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板书设计】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鸟的喙
观察鸟的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4
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调整,以确保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
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
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问。
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位置》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位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5课《运动与位置》,主要介绍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并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 掌握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对于参照物的概念可能还存在困惑。
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小汽车和一棵树。
-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小汽车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如何判断的?- 学生思考片刻。
- 学生回答:小汽车是在运动,因为它离树越来越远。
- 教师:非常好!你们通过观察小汽车和树的位置关系,判断出小汽车是在运动的。
那如果小汽车离树的距离一直保持不变呢?2. 概念讲解-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参照物的概念。
- 教师: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我们需要找一个参照物,也就是一个固定的物体或位置作为参考。
通过观察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 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 教师:假设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站着的乘客,你能判断这位乘客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
- 学生回答:我们不能确定这位乘客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公交车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3. 观察实验- 教师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书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第7课《运动的快慢》,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快慢以及初步认识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速度的概念,能够简单解释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3. 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
4.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知道速度的概念,初步认识控制变量法。
2. 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
3.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1. 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
2.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几课中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概念,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但对于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数据分析还不够熟练。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小车,一个小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另一个小车在起伏的道路上行驶。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这两张图片,思考一下,哪个小车的运动更快?如何判断的呢?-学生思考片刻。
-学生回答: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的小车速度更快,因为它的位置发生变化较快。
-教师:非常好!你们通过观察小车的位置变化,判断出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的小车速度更快。
那如果两个小车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但一个小车行驶的距离是另一个小车的两倍,你们觉得它们的运动快慢有什么关系呢?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速度的概念。
-教师: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重要概念。
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置越多,我们就说它的速度越快;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置较少,我们就说它的速度较慢。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供学习)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2020)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2020年秋季的新版苏教科学教材。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致。
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
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起这样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二工程实践的指导。
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
为此,在每册教材的后面设有“专项学习”,将有关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含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的指导系统化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
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缩写,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模式。
与主要指向概念理解及运用的主题单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5.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教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探究性学习,有探究性游戏,有科学DIY,有种植和饲养,还有观察与阅读...这些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易做。
为配合学习活动,教材配套了供学生观看的高清视频,供学生动手做的学具材料和供学生记录、课外拓展用的活动手册。
全新的网站还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6.重视科技史的学习。
为了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教材在主题单元中渗透科技史内容,在专项学习中有专题介绍,在每个年级教材的最后--面,还特别对科技史作概略的梳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现。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科学知识: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低年段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中年段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高年段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钓鱼第一课:认识鱼类- 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鱼类的外形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鱼的兴趣。
- 教学活动:-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看到不同种类的鱼,并询问学生对鱼的认识和了解。
- 2. 通过观察大屏幕上播放的鱼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活性和特点。
-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的鱼缸,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不同种类的鱼,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
-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鱼类海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
第二课:钓鱼的基本方法-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对钓鱼的兴趣,并了解到钓鱼的环保意义。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鱼类海报,引发钓鱼话题。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基本装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装备的分析和实际操作,体验钓鱼的过程。
-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保护鱼类资源?钓鱼的环保意义是什么?第三课: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增强他们参与钓鱼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两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上一课的钓鱼体验。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常见技巧,并示范演示。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技巧的模拟操作,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 4. 强调钓鱼的安全知识,讲解如何避免意外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四课:鱼类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目标:通过研究鱼类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 教学活动:- 1. 向学生介绍鱼类面临的威胁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和水域环境?-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标语等,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
