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浅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浅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浅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作者:覃耀泉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1期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崇高人格、渊博学识以及关心学生和平易近人的品质,实为当代班主任的楷模。

班主任的工作有许多,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学校教育中的“德育”。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塑造人的艺术,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渗透真诚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过程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和启示。

一、“爱学生”应成为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本能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理念之一。

陶行知以博大、深沉、执著、持久的爱,关注每一个学生。

他认为:“人生的最大目的还是博爱。

”其他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他把爱学生、爱人民、爱民族、爱人类统一融入他博大的胸怀之中,成为万世师表。

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也非常重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爱”的使者。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

曾有一个学生吴某,他喜欢上了本班的女生梁某,两人都没心思学习,纪律松懈,成绩下降。

为这事,我找过他们单独做思想工作,也狠狠地训斥过他们,还拿“再不纠正就停学”来吓唬他们,可是收效甚微。

后来我又把他们的家长找来学校,希望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也没收到什么好的效果。

我当时很着急,也很烦恼,然而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后,觉得自己之前简单粗暴的做法肯定得改。

于是我耐心地跟他们聊家常,谈生活,在与他们的倾谈中得知:吴某爸妈在外地打工,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而梁某因父母离异,心里有了阴影,情绪很不稳定,是爱的缺失让他们渴望相互关爱而陷入早恋。

我觉得更应该从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方面来转变他们。

事有凑巧,有一天的体育课,吴某不慎扭伤了脚。

我立刻开车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还把他送回家,安慰他好好休息,脚好了再回校。

过两天他回校后,我又及时关怀他,问他的脚伤如何。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

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

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了,但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职工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励发问。

而他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深入一步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方。

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师献身教育,首先在敬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抒情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其次要乐业。

他说:“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好教师应当“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敏捷的手去抓机会。

”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改造社会,教师就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

”那么,作为“领导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呢,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

其实,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

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鼓励“学而不厌”,全面学习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陶行知先生说:“小学教员教得好,则有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可以成家立业。

否则变成败家子,永远没有希望了。

”究竟怎样才能算教得好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

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要有一桶水”。

2024年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师要学陶行知》,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和宝贵的学习经验。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而实践,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学习他的思想和理论,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

这一理念让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我会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我也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其次,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这一点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品行,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

在实践中,我要以身作则,做到以诚相待,言行一致。

我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同时,我也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他认为教师应该自己先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能力。

在实践中,我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

我会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发展趋势。

同时,我也会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陶行知的师德观

陶行知的师德观

陶行知的师德观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最后改名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一生为民族、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为人、治学、处事的崇高品德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去研究陶行知的师德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把自己的整个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孩子,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

他是一个不计个人得失、富于献身精神的人,他为了改造中国的乡村教育,辞掉了大学教授的职位,把多年积蓄的一千银元拿出来试办晓庄师范学校,现在陶行知的出生地歙县黄潭源村,除了故居屋基前后的流水和翠竹外,没有任何产业。

他完全实践了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

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闪烁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它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是后代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突出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陶行知认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师之乐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他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我们只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这种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献身精神,努力去开发和利用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财富,就一定会有力地促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热爱人民陶行知一生“爱满天下”。

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爱青年、爱朋友、爱科学、爱民主、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位浑身充满爱的教育家。

他爱的是什么呢?是“爱人类中最多数的而最不幸的中华民族”、“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

陶行知出身贫苦家庭,自幼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和压迫之苦,从他切身的感受中,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深刻地了解和同情,这是他热爱人民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2024年《教师要学陶行知》学习心得

2024年《教师要学陶行知》学习心得

2024年《教师要学陶行知》学习心得2024年,《教师要学陶行知》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参与的一次学习活动。

陶行知是我非常敬仰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我对《教师要学陶行知》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在实践中的感悟和改进方向。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启发他们的潜能和个性。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

其次,陶行知提倡“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发者,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

因此,我在实践中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此外,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学以致用”。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教学中。

因此,我在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时,不仅仅是理解其思想和方法,更注重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采用陶行知的方法,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我也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在品德和思维上。

因此,我坚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浅析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倡导终身教
育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而应该
是一生的学习过程。

他坚信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是无限的,所
以要求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角色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他认为,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应该具备终身学
习的精神,并且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从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对教师专
业化发展的启示:
1.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也应该了解当地及时的教育政策和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2.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成长。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
过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和专业素养。

3. 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
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不断更新自
己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


