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制张继云审高二语文组2017-11-20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作者及背景背景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教案标题: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桂枝香·金陵怀古》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该作品的背景知识、鉴赏技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杨洪基的创作意图。
2. 掌握该诗的基本词句和韵律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诵、讨论等形式,展示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4. 朗诵和讨论的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金陵(现今南京)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诗?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和想法?”步骤二: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全文,并简要介绍杨洪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如金陵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等。
步骤三:诗歌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整首诗,并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夸张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四:情感体验与表达(15分钟)1.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整理学生的作品,展示他们的表达成果。
2. 向学生提问:“你们通过学习和表达,对《桂枝香·金陵怀古》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3. 对学生的朗诵和表达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桂枝香金陵怀古》,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桂枝香金陵怀古2. 学生教材:古诗文选读3. 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金陵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金陵的向往之情,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桂枝香金陵怀古》。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字词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翻译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探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5. 欣赏艺术特色教师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将《桂枝香金陵怀古》与其它描写金陵的古诗进行对比,如《泊船瓜洲》、《登金陵凤凰台》等,分析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描写自己家乡或者熟悉景观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诗歌解析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抒情叙事文,通过描述南京的美丽秋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二、文章结构1、引言:简述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出本文的主题。
2、描述秋景:描述南京秋季的美丽景色,包括桂枝香、菊花、落叶等元素。
3、故乡情:通过描述故乡的景色和人文风貌,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4、历史变迁:通过描述南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变迁,表达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作者对故乡和历史的情感和思考。
三、拓展内容1、金陵的历史和文化:介绍金陵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包括六朝古都、明城墙、夫子庙等元素。
2、桂枝香的文化内涵:介绍桂枝香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包括《红楼梦》、《诗经》等文学作品的描述。
3、故乡情感的表达方式:探讨故乡情感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
4、历史变迁的启示:探讨历史变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包括文化传承、城市规划、社会变革等角度。
四、文章组织1、开头:简述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出本文的主题。
2、中间: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南京秋季的美丽景色,包括桂枝香、菊花、落叶等元素,同时穿插故乡的回忆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抒发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3、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作者对故乡和历史的情感和思考,同时提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五、写作技巧1、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强化作者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叙事的叙述方式: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增强文章的叙事感和可读性,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发展。
3、客观描述的写作手法:在描述金陵秋景和历史事件时,采用客观的描述方式,让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和氛围。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标题: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一、背景介绍《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是《桂枝香·金陵怀古》,我们主要针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对于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和理解。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古代诗词感到晦涩难懂,缺乏阅读和理解的耐心。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不敢或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7. 综合能力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语言理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答案: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如“千里江山一时新,落花时节又逢君。”拟人如“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意境创造题
题型:请结合《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分析诗人的意境创造手法。
答案:诗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如“千里江山”、“落花时节”、“寒烟芳草”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和景物描写,创造出了一个既美丽又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怀古诗词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金陵的古诗词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怀古诗词的魅力或特点。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诗词朗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和历史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和典故。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5. 诗词朗诵:(1)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注意语气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复习和背诵。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和解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并对下次课进行准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理解和古文知识点。
2. 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深层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2.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勾画出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教师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写一篇关于《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习心得评估:阅读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其对诗词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金陵的古诗词,拓宽视野。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教案的主题和内容。
2. 激发学生对金陵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金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图片展示:展示金陵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金陵的风貌。
教学内容:1. 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2. 金陵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请学生谈谈对金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师讲解:介绍金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 图片展示:展示金陵的相关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第二章:桂枝香词牌介绍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桂枝香词牌的特点和结构。
2. 诗词欣赏:欣赏桂枝香词牌的典型作品,感受其韵味。
1. 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桂枝香词牌的结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诗词欣赏:欣赏桂枝香词牌的典型作品,学生发表感想。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桂枝香词牌的诗词。
