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空间的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起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功能,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建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建筑规划不合理、空间利用不充分、人群流动混乱等问题。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空间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结合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探讨公共空间设计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品质和用户体验。
3. 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机遇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1.3 研究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是当前城市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种一体化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还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使城市的交通设施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具有统一风貌和功能的城市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城市魅力的城市形象。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初探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初探作者:王飞虎丁键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7期摘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地下空间中的核心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本文根据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特征,深入分析并提出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开发特征;规划设计;布局;规模预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正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新的热点。
地下公共空间是指向市民开放、用于公共活动的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广场、地下商业文化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步行通道以及公共停车库、防灾救灾空间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下面就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展开分析。
1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划定城市重点建设区域是城市最富变化的区域,是城市交通、金融、商业、办公、娱乐、服务、信息等功能最为集中的中心地区。
其划定遵循以下原则:(1)城市公共活动聚集点及公共建筑开发强度高和建设量大的地区。
(2)人群密集、流动性强的地区,如大型交通枢纽地区(以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以市内公共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
(3)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建设区域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区域。
2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特征重点建设区域的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性,是服务于公共事业为主的,无论所有权归属如何,其服务对象一定是大众化全民化的;另一方面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是商业娱乐、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动态交通(轨道、车行、步行)、静态交通(停车)、市政公用设施以及防灾等社会功能。
3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主要从开发类型、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竖向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个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提供依据,以便最终确定每个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范围、功能布局和规模容量。
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多层老旧住宅公共空间加装电梯初探——以牡丹园东里3号楼改造项目为例
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多层老旧住宅公共空间加装电梯初探——以牡丹园东里 3号楼改造项目为例董楠楠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9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家养老成为了当下最普遍的养老模式。
北京老年人居住的多为没有电梯的多层老旧住宅,为日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加装电梯成为当下适老化改造的重要趋势,北京先后在城六区开展了千余项加装电梯的工程项目。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东里3号楼改造项目为例,从总图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和推进方式几个方面,对老龄化背景下的北京多层老旧住宅公共空间加装电梯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为推动这一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老龄化;老旧住宅;加装电梯1 研究背景上世纪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老年人占据人口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在2001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而这种急剧形成的老龄化趋势,因认识和准备的欠缺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设施的匮乏为老年人出行和活动带来不便等。
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居家养老可以使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保留原有生活习惯,成为当下最普遍的养老模式。
