岗位洗漱对责任护理组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文书、护理安全以及基础护理等方面,对患者点名表扬、参加各类比赛得奖以及护理科研创新等护理人员予以加分。
(7)评价方式:通过汇总医院质控部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与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
详细评价医护一体化责任护理组长考核合格率、文书书写合格率。
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落实合格率等,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主要围绕病情掌握程度、健康指导、医嘱执行能力、服务态度、护理完成质量以及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疾病知识宣教、病情掌握程度、医嘱执行能力、护理完成质量分数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其中护理满意度是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指标。
(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x±)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以(s2x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护理质量指标分数比较观察组疾病知识宣教、病情掌握程度、医嘱执行能力以及护理完成质量分数均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x±,分)表1 两组护理质量指标分数比较(s组别例数疾病知识宣教病情掌握程度医嘱执行能力护理完成质量常规组42 77.54±1.87 76.26±1.58 82.46±3.27 81.26±1.42 观察组42 95.24±2.47 94.16±2.69 95.26±2.92 95.28±3.14 t值17.65 20.37 7.53 16.77 P值<0.05 <0.05 <0.05 <0.05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97.62%vs78.5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常规组42 19(45.24)14(33.33)9(21.43)33(78.57)观察组42 24(57.14)17(40.48)1(2.38)41(97.62)x2值 1.19 0.46 7.26 7.26 P值0.28 0.50 0.01 0.013.讨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主要是由责任护理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在护士长领导下与责任医生组指导下实施全面的治疗与抢救工作,以此确保患者抢救工作与治疗工作的及时性、连续性以及完整性的分组工作模式,责任护理组长可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有效调配,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4]。
3.1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完成质量我院通过构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效优化患者的护理过程。
相关学者表明,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互相互助与双方协助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模式。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完成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与上述结果一致。
3.2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优化护理质量需要以患者的就医需求为导向,针对常规护理服务中薄弱的环节,不断协调与改善,将常规护理服务转变为预见性护理服务,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同时重视细节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模式针对护理流程薄弱的环节,为患者设计护理流程卡片,供患者与家属参考,同时制定护理流程小手册,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3医护一体化模式确保危重患者治疗的及时性与合理性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其改变医师单独查房后制定治疗目标,而护理人员根据医师的医嘱被动完成护理任务的工作流程,常规管理模式缺乏医护之间的沟通与护理人员对治疗目标达成的不关心态度、责任意识等。
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医师查房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中,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状况反馈给医师,而且对患者的分管相对固定,不再是临时对患者实施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确保危重患者护理与治疗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3.4医护一体化模式增强医护之间的信任在传统护理模式下,医护关系常表现为信息不对称与治疗目标达成率较低,而导致医护之间存在相互指责的现象。
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医护开展共同查房、拟定治疗以及病案探讨等,护理人员作为医师的医疗秘书,信息更对称且沟通更流畅,护理人员对治疗的反馈越来越重视,有效增加医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从而使医护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3.5医护一体化模式提高了治疗与护理的服务质量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医护合作小组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与8小时在岗制,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治疗目标的达成情况,以确保治疗与护理服务落实到位,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全程以及动态的治疗与护理服务。
从上述结果也表明了,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相助的提高,从而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3.6医护一体化模式增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团队精神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医疗护理小组需全程连续的对患者实施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严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协同治疗与护理的能力,促进医护人员团队协作的能力有效提升,以此心血管内科的科室凝聚力。
同时,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更有助于医护人员把握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措施,以此发挥高资质护理人员带领新入职护理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从而不断促使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与团队精神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