第三章:金陵怀古诗词欣赏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诗词欣赏: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典型作品,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金陵怀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诗词欣赏: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典型作品,学生发表感想。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金陵怀古诗词。
第四章:金陵古迹考察1. 引导学生了解金陵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2. 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金陵的相关古迹。
2. 观察记录: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所看到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教学内容:1. 金陵的古建筑: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等。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诗词的基本阅读和理解技巧。
培养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介绍。
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背景知识和诗词结构。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阅读理解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第二章: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介绍2.1 诗人简介李清照的生平介绍。
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词背景解释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写作背景。
介绍宋代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3 诗词主题阐述诗词中的怀古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金陵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三章: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3.1 诗词的结构分析诗词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数量和排列。
解释诗词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3.2 韵律特点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四章: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4.1 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主要意象,如桂枝、金陵等。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4.2 修辞手法解析解释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手法的解析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第五章: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5.1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诗词,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和回答来检验自己的理解。
5.2 欣赏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启示。
第六章:诗词创作背景的深入探讨6.1 历史背景详细介绍金陵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建都历史和文化遗产。
分析宋代政治、文化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6.2 文学传统探讨金陵题材在宋代文学中的传统。
分析桂枝香这一词牌在宋代诗词中的流行和特点。
6.3 诗人心理分析分析诗人李清照在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怀古之情中的感伤和思考。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清晰、准确地讲解诗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难点内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的艺术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重点
(1)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首诗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例如诗中的对仗工整、用词精准等。
(2)把握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哲理思考:学生需要通过诗句分析和背景探讨,理解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诗中对六朝兴废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等。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诗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诗的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诗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解析,包括其背景、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同时,通过分析诗中的历史感悟和哲理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学案(精)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文本解读】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
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素养目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4.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号,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背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
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3.解题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
为六朝古都所在。
③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4.了解“咏史怀古诗”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习目标】①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②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③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知识链接】1.作者名片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背景追溯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3.文题阐释《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兹以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为准。
双片一百零一字。
前后片各五仄韵,宜用入声部韵。
《桂枝香》这个词牌最负盛名的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后练习】1.王安石,字:号:谥号:。
(3分)2.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
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4.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简要说明在手法上有何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6分)5.作者看到这些景象,想到了什么?(3分)6.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3分)7.作者在诗的末两句写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有何用意?(3分)8.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桂枝香·金陵怀古》参考答案:1.介甫、半山、王文公2.D 非直抒胸臆3.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③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鉴赏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鉴赏学案《桂枝香·金陵怀古》鉴赏学案一、整体感知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为下面的抒情创造气氛。
1、词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的句子是“,”。
2、落日和秋风向来是悲哀的景色,但是词人却在悲哀的景色中写出不悲哀的词意的句子是“,”。
词的下片怀古、抒情。
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3、词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的句子是“,”。
4、词中“,,”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文本赏析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2、“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情景是怎样结合的?3、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意。
4、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5、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词作。
2、理解本词的思想内涵。
3、品味欣赏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1、理解词作主旨。
2、学习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对所用典故的理解【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填空(课前预习)1、王安石,______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______,晚号______。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进士。
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
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封舒国公,后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____________”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
今存____________、《临川集拾遗》等。
明确:北宋介甫半山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王临川集》[来源:学科网]2、词的特点词兴于______,晚唐五代,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著,__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____________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进入______代以后,名家辈出,经历了词的繁荣时期词的创作在______、______等大词人手里得到最大的提高与发展。
宋词与______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