目前,北京老年人居住的多为上世纪60-90年代建造,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
垂直交通模式单一,可达性差,使年迈、残疾的老年人没有电梯上下楼而不得不困守家中。
但这些房屋整体质量较好,拆除不现实,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就为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创造了有利前提。
近些年来北京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市场监管局联合编制印发了《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导则》和《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图集》,作为北京市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技术指导文件。
截止2020年7月,北京市先后完成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1200余部。
海淀区牡丹园东里3号楼加装电梯工程就是这一惠及民生工程的优秀案例之一。
2 多层老旧住宅公共空间加装电梯的原则2.1 最小干预原则多层老旧住宅公共空间加装电梯应以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安全,满足日照、通风、隔声、消防等基本规范和标准为前提,尽量减少对原有结构的改动,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并对周边的道路、管网的改造实现最小干预。
建筑外部公共空间柔性边界研究初探
建筑外部公共空间柔性边界研究初探【摘要】作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效处理手法,柔性边界使城市和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设计中建筑与城市过渡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探析建筑公共空间的柔性边界处理,得到一些初探性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公共空间 ; 柔性边界一、柔性边界的概念边界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空间界定,根据界定的方式,可以把边界分为“刚性边界”与“柔性边界”。
“刚性边界”表现为内向型的自我保护,对外排斥,充满强烈的冲突与对抗;“柔性边界”表现为外向型的包容与贯通,内外的双向交流,给人友善平易的感受。
柔性边界作为建筑边界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和城市空间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它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
柔性建筑边界是对建筑边界的限定,不能以单纯一层表面的概念加以定义,它是一种具有厚度,并且可以容纳公共活动的空间。
柔性边界满足城市空间和界面的有机更新,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使用需要,是衔接城市与建筑的重要区域。
作为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不仅是建筑内部功能的外化,还体现了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要求。
在形态构成上,城市共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既可以由单体塑造,也可以由建筑群体组合形成。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实际上是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化与组合。
二者具有多种组合方式,主要可归结为两种途径:即部分建筑空间的“城市化”或部分城市空间的“建筑化”。
“柔性边界就是把视野对准“地区之间的残余及其边缘的荒芜地带”,研讨并使这些失落的空间转变为具有关联、相互作用的积极空间。
二、柔性边界的作用促进建筑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
从城市的角度讲,柔性边界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是由城市空间进入建筑空间的过渡,使两种不同功能性质、空间尺度的空间有机结合,使城市公共空间得到多层次的发展。
从建筑的角度讲,柔性边界作为建筑实体向城市空间的中的延伸,能够避免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促进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相互渗透、转换和融合,有利于实现公共空间的展示性、导向性和引入性。
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大厅室内设计要素初探
潮 。然而, 伴随着读者对图书馆室内装饰审美价值 的取向, 人性化设计要求在 节 室 内 的亮度 。有一 些 大厅 改造 室 内设 计 中 , 由 于原 有 的建 筑 结构 和 空 间限 不断提升和逐渐深化。 公共图书馆大厅的室 内设计 由于其功能的复杂性和特 制 , 造成室内采光较差 , 这时 , 室 内色彩宜用浅色, 提高反射系数, 使室内明亮 殊性 , 不 同与其它建筑大厅设计 , 更加注重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 , 因此设计时 起 来 。 3 . 2生 理特 性 简单 的模 仿 , 不 能创 造每 个 图书 馆独 特 的 室 内环境 , 只 能趋 于 雷同 。 色彩是通过人的视觉神经传人大脑 ' 对人的血压、 脉搏 、 心率等产生影
1 . 3光影 空 间
4 材质
大厅 的主要光源为自然光 , 透过玻璃幕墙照射进来 , 再 由白色墙面反射 ,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室内的家具 的要求也 日益提高。图书 馆家具 的布置与设计可以反映一个图书馆的等级和整体 的艺术氛围。 如接待
最后形成 的效果是在大量漫反射光线 中间夹杂着一些直射光柱 。 在由室外广 服务总台、 供读者靠坐、 休息的沙发、 座椅等 。家具作为大厅实用价值高的物 场进入到室内的过程中, 大厅作 为一个 中性 场所 , 无论在空间环境还是光环 质产品, 为方便客人使用 , 也便于服务 , 非常注重舒适与方便 。为创造 良好的 境 上 都 成 为 了一段 温 和 的过 渡 。 气氛 , 大厅的家具都成组配置 , 休息厅 中沙发和茶几 , 总台整体设计 。 1 . 4空 间尺度 与 比例 其次 图 书馆是 公 共建 筑 物 ,如果 将 公共 艺 术引 人 图 书馆 室 内空 间 中 , 能 大厅 要 得 到有效 空间 利用 和 良好 的空 间 气 氛 , 从 设计 上 来 看 室 内空 间 中 使 图 书馆 呈现 不 同于 一般 的文化 气 息 , 将 空 间与艺 术 成功 地连 接在 一 起 。 要 有 合适 的尺度 和 大小 空 间 的 比例关 系 。 现在 城 市图 书馆 大厅 一 般 采用 大 空 另外 大厅 墙 面 是 艺术 很 好 的表 现 场 所 , 为 了表 达 大厅 室 内主 题 、 渲染 气 间, 其中巨大 的中庭把人们从小空间低天花 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 产生空间的 氛 , 根据空间形状 、 尺度 、 墙面大小选择不 同材质 、 不同风格的墙饰 , 装饰墙 自由感 , 使人惊叹和激动 , 满足客人追求新奇和气派 的心理需要。其次 , 大厅 面 , 丰 富大厅 艺 术 氛 围。 室 内雕塑 是 以立 体 空 间艺术 增 强景 , 均 以独特 的造 型 中可 安排 有 安静 的小 空间 。 使 顾 客 能舒 适地 休 息或 等候 。 这 些 大 的空 间 , 可 以 吸 引人 的 注意 , 提 高图 书馆 大厅 的文化 品 味 。 通过抬高或者降低局部地面, 设置顶棚 , 形成一个个小的虚拟空间。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之我见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之我见【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