- 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2024年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____个,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教学注重活动性和趣味性。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具体措施、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班里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二)教学计划科目:科学年级:小学四年级版本:新苏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与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常识,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认识矿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认识矿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17课时《认识矿物》。
本节课主要介绍矿物的特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矿物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和硬度等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能力,能准确描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状、光泽和透明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和描述矿物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和硬度等特征。
难点:能准确描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状、光泽和透明度。
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物体的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晶体形状、光泽和透明度,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了解矿物。
请大家思考一下,矿物有哪些特征?学生A:矿物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教师:很好!颜色和形状是矿物的一些特征,还有其他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第二环节:观察与描述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矿物样本,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矿物样本,注意它们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和硬度等特征。
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们观察到的情况。
学生们观察并描述矿物的特征。
学生B:老师,我观察到一块矿物,它的粉末颜色是红色的,晶体形状像一个长方形,光泽非常明亮,看上去有金属光泽,透明度很低,几乎是不透明的,而且它的硬度比较大。
教师:非常好!你描述得很详细!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C:我观察到一块矿物,它的粉末颜色是白色的,晶体形状呈现六角形,光泽看起来像玻璃一样,透明度是半透明的,硬度比较软。
教师:很棒!你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且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矿物的特征。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鸟类》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鸟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3课《鸟类》,主要介绍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鸟类的外形特点以及鸟的羽毛、鸟喙和鸟足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鸟类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常见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共同特点。
2. 了解鸟的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
3. 了解鸟的外形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鸟类的外形特点、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
难点:鸟的外形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鸟类的认知程度较低,对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缺乏直观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观察和实践,通过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鸟类的概念和形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种类的鸟类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鸟类的知识。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可爱的鸟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它们有羽毛、有翅膀、会飞。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鸟类的外形特点、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师:鸟类是一类羽毛动物,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特点呢?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和实物。
教师出示展示板上的鸟类示意图、羽毛、鸟喙和鸟足的图片。
教师:鸟类的羽毛可以帮助它们保持体温和飞行。
比如,鸟类的羽毛是由许多细小的羽毛组成的,这样可以形成一层保温层,让鸟类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温暖。
同时,鸟类的羽毛也是它们飞行的工具,它们可以利用翅膀上的羽毛产生飞行的力量。
教师拿出几根不同种类的羽毛进行展示。
教师:鸟喙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鸟类有不同的食物需求。
比如,长而尖的喙适合捕食昆虫的鸟类,而扁平而宽的喙适合啄食坚果的鸟类。
教师拿出几个模型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鸟喙。
教师:鸟类的足部也具有多种形态。
有些鸟类的足部适合站立在树枝上,有些鸟类的足部适合在水中行走,还有些鸟类的足部适合在地面上奔跑。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电》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电》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中的第15课《生活中的电》。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电的重要用途和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同时比较电池供电和发电厂供电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如插拔插头时要断开电源,不可触碰裸露的电线等。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电的安全使用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电的重要用途和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 比较电池供电和发电厂供电的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电路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了电流的概念。
他们对电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对于电的重要用途和安全用电常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电的应用和电的安全问题可能存在认知上的盲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填补这些知识空白。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电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电灯、电扇、电视机等,并展示给学生。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电的知识。
请看一下这些图片或实物,你们能说出它们都是通过什么工具来工作的吗?学生: 是通过电来工作的。
教师: 很好!电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有很多用途。
那么,你们知道电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学生: (积极参与讨论,列举出电的重要用途,如照明、供电、通信等)教师: 嗯,你们说得很对!电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电能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舒适的照明,让我们可以在晚上看书、做作业等;其次,电还为我们的家庭和社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让我们家中的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另外,电也在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2、安全用电常识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如插拔插头时要断开电源,不可触碰裸露的电线等,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 科学的基本观念1.1 科学是什么- 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基本观念-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科学的国际化特征、科学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观念-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实例分析1.2 科学实验- 目标: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科学实验的定义、科学实验的意义、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法:示范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第二章:天气和季节2.1 天气的基本概念- 目标: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天气的概念、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天气的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记录、图片展示2.2 季节的变化- 目标:了解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季节的定义、四季的特点、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四季的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季节观察、小组讨论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目标:了解不同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植物的种类(花草树木)、植物的特点(生长、形态、功能)- 教学重点:不同植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图片解读3.2 植物的生长条件- 目标:认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室内种植实验、小组讨论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和繁殖4.1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动物的分类(鸟兽鱼虫)、动物的特点(外观、性、行为)- 教学重点:不同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观察记录4.2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目标:认识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长方式(成长、变态等)、动物的繁殖方式(生卵生、胎生等)- 教学重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第五章:身体的保健和健康5.1 身体的组成和功能- 目标:认识人体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身体的组成(头、躯干、四肢)和功能(呼吸、消化、运动等)- 教学重点:人体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课堂讨论5.2 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标: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障健康的方法- 教学内容: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卫生惯等)、保障健康的方法(预防疾病、定期体检等)- 教学重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障健康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上为2023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观念、天气和季节、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以及身体的保健和健康。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教案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教案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教学。
