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扩展资料:说明文的三要素1 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 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 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
把握说明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入手,有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为了让那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或者事理变得易于被人理解,常常在题目中使用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的结构和顺序1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括)—分(具体)”式、“总(概括)—分(具体)—总(概括)”式、“分(具体)—总(概括)”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 时间顺序。
有时间名词为标志。
3 空间顺序。
有方位名词为标志。
如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
4 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参考答案: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 度。(1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言的准确性:
2. ……词能否换成……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 1. 表态:不能替换; 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特点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 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准确性是前提,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 1.表达方式多样,运用了两到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 等。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辅助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原理。
语言的特点
3.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等其它资料来丰富,补充说明的内容。 4.使用大量的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和语言更丰富、生动、具体。 5.说明方法的多样、灵活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考察语言的生动性(表达效果):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的作用。 常见题型:阅读文章某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
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 “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如下:
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清晰、严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夸大、不缩小、不模糊。
2.简洁性:说明文语言要求简洁明了,不冗余、不啰嗦,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准确的意思。
3.通俗性:说明文语言要通俗易懂,使读者容易理解。
4.生动性:说明文语言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1.把握说明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然后把握其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3.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和要点,需要认真理解。
4.概括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需要认真概括。
5.注意文意和文题:文意和文题是说明文的灵魂,需要注意其内涵和外延是否准确、一致。
6.结合语境答题:说明文的题目往往结合语境设置,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7.运用逻辑推理:说明文中有些题目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来解答,需要认真分析语境和选项。
8.注意细节和修饰语:说明文中的细节和修饰语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真实意思和作者的意图,需要注意。
9.关注图表和数据:说明文中常常配有图表和数据,这些信息也是答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10.积累知识和经验:说明文阅读需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准确性、严密性;②生动性、形象性。
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①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估计等)②结合文章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③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④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答题模板题型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格式:1、先定性:”XX”一词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表明)……;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二: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注意一下词语:a限定时间的: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b限定程度的: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c估计、推测的:大约、可能、左右等。
d限定数量的:多、有余、很少等。
e限定范围的: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之一等。
f限定频率的: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g限定主次d的:主要、重要题型三: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删去。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四: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换。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分析替换词的意思:如果换上”XX”词,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四、怎样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1、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一、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
二、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1、逻辑性。
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2、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3、趣味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
4、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5、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6、科学性。
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7、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8、语言内容以说明为主。
扩展资料说明文开头方式1、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
2、描写式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
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
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
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展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假设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展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假设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说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假设删去,就说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笔记
说明文语言笔记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 准确性。
-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语言必须准确无误。
例如在说明事物的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用词精确。
- 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这里使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等情况,让读者对赵州桥的规模有清晰的认识。
- 在表示估计、推测时,也会使用恰当的词语体现准确性。
如“可能”“大约”“左右”等。
例如“这种植物可能在夜间释放氧气,大约能提高室内含氧量10%左右。
”2. 严密性。
- 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
在说明事物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时,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 比如在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阐述。
“因为地球的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才有四季的更替。
”先指出原因(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再得出结果(四季更替),逻辑严密,不容置疑。
3. 科学性。
- 语言表述符合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
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科学成果还是事物特征的说明,都要基于科学知识。
- 例如在介绍细胞结构时,会依据科学研究的成果准确描述:“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描述遵循细胞生物学的科学知识。
4. 生动性(部分说明文有此特点)- 有些说明文为了吸引读者,增强可读性,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生动的描写。
- 如在介绍大熊猫时,“大熊猫那黑白相间的毛色,就像穿着一件黑白的外衣,加上它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熊猫的毛色比作外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二、说明文语言考点及答题技巧。
1. 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 答题步骤:- 首先表明态度,一般是“不能删去”。
- 然后解释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例如“大约”表示估计,“可能”表示不确定等。