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内合理的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形成有机体,提高小区的归属感,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1前言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小区多功的要求日益增多。
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人性化、多功能化对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公共建筑,由于其性质和规模的差异,因而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我们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将实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不是仅仅局限在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子里面所配置的功能,同时还非常的在乎居住地附近的环境的建设情况。
比如:商业方面的建设、文化和健身方面的建设、植物美化的程度、物业方面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由居住地就行了,还应该有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说居住区的各种各样的实施能否满足人们的要求,已成为新时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给与更多的帮助。
2.1居住小区公共建设中对卫生的要求首先,居住小区的卫生是指对小区中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的处理和管理,这也是对小区中垃圾箱的规划方面的问题;其次,小区中环境卫生还指空气的质量和能否更好地采光等问题,这些也是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2安全方面的公共建设公共建筑的安全不仅包括小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城市居住区域内应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又包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要明确的规定人们的生活的地方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以保证居民财产的安全,总之就是为了便利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2.3合理的规划小区中的公共建设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既是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基本的要求,为了便利与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应该尽量的区规划小区中的公共建设,应该尽量的设计出能够达到人们要求的条件。
城市规划展示馆特色空间营造初探——桂林市规划展示馆项目为例
城市规划展示馆特色空间营造初探——桂林市规划展示馆项目为例摘要: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
它不仅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政府规划决策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专家、城市投资、建设者提供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场所,也会为普通市民了解、参与、监督城市发展的最系统、直观、快速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功能,使其成为过去与未来、城市与城市、文化与文化、政府与市民相互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展览馆的展示设计必须表现出人类的普遍情感以及生命的共同形式,尤其在空间设计与内容展示上,应结合文化与城市个性,营造当地特色的展示空间。
一、引言作为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城市规划展览馆为公众了解城市历史、关注城市变化、参与城市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平台,作为城市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城市规划展览馆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文化内涵,有其自身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
可以说,城市规划展示馆是城市规划的研究馆与资料库,集中了大量规划素材,可以为公众参与规划、实现政府阳光规划提供广阔平台;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可以展示地方特色、展示城市魅力;也可以是城市历史的储存与见证者,浓缩和形象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变迁。
凡此种种,既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关,更与城市密不可分。
如何从空间设计和展示内容两个方面体现城市个性显得尤其重要。
二、展示馆的源起展示馆(exhibition hall)是18世纪中叶在英国出现的。
最早的大型展览馆建筑是1851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
展示馆(exhibition hall)作为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
按照展出的内容分综合性展览馆和专业性展览馆两类。
专业性展览馆又可分为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不同类型的展览馆。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展览中心是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总面积近500万平米,总展出面积近140万平方米。
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初探——以沈抚新区白沙岛生态小镇集群城市设计
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初探——以沈抚新区白沙岛生态小镇集群城市设计方案为例发表时间:2020-05-25T08:27:21.875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4期作者:任龙[导读] 人性化尺度、独具地方特色、强化根植性自然生态景观、宜人的公共空间、多样化的城市场景体验是塑造特色城市空间的五大元素,真正好的开放空间是为了让人们去使用而设计的,为生活而规划,为更好的体验而规划。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人性化尺度、独具地方特色、强化根植性自然生态景观、宜人的公共空间、多样化的城市场景体验是塑造特色城市空间的五大元素,真正好的开放空间是为了让人们去使用而设计的,为生活而规划,为更好的体验而规划。