总共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留意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
2.探索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3.理解光线的传播以及木制、金属、塑料等材料的不同性质。
4.了解并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5.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探索水的性质,理解水的变化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7.了解小鸟能够飞行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制作一张包含动物、植物和物体的图片展示,并让学生观察,简单介绍一下图片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动物、植物和物体的问题,如:“动物有哪些特征?”、“植物有什么样的生长特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什么特征?”等。
二、学习和探究(30分钟)1.第一课: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图片展示介绍一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生活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
2.第二课: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进行讲解。
-学生观察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特点,并讨论植物的需求和繁殖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归纳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不同种类。
3.第三课:光线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或示范展示光线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如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物体的透明度和导电性等。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或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归纳物体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光线的传播和不同材料的性质特点。
4.第四课: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和讨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对固体和液体的观察、实验,感知固体、液体及其特征。
(二)在观察、实验中学习与人合作,并表达与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现象变化的观察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人合作、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带一个鸡蛋、一个玻璃杯等器具。
教师:烧杯若干个(能容下学生所带鸡蛋)、器具若干个、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液体?它们有哪些特征?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固体的特征。
板书: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二)观察实验,发现特征1. 观察鸡蛋,认识物体状态的变化。
师: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个物体,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出示鸡蛋)生:…… 师:把鸡蛋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生:鸡蛋会沉下去。
师:鸡蛋在水中是怎样的状态?生:鸡蛋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师:像这样物体在水中下沉,不能浮起来的状态叫做固体。
物体状态的变化会引起它的特征发生变化。
(板书:固体)生描述鸡蛋在水中前后的变化。
2. 观察其他固体,发现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1)师:除了鸡蛋以外,你还在哪里见过固体?生回答。
(出示若干个学生带来的物品)师:这些物体有哪些特征?生回答,并说出观察的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2)师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①用手摸容器底部,感觉物体的冷暖;②用手指肚沿容器壁拖动,感觉手指是否被黏住;③将物体放入另一容器中,看看是否容易倒下来。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3)师归纳小结:(板书)固体有坚硬、有固定的形状、有冷暖等特征;液体有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等特征。
(三)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制作橡皮泥,发现并描述橡皮泥和液体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1. 固体有坚硬、有固定的形状、有冷暖等特征; 2. 液体有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4)学生汇报与补充.三、巩固新课(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四、作业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板书设计〗1、空气的性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质量压缩空气有弹性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2、难点:理解风的成因.〖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四、作业回家做一个热气球.〖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2、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二、进入新课1、空气的成分(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6)教师演示实验.(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2、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三、巩固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2、学生做介绍.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四、作业:了解氮气的作用.〖板书设计〗3、空气中有什么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重氮气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2、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教学准备〗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二、学习新课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三、巩固应用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四、作业1、完成调查记录.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板书设计〗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2、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二、形成温度概念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①描点;②连线.3、学生作曲线图.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5、小结发现: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板书设计〗1、冷热与温度温度——温度计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2、热的传递〖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2、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观看多媒体课件.五、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板书设计〗2、热的传递固体——传导液体——对流空气——辐射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2、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2、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聚集”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的要求:①先将蜡烛点着.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板书设计〗3、加热和冷却形态体积加热变化热胀冷却变化冷缩4、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2、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①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②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③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①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②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③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④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4、交流实验结果.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6、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 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三、拓展作业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