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并且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宗旨是“爱、智、勤、仁”,注重爱心与智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倡“德育为先,学习为本”。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渊源、宗旨、方法、价值观、实践、浅析、结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格完善。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探究真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爱与严”的教育理念,即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成长,通过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启迪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启迪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班主任工作的启迪意义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崇高人格、渊博学识、关心学生、平易近人的品质,实为当代班主任的楷模。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己,注重“以人教人”,注意以身作则。

他曾说过教师要严于律己,使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陶行知一生的教育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之所以能够桃李满天下,直到如今仍流风遗韵不绝,都与他以身作则、“以人教人”密切相关。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滋润幼苗,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于业务,勤奋好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则教不好课。

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每一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地步。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

”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方面,教师也必须责无旁贷地给学生做出好学、勤学的榜样。

教师更有责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三、关心学生,诲人不倦陶行知曾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自己的学生。

陶行知奉行的是“爱满天下”的宗旨,他说:“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

”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高尚纯洁的师生关系,更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步思考

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步思考

新教师教学高等教育当今社会,教师群体中有一部分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教师依照自己的利益做着不负责任事情的人,这样的教师显然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为人师表,就应该是学生们一言一行的典范,教师在教学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具备规范的做人标准,从而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

合格的教师不仅在人品和道德上有着高尚的作为,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上都应该与时俱进,在社会不断改革中加紧做出相应的变更。

思想上的开放和先进,才能保证教育理念的先进,教师的自我专业知识和道德文化素养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应该是以身作则、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师。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当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自己也要参与其中的规则和纪律,和学生一起来履行原则。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每一个集体里,规定范围之内的原则问题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

并不是老师就应该高于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来守规矩、懂纪律,共同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这样老师才能更加巩固自己为人师表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学生才能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师生之间也才能形成比较和谐的关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才能更加容易和学生交流,促进教学的顺利发展。

教师在每日工作结束后,要继续反省自己的工作,错误之处要马上更改,并和学生一起分享,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二、崇尚廉洁,洁身自好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文化、思想都存在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表现在人群中的各类思想也互相迸发,教师从此之中也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例如“金钱主义”思想的蔓延。

一位某小学的教师,借着学生这个群体数量之多的优势,在收集课外辅导材料费用时,每个人多算出了二十元,在整个班里则可以“捞”到一笔小数目钱财。

这样的教师则是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利用私人权利来进行“金钱掠夺”,严重败坏了教师品德。

品性已坏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起着不利作用,时间长后,这些教师的不良作风也会影响到学生身上,破坏着学生的品行,也失去了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基础,社会也会混乱不堪。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第一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

首先,从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可以看出陶行知主张“真”,这与孔子儒学中的精髓“仁”一脉相承。

其次,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继承发展了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

他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即是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为基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而我们所熟知的陶行知把名字从知行改为行知即是对这一实践学习理论的身体力行。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这为如今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理论范围,强调终身学习。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教师专业发展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教师专业发展
为学 生 服务 的 意识 、缺 乏 教为 学 服务 的意 识、 缺 乏为 家长 服务 的意识 等方 面 。与此 同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时, 教 师的奉献 精神 正在 日益衰退 , 从 一些 人 宣称 “ 蜡烛 精神 ” 已经过 时便 可见一斑 。
三、 学 习“ 创 造教 育论 ” 。 积极 投 身新 课
改 实 践
浅谈陶行知教 育思想及教 师专业 发展
◇胡翠云
陶行 知先 生 是 中 国近代 伟 大 的人 民教
育家。 他的 品德 和为 人堪称 “ 万 世师 表 ” 。 他 的一 生 ,始 终进 行 着 不懈 的教 育实 践 和 理 论探 索 。陶行 知先 生 离开 我 们 已半 个 世 纪
态度 , 才 能更 好 地 寻求 教 师 专 业 化 的合 理 性及 其发 展方 向 。