关键词:自然生态;公共空间;小镇集群1、规划背景沈抚新区位于沈阳、抚顺两市接壤地带,是国家级同城化试验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创新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白沙岛生态小镇集群位于生态城市示范区,在产业定位上确定为“创新创意岛”,规划“创意、金融、科技”三个生态小镇集群。
图1 白沙岛生态小镇集群位置图2、城市设计方式(1)优化车行和人行空间三个小镇之间的快速交通,通过小镇外围的主路畅通联系,小镇内部交通以慢速小路为主。
(2)优化街区尺度人性化的街区尺度,划分为大型街区、中型街区和小型街区,对不同街区采用不同的管制策略。
(3)公园中的城市本区域通过绿网、绿脉、绿心构建,打造网络化的绿网系统,城市功能布局其中,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的新型空间。
(4)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对现有的村庄、工厂及其他建筑进行再次设计和改造,延续地块记忆,打造具有时间轴线记忆的体验空间。
3、景观设计原则3.1创意小镇(1)开放空间设计原则①开放空间的艺术性设计广泛应用于创意小镇的广场、步道、驳岸、铺装、廊桥等形式上,凸显小镇整体艺术氛围。
②滨水岸线以自然形态设计为主,连续性的自然岸线透过栈桥、步道、平台、广场、眺景亭、湿地等空间,满足游人亲水、观景、表演、展览等需求。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祁军(上海春沁生态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10)摘要:在当今时代下,伴随着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城”“生态城”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应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因此,本文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6-0073-030引言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憩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其可以改善城市控制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人文活动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景色你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浦东锦绣文化公园基本介绍浦东锦绣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内环内核心城区,总面积约为25hm2。
西侧紧邻浦东“三馆一园”(浦东图书馆、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北接浦东干部学院。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培花社区单元(Z000501)西片区(文化公园)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主体为G1公园绿地。
地块原为2004年建设临时绿化工程,建成后实行不对市民开放的封闭管理政策。
地块内虽绿化覆盖高达90%,空间幽闭,但主要为意杨、杜英等需更替品种乔木为主的苗圃林。
随着周边城市道路及地块的开发建设,地块低于周边基础设施导致地块内部长期排水不畅,东侧苗木大量死亡。
作为核心城区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空间,原苗圃栽植形式难以发挥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涵养功能,亟待改造。
将锦绣文化公园地块纳入浦东城市公园体系,重塑绿地生态,建立连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是此次绿地改造为城市完善生态绿地网络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初探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很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仅关注线路的建设和运营,而忽视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指的是将轨道交通站点建设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布局,使得轨道交通站点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交通设施,同时也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
1. 建筑风格的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是要将轨道交通站点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的建筑风格相统一。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美观性,还可以加强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2.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出行体验和舒适度。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出入口、候车区、换乘区等,可以提高人流的流线性和通行效率。
3. 文化内涵的注入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设计还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
可以通过雕塑、艺术装饰、信息展示等方式,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融入到站点的设计中,使得轨道交通站点成为城市的文化载体和旅游景点。
4. 绿化和景观的打造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设计还应该注重绿化和景观的打造。
通过合理布置植物和景观元素,可以增加站点的美观度和宜人度。
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一个美观、舒适的轨道交通站点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一个便利、舒适的轨道交通站点可以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减少拥堵和排队时间。
3. 促进城市发展四、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是一种既注重功能性又注重美学价值的设计模式。
通过合理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文化内涵和景观打造,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和形象。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不仅仅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延伸,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初探
高层建筑底部公共 空问的人性化设计初探
刘利 娜
摘
仵
朝
要 : 高层 建 筑 底 部 空 间 为研 究对 象 , 以 结合 “ 以人 为 本 ” 的建 筑本 质 和 人 性 观 设 计 思 想 , 主 入 口空 间 , 从 交通 , 部 广 外
