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用时:80分钟共4页 2013年6月16日编写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预习案》【学习目标】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知识链接】1.作家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2.作品《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所以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自读认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特殊句式①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装句,应为“昨夜梦花落闲潭”倒装句,应为“不知几人乘月归”倒装句,应为“一片白云悠悠去”3.整体把握【全诗结构】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1——8句)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思(9——16)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17——36)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抒情层次】《探究案》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春江花月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实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4、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的过人、独特之处。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课 题 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编 号 编写时间 《春江花月夜》 (第1课时)李庭娜支彦20482015、11、10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诗大家课前已读过,也思考过,大家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就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请谈谈你。

关于《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

关于《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

关于《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关于《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教案篇1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

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教学时数:第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

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

学习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先查找资料,独立完成知识链接部分。

然后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思路,完成导学案剩余部分。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小组谈论交流,解决疑惑点。

【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自由朗读,感知情感3、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合作探究】(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1、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提示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

(二)理:哲理思考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一句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样的问题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3、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

(三)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1、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任课教师
高二语文
授课班级
高二年组
导学案制作时间
核心
素养
1、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
重难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
学习过程
4、导入新课
5、分析鉴赏
1本诗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相比,在书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什么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样理解?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3、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扫除生字
滟(yàn)霰(xiàn)扁舟(piān)砧石(zhēn)芳甸(diàn)浦(pǔ)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2、学生朗读②语速缓慢,读出辽阔与苍茫,寂寞与空旷之感;
读出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3、录音朗读
四、合作探究
诗歌重在淑清、说理,而抒情、说理又离不开写景,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对景、情、理相融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佚名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2、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于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第一部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知识链接】 一、诗歌鉴赏1、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 2、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3、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给学生介绍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分三个步骤来讲解诗歌: 1、欣赏诗歌的景物美。

2、领悟诗歌的哲理美。

3、鉴赏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提问: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提示: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

可以分别从“景”和“情”两方面来划分这首诗的层次。

)二、分节赏析诗歌第一部分(一) 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提示: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教师)【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点拨法。

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2.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3.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

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了这首诗,在脑海中立即会显现出一幅李白在长江边上送别友人的图画:烟花三月,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后站在长江岸边,望着那远去的船帆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一个白点,消失在那远方的天水交际处,而诗人还久久地伫立在江岸边,望着那滚滚的向天际流去的江水……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离情别绪,都完全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导学案春江花月夜一、学习目标1.学习《春江花月夜》,理解诗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体会诗歌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2.了解一些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继续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知识;3.背诵《春江花月夜》;4.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二、学习重难点《目标1、3三、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滟滟yàn 似霰xiàn 纤尘xiān皎皎jiǎo江畔pàn扁舟piān捣衣砧zhēn碣石jié2. 解释下列词语滟滟:水中月光闪烁的样子。

宛转:曲折;辗转。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纤尘:微尘,也比喻微细污垢。

皎皎:形容很白很亮。

江畔:江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可怜:值得怜悯;可爱;可惜。

月华:月光;(二)理解鉴赏阅读《春江花月夜》,回答下列问题3.划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并简述诗歌的脉络。

(B级)明确:分成三个部分: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从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本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升起—月下美景—月下思妇—月亮落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试概括诗的主旨。

明确: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主旨)5. 请根据开头的八句诗句,结合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不少于200字。

明确:(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二、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三、预习导引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2、字音辨识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3、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四、预习疑难:xx五、课堂学习导入语: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1、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明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表明天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明确: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7、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明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9、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10、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明确: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第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课时:2课时【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即景抒情诗专题阅读指导: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1“风格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但也不排除直抒胸臆类的即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高适)诗人一下笔便极写天空的广漠,阳光的昏暗和漫天的黄云。

在这天地之间,寒冷的北风又送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有“雁阵惊寒”,征人远别。

这诗前面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描绘的完全是一派雄浑苍莽的边塞风光,虽然寒凉冷落之意尽在其间,但悲壮的气氛却仍能明显地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面对这样的景物,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内心的悲壮便透景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不过还没有明白而已。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抒情,诗人处处从大处着眼,于大处落墨,写景状情时常总体把握,景为情服务,浑然天成;奋笔疾书,直吐胸臆。

因此,在整体理解即抒情诗的时候,必须从这类诗歌的整体风格入手,充分体味景特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景生发了怎样的感情。

只有准确把握了情景交融的含义,才能读懂即景抒情诗。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得是谁?
3、“落花”“春半”“流春”分别暗指什么?
(月已西斜,又渐渐落入海雾之中,从那个伤感浪漫如梦境一般的月夜中渐渐苏醒,看到的仍是那碣石与潇湘之间的万重山水,旅途中的孤寂只能独自承担,却不知还有多久才能重回故乡,抬眼看时,只有那漫漫长路等待游子。所以这一部分应该念地隽永悠长。)
【学法指导】朗读,背诵
【知识链接】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并称“”。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全唐诗》仅录存其《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31执笔王翠华审核王俊格授课人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小组:评价:
课题: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孟浩然(689—740),本名,字,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导】1、导入在我国古今文学长廊里,无数文人墨客对月兴叹,月亮一直是他们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从而写下了无数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