鼓励“ 学而不厌” 。 全面宝 贵 的教 育 思 想对 我 们 的 教 育 事业 仍有 十分 重要 的 启发 作 用 和现 实 指导 意义 。 陶 行 知先 生 说 : “ 要教职工向前进 , 向 上进 , 非 自己努 力 向前 进 , 向上 进 不 可 。 ” “ 惟有 学 而 不厌 的 先生 , 才 能 教 出学 而 不厌 的学 生” 。陶行知 对学 生循循 善诱 的常用 方 法 就 是鼓 励 发 问 。而 他采 取 循 循善 诱 的 方 法, 深入一步就是动之以情 , 晓之 以理 , 授 之 以方 。他说 : “ 发 明千 千万 ,起点 是一 问 , 禽 兽 不 如人 , 过在不会问 , 智 者 问得 巧 , 愚 者问得笨 , 人力胜天工 , 只在每事问。” 教师献身教育, 首先在敬业 。“ 捧着一 颗 心来 , 不带 半 根草 去 。 ” 陶行 知 先 生 在一 首 抒 情 诗 中写 道 : “ 人 生 天地 间 ,各 自有 禀 赋, 为一大事来 , 做一大事去 。” 其 次要 乐 业 。他 说 : “ 教 育者所 得 的机会 , 纯 系服务 的 机会 , 贡献 的机会 , 而无 丝毫 名 利 尊荣 之 可 言 。” 好教 师 应 当“ 不 辜 负机 会 , 利 用 机会 ; 能 用 千里 镜 去找 机 会 ,会 拿敏 捷 的 手 去抓 机会 。” 陶行 知先 生所 说 : “ 教 育就 是改 造社 会, 教 师就是 改造 社会 的领 导者 。” 那么, 作 为“ 领导者” 的教 师 该 如何 提 高 自己的 素质 修 养 呢? 教 师专 业化 是世 界 教 师教 育 发展 的 趋 势 和潮 流, 也 是我 国教师 教育 改革 所探 讨 的 热 点 问题 之一 。对于 这个 概 念 是 否适 用 于 当前 的时代 背景 以及我 国的 国情 , 似 乎很 少 有 人进 行过 理性 地 审视 。其 实 , 当前 对教 师 专 业 化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研 究 都 陷 入 了 困境 。 我 们 只有 采 取直 面 这些 困境 的实 事 求 是 的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会----鲁妙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是中国教育的取之不尽一座宝藏。

他那“爱满天下”、“万世师表”的崇高人格,可谓高山仰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投入到中国教育的伟大宏业中去。

作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他的一生是行的高标,做的巨人。

发展教育,教师为本;教师建设,师德为本。

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和践行陶行知先生有关师德方面的教育思想,感受他那崇高的师德风范、永恒的人格魅力,对于进一步构建师德规范,提升教师全面素质,具有着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教师应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崇高职业理想。

他认为“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同时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他认定教育是他人生的“大事业”,非得终身从事不可。

教育是“无名无利无尊荣”的事,它需要人们全心全意的服务,忘我无私的贡献。

他从理性高度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从而热爱与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教育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事业,我们都应像陶行知那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的发展,爱岗敬业,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要“把一切利己之念摒除,把一切利己之事抛弃”,“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整个的心”贡献给全体学生,献给全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合格人才而贡献力量!。

二、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风范的高度凝结。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这是何等崇高的人生观,又是何等彻底的奉献精神!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为我们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文

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最早来源于《论语》。

陶行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加以继承发扬:“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条件,没有“学”,就没有“诲”;没有“不厌”,就没有“不倦”。

这就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教育进程的不断前进,对于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厉行这一教学理论就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社会的需要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变化也在日新月异,新的突起和旧的老化将自然而然地成为知识前进的方向。

因而,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尤其是作为知识传播的主导力量,就有必要顺应知识的潮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专业发展,使自己和社会发展同步,适应社会,适应教学。

二、师生对话的需要无论是2001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05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了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力量,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心理是形成其创造力的源泉,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展开。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要想和学生达成顺利对话,就必须吸取广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取得巨大的发展。

否则,“对话”只能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实施。

再者,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需要。

教师必须有“学而不厌”,才能教育好学生,适应“多元化”评价模式的需要。

那么,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并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呢?1.思想上要“学而不厌”“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首先要合理的定位自己。

一方面明确知识的更新和老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有不断地适应知识前进的脚步,去“学而不厌”,才有可能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另一方面,人不可能跑在知识的前面,更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完全拥有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如此。

因而,唯有“学而不厌”,才能够“诲人不倦”。

【教师随笔】“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

【教师随笔】“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

【教师随笔】“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1)寒假就要开始了。

在网友的推荐下,我买了陶行知的名著《教育随笔》,作为寒假的必读书目。

这本书一到,就被断断续续地读了一遍。

今天读到《学生的精神》一文,当读到:“例如我们来教一班小学生,倘若自己全不加研究,只照着别人编的书本,自己抄的老笔记,依样画葫芦的教去,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处,当教师的也觉得不胜其烦,没有多大的趣味。

”读完这一段,它就像喉咙里的一块硬块,仿佛它进入了我们的内心,或者给了人们一种洞察力。

这篇文章是陶行知1925年10月在湖南的一次演讲,离现在近百年了,可依然适合今日之教育,切中当下教育弊端。

难怪陶公被称为大家,其作品被誉为教育经典。

首先,我们应该有课程意识。

教材只不过是例子。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课程意识,大胆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不能只把书当作框架。