词的特点是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______,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____________字有定声”。
一首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一首词的一段叫______或______,词的句式大量使用______,字声配合更密切。
明确:唐温庭筠《花间集》宋苏轼、辛弃疾唐诗词牌句有定字小令中调长调一片一阕长短句二、触摸文本金陵怀古诗词: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2、通过诗句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
一、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字,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曾书仁宗,提倡变法。
神宗即位,主持变法,积极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年,出知江宁府。
八年,再相,次年复罢。
谥文。
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为之一。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阙和下阙的内容。
2、用一个字概括全词情感。
三、任务一:再读诗词上片,思考:
1.词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找出喜欢的语句加以分析。
2.作者是如何描绘画面的?请你分析。
四、任务二:三读诗词下片,思考:
3.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总结方法。
请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
从创作目的、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考虑。
怀古词的特点:
1、创作目的:
2、词的内容:
3、章法结构:
4、表现手法:
5、词的风格:
六、全词总结。
本词上阙写,奇伟壮丽,气象开阔;下阙抒,追古思今,叙议结合,用典贴切,寓意深远,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原因,表达了作者,透露出。
(完整版)高中语文下学期《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下学期《桂枝香金陵怀古》学习目标:①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②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学习重难点:品味欣赏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临川人。
曾为宋神宗时宰相,力主变革,为北宋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
他主张文学应该“有补于世”。
不管作文,写诗、填词,都应考虑为社会现实服务,不能无病呻吟,不能为写作而写作。
王安石诗、文俱有成就,为北宋一大家,其词作不多,《全宋词》仅存词二十九首,但能“一洗五代旧习”(《艺概》)。
《桂枝香·金陵怀古》即为其中一首有代表性的词作。
《古今词话》这样评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据传,苏轼见到这首词,也说:“此老乃野狐精也”。
2、了解背景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出知江宁府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在这种情形之下,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1、作者登高远眺看到了哪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的?远登临送目近画图难足远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2、自由诵读,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登临:故国:肃:练:簇:棹:彩舟:星河:难足:繁华:门外楼头:漫:嗟:荣辱:六朝:但:商女:后庭遗曲:【达标训练,巩固提升】1、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仅仅是用来批判商女吗?【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小结:这首词借眼前______________景色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并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实,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整首词【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
在此画面里,前后两位车夫正推着一辆串车,串车上有一个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屏风下似乎放置着一些书籍文字,提出问题:“他们去往何处,又因何而去?”展示一碑: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的宋代摩崖石刻“元祐党籍碑”。
引出新旧党争之始王安石及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标题解读“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三、文本分析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
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
“晚秋”点明季节。
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
“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
“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
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
课内迁移:《湘夫人》“桂棹兮兰桨”。
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皆代指船。
“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
“背西风”,背靠着秋风。
“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
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
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 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
《桂枝香 金陵怀古》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作者简介王安石,字,号,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二、整体把握(一)初读文本1、给生僻字注音澄.江( ) 如簇.( ) 去棹.( ) 斜矗.( ) 鹭.起( ) 谩嗟.( )2、由词的标题可知,本词的题材属于()词。
3、本词的上下片内容,分别对应标题“金陵怀古”中的哪两个字?上片写(),下片写()。
(二)整体感知1、词的上片描绘了金陵的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
意境:。
2、词的上片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手法:。
3、你最喜欢上片的那句词?简析。
4、在下片中,词人怀想的史实是什么?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请用原句回答。
在这一部分,词人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史实:。
现实:。
表现手法:用典、化用。
5、面对过去的历史,千古以来的文人骚客是如何做的?请用原句回答。
情感:。
7、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概括主题:本词上片写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叙议结合,运用(手法),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表达了作者。
三、课堂检测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交待时令地点天气等信息,为全词打下了凄凉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
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的名句是“ ,”。
《桂枝香 金陵怀古》学案(有答案)
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初肃.( ) 澄.江( ) 如簇.( )去棹.( ) 斜矗.( ) 鹭.起( )漫嗟.( ) 衰.草( ) 凝.绿( )【答案】sùchénɡcùzhào chùlùjiēshuāi nínɡ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征帆去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彩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聚积。
(2)旧都城。
(3)来往船只。
(4)华美的船。
(5)倒映着星空的长江。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
(2)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3)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
(4)至今商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千里澄江似练(2)征帆去棹残阳里(3)但寒烟衰草凝绿(4)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探究文本]【背景介绍】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整体感知】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案
整理:吕鹏时间:12月25日
【自学目标】
1、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怀古诗词的特点并学会鉴赏坏古诗词。
【知人论世】
1、走进王安石
字,号,临川人。
仁宗庆历进士。
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
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
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文本研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见注释①
2、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给下列括号前的字词注音。
征帆去棹()斜矗()漫嗟()寒烟衰()草
3、词的上片以写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下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2、词的上片写了那些景物?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描画景象的?景象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三、深入探究,体味情感
1、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两句,这样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后人以之为鉴了没有?为什么?
3、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仅仅是用来批判商女吗?
【拓展延伸、方法总结】
请同学们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金陵北固亭怀古》两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
提示:从创作目的、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考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迁移训练】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震。
设问:从对“空”字的理解出发,谈谈诗人在第一、二联中是如何把景和情联系在一起的?(4分)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