场等方面着手 , 探讨 了高层建 筑底部公共 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 法, 以指 导实践 , 消除高层 建筑本身带给人 的冷漠感。
个 小 城 镇 特 色 的标 志 ; 当然 建 筑 的 格 局 和 形 式 在 整 个 小 城 镇 的 品。“ 落空 间” 失 不但 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中存在 , 现在 同样 类似 空 问中也非常重要 , 需要进一 步研究 。但 是这些特 质都不应 该被 的问题也在侵蚀着我 国的小城镇 , 景观失落 、 特色识别 失落 、 功能 过分 的扩大 , 否则也会 陷入失落 空间的泥沼 , 被人们所厌恶 。 失落使得我 国的小城镇景观空间难 以满 足民众的需要 , 在一定 程 3 对于景观空间功能的失落。 ) 度上抑制 了民众 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 、 抑制 了小城镇的发展。 这是 同居住在城 镇 中居 民的生活息 息相关 的 。首 先要 对 当 景观空 间是一个小城镇突出的外部表 现 , 它不 但体现小城镇
史 性 小 城 镇 就 把 重 点 放 在 历 史 街 区 的保 护 和 整 体 的 复 古 风 貌 上 , 础 上 进 行 创 新 研 究 。
另外工业型 的小城镇 、 农业 型的小城 镇 、 文脉型 的小 城镇 、 通型 4 结语 交 的小城镇 , 它们 的公共 空间都应 当有 自己的特 色。在一定 的范 围 “ 失落空间” 一个 外来 的概念 , 是 它是 不 良城市 化造 成 的结 内扩大这种特色 , 以实 现小城 镇的特 色识别 ; 另如 休 闲型小 城镇 果 。据统计 , 中国 2 0多个地级市 中, 13 城市正在规划建设 0 有 8个 的休 闲广场 , 历史 型、 文脉型小城镇 的纪念 广场 , 们也可 以成为 “ 它 国际大都市 ” 。在这样的风潮 面前 , 小城镇往往成为其 中的牺 牲
办公建筑空间设计演进初探
理论探索NO.012021188车时代AUTO TIME恢复,把以往这种捋不清的、杂乱无章的数据,通过统一的规则、方式整合,形成管道本体的数据资产,以管道大数据为核心,将老管道打造成“高速路”。
3.3重视数据分析工作,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数据绝非数字的堆积,在数据背后,隐藏着的是丰富的信息,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背后的价值。
任何一项油气运输管道施工工程都是非常宏大的,蕴藏着大量的杂乱信息,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处理,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错。
而智慧管道技术则承载了大量的数据,并且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归纳、整合、分析,挖掘其价值,更好地为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3.4变革管理体系,建设现代化的柔性管理体系从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看,扁平化越来越适合目前高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环境,因为整个世界在扁平化,以前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家里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和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做生意,而现在,即使身处不同地域,也可以实现沟通与对接。
在智慧管道技术的支持下,不同参与方在看不见的网线的支持下,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促进信息流转,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垂直化的管理模式不再合乎时宜,这是因为垂直化的管理模式下,管理幅度较小,信息流转要经过众多的部门,难免失真,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则拓宽了管理幅度,缩短了信息流转的跨度,同时,也便于不同部门展开协作。
4结语综上所述,不论是生产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油气这一基础资源,对于国家发展,油气运输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各类工作事故,有必要推进智能化管道建设,此举不仅是数字化时代顺应潮流的行为,更是企业创新求变、积极变革的雄心壮志的体现。
为此,可以从加强对设备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对老管道的管理、重视数据分析工作,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变革管理体系,建设现代化的柔性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最大化智指挥施工技术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公共建筑改造设计初探——以厦门某酒店为例
公 共建 筑 改造 设 计初 探一 一 以厦 门某酒店 为例
曼葚 一 乏0 辱 一 是 ~
摘要 : 随着人口 增长和规模扩大, 经济迅速 发展的今天 , 在 建筑物的结构性和功能性 衰退和工作荷 载改变将日益成为问题 , 前新建与改造并重, 目 本 文通过通过 对某酒店改造工程实例, 针对业主最大限度增加建筑面积、 尽量避免基础加 固的要求, 考虑到工期较 紧, 本文采用多种加 固措施对房屋进行加固 改造, 对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论证其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
本 房屋 已经进 行了加固, 而且在使 用状况 方面有很 好的效 果。
4 结束 语
该 工程 经 过多种 加 固方法 , 达 到现行 规范 要求 的承载 力和 正常使用 标 并 准, 且增加 了房屋体量 , 以旧换新 , 并 改善了I 临街建 筑 的效 果 。 增加一层 与重 建 相 比能节 约五十余万 元人 民币, 并加 层期 间基 本不影 响营 业 , 得了显著的 社 取 会效 益和经 济效 益。
关键词: 加层; 抗震设计; 设计;
一一 ? 瓤 一
0 引言
本 工 程地 处 厦 门市 市区枋 湖 路段 , 为某 酒 店 改 造加 层 基 础 工 程 , 设 原
大, 柱截 面相对会 很小 , 导致底 层柱 轴压 比都大 于规 定 ( 1 2 除 、 轴线 外) 。同时
原12 、 层柱 承 载 力都 不够 充足 , 因此对 于加 固原 底 层柱 要使 用双 面 加大 截 面
计 两层 , 部 结 构系 采 用 是框 架 结 构 。 工 程 工 期紧 , 量 要求 高 , 满足 上 该 质 其 以下要 求 : 3 69 m , 2 5 .9 的总 建筑 面 积 ; 层高 是4 5 ;18 的双 面外 廊 宽度 ; . m .m 8i X8I规格 的柱 网尺 寸, .m .m 外墙 使用2 0 的加气混 凝 土砌块 , 5厚 相对 较大 的内 部空 间, 础使 用柱 下独 立基 础 。 00 3 因为公 司扩大 规模 , 基 21年 月, 决定 将本楼 改造 成 三层 , 两层都 改造 为客房, 前 内墙 都使用G C 隔墙 , R板 新增 层也 为客 房。 40 m 5m 是 原柱截 面, 5m X40 m 结构 平面 布置 图如 图1 。