否则,这就是教材,而不是使用教材。

提倡使用教材,要求“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有了课程意识,就要加强研究,根据实际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师本课程,不“只照着别人编的书本”去教,开拓语文教学范围,增强语文的趣味性。

“尝试改变问候语”,就是根据几十年来,上课下课老师和学生一成不变地喊着“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而改变的。

当我对学生说,把上下课的问候语改成用名言等问候时,学生非常赞同。

经过尝试运用,很快学生喜欢上了这种问候方式,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几百条名言警句。

于是我把做饭写成文章,被《小学语文教学》刊登了。

这让我想起了吴忠豪教授所说的话,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丰富的语言资料可以为他们一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成正比,即“村后无店铺”。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论述及对教师的要求

陶行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论述及对教师的要求

陶行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论述及对教师的要求发表时间:2016-06-20T12:01:57.57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作者:罗玉山[导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对今天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并留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名言,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对今天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陶行知教师专业化发展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1],并留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名言,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专业化现今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1],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亦蕴含有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实践都有所论述,对现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亦有指导意义。

1 专业化发展的思想1.1 服务精神。

陶先生认为“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教育者应当指导给予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教师的服务精神源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的献身精神,最后,陶先生指出,“最足破坏教师职业尊贵”的是金钱主义。

而在现今的教师教育队伍中,为经济利益成为众多教学工作的者的第一要务,为此借招生,补习的机会获取利益,而扰乱教育工作的一片净土。

从“学而不厌”到“学研不厌”——陶行知师德思想的启迪

从“学而不厌”到“学研不厌”——陶行知师德思想的启迪
的速 度加快成为社会发展 的重要标 志 ,特 别是随着基础 教育 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教师 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要 求的差距更加 明显 。因此 ,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 伐 ,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的需要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教师在科研 中学 习成为教师学 习的一大途径 ,教师在进
个重要 方面 。 2 . 学而不厌 是教 师 完成教 书育人 的必备 条件
础 。而研 究能 力是教 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 要学会研 究 ,学会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发现 问题 ,提 出问
题 ,设 计研 究方案 ,运用研究方法在行动 中研究 ,改进
由于我国 目前教师职业的极大稳定性以及竞争激励
本 ,根 本 一 坏 ,纵 使 你 有 一 些 学 问和 本 领 也 无 甚 用 处 。” ㈠ ‘ 教师 对 自己从 事 的教 学工 作抱 什 么 态度 ,
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 ,才能有教学之乐 而无 教学之
苦”。 睢其 学而 不厌 ,才能 诲 人 不倦 。如果 天 天
卖 旧货 ,索 然无 味 ,要想 教师 生活 不感 到疲 倦 是很 困
对 当代教 师 师德修 养 的启迪 。
关键词 : 陶行 知 ;师德 ;学而不厌 ;学研 不厌
师 德 ,是 “ 教师 职业 活 动 中的首 先要 求 和道德 表 现 ” ,即 “ 教师 职 业道 德 ” 的简 称 。 师 德 是 教师 素 质 的 核心 。正 如 陶行 知先 生所 说 : “ 道 德 是做 人 的根
难 的” 。 “ 一位 进步 的教 师 ,一定 是越教 越 要 学 ,越 学越 快 乐 ”。他 认为 : “ 好学 的教 师最 为重 要 。想 有
对 掌 握 业 务 专 门 知 识 抱 什 么 态 度 ,这 也 是 师 德 问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发展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教育著作和教育思想丰富而浩瀚,他的教育 代表作有 • 《中国教育改造》、 • 《教学做合一讨论集》、 • 《普及教育》、 •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 • 《怎样做小先生》、 • 《育才学校手册》、 • 《行知教育文选》、 •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 《陶行知论乡村教育改造》、 • 《陶行知论师范教育》等, • 经后人整理主要收集在《陶行知全集》(8卷本,湘版)、《陶行 知全集》(12卷本,川版)、《陶行知教育论著选》、《陶行知 教育文选》里。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 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的规矩,教职员躬亲 共守。我们相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 是真正的教育。”
两心三精神——“两心”:信仰心和责任心;“三精神”:共
和精神、开辟精神和实验的精神。
• 信仰心。陶行知先生说,教师要“认定教 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 永久有益于世的。” • 责任心。陶行知先生说:“纸上的教育改造 能有多大的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 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造。”
• 陶行知(1891---1946),出生在安 徽歙(she)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 聪明好学,免费入塾读书。1906年,他 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 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 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 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 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 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 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便进入哥伦比 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 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1) 传统教育理论以死的知识为中心,而生活教育 理论以活的生活为中心。 (2)传统教育理论是教育等于教书和读书,书本 是中心,而生活教育理论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启示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小学高级黄艳红【摘要】“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于20年代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教育理论。