- 接着分析删去该词语后的句子意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 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言简意赅,让人 一看就懂。
• 通俗 就是说明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语言表 达上要质朴无华,晓畅明白。
• 生动 是指在对事物进行说明时可借助一些修辞方 法,将客观事物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 有时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也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 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
• 句中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
• 那是因为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 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
三、赏一赏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有时为了更好地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为了更好地阐述事理,往往采用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就拿说明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来说,同学们在欣 赏描写性语言的同时,还要结合说明文的体裁特征,考虑其对于 介绍事物特征或者阐述事理的作用。例如:从题目来看《巍巍中 山陵》不仅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而且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巍。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的 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如:“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 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 自然的图画。”我们可以想见苍翠的林海、紫红的巉岩、蔚蓝的 天幕……这些景物浓郁的色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描写不 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使人感受到中山陵周围的环境,同时 对中山陵“巍巍”的形象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
文语言特点是指文字表述手法的特征。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而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文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 清晰明了:文语言应在表达时尽量使用简洁、准确的词语,避免用词晦涩难懂。
2. 精练地道:文语言应当抓住要点,针对性强,避免累赘,能够营造流畅的读者体验。
3. 艺术性强: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让读者感到舒适愉悦。
4. 功利性强:文章的写作要紧贴实际,应能够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或者获得某种有益的信息。
5. 全面性强:文章中内容要全面,覆盖内容要广泛,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方位需求。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版)—
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会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大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大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说明文,它们通常用来描述某个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操作方法等等。
其中,赏析说明文是一种用来描述艺术品、文物等事物的特点和价值的说明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 使用严密的语言赏析说明文需要使用严密、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艺术品或文物的特点。
这是因为艺术品和文物通常都具有独特的、复杂的特征,用准确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展现其真实面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例如,当我们描述一幅画时,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色彩、构图、线条等特点。
在描述文物时,需要详细地描述其使用材料、工艺、历史背景等信息。
2. 使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在赏析说明文中,使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是很常见的。
这些比喻和象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品或文物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
例如,在描述一幅画时,可以使用比喻来描述画面所呈现的情感。
比如,一幅画中的风景如果富有生机,可以形容为“繁花似锦,风景如画”;反之,如果画中的元素比较单一,可以形容为“寂静无声,芜湖一片”。
另外,一些文物和艺术品特定的象征也可以用来描述其意义和价值。
例如,中国传统文物中的“花鸟”图案常用来象征美好。
而在西方文化中,白鸽常被用作和平的象征。
3. 使用文学化的语言赏析说明文有时可以使用文学化的语言来描述艺术品或文物,这可以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艺术性,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事物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例如,在描述一个古代文物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老北京方言,这种做法不仅让文章更加文艺,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文物所在时代和地域的特色。
4. 使用技术性词汇在赏析说明文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技术性的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会描述艺术品或文物的细节、材料或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描述一件古代文物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如“明式家具”、“宫廷御器”、“琉璃瓦”等等。
这些专业术语可以用于描述文物的风格、品质和制作技术,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
说明文的语言三大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三大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用于清楚、简洁地解释事物、过程和原则的文体。
它的表达目的是为了使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内容、进展和原因,以便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有特殊的技术特征。
一、具有解释性。
说明文的本质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或某一类事物,以客观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全面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和关系,从而使读者方便地掌握要点。
二、具有技术特征。
说明文着重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它以物理学、化学、数学、经济学等具体科学技术的手段描述事物或过程,在表达上充分运用具体概念、客观事实、理论定理等,从而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实践意义。
三、具有语言特点。
说明文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表述上以概括性为主,同时也要将细节信息表述清楚,叙述顺序往往按因果关系设置,语言形式一般采用中性抽象,避免夸张生动、描绘文笔和任何感情色彩,以便明确地阐述事实或有效地表达合理的观点。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说明文的风格可以因其目的、受众和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来说,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准确性和客观性:说明文的目的是解释和描述事物,因此其语言风格通常力
求准确、客观。
作者会使用具体、明确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传达信息,避免使用主观性语言或情感色彩过重的表达方式。
2.简明扼要:说明文注重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表述。
作者会尽量
使用简练、直接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要点。
3.清晰易懂:说明文的受众通常是普通读者,因此其语言风格必须易于理解。
作者会使用常见词汇和常见的句子结构,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内容。
4.具体的例证和实例:说明文常常会使用具体的例证和实例来支持其观点或解
释概念。
这些例证和实例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逻辑性:好的说明文需要有逻辑性,以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
作者会
使用适当的过渡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连接各个段落和观点,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语言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语言特点
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1. 描写生动:记叙文讲述的是故事,要求表述具体、生动,用词要让人感受到情景的真实和细致。
2. 情感丰富:记叙文通常是以人物情感为主线展开的,因此情感丰富,语言表达也要充满情感色彩。
3. 描述细腻:记叙文需要详细描述事件发生前的背景和事件的经过,以及事件后产生的影响,语言要细腻、入微。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 逻辑严密:议论文需要有明确的论点和论据,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思维,让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 引用资料:议论文需要举出具体的例子或引用权威的资料作为论据,语言表达时需要体现出证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3. 篇章紧凑:议论文需要把问题分析清楚,并且进行充分的论证,语言表达要精炼、紧凑,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作者的意思。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 清晰明了:说明文常常是为了解释或者阐述某个概念或者事物的知识,语言表达要清晰易懂,重点突出。
2. 举例说明: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说明文通常需要通过举例子来加深阐述,语言表达时要让例子贴切生动、易于理解。
3. 重点突出:说明文的目的是解释某个知识或者事物,语言表达要注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核心思想。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当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逐步等。