濠涌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濠涌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初探刘君(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摘要:传统村落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我国乡土景观资源丰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也许已经成为了营造绿色和谐的村落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村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空间结构的点、线、面,结合濠涌村实际调研情况,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4-0085-02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村落公共空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定义,其中以场所的角度,是作为容纳村民公共生活和邻里交往的物质空间,是村民可以自由进入、开展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等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中,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日常生活、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乡村得以发展的平台。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前进,使越来越多的村落“空心化”。
村落公共空间日渐衰退,它作为社区共同体的价值日渐衰弱。
1濠涌村概况濠涌村建立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历代传人有三十代,于1591年始建严氏大宗祠,1976年因形势需要,将严氏大宗祠和赞源祖两祠堂改村会堂,自开村以来共有祠堂、庙宇、闸门共41座,祠堂居多。
现谨存祠堂4间,庙宇2间,其中观音庙于2003年村民自发捐资进行修葺。
三处镇级不可移动文物观音庙、中山纪念亭和严庆瑶烈士墓。
村庄面积约500多公顷,包括村民房屋外的后山及村内农田等。
村内建筑主体风格为清代复建的建筑。
村庄大体布局采用广府民居的紧密式布局,深远的古巷迂回曲折。
濠涌村的山脉源自五桂山,山峦灵秀峻峭,良田众多,是宜居、宜渔、宜柴的居住地。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村内有莲花地水库。
2村落公共空间结构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认为,城市意象是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5个元素组成,改变了城市空间组织的传统框架,将空间关系变成人身处空间中与空间发生关系的感知性联系。
浅谈高层办公建筑的内部交往空间
浅谈高层办公建筑的内部交往空间伴随着国内大规模的建设开发热潮,办公建筑和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也由于建设速度的过快,规模过大,资金有限,以及可以利用的土地日益减少等综合原因,使办公建筑和办公环境的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和长时间的推敲。
地产商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可以用来出售或租赁的空间,会尽可能地减少属于公用范围的室内公共空间的面积。
使得建筑的平面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方正形状,没有个性。
内部办公空间也是死气沉沉,除去工作以外,没有其他的休闲设施,缺乏交往空间。
这种情況下,急需改善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环境,创造适于交往的办公空间。
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的交往空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工作交往空间、社会交往空间、休闲交往空间、临时性交往空间。
1.工作交往空间中包括会议室和工作空间1)会议室的优化设计较大的会议室空间靠近建筑边界,光线良好,是宜人的公共交往空间,主要作为礼仪性较强的交往与交流使用。
尺度较小的讨论室紧靠开敞办公空间,可以作为工作组内部的交流使用。
人在高层办公建筑中人容易感觉到封闭,所以在会议室这样一个大量人员聚集的空间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用封闭的分割将其生硬的与办公空间隔开,而应似隔非隔,造成视线上的交流。
2)工作空间的优化设计设计时应该挑战传统的办公建筑办公区设计,办公区尽量敞式。
减少办公桌间的隔板,取而代之的是员工间的亲切交流。
使办公空间不再古板沉闷,而是加入了新鲜元素。
员工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无阻,工作效率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摆脱传统的“方盒子”式办公空间模式,给办公空间增加标志性、灵活性、开放性甚至有些刺激和戏剧化,从而激发使用者的创造性、工作活力和愉快的合作与交流。
2.社会交往空间包括入口门厅和接待空间1)入口门厅的优化设计门厅是人们由室外进入室内的第一个空间,是与室外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时应该在空间尺度,光照环境、装饰选材等方面注意到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努力营造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连续,使人从心理上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接受环境的转变,通过空间导向的设计,给动态人流以有效的引导,将人流轻松地引导至电梯厅。
养老院建筑中室内空间的若干自然采光要点初探[权威资料]
养老院建筑中室内空间的若干自然采光要点初探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面对我国快速进入老年化的国情,在老年人建筑迅速扩建的现状下,本文从老年人对于光环境的需求出发,对老年人建筑中养老院的自然光环境进行举例分析,对正在扩建的养老院建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养老环境。
关键词:养老院室内空间自然采光TU246 AAbstract:The face of China's fast into the aging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building rapidly expand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old people of light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light environment of the elderly in nursing hom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expanding the nursing home building, provide a warm and comfortable the endow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Key Words:Nursing homesIndoor spaceNatural lighting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养老模式向社会化养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老院被规划和筹建,但养老建筑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养老的需求现状,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老年人建筑。
自然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自然光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感,给使用者带来感官和心理上的愉悦。