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到了很多关于月的诗句,如:“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照松间”的宁静恬淡;“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

等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导学核心素养目标:思维与审美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教学重点】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诗歌中景、理、情的融合。

【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背景展示《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其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导学案春江花月夜一、 学习目标1. 学习《春江花月夜》,理解诗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体会诗歌诗情、画意、哲 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2. 了解一些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继续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知识:3. 背诵《春江花月夜》:4. 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二、 学习重难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可怜:值得怜悯;可爱:可惜。

月华:月光:(二)理解鉴赏阅读《春江花月夜》,回答下列问题3. 划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概扌舌每个部分的大意,并简述诗歌的脉络。

(B 级)明确: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丿I 句为第一部分,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 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 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从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 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本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升起一月下美景一月下思妇一月亮落下)作为全 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 情景目标1、3三、学习过程(-)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淞淞ydn纤尘xidn 似霰xidn皎皎jido 2. 解释下列词语淞淞: 宛转: 芳甸: 纤尘: 皎皎: 江Bt :ZE Bl- pdn 扁舟pian 捣衣砧zhOn 碣石ji6水中月光闪烁的样子。

曲折:辗转。

芳草丰茂的原野。

微尘,也比喻微细污垢。

形容很白很亮。

江边。

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试概括诗的主旨。

明确: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旨)5.请根摇开头的八句诗句,结合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不少于200字。

6《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教师版

6《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富平中学高二语文组单元目标导读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如何置身诗境?A、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和诗人取得共鸣;B、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审美体验;C、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3、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4、怎样缘景明情?A、意象组合法:将诗中意象连缀起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情思;B、补充联缀法:把诗中那些跳跃性大,色彩不一,情绪起伏的意象,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以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C、品读词句法(尤其是结尾句):对精妙词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精妙而使全诗意境、诗趣全出;尤其对那些诗意含蓄、余味久长的结句,反复吟哦,细细品味,以体会诗境之隽永、高妙。

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赏析:诗作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方法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温故知新: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doc《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师荣兰马俊丽审核人:张海敏班别: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意的理解体会诗歌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丰富的诗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体会诗歌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使用说明】1.课前阅读课文,并用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和【整体感知】;2.课堂完成【合作探究】;3.课后用15分钟完成【巩固提升】。

【知识链接】一、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 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二、诗歌赏析方法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p22-24的“赏析指导”,用笔勾画重点,明确以下知识点:1、什么是置身诗境?反复诵读诗文,借助联想和想象, 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2、如何置身诗境?a.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和诗人取得共鸣;b、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c、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3、什么是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诗歌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4、怎样缘景明情?a、意象组合法:将诗中简单排列的意象连缀起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编制人:师荣兰马俊丽审核人:张海敏班别: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意的理解体会诗歌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丰富的诗情。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1 课时课前准备学情分析课件、多媒体等课型新授课分组安排初中时学生虽然懂得诗歌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但是对于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来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还是比较陌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教师指导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作者简介:修订目标提示自学检测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初读诗文,了解诗人】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1“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班级:姓名:
【课前预习】
1、作家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后期著名诗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

《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2、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可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3、诗歌感知
1、诗题以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并列拟题,五种意象中的主体意象是:月;其次是:江。

2、月亮的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明月初升——(明月渐升)——(明月当空)——(斜月沉沉)——(明月落去)。

文中体现这种变化过程的诗句是:海上明月共潮生、月照花林皆似霰、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摇情满江树。

【课堂探究】
(一)分析前8句
1、找出前8句诗中的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8句诗的意境、画面。

春江、潮水、明月、芳甸、流霜、白沙。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梦幻。

(二)分析9——16句
1、诗歌9——16句诗由景入理,你认为这几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分析17——28句
1、“白云一片去悠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象征。

飘来飘去,无落脚之地的白云象征终日漂泊的游子。

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互文。

家家今夜扁舟子,处处相思明月楼。

极言离愁之广,家家有相思,家家有离愁。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拟人。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四)分析最后8句
1、最后8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
最后八句写明月的落去。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就像天各一方的离人相距之远。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课后练习】
1、《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 )
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

解析:D 《春江花月夜》中没有抒发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之情。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解析:选B。

《到京师》“城雪初消”“春来第一声”等语句表明诗中描绘了一幅早春京城美景图,B项“柳梢听得黄鹂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与上下文连贯。

A项“落红满地”表明是暮春之景,C项“春山一路鸟空啼”写的是盛春之景,D项“楼阁新成花欲语”虽然写的是初春花最新盛开,但比“柳梢听得黄鹂语”更晚,与“春来第一声”不符。

3、请积累有关“月”、“水”、“花”的诗词句,并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离别后的感伤惆怅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