2、限定水准;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绝大局部、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 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仅仅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绝大局部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说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说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说明xx仅仅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说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说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局部”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表达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表达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风格
说明文语言风格说明文是一种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文体,在语言风格上需要表达出清晰、简洁、准确、客观的特点。
以下将从语言特点、词汇、语法和结构等方面分析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语言特点。
说明文需要在语言上避免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的干扰,在表达上要突出信息的清晰度、客观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使用正确的措辞、精确的用词和通顺的句式。
同时,我们需要避免使用难懂的术语或生僻的字眼,让受众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我们所传达的信息。
词汇。
说明文中,词汇的使用需要经济、准确和有意义。
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应选择恰当的词汇去描绘其特征和属性,同时要尽量避免重复、模糊或是不当的词汇。
如在讲述一款电脑的颜色时,就不应使用“略带绿色的金属光泽”这种过于广泛和不够精确的词汇,而应该使用“青铜色”的词汇更加直接、简明。
语法。
语法是说明文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关乎到文章的通顺度和严谨度。
为了让文章显得更有序、更严密,我们应该根据语句的逻辑和结构来进行排版,将分量适当的结构组织在一起,得出完整的、具有科学性的信息表达形式。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使用简明的语法结构,让句子的结构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复杂的句子,使读者掌握更加清晰的信息。
结构。
结构在说明文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结构可以让受众更加清楚地理解文章的逻辑。
一般来讲,说明文的结构可以根据事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时间性、空间性、功能性和等级性四大归纳法。
以时间性为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过程、事件等按照逻辑的顺序构建出来,让受众更加清晰地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这样就能够让文章更加易懂且逻辑性更高。
总之,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文中使用的语法、词汇和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和知识,让受众更清晰地了解并掌握我们所传递的知识与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在写作中注重选择语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结合良好的组织方式,形成通俗易懂、严谨准确、生动活泼的风格。
说明文的特点分析
说明文的特点分析
说明文是一种解释性的文章,其目的在于向读者详细地介绍某种事物的各种特点,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事物。
以下从语言、结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说明文的特点。
一、语言特点
1、简明易懂:说明文的语言应该简单易懂,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专业术语,确保读者可以轻松理解。
2、客观准确:说明文需要客观描述事物的特点,并且准确无误地表达,避免主观臆断或夸张。
3、清晰明了:说明文需要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避免模糊不清或语焉不详。
二、结构特点
1、简单明了:说明文的结构应该简单明了,主要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2、逻辑清晰:说明文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各种特点有机地连接起来,避免跳跃式的叙述。
3、分段明确:说明文需要分段明确,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和主题,避免冗长和混乱。
三、特点分析
1、阐述性强: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阐述事物的特点,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事物。
2、客观性高:说明文需要客观描述事物的特点,尽可能避免主观判断和偏见,让读者自行进行判断和评价。
3、普遍适用:说明文适用于各种领域和各种事物,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文化艺术,都可以用说明文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综上所述,说明文具有简明易懂、客观准确、清晰明了等语言特点,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分段明确等结构特点,阐述性强、客观性高、普遍适用等特点分析。
在写作说明文时,需要注意以上特点,确保文章质量。
2017年中考复习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
中考说明文复习(二)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Q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Q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Q不能。
Q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Q不能:Q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0不能:Q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 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答:(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 ”(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
——《向沙漠进军》 答:(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方法讲解。
○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答题模式讲解。
(1)举例句;(2)分析。
(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3、例题讲解。
(请在《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三个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②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③《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两者的概念。
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
)(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
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
(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
)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
(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
)(1)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3)表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
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美丽港城的标志性公园——渔港公园》(P.43-44)4、试题演示(B)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
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
而这时的宾馆饭店,酒楼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菜,蟹的种类,菜式也非常的多。
除名贵的膏蟹外,也有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
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酱醋油盐,甜酸香辣,蒜茸姜葱,椒盐药膳,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
外地客人到湛江,总希望品尝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为一乐。
他们学着湛江人.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到湛江吃海鲜,品尝螃蟹,大饱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乐趣。
《复习指导》P.40《湛江的美食——螃蟹》▲▲请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末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答:5、牛刀小试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苏州园林》)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四、课堂达标练习。
(一)2014湖北省宜昌市茱萸之谜(12分)◆余光中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
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
”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
榝就是茱萸。
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
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
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
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
《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
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
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
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
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
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
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
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
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
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
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
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