养老院建筑大部分功能的使用时间是在白天,因此自然光在养老院建筑中的运用是其光环境设计的主要部分。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摘要】阐述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作为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意义及其自身的特性。
研究如何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中体现其特性并且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充分发挥起作用。
【关键词】城市室外空间环境;环境设计;概念;景观特性一、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概念分类及特性(1)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概念是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梯的转角处所围合成的开放性空间环境。
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中,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
由于依附于主体或主要建筑,公共建筑室外空间应与主体或主要建筑相协调,反映主体或主要建筑的设计要求和特点。
在这些空间中活动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活动的性质以必要性活动为主,伴随着其他活动,因此空间应体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2)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分类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按其使用性质划分为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三大类。
我国各大城市公共建筑大部分砌筑围墙,因此公共建筑与城市用地是绝对分开的,属于封闭型,其性质很难确定是广场还是庭院,所以通称“城市公共建筑环境空间”;有些医院、体育馆建筑,布置一些环境空间或者花园,只有去看病的人或去看球赛的人才能使用,属于半封闭性;在欧洲各国,把公共建筑外部环境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在一起,作为城间的一部分向外开放,这属于开放性。
本文主要注重的方面是开放性的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按其所处地段可以分为:商业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文化类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比较庄重的政府、纪念性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
各个类型的角落空间在城市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为市民提供各种景观类型的多种体验,丰富城市空间形象,突出建筑物与其周围主要环境空间特色。
半开放性空间开放性空间(3)城市公共建筑环境角落空间的景观特性根据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活力性、感觉性、适应性、接近性和管理性五种功能,针对这类角落空间的自身特点,我们总结出了五个方面的特性:安全性;可识别性;适合性;多功能性;补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3期辽宁工学院学报V o l.18 N o.3 1998年9月JOU RNAL O F L I AON I N G I N ST ITU T E O F T ECHNOLO GY Sep.1998①
公共建筑空间的初探
吴书华 陈 宏 魏 巍
(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就实质而言,可以认为是将许多不同功能、大小各异的空间想法串在一起的工作。
建筑师尽一切努力以获得空间中均衡和丰富的立体构图,表现应有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感,用美好的色彩和得体的材料质感来激发人们对各种空间主题功能的心理感受和物质的满足,进而引伸出内心的共鸣和更深一层的思想意境。
空间组织是较单体空间更难处理的课题,人的活动不单是身体的位置变化,并且包括了视线、声音、嗅觉等的感受,门窗不单是通道或采光的构件,而扩大为视觉、听觉和嗅觉均能流通的特殊界面,从而固定的六面体的呆板空间被突破,人们需要在空间之中创造更为开阔、更易流通的条件,为此,一连串新的空间设计手段便出现了。
如空间流通、空间渗透、复合空间等等。
有时相距较远或有意半隐半现的空间在二者之间沿用了过渡空间,以暗示、引导等方法来吸引游人探求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前往,其中也不乏借鉴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手法,如欲放先收,以暗衬明、光影变化、围透有致、开合相宜等,在众多变化的空间里不断增添新鲜感,这就体现了时空结合超三度以上的空间概念。
锦州市的建筑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运用了上述的一些手法,现将一些典型的例子列举如下:
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空间序列是一个良好的典范,用地分为南院和北院两处。
南院是一处花园,作为纪念馆序列中的一首序曲,直对中轴线,一条近200米长的条石大道由南向北导向北院大门,进入北院后一条宽阔花岗石阶分成几组,引入到纪念碑广场,经过纪念碑瞻仰烈士像,按参观路线顺序前进,穿过茂密的松林,呈现眼前的就是纪念馆的全貌。
纪念馆是一座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感的建筑。
主馆大门设计是采用中国牌楼形式,既增加了建筑的纪念性,又突出了建筑的民族特色。
进入大厅,仿佛进入了“天外天”的世界,富丽堂皇,色彩缤纷,与建筑的浑厚俭朴的外表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的激情随之高涨。
大厅设计方法强调材料的质感,环境色调与整体气氛的和谐。
厅内光洁照人的磨光花岗岩地面与侧面及正前方的大型浮雕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排礼花式的吊灯,点染胜利的主题,天棚是通透的采光藻井配以蓝色滤色片,给人感觉整个大厅显得格外的高远。
大厅与其它陈列厅联系密切,一切都因循着建筑的自然序列。
最后到达全景画馆。
纪念馆整体空间处理上既威严,又不冷漠,有精雕细琢之处又显得朴实无华,确是一个成功的建筑。
锦州市图书馆是80年代初的设计作品,当时图书馆正在探讨第三代开架阅览的管理理论,方案设计抓住了这个新的信息,按第二代转变为第三代图书馆的可能进行了新的探索,采用了空间的流通、渗透、穿插等手段使内外空间相互交融并自由灵活地划分空间。
在用地比较紧的条件下,将临街底层后退了一条柱廓作为夏季室外阅览的空间,也是入口的过渡空间,并把围墙做成透花栏杆从而由柱廓到廓前空地一直透过围墙到马路的对面,无形地扩大了馆前的空间。
穿过门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共享空间综合大厅,这是个大小空间的复合体,大厅四周联系了多重各种形状的空间,既流通又有一定的范围,创造了比以往大厅空间更加丰富的内容。
顶部透光的天棚,下映一方水池成组围绕着阅览桌椅,显得生动活泼,面对门厅是一座悬臂楼梯,斜向飞出,引导读者升入二层过厅并转入各个阅览室,馆内几乎没有走廓。
空间之间用大面积
①本稿1998年2月27日收到。
吴书华:男,1958年生,工程师。
南京路三段108号,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邮编121001.