从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到现在,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其理论从历史中走来,却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指导着许多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并愈发生动鲜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发展启示“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

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

因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中国教师的发展都应该是根本的指导思想,有更多的寻味的启发。

启示一: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孩子们的心理,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典型例子:有一次,陶行知老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的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只见陶先生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松开手,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把它放在桌子上,自己往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过了一会儿,大公鸡晃晃悠悠地走过去,自己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老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它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的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先生在演讲前的“喂鸡”举动,形象地说明了在实施教育行为中教育者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按教材定制 / 提高备课效率 /内容可编辑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文/庄洪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因此,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做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便是施展有效的“德育”,而与“德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曾听过许多优秀班主任介绍工作经验,谈得最多的便是“爱”。

爱,诚然是必需的,但班主任工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施爱过程,否则便可能患了“爱心综合症”。

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更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渗透真诚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过程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与借鉴。

一、爱是原则,做“有爱”班主任关爱学生,本就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理念之一。

陶行知以博大、深沉、执著、持久的爱,关注每一个认识和不认识的学生。

他关爱学生,不是出于教育的策略,不是来自功利主义。

他认为:“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

”其它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以火点火,以爱爱人。

”他把爱学生、爱人民、爱民族、爱人类统一融入他博大的胸怀之中,成为了万世师表。

陶行知关爱学生的事迹十分感人。

在他的心目当中,小朋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常常怀着虔诚的心,注视着他们。

他们的苦难,就是他的苦难,他们的进步,就是他的进步。

他们的创造,就是他的创造。

他与小朋友们心灵息息相通,休戚与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正是当代教育所缺乏的根基。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现在的许多班主任大多囿于师道尊严,没有真正“爱”学生,即便是“爱”,也成了工作的一种手段,爱得不真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6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鼓励“学而不厌”,全面学习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 保证。陶行知先生说:“小学教员教得好,则 有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可以成家立业。 否则变成败家子,永远没有希望了。”究竟 怎样才能算教得好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必 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 力。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 先要有一桶水”。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 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 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 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 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 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 使人性更加完善。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 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创造教育 理论的教育家。1944 年的 《创造的儿童教 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 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 从事于创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 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 强发挥这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 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谈,解 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陶 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 的理念不谋而合。新改革的教学中,也在强 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对终身发展 有用的知识。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 思想。所以我在课堂上,不会轻易否定一个 学生的突发奇想,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发言。 使得不同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使个 体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我引 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热爱自然、探 索自然。培养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情感和价 值观。
三、学习“创造教育论”,积极投身新课 改实践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 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 论探索。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 了,但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 教育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 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职工向前进,向 上 进 ,非 自 己 努 力 向 前 进 ,向 上 进 不 可 。 ”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 的学生”。陶行知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常用方 法就是鼓励发问。而他采取循循善诱的方 法,深入一步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 之以方。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 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 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先生崇高的师德与 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 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以陶为师,与时 俱进,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无愧于时代赋予 我们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 安徽】
1944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小学科学 教师论坛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教师专业发展
◇胡翠云
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 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 时 ,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 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
教师献身教育,首先在敬业。“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在一 首抒情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 赋 ,为 一 大 事 来 ,做 一 大 事 去 。 ”其 次 要 乐 业。他说:“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 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 言。”好教师应当“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 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敏捷的手去抓 机会。”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改造社 会,教师就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那么,作 为“领导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 修养呢?
二、提倡“诲人不倦”,热情服务于教育 事业
陶行知说:“为了苦孩,甘做骆驼。于人 有益,牛马也做。”“教育者要像爱迪生那样 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 把地下室让给他去做实验。”任何一个专业 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 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在当前我国教 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 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 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计算机引入教学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 情,许多教师还不会,怎么办?这就要求每 位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先进的教学设备,掌 握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也许 这时,有的学生在这些领域比我们老师还 强,那么我们就需要向学生学习,他们在这 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小先生。正如陶行 知先生所言:“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 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规,六十岁的老翁 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 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 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为了适应 现代的教育手段,我努力向学生学习计算 机知识,从基础的 Windows 入门到 Flash 动 画,到今天的课件制作、网页的设计。无不 和学生一道在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 识体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 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 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 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似乎很少 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当前对教师 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 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
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 性及其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