玻璃隔断或局部实体墙达到流通与分隔并存。
由于空间渗透的效果,人们进入馆内就看见阅览的读者,立刻能自觉地保持安静,实践证明比旧图书馆不单管理方便而且内外环境都有明显改善。
商业大厦是一座21层综合性大楼,总面积37000平方米,1983年设计1985年投入使用,建筑物几乎覆盖了整个用地,在建筑底层北侧留出门廓,标志出宾馆主入口,引导主要人流活动的方向,通过门廓的台阶、坡道,人流自然地进入门厅,富丽堂皇的咖啡座和酒吧给人一种亲切感,门厅一侧一座旋转楼梯围绕着三层高的瀑布灯柱进入二、三层的餐厅和游艺厅。
由门厅进入大堂是一套复合空间,高大的主厅四周由若干服务空间组成一条曲折的溪水由前厅绕入后庭院,潺潺的流水使一个静止的大厅空间变成了富有生气的幽雅环境,内庭院是花园式的茶座,在水池中央有表演台,茶座分设在一、二层四周,花园中的山水亭阁,花草树木尺度适宜而亲切。
在主楼第二十层设计了关外第一座旋转餐厅,外径30米,转台宽4米,这个活动的空间把锦州的全景尽收眼底,缩短了时空关系,吸引了大批游客,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锦州铁合金厂西苑饭店建在地势高差很大的地段上,东南和西北角相差10米,设计按地势巧妙地分层布置,自然形成阶梯立面,按不同高差设置了停车场,前厅广场和餐厅前空地等不同功能区域,通过门廓、门厅进入大厅,这里布置了总服务台、小卖部和休息厅,这一组曲折多变的空间中又包含了一座内庭院,通过大型玻璃隔断加以组合,不仅可以使室内空间互相渗透,而且把室外的空间景物引入室内,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使人感到无限的深远。
庭院内按地形设置了假山、台地、水池、花架,配上绿色植物四季常青,每当冬季,客人可以看到室外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回顾室内却是春光明媚生机盎然,在同一空间环境下,接触到不同季节的感受,拉近了时间的幅度,创造了时空的新境界。
锦州石化总公司办公楼门前设计了一座悬臂6米的雨蓬作为门廓空间,引渡进入大厅,局部下沉式的地面通过高差把空间化分成二个部分,既丰富了空间的变化,又可以借转折的台阶把人流引向各个方面,外来的客人由一部旋转楼梯,自然地登上二层陈列厅和大会议室。
大厅天棚设置了六个水晶大吊灯,使空间显得华丽而亲切,给室内环境带来了美感与舒适感。
建筑空间的拓展必须遵循系统工程的原则,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认识“空间”的概念。
若单一地偏重某些局部的“得失”,或机械地模仿他人作品,便会出现系统失衡,现举两例如下:
本市某医药大厦是一座九层框架结构商住楼,一、二层为网点群房,三~九层为住宅。
该建筑面临主街,设计者为了片面追求形式,以带形窗为主,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及弧形凸窗,使内部空间的功能实现受到约束,使住户之间私密性差且互相干扰。
事实上,这种立面造型也不具备商住楼的特征,倒很象一座纯商业综合楼。
某集团军招待所,由于设计者刻意模仿某国一住宅建筑,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建筑及其环境进行系统化的认识。
在总平面布局上没有考虑停车场及前厅广场的空间、人流主要入口与立面的关系。
造成建筑学意义上的矛盾与失衡。
在色彩处理上也过于牵强模仿,如,兰色外墙面与红色线条、黑色基座搭配。
使得建筑独立于环境之外,成了环境的“客人”,极不协调。
建筑空间设计与构思是千变万化的,但每一种设计与构思都要满足某种实用。
一个建筑空间设计的好坏,不能只根据单一功能来评价,而要根据综合效果来评价。
总之,要搞好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是一件不容易、又不十分困难的事情,要综合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空间。
191998年(总第63期) 吴书华等:公共